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下载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下载

发布时间: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下载

简介 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浙江省教育厅领导管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理,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校训:厚德长技。编辑本段位置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温州高教园区,大学城的建设理念,现代化的办学设施,三所高校资源共享,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校园总占地837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总投资超5亿元。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拥有教学设备总金额6774万元(生均9650元),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90多万册。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20人,副高以上职称140人(其中正教授18人),双师素质教师190人。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轻工系、建筑工程系、计算机系、工商管理系、财会系、人文系等八个系,共33个专业,覆盖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重要行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拥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8门。学院面向全国六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20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10000余人/年。编辑本段方针 学院坚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与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了“与温州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的办学特色,实践了“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被《光明日报》誉为“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学院积极实施订单培养,与企业合办“正泰班”、“申瓯班”等20多个订单班;与行业协会联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温州服装学院、温州轻工学院等三个二级学院;并积极推行工学交替、预就业和境外合作模式;建有功能上融“产学研”为一体、教学上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十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有国家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浙江省示范性制鞋工艺实训基地、浙江省木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家具平台、温州市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温州市高低压电气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等。学院以校企双赢为原则,在奥康、德力西等企业建立了211个运行有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经过校内“学做合一”、“生产性实训”、“参与技术开发”三个阶段后,进入校外实习基地进行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预就业顶岗实习,顺利实现“零距离”就业。编辑本段荣誉 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共建大学生就业之家,建立企业信息库、毕业生回访制度等,为学生构筑全方位的就业保障体系,每年提供就业岗位达毕业生数的3倍,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连续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5%,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学院不断开拓办学思路,积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多次邀请外国专家来院讲学,先后有几十人次赴美国、欧洲、日本等国考察学习,并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境外合作办学,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办学,2007年顺利实现招生。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朝着建设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标阔步迈进。编辑本段优势 1、温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温州市唯一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创办的高职院校。 2、四校合并,资源共享,师资队伍优化组合,设备设施先进完备,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益。 3、新校园位于茶山高教园区中心位置,大学城的建设理念,现代化的办学设施,四所高校资源共享,学分互认,为温职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4、立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足市场,服务经济,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合办"奥康"班、"正泰"班,与行业协会联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和温州服装学院,办学活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5、面向社会,按需办学,锐意改革,开拓创新,首届毕业生质量深受社会好评,学院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不断提高。 2010年7月已通过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 我们的任务 1、成为温州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培训基地 2、浙南地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 3、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4、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摇篮 我们的理念 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编辑本段口号 创一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流高职院校、育一流技术人才 我们的精神 1、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2、诚信办学的求实精神 3、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4、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编辑本段学院领导院长、党委委员、教授丁金昌 丁金昌,男,1962年8月出生,浙江乐清人,2001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委员。1995 -2000年任温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2000 -2006年任温州师范学院副院长,2006年6月任现职至今。现为中国高师高专有机化学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化学会理事,浙江省第二届教学工作督查组成员,温州市第二届人民政府兼职督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大庆石油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指导师,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师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温州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温州市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中国高等师范院校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 主要从事《含氟β-咔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手性氨基膦酸的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微波技术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波谱常数在研究有机反应性能中的应用》等课题研究,已经承担和正在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 、浙江省科技厅项目 、省 “151”人才工程项目 、温州市科技厅项目等20余项 。先后在《Synthetic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Journal of the Indian Chemical Society》、《Zeitschrift fur Kristallographie》、《Acta? Crystallographica》、《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70多篇,大多数论文被“SCI”与“CA”摘录。获省、市科研、教学成果奖10多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教材4本,由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出版编著《地方院校大众化进程中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1本。党委副书记、 副教授 倪集崇 倪集崇,男,1955年3月出生,浙江乐清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1974年 12月至1978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服役。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杭州大学教育系学习,任系学生会副主席。1982年10月至 1984年10月,在中共温州市委党校工作,任副教育长兼组教科科长。1984年12月至1986年10月任中共龙湾区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1986年 11月至2003年10月,在温州市委党校工作。历任校党委委员兼教研室主任、理论研究室主任、《温州论坛》主编和纪检组长、副校长、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温州学区主任等职。2003年10月至今,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其中1984年5月至1989年5月,任中共温州市委委员。主持完成省社科重点课题《温州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研究》、温州软件学课题《温州基层组织理论结构研究》等三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村标准社区发展模式研究》研究一项。在《浙江省委党校学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多篇,参编书籍3本。曾被评为省社会科学优秀工作者。党委委员、副院长、副教授 夏晓军 夏晓军,男,1965年11月出生,浙江永康人,1987年8月参加工作,硕士、副教授。1988-1998年历任温州经济学校团委副书记、书记,学生处副处长、处长等职(1996-1997任永嘉县花坦乡党委副书记);1998-2003年历任温州经济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区管委会主任、书记,学院党委委员、人事处长;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温州市高教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温州市九届政协委员,市委政策研究室(温州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从事区域经济、集群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学科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和主要参与了省社科规重点课题2项和一般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2项、市科技局课题1项、市文化研究工程课题1项、学院课题3项,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3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0多篇文章被期刊论文和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引用30多次。曾获浙江省社科联首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温州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党委委员、副院长 兰玉景 兰玉景,男,1958年11月出生,浙江文成人,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1976年2月入伍,时任战士、文书;1977年9月入学,在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学习;1980年7月任空军16师特设师;1982年3月任沈阳空军工程部教员 、空军上尉 ; 1990年1月任海军电子学院参谋、政治教导员、海军少校;1991年9月在海军政治学院学习;1993年7月任解放军理工大学干部;1994年7月任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学院后勤党委副书记、海军中校;1999年4月任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学院地方生系政治委员、总支书记、海军上校;2003年9月任现职至今。在部队曾两次荣立三等功,现为温州少数民族联谊会副委长、浙江省教育厅思政工作联谊会高职分会副会长。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 王向红 王向红,女,1964年6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工学硕士,硕士生导师,教授。1996年-2004年曾担任温州师范学院物理系(现为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学校人事处处长;2004年-2006年温州大学(筹)人事组副组长;2006年-2007年温州大学人事处处长;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一直从事物理专业教学工作和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研究,目前从事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和蛋白质分子统计性质研究,在国际和国内有关期刊发表30篇论文,其中在JPS P A、EPJCTPhys、Chinese Physics等国内外的SCI期刊发表20篇论文。主持省自然资金项目2项,温州市科技计划1项,第1负责人参加国家自然资金2项和省人才项目各1项, 2000年以来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厅级二等奖2项,市人民政府奖3项。编辑本段实训基地 校园全景 “三个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 “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由“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教研合一基地等三部分组成,在功能上融“产学研”为一体,在教学上融“教学做”为一体。 以校企互赢为合作原则,在奥康、德力西等企业建立了300多个运行有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经过校内“学做合一”、“校企合一”、“教研合一”三个阶段实训后,顺利进入企业进行校外预就业顶岗带薪实习,使校内校外实训做到有机结合。编辑本段机械工程系 开设专业: 数控加工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招收对象:中职毕业生和普高生 师资力量: 教师42人(含专职实训指导教师10人),高级职称教师12人,其中正教授2人,“双师”素质教师24人。 实训基地: 金属材料热处理实验室、技术测量实训室、液压-气动技术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金工实习车间、数控加工技术实训车间、快速成型技术实验室、机械拆装-测绘实训室、CAD/CAM技术专用计算机房、模具制造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验室。实训场地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其中金工实习车间1500平方米 。 各专业重视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和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实行多证制教育,学生毕业前均需通过考核获取钳工、普通车工、数控(车、铣或加工中心)、计算机绘图等一或两种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历届毕业学生一次签约率达 97% 以上。机械工程系与浙江大学机械能源学院合作建设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培训基地,在数控设备及人才培训方面得到了温州万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大力资助和协作,为培养优秀的机电技术人才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编辑本段电气电子工程系 电子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工程系 电子电气电子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是温州市高低压电气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现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电机与电器等四大专业, 全系高职在校生达690人。全系现有专任教师41人,高级职称教师17人,其中正教授3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20人。 各专业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 能培养,积极探索“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先后成立了 “正泰班”、“德力西班”、“申瓯 班”和“亚龙班” 采用订单式培养办学模式为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各大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历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 实训基地: 电气电子工程系校内实训中心设有电工电子技术、高频电子与现代通信、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传动、计算机控制和自动检测、DSP、单片微机及 EDA技术、电话交换设备、PLC和机床电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气、电机电器测试等实验实训室。其主要设备有计算机、现代通信、DKSZ—3型电机与自动控制、CSY2000 传感与检测技术、DICE—5103H单片机实验仪和仿真器、DSP开发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典型工业控制模拟、铣床和镗床电气控制电路等实验实训装置。 电气电子工程系还拥有庞大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中国正泰集团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德力西集团公司、中国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温州)亚泰仪表有限公司、浙江亚龙教仪有限公司、温州华威电器有限公司、泰力实业公司、月兔电器集团、奥乐安全器材公司、晨泰电气有限公司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的专业证书有: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维修电工、无线电装接工等。 专业: 1、电机与电器专业 就业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方向及岗位:培养“电器行业群”适用的“机电一体化”类型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电机、电器行业的生产、管理、电气设备运行、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工作。也可从事电机、电器产品的辅助设计等。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公差、电路及磁路、机械工程基础、AutoCAD、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器学、电机设计、电机电器制造工艺、成套电器技术、PRO/E、模具设计等课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2、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 就业方向及岗位: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软、硬件结合,计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训车间(计算机)、电结合”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智能化”产品的硬、软件辅助设计、调试测量及其技术服务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C/C++、TCP/IP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ARM微处理器基础、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应用系统软件设计等。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就业方向及岗位:培养“电子行业群”宽范围适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各类电子产品行业的生产、管理;电子设备运行和维修;营销、售后服务;电子产品辅助设计开发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高频、低频、数字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通信原理、传感技术、电子测量、C语言、电路CAD、程控交换技术、开关电源设计、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电子设备结构和工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 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就业 建筑工程系方向及岗位:培养“强、弱电结合,电、机结合”的宽范围适用的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各类企业、事业单位自动化生产设备、供配电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以及电气产品的设计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工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VHDL、机械制图、机械工学、电机与拖动基础、电气控制与PLC,自动检测、电气设备与工艺,单片机应用技术、自控原理与系统、工厂供电、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编辑本段轻工系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轻工系(原轻工学院)是根据温州市人民政府“打造国际性轻工城”的发展战略和温州轻工产业状况特点而建立的。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市现有支柱产业如制鞋、服装、家具、低压电器等,其中制鞋和服装为主要支柱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超过800亿元,企业数量80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并建有“中国鞋都”、“中国服装名城”等近30个国字号生产基地。根据轻工行业状况和人才需求,轻工系开设了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服装表演、家具设计与制造、环境艺术设计等五个专业。 本系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9人(教授5人),双师型教师14人。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十分重视轻工系的专业建设,将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二个专业列为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并加大 电子电气电子工程系实训室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达500多万元,成立了“制鞋工艺与研发实训中心”、“制鞋研究所”、“服装工艺实训中心”、“家具工艺实训中心”、“电脑辅助设计中心”等。经过几年建设,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合作创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与温州市服装商会合作创办温州服装学院,与温州市轻工联合会合作创办温州轻工学院;与温州市鞋机商会合作创建“制鞋工艺与研发实训中心”;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合作创建制鞋研究所,与浙江省科技厅和浙江林学院合作创建“温州家具研发中心”;与温州市康泰鞋业合作创建产学合作中心,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2年11月“制鞋工艺与研发实训中心”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 2007年4月,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被温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温州市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重点专业”;2007年5月,“浙江省木材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温州家具研发中心”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落户。编辑本段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以“工程师的摇篮”为建设目标,现设建筑经济管理、建筑设计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监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五个专业。现有教师23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双师型”教师16人。建有土木工程实训中心和房地产实训中心两个大型校内实训基地和温州建设集团等十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上,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致力于培养既具备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成立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致力于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科研活动、专业咨询和社会服务工作。编辑本段计算机系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系1997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现已毕业的高职学生共1500余人,目前在校高职生近1000人。 计算机系在教学育人领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对温州乃至浙江地区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都归功于计算机系教师和学生们的不懈拼搏和努力。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努力,在教学和研究上不断进取。 开设专业: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软硬件操作、维护和开发能力,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多媒体方面有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快速上岗并能快速跟踪计算机新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操作技能、从事于信息管理、应用及维护方面的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3、电子商务 专业介绍:本专业成立于2002年,向中职和普高生源招生,学制3年。培养针对浙江省经济特色的电子商务人才。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强,拥有设施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学生综合能力较高,在中国首界电子商务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囊括浙江省赛区第二至第六名),学生毕业后将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熟练运用现代电子商务知识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企业开展商务活动,能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维护与管理的复合型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编辑本段人文系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系开设文秘、商务英语、社区服务与管理、传媒策划与管理4个专业,共有教学班23个,其中文秘专业9个,商务英语专业10个,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1个,传媒策划与管理3个,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为2007年新增专业。 人文系现有专任教师51人,其中副教授19人,硕士38人,“双师型”教师17人。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外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聘请上海商学院李德荣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冯钢教授、温州大学法政学院院长蔡克骄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本系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人文系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每年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不定期邀请国外专家前来讲学,并有数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在专业实训方面,人文系现有办公自动化操作实训室、会务工作摸拟实训室、接待工作实训室、文书立卷档案管理实训室、文字文书处理系统实训室、文秘机房、11个语音实训室及一个80座数字语音室,同时在温州市人大、温州市政协、温州市档案局(馆)、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市秘书学会、温州市正泰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温州成功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了12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每年为中国轻工产品(温州)博览会提供翻译、会议服务等。 自学院创办以来,人文系始终把夯实基础、充实内涵作为专业建设的主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基本教学条件,专业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和优势,成为浙江省特别是温州地区培养高等秘书人才和商务英语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毕业生大部分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外贸、外事接待工作或在涉外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在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

不错,就是管理很严!如果你是真的想来读书的话!真的不错!个人观点!

某宝上有样板 。它都可以帮你写 So easy

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常州市第四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生活,美是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的合规律的真善内容与和谐形式统一的、丰富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从而去克服和消除生活中的假丑恶,创造和增进生活中的真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然传统的教育手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单一,常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致使青少年学生对美的感知、鉴别、欣赏能力较差,学生中美丑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日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这就为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电教媒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去感知美、辨别美、欣赏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自一九九八年底立项,形成研究方案后报市、省电教审批。当时的设想是从文学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涉及各个学科。一九九九年五月,省电教馆21号文下发"关于第三批实验学校课题审批意见的通知",要求我校这一课题"在自变量中界定实验学科,建议1-2个"。根据省电教馆的批示,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重新修改了实验方案,明确将语文作为主要实验学科,同时对课题组成员作了调整,去掉了原音体美学科的成员,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成员。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这一课题被正式批准为省组电教实验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活动结束时,随着《懂你》这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边欣赏动人的画面,边跟随演员深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最后,银幕上打出了如下字幕:"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亲是慈祥的、伟大的,母爱是温柔的、深沉的,也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把心中的歌,深深的爱,献给自己的母亲,献给自己的母校、故乡、祖国,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男中音深情的朗诵,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班会的主题更加深化。 班会课后,同学们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quot;这是我参加的最难忘的主题班会,它新颖、生动、直观,深深地打动了我。几天来,我心中一直涌动着要努力学习,报答母亲、报效祖国的激情。""我要时刻牢记母亲的深恩,用优异的成绩让母亲永远微笑。" (三)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他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会更真切,对美的理解会更深刻。电教媒体在帮助学生超越自己旧有的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有一段时间,媒体上连续报道的几则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在一些学生产生极大反响,尤其是个别差生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思想。如何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讲述了北京一位16岁的女中学生张穆然身患绝症,顽强学习,笑迎厄运的故事。课题组立即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举行了一次《珍爱生命,感悟坚强》的主题活动。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张穆然秀发脱落、依然热爱生活,灿烂微笑的照片,再一起聆听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对张穆然的深情追忆,学生们立即被这真实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初二学生动情地说:"面对这样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却比我们坚强很多的姐姐,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16岁,本应在学校、在家里享受老师与父母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情,而张穆然却只能面对着白色,与这最冷的颜色共度16岁的花季。图片上正在与同学们谈笑风生的张穆然笑得那么纯真,那么彻底,那么毫无保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一位癌症患者。看着这位姐姐笑得这么开心,我们似乎也想笑,但更多的是想流泪。不光是为穆然得了病而流泪,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软弱与不经风霜:考试考砸了,除了叹惜就是眼泪;手划破了,除了大叫又是眼泪;被师长批评了,心里承受不住,除了眼泪还是眼泪。而穆然呢,死亡在向她一步步逼近,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尽情地玩耍,但却始终微笑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她面前,我们自惭形秽了。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永恒的。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应像穆然那样面对挫折,顽强拼博,热爱生命,奋勇向前,让生活更有意义?quot;那些萌生消极厌世思想的学生,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了认识,表示要像张穆然那样热爱生活,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课题组成员还运用辩论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分辨美丑,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丰富多样性,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老师了解到学生不熟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很难体会当时的人们对周总理难以割舍的情怀,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一组图片和录像,形象地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生平和当年首都人民冒着凛冽寒风,伫立十里长街挥泪送总理的动人场面,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讲析结束后,伴随着《绣金匾》?quot;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在旭日东升的背景下,周总理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共鸣,周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这时,老师又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诗中任选一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电教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诗歌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为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所震撼,所折服,因此,写作时非常投入。写出的作文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文笔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鉴别、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正日益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但媒体教育效果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只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媒体,适时呈现媒体,并围绕主题巧妙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和活动,才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有十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获奖:高云荣的《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北京"电化教育咨讯"月刊今年第4期发表;《感悟坚强,珍爱生命》在常州市教育报希望版发表;陈慧永的《让多媒体走进主题班会》在常州教育报发表,并获市班主任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高云荣、陈慧永撰写的《主题班会引入现代教育媒体的实践与思考》获常州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陈慧永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省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桂平的《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心理结构》和戴贵忠的《运用电教媒体,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获市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高云荣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周总理,你在哪里》及《作文训练--写短评》,分获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房章鲁、何晓忠参加市多媒体评优课均获三等奖;芦芝萍老师制作的学校主页获市首届校园网页制作三等奖。此外,课题组还自制、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电教资料:如亲情系列电视散文、冰心作品电视散文,以及基因与克隆、纳米技术等科教系列录像带或光盘。 课题组高云荣、戴贵忠分获省、市电教优秀工作者称号,学校也被评为常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五、问题与思考 1、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电教媒体的介入,是否会妨碍、甚至替代学生对课文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自我感悟、自主体验过程?怎样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2、审美能力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审美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检测审美能力是否提高的可量化的指标。我们虽经反复探讨,终因拟定的量化检测指标尚不成熟而作罢。这方面的研究探讨还有待继续和深入。 参考资料: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下载的

哈哈,让学姐教教你!宿舍六人一间,下面是书桌和衣柜,上面是自己的床。有阳台和独立的浴室和卫生间,如果勤于打扫,宿舍是相当好的!宿舍时学校已经分配好了的!基本上是和本班同学一起居住。有晨跑的规定。似乎是一周三次,算分数的!学校在大学城内,要什么有什么,所以什么都不用担心。被子、床单,蚊帐、席子这些学校都有的,只要交两百多,一整套都有!不过你也可以选择不买,自己带,只是比较麻烦!有什么可以留言,继续给你解答!

1)学校的宿舍是公寓式的,条件不错2)宿舍是学校按照专业、班级分配的3)学校周围环境,整体不错

温职还是不错的学校,虽然是高职院校,但是这个学校的专业性很强,学生的就业率也很高。学校在温州茶山大学城,【旁边是温州大学和温州医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不错的,我是09届建筑工程系毕业生,现在也能在设计院谋到工作。去年算上提成的话月薪也破万元了。像我学的建筑设计这个专业,定位比较明确,就是让你出了学校就能上手开始做设计。专业知识可能比不上本科生,但是我们马上能干活,就是他们的理念。大学3年里从来没有看到听闻一起打架斗殴事件。校区不大,在温州大学城里面,是大学城唯一大专学校。我们在校的时候被评为什么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好像挺牛的样子,在屋顶弄了个红字,照的红彤彤的,为了打广告貌似,因为旁边是高速公路。大学城位于茶山,环境不错,在山脚下,茶山每年盛产杨梅,貌似温州地区比较有名。还能去那山上露营,山上风景很不错,呵呵。挺好~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下载的啊

学校的寝室条件还可以,主要以6人间为主,寝室有独立卫生间,饮水机,热水器,阳台。学校周围也挺不错的,大学城有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离温州乐园很近,五分钟就到,还有大罗山,还有镇上的小吃街,小吃街还有一条是在温州医学院那边,再远点还有个三垟湿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简称"温职",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浙江省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院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分别是温州业余科技大学、温州商业学校、温州经济学校、温州机械工业学校;1999年四校合并,升格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截至2015年12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占地2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超4亿元,拥有教学设备总值3亿元,图书馆藏书108万册;开设有8个系、34个高职专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9674人,教职工626人。学院简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由浙江省教育厅领导管理,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现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温州高教园区,校园总占地637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超6亿元。拥有教学设备总金额86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108万册。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15人,副高以上职称144人(其中正教授20人),双师素质教师208人。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轻工系、建筑工程系、计算机系、工商管理系、财会系、人文系等8个系35个专业,覆盖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形成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经管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拥有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5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市级重点专业3个;国家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2部。学院面向全国八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695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15000余人/年,年科技到款额达545万。学院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主动服务区域经济,与35个行业协会、310多家民营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积极推进以民营企业岗位(群)为基础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和“以产带学”、“学做合一”、“双证并举”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实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与行业企业合办“正泰班”、“奥康班”“德力西班”等二十多个订单班,与行业协会联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温州服装学院、温州轻工学院等三个二级学院,形成了“与民营经济互动、与企业行业共赢——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创新并实践了以行业和民营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被《光明日报》誉为“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学院引入市场机制,建成一批体现“三个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即“学做合一基地”掌握基本技能,“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提高综合技能,“教研合一”基地培养创新和应用能力;成立了11个省、市、院级研发机构。其中有国家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浙江省示范性制鞋工艺实训基地、浙江省木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家具平台、温州市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以校企互惠双赢为原则,在正泰、奥康、德力西等企业建立了400多个运行有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经过校内“学做合一”、“生产性实训”、“参与技术开发”三个阶段后,进入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顺利实现“零距离”就业。学院秉承“厚德长技”的校训,全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共建大学生就业之家,建立企业信息库、毕业生回访制度等,为学生构筑全方位的就业保障体系,2008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6%,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学院不断开拓办学思路,积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办学,2007年顺利实现招生。

看你是学什么专业的,选学校不如选专业,尤其是一个学校的精品专业,出去后往往比较吃香。温州的大专学校其实都差不多。我工贸毕业的,交流可以加我百度hi。 补充回答:商务英语目前就业前景良好,非本科生就读哪个学校都一样的,如果在温州就读,你可选择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前者属温州教育局管理,后者属浙江教育厅管理。前者在高教园区,教学资源丰富,后者在市区,生活方便。如果是为以后工作打算,建议选择后者,更易与社会接轨。

温职还是不错的学校,虽然是高职院校,但是这个学校的专业性很强,学生的就业率也很高。学校在温州茶山大学城,【旁边是温州大学和温州医学院

简介 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浙江省教育厅领导管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理,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校训:厚德长技。编辑本段位置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温州高教园区,大学城的建设理念,现代化的办学设施,三所高校资源共享,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校园总占地837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总投资超5亿元。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拥有教学设备总金额6774万元(生均9650元),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90多万册。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20人,副高以上职称140人(其中正教授18人),双师素质教师190人。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轻工系、建筑工程系、计算机系、工商管理系、财会系、人文系等八个系,共33个专业,覆盖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重要行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拥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8门。学院面向全国六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20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10000余人/年。编辑本段方针 学院坚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与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了“与温州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的办学特色,实践了“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被《光明日报》誉为“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学院积极实施订单培养,与企业合办“正泰班”、“申瓯班”等20多个订单班;与行业协会联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温州服装学院、温州轻工学院等三个二级学院;并积极推行工学交替、预就业和境外合作模式;建有功能上融“产学研”为一体、教学上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十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有国家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浙江省示范性制鞋工艺实训基地、浙江省木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家具平台、温州市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温州市高低压电气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等。学院以校企双赢为原则,在奥康、德力西等企业建立了211个运行有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经过校内“学做合一”、“生产性实训”、“参与技术开发”三个阶段后,进入校外实习基地进行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预就业顶岗实习,顺利实现“零距离”就业。编辑本段荣誉 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共建大学生就业之家,建立企业信息库、毕业生回访制度等,为学生构筑全方位的就业保障体系,每年提供就业岗位达毕业生数的3倍,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连续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5%,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学院不断开拓办学思路,积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多次邀请外国专家来院讲学,先后有几十人次赴美国、欧洲、日本等国考察学习,并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境外合作办学,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办学,2007年顺利实现招生。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朝着建设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标阔步迈进。编辑本段优势 1、温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温州市唯一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创办的高职院校。 2、四校合并,资源共享,师资队伍优化组合,设备设施先进完备,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益。 3、新校园位于茶山高教园区中心位置,大学城的建设理念,现代化的办学设施,四所高校资源共享,学分互认,为温职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4、立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足市场,服务经济,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合办"奥康"班、"正泰"班,与行业协会联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和温州服装学院,办学活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5、面向社会,按需办学,锐意改革,开拓创新,首届毕业生质量深受社会好评,学院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不断提高。 2010年7月已通过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 我们的任务 1、成为温州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培训基地 2、浙南地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 3、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4、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摇篮 我们的理念 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编辑本段口号 创一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流高职院校、育一流技术人才 我们的精神 1、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2、诚信办学的求实精神 3、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4、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编辑本段学院领导院长、党委委员、教授丁金昌 丁金昌,男,1962年8月出生,浙江乐清人,2001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委员。1995 -2000年任温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2000 -2006年任温州师范学院副院长,2006年6月任现职至今。现为中国高师高专有机化学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化学会理事,浙江省第二届教学工作督查组成员,温州市第二届人民政府兼职督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大庆石油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指导师,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师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温州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温州市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中国高等师范院校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 主要从事《含氟β-咔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手性氨基膦酸的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微波技术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波谱常数在研究有机反应性能中的应用》等课题研究,已经承担和正在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 、浙江省科技厅项目 、省 “151”人才工程项目 、温州市科技厅项目等20余项 。先后在《Synthetic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Journal of the Indian Chemical Society》、《Zeitschrift fur Kristallographie》、《Acta? Crystallographica》、《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70多篇,大多数论文被“SCI”与“CA”摘录。获省、市科研、教学成果奖10多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教材4本,由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出版编著《地方院校大众化进程中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1本。党委副书记、 副教授 倪集崇 倪集崇,男,1955年3月出生,浙江乐清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1974年 12月至1978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服役。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杭州大学教育系学习,任系学生会副主席。1982年10月至 1984年10月,在中共温州市委党校工作,任副教育长兼组教科科长。1984年12月至1986年10月任中共龙湾区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1986年 11月至2003年10月,在温州市委党校工作。历任校党委委员兼教研室主任、理论研究室主任、《温州论坛》主编和纪检组长、副校长、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温州学区主任等职。2003年10月至今,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其中1984年5月至1989年5月,任中共温州市委委员。主持完成省社科重点课题《温州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研究》、温州软件学课题《温州基层组织理论结构研究》等三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村标准社区发展模式研究》研究一项。在《浙江省委党校学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多篇,参编书籍3本。曾被评为省社会科学优秀工作者。党委委员、副院长、副教授 夏晓军 夏晓军,男,1965年11月出生,浙江永康人,1987年8月参加工作,硕士、副教授。1988-1998年历任温州经济学校团委副书记、书记,学生处副处长、处长等职(1996-1997任永嘉县花坦乡党委副书记);1998-2003年历任温州经济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区管委会主任、书记,学院党委委员、人事处长;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温州市高教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温州市九届政协委员,市委政策研究室(温州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从事区域经济、集群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学科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和主要参与了省社科规重点课题2项和一般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2项、市科技局课题1项、市文化研究工程课题1项、学院课题3项,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3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0多篇文章被期刊论文和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引用30多次。曾获浙江省社科联首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温州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党委委员、副院长 兰玉景 兰玉景,男,1958年11月出生,浙江文成人,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1976年2月入伍,时任战士、文书;1977年9月入学,在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学习;1980年7月任空军16师特设师;1982年3月任沈阳空军工程部教员 、空军上尉 ; 1990年1月任海军电子学院参谋、政治教导员、海军少校;1991年9月在海军政治学院学习;1993年7月任解放军理工大学干部;1994年7月任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学院后勤党委副书记、海军中校;1999年4月任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学院地方生系政治委员、总支书记、海军上校;2003年9月任现职至今。在部队曾两次荣立三等功,现为温州少数民族联谊会副委长、浙江省教育厅思政工作联谊会高职分会副会长。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 王向红 王向红,女,1964年6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工学硕士,硕士生导师,教授。1996年-2004年曾担任温州师范学院物理系(现为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学校人事处处长;2004年-2006年温州大学(筹)人事组副组长;2006年-2007年温州大学人事处处长;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一直从事物理专业教学工作和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研究,目前从事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和蛋白质分子统计性质研究,在国际和国内有关期刊发表30篇论文,其中在JPS P A、EPJCTPhys、Chinese Physics等国内外的SCI期刊发表20篇论文。主持省自然资金项目2项,温州市科技计划1项,第1负责人参加国家自然资金2项和省人才项目各1项, 2000年以来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厅级二等奖2项,市人民政府奖3项。编辑本段实训基地 校园全景 “三个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 “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由“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教研合一基地等三部分组成,在功能上融“产学研”为一体,在教学上融“教学做”为一体。 以校企互赢为合作原则,在奥康、德力西等企业建立了300多个运行有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经过校内“学做合一”、“校企合一”、“教研合一”三个阶段实训后,顺利进入企业进行校外预就业顶岗带薪实习,使校内校外实训做到有机结合。编辑本段机械工程系 开设专业: 数控加工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招收对象:中职毕业生和普高生 师资力量: 教师42人(含专职实训指导教师10人),高级职称教师12人,其中正教授2人,“双师”素质教师24人。 实训基地: 金属材料热处理实验室、技术测量实训室、液压-气动技术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金工实习车间、数控加工技术实训车间、快速成型技术实验室、机械拆装-测绘实训室、CAD/CAM技术专用计算机房、模具制造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验室。实训场地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其中金工实习车间1500平方米 。 各专业重视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和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实行多证制教育,学生毕业前均需通过考核获取钳工、普通车工、数控(车、铣或加工中心)、计算机绘图等一或两种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历届毕业学生一次签约率达 97% 以上。机械工程系与浙江大学机械能源学院合作建设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培训基地,在数控设备及人才培训方面得到了温州万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大力资助和协作,为培养优秀的机电技术人才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编辑本段电气电子工程系 电子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工程系 电子电气电子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是温州市高低压电气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现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电机与电器等四大专业, 全系高职在校生达690人。全系现有专任教师41人,高级职称教师17人,其中正教授3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20人。 各专业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 能培养,积极探索“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先后成立了 “正泰班”、“德力西班”、“申瓯 班”和“亚龙班” 采用订单式培养办学模式为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各大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历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 实训基地: 电气电子工程系校内实训中心设有电工电子技术、高频电子与现代通信、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传动、计算机控制和自动检测、DSP、单片微机及 EDA技术、电话交换设备、PLC和机床电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气、电机电器测试等实验实训室。其主要设备有计算机、现代通信、DKSZ—3型电机与自动控制、CSY2000 传感与检测技术、DICE—5103H单片机实验仪和仿真器、DSP开发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典型工业控制模拟、铣床和镗床电气控制电路等实验实训装置。 电气电子工程系还拥有庞大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中国正泰集团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德力西集团公司、中国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温州)亚泰仪表有限公司、浙江亚龙教仪有限公司、温州华威电器有限公司、泰力实业公司、月兔电器集团、奥乐安全器材公司、晨泰电气有限公司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的专业证书有: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维修电工、无线电装接工等。 专业: 1、电机与电器专业 就业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方向及岗位:培养“电器行业群”适用的“机电一体化”类型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电机、电器行业的生产、管理、电气设备运行、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工作。也可从事电机、电器产品的辅助设计等。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公差、电路及磁路、机械工程基础、AutoCAD、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器学、电机设计、电机电器制造工艺、成套电器技术、PRO/E、模具设计等课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2、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 就业方向及岗位: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软、硬件结合,计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训车间(计算机)、电结合”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智能化”产品的硬、软件辅助设计、调试测量及其技术服务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C/C++、TCP/IP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ARM微处理器基础、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应用系统软件设计等。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就业方向及岗位:培养“电子行业群”宽范围适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各类电子产品行业的生产、管理;电子设备运行和维修;营销、售后服务;电子产品辅助设计开发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高频、低频、数字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通信原理、传感技术、电子测量、C语言、电路CAD、程控交换技术、开关电源设计、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电子设备结构和工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 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就业 建筑工程系方向及岗位:培养“强、弱电结合,电、机结合”的宽范围适用的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可从事各类企业、事业单位自动化生产设备、供配电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以及电气产品的设计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工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VHDL、机械制图、机械工学、电机与拖动基础、电气控制与PLC,自动检测、电气设备与工艺,单片机应用技术、自控原理与系统、工厂供电、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编辑本段轻工系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轻工系(原轻工学院)是根据温州市人民政府“打造国际性轻工城”的发展战略和温州轻工产业状况特点而建立的。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市现有支柱产业如制鞋、服装、家具、低压电器等,其中制鞋和服装为主要支柱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超过800亿元,企业数量80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并建有“中国鞋都”、“中国服装名城”等近30个国字号生产基地。根据轻工行业状况和人才需求,轻工系开设了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服装表演、家具设计与制造、环境艺术设计等五个专业。 本系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9人(教授5人),双师型教师14人。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十分重视轻工系的专业建设,将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二个专业列为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并加大 电子电气电子工程系实训室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达500多万元,成立了“制鞋工艺与研发实训中心”、“制鞋研究所”、“服装工艺实训中心”、“家具工艺实训中心”、“电脑辅助设计中心”等。经过几年建设,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合作创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与温州市服装商会合作创办温州服装学院,与温州市轻工联合会合作创办温州轻工学院;与温州市鞋机商会合作创建“制鞋工艺与研发实训中心”;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合作创建制鞋研究所,与浙江省科技厅和浙江林学院合作创建“温州家具研发中心”;与温州市康泰鞋业合作创建产学合作中心,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2年11月“制鞋工艺与研发实训中心”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 2007年4月,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被温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温州市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重点专业”;2007年5月,“浙江省木材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温州家具研发中心”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落户。编辑本段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以“工程师的摇篮”为建设目标,现设建筑经济管理、建筑设计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监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五个专业。现有教师23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双师型”教师16人。建有土木工程实训中心和房地产实训中心两个大型校内实训基地和温州建设集团等十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上,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致力于培养既具备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成立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致力于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科研活动、专业咨询和社会服务工作。编辑本段计算机系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系1997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现已毕业的高职学生共1500余人,目前在校高职生近1000人。 计算机系在教学育人领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对温州乃至浙江地区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都归功于计算机系教师和学生们的不懈拼搏和努力。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努力,在教学和研究上不断进取。 开设专业: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软硬件操作、维护和开发能力,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多媒体方面有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快速上岗并能快速跟踪计算机新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操作技能、从事于信息管理、应用及维护方面的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3、电子商务 专业介绍:本专业成立于2002年,向中职和普高生源招生,学制3年。培养针对浙江省经济特色的电子商务人才。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强,拥有设施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学生综合能力较高,在中国首界电子商务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囊括浙江省赛区第二至第六名),学生毕业后将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熟练运用现代电子商务知识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企业开展商务活动,能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维护与管理的复合型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编辑本段人文系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系开设文秘、商务英语、社区服务与管理、传媒策划与管理4个专业,共有教学班23个,其中文秘专业9个,商务英语专业10个,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1个,传媒策划与管理3个,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为2007年新增专业。 人文系现有专任教师51人,其中副教授19人,硕士38人,“双师型”教师17人。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外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聘请上海商学院李德荣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冯钢教授、温州大学法政学院院长蔡克骄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本系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人文系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每年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不定期邀请国外专家前来讲学,并有数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在专业实训方面,人文系现有办公自动化操作实训室、会务工作摸拟实训室、接待工作实训室、文书立卷档案管理实训室、文字文书处理系统实训室、文秘机房、11个语音实训室及一个80座数字语音室,同时在温州市人大、温州市政协、温州市档案局(馆)、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市秘书学会、温州市正泰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温州成功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了12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每年为中国轻工产品(温州)博览会提供翻译、会议服务等。 自学院创办以来,人文系始终把夯实基础、充实内涵作为专业建设的主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基本教学条件,专业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和优势,成为浙江省特别是温州地区培养高等秘书人才和商务英语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毕业生大部分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外贸、外事接待工作或在涉外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在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下载的图片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温职还是不错的学校,虽然是高职院校,但是这个学校的专业性很强,学生的就业率也很高。学校在温州茶山大学城,【旁边是温州大学和温州医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下载的视频

可以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20人,副高以上职称140人(其中正教授20人),双师素质教师190人。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轻工系、建筑工程系、计算机系、工商管理系、财会系、人文系等8个系35个专业,覆盖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形成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畅钉扳固殖改帮爽爆鲸经管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带上录取通知书,钱,夏装什么的,就好了,有笔记本,带个笔记本吧,学校有网络,不然,看着别人上网,自己没有,很可怜的,还有,茶山镇上还可以租电脑的。牙膏,牙刷水桶什么的生活小用品可以茶山镇上买被子、床单、蚊帐,热水瓶,脸盆,席子,学校有发,还有校服宿舍有些有热水器,有些没有,不是自己选的,按学校分配,不过,都有饮水机晨跑?忘记了,做操?也忘记了,很古早的事情了,不知道有没有。

还行吧,在温州大学城那里。。。。学生很多,交通便利。旁边就是温州乐园。其实我感觉就算大专还是本科都一样的。。。自己肯学,哪里都一样。。。就算浙江大学上课也就是教授上完课走人的。。。所以要给自己下定决心。。。

  • 索引序列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下载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下载的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下载的啊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下载的图片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下载的视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