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水土保持的论文摘要

关于水土保持的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关于水土保持的论文摘要

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八十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阶段。 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流域面积最大一般不超过50平方公里。每个小流域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然集水单元,又是一个发展农、林、牧生产的经济单元,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上游。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水土流失单元,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国发[1993]5号文件"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生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从《水土保持法》颁布后的1991年到2002年,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万平方公里,全省开展重点治理的903小流域,有426条达到了部颁标准,通过了验收,其中有5个示范县、91条示范小流域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1999年水利部、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城市、100个县、1000条小流域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简称"十、百、千"工程),通过了水利部的验收,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表彰。凡经过综合治理的小流域,林草覆盖率均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植被覆盖率普遍提高20-40%,缓洪拦沙效益达60-80%,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控制治理区农民农民收入增加30%以上。全省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兴修的各类水利水保工程的总拦洪蓄水能力达6亿立方米,每年平均拦沙保土1亿吨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根据当地的水土保持实际,选一个你比较了解的如当地适合的水土保持先锋树种,或当地水土保持治理经验、成绩等,提出自己见解。

看看这个行不行?为了心中的母亲河——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434321) 雷元周[作文指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李白的一曲《将进酒》,让我们的思绪禁不住又一次和黄河一起共鸣。是啊,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捡拾起那一枚枚沉淀了多少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 首先,我们要搜集资料,追根溯源,感受母亲河。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渡过黄河时,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人们乘坐的小木船也随之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主席感叹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见得能够人人前往亲身体验黄河的雄伟奔流,但是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话谚语、成语典故、古今诗词资料等等,还可以收集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水污染现状的资料。并且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举行关于黄河的知识竞赛、诗词诵读等活动。这样,即使我们不能亲临黄河,也同样能够全面的深入的感受母亲河。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向长辈请教,进图书馆查阅,上英特网搜索等。只要你愿意做有心人,你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其次,让我们付诸文字,吟咏疾呼,护我母亲河。 我们可以记游写事,描绘美丽的黄河风光。就像课文《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一样,对百草园中的景物细致地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表现出自己对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具体写景时又可以学一学课文《春》,注意全方位地观察,多角度地感知。如第五自然段“春风图”,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的美景,最后从听觉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来描写春风,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借一个感人故事,写出簇新内容。故事就像课文《山中访友》一样,“山中的众朋友”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和我们互诉心声,整个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再看现实中的黄河,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是否怀念失去的美好?是否担忧被污染了的未来?那么,不妨借用大自然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寓言童话、科幻小说等形式,写出黄河的遭遇、自然的哀求。用我们的呼吁,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你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则不妨写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如果你感情细腻丰富,又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也会非常出色。[学生例文]:为了心中的母亲河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七年级6班 陈雅梦 “我快乐,我是一条鱼……”哼着轻快的曲调,拖着并不轻松的身体,我在水中奋力穿梭。【歌曲开篇,曲调轻松,一句“并不轻松的身体”似乎矛盾,实则已为后文伏笔。“我是一条鱼”,作者化身为鱼,更有利于文章情节的展开。】 那曾经的美好感觉恍若隔世,而腹部火辣辣的痛几乎让我无法前进。尽管如此,我不会放弃由来已久的梦想,我要向前,只为了尝到母亲河那甘甜的乳汁。【“曾经的美好”与“腹部火辣辣的痛”对比强烈,“不会……只为了……”颇见壮烈情怀。】 小时候,常依偎在祖母身旁听她一遍又一遍的讲述母亲河的神话:宁静时,那清冽的河水、明净的鹅卵石、柔软的水草;狂放时,那滔天的巨浪、浑浊的泥沙等等,都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底。虽然,我生活过的家园已近干涸,许多宛若仙界的湖泊也面目全非,但是我相信:母亲河一定还是那么美丽,就像我心目中一直以来的感觉那样……【“母亲河的神话”深烙心底,家园、湖泊却面目全非,我们心中的那块圣地是否依然?不仅仅是替“鱼儿”忧虑,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思考。】 腹部的疼痛似乎加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有毒的污水正在侵蚀着我的身体。但是我依然坚持着,只要穿过了这条河流,就应该可以到达母亲河了。【毒水侵蚀身体,作者的意向已经慢慢开始明朗。】 忽然,我看见了缠着绷带的闸蟹大叔。他正拖着疲倦的身子往回赶,见了我焦急地说:“小鱼儿,可千万不要去那儿啊,昔日的黄河早已不存在了,你现在去无异是自寻死路啊。”【闸蟹大叔的劝阻更可见“我”的用心之坚定。】 “不!”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虽然人类的蛮不讲理已经让天上地下都不得安宁,但是黄河也是他们的母亲河啊,难道他们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吗?不会的,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迷人风景……【看似高高扬起,实则重重抑下。“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和“我”眼前浮现的风景再次鲜明对比。】 闸蟹大叔伤感地望着我,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脚步蹒跚地走了。【走得无可奈何!】 我继续向前游,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疲倦极了。可周围仍然是一派荒凉,没有一丝生气。我疑惑地问小虾弟弟:“母亲河还有多远哪?”【游得疲倦了仍未见“一丝生气”,“疑惑”一词用得好。不过,“小虾弟弟”从何而来,欠交代。】 “这不就是嘛。” 小虾弟弟无力地摆动着触须说。 我环顾四周,这哪里有祖母所说的美丽啊!这时,老态龙钟的黄河伯伯走了过来:“都是人类惹的祸啊!他们的社会是进步了,工业是发达了,但是环境污染得更厉害——都说黄河是人类的母亲河,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母亲河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最终是害了自己啊……”【母亲河令人大失所望。有了前文的若干铺垫,黄河伯伯的一番控诉水到渠成,也发人深思。】 听着黄河伯伯愤怒的控诉,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下沉,一种不听使唤的下沉。我的头脑已经麻木,可是心底却分明听见一个声音的疾呼:“救救母亲河!”【“我”以身殉河了,悲壮的结尾让文章充溢着一种伤感的气氛。而最后的“疾呼”,更如余音绕梁,感人肺腑。】 [简评]:作者意在揭露环境污染给黄河造成的危害,但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揭露和呼吁,而是巧妙的从一条鱼写起:一条自小听说过母亲河神话的小鱼,因为家园被破坏,还被有毒的污水侵蚀了身体,于是决心寻找母亲河,然而,当他千辛万苦终于游到黄河时,却发现黄河被破坏更甚,最后在黄河伯伯的控诉声中死去。要知道:一条鱼以身殉河也许无足轻重,但是如果某一天黄河真的“死”了,我们还能活吗?这样,作者以一个童话故事的形式生动的表达了保护黄河的迫切和重要意义。这样的作文,比起那类干巴枯燥的说教要鲜活得多,也感人得多。(指导教师:雷元周) (以上内容,均发表于吉林《语文学习报》初一版p-4版2006年1月16日,刊号:CN22-0045,邮发代号:7-150)

关于水土保持的论文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4个特点:   一是其科学性,涉及多学科,如土壤、地质、林业、农业、水利、法律等。   二是其地域性,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当地经济水平、土地利用、社会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   三是其综合性,涉及财政、计划、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经贸、司法、公安等诸多部门,需要通过大量的协调工作,争取各部门的支持,才能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四是其群众性,必须依靠广大群众,动员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国发[1993]5号文件"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主要措施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工程措施  ---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生物措施  ---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开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自然规律,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项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必要途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水土流失原因和规律认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的体现。 在古代,人类早已结合农业生产开始水土保持工作,中国历代人民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商代人民已创造了防止坡地水土流失的区田法。此法颇似今天干旱地区农民采用的掏种法和坑田法。公元前 6世纪楚国令尹已在今淮河流域建成历史上有名的陂塘。战国末期(公元前3世纪),中国农民根据当时耕地向山区、丘陵区扩展的客观需要,创造了不少坡地保水抗旱栽培经验,如圳田法、高低畦种植法等。在西汉时坡地上已出现雏形梯田。战国魏文侯和魏襄王时邺令曾引漳灌邺(治今临漳西南40里的邺镇),引洪淤灌并改良大片盐碱滩地,使之能生长稻粱。为了利用泥沙资源,清代农民已开始打坝淤地,并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起汰沙澄源的作用。在水土保持造林种草方面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已采用封山育林方法在山区大面积恢复植被,保持水土。东汉时期,中国人民已十分重视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荒山、荒坡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在总结中国古代人民水土保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历代有不少学者或官吏提出许多重要的水土保持理论。西周《吕刑》一书中就有“平治水土”的记载。涉及水土保持理论的文献最早见于东周的《国语》。书中指出:“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山,土之聚也;薮,物之归也;川,气之导也;泽,水之钟也”。作者认为山陵是土壤聚集的地方,沼泽是百物生长繁殖的场所,河川可以通水和调节气候,沼泽能拦蓄洪水。因此,古代先王有不毁坏山陵,不垫高沼泽,不在河流修堤防,不进行沼泽排水的说法。这样的认识在当时对保护森林和水土保持,起了一定的作用。东汉王充在他著的《论衡》一书中明确指出:“地性生草(指五谷及牧草)、山性生木”,总结了合理利用山地及荒山、荒坡造林的经验。1743年御史胡定提出在山西和陕西的溪涧筑坝淤地,保持水土以治黄河,但未能实行。此外,至今对水土保持工作仍有重要意义的古代水土保持理论还有:“森林抑流固沙”、“沟洫治黄”、“人人治田,则人人治河”、“治水先治源”等。   世界其他国家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特点与各国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密切相关。欧洲文艺复兴以后,滥伐森林而引起山地荒废。为此,阿尔卑斯山区各国实施了森林恢复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奥地利1884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荒溪治理法》,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防治荒溪侵蚀的森林措施和工程措施体系。1886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以日本关东山洪及泥石流灾害为契机,在原有治水在于治山的传统思想基础上,创立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防沙工程学,相当于水土保持工程学。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各国及日本,主要针对山洪及泥石流灾害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另一方面,随着土壤科学及山地农业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开始形成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学。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学教授HH贝内特创立了以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耕作土壤为中心的土壤保持学。美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与大面积开垦天然草原和原始森林而引起严重水土流失有密切的关系。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水土保持法案》。苏联学者在1917年以后,继承了BB多库恰耶夫、ПΑ科斯特切夫和BP威廉斯等人景观学说的思想体系,创立了农地森林改良气候土壤学、水利改良土壤学及农业改良土壤学,体现了采用综合措施改良土壤,维护与提高土地生产力的观点。这些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指导了苏联种植护田林带、实施草田轮作、建造池塘和水库,以保证苏联欧洲部分草原地区和森林草原区农业稳定丰产计划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视。1952年政务院发出《关于发动群众继续开展防旱、抗旱运动并大力推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1956年成立了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195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暂行纲要》。1964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决定》。1965年成立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1982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工作条例》。据统计,截至1987年,全国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km,占原50年代水土流失总面积150万km的33%,其中黄河中游地区累计初步治理面积约4万km,占流失面积43万km的31%。水土保持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提高山地农田单位面积产量及土地生产率;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变单一的粮食生产为多种经营;调节河流洪峰流量与减小输沙量;改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截至1987年,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所已达70余个。在人才培训方面,北京林学院(1985年改为北京林业大学)于1958年成立了水土保持专业,并于1980年成立水土保持系。1983年以后,西北林学院等院校也相继建立了水土保持系或专业。30多年来,中国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水土流失面积广大,某些地区仍有滥砍滥伐和陡坡耕种等现象,局部地区对水土资源的破坏大于治理,因此水土保持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水土保持 - 研究内容   主要有:①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与危害;②水土流失规律与水土保持原理;③水土资源评价方法及水土保持规划;④水土保持措施;⑤水土保持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⑥水土保持法规及管理。由于水土保持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它与一些基础性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如气象学、水文学、土壤学、耕作学、作物栽培学、造林学、水工结构、 水力学、 农田水利、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景观生态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水土保持 - 治理原则   为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除科学地制定水土保持规划、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规外,还必须采用综合性的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综合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有: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各项技术措施规划与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有:①把调节地表径流,减小坡地径流损失放在首位。为此,要提高土壤透水性及持水能力;在斜坡上修筑拦蓄径流或安全排导径流的工程措施,改变小地形;利用植被调节、吸收或分散地表径流,减小径流的侵蚀能力。②提高土壤的抗蚀性。可采用整地、增施有机肥料和土壤聚合物、种植根系固土作用强的作物等。③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植被的防护作用,营造水土保持林草,调节地表径流,防止侵蚀。④对于已受侵蚀的土地,除防止进一步侵蚀外,要辅以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把土地的保护与改良结合起来。⑤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使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集中治理,连续治理。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规划和设计。⑦优化选用生态经济效益优良的方案

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释什么是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保持的益处,如何才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措施:做好用地的科学规划、植树造林、做好监测、退耕还林)等。

我也在写呢,纳闷~~!

根据当地的水土保持实际,选一个你比较了解的如当地适合的水土保持先锋树种,或当地水土保持治理经验、成绩等,提出自己见解。

关于水土保持的论文题目

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八十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阶段。 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流域面积最大一般不超过50平方公里。每个小流域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然集水单元,又是一个发展农、林、牧生产的经济单元,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上游。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水土流失单元,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国发[1993]5号文件"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生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从《水土保持法》颁布后的1991年到2002年,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万平方公里,全省开展重点治理的903小流域,有426条达到了部颁标准,通过了验收,其中有5个示范县、91条示范小流域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1999年水利部、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城市、100个县、1000条小流域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简称"十、百、千"工程),通过了水利部的验收,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表彰。凡经过综合治理的小流域,林草覆盖率均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植被覆盖率普遍提高20-40%,缓洪拦沙效益达60-80%,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控制治理区农民农民收入增加30%以上。全省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兴修的各类水利水保工程的总拦洪蓄水能力达6亿立方米,每年平均拦沙保土1亿吨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不要让你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释什么是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保持的益处,如何才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措施:做好用地的科学规划、植树造林、做好监测、退耕还林)等。

我能给你写个水土保持方案

关于水土保持的论文选题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所以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据统计地球表面的水储量大约有140亿亿立方米,但淡水资源只有5亿亿立方米,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仅有3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由于分布不平衡,生活浪费,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严重缺乏用水,情况严峻。 各种有害的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以及各种废弃放射性物质……,被人为地排入水中,并超出了水本身的进化能力,于是就发生了水污染。大量的污水物排入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继而使湖泊和海湾污染,就连地下水也难逃厄运。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菌可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各种工业废水、农药等有毒物质排入水中,可使饮水人中毒。重金属污染的水进入人体,会使人慢性中毒等等。 因而,我们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使用无磷的洗衣粉……。我们要大力宣传水资源的保护知识,看见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要向有关部门举报。 保护水资源要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任重道远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 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迅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工作,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体系。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全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在缺水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用水浪费,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4,而很多国家已达到7~8;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我国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85%以上。水污染严重,全国年排放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水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严重。 有关专家指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从人口增长看,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减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从经济增长看,今后几十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到本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率可能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必将更加尖锐。从粮食生产看,我国北方产粮区水资源条件并不富余,2050年前国家需要增加4亿吨粮食的要求,将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开源节流和保护水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 水资源善也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因素。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地广水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是该地区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有效保护是实施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提出,要转变以往比较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重视不够的局面,要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 据了解,国家将在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采取实际步骤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工作。在计划上,改变以往单纯的工程计划方式,将节水、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和发展。在体制上,切实加强流域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城市水务局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体制保障。在管理上,制订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费等经济杠杆,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在法治上,坚决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特别是《水法》的修改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学的科研模式,不仅要加强水利基础科学,而且要发展综合学科、交叉学科,不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别是枢组工程问题,而且要紧紧围绕我国水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各种治理措施的相互关系,科学配置,促进水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有一本《水土保持》的中文刊

农业面源污染,N的大量施用、畜禽粪便等导致区域水体富营养化

关于水土保持的论文600字

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八十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阶段。 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流域面积最大一般不超过50平方公里。每个小流域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然集水单元,又是一个发展农、林、牧生产的经济单元,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上游。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水土流失单元,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国发[1993]5号文件"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生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从《水土保持法》颁布后的1991年到2002年,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万平方公里,全省开展重点治理的903小流域,有426条达到了部颁标准,通过了验收,其中有5个示范县、91条示范小流域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1999年水利部、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城市、100个县、1000条小流域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简称"十、百、千"工程),通过了水利部的验收,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表彰。凡经过综合治理的小流域,林草覆盖率均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植被覆盖率普遍提高20-40%,缓洪拦沙效益达60-80%,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控制治理区农民农民收入增加30%以上。全省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兴修的各类水利水保工程的总拦洪蓄水能力达6亿立方米,每年平均拦沙保土1亿吨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看看这个行不行?为了心中的母亲河——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434321) 雷元周[作文指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李白的一曲《将进酒》,让我们的思绪禁不住又一次和黄河一起共鸣。是啊,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捡拾起那一枚枚沉淀了多少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 首先,我们要搜集资料,追根溯源,感受母亲河。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渡过黄河时,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人们乘坐的小木船也随之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主席感叹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见得能够人人前往亲身体验黄河的雄伟奔流,但是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话谚语、成语典故、古今诗词资料等等,还可以收集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水污染现状的资料。并且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举行关于黄河的知识竞赛、诗词诵读等活动。这样,即使我们不能亲临黄河,也同样能够全面的深入的感受母亲河。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向长辈请教,进图书馆查阅,上英特网搜索等。只要你愿意做有心人,你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其次,让我们付诸文字,吟咏疾呼,护我母亲河。 我们可以记游写事,描绘美丽的黄河风光。就像课文《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一样,对百草园中的景物细致地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表现出自己对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具体写景时又可以学一学课文《春》,注意全方位地观察,多角度地感知。如第五自然段“春风图”,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的美景,最后从听觉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来描写春风,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借一个感人故事,写出簇新内容。故事就像课文《山中访友》一样,“山中的众朋友”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和我们互诉心声,整个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再看现实中的黄河,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是否怀念失去的美好?是否担忧被污染了的未来?那么,不妨借用大自然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寓言童话、科幻小说等形式,写出黄河的遭遇、自然的哀求。用我们的呼吁,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你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则不妨写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如果你感情细腻丰富,又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也会非常出色。[学生例文]:为了心中的母亲河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七年级6班 陈雅梦 “我快乐,我是一条鱼……”哼着轻快的曲调,拖着并不轻松的身体,我在水中奋力穿梭。【歌曲开篇,曲调轻松,一句“并不轻松的身体”似乎矛盾,实则已为后文伏笔。“我是一条鱼”,作者化身为鱼,更有利于文章情节的展开。】 那曾经的美好感觉恍若隔世,而腹部火辣辣的痛几乎让我无法前进。尽管如此,我不会放弃由来已久的梦想,我要向前,只为了尝到母亲河那甘甜的乳汁。【“曾经的美好”与“腹部火辣辣的痛”对比强烈,“不会……只为了……”颇见壮烈情怀。】 小时候,常依偎在祖母身旁听她一遍又一遍的讲述母亲河的神话:宁静时,那清冽的河水、明净的鹅卵石、柔软的水草;狂放时,那滔天的巨浪、浑浊的泥沙等等,都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底。虽然,我生活过的家园已近干涸,许多宛若仙界的湖泊也面目全非,但是我相信:母亲河一定还是那么美丽,就像我心目中一直以来的感觉那样……【“母亲河的神话”深烙心底,家园、湖泊却面目全非,我们心中的那块圣地是否依然?不仅仅是替“鱼儿”忧虑,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思考。】 腹部的疼痛似乎加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有毒的污水正在侵蚀着我的身体。但是我依然坚持着,只要穿过了这条河流,就应该可以到达母亲河了。【毒水侵蚀身体,作者的意向已经慢慢开始明朗。】 忽然,我看见了缠着绷带的闸蟹大叔。他正拖着疲倦的身子往回赶,见了我焦急地说:“小鱼儿,可千万不要去那儿啊,昔日的黄河早已不存在了,你现在去无异是自寻死路啊。”【闸蟹大叔的劝阻更可见“我”的用心之坚定。】 “不!”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虽然人类的蛮不讲理已经让天上地下都不得安宁,但是黄河也是他们的母亲河啊,难道他们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吗?不会的,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迷人风景……【看似高高扬起,实则重重抑下。“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和“我”眼前浮现的风景再次鲜明对比。】 闸蟹大叔伤感地望着我,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脚步蹒跚地走了。【走得无可奈何!】 我继续向前游,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疲倦极了。可周围仍然是一派荒凉,没有一丝生气。我疑惑地问小虾弟弟:“母亲河还有多远哪?”【游得疲倦了仍未见“一丝生气”,“疑惑”一词用得好。不过,“小虾弟弟”从何而来,欠交代。】 “这不就是嘛。” 小虾弟弟无力地摆动着触须说。 我环顾四周,这哪里有祖母所说的美丽啊!这时,老态龙钟的黄河伯伯走了过来:“都是人类惹的祸啊!他们的社会是进步了,工业是发达了,但是环境污染得更厉害——都说黄河是人类的母亲河,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母亲河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最终是害了自己啊……”【母亲河令人大失所望。有了前文的若干铺垫,黄河伯伯的一番控诉水到渠成,也发人深思。】 听着黄河伯伯愤怒的控诉,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下沉,一种不听使唤的下沉。我的头脑已经麻木,可是心底却分明听见一个声音的疾呼:“救救母亲河!”【“我”以身殉河了,悲壮的结尾让文章充溢着一种伤感的气氛。而最后的“疾呼”,更如余音绕梁,感人肺腑。】 [简评]:作者意在揭露环境污染给黄河造成的危害,但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揭露和呼吁,而是巧妙的从一条鱼写起:一条自小听说过母亲河神话的小鱼,因为家园被破坏,还被有毒的污水侵蚀了身体,于是决心寻找母亲河,然而,当他千辛万苦终于游到黄河时,却发现黄河被破坏更甚,最后在黄河伯伯的控诉声中死去。要知道:一条鱼以身殉河也许无足轻重,但是如果某一天黄河真的“死”了,我们还能活吗?这样,作者以一个童话故事的形式生动的表达了保护黄河的迫切和重要意义。这样的作文,比起那类干巴枯燥的说教要鲜活得多,也感人得多。(指导教师:雷元周) (以上内容,均发表于吉林《语文学习报》初一版p-4版2006年1月16日,刊号:CN22-0045,邮发代号:7-150)

前些日子,我同妈妈一起回故乡。在颠簸的车上,一想到又能和小伙伴一起到竹林里烤红薯、捉迷藏、爬山,我心中倍感兴奋。  随着汽车的一声急刹,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顿时,我愣住了!这是以往的竹林吗?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光秃秃的山,往日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的竹林荡然无存。脚下,踩着的不是柔软、肥沃的土地,而是四分五裂的,像是被雷劈开似的土地。奶奶叹着气说:“别看了,两年前就变成这样了。我看过了,从这里到后山一整片,都是这样的土疙瘩。”  我失望极了。再也不能在竹林里烤红薯、捉迷藏、爬山了,我一整天都待在奶奶家,哪儿也没去。故乡的山没有了昔日的欢声笑语。  听了我的故事,你们也知道水土流失的可怕了吧!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水土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等。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治理水土流失的好方法:在水土流失区种些紫花苜蓿、沙打旺、香根草这些灌木植物,它们的固土作用非常好;过一段时间,也可以再种上马尾松、毛竹、柑橘、茶树。这样既能治理水土流失,同时还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只要坚持植树造林,我们就可以发现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我们小学生可能没有时间来种植这么多的树木,但是,我们所能做到的是:节约每一滴水、爱护每一棵树、呵护每一块草坪、保护每一块土地。我们从小就应成为美好家园的建设者。  我们所企盼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神州大地,而不是成片同一色调的沙漠。世界上有许多缺水的国家,而我们能有这么丰富的水资源,应该感到幸福,懂得珍惜,不要只知道一味地去索取。  请将“保持水土,爱护家园”这八个字牢记在心。此时此刻,我将虔诚地诵读这句话。这声音将被你们倾听,这声音将被你们重复,这声音将被你们化为行动!  我相信,只要大家携起手来,美好家园就一定能重现。  水土保持,从我做起。

-=909000000`-`-`

  • 索引序列
  • 关于水土保持的论文摘要
  • 关于水土保持的论文
  • 关于水土保持的论文题目
  • 关于水土保持的论文选题
  • 关于水土保持的论文6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