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百家讲坛杂志刊号

百家讲坛杂志刊号

发布时间:

百家讲坛杂志刊号

是的

《百家讲坛》已经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 其演播风格与学术性的理论研究相比较为平易,同时亦追求内容的学理性与权威性,力求雅俗共赏。该栏目自2001年7月9日开播以来,截至2006年10月,已播出1000余期,许多学术界著名人士由幕后推出,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将许多晦涩知识传播于民众之中,个别议题亦受到大众质疑。栏目收视率逐年提高,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一款品牌栏目。 “百家讲坛”是一个开放的大学。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形式 《百家讲坛》节目多样,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适合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欲的观众。 栏目制片人:聂丛丛,2001年任《百家讲坛》主编,2001年至2004年任《百家讲坛》制片人,2004年至2009年任《法律讲堂》制片人,2009年后续任《百家讲坛》制片人。前任万卫,汉族,祖籍河北涿州,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8月调入中央电视台,2004年9月至2009年8月担任《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 《百家讲坛》的栏目宗旨——汇集百家学养,追慕大师风范,平和开放的胸襟,通向大众的桥梁。

您好!我个人觉得它娱乐性比较强,里面大多是历史书上所看不到的野史/著名人物的小故事,但是都是非常有趣的。还是很喜欢的…ˊ_>ˋ我记得一本大概也就五块钱左右,去报亭买或者订都可以^_^电子书地址:

拿着书,去邮局问问:)那个书真好吗?我觉得还不是受央视《百家讲坛》启发。起同样名字,我觉得比较不地道,像是取读者一样,有点~~

百家讲坛期刊号

《百家讲坛》个人觉得它娱乐性比较强,里面大多是历史书上所看不到的野史/著名人物的小故事,但是都是非常有趣的。一般新华书店就有卖的。《百家讲坛》是由河南省文化厅主管主办、传奇故事杂志社出版的一本以解读历史为主旨,集知识性、品位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文化刊物。

您好!我个人觉得它娱乐性比较强,里面大多是历史书上所看不到的野史/著名人物的小故事,但是都是非常有趣的。还是很喜欢的…ˊ_>ˋ我记得一本大概也就五块钱左右,去报亭买或者订都可以^_^电子书地址:

《文史知识》、《百家讲坛》

如果你对国学感兴趣 我们公司有国学与企业管理的系列期刊 可以多交流交流。

百家讲坛杂志

《百家讲坛》是半月刊,红版是上半月刊,蓝版是下半月刊

适合啊,可以开阔眼界。

百家讲坛杂志邮发代号

《百家讲坛》已经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 其演播风格与学术性的理论研究相比较为平易,同时亦追求内容的学理性与权威性,力求雅俗共赏。该栏目自2001年7月9日开播以来,截至2006年10月,已播出1000余期,许多学术界著名人士由幕后推出,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将许多晦涩知识传播于民众之中,个别议题亦受到大众质疑。栏目收视率逐年提高,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一款品牌栏目。 “百家讲坛”是一个开放的大学。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形式 《百家讲坛》节目多样,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适合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欲的观众。 栏目制片人:聂丛丛,2001年任《百家讲坛》主编,2001年至2004年任《百家讲坛》制片人,2004年至2009年任《法律讲堂》制片人,2009年后续任《百家讲坛》制片人。前任万卫,汉族,祖籍河北涿州,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8月调入中央电视台,2004年9月至2009年8月担任《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 《百家讲坛》的栏目宗旨——汇集百家学养,追慕大师风范,平和开放的胸襟,通向大众的桥梁。

百家讲坛

意林 邮发代号16-288读者 邮发代号54-17作文与考试 初中版 邮发代号12-76【可提高作文水平,还不错儿童文学 选萃 邮发代号80-400【我很喜欢~以上我都定过,你可以看一下~望采纳~

《百家讲坛》是河南省文化厅主管的,《传奇故事》杂志社2006年出巨资打造的一本以解读历史为主旨,集知识性、品位性、趣味性为一体时尚文化品牌杂志。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3-5664,全国统一刊号CN41-1003/I,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半月刊(红、蓝版),每月1日,15日出版,16开,96页码,定价5元。牛皮纸精美印刷封面,特色鲜明清新。该期刊汇集了大批央视讲坛名家、博硕导师、历史研究者以及史说爱好者,正说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探究历史的真实;内容以故事性、可读性、趣味性与学术性、考证性并举;博览讲坛名家的新闻与生活,以及广大读者对讲坛名家的关注和评论。她大力推广普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全国数千万读者的精神大餐。期刊一经上市,异常火爆。从首期印刷的10万印册起,每月订数不断飞涨,截至2008年第10期,单期发行量已超过30万余册,并且每期还以3%左右的速度递增。在2007-2008年元月份的北京期刊发行订货会上,受到广大发行商和业界专家的一致热捧。成为年度发行量上升最为迅速的期刊杂志之一,2008年郑州全国期刊交易会‘再次获得业界领导和期刊同仁的好评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读者群体越来越广泛,已达数千万之众。2009年,杂志社将加大发行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全国大中小城市(300多个)的二渠道批发发行商,5000多个书市、报摊、超市、机场、酒店、地铁、火车站等零售点;加上邮政系统全国庞大的优势发行网络,以及读者直接邮购订阅的相互补充,形成了大江南北的无缝隙读者网群。发行量和读者群体都将稳步上升。《百家讲坛》读者主要是以中老年为主,其中公务员、知识分子、企业成功人士占有绝大多数(大中专及高中生也有相当一定比例)。具有相当高的知识层次和消费品位,购买力强,是社会消费群体的主流;是各类投资、消费信息的关注者和决策者。也是旅游、房产、品牌服饰、汽车、餐饮娱乐、医药健康、学习办公用品等行业消费的主力军。她以覆盖面广(全国大中小城市),传阅率高(5-10人),广告时效长(3-5年)的特点,成为广大相关企事业单位推广产品,开拓市场,树立形象,促进信息交流和沟通,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最佳平面媒介之一。 其它杂志广告资源推荐 >>全部 · 中学生数理化 · 少儿画苑 · 时代青年·哲思 · 女性心理与健康 · 中学生阅读 · 幼儿智力开发画报 · 时文博览 · 河南教育 · 小学教学 · 中学语文园地 · 河南教育采购 · 丽人 · 校园才艺 · 传奇文学选刊 · 时代青年 · 故事世界 · 小小说选刊 · 中外职教 · 心理世界 · 当代民声 优势广告资源推荐 >>全部· 北京地铁4、5号线广告资源 · 中关村-王府井灯箱电话亭媒体资源 · 青岛机场媒体 · 上海南站站内媒体 · 广州公交车体广告 · 青岛写字楼广告牌 · 经济观察报150万置换资源 · 北京户外大型数字LED网络 · 大众日报广告版面优惠销售 · 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40万资源 · 北京青年报100万置换资源 · 分众写字楼媒体300万资源 · 城际长途汽车车载媒体100万 · 国际商报10万广告资源 · 中国广东卫视全天所有剧场片尾特约1折 · 每月30万,让你的广告遍布全北京机场 · 华北高速公路户外媒体 · 国美建成户外墙体媒体套装 · 北京社区框架公益广告 · 中共中央党校视频媒体 · 全国三甲医院大型户外媒体 · 《中国商界》——商界精英专属杂志 · 全国部分机场新收购媒体 · 银行视频联播网 · 中国四大航空公司航机内媒体

百家讲坛期刊号多少

2月11日 王立群读史记(十二)汉武帝——窦婴之死 王立群(01月30日 14:46) · 2月10日 王立群读史记(十一)汉武帝——田窦交恶 王立群(01月30日 14:45) · 2月9日 明亡清兴六十年(四十)《李自成进京》 阎崇年(01月30日 14:44) · 2月8日 明亡清兴六十年(三十九)《太后下嫁之谜》 阎崇年(01月30日 14:43) · 2月7日 明亡清兴六十年(三十八)《多尔衮摄政》 阎崇年(01月30日 14:42) · 2月6日 明亡清兴六十年(三十七)《中原悲歌》 阎崇年(01月30日 14:41) · 2月5日 明亡清兴六十年(三十六)《洪承畴降清》 阎崇年(01月30日 14:39) · 2月4日 王立群读史记(十)汉武帝——太后干政 王立群(01月25日 11:42) · 2月3日 王立群读史记(九)汉武帝——窦婴为相 王立群(01月25日 11:38) · 2月2日 慈禧陵寝被盗之谜 赵英健(01月25日 11:36) · 2月1日 慈禧陵寝建造之谜 赵英健(01月25日 11:35) · 1月31日 慈禧(二十七)慈禧大葬 隋丽娟(01月25日 11:34) · 1月30日 慈禧(二十六)光绪之死 隋丽娟(01月25日 11:32) · 1月29日 慈禧(二十五)珍妃之死 隋丽娟(01月25日 11:30) · 1月28日 王立群读史记(八)汉武帝——董生对策 王立群(01月16日 15:10) · 1月27日 王立群读史记(七)汉武帝——平安太子 王立群(01月16日 15:08) · 1月26日 慈禧(二十四)废帝风波 隋丽娟(01月16日 15:07) · 1月25日 慈禧(二十三)母子反目 隋丽娟(01月16日 15:06) · 1月24日 慈禧(二十二)帝师遗恨 隋丽娟(01月16日 15:05) · 1月23日 慈禧(二十一)惩罚珍妃 隋丽娟(01月16日 15:03) · 1月22日 慈禧(二十)六旬庆典 隋丽娟(01月16日 15:01) · 1月21日 王立群读史记(六)汉武帝——景帝清障 王立群(01月08日 16:59) · 1月20日 王立群读史记(五)汉武帝——继位太子 王立群(01月08日 16:58) · 1月19日 慈禧(十九)光绪大婚 隋丽娟(01月08日 16:57) · 1月18日 慈禧(十八)曲折亲政 隋丽娟(01月08日 16:56) · 1月17日 慈禧(十七)重用奕譞 隋丽娟(01月08日 16:55) · 1月16日 慈禧(十六)驱逐奕欣 隋丽娟(01月08日 16:53) · 1月15日 慈禧(十五)慈安之死 隋丽娟(01月08日 16:47) · 1月14日 王立群读史记(四)汉武帝——储君之争 王立群(12月30日 14:10) · 1月13日 王立群读史记(三)汉武帝——立储风波 王立群(12月30日 14:09)

全文发布_php?xname=CEFAG11&dname=FU7RB11&xpos=15

《百家讲坛》是河南省文化厅主管的,《传奇故事》杂志社2006年出巨资打造的一本以解读历史为主旨,集知识性、品位性、趣味性为一体时尚文化品牌杂志。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3-5664,全国统一刊号CN41-1003/I,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半月刊(红、蓝版),每月1日,15日出版,16开,96页码,定价5元。牛皮纸精美印刷封面,特色鲜明清新。该期刊汇集了大批央视讲坛名家、博硕导师、历史研究者以及史说爱好者,正说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探究历史的真实;内容以故事性、可读性、趣味性与学术性、考证性并举;博览讲坛名家的新闻与生活,以及广大读者对讲坛名家的关注和评论。她大力推广普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全国数千万读者的精神大餐。期刊一经上市,异常火爆。从首期印刷的10万印册起,每月订数不断飞涨,截至2008年第10期,单期发行量已超过30万余册,并且每期还以3%左右的速度递增。在2007-2008年元月份的北京期刊发行订货会上,受到广大发行商和业界专家的一致热捧。成为年度发行量上升最为迅速的期刊杂志之一,2008年郑州全国期刊交易会‘再次获得业界领导和期刊同仁的好评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读者群体越来越广泛,已达数千万之众。2009年,杂志社将加大发行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全国大中小城市(300多个)的二渠道批发发行商,5000多个书市、报摊、超市、机场、酒店、地铁、火车站等零售点;加上邮政系统全国庞大的优势发行网络,以及读者直接邮购订阅的相互补充,形成了大江南北的无缝隙读者网群。发行量和读者群体都将稳步上升。《百家讲坛》读者主要是以中老年为主,其中公务员、知识分子、企业成功人士占有绝大多数(大中专及高中生也有相当一定比例)。具有相当高的知识层次和消费品位,购买力强,是社会消费群体的主流;是各类投资、消费信息的关注者和决策者。也是旅游、房产、品牌服饰、汽车、餐饮娱乐、医药健康、学习办公用品等行业消费的主力军。她以覆盖面广(全国大中小城市),传阅率高(5-10人),广告时效长(3-5年)的特点,成为广大相关企事业单位推广产品,开拓市场,树立形象,促进信息交流和沟通,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最佳平面媒介之一。 其它杂志广告资源推荐 >>全部 · 中学生数理化 · 少儿画苑 · 时代青年·哲思 · 女性心理与健康 · 中学生阅读 · 幼儿智力开发画报 · 时文博览 · 河南教育 · 小学教学 · 中学语文园地 · 河南教育采购 · 丽人 · 校园才艺 · 传奇文学选刊 · 时代青年 · 故事世界 · 小小说选刊 · 中外职教 · 心理世界 · 当代民声 优势广告资源推荐 >>全部· 北京地铁4、5号线广告资源 · 中关村-王府井灯箱电话亭媒体资源 · 青岛机场媒体 · 上海南站站内媒体 · 广州公交车体广告 · 青岛写字楼广告牌 · 经济观察报150万置换资源 · 北京户外大型数字LED网络 · 大众日报广告版面优惠销售 · 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40万资源 · 北京青年报100万置换资源 · 分众写字楼媒体300万资源 · 城际长途汽车车载媒体100万 · 国际商报10万广告资源 · 中国广东卫视全天所有剧场片尾特约1折 · 每月30万,让你的广告遍布全北京机场 · 华北高速公路户外媒体 · 国美建成户外墙体媒体套装 · 北京社区框架公益广告 · 中共中央党校视频媒体 · 全国三甲医院大型户外媒体 · 《中国商界》——商界精英专属杂志 · 全国部分机场新收购媒体 · 银行视频联播网 · 中国四大航空公司航机内媒体

18日:  我们知道曹操再一次被朝廷招回来的时候,灵帝已经死了。灵帝死了以后,朝局大乱,董卓入京把持了朝政。董卓入京以后他也很明白一个道理,他自己带来的西北军,那是一群土匪,搞破坏可以,搞建设是不行的。要搞建设,要得天下,还得依靠东汉王朝原来的那些官员和将领。于是董卓他也拉拢人才,集中就包括曹操,董卓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这个时候曹操的政治远见、政治敏锐和政治眼光就表现出来了,曹操一眼就看穿了,追随董卓的结果只能是祸国殃民和自取灭亡。于是曹操就从京城里逃了出来,准备逃回老家。  曹操走到陈留,陈留就在现在开封市的东南面,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他在这个地方停下来了。为什么呢,他得到陈留一个叫卫兹的人赞助,这个卫兹大概是家里很有钱的,赞助了曹操一大笔钱财,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历来不太被人注意。就是三国时代的那些英雄,比方说曹操,比方说刘备,他们能够起兵,能够成为一方诸侯,都是得到财团赞助的,而且这个地方财团通过资助他们认为的英雄人物来参与政治,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政治传统。那么曹操得到了卫兹的赞助以后就在当地招兵买马,最后公开打出旗号,要成立义军讨伐董卓,这是曹操成为“乱世英雄”做的第一件事情:“首倡义兵”。曹操的这个倡议得到了天下英雄的响应,各路诸侯各路豪杰纷纷起兵,举起义旗,要讨伐董卓,匡复汉室。  公元190年,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遣、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组成联军,并公推袁绍为盟主。这支军队由于他们的驻地都在函谷关以东,因此被称为“关东义军”,也叫“关东联军”,简称“关东军”。而董卓的部队则叫做“西北军”。曹操被“关东盟军”的盟主袁绍任命为“奋武将军”。  * 曹操欣然接受了“奋武将军”的称号,因为据易中天先生分析,曹操从公元174年出山,到公元189年起兵,他一直是向做能臣的。这次,曹操接受这个称号,本来是想为国家、为民族做点大事,可是就在他准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赴汤蹈火的时候,却感到了报国无门。那么,曹操究竟看到了什么而使他如此失望呢?  首先是“关东军”的盟主首领袁绍徒有其表。袁绍这个人被推为盟主也是有道理的,第一,袁绍出身高贵,他的家族号称“四世三公”,什么叫“四世三公”呢?就是他这个家族有四代人连续地担任了“三公”的职务,我们知道在汉代“三公”这个职务的地位是很高的,仅次于皇帝的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袁家一连四代人,就是袁绍以上太祖、高祖、祖、父这四辈都有出任这样官职的人,那在官场上是炙手可热的显赫家族啊。第二,袁绍自己一表人才,长得非常漂亮,聪明伶俐能说会道,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当时的名流、士大夫都有来往。更重要的是袁绍因为反对董卓,而声名大振。  董卓进京以后就琢磨着换皇帝,他要废掉当时的皇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因此找袁绍商量。为什么找袁绍商量呢,因为袁绍的叔叔当时是太傅,于是董卓就想让袁绍传话给他的叔叔,请他的叔叔来支持一下这个事情。当场遭到袁绍的拒绝,这个皇帝怎么能随便换呢,皇帝就是你换的吗?董卓这个土匪勃然大怒,就骂袁绍,臭小子,竖子,天下的事难道不是我说了算吗?你以为我董卓的刀不快吗?当时袁绍是军官,按照制度军官开会是可以带刀的,董卓把刀拔出来这么一骂,袁绍唰一把把刀拔出来,一把横过来横在胸前,刀刃对外刀背对内,说天底下难道只有董大人的刀是快的吗?然后后退,退出会场,连夜逃出京城。那么这件事情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的时候认为这不是事实,《三国志》的记录也不是这样的,《三国志》的记录是袁绍对这个董卓说,那我回去跟叔叔说说,然后就跑掉了。反正袁绍确实是反对了董卓的,这个是事实。所以让他来做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的盟主还是有道理的。  但是袁绍这个人没有政治头脑。董卓是怎么入京的,就是他袁绍弄来的。因为当时汉灵帝去世以后,士人集团和宦官集团在一个问题上发生冲突,就是谁来坐下一任的皇帝。汉灵帝是想立刘协的,就是小儿子,而且把这个事情交待给了当时西园八军的上军校尉蹇硕。而刘辩是汉灵帝的皇后何皇后所生,何皇后当然是希望他的儿子来当皇帝,而何皇后的哥哥,就是当时的大将军何进。大将军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三公”那个时候已经是名誉职务了,掌实权的是大将军。所以这两个集团就为这个事情打将起来,那么第一回合,士人集团取胜,上军校尉蹇硕被何进杀掉,何进接管了上军。这个时候袁绍就给何进出了一个主意,说既然如此我们乘胜追击,把所有的太监统统杀个一干二净,从此天下太平。这个何进是有点动心的,因为何进是什么出身呢,屠夫,本来就是个杀猪的。但是何进的妹妹何太后不同意,何太后为什么不同意呢,因为当年何太后毒杀了刘协的生母王美人,就是那个小儿子是一个叫王美人的这么一个级别地位比较低的女人生的,生了以后何太后给她送了一杯酒给王美人喝,王美人喝了就死了。汉灵帝勃然大怒要废皇后,是宦官们跪下来求情才保住了何太后的皇后地位,所以何太后就不愿意对太监下手。这时候袁绍又给何进出了一个主意,说那就请董卓进京,让董卓来吓唬一下何太后。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馊主意,老百姓都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何况你请来的还是凶神。  这个事情当时曹操得到消息以后,哈哈大笑,曹操是非常喜欢笑的。曹操呵呵呵呵,哈呀,犯得着吗?不就是几个太监吗,几个宦官吗?太监和宦官为什么能够得势?那是皇上宠信他们,皇上不宠信他们他们能怎么样啊?当然不错了,有几个太监是很坏的,是要整治整治的,派一个刑事警察去就够了,“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我们从这个事情就可以看出来这个曹操和袁绍这两个人的政治水平了,曹操的观点很简单呐,杀鸡焉用牛刀,何况这把刀还不在你的手上,兵者凶器也,刀是不能随便出鞘的,刀出鞘,就要见血,没有鸡杀就要杀牛。何进、袁绍这是该着被杀的,犟牛,蠢牛,结果怎么样呢?董卓还没有进京,何进就先被太监杀了,何进被太监杀了以后袁绍再带着军队打过去再去杀太监,杀得一塌糊涂以后,董卓这个虎、这个狼就来了。再来杀他们。  是的,政治斗争是要先下手为强,那不等于到处树敌呀!最严重的打击只能施于最顽固和最凶残的敌人。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首恶必办,胁从不问。你怎么能把太监统统杀光呢?再说太监里面也有好人嘛。但是袁绍是怎么杀的呢,袁绍下一道命令,凡是没长胡子的就杀,弄得洛阳城里面那些还没来得及长出胡子的小伙子见了袁绍的军队就脱裤子验明正身。所以曹操硕我预见他一定会失败。  这个盟主是这样一个人,其他的人呢,也不咋地。比方说孔伷,是个夸夸其谈的,史书上的说法说他是“嘘枯吹生”,什么叫“嘘枯吹生”呢,就是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能把活的说成死的,反正是特能说,可惜不能干。又比方说济州牧韩馥,那是个没注意的,当时桥瑁写信给韩馥,说曹操那边已经起了义兵,我们也准备起义兵,大家联合起来去对付董卓。一封信写到韩馥这里,韩馥居然拿出来问大家说,你看,这个董卓和袁绍他们要打起来了,我们是帮董卓啊还是帮袁绍啊?居然问这样的问题。结果他手下一个谋士叫做刘子惠的,马上就顶回去说,我们起兵是为了国家,怎么要问是为了袁绍还是董卓呀!一句话说得这个韩馥满脸通红,“那为之奈何”啊,刘子惠就跟他出了个主意说,按兵不动,“兵者凶器也,不可为首”,啊,做人不要为天下先,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是先烂的,我们看一看人家怎么样,人家动咱也动,人家不动咱也不动。看来这个刘子惠也不咋的,但这个话韩馥他听进去了,因为韩馥他最怕的是丢地盘,因为韩馥是在冀州,冀州这个地方是很富庶的在当时,据说冀州当时的粮食足够吃十年的,所以韩馥最怕人家来墙他的地盘,尤其怕袁绍。  袁绍从这个京城里逃出来的时候,董卓准备是要追杀袁绍的,这个时候京城里面有几位名士跟袁绍关系很好,就去劝董卓。说大人不要这样,这个袁绍他是个年轻人,他不懂事,他不识大体,一不小心得罪了您老人家他又害怕,他当然要跑嘛,他没有别的意思,但是袁氏家族的“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您不如任命他做一个太守,他必然会感恩戴德,袁绍如果对董大人您感恩戴德,那么太行山以东不都是阁下的了吗?哎董卓说这有道理啊,好,任命他做渤海太守,就任命袁绍做渤海太守。袁绍当时逃出来以后逃到哪儿,逃到冀州,韩馥马上就紧张了,袁绍来了,还是渤海太守,怎么办呢,抢我地盘来了。韩馥马上派兵把袁绍看起来,直到最后“关东联军”成立,袁绍当了盟主,韩馥才把袁绍放出去让他行动。韩馥就是这么一个玩意,你说他怎么回去打头阵?  其他人也差不多,他们虽然组织了一直联军,谁也不愿意冲锋陷阵,都在观望。曹操看不下去了,曹操对他们说了这样的话:  “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  就是说我们成立这样一支义军,而且已经联合起来了,你们还有什么可怀疑的?而且曹操跟大家说,现在是消灭董卓最好的时候,为什么呢?这个时候董卓已经把洛阳城烧了,然后把皇上西迁到长安。曹操说了,如果过去董卓还在洛阳京城的时候,手上有皇上,我们去打他不大讲得过去;但是他现在已经把我们的首都都烧毁,把皇上都劫持了,按现在的话说那就可以定位为恐怖组织了,已经天下震动了,不得人心了。这个时候我们只要跟他决一死战,一战而天下可定。但是没有人听他的,曹操说好吧,好吧,你们不打我自己去吧,自己带了一支部队西进。这个时候只有张邈表示同情,派了一支小部队也随着曹操西进。但是这个时候曹操的实力是非常的弱小,根本不是董卓那个“西北军”的对手,所以一败涂地,曹操自己本人差一点阵亡,是他的堂弟曹洪把马让给曹操,曹操才逃出来。当时最紧急的时候曹洪跟曹操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不能没有哥哥你,骑上我的马,走吧!曹操才逃回了他们的大本营,大本营在酸枣。  等曹操带着一身的尘土、一身的血污回到酸枣大营的时候,看见大营里面的各路诸侯在干什么呢?“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也就是说整天都在开Party,泡酒吧,打电子游戏!曹操实在是忍无可忍,说国家民族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你们还居然天天都在喝酒!曹操悲愤地说:  “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我为你们这些人感到耻辱!还是没有人听他的,曹操再一次感到了报国无门。  * 曹操为什么再一次感到报国无门?因为曹操已经看出,当时那些割据一方的诸侯都是一些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无所作为的人。东汉王朝已经不可救药,天下大乱已不可逆转。即使不乱,腐朽的朝廷和官场也不需要什么“治世之能臣”,所以曹操不得不重新选择他的人生道路。那么,曹操做后选择了一条什么路呢?  曹操的选择是自己干。  实际上对于曹操人生道路的选项历来是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许劭说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另一种说法见于《世说新语》,据说是桥玄说的,说法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所以当曹操处于乱世的时候,他其实是有两个选项的:一个是英雄,一个是奸雄。但是我认为至少,从公元190年到公元200年这十年当中,曹操不愧为“乱世之英雄”。因为只有曹操才用自己微弱的一己之躯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如果说还有人的话,那就是孙权的父亲孙坚,但是孙坚的谋略显然不如曹操。  那么在这十年间曹操干了些什么事呢?三件事:一是略地,二是募兵,三是屯田。这三件事情都与黄巾起义有关系,那么黄巾起义我们知道是地地道道的官逼民反,但是在曹操他们看来,却是必须予以剿灭的反贼。在这个天下大乱的时候,黄巾军趁着帝国的官僚、将领、诸侯们争权夺利的时候发展壮大起来了,于是在公元192年聚集在青州的黄巾军进入了兖州,兖州刺史刘岱不听鲍信的劝告,结果被黄巾军所杀。这个时候鲍信和陈宫就请曹操来代理兖州牧,曹操代理兖州牧以后就跟黄巾军作战,最后战败了黄巾军,黄巾军向曹操投降。这个黄巾军是个奇怪的军事组织,它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部队,它还有随军的家属和农民,就是当时的青州的黄巾军战斗员是三十万,随军家属和农民加起来一共是一百万,而且还带着农具和耕牛。那么曹操接受了黄巾军投降以后,就把当中能打仗的人把他编成一队,叫做“青州兵”。代理了兖州牧,曹操就有了根据地;收编了青州军,曹操就有了战斗队。  但是曹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么多人你如何安置,如何养活?这个时候他的一个重要的谋士叫做毛玠,就向他提出了一个战略性的意见。毛玠说:  “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民生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国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毛玠的这一段话,我认为可以称之为曹操版的“隆中对”,他是从一个很高的角度对曹操提出了一种战略性的意见。毛玠说现在国家的局势是什么样的?天下大乱,四分五裂,国本动摇,皇帝被人劫持着走过来走过去,经济崩溃,所有的老百姓都不能安居乐业,灾难流行,又是天灾又是人祸。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做这样一件事情:第一要把现任皇帝把他安定下来,国本就保住了,然后自己发展自己的实力。毛玠的这个曹操版的“隆中对”世纪上讲出了这样两个道理,就是在这样一个动乱的时代你要成就一番事业,也就是他所说的霸王之业,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正义,二是实力。而实力当中首先是经济实力,战争确实拼的是武力,但是战争武力比拼的背后是经济实力的支撑,之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持,你这场战才能打得久,才能打得赢,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所以你必须修耕植、蓄军资。除了经济实力的比拼以外,战争作为政治的延续,还要比拼政治实力,政治实力靠什么呢?靠正义的旗帜,你必须表现自己是师出有名,是堂堂正正的正义之师,至少你必须有一面正义的旗帜。  所以毛玠的这个建议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包括三个内容:“奉天子”,就是整治策略;“修耕植”,就是发展农业生产,这是经济策略;“蓄军资”,这是军事策略。这番话说下来以后,曹操非常地高兴,《三国志》用了四个子,叫做“敬纳其言”,马上实行。  公元196年,曹操开始屯田,当时因为连年的战争,许多土地都已经没有业主了,也没有人耕种。曹操说,好嘛,无主田亩收归国有,统统收给他自己的政府所有。然后把这些田地拿出来一部分交给自己的军队和黄巾军投降的那些士兵去耕种,叫做军屯,还有一部分招募了那些失地的农民,那些流民来耕种叫民屯。耕牛和农具是由政府提供,然后军人和农民向政府交五成到六成的地租,这个就叫做屯田。屯的意思就是居住方式军事化,耕作方式集体化。也就是说,曹操建设了一个古代的生产建设兵团,曹操的军政府就变成了农场主。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政策,也是一笔非常合算的买卖:第一,土地是人家丢下来的,耕牛和农具是从黄巾军那里缴获的,曹操没有一点本钱的投入,叫做无本生意;第二点,收五成到六成的地租,这是高利啊,因为汉代初年定下的地租是十五分之一,后来收得最少的时候甚至到了三十分之一,你现在变成了二分之一,暴利,但是对于士兵和农民来说现在有饭吃了,总比原来饿肚子好,所以大家也愿意;第三,屯田制度是居住方式军事化、耕作方式集体化,这就等于建设了一个军民合一的新社会,和一支耕战合一的新军队,这些人平时能干,急时能战,既是兵源,又是粮库,岂不是一举两得,而且还解决了一个让人头疼的流民问题,这岂不是一举多得。  曹操的屯田制,证明他不愧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曹操在颁布他的《屯田令》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就说怎样才能平定天下呢?第一要强兵,第二要足食,兵不强、(食不足)你何以得天下?而其他的那些诸侯就没有这个战略眼光,后来《魏书》有这么一段话:  “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天下大乱、诸侯并起的时候,除了曹操,没有一支军队有一个长远的打算。“饥则寇略”,肚子饿了就去抢老百姓的,“饱则弃馀”,吃饱了以后就把多余的粮食都扔了。最后是什么呢?最后是不攻自破,因为你如果断了粮你就没有战斗力了。实际上就在曹操的军队丰衣足食的时候,袁绍的军队在河北吃桑椹,袁术的军队在江南吃河蚌,没有桑椹和河蚌吃的,就吃人。我们去读《三国志》可以多处发现这样的字眼,大灾人相食,蝗虫起人相食,人饥相食,人吃人啊。那样的军队怎么可能会有战斗力呢?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和曹操争雄?和这样的人相比曹操又怎么可能不是英雄?  从“首倡义兵”到“屯田备战”,曹操在战争中已经由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将领成长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高手。其他那些和他一起起兵的那些人却没有什么长进和出息,他们或者明哲保身、畏首畏尾,或者醉生梦死、得过且过,或者心怀鬼胎、混水摸鱼,或者争权夺利、自相残杀。那边西北军还在肆虐,这边关东军已经火并;先是兖州刺史刘岱杀死了东郡太守桥瑁,后是渤海太守袁绍干掉了冀州牧韩馥。那么这个事情闹完了以后,接下来就是袁绍和袁术兄弟两个开始窝里斗,当时袁绍在北方,袁术在南方,袁术怎么做呢?袁术联络更北方的公孙瓒来牵制袁绍;袁绍怎么办呢?袁绍联络更南方的刘表来对付袁术,兄弟两个都“沅交近攻”,祸起萧墙。不过实在地说起来,袁绍和袁术兄弟两个最大的问题还不是窝里斗,也不是不懂得备战备荒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兄弟两个,包括董卓,都在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那么这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什么呢?他们是怎样犯错误的?曹操在这个问题上又怎样表现出自己的远见卓识呢?请看下集,一错再错。  对不起,17日的找不到了

  • 索引序列
  • 百家讲坛杂志刊号
  • 百家讲坛期刊号
  • 百家讲坛杂志
  • 百家讲坛杂志邮发代号
  • 百家讲坛期刊号多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