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订阅流程怎么查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订阅流程怎么查

发布时间: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订阅流程怎么查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题目1.题名规范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2.命题方式3.撰写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医学论文选题的技巧1.善于发现空白  2.善于建立对应性选题  3.在矛盾中寻求选择  4.自选课题  5.创新性原则医学论文的命题医学论文题目应是文章内容的集中概括。作者写论文,一是传播科技经验,二是为晋升需要,因此,论文好坏与标题有很大关系。由于论文题目首先映入读(编)者的眼帘,读(编)者浏览文章,多先看题目,然后才决是是否阅读(取舍)全文。所以,要求命题既能概括全文内容,又能引人注目,便于记忆和引用,做到恰当、确切、简短、鲜明,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引起读(编)者的注意与兴趣。我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类似文件编写格式》提出:“题名应力求简短,一般不宜超过30个字。”医学论文题目应以20个字左右为宜,越简短(确切)越好。尽可能不用标点符号。一般不用英文缩略语(普通熟知且全称较长者例外,如DNA,DIC)。中文名词以写全称为宜。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稿约中规定“文题必要时给目录写一个限在75个字母空间之内的短题。”文题应与文章内容相符,一忌泛,二忌繁,同时还应具备可检索性、专指性、信息性,必要时可加副题,要给人一种“非看一下不可”的魅力。

去letpub查看,语言选择中文(top是中科院按sci期刊来分的),可以看到是几区的,是否是top。举个例子,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这个期刊:网页链接往下翻就能看见

如何利用谁嗯kt结社平台查看医学学报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请写出查询步骤于,有什么?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订阅流程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这个每个学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是要核心期刊是一篇,非核心的是两篇以上。另外还有是刊物问题,这个不同学校也是要求不同的。具体的问你们学校。(其实这个学校入学自然会告诉你的)有的用北大的,有的用武大的,还有用南大的核心期刊。所以你自己问清楚了。说辣么多看清楚未?具体的你可以网页上输入壹品优再输入刊 网站看,各种讠仑文的要求是不大相同的。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订阅流程表

来稿的要求:  1 内容 科学技术、理论论著,实验及技术研究,综述,临床研究,病案讨论,护理研究,病例报告,等。  2 格式 为便于科技期刊数据库著录和检索,特对来稿格式提出如下要求:  1 题名 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要旨,便于选择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论著文章必须有英文题名。题名中不使用缩略语和非公知公用的字符、代号。  2 作者和工作单位 多位作者在同一单位时,在姓名下注明单位,所在省(市)和邮政编码;多位作者不在同一单位时,先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标注阿拉伯数字序号,然后在姓名下面按顺序注明单位,省(市)和邮政编码。中国作者还须在姓名下面注上主要作者的汉语拼音姓名,其中,姓氏拼音全大写,复姓连写,空一格后写名字拼音,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双字名者中间用连字符。  例: 张 颖 王锡联 诸葛华  ZHANG Ying , WANG Xi-Lian , ZHUGE Hua  3 作者简介 凡论著文章,应在首页右下角注明“作者简介”,例如: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出生地,毕业学校,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等。  4 论文摘要 论著类文章必须写300字左右的摘要,科技论著还必须写英文摘要。摘要应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应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项撰写。摘要中不使用图表,公式及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英文摘要用“Abstract:”标注,并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5 关键词 论著类文章必须有3—5个关键词,中间用“;”隔开,有英文摘要者亦须写英文关键词。  6 分类号 统一用《中国图书分类号》,简称“中图分类号”,注于关键词下面。  7 基金项目 各类基金项目应在首页左下角注明(含基金编号)。  8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的顺序和数字序号应与文中一致。亦用方括号括上。  2 注明内容有作者姓名(名后不加责任说明),多位作者间用“,”隔开,三位以上作者只录三位,逗号后加“等”;文献题名全称及方括号注明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出版地后用“:”,出版者,出版年,文献起止页码,最后用“”结束。   来稿请用A4标准纸打印,字迹清楚,不用《简化字总表》内没有的自造字。打印稿应留足天、地和左订右注空间,加大行、字间距,用大5号以上字体。注意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  来稿请自留底稿,无论刊否,概不退稿。3个月未接到录用通知,作者可以自行处理稿件。来稿如不允许删节,请注明。稿件被刊出后1个月内本刊当奉送当期《学报》2册和稿酬。本院稿件应有科主签荐意见,院外稿件应有单位主管业务部门签章。

(1)论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图表简明。(2)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等。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3)作者署名位于题名下方。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信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 , 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变动。第一作者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0102)。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标示角标1,2……,并在其工作单位前相应标出1,2……。(4)论文摘要的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4部分,冠以标题,连续排列。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中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应在第1次出现时予以说明。中文摘要篇幅以200~4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5)关键词每篇选3~8个。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 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各词之间以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列于中、英文摘要下方。(6)引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以不编,也可编为“0”。“引言”二字也可以省略。(7)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 相隔 , 末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写,后空1字长接写标题。(8)图(表)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图)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图(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表)。图(表)应有以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的图(表)序和简明的图(表)题。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 顶左底右。说明性资料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表明使用的缩略语。本刊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其中数据应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编排,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若所有栏或大部分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其余单位标注在相应的栏内。表中相邻或上下栏的数字或内容相同者,应重复标注。图及照片做成电子版,病理照片要求彩版,并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9)统计学方法部分,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应提供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和P值(如t=45,P<05);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时, 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同时, 还应给出95%置信区间。统计学符号一律用斜体。(10)数字的用法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必须用汉字数字,如十滴水、十二指肠、“八五”计划等;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标点,如八九岁、六七米等;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引用古籍时,应与原版本一致,其版次、卷次、页码等可以照原样使用汉字数字。如: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第九页。(11)量和单位的用法执行 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量符号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 例外)。单位符号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以正体字母表示。图、表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t/h(时间单位“小时”)。(12)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准。无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原词或注释。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 年版) 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卫生部药典委员会,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如: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希文小写-χ;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t检验用英文小写t;(4)F检验用英文大写F;(5)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χ2;(6)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7) 概率用英文大写 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13)结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如果没有结论,可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14)参考文献仅限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主要文献,作者应仔细核对所引参考文献以保证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 名全部列出,超过3名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外文期刊的名称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List of Journals in Index Medicus 所列为准。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按文章中引用顺序排列。 (1)来稿应附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或加盖公章,请作者保证稿件内容真实、无一稿两投、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署名无争议等,稿件刊登后文责自负。基金资助或攻关项目的课题论文需注明基金项目的中文名称及编号。(2)作者在投稿时,请自留底稿。作者在接到收稿回执后6个月未收到稿件处理意见,可自行处理,本刊不退稿,不反馈审稿意见。本刊对稿件有修改权,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2个月不寄回者,视为自动撤稿。(3)稿件确定刊用后,根据所占版面与插图数量收取版面费,彩图需付彩图印制工本费。(4)在稿件刊用前,作者需签署“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授权书由编辑部提供。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订阅流程图

内分泌科成立于八十年代。现拥有床位22张,年门急诊量30000余人次,拥有心电监护仪、胰岛素泵、手指血糖仪、尿微量白蛋白快速测定仪等先进设备。30多年来,在新老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内分泌科逐渐发展成为上海西南地区规模较大、技术力量最强的科室之一。有副主任医师3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名。并曾聘请了全国著名内分泌专家沙松林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全面指导业务,吸引了各地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外,内分泌科在其他内分泌疾病的诊疗、危重病人(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昏迷、甲亢危象、垂体危象、肾上腺危象、黏液性水肿等)的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对库欣氏病、皮质醇增多症、尿崩症、胰岛细胞瘤、泌乳素瘤等较少见的内分泌疾病有独到的治疗经验。在科研工作方面,内分泌科拥有自己的实验室。近年来共完成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复旦大学科研基金及闵行区科委的科研课题9项。在《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复旦学报》等各类杂志上发表论著约50余篇。主编出版了1本专著,还参与了《临床实验诊断学》的撰写。在国内最早进行有关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脂联素和颈动脉IMT5年随访的临床研究。1994年,内分泌科参加并完成了“全国糖尿病患病率”普查中上海闵行区的抽样普查工作;1996年,内分泌科参与完成了由中国、新加坡等多国组成的“亚洲青年糖尿病五年跟踪治疗观察”的科研课题。2003年底成立了糖尿病学校,针对广大糖尿病患者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每月举办一次讲座。内分泌科同时承担复旦大学医疗系、七年制临床医生、公共卫生系,皖南医学院医疗系和成人教育系的实习带教及理论教学任务。内分泌科还积极参与“上海广播电台”组织的糖尿病知识讲座。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是医院的重点专科之一,目前拥有固定床位34张,其中重症监护室6张,床位使用率>100%。本科配备有重症监护系统、肌电图、脑电图、诱发电位、眼震电图等固定设备及相应的医技人员。本科对脑血管病、脊髓病、周围神经病、癫痫、锥体外系疾病、肌肉疾病、各种颅内感染、头痛及眩晕病症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多次因成功救治危重及疑难病例得到上级部门的嘉奖。除临床工作外,本科医师均分别承担有市、区及院级的多项科研项目,其中超早期脑梗塞的溶栓治疗成功率高,达到了市级先进水平。神经专科原属大内科的一个专业学组,收治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2000年成为一个独立的病区,并经严格筛选从外院引进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专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医疗业务、科研实力、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得到了病人的认可,现除接诊闵行及周边地区的病人外,还接诊了许多外省市、外区的病人。专科现已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有高级职称2名,主治医师3名,主管技师1名,主管护师2名,住院医师3名。 肾内科成立于1985年5月,是上海西南市郊成立最早的肾脏病科室,是闵行卫生局特色医疗专科,承担上海西南市郊,包括闵行区、奉贤区、金山区、松江区、浙江省及江苏省临近区县的肾脏病医疗任务,为该地区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肾内科分为门诊、病房和血液透析室三个部分,年平均普通门诊量4500余人次,专科门诊量4000余人次,专家门诊量2000余人次,尤其是专家门诊实力雄厚,顾勇教授、徐元钊教授等名医坐堂,吸引了闵行及周边地区的广大肾友就诊,从而使得我科拥有稳定的病源。病房床位25张,年住院患者500余人次,每年肾脏穿刺人数150余例次。血液透析患者90余人,年透析次数达1万余人次。慢性肾脏疾病的规范诊治是我科的特长之一。病房主要收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肾小管疾病,各种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红斑狼疮性肾炎、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等,尿路感染(包括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各种原因所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及毒物中毒。我科是闵行区率先开展B超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术的单位,此项检查目前已成为常规项目。利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类型,不仅大大提高了我科的诊疗水平,同时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带来了可能,并为形成临床-病理-治疗的模式提供了保证。血液净化治疗是我科的另一特色。在上海西南市郊开展早、规模大、设备先进、患者多,净化方法齐全,技术水平高,患者存活质量好。透析室拥有透析机20台,包括德国费森尤斯4008B、德国贝朗等机型以及德国贝朗CRRT机1台。开展的业务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液灌流等。目前拥有二级反渗水的水处理系统,从源头上保证了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透析室为病人提供精心的治疗和护理,配备彩电,为病人提供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自开展CRRT技术以来,涉及胸外科、普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ICU等多个学科,为院内多学科之间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每年均通过上海卫生监督所监测和上海市血透专业质控,对我们的透析水平和管理水平均予以良好的评价。腹膜透析(CAPD)是近年来开展的项目,目前拥有长期随访患者20余人。肾内科在保证完成临床医疗任务的同时,重视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培养。目前共有工作人员26人,医师8人,护师18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3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包括博士后2人,硕士生1人,在读硕士生2人。并拥有闵行区首届科技之星1人。肾内科是我院最早成为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科室,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在培硕士生8名。同时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七年制、皖南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的临床教学任务。 2002年内科三级分科后正式设立了消化内科。随着学科的发展,建立起了一支较强的医疗技术队伍和合理的人才梯队,推动了医教研的同步发展。消化内科八十年代开始应用纤维内镜诊治胃肠道疾病。九十年代逐渐形成消化专业队伍,进行消化专科的进修及内镜技术的培养,并积极参加国内、市内各种消化学术交流活动,并把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的开展为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消化内科成功地抢救了很多消化系统的疑难和危重病人,如肝硬化并出血、肝昏迷、脑水肿、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重症胰腺炎、蛋白丢失性肠病、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等及各种病因的消化道大出血等。消化内科开展了腹水回输工作,对各种原因的顽固性腹水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用胃肠起搏器治疗了各种原因的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良好。消化内科结合临床开展了急诊胃镜检查和治疗,如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的硬化剂、圈套治疗,内镜下取异物、放支架、息肉摘除,开展ERCP检查和乳头肌切开取石,放置支架等高难度的诊治,在上海同级医院处于先进水平。科室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科研项目“CagA基因菌株HP检测与胃十二指肠溃疡”获98年闵行区科技成果二等奖。消化内科还承担院级、区级课题2项。 心内科隶属于大内科,1979年成立了单独的心脏监护病房(CCU病房,拥有床位5张),1999年三级分科,使心脏病的诊疗专科化。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9名专业医师,30张床位,集科教研临床诊疗为一体的综合学科,2003年当选闵行区心血管内科特色专科。心内科在五院独立成科较晚,但它在内科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从上世纪50年代的郭守蔚主任、70年代的禹宝莲主任、卜国强主任、金松元主任、80-90年代的张祖茂主任,在上海西南地区都享有很高的医学地位,并曾聘请了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浦寿月教授、何梅先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全面指导业务,吸引了各地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尤其是2002年来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在现今科室负责人许澎,副主任伍旭升的带领下,狠抓规范化的诊疗,使心内科的整体业务素质,诊疗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诊疗患者数目成倍增长,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现已成为上海市西南地区规模较大、设备齐全、技术力量很强的科室,已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在上海市心血管界也享有一定的地位。目前心内科设有CCU病房,普通病房,心导管室,无创功能检查室,心电图室等,拥有心脏科专业医师9名,其中副主任医生3人、主治医生3人、住院医生3人,硕士及在职硕士研究生5人、并有西门子数字化心血管造影机(DSA)、计算机化多导心电生理记录仪(BARD)、惠普多中心心电监护系统等先进设备。年收治病人500余人次,门诊5000余人次,各种手术200余台。 血液内科是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特色专科,病房编制床位22张,拥有独立的血液实验室,擅长诊治骨髓瘤、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易栓症、各类贫血和发热原因待查等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对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治具有一定的特色。科室注重国内外的联系与交流。国际上,与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原爆放射线医科学研究所和加拿大McGill大学血液内科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上海市内与华山医院、瑞金医院、中山医院、一医、新华医院等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市外与武汉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等有着广泛的联系。现任科室主任刘立根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授课教授、上海市首批“医苑新星”培养对象,曾赴日本国立广岛大学研修和担任访问教授1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强烈的学术意识。血液内科现有医疗和医技人员17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主管检验师2名、主管护师2名、初级人员7名,具有硕士学位4人。 面对老闵行区老年人群多于本市其他区县同类人群的特点、住院难较为突出为背景。得到医院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1997年4月组建老年科、与此同时由12病区康复病床为基础进行人才和卫生资源的重新整合。2002年承担区科委课题《Ⅳ期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对照研究》获三等奖、2003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肺结核活动性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老年住院患者忧虑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调查研究》院级课题及将进行课题鉴别和申报区级课题。多年来开展了高难度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经皮肺活检术、经皮心包穿刺化疗术。通过努力活跃了学术气氛、提高技术水平。建科以来诊断出疑难病数10例,如肝肺综合征、多动脉硬化多浆膜腔积液等。省市级以上杂志发表文章11篇。随着双水平呼吸机的应用、慢阻肺合并呼衰的缓解率大有提高。现有医护人员17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5人(其中硕士1人),护师8人。设定床位30张,年收治病人456人次。先后开展了4个不同学科专业门诊。拥有先进的双水平呼吸机、心肺监护仪各1台。全科医护实行部分区域性计算机管理。

文稿应具科学性(设计合理、数据可靠和统计方法正确)、先进性(创新、首次报道)和实用性(对研究、临床或其他方面有指导意义)及可读性。文稿需简明扼要,主题突出,论点明确,文字通顺、精炼。全文包括图表在内,论著类不超过4 000字,文献综述类文稿不超过6 000字,论著摘要、经验荟萃、护理不超过2 000字。  题应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不用副标题。英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单词文。  论文作者署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并附全部作者的中英文单位、地址、邮政编码及姓名的汉语拼音。如系多单位时,则在作者的右上角分别用阿拉伯数字注明。每篇文章均需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省市(县)人、职称、学历、所从事专业及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信息。如有通讯作者也请附简介。  摘要论著必须附结构式中、英文摘要(300~400字或单词);综述附简要中英文摘要(200~300字或单词)。  关键词请附3~6个,中、英文关键词间用分号“;”分隔。  名词术语应规范、前后统一,如原词过长且多次出现,可于首次出现时写出全称,括号内注明简称,以后直接用简称。医学名词以《医学名词》系列(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新译名词应附外文。公认通用缩略语可直接应用。  计量单位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数字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10%,(10±1)%,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应用4 cm×3 cm×5 cm,不能用4×3×5 cm。  统计学方法应具备三要素,即数据的表示方式、应用的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统计学符号应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的如: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斜x(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斜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斜sx〖TX-];④t检验用英文小斜t;⑤F检验用英文大斜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斜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⑨概率用英文大斜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  图表应少而精,文字能说明的问题,不用表和图,避免与正文重复。表格采用三线表,分别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表序和表题,按统计学原则制表,内容简明,数据准确,有效位数一致。插图、照片必须清晰,对比度好,请在图片背面用铅笔注明文题、序号、上下端标志和作者姓名,用白纸贴附于正文之后。论著和综述的表、图题采用中英文对照,表内各项目和图注均采用中文。  参考文献综述类文章的引文原则上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5年重要文献;且近3年的文献需占70%以上,并于投稿时随文附上引文首页复印件。格式上按国家标准《GB3179?92》、《GB7714?87》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格式如下:期刊:[序号]作者(1~3名时全写,中间加逗号;4名以上只写前3名,后加“等”或“et al”)?文题[J]刊名(中文期刊用全名,外文期刊按《Index Medicus》格式缩写),年,卷(期):起?止页书籍:[序号]作者?书名[M]?卷(册)次?版次(第1版可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页或[序号]作者?文题?见:主编者?书名?卷(册)次?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页

内分泌科成立于八十年代。现拥有床位22张,年门急诊量30000余人次,拥有心电监护仪、胰岛素泵、手指血糖仪、尿微量白蛋白快速测定仪等先进设备。30多年来,在新老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内分泌科逐渐发展成为上海西南地区规模较大、技术力量最强的科室之一。有副主任医师3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名。并曾聘请了全国著名内分泌专家沙松林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全面指导业务,吸引了各地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外,内分泌科在其他内分泌疾病的诊疗、危重病人(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昏迷、甲亢危象、垂体危象、肾上腺危象、黏液性水肿等)的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对库欣氏病、皮质醇增多症、尿崩症、胰岛细胞瘤、泌乳素瘤等较少见的内分泌疾病有独到的治疗经验。在科研工作方面,内分泌科拥有自己的实验室。近年来共完成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复旦大学科研基金及闵行区科委的科研课题9项。在《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复旦学报》等各类杂志上发表论著约50余篇。主编出版了1本专著,还参与了《临床实验诊断学》的撰写。在国内最早进行有关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脂联素和颈动脉IMT5年随访的临床研究。1994年,内分泌科参加并完成了“全国糖尿病患病率”普查中上海闵行区的抽样普查工作;1996年,内分泌科参与完成了由中国、新加坡等多国组成的“亚洲青年糖尿病五年跟踪治疗观察”的科研课题。2003年底成立了糖尿病学校,针对广大糖尿病患者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每月举办一次讲座。内分泌科同时承担复旦大学医疗系、七年制临床医生、公共卫生系,皖南医学院医疗系和成人教育系的实习带教及理论教学任务。内分泌科还积极参与“上海广播电台”组织的糖尿病知识讲座。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是医院的重点专科之一,目前拥有固定床位34张,其中重症监护室6张,床位使用率>100%。本科配备有重症监护系统、肌电图、脑电图、诱发电位、眼震电图等固定设备及相应的医技人员。本科对脑血管病、脊髓病、周围神经病、癫痫、锥体外系疾病、肌肉疾病、各种颅内感染、头痛及眩晕病症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多次因成功救治危重及疑难病例得到上级部门的嘉奖。除临床工作外,本科医师均分别承担有市、区及院级的多项科研项目,其中超早期脑梗塞的溶栓治疗成功率高,达到了市级先进水平。神经专科原属大内科的一个专业学组,收治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2000年成为一个独立的病区,并经严格筛选从外院引进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专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医疗业务、科研实力、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得到了病人的认可,现除接诊闵行及周边地区的病人外,还接诊了许多外省市、外区的病人。专科现已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有高级职称2名,主治医师3名,主管技师1名,主管护师2名,住院医师3名。 肾内科成立于1985年5月,是上海西南市郊成立最早的肾脏病科室,是闵行卫生局特色医疗专科,承担上海西南市郊,包括闵行区、奉贤区、金山区、松江区、浙江省及江苏省临近区县的肾脏病医疗任务,为该地区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肾内科分为门诊、病房和血液透析室三个部分,年平均普通门诊量4500余人次,专科门诊量4000余人次,专家门诊量2000余人次,尤其是专家门诊实力雄厚,顾勇教授、徐元钊教授等名医坐堂,吸引了闵行及周边地区的广大肾友就诊,从而使得我科拥有稳定的病源。病房床位25张,年住院患者500余人次,每年肾脏穿刺人数150余例次。血液透析患者90余人,年透析次数达1万余人次。慢性肾脏疾病的规范诊治是我科的特长之一。病房主要收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肾小管疾病,各种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红斑狼疮性肾炎、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等,尿路感染(包括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各种原因所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及毒物中毒。我科是闵行区率先开展B超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术的单位,此项检查目前已成为常规项目。利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类型,不仅大大提高了我科的诊疗水平,同时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带来了可能,并为形成临床-病理-治疗的模式提供了保证。血液净化治疗是我科的另一特色。在上海西南市郊开展早、规模大、设备先进、患者多,净化方法齐全,技术水平高,患者存活质量好。透析室拥有透析机20台,包括德国费森尤斯4008B、德国贝朗等机型以及德国贝朗CRRT机1台。开展的业务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液灌流等。目前拥有二级反渗水的水处理系统,从源头上保证了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透析室为病人提供精心的治疗和护理,配备彩电,为病人提供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自开展CRRT技术以来,涉及胸外科、普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ICU等多个学科,为院内多学科之间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每年均通过上海卫生监督所监测和上海市血透专业质控,对我们的透析水平和管理水平均予以良好的评价。腹膜透析(CAPD)是近年来开展的项目,目前拥有长期随访患者20余人。肾内科在保证完成临床医疗任务的同时,重视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培养。目前共有工作人员26人,医师8人,护师18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3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包括博士后2人,硕士生1人,在读硕士生2人。并拥有闵行区首届科技之星1人。肾内科是我院最早成为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科室,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在培硕士生8名。同时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七年制、皖南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的临床教学任务。 2002年内科三级分科后正式设立了消化内科。随着学科的发展,建立起了一支较强的医疗技术队伍和合理的人才梯队,推动了医教研的同步发展。消化内科八十年代开始应用纤维内镜诊治胃肠道疾病。九十年代逐渐形成消化专业队伍,进行消化专科的进修及内镜技术的培养,并积极参加国内、市内各种消化学术交流活动,并把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的开展为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消化内科成功地抢救了很多消化系统的疑难和危重病人,如肝硬化并出血、肝昏迷、脑水肿、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重症胰腺炎、蛋白丢失性肠病、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等及各种病因的消化道大出血等。消化内科开展了腹水回输工作,对各种原因的顽固性腹水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用胃肠起搏器治疗了各种原因的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良好。消化内科结合临床开展了急诊胃镜检查和治疗,如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的硬化剂、圈套治疗,内镜下取异物、放支架、息肉摘除,开展ERCP检查和乳头肌切开取石,放置支架等高难度的诊治,在上海同级医院处于先进水平。科室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科研项目“CagA基因菌株HP检测与胃十二指肠溃疡”获98年闵行区科技成果二等奖。消化内科还承担院级、区级课题2项。 心内科隶属于大内科,1979年成立了单独的心脏监护病房(CCU病房,拥有床位5张),1999年三级分科,使心脏病的诊疗专科化。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9名专业医师,30张床位,集科教研临床诊疗为一体的综合学科,2003年当选闵行区心血管内科特色专科。心内科在五院独立成科较晚,但它在内科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从上世纪50年代的郭守蔚主任、70年代的禹宝莲主任、卜国强主任、金松元主任、80-90年代的张祖茂主任,在上海西南地区都享有很高的医学地位,并曾聘请了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浦寿月教授、何梅先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全面指导业务,吸引了各地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尤其是2002年来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在现今科室负责人许澎,副主任伍旭升的带领下,狠抓规范化的诊疗,使心内科的整体业务素质,诊疗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诊疗患者数目成倍增长,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现已成为上海市西南地区规模较大、设备齐全、技术力量很强的科室,已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在上海市心血管界也享有一定的地位。目前心内科设有CCU病房,普通病房,心导管室,无创功能检查室,心电图室等,拥有心脏科专业医师9名,其中副主任医生3人、主治医生3人、住院医生3人,硕士及在职硕士研究生5人、并有西门子数字化心血管造影机(DSA)、计算机化多导心电生理记录仪(BARD)、惠普多中心心电监护系统等先进设备。年收治病人500余人次,门诊5000余人次,各种手术200余台。 血液内科是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特色专科,病房编制床位22张,拥有独立的血液实验室,擅长诊治骨髓瘤、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易栓症、各类贫血和发热原因待查等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对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治具有一定的特色。科室注重国内外的联系与交流。国际上,与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原爆放射线医科学研究所和加拿大McGill大学血液内科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上海市内与华山医院、瑞金医院、中山医院、一医、新华医院等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市外与武汉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等有着广泛的联系。现任科室主任刘立根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授课教授、上海市首批“医苑新星”培养对象,曾赴日本国立广岛大学研修和担任访问教授1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强烈的学术意识。血液内科现有医疗和医技人员17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主管检验师2名、主管护师2名、初级人员7名,具有硕士学位4人。 面对老闵行区老年人群多于本市其他区县同类人群的特点、住院难较为突出为背景。得到医院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1997年4月组建老年科、与此同时由12病区康复病床为基础进行人才和卫生资源的重新整合。2002年承担区科委课题《Ⅳ期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对照研究》获三等奖、2003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肺结核活动性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老年住院患者忧虑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调查研究》院级课题及将进行课题鉴别和申报区级课题。多年来开展了高难度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经皮肺活检术、经皮心包穿刺化疗术。通过努力活跃了学术气氛、提高技术水平。建科以来诊断出疑难病数10例,如肝肺综合征、多动脉硬化多浆膜腔积液等。省市级以上杂志发表文章11篇。随着双水平呼吸机的应用、慢阻肺合并呼衰的缓解率大有提高。现有医护人员17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5人(其中硕士1人),护师8人。设定床位30张,年收治病人456人次。先后开展了4个不同学科专业门诊。拥有先进的双水平呼吸机、心肺监护仪各1台。全科医护实行部分区域性计算机管理。

检索了一下名称,检索结果显示不是核心。为了确保起见,建议再找编辑核实一下或者是亲自的检索一下。

中外医学研究杂志官网订阅流程怎么看

来稿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图表规范。每篇论文3300字符起发,直接发至电子信箱来稿请详细注明作者单位、地址、科室、邮编、办公电话、手机号码及E-MAIL。  来稿不涉及保密问题,署名无争议,稿件一律问责自负,杂志社有权利对来稿做文字修改。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请勿一稿多投。 凡投稿后10个工作日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的作者,请及时与编辑联系。

您好,《中外医学研究》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正规期刊,您可到新闻出版总署官网上“在线查询-新闻机构查询”一栏输入杂志名称即可查询。本刊投稿邮箱: 如有需要欢迎投稿。

  • 索引序列
  •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订阅流程怎么查
  •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订阅流程
  •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订阅流程表
  •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订阅流程图
  • 中外医学研究杂志官网订阅流程怎么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