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际关系研究期刊点评文章

国际关系研究期刊点评文章

发布时间:

国际关系研究期刊点评文章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个人认为这个题目你写起来有点难度,要你大谈大国关系,评论国际格局未免有空谈之嫌。但是你可以结合高中的历史学,把角度选定在“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演变”这个角度来写,运用你所学的历史史实来填充,应该不难。我先把这一文章的主要内容罗列如下:一、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这段时间两者间的关系非常的深厚、亲密。原因是都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任务。你可以用以下内容来论述(1、第三世界的定义、范围及性质。2、中国支持第三世界反帝、反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史实。如: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3、中国和第三世界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如:提出和平共处5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国际关系新准则。4、中国援助第三世界的史实。如:援非洲的医疗队,坦赞铁路的建设等,5、第三世界抬着中国进入联合国)二、1978——2002年时间段这段时间中国的外交重心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大国,原因是改革开放为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加速发展经济,这些只有发达国家才具备这种条件,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最有价值的事物上来,自然这段时间与第三世界的关系有所降温,重要性也在下降。三、2002年至今中国重新重视与第三世界的关系:原因是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现在急需寻找商品输出和原材料进口地和战略后方,像石油、铁矿石等都成为中国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2006年中国与55个非洲国家首脑在北京开展合作峰会即为证明,中国还极为重视与第三世界的产油国之间的关系建设。结论: 任何外交政策的调整都来源于国家的需要,都符合与服务于国家的利益,这正符合政治学上所说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这一论断。好了,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给我留言,相信你能出色地完成这篇论文。

这个题目给高中生写,有点难! 对于高中来说,因为国际关系是一个很“大”的词。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甚至还有战后国际关系。。。。如果老师让你把国际关系全部论述一遍,那你就要写上万字了,更难的是很难把握一个写作的尺度,你会写散,或者写的论述不充分,没有具体的内容。如果想写全这显然是不太可能,除非是写本书。 对于高中生来说,写这样一篇论文,那是一个从非专业的角度来写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话题。我建议(老师也可能是这样要求的)就某一个方面去写关于国际关系,说白了,也就是老师总唠叨的 要以小见大的思路去写,你可以抓住某一方面来表达,现在的,或以后的国际关系。这可以写现在的经济状况了:把中国的现在的经济状况(这可以中国的市场经济,具体的数字可以做市场调查或从网上找(容易找的))也国外的经济进行比较,也可以写国外的生活状况。再把这样的经济差异,引申到一种国际关系上面。这样就好把握写作尺度了。 同样可以一写军事。简单的就从美国攻打伊拉克。中国的大使馆被炸。再往前 还有海湾战争,两伊战争等等。就军事和国防同样也可以论述关于国际关系。 文化方面,就更简单了,我就不多说了。 你只要记住,不要想法各个方面都写到文章里,这会使你的文章显得杂乱,或啰嗦。只要能切实的写一个方面就完全可以写好国际关系。 我现在给你个例文,这是一部分作为参考,希望借鉴不要copy。题目是《文化与当代国际关系》虽然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巨大潜力,但目前中国仍不是世界文化强国。主要因为一是硬实力支撑不够,二是价值观认同还需培育,三是进入国际体系时日尚短,与世界其他文化对话的能力还较弱。但我也不同意那种认为中国处于文化安全的严重威胁之下的判断,因为弱势文化仍可有所作为,强势文化也不是无所不能。在其他国际领域内竞争并非零和游戏,在文化领域内更不是零和游戏。经济全球化给各国提供了赶超机会,也给弱势文化提供了强身机遇。 一、文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作用明显上升 当代,指冷战后期即20世纪80年代之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时期。为什么恰恰在这一时期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被人忽视到举足轻重了呢?因为这一时期内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造成了许多新的现象、趋势和特点,其中最突出的结果之一是文化对国际关系的作用明显上升。 首先,冷战结束,美苏两个阵营间严重的意识形态斗争终结,原先被掩盖或压抑着的许多矛盾冲破了“潘多拉的盒子”。在1990年以后的世界冲突中,绝大部分涉及种族冲突、民族分离、宗教战争等等。为了理解宗教、民族、种族的矛盾冲突,不得不进一步认识人们的身份认同、思想情感和文化心理。已有的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的解释远不足以解释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其次,经济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迅速深化,使文化相互激荡的可能性剧增。文化互动已经在国际关系中产生出某种结果,例如在人权这一观点极为分歧的问题上,不少发展中国家开始注意人权的重要性,而发达国家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把生存权、发展权纳入人权范围。这就要求进一步开展国际文化研究。 最后,在世纪之交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难题,要求新的国际关系能够协调解决,这就必须改变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思想、原则和规范,达成新的共识。它呼唤国际文化研究来完成这一任务。毒品、艾滋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恐怖主义,皆非一国国力所能解决。如果用最简单的词汇概括现代人类的成就,恐怕就是科技进步。它源于西方的科学理性思维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观念。然而,对科技的崇拜也会形成科技迷信,束缚人类的发展。种种悖论在挑战人类,固守传统的观念将无以回应。它要求国际问题研究从多元文化中汲取精华,以便形成指引人类前进的新思维和新价值。 众所周知,文化具有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例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器物文化等等。更内层的是制度文化,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等等。最深层的是思想、信仰、道德等等,其核心即文化价值观。我这里使用的是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尤其是文化的核心即价值观。各种文化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特性,是理解文化的钥匙。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长期传承保持。随着历史长河的冲刷和不同文化的碰撞,文化价值观也并非一成不变,但即便变化也在其原有基础上变化。 发展中国家在赢得政治独立之后,为了实现现代化,也有意识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学习的内容中包括思想、观念和文化。然而,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不赞成“现代化即西化”的命题,愈益重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结合。它们也对西方国家试图以西方价值标准来评判一切表示抗争。因此,虽然由于现代化在各国都有进展,可以见到一种世界性的工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滥觞,然而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中,“世界文化”还不可能产生。“国际文化”的概念反映了各国不同文化互相激荡的现实。 世界经济理论的兴起并不能取代世界政治理论,国际文化研究当然也并不能代替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研究,它们各有自己的理论侧重点,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国际现象。然而,这三个向度又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国际事务整体历史进程的不同反映。为了能对国际事务进程有总体把握,只有进行文化的研究。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要设法解释世界,组织起来,处理各种事务,改善和美化生活,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从这一意义上看,文化具有广泛包容性,国际关系研究如果要超越时事描述和阐释的层次,必定要通过文化研究上升到历史哲学的理论思辨,另一方面,传统的文化研究也必须突破国界,回答当今世界产生的问题,从而进入新的境界。

国际关系学蔡拓 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05年6月第1版 Norman Angell The Great Illusion 1909 Barry Buzan Regions and Powers 2003 Hedley Bull Anarchical Society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 Twenty Years Crisis Robert Cooper The Post-Modern State 格劳秀斯 The laws of war and peace 托马斯·霍布斯 利维坦 Mary Kaldor New Wars 伊曼努尔·康德 Perpetual Peace Andrew Linklater Men and citizens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马基维利 君主论 Joseph Nye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PublicAffairs Ltd 2004 让·雅各·卢梭 社会契约论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Francisco de Vitoria De jure belli Hispanorum in barbaros Kenneth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1979

国际关系研究期刊点评文章要求

【争鸣与探讨】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方案中的科研评价部分,特别是“A类期刊”的增列与取消,一时成为热议话题。事实上,科研评价是世界性难题,最近几年,国际学术界提出了科研评价方面的两个“宣言”——“莱顿宣言”和“旧金山宣言”。放在世界的范围内,如何看待这次学科评估中某些新鲜尝试呢?有哪些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A类期刊”的取消不意味着相应的探索和思考也被取消。  “莱顿宣言”纠偏“量化至上”  “莱顿宣言”(The Leiden Manifesto for research metrics)的提出源于2014年在荷兰莱顿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公共政策教授Diana Hicks等提出了合理利用科学评价指标的七条原则,后来扩充为十条,并于2015年4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莱顿宣言”的十条原则,简言之,第一,量化评估应当支撑质化的专家评估,而不是取而代之;第二,衡量绩效应基于机构、团队和个人的科研使命;第三,保护卓越的本地化的相关研究;第四,保持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的公开、透明和简单;第五,允许被评估者验证数据和分析;第六,考虑发表和引用的学科差异;第七,对个人研究的评价应基于其综合作品的质性评价;第八,应避免评估指标的不当的具体性和虚假的精确性;第九,识别认清评价指标对科研系统的影响;第十,定期审查评价指标并加以改进。  按笔者的理解,这十大原则可以归为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即总的原则是:基于指标的量化评估是第二位的,是辅助性的,而同行评价的质性评估是第一位,是主导性的。量化指标可以降低同行评价中的偏见,促进更加深入的审议,提高同行评价的质量,但量化指标不应取代评估者基于充分信息基础上的判断。评估者仍然需要对其评估负责,而不是完全让“数据说话”了事(第一条原则)。所以,“莱顿宣言”并不提倡科研评价要用量化指标,更不提倡把量化指标作为主导甚至是唯一指标。“莱顿宣言”只是说在用到起辅助作用的量化指标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  第二方面,在总的原则指导下,运用科研评价指标做具体评价工作时的下位原则,即要充分考虑科研活动本身是创造性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等特点,所以需要在评价过程中特别注意科研活动的使命的差异(第二条原则)、地域性的差异(第三条原则)、学科性的差异(第六条原则)、个体性的差异(第七条原则)。这些差异容易被量化指标遮蔽,所以需要在评价中采用综合计量或者质性评估办法。  第三方面,关于科研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要求,要公开透明(第四条原则)、可以复核验证(第五条原则)。  第四方面,对科研评价指标的态度,要理解实质内涵(第八条原则)、警惕负面影响(第九条原则)、不断改进完善(第十条原则)。  “莱顿宣言”每一条都内涵丰富,指向明确。与之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科学评价工作还大有改进空间。  “旧金山宣言”纠偏“以刊评文”  “旧金山宣言”(The 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的提出源于2012年12月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年会期间,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者提出关于科研评价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旧金山宣言”,2013年5月,78个科学组织的155位科学家签署了这份宣言。“旧金山宣言”引发了世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科学》杂志撰写社论支持“旧金山宣言”,认为影响因子最重要的危害是可能妨碍创新,它引导科学家关注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追逐所谓的“热点”,而不是潜心科研创新。  “旧金山宣言”并不像“莱顿宣言”那样包含相当宽泛的内容,它只是针对期刊的计量指标(主要是期刊影响因子)而提出的,呼吁科学界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科学家及其工作。内容包括总体建议以及对资助机构、研究机构、出版机构、计量指标提供机构以及科研人员的建议,共计18条。总体建议是:“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等期刊计量指标作为替代指标,来评价单个研究论文或学者个体的贡献,或者是作为聘用、晋升、资助等方面的依据。”其他区分对象的建议都是围绕着总建议展开的。  期刊影响因子是20世纪50年代由汤姆森路透公司开发出来的,其最初提出的目的是为帮助图书馆评估和挑选决定订购哪种期刊,但是现在影响因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评价个人和研究机构的水平和贡献。期刊影响因子的含义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可见它只是期刊的评价指标,并非科研工作本身的评价指标,影响因子不具有对学术质量精确评价的功能,所以不能单凭影响因子就断言论文优劣。“旧金山宣言”倡导的就是评估科研工作要回归到科研工作本身的价值中去,而不是基于刊载的期刊。  “A类期刊”弊大于利  回到开篇的话题。客观地讲,这次学科评估方案在完善科研评价方面积极探索,其价值取向和工作方向与“莱顿宣言”所倡导的内容是比较契合的。比如在评估方案和相关说明中,提出“学术论文质量”采用“三结合”评价组合。一是坚持质量与数量相结合,采用代表性论文,在“比总量”与“比人均”之间找到平衡点;二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通过量化指标统计进行客观评价外,还通过“代表性论文”进行专家主观评价;三是坚持国内与国外相结合,要求包含一定比例的中文期刊,强化中国论文评价话语权。这背后的指导思想都是“莱顿宣言”提倡的摒弃“唯量化指标论”,采用更加综合的评价方式。  “莱顿宣言”的第三条原则特别提到,要保护卓越的本地化的研究。研究的卓越不等同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一些偏重于本国或者区域性的课题的研究,往往并不被知名的英文期刊所青睐。“只有基于高质量的本地语言期刊的指标才能正确评价和推动卓越的本地化的研究。”这高度契合了这次评估中强化国内研究论文地位的思想。  但“A类期刊”的取消仍有许多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无论如何,“A类期刊”的设定其本质依然是“以刊评文”,这是“旧金山宣言”所明确反对的。“以刊定质”,而不是用学术质量本身来评价科学研究,已经日益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思、质疑、批评和抵制,这个时候又祭出这杆大旗,似有逆向而动之嫌。真正需要下功夫的是如何在同行评价和代表作评价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而不是继续在“看刊物、数数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样只能带来更多的浮躁。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在主导此事,其“指挥棒的力量”不会随评估结束而结束,而会长久发挥作用。量化指标的推出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是“民间”行为,鲜见教育行政部门直接推动设立。无论是从“管办评分离”“放管服”的角度,还是从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两个一流建设”的角度,推出“A类期刊”都是弊大于利。

因为你是高中生,所以我想你们老师的初衷应该是写历史课近现代"世界史"部分和政治中国际关系一章我建议你以时间为顺序可以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写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崛起取代英国<同上>,二战后欧洲的崛起,日本的强大<他们的具体表现>,美国的霸主地位削弱<原因和表现>,最后是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历史政治中都有阐述,着重写一下,然后再加上中国的外交政策,及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个题目给高中生写,有点难! 对于高中来说,因为国际关系是一个很“大”的词。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甚至还有战后国际关系。。。。如果老师让你把国际关系全部论述一遍,那你就要写上万字了,更难的是很难把握一个写作的尺度,你会写散,或者写的论述不充分,没有具体的内容。如果想写全这显然是不太可能,除非是写本书。 对于高中生来说,写这样一篇论文,那是一个从非专业的角度来写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话题。我建议(老师也可能是这样要求的)就某一个方面去写关于国际关系,说白了,也就是老师总唠叨的 要以小见大的思路去写,你可以抓住某一方面来表达,现在的,或以后的国际关系。这可以写现在的经济状况了:把中国的现在的经济状况(这可以中国的市场经济,具体的数字可以做市场调查或从网上找(容易找的))也国外的经济进行比较,也可以写国外的生活状况。再把这样的经济差异,引申到一种国际关系上面。这样就好把握写作尺度了。 同样可以一写军事。简单的就从美国攻打伊拉克。中国的大使馆被炸。再往前 还有海湾战争,两伊战争等等。就军事和国防同样也可以论述关于国际关系。 文化方面,就更简单了,我就不多说了。 你只要记住,不要想法各个方面都写到文章里,这会使你的文章显得杂乱,或啰嗦。只要能切实的写一个方面就完全可以写好国际关系。 我现在给你个例文,这是一部分作为参考,希望借鉴不要copy。题目是《文化与当代国际关系》虽然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巨大潜力,但目前中国仍不是世界文化强国。主要因为一是硬实力支撑不够,二是价值观认同还需培育,三是进入国际体系时日尚短,与世界其他文化对话的能力还较弱。但我也不同意那种认为中国处于文化安全的严重威胁之下的判断,因为弱势文化仍可有所作为,强势文化也不是无所不能。在其他国际领域内竞争并非零和游戏,在文化领域内更不是零和游戏。经济全球化给各国提供了赶超机会,也给弱势文化提供了强身机遇。 一、文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作用明显上升 当代,指冷战后期即20世纪80年代之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时期。为什么恰恰在这一时期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被人忽视到举足轻重了呢?因为这一时期内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造成了许多新的现象、趋势和特点,其中最突出的结果之一是文化对国际关系的作用明显上升。 首先,冷战结束,美苏两个阵营间严重的意识形态斗争终结,原先被掩盖或压抑着的许多矛盾冲破了“潘多拉的盒子”。在1990年以后的世界冲突中,绝大部分涉及种族冲突、民族分离、宗教战争等等。为了理解宗教、民族、种族的矛盾冲突,不得不进一步认识人们的身份认同、思想情感和文化心理。已有的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的解释远不足以解释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其次,经济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迅速深化,使文化相互激荡的可能性剧增。文化互动已经在国际关系中产生出某种结果,例如在人权这一观点极为分歧的问题上,不少发展中国家开始注意人权的重要性,而发达国家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把生存权、发展权纳入人权范围。这就要求进一步开展国际文化研究。 最后,在世纪之交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难题,要求新的国际关系能够协调解决,这就必须改变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思想、原则和规范,达成新的共识。它呼唤国际文化研究来完成这一任务。毒品、艾滋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恐怖主义,皆非一国国力所能解决。如果用最简单的词汇概括现代人类的成就,恐怕就是科技进步。它源于西方的科学理性思维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观念。然而,对科技的崇拜也会形成科技迷信,束缚人类的发展。种种悖论在挑战人类,固守传统的观念将无以回应。它要求国际问题研究从多元文化中汲取精华,以便形成指引人类前进的新思维和新价值。 众所周知,文化具有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例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器物文化等等。更内层的是制度文化,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等等。最深层的是思想、信仰、道德等等,其核心即文化价值观。我这里使用的是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尤其是文化的核心即价值观。各种文化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特性,是理解文化的钥匙。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长期传承保持。随着历史长河的冲刷和不同文化的碰撞,文化价值观也并非一成不变,但即便变化也在其原有基础上变化。 发展中国家在赢得政治独立之后,为了实现现代化,也有意识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学习的内容中包括思想、观念和文化。然而,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不赞成“现代化即西化”的命题,愈益重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结合。它们也对西方国家试图以西方价值标准来评判一切表示抗争。因此,虽然由于现代化在各国都有进展,可以见到一种世界性的工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滥觞,然而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中,“世界文化”还不可能产生。“国际文化”的概念反映了各国不同文化互相激荡的现实。 世界经济理论的兴起并不能取代世界政治理论,国际文化研究当然也并不能代替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研究,它们各有自己的理论侧重点,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国际现象。然而,这三个向度又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国际事务整体历史进程的不同反映。为了能对国际事务进程有总体把握,只有进行文化的研究。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要设法解释世界,组织起来,处理各种事务,改善和美化生活,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从这一意义上看,文化具有广泛包容性,国际关系研究如果要超越时事描述和阐释的层次,必定要通过文化研究上升到历史哲学的理论思辨,另一方面,传统的文化研究也必须突破国界,回答当今世界产生的问题,从而进入新的境界。

第一方面,即总的原则是:基于指标的量化评估是第二位的,是辅助性的,而同行评价的质性评估是第一位,是主导性的。量化指标可以降低同行评价中的偏见,促进更加深入的审议,提高同行评价的质量,但量化指标不应取代评估者基于充分信息基础上的判断。评估者仍然需要对其评估负责,而不是完全让“数据说话”了事(第一条原则)。所以,“莱顿宣言”并不提倡科研评价要用量化指标,更不提倡把量化指标作为主导甚至是唯一指标。“莱顿宣言”只是说在用到起辅助作用的量化指标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第二方面,在总的原则指导下,运用科研评价指标做具体评价工作时的下位原则,即要充分考虑科研活动本身是创造性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等特点,所以需要在评价过程中特别注意科研活动的使命的差异(第二条原则)、地域性的差异(第三条原则)、学科性的差异(第六条原则)、个体性的差异(第七条原则)。这些差异容易被量化指标遮蔽,所以需要在评价中采用综合计量或者质性评估办法。第三方面,关于科研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要求,要公开透明(第四条原则)、可以复核验证(第五条原则)。第四方面,对科研评价指标的态度,要理解实质内涵(第八条原则)、警惕负面影响(第九条原则)、不断改进完善(第十条原则)。“莱顿宣言”每一条都内涵丰富,指向明确。与之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科学评价工作还大有改进空间。“旧金山宣言”纠偏“以刊评文”“旧金山宣言”(The 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的提出源于2012年12月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年会期间,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者提出关于科研评价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旧金山宣言”,2013年5月,78个科学组织的155位科学家签署了这份宣言。“旧金山宣言”引发了世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科学》杂志撰写社论支持“旧金山宣言”,认为影响因子最重要的危害是可能妨碍创新,它引导科学家关注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追逐所谓的“热点”,而不是潜心科研创新。

国际关系研究期刊点评文章怎么写

国际关系论文 文献综述多少字?同学发给你啊

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常常看到老师们都习惯给文章写点评,有时老师也组织学生对同学的习作进行互动点评。这时,你是否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下笔呢?为此,老师就指导你如何给文章写评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点评文章,主要看文章的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优美,内容是否充实,想象是否丰富,立意是否深刻,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一、牢记三大文体的一些常见术语      常见的三大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记叙文,我们要看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是否交代清楚,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是否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起到了什么作用。事件与事件的衔接和过渡是否自然,详略是否恰当。广义的记叙文还包括散文和小说,谈到散文,我们就要想到散文的形散而神聚,散文中的排比铺陈,散文的象征等技巧。谈到小说,我们要分析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人物的描写(与记叙文同);环境既包括社会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小小说,还要注意其结尾往往是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从顺序安排来看,有顺序、倒叙、插叙和平叙。   下面我们来说说议论文,第一要看它的三要素:论点是否鲜明,观点是否正确;论点是开门见山还是在文中或文末;论据用的理论论据还是事实论据,还要看它是否新颖,是否贴近时代等选择论据;论证方法多种多样,有立论、驳论和正反论证等。还要看论证结构是否严密等。在议论文中,我们还要看论据是否为论点服务等。   再看说明文。说明文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之分。事物说明文,其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清楚事物的结构和生活习性。事理说明文要在文中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发展等。从写作顺序来看,事理说明文是逻辑顺序,事物说明文是时间、空间和程序顺序。   以上就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三大文体的一些信息。要想点评到位,必须了解这些基本信息,记住一些术语,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二、必须了解文章评判的标准      作文评判的标准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基础等级包括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内容包括题意、中心、内容和感情;表达包括文体、结构、文字和书写;发展等级包括深刻、丰富、有文采和有创意。作文的评分标准共12项,每项又包括四个等级。对这12项四个等级的术语,我们必须了然于心。因为这是我们给作文下评语的依据。      三、必须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点评      点评文章,切忌抛开原文,空洞抽象地说教,那些不着边际的评析是毫无意义的,这是我们给文章写点评的大忌。如2006年黑龙江高考满分作文《“清茶”、“快餐”两相宜》,如果我们将评语写成:“运用修辞手法,语言优美,气势宏大,底蕴深厚,是一篇考场优秀习作。”这就是无效点评,因为读者读后根本不清楚文章好在哪里?所以我们还应该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写点评。如将评语写成:“这篇考场作文很好地理解了作文题中所给的材料,那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读书方式在变。作者能紧紧抓住这个中心话题展开论述,形象地将‘读书’比喻为‘品茶’,生动又贴切,让我们仿佛看到:午后,一杯清茶,一卷泛黄的古书,一个陶醉其中的读者。好不惬意!读书中,人的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作者将网上阅读称作‘读网’,来与‘读书’相对应,恰到好处!作者又将‘读网’比作吃‘快餐’,让我们联想到‘麦当劳’里火爆的生意。那里是年轻人的乐园。是的,‘读网’,大部分不就是年轻人吗?营养学家一再呼吁,说它没有什么营养,但你能否认它不能充饥吗?这就是‘读网’。真是够丰富的想象!令人叫绝。文章多处运用排比和引用等修辞方法,文章气势宏大、底蕴丰富,给人很强的感染力。”这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写点评,使文章的优缺点具体化,给人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意见,使点评显示出其价值来。   总之,我们应该结合原文的具体内容进行点评,使点评言之有文。      四、点评时应有所侧重点      点评文章,万不可面面俱到,而应该选择自己要评析的侧重点进行,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就不能凸现文章的特色。我们或从文章的思想,或从文章的语言表达或从文章的创新角度等入手,选择文章最具特色的亮点进行,使点评能抓住文章的特点,避免避重就轻。   综上所述,掌握了以上四点,我们就可以给文章写点评了。

如何点评他人的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1、看标题: 标题如同文章的“彩头”,能迅速抓住读者的欲望,让人产生立睹为快的兴趣;2、看首尾:开头要精简,有新颖性,能瞬间抓住读者眼球。结尾不要太仓促,首尾要圆和,要做主题升华;3、看内容:是否围绕主题展开,内容有没写偏,前后是否连贯;4、从表达方式看:详略是否得当,细节是否过于琐碎,重要的细节有没有铺开。我们要把重要的内容详细写,不重要的简单写或一笔带过;5、段落层次是否分明,段与段之间衔接是否自然;6、有无错别字。从侧面体现写作者对于写作认真严谨的态度;7、标点符号是否运用得当。标点符号是文学语言的组成部分,写作者一定要注意正确运用。很多人喜欢“一逗到底”,给人说话不换气的感觉。不同类型文章有各自的特点,点评技巧不一样:1、哲理类文章,贵在新颖与独特。观点要明确,表达清晰有条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不能干巴巴讲一堆大家都知道的道理。2、散文要“形散神聚”,打开思维扩散,但切记面面俱到,收不住。散文的遣词造句不要过于花哨,朴实无华的文字更能打动人心。3、故事类的文章,要“以小见大”。选材必须是生活中的一件具有典型意义的小事件。虽是小事但必须蕴含深刻的意义,让人读了有所启发。4、小说类,情节必须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刻画形象生动,具有鲜活感,心理活动描写细致,否则无法吸引人。不存在完美的文章。哪怕大作家的文章都要经过反复修改,更何况我们普通写作者。我们点评他人的文章实质上是在剖析自己。不能只说优点,更要“狠心”点,对别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不“严厉”。学会直言不讳,才能帮助他人快速成长,让自己更快提升。

国际关系研究期刊点评文章的格式

因为你是高中生,所以我想你们老师的初衷应该是写历史课近现代"世界史"部分和政治中国际关系一章我建议你以时间为顺序可以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写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崛起取代英国<同上>,二战后欧洲的崛起,日本的强大<他们的具体表现>,美国的霸主地位削弱<原因和表现>,最后是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历史政治中都有阐述,着重写一下,然后再加上中国的外交政策,及越来越大的作用>

今天这个题目,如果由一个研究比我做得更好的人来讲可能更有好处。但是现在来讲这样题目的人太少了,所以我愿意来把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也非常感谢大家来听我的讲座。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现实·理论·证据》,这三个词摆放的位置基本上概括了今天晚上所有要讲的东西。如果你们听完之后明白了我为什么这样摆放三个词的位置,我想你们就听明白我所讲的意思了。我这样安排今天要说的内容:首先简单讲一下关于如何做研究;然后具体讲写论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穿插一些例子。 一、如何做研究选 题(topic) ▶做研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题。我们首先要区分选题和问题的差异。经常会有学生来问我怎样做一个研究,我就问他想要研究什么问题?同学就会列出一些关键词,比如教育、农业等等。这些关键词严格说来不是你要研究的问题。关键词只是你研究的话题(topic),距离你研究的具体问题(question)还非常远。走完了topic到question的距离,你才迈出了研究的第一步,可以真正地开始一项研究了。选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你对什么感兴趣。如果对一个问题不感兴趣,你很难做出出色的研究。曾有一个硕士生跟我说,“陆老师,您有很多想法,随便给我一个我来做。”我对他说,我没有办法帮你,在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之前,你是做不好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对某些问题感兴趣。有的时候你会有这样的体验,看到一篇文章时有激动的感觉,有时则不会,这就是兴趣的差别。一个人的兴趣与他的积累、阅读和个人经历都有关系。 来的路上王永钦老师跟我讲了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大爱才能有大智慧。”怎么理解这句话?你在做一项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去论证自己的研究是重要的。怎么去论证研究的问题的重要性?就是这个问题的研究能改进人类社会、能为人类带来福利。接着问下去,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那就要看我们能不能超越个人的喜乐、得失去关注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这就是兴趣的来源。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应该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好的研究的起点是好的问题,这是成功的一大半。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人和做学问是一致的。如果你不去关注对社会大众重要的问题,你十有八九做不成出色的学问;如果每天都想着争名夺利,就做不成出色的研究,因为你关注的问题对大多数人不重要。 第二,你要对这个问题有所理解,去选取你觉得重要的方面。数学不能告诉你什么是重要的,什么重要取决于你自己的理解。确定研究的方向后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关注更小的方面。比如在涉及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里,如果你觉得土地问题是最关键的,你已经往前走了一步。再接下来,你又认为关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后,怎样使他们失去土地而获得社会保障”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如果你从三农问题出发,缩小到土地问题,再缩小到“如何用土地换保障”的时候,你已经从topic过渡到question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特别想说明,中国的很多问题是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无法告诉你的。比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失去土地,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都有社会保障体制的背景下发生的。所以中国不可能像西方的圈地运动一样,圈走农民的土地,把农民往城里赶就不管了。从国家的现代化和政治文明来讲,都不可能这样做了。这就牵涉到“土地换社会保障”的问题。那么土地如何作价?农民拥有的土地权力是什么权力?价格制定好后,多少钱是现金支付,多少钱放到社会保障体系里?现成的经济学理论没有告诉我们。美国和西欧在历史上走过这个阶段时,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是社会、政治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理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第三,你关心的问题为什么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上的重要和实践上的重要。最好的研究是两者兼有。我不能排除有些杰出的文章,是在理论上重要而实践上不重要,或者实践上重要但理论上不重要的研究,特别是经济学里那些在方法论上有开创性工作的研究,往往有学术和理论的价值,而没有直接的社会实践意义。 以上三方面,在你做一个研究或写一篇论文时需要一一加以说明。我们很多同学把做研究理解为构建一个数学或计量模型,非常不重视“写”。你把数学的工作完成了,计量工作完成了,我要提醒你,可能你的研究工作只完成了百分之三十,至多百分之三十。因为你还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重要。 现在的社会科学分工,特别是经济学的分工,是非常非常细的。所以你拿到一百篇文章你可能对九十九篇的内容根本不了解,那么这剩下的九十九篇你看哪些呢?我们在平时看文章时先看摘要,它会告诉你他研究了些什么东西,做出了什么贡献,然后再看引言(introduction),比较详细地回答前面的问题。最后看结论,看这个研究得到什么有创见的内容。最后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理论和实证的模型。如果你的摘要和引言写得不好,别人看到五百字的时候,就不看你的文章了。如果你不重视这些,你的研究可能就产生不了它应该有的社会价值,所以一定要重视,甚至可能需要70%的时间来写引言。

这个题目给高中生写,有点难! 对于高中来说,因为国际关系是一个很“大”的词。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甚至还有战后国际关系。。。。如果老师让你把国际关系全部论述一遍,那你就要写上万字了,更难的是很难把握一个写作的尺度,你会写散,或者写的论述不充分,没有具体的内容。如果想写全这显然是不太可能,除非是写本书。 对于高中生来说,写这样一篇论文,那是一个从非专业的角度来写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话题。我建议(老师也可能是这样要求的)就某一个方面去写关于国际关系,说白了,也就是老师总唠叨的 要以小见大的思路去写,你可以抓住某一方面来表达,现在的,或以后的国际关系。这可以写现在的经济状况了:把中国的现在的经济状况(这可以中国的市场经济,具体的数字可以做市场调查或从网上找(容易找的))也国外的经济进行比较,也可以写国外的生活状况。再把这样的经济差异,引申到一种国际关系上面。这样就好把握写作尺度了。 同样可以一写军事。简单的就从美国攻打伊拉克。中国的大使馆被炸。再往前 还有海湾战争,两伊战争等等。就军事和国防同样也可以论述关于国际关系。 文化方面,就更简单了,我就不多说了。 你只要记住,不要想法各个方面都写到文章里,这会使你的文章显得杂乱,或啰嗦。只要能切实的写一个方面就完全可以写好国际关系。 我现在给你个例文,这是一部分作为参考,希望借鉴不要copy。题目是《文化与当代国际关系》虽然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巨大潜力,但目前中国仍不是世界文化强国。主要因为一是硬实力支撑不够,二是价值观认同还需培育,三是进入国际体系时日尚短,与世界其他文化对话的能力还较弱。但我也不同意那种认为中国处于文化安全的严重威胁之下的判断,因为弱势文化仍可有所作为,强势文化也不是无所不能。在其他国际领域内竞争并非零和游戏,在文化领域内更不是零和游戏。经济全球化给各国提供了赶超机会,也给弱势文化提供了强身机遇。 一、文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作用明显上升 当代,指冷战后期即20世纪80年代之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时期。为什么恰恰在这一时期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被人忽视到举足轻重了呢?因为这一时期内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造成了许多新的现象、趋势和特点,其中最突出的结果之一是文化对国际关系的作用明显上升。 首先,冷战结束,美苏两个阵营间严重的意识形态斗争终结,原先被掩盖或压抑着的许多矛盾冲破了“潘多拉的盒子”。在1990年以后的世界冲突中,绝大部分涉及种族冲突、民族分离、宗教战争等等。为了理解宗教、民族、种族的矛盾冲突,不得不进一步认识人们的身份认同、思想情感和文化心理。已有的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的解释远不足以解释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其次,经济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迅速深化,使文化相互激荡的可能性剧增。文化互动已经在国际关系中产生出某种结果,例如在人权这一观点极为分歧的问题上,不少发展中国家开始注意人权的重要性,而发达国家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把生存权、发展权纳入人权范围。这就要求进一步开展国际文化研究。 最后,在世纪之交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难题,要求新的国际关系能够协调解决,这就必须改变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思想、原则和规范,达成新的共识。它呼唤国际文化研究来完成这一任务。毒品、艾滋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恐怖主义,皆非一国国力所能解决。如果用最简单的词汇概括现代人类的成就,恐怕就是科技进步。它源于西方的科学理性思维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观念。然而,对科技的崇拜也会形成科技迷信,束缚人类的发展。种种悖论在挑战人类,固守传统的观念将无以回应。它要求国际问题研究从多元文化中汲取精华,以便形成指引人类前进的新思维和新价值。 众所周知,文化具有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例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器物文化等等。更内层的是制度文化,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等等。最深层的是思想、信仰、道德等等,其核心即文化价值观。我这里使用的是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尤其是文化的核心即价值观。各种文化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特性,是理解文化的钥匙。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长期传承保持。随着历史长河的冲刷和不同文化的碰撞,文化价值观也并非一成不变,但即便变化也在其原有基础上变化。 发展中国家在赢得政治独立之后,为了实现现代化,也有意识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学习的内容中包括思想、观念和文化。然而,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不赞成“现代化即西化”的命题,愈益重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结合。它们也对西方国家试图以西方价值标准来评判一切表示抗争。因此,虽然由于现代化在各国都有进展,可以见到一种世界性的工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滥觞,然而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中,“世界文化”还不可能产生。“国际文化”的概念反映了各国不同文化互相激荡的现实。 世界经济理论的兴起并不能取代世界政治理论,国际文化研究当然也并不能代替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研究,它们各有自己的理论侧重点,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国际现象。然而,这三个向度又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国际事务整体历史进程的不同反映。为了能对国际事务进程有总体把握,只有进行文化的研究。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要设法解释世界,组织起来,处理各种事务,改善和美化生活,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从这一意义上看,文化具有广泛包容性,国际关系研究如果要超越时事描述和阐释的层次,必定要通过文化研究上升到历史哲学的理论思辨,另一方面,传统的文化研究也必须突破国界,回答当今世界产生的问题,从而进入新的境界。

你的国际关系理论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国际关系研究期刊点评

中文版月刊《现代国际关系》、英文版月刊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和中文版月刊《国际资料信息》。此外,本院还不定期出版有关国际问题的各种专著。《现代国际关系》(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是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中央级综合性学术月刊,每月20日出版。1981年10月创刊,1986年定为季刊,1992年改为双月刊,1993年起始为月刊。1992年以来,连续三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外交和国际关系类、国际经济类核心期刊,在外交和国际关系类中一直名列前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成为此届国家期刊奖三个等级奖项中唯一一份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类获奖学术期刊。《现代国际关系》杂志本着为党、政、军、学、企各界读者深入了解和认识世界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宗旨,力求充分展现专家和学者对重大国际战略问题、世界形势、国际关系理论、各地区和国家政治、外交、经济、科技、社会、军事的重要发展变化、世界经济、重大热点等问题的最新最优研究成果;在发挥政策性、时效性、学术性“三位一体”办刊优势的基础上,突出理论研究与动向研究有机结合,基础性与时效性兼顾的特色,也希望得到您的积极参与和监督。作为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一本权威性刊物,《现代国际关系》杂志更强调创新与开拓。继2001年7月全面改版,在形式上与国际标准接轨之后,从进一步提高内容质量着眼,开辟了政策报告、特约评论、专题研讨、热点对谈、书评等广受欢迎和好评的栏目。愿拥有《现代国际关系》的您,多一个助手,多一个益友的同时,能助其广之。《国际资料信息》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月刊。它借助该研究院是国内权威性国际问题研究机构、拥有雄厚研究力量的优势,向广大读者提供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系统性专题资料和信息,帮助读者分析把握当今千变万化的世界形势走向。国家图书馆已将之列为馆藏刊物,一些单位将之全文输入数据库,许多高等院校将之列为重要参考教材,不少媒体亦大量转载本刊文章。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本刊从2002年第7期再次改版后,扩大了刊物容量,向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和信息,得到了广泛的好评。新版《国际资料信息》设有背景资料库、国际组织动态库、人物库、思想库、数据统计库、周边国家情况库等多个栏目,加大向读者提供国际问题的背景性、基础性研究成果和系列资料的力度,让读者在更广阔的面上、更深的层次上,了解世界局势,把握世界变化。《国际资料信息》提供的信息准确、系统、及时、适用,可以成为党政军领导,宣传、外事、经济、科研和社会团体工作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和助手。据多年来读者反馈的信息显示,本刊特别有助于研究人员获取详实、权威性的基础资料以及大学生了解国际背景知识和考研使用。

中文版:期刊《外交评论》;网站:凤凰网英文:期刊: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报纸:financial times,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economist (最后一个偏右,读的时候要谨慎)

今日关注,参考消息,环球时报,当代国际关系期刊

  • 索引序列
  • 国际关系研究期刊点评文章
  • 国际关系研究期刊点评文章要求
  • 国际关系研究期刊点评文章怎么写
  • 国际关系研究期刊点评文章的格式
  • 国际关系研究期刊点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