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发布时间: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徐州工程学院,叫工业的就是职业技术学院  中文名:徐州工程学院 外文名: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现任校长; 韩宝平 所属地区:中国江苏省徐州市 类别: 公办本科院校  ★基本信息  徐州工程学院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徐州。淮海经济区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人口3亿,是一个跨越四省且经济文化高度关联的特殊区域。徐州,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交通四通八达,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是中华养生学的鼻祖彭祖、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她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多次被徐州市人民政府评为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单位 、先进集体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全文明校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 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学校由分别创建于1983年5月、1985年5月的彭城职业大学和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2年6月,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两校合并筹建徐州工程学院。2005年3月,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正式建立徐州工程学院。2007年6月,创办于1959年的师范性高等专科院校——徐州教育学院整建制并入徐州工程学院。  [编辑本段]【办学规模】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070余亩,固定资产8亿元,仪器设备值2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高在校生18000余人,设置以工程类学科为主,兼设经济学、管理学、农学、文学、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门类,设有14个二级学院,35个本科专业。设有经济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信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生物)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  ▲机构设置  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院长办公室、改革发展办公室、教务处、财务处、党委保卫部(保卫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基建处、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党委宣传部(党校、校报编辑部)、机关党委、人事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人武部)、审计处、教学设备处、产业处、总务处、离退休工作处。  ▲其它部门  群团组织、工会、直属业务部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学报编辑部、经济管理研究所、团委、图书馆、高教研究所、后勤服务中心。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建有32个实验室、10个研究所和12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为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拥有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机械电子工程2个省重点建设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财务管理2个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国古代文学两门省精品课程,财务管理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特别是2009年,我校取得省级以上各类教学奖项合计15项,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位置。财务管理专业被推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食品工程类专业“弹性顶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推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336人,博、硕士665人,3名外聘院士,有5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有57人分别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市优秀专家和市拔尖人才,基本形成了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的 教学科研梯队。近三年来,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围绕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中心,大力开展质量工程,积极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内涵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

盛儒庆,微博协会创始人、新媒体中心创始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曾先后实习于点点网、飞信、新浪微博校园部和徐州团市委宣传部,2013年3月获评新浪微博校园布实习证明、在徐州团市委实习中获得优秀实习生。曾任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团联合会信网部副部长。王浩,微博协会联合创始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刘凯莉,新媒体中心联合创始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曾是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记者团团长。

徐州工程学院吧,是个二本,很一般的大学,二本中下等吧。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1964年7月,徐州轻化工职业学校创建,学制二年,隶属于徐州市化工局、徐州市轻工局领导,臧瑞新任副校长;校址设在徐州市四道街。1965年初,转为“徐州市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学制三年,隶属于徐州市化工局领导;同年7月5日,徐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徐州市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分开,在原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化工专业的基础上成立“徐州市化工技术学校”,曾传海任书记兼校长,徐松华任副校长;校址设在化工局九里山仓库(现黄河校区北部,大门面朝铜沛路)。文革动乱期间,徐州市革委会化学工业局临时工作小组于1970年11月7日撤销徐州市化工技术学校,学校停办。1979年5月,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同意在原址上恢复徐州化工技术学校,定名为“徐州化工学校”,规模600人,学制三年,暂设化学工程、化工机械及仪表3个专业,隶属徐州化工局,科级建制;学校位于徐州西北,北依九里山、南邻故黄河,坐落在沈场西。1980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徐州化校领导体制改为省、市双重领导,以省为主;设化学工程、化工分析、橡胶制品工艺、化工机械四个专业,招初中生,学制四年。1985年6月,学校隶属江苏省石油化工厅,县团级建制。1985年12月,成立中共徐州化工学校总支委员会。1990年1月,建立中共徐州化工学校委员会,党组织关系隶属徐州市化学医药公司党委。1998年5月,学校获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2000年6月,获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0年6月,撤销江苏省石化厅,徐州化工学校划转隶属江苏省教育厅;同年10月,调整党组织隶属关系为徐州市教育工委;2001年,学校在九里区征地150亩,2005年11月扩征86亩。2002年6月,学校独立升格为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在徐州化工学校基础上建立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撤销徐州化校建制,2002年11月调整党组织隶属关系为徐州市委组织部。2006年9月,完成了黄河校区行政处室搬迁工作。2007年8月,行政办公楼建成,机关各处室入住办公楼,学院东大门启用;管理系、环境系迁至7号楼。2014年6月,通过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

多半是人事代理,现在大专院校也很难进编了。要是教师还好些,专职班主任就相当于辅导员!

你在网上问估计也难得到什么详细答案,如果是求职。建议直接投递简历面试了解。或者条件允许到单位附近转转,看周边有什么人,比如小店、保安什么的聊聊,有希望能了解到一些,不定能遇到单位员工,这些信息比较客观真实。说了一点自己的看法。不一定适合你。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袁仁庆的工作履历:1973.08-1974.04 贵州省仁怀县国营农场知青1974.04-1975.11 贵州省仁怀县中枢公社柏杨树生产队知青1975.11-1977.11 贵州茅台酒厂工人1977.11-1978.11 贵州茅台酒厂保卫科内勤人员1978.11-1982.07 贵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82.07-1984.10 遵义医学院院刊编辑室编辑1984.10-1987.11 遵义医学院院办公室秘书1987.11-1993.05 遵义医学院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其间:1989.12评为讲师;1990.09-1990.12在贵州省委党校学习;1992.01-1992.06参加省委赴农村社教队威宁县队任副队长)1993.05-1999.04 遵义医学院宣传部部长、院团委书记(1998.09评为副教授)1999.04-2000.03 遵义医学院宣传部部长2000.03-2003.02 遵义医学院宣传部部长兼院党校副校长(其间:2000.04-2000.07任省委派驻贵阳医学院“三讲”巡视组副组长;2001.05-2001.07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高校党政领导干部进修班学习)(1998.04-2000.04挂职任息烽县县委副书记)2003.02-2005.07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2004.11评为教授)2005.07-2006.01 贵州省六盘水市委宣传部部长,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2006.01-2006.07 贵州省六盘水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2006.07- 贵州省六盘水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兼)2011.07-5贵州省六盘水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六盘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05—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1982年毕业于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历任遵义医学院院刊编辑、院长办公室秘书、团委书记、学院宣传部长兼团委书记、学院党校副校长,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保留正厅长级)。扩展资料:袁仁庆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国酒之光》、《走近国酒茅台》,长篇传记《世界名人传丛书——嘉宝》,主编文学作品集《掬水朝阳》,为《遵义医学院院史》常务副主编、主要撰稿人。另发表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多篇。此外,袁仁庆还参加了很多的分管工作,例如贵州的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工会;联系:基础部(马列主义教学部)、基础部党总支

男,1962年生,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民进十堰市委委员、十届政协湖北省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现任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1986年9月至1987年6月在武汉大学写作助教班进修;1989年9月至1990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古典文学助教班进修研究生课程;1995年9月至1998年5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潘世东教授系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科联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研究所副所长、全国高职高专自然科学学报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校学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科院未来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湖北省社科联武当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水浒争鸣丛刊》编委等。潘世东教授长期从事古代文学、先秦散文研究、美学、中国传统文化等学科的研究与教学,所担任的古代文学课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质课程”。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学报编辑部是学校的直属部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院学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坚持办刊方向,遵守国家出版法规,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建设、增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校影响等服务。 二、 在编委会的指导下,负责提出、确定本刊的指导原则和编辑方针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制定学报编辑部工作规程及有关条例并督促实施。 四、负责提交年度学报出版计划,研究、决定本刊的栏目和内容。 五、负责做好组稿、选稿、审稿、定稿、校对、出版、发行的各项组织安排工作。 六、负责安排来稿的登记、编号,及时向作者反馈处理意见,并做好保密工作。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七、负责来稿的初审,做好来稿的专家复审,常务副主编、主编终审,特别稿件编委会复核等组织工作。 八、组织编辑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和业务进修,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全体编辑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学术水平。 九、负责本部门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报批、实施上网等工作;负责本部门年度档案收集、整理和建档归档工作。 十、完成学校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编辑部工作岗位职责编辑部主任 (1)负责编辑部的行政事务及编辑出版业务的领导工作,包括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安排、召开编前、编后会及编辑部的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印刷质量问题的把关等。 (2)协助主编组织召开编委会,组织评刊活动,收集编委、作者、读者对学报的办刊质量、栏目设置及编辑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3)制定每期的编辑出版计划及终审、终校工作。 (4)负责分管栏目稿件的初审、送审及编校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讨论。 (5)定期召开编辑部工作会议,组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6)负责对外联系及交流工作,组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会、研究会的有关活动。 编辑 (1)负责分管栏目的初审、送审及编校工作,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研讨。 (2)承担编辑部的通联工作。包括与出版局、质检中心、各数据库中心、学会、研究会的外联工作。 (3)承担编辑部的编务工作,包括来稿登记、稿费发放、财务报销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4)负责维护学报(社科版)的网站运行以及数据库更新工作。 (5)负责学报的发行及交流。 (6)做好编辑部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看你是学什么专业的,选学校不如选专业,尤其是一个学校的精品专业,出去后往往比较吃香。温州的大专学校其实都差不多。我工贸毕业的,交流可以加我百度hi。 补充回答:商务英语目前就业前景良好,非本科生就读哪个学校都一样的,如果在温州就读,你可选择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前者属温州教育局管理,后者属浙江教育厅管理。前者在高教园区,教学资源丰富,后者在市区,生活方便。如果是为以后工作打算,建议选择后者,更易与社会接轨。

简介 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浙江省教育厅领导管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理,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校训:厚德长技。编辑本段位置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温州高教园区,大学城的建设理念,现代化的办学设施,三所高校资源共享,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校园总占地837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总投资超5亿元。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拥有教学设备总金额6774万元(生均9650元),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90多万册。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20人,副高以上职称140人(其中正教授18人),双师素质教师190人。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轻工系、建筑工程系、计算机系、工商管理系、财会系、人文系等八个系,共33个专业,覆盖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重要行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拥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8门。学院面向全国六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20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10000余人/年。编辑本段方针 学院坚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与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了“与温州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的办学特色,实践了“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被《光明日报》誉为“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学院积极实施订单培养,与企业合办“正泰班”、“申瓯班”等20多个订单班;与行业协会联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温州服装学院、温州轻工学院等三个二级学院;并积极推行工学交替、预就业和境外合作模式;建有功能上融“产学研”为一体、教学上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十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有国家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浙江省示范性制鞋工艺实训基地、浙江省木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家具平台、温州市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温州市高低压电气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等。学院以校企双赢为原则,在奥康、德力西等企业建立了211个运行有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经过校内“学做合一”、“生产性实训”、“参与技术开发”三个阶段后,进入校外实习基地进行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预就业顶岗实习,顺利实现“零距离”就业。编辑本段荣誉 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共建大学生就业之家,建立企业信息库、毕业生回访制度等,为学生构筑全方位的就业保障体系,每年提供就业岗位达毕业生数的3倍,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连续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5%,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学院不断开拓办学思路,积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多次邀请外国专家来院讲学,先后有几十人次赴美国、欧洲、日本等国考察学习,并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境外合作办学,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办学,2007年顺利实现招生。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朝着建设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标阔步迈进。编辑本段优势 1、温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温州市唯一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创办的高职院校。 2、四校合并,资源共享,师资队伍优化组合,设备设施先进完备,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益。 3、新校园位于茶山高教园区中心位置,大学城的建设理念,现代化的办学设施,四所高校资源共享,学分互认,为温职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4、立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足市场,服务经济,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合办"奥康"班、"正泰"班,与行业协会联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和温州服装学院,办学活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5、面向社会,按需办学,锐意改革,开拓创新,首届毕业生质量深受社会好评,学院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不断提高。 2010年7月已通过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 我们的任务 1、成为温州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培训基地 2、浙南地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 3、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4、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摇篮 我们的理念 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编辑本段口号 创一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流高职院校、育一流技术人才 我们的精神 1、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2、诚信办学的求实精神 3、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4、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编辑本段学院领导院长、党委委员、教授丁金昌 丁金昌,男,1962年8月出生,浙江乐清人,2001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委员。1995 -2000年任温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2000 -2006年任温州师范学院副院长,2006年6月任现职至今。现为中国高师高专有机化学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化学会理事,浙江省第二届教学工作督查组成员,温州市第二届人民政府兼职督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大庆石油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指导师,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师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温州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温州市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中国高等师范院校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 主要从事《含氟β-咔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手性氨基膦酸的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微波技术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波谱常数在研究有机反应性能中的应用》等课题研究,已经承担和正在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 、浙江省科技厅项目 、省 “151”人才工程项目 、温州市科技厅项目等20余项 。先后在《Synthetic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Journal of the Indian Chemical Society》、《Zeitschrift fur Kristallographie》、《Acta? Crystallographica》、《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70多篇,大多数论文被“SCI”与“CA”摘录。获省、市科研、教学成果奖10多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教材4本,由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出版编著《地方院校大众化进程中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1本。党委副书记、 副教授 倪集崇 倪集崇,男,1955年3月出生,浙江乐清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1974年 12月至1978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服役。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杭州大学教育系学习,任系学生会副主席。1982年10月至 1984年10月,在中共温州市委党校工作,任副教育长兼组教科科长。1984年12月至1986年10月任中共龙湾区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1986年 11月至2003年10月,在温州市委党校工作。历任校党委委员兼教研室主任、理论研究室主任、《温州论坛》主编和纪检组长、副校长、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温州学区主任等职。2003年10月至今,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其中1984年5月至1989年5月,任中共温州市委委员。主持完成省社科重点课题《温州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研究》、温州软件学课题《温州基层组织理论结构研究》等三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村标准社区发展模式研究》研究一项。在《浙江省委党校学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多篇,参编书籍3本。曾被评为省社会科学优秀工作者。党委委员、副院长、副教授 夏晓军 夏晓军,男,1965年11月出生,浙江永康人,1987年8月参加工作,硕士、副教授。1988-1998年历任温州经济学校团委副书记、书记,学生处副处长、处长等职(1996-1997任永嘉县花坦乡党委副书记);1998-2003年历任温州经济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区管委会主任、书记,学院党委委员、人事处长;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温州市高教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温州市九届政协委员,市委政策研究室(温州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从事区域经济、集群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学科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和主要参与了省社科规重点课题2项和一般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2项、市科技局课题1项、市文化研究工程课题1项、学院课题3项,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3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0多篇文章被期刊论文和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引用30多次。曾获浙江省社科联首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温州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党委委员、副院长 兰玉景 兰玉景,男,1958年11月出生,浙江文成人,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1976年2月入伍,时任战士、文书;1977年9月入学,在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学习;1980年7月任空军16师特设师;1982年3月任沈阳空军工程部教员 、空军上尉 ; 1990年1月任海军电子学院参谋、政治教导员、海军少校;1991年9月在海军政治学院学习;1993年7月任解放军理工大学干部;1994年7月任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学院后勤党委副书记、海军中校;1999年4月任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学院地方生系政治委员、总支书记、海军上校;2003年9月任现职至今。在部队曾两次荣立三等功,现为温州少数民族联谊会副委长、浙江省教育厅思政工作联谊会高职分会副会长。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 王向红 王向红,女,1964年6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工学硕士,硕士生导师,教授。1996年-2004年曾担任温州师范学院物理系(现为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学校人事处处长;2004年-2006年温州大学(筹)人事组副组长;2006年-2007年温州大学人事处处长;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一直从事物理专业教学工作和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研究,目前从事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和蛋白质分子统计性质研究,在国际和国内有关期刊发表30篇论文,其中在JPS P A、EPJCTPhys、Chinese Physics等国内外的SCI期刊发表20篇论文。主持省自然资金项目2项,温州市科技计划1项,第1负责人参加国家自然资金2项和省人才项目各1项, 2000年以来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厅级二等奖2项,市人民政府奖3项。编辑本段实训基地 校园全景 “三个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 “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由“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教研合一基地等三部分组成,在功能上融“产学研”为一体,在教学上融“教学做”为一体。 以校企互赢为合作原则,在奥康、德力西等企业建立了300多个运行有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经过校内“学做合一”、“校企合一”、“教研合一”三个阶段实训后,顺利进入企业进行校外预就业顶岗带薪实习,使校内校外实训做到有机结合。编辑本段机械工程系 开设专业: 数控加工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招收对象:中职毕业生和普高生 师资力量: 教师42人(含专职实训指导教师10人),高级职称教师12人,其中正教授2人,“双师”素质教师24人。 实训基地: 金属材料热处理实验室、技术测量实训室、液压-气动技术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金工实习车间、数控加工技术实训车间、快速成型技术实验室、机械拆装-测绘实训室、CAD/CAM技术专用计算机房、模具制造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验室。实训场地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其中金工实习车间1500平方米 。 各专业重视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和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实行多证制教育,学生毕业前均需通过考核获取钳工、普通车工、数控(车、铣或加工中心)、计算机绘图等一或两种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历届毕业学生一次签约率达 97% 以上。机械工程系与浙江大学机械能源学院合作建设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培训基地,在数控设备及人才培训方面得到了温州万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大力资助和协作,为培养优秀的机电技术人才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编辑本段电气电子工程系 电子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工程系 电子电气电子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是温州市高低压电气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现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电机与电器等四大专业, 全系高职在校生达690人。全系现有专任教师41人,高级职称教师17人,其中正教授3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20人。 各专业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 能培养,积极探索“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先后成立了 “正泰班”、“德力西班”、“申瓯 班”和“亚龙班” 采用订单式培养办学模式为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各大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历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 实训基地: 电气电子工程系校内实训中心设有电工电子技术、高频电子与现代通信、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传动、计算机控制和自动检测、DSP、单片微机及 EDA技术、电话交换设备、PLC和机床电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气、电机电器测试等实验实训室。其主要设备有计算机、现代通信、DKSZ—3型电机与自动控制、CSY2000 传感与检测技术、DICE—5103H单片机实验仪和仿真器、DSP开发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典型工业控制模拟、铣床和镗床电气控制电路等实验实训装置。 电气电子工程系还拥有庞大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中国正泰集团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德力西集团公司、中国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温州)亚泰仪表有限公司、浙江亚龙教仪有限公司、温州华威电器有限公司、泰力实业公司、月兔电器集团、奥乐安全器材公司、晨泰电气有限公司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的专业证书有: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维修电工、无线电装接工等。 专业: 1、电机与电器专业 就业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方向及岗位:培养“电器行业群”适用的“机电一体化”类型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电机、电器行业的生产、管理、电气设备运行、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工作。也可从事电机、电器产品的辅助设计等。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公差、电路及磁路、机械工程基础、AutoCAD、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器学、电机设计、电机电器制造工艺、成套电器技术、PRO/E、模具设计等课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2、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 就业方向及岗位: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软、硬件结合,计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训车间(计算机)、电结合”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智能化”产品的硬、软件辅助设计、调试测量及其技术服务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C/C++、TCP/IP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ARM微处理器基础、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应用系统软件设计等。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就业方向及岗位:培养“电子行业群”宽范围适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各类电子产品行业的生产、管理;电子设备运行和维修;营销、售后服务;电子产品辅助设计开发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高频、低频、数字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通信原理、传感技术、电子测量、C语言、电路CAD、程控交换技术、开关电源设计、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电子设备结构和工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 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就业 建筑工程系方向及岗位:培养“强、弱电结合,电、机结合”的宽范围适用的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各类企业、事业单位自动化生产设备、供配电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以及电气产品的设计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工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VHDL、机械制图、机械工学、电机与拖动基础、电气控制与PLC,自动检测、电气设备与工艺,单片机应用技术、自控原理与系统、工厂供电、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编辑本段轻工系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轻工系(原轻工学院)是根据温州市人民政府“打造国际性轻工城”的发展战略和温州轻工产业状况特点而建立的。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市现有支柱产业如制鞋、服装、家具、低压电器等,其中制鞋和服装为主要支柱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超过800亿元,企业数量80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并建有“中国鞋都”、“中国服装名城”等近30个国字号生产基地。根据轻工行业状况和人才需求,轻工系开设了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服装表演、家具设计与制造、环境艺术设计等五个专业。 本系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9人(教授5人),双师型教师14人。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十分重视轻工系的专业建设,将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二个专业列为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并加大 电子电气电子工程系实训室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达500多万元,成立了“制鞋工艺与研发实训中心”、“制鞋研究所”、“服装工艺实训中心”、“家具工艺实训中心”、“电脑辅助设计中心”等。经过几年建设,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合作创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与温州市服装商会合作创办温州服装学院,与温州市轻工联合会合作创办温州轻工学院;与温州市鞋机商会合作创建“制鞋工艺与研发实训中心”;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合作创建制鞋研究所,与浙江省科技厅和浙江林学院合作创建“温州家具研发中心”;与温州市康泰鞋业合作创建产学合作中心,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2年11月“制鞋工艺与研发实训中心”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 2007年4月,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被温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温州市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重点专业”;2007年5月,“浙江省木材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温州家具研发中心”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落户。编辑本段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以“工程师的摇篮”为建设目标,现设建筑经济管理、建筑设计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监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五个专业。现有教师23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双师型”教师16人。建有土木工程实训中心和房地产实训中心两个大型校内实训基地和温州建设集团等十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上,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致力于培养既具备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成立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致力于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科研活动、专业咨询和社会服务工作。编辑本段计算机系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系1997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现已毕业的高职学生共1500余人,目前在校高职生近1000人。 计算机系在教学育人领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对温州乃至浙江地区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都归功于计算机系教师和学生们的不懈拼搏和努力。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努力,在教学和研究上不断进取。 开设专业: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软硬件操作、维护和开发能力,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多媒体方面有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快速上岗并能快速跟踪计算机新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操作技能、从事于信息管理、应用及维护方面的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3、电子商务 专业介绍:本专业成立于2002年,向中职和普高生源招生,学制3年。培养针对浙江省经济特色的电子商务人才。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强,拥有设施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学生综合能力较高,在中国首界电子商务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囊括浙江省赛区第二至第六名),学生毕业后将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熟练运用现代电子商务知识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企业开展商务活动,能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维护与管理的复合型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编辑本段人文系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系开设文秘、商务英语、社区服务与管理、传媒策划与管理4个专业,共有教学班23个,其中文秘专业9个,商务英语专业10个,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1个,传媒策划与管理3个,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为2007年新增专业。 人文系现有专任教师51人,其中副教授19人,硕士38人,“双师型”教师17人。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外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聘请上海商学院李德荣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冯钢教授、温州大学法政学院院长蔡克骄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本系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人文系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每年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不定期邀请国外专家前来讲学,并有数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在专业实训方面,人文系现有办公自动化操作实训室、会务工作摸拟实训室、接待工作实训室、文书立卷档案管理实训室、文字文书处理系统实训室、文秘机房、11个语音实训室及一个80座数字语音室,同时在温州市人大、温州市政协、温州市档案局(馆)、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市秘书学会、温州市正泰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温州成功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了12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每年为中国轻工产品(温州)博览会提供翻译、会议服务等。 自学院创办以来,人文系始终把夯实基础、充实内涵作为专业建设的主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基本教学条件,专业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和优势,成为浙江省特别是温州地区培养高等秘书人才和商务英语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毕业生大部分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外贸、外事接待工作或在涉外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在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

原式=∫(1+(cosx)^2)^(1/2) *sinx/sinxdx当sinx>0时,即0

  • 索引序列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