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百色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是多少啊

百色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是多少啊

发布时间:

百色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是多少啊

是专科和二本百色学院是原先的右江师专,06年起扩建始招本科但不是高收费民办独立学院类型的三本与河池学院,梧州学院,贺州学院各市区院校是同一个办学层次高中时候偶尔也去那个学校

(1) 据越·潘清简《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二卷”李太宗乾符有道元年二月”条载侬智高之父于1039年为交趾所虏;另据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十三卷云,是年智高十四岁,则其生年当为1025年。又: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一八O卷“宋仁宗至和二年六月乙”条称侬智高卒于至和二年四月,是为1055年。(2)(36)(98)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四裔考七·西原蛮》三三O卷 2587、2588页。王云五总编“万有文库”本。(3)元·脱脱《宋史·地理志六·广南西路》九O卷2240页,中华书局1977年版。(4)(7)(12)(14)(15)(26)(28)(35)(41)(52)(68)(69)(78)(88)(89)(94)(96)《涑水记闻》十三卷139至147页。(5)(51)(75)宋·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仁宗平侬智高》十卷1、3、7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1年版。(6)越·佚名《越史略·阮纪·太宗》二卷7页,“守山阁丛书”本。按:该书篇目“阮纪”实为“李纪”,此所记系越南李朝太宗皇帝事。(8)《宋史·太宗本纪》四卷55页。(9)(30)(47)(77)(81)(90)(95)(99)《宋史·蛮夷传三·广源州》四九五卷14215至 14218页。(10)(16)《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二卷“李太宗通瑞五年十二月”条、“李太宗乾符有道元年二月”条。(11)(20)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五卷170至171页,“丛书集成初编”本。(13)(21)越·史馆钦奉编定《大越史记》本纪二卷“李太宗通瑞五年十二月”条、“李太宗天感圣武五年九月”条。(17)(27)清·苏士俊《南宁府志·杂类志·驭蛮》四O卷12至13页,清乾隆七年(1742年)版。(18)越·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二卷“李太宗明道二年九月”条。(19)(86)宋·李攸《宋朝事实·兵刑·平广南蛮贼侬智高》十六卷253、 255页,“万有文库”本。(22)《宋史·仁宗本纪》十一卷227页。(23)(24)《续资治通鉴长编》一六八卷“宋仁宗皇佑二年二月丙戍”条、“五月戍申”条。(25) 同(9)按亓赟之“亓”,《续资治通鉴长编》作“丌”,《宋朝事实》作“元”,《涑水记闻》作“( )”,《文献通考》作“并”,《宋朝事实类苑》作“邢”,此依《宋史》校点本。(29)(31)(45)(93)清·徐松《宋会要辑稿》一九八册“蕃夷”五之61、62、 64。(32)同(5)2页。按:“陈珙”,一作“陈拱”。(33)(53)(55)清·毕沅《续资治通鉴》五二卷“宋仁宗皇佑四年五月乙巳”条、“宋仁宗皇佑四年五月癸丑”条、“宋仁宗皇佑四年五月壬戌”条。(34)(64)宋·滕元发《孙威敏征南录》2、4页,“续金华丛书”本。(37) 宋·余靖《武溪集·大宋平蛮碑》五卷3页,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下同。(38)《宋史·蛮夷传三·抚水州》四九五卷14214页。(39) (42)(43)宋·曾巩《曾南丰文集·与孙司封书》五卷3页,清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会文堂粹记版。(40)宋·魏泰《东轩笔录》十二卷11页,“禆海丛书”本。(44)清·谢启昆《广西通志·宋士尧传》二六一卷3页,清同治四年(1865年)补刊本。(46)(60)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集贤校理丁君(宝臣)墓表》二五卷207、208页,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元刊本。(48)清·魏笃《浔州府志·宦迹志·良循·孙抗》十九卷2页,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刊本。(49)宋·王安石 《临川先生文集·广西转运使孙君(抗)墓碑》八九卷555页,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无锡孙氏小渌天藏影宋本。(50)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忠孝节义·潘盎、谢福》五四卷60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54)同(50)《忠孝节义·曹觐》五三卷692页。(56)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忠孝》四卷36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57)同(50)《忠孝节义·赵师旦》五三卷691页。(58)同(49)《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丁君(宝臣)墓志铭》九一卷572页。(59)同(23)一七三卷“宋仁宗皇佑四年五月癸亥”条之注。(61)同(49)《桂州新城记》八二卷519页。(62)宋·王铚《默记》下卷42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63)宋·曾巩《隆平集·儒学行义·孔宗旦》十五卷16页,清康熙刻本。(65)宋·宋祁《宋景文集·上仁宗论河北及岭南事宜》拾遗九卷3页,“湖北先正遗书”本。(66)同(62)上卷11页。(67)同(65)《高观文(若讷)墓志铭》六O卷3页。(70)同(23)一七四卷“宋仁宗皇佑五年正月庚申”条。(71)同(50)《将帅才略·侍其渊》五五卷724页。(72)(73)宋·杨仲良《通鉴长编织事本末·广源叛蛮》五O卷5至6页。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广雅书局刻印本。(74)宋·李挚《忠肃集·东上閤门使、康州团练使陶公(弼)墓志铭》十二卷159页,“丛书集成初编”本。(76)同(23)一七六卷“宋仁宗至和元年四周庚申”条。(79)《宋史·余靖传》三二O卷10410页。(80)同(37)《大宋平蛮京观志并序》五卷4页。(82)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侬智商》三一卷18页,“万有文库”本。按:狄青斩败将数,《宋史·狄青传》云三十人,《武溪集·大宋平蛮碑》曰三十一人,《默记》上卷作三十余人,略有出入,确数俟考。(83)同(40)四卷1页。(84)宋·刘延世《孙公(升)谈圃》上卷4页,“说库丛书”本。(85)见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南宁府部·艺文》一四四五卷一七五册1至2页,中华书局影印本。(87)同(11)《权智》十三卷88页。(91)(101)《宋史·肖注传》三三四卷10733页。(92)同(4)143页。按:侬智高被捕之子,《宋史·广源州传》四九五卷14281页,《隆平集·侬智高传》二O卷15页(清康熙版)均书之为继宗、继封,明·李文凤《越峤书》四卷23页(广西第二图书馆藏油印本)则作继宗、继隆,各说不一,是非待辨。(97)见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壮族文学史编辑室编《壮族民间故事资料》三集2至13页,1959年铅印本。(100)同(2)《四裔考六·南诏》三二九卷2586页。(102)见王云、方龄贵《大理五华楼新发现宋元碑刻选录》15至18页,1980年中国元史学会成立大会论文,油印。(103)同(23)一八O卷“宋仁宗至和二年六月乙巳”条之注所引。(104)参见黄现璠著《侬智高》,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黄现璠等著《壮族通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105)见黄振南:《壮族英雄侬智高》,《南国早报》,2009年7月11日。(106)凌春辉:《论壮族民间传说中的侬智高》,《百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07)黄现璠著《侬智高》,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108)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韦纯束撰“序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109)《民族文献提要1949~1989》第627页,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第1版。(110)《广西民族研究》本刊编辑部撰《开拓壮学 真诚奉献——纪念壮族著名教授黄现璠诞辰100周年》,载《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111)黄现璠著《侬智高》,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罗彩娟:《侬智高研究综述》,《广西民族研究》 2009年第3期。

不好发,现在很少人看。《百色学院学报》本刊立足于本地丰厚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源,在坚持学术性的同时,突出刊物的个性——地方性和民族性,开辟了富有个性特征的栏目,如“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百色历史文化研究”、“革命老区精神研究”、“反贫困研究”、“南疆开发研究”等。《百色学院学报》(原刊名为《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是地处百色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山区的一家西部地方高校学报,创刊于1988年,1998年第4期公开出版发行。1988年到2001年我刊为季刊,从2002年开始改为双月刊。主编卞成林教授、博士,编辑部主任韦国友副教授、副编审。

专科跟三本,好像没有2本。可打这个电话咨询0776--2848059

百色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是多少

专科跟三本,好像没有2本。可打这个电话咨询0776--2848059

有二本,坚决有!!

不好发,现在很少人看。《百色学院学报》本刊立足于本地丰厚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源,在坚持学术性的同时,突出刊物的个性——地方性和民族性,开辟了富有个性特征的栏目,如“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百色历史文化研究”、“革命老区精神研究”、“反贫困研究”、“南疆开发研究”等。《百色学院学报》(原刊名为《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是地处百色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山区的一家西部地方高校学报,创刊于1988年,1998年第4期公开出版发行。1988年到2001年我刊为季刊,从2002年开始改为双月刊。主编卞成林教授、博士,编辑部主任韦国友副教授、副编审。

百色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是多少号

陶渊明诗全集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 (405)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陶渊明死后 100多年,萧统搜集他的遗文,区分编目,编定了《陶渊明集》 8卷,并亲自写序,作传。后来,北齐阳休之又在萧本基础上,增加了别本的《五孝传》和《四八目》,合序目为10卷本《陶潜集》。阳本隋末失其序目,为9卷本。此后,别本纷出,争欲凑成10卷,北宋时宋庠又重新刊定10卷本《陶潜集》,为陶诗最早刊本。以上各本都没有传下来。今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几种南宋至元初本。主要有:曾集诗文两册本,南宋绍熙三年刊,有清光绪影刻本;汲古阁藏10卷本,南宋刊,有清代影刻本;焦□藏 8卷本,南宋刊,有焦氏明翻本,今《汉魏七十二家集》中《陶集》5卷亦即焦□翻宋本。此外,还有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本和元刊苏写大字本等。最早为陶诗作注的是南宋汤汉。元以后注本、评本日增。元初刊本有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10卷:常见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清代陶澍注《靖节先生集》10卷,有家刊本及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近人古直《陶靖节诗笺》,有“隅楼丛书”本,“层冰堂五种”本,后者称为《陶靖节诗笺定本》。 1-50首:命子(10首)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杂诗四首 和郭主簿二首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劝农(六首)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停云并序(四首) 时运并序(四首) 荣木并序(四首)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连雨独饮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归园田居五首 归鸟(四首) 51-100首:责子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和刘柴桑 酬刘柴桑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移居二首 与殷晋安别并序 形影神三首 止酒 杂诗八首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氵巽]田舍获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赠羊长史并序 饮酒二十首并序 还旧居 悲从弟仲德 赠长沙公并序(四首) 酬丁柴桑101-154首:诸人共游周家暮柏下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岁暮和张常侍 九日闲居 咏贫士七首 游斜川 拟古九首 桃花源诗并记 述酒 於王抚军座送客 读《山海经》十三首 腊日 答庞参军 答庞参军并序(六首) 咏二疏 咏三良 咏荆轲 有会而作并序 乞食 挽歌诗三首 --------------------------------------------------------------------------------命子其一∶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宾,历世重光。御龙勤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其二∶纷纷战国,漠漠衰周。凤隐于林,幽人在丘。逸虬绕云,奔鲸骇流。天集有汉,眷予愍侯。其三∶放赫愍侯,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书誓河山,启土开封。亹亹丞相,允迪前踪。其四∶浑浑长源,蔚蔚洪柯。群川载导,众条载罗。时有语默,运因隆寙。在我中晋,业融长沙。其五∶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其六∶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於皇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其七∶嗟余寡陋,瞻望弗及。顾惭华鬓,负影只立。三千之罪,无后为急。我诚念哉,呱闻尔泣。其八∶卜云嘉日,占亦良时。名汝曰俨,字汝求思。温恭朝夕,念兹在兹。尚想孔伋,庶其企而!其九∶厉夜生子,遂而求火。凡百有心,奚特于我!既见其生,实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无假。其十∶日居月诸,渐免子孩。福不虚至,祸亦易来。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一∶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凯风负我心,戢枻守穷湖。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馀。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其二∶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杂诗四首其一∶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日没星与昂,势翳西山巅。萧条隔又涯,惆怅念常餐。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其二∶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其三∶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其四∶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年始二五间,乔柯何可倚。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其二∶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其二∶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新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劝农其一∶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智巧既萌,资待靡因。谁其赡之,实赖哲人。其二∶哲人伊何?时维后稷。赡之伊何?实曰播殖。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其三∶熙熙令德,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其四∶气节易过,和泽难久。冀缺携俪,沮溺结耦。相彼贤达,犹勤陇亩。矧兹众庶,曳裾拱手!其五∶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冀!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其六∶孔耽道德,樊须是鄙。董乐琴书,田园不履。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飔。不驶亦不迟,飘飘吹我衣。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流目视西园,晔晔荣紫葵。于今甚可爱,奈何当复衰。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停云并序停云,思亲友也。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其一∶霭霭停云,时雨[氵蒙][氵蒙]。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其二∶停云霭霭,时雨[氵蒙][氵蒙]。��。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其三∶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招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其四∶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时运并序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其一∶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馀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其二∶洋洋平潭,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人亦有言,称心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其三∶延目中流,悠想清沂。童冠齐业,闲咏以归。我爱其挣,寤寐交挥。但恨殊世,邈不可追。其四∶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荣木并序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白首无成。其一∶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人生若寄,憔悴有时。静言孔念,中心怅而。其二∶采采荣木,于兹托根。繁华朝起,慨暮不存。贞脆由人,祸福无门。匪道曷依,匪善奚敦!其三∶嗟予小子,禀兹固陋。徂年既流,业不增旧。志彼不舍,安此日富。我之怀矣,怛焉内疚。其四∶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连雨独饮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归鸟其一∶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不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其二∶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其三∶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失路,欣及旧栖。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其四∶翼翼归鸟,戢羽寒条。游不旷林,宿则森标。晨风清兴,好音时交。矰缴奚施,已卷安劳! --------------------------------------------------------------------------------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贞刚自有质,乃石乃非坚。仰想东户时,馀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和刘柴桑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畲。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酬刘柴桑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移居二首其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与殷晋安别并序殷先作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形影神三首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形赠神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馀平生物,举目情凄[氵而]。我无腾化木,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影答形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止酒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杂诗八首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其三∶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其四∶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其五∶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其六∶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其七∶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其八∶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氵巽]田舍获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赠羊长史并序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贤圣留馀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无。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饮酒二十首并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六∶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十一∶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后名,一

主要有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H2O2=H2O+O2过氧化氢是液态,只需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就可以反应,不需要加热,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随开随停,并可以通过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度来控制反应的速度核通过烧瓶内气体的冒出速度来判断反应速度,产物是水没有污染。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分液漏斗中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什么要缓慢滴入锥形瓶中因为过氧化氢分解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很快地注入锥形瓶中,就会导致温度过高,而且放出大量的氧气会增加体系的压强,这样就会导致整个体系处于高温高压的危险中。二氧化锰可以做过氧化氢的的催化剂,制取氧气 H可代替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H具有催化作用实验操作和实验步骤应该怎样写?? 这题是历届中考的经典题型,由于过程较复杂,需要答到的点较多,很少有学生可以拿到满分。我已经给同学讲过很多次了,希望对你也有所帮助吧 由于催化剂有“一改变,二不变”的特性,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要证明H具有催化作用,就要证明这三个特性,所以要做三个实验,分别进行以下的操作: 实验过程: (1) 实验步骤:取少量过氧化氢液体于试管中,向内伸入一支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现象:木条没有复燃 (2) 实验步骤:向上述试管中,加入x克H,再向内伸入一支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现象:木条复燃了 (这个实验就说明,H可以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速率) 实验步骤:将上述反应后的试管内的固体进行: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的操作。(从而从试管中获得反应后剩余的H)将得到的固体进行称量 称量结果:H仍为x克 (这个实验就说明,H在反应的前后,质量不变) 实验步骤:再取少量过氧化氢溶液于另一个试管中,将上一步实验后剩余的H再次加入试管中。然后再向试管中伸入一支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现象:木条复燃 (这个试验就说明了,H在反应的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综上所述,就可得出 实验的结果:H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不好发,现在很少人看。《百色学院学报》本刊立足于本地丰厚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源,在坚持学术性的同时,突出刊物的个性——地方性和民族性,开辟了富有个性特征的栏目,如“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百色历史文化研究”、“革命老区精神研究”、“反贫困研究”、“南疆开发研究”等。《百色学院学报》(原刊名为《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是地处百色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山区的一家西部地方高校学报,创刊于1988年,1998年第4期公开出版发行。1988年到2001年我刊为季刊,从2002年开始改为双月刊。主编卞成林教授、博士,编辑部主任韦国友副教授、副编审。

百色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

主要有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不好发,现在很少人看。《百色学院学报》本刊立足于本地丰厚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源,在坚持学术性的同时,突出刊物的个性——地方性和民族性,开辟了富有个性特征的栏目,如“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百色历史文化研究”、“革命老区精神研究”、“反贫困研究”、“南疆开发研究”等。《百色学院学报》(原刊名为《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是地处百色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山区的一家西部地方高校学报,创刊于1988年,1998年第4期公开出版发行。1988年到2001年我刊为季刊,从2002年开始改为双月刊。主编卞成林教授、博士,编辑部主任韦国友副教授、副编审。

1、梧州学院梧州学院(Wuzhou University)位于广西梧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多科性地方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广西大学对口支援,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梧州学院创办于1985年,前身是广西大学梧州分校。2003年10月,原梧州市教育学院、原梧州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大学梧州分校。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在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梧州学院。2、百色学院百色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是全国中华经典诵读试点单位。百色学院前身是建于1938年的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1950年,合并组建成百色师范。1958年,广西成立百色专科学校;1983年5月10日,在百色地区师范的基础上建立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获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百色学院。3、右江民族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简称“右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右江民族医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百色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学校升格为本科医学院校,更名为右江民族医学院。2013年,学校获硕士学位授予权。4、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简称“广西民师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崇左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由南宁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前身是1939年创办的广西省立崇善师范学校,历经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学校、广西省龙州师范学校、南宁专区龙州师范学校、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南宁师范专科学校、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5、贺州学院贺州学院(Hezhou University)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教育部与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首批合作院校之一,教育部“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承担高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00多亩,校舍面积约3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7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42多万册,办有《贺州学院学报》学术期刊。有在职教职工1200人,专任教师850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梧州学院百度百科——百色学院百度百科——右江民族医学院百度百科——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百度百科——贺州学院

1、《地域、民俗与环境——论韦编联小说的民族环境描写》,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一期发表。2、《〈壮族文化重组与再生〉涉及到的民族美学问题研究及意义》,在《广西民族研究》1996年第二期发表。(核心期刊)3、《新时期批评对创作的指导作用的维系管窥》,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第四期发表。4、《严羽〈沧浪诗话〉的“参”的哲学性质论》,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第四期发表。5、《传统的诗人,传统的诗——论〈竹庐诗存〉》,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一期发表。6、《影响瑶族民间爱情故事审美的因素初探》,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三期发表。7、《侗乡的明天定美好——读〈少女梦〉》,在贵州省文联主办的《今日文坛》2000年第四期发表。8、《〈欢岸〉——走近古代壮族社会的理想之舟》,在国家民委古籍办主办的《民族古籍》2000年第四期发表。9、《市场、文学和〈少女梦〉》,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一期发表。10、《了解毛南文化的理想窗口——评〈毛南族民歌〉》,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三期发表。11、《特区文艺的执着守护者──读<软玻璃>》,在《特区文学》2003年第一期发表。12、《〈吉冬诺〉与瑶族文化》,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三期发表。(核心期刊)13、《用平常的百姓故事,彰显广西的历史文化精神——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发表。14、《近十年我国文学的原始思维研究综述》,在《广西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四期发表。15、《论文论史长期否定〈离骚〉表现方法的原因》,收录在蒋述卓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的《批评的文化之路》一书里。16、《中国民俗大系·广西民俗》副主编(过伟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17、《袁仁琮〈穷乡〉与〈难得头顶一片天〉的美学追求》,在《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一期发表。(核心期刊)18、《〈离骚〉与原始思维》在《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二期发表。(核心期刊)19、《茅盾文学奖与文学的生产机制刍议》在《文学评论丛刊》第7卷第2辑发表(2004年)。20、《红色经典经典化中的精英话语和民间话语》,收录在由饶芃子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文综》第九期(2005年)里。21、《走向多元的贵州民族文学长篇小说创作——从三部长篇看贵州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走向》,在《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二期发表。22、《通俗,承载着厚重之思——评侗族作家谭良洲的长篇小说创作》,在《今日文坛》2005年第四期(冬之卷)发表。23、《〈琵琶记〉,经典缘何衰落?》,在《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一期发表。24、《文化适应与广西晚近壮族文人诗歌创作的走向——以韦绣孟为例》,在《中国壮学》第二辑发表(2006年)。25、《“干预生活”文学的新变──读袁仁琮的长篇小说〈太阳底下〉》在《今日文坛》2006年第四期(冬之卷)发表。26、《山原的独行者──读中篇小说集〈大梦谁先觉〉》,收录在胡长斌著《风流乡村》里,该书由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27、《胡长斌先生小说创作再论──兼评〈雄风满山〉》,收录在胡长斌著《风流乡村》里,该书由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28、《传统壮族文人文论的价值和意义》,在《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第四期发表。29、《中国古代文论新体系教程》,副主编(孙秋克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30、《论〈之巅〉的山原特色》,收录在胡长斌著《泉石激韵》一书中,该书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31、《言说者,代言人,评判者──从〈梦城〉看少数民族作家民族情感的实现方式》,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三期发表。32、《新时期古代文论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在《昆明学院学报》2008年第三期发表。33、《守望和谐——论袁仁琮小说的价值取向》,在《贵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五期发表。

百色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多少啊

不好发,现在很少人看。《百色学院学报》本刊立足于本地丰厚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源,在坚持学术性的同时,突出刊物的个性——地方性和民族性,开辟了富有个性特征的栏目,如“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百色历史文化研究”、“革命老区精神研究”、“反贫困研究”、“南疆开发研究”等。《百色学院学报》(原刊名为《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是地处百色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山区的一家西部地方高校学报,创刊于1988年,1998年第4期公开出版发行。1988年到2001年我刊为季刊,从2002年开始改为双月刊。主编卞成林教授、博士,编辑部主任韦国友副教授、副编审。

钦州学院,排在那几个学院前面,而且它现在正在筹建北部湾大学

梧州学院。中国梦,梧大梦,十年建梧大。新的宿舍饭堂条件很好还有空调。超市也豪华,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外语都强悍。

不要来广东省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就好~这里超级垃圾

  • 索引序列
  • 百色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是多少啊
  • 百色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是多少
  • 百色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是多少号
  • 百色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
  • 百色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多少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