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训诂学报书籍目录图片大全

中国训诂学报书籍目录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中国训诂学报书籍目录图片大全

1、《〈晋书〉校点志疑》,《江海学刊》1999年第1期、1999年第2期。2、《传国学之真谛——〈嘉定钱大昕全集〉评介》,《文教资料》1999年第2期;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版。3、《敦煌学史上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光明日报》1999年7月2日;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4、《〈全汉赋〉疑误辨证》,《语言研究集刊》(第六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5、《汉魏六朝语词研究考论》,《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6、《〈搜神记〉校勘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2期。7、《耄耋之年创辉煌—-记三礼学家钱玄先生》,《书与人》2000年第1期。8、《通学术之变 成专精之业——徐复先生主要著作述评》,载《当代江苏学人丛书》之《朴学之光——语言文字学家徐复》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9、《创新的精神 实证的方法》,中华书局《书品》2000年第4期;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10、《此生原为读书来——记周勋初教授》,《书与人》2000年第5期。11、《旷世之作 历久弥新——〈洪诚文集〉简介》,《新华日报》2000年10月10日。12、《徐复先生对古文献学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又收入《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3、《庄子》文论选注,3万余字,收入郭丹主编《先秦两汉文论全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4、《读书之门径 治学之津梁——读〈清人别集总目〉献言》(与徐复先生合撰),《古籍研究》2001年第3期。又收入《徐复语言文字学晚稿》,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5、《〈汉书·五行志〉考论》,《南京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又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主编《历史文献研究》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6、《〈史记〉新整理本刍议》(二人署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又载《史记论丛》第一辑(华文出版社2004年8月版),单独署名。17、《挖掘历史资源 开拓发展空间——由〈老苏州·百年历程〉说起》,《出版参考》2002年第18期。18、《南京图书馆所藏〈三国志〉版本简论》,“首届《三国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11月,复旦大学),后发表于《古籍研究》2003年第1期。19、《〈史记〉三家注音切疑误辨正》,《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1期。20、《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校读札记》,“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11月),后部分发表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4期。21、《〈史记〉校点本讹误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3期。22、《〈史记〉整理平议》,《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23、《〈史记·八书〉校读札记》(二人署名),收入马景仑、薛正兴主编《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4、《皇皇巨著 巍巍范公——评〈范仲淹全集〉》,《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25、《试论〈史记〉校勘的原则》,《古籍研究》2005年上卷,安徽大学出版社版。又收入《古文献研究集刊》(第一辑),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26、《中国书院志及其学术价值》,《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又收入卞孝萱、徐雁平编《书院与文化传承》,中华书局2009年版。27、《赋学文献与〈历代赋汇〉》,《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6年1期。又收入《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28、《〈史记〉正文校议》(第一作者。二人署名),中华书局《文史》2006第3期。29、《一代宗师徐复先生》,《江苏文史研究》2006年第6期。又修改后发表于《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30、《试论黄宗羲的创新精神》,收入《从民本走向民主——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31、《校点本〈史记〉标点问题举隅》,收入《史记论丛》(第四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32、《〈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的出版及其意义》,收入《王阳明的世界——王阳明故居开放典礼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33、《论章黄之学对国学研究的贡献》,“第五届海协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会议论文,收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二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34、《史记校点补遗》,《古文献研究集刊》(第二辑),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35、《乐把金针度与人——试论叶圣陶先生的出版思想》,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会议论文(2007年11月,南京),《江苏民进》2008年第1期。民进中央网站全文转载。36、《评〈王念孙王引之评传〉》,中华书局《书品》2009年第4期。37、《海峡两岸〈史记〉整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第六届海协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会议论文,收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三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38、《道德文章、山高水长—记钱玄先生》,《经学研究论丛》第十六辑,台湾学生书局2009年版。39、《〈汉书〉校读拾遗》,载王华宝《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40、《〈水经注校证〉校读札记》(与王勇博士合撰),载王华宝《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41、《〈史记〉整理研究与辞书编纂》,“《康熙字典》暨词典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9年7月,山西),收入《中华字典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42、《四史学》3万多字,收入卞孝萱、胡阿祥、刘进宝主编《新国学三十讲》,凤凰出版社2010版。43、《段玉裁著述及其版本考略》,“段玉裁与清代学术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收入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主办、赖永海主编的《宏德学刊》第一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44、《试论张文虎〈史记札记〉的文献价值》,《史记论丛》(第六集),华文出版社2011年版。45、《〈项羽本纪〉校释汇证》,《项羽研究》(第一辑),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46、《百衲本史记前言》,载广陵书社2011年版《百衲本史记》卷首。47、《〈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的出版及其意义》,中华书局《书品》2012年第5期。48、《怀念“学者编辑”薛正兴先生》,《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12年第5期。49、《〈史记〉局本吸收王念孙〈史记杂志〉成果之研究》,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提交论文。(浙江大学)50、《〈水经注校证〉校读续记》(与王勇博士合撰),2012年西华师范大学等主办“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51、《王念孙〈史记杂志〉平议》,《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52、《徐复先生对中国训诂学的贡献》,“训诂学与民族民俗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九届二次理事会”提交论文,2013年8月。53、《论段玉裁校勘学之特色》,南京大学等举办的“经学与中国文献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13年8月。

中国训诂学报书籍目录图片

无机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功能材料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科学与工艺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新型炭材料 建筑材料学报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 材料工程 航空材料学报

截止至2021年7月,国内的核心期刊主要包括2大类:自科科学方面 和 社会科学方面,即通俗常说的理科和文科类。自然科学类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类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核心期刊。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也未参加过此类评选活动。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评价方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课题组认真总结了前四版的研制经验,对核心期刊评价的基础理论、评价方法、评价软件、核心期刊的作用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评价方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力求使评价结果尽可能更准确地揭示中文期刊的实际情况。本版核心期刊定量评价,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国家奖或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9个评价指标,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及文摘刊物达80余种,统计文献量达32400余万篇次(2003至2005年),涉及期刊12400余种。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核心期刊

国内核心目前比较认可的只有四种 :南大核心(CSSCI/C刊)、北大核心(中文核心)、CSCD、科技核心(统计源)。 认可度和期刊质量按顺序从前往后依次下降。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6、《中国核心期刊目录》7、《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影响因子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即年指标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被引半衰期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都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这两种半衰期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来源文献量指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的全部论文数,它们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核心期刊

中国训诂学报书籍目录图片高清

1. 缪钺 元遗山年谱汇纂 1935年,钟山书局,南京。(《国风》第7卷3、5号专号)2. 缪钺 中国史上之民族词人 1943年,青年出版社,重庆。3. 缪钺 诗词散论 1948年,开明书店,上海。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4. 缪钺 杜牧诗选 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5. 缪钺 杜甫 196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6. 缪钺三国志选1962年,中华书局,北京。7. 缪钺 读史存稿 1963年,三联书店,北京。8. 缪钺 杜牧传 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9. 缪钺 杜牧年谱 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0.缪钺三国志选注(主编) 1984年,中华书局,北京。11.缪钺 冰茧庵丛稿 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2.缪钺叶嘉莹灵溪词说 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0年,《国文天地》杂志社,台北。1993年,正中书局,台北。13.缪钺 三国志导读(主编) 1988年,巴蜀书社,成都。14.缪钺 冰茧庵序跋辑存 1989年,巴蜀书社,成都。15.缪钺 冰茧庵剩稿 1992年,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16.缪钺叶嘉莹词学古今谈 1992年,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台北。1993年,岳麓书社,长沙。17.缪钺 冰茧庵序跋辑存(增补本) 1997年,文津出版社,台北。18.缪钺 缪钺说词 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 诠诗 《学衡》第69期,1929年5月鲍明远年谱 《文学月刊》第3卷第1 期,1932年5月曹植杜甫诞生纪念 《大公报》1932年2月22 日《文学副刊》215 期龚自珍诞生百四十年纪念 《大公报》1932年 5 月30日《文学副刊》230期黄仲则逝世百五十年纪念 《大公报》1933年10月16日《文学副刊》302期达辞篇 《国风》第5卷6、7合号,1934年10月典籍述略 《国风》第5卷8号、9号,1934年11月读《吴宓诗集》题辞 《吴宓诗集》,1935年,中华书局,北京《儒学》序 《国风》第8卷第8期,1936年8月马绍伯墓志铭 《禹贡》第6卷第1期,1936年9月《遗山乐府》编年小笺 《词学季刊》第3卷2期、3期,1936年6、9月论词 《思想与时代》第3期,1941年10月论宋诗 《思想与时代》第3期,1941年10月周代之“雅言” 《浙江大学文学院集刊》第1集,1941年王粲行年考 《责善半月刊》2卷21期,1942年1月何晏王弼事辑 《责善半月刊》2卷22期,1942年2月六朝五言诗之流变 《益世报》1942年6月4日《文史副刊》8期《文选》与《玉台新咏》 《益世报》1942年6月25日《文史副刊》9期读《魏书》札记 《益世报》1942年11月26日《文史副刊》20期《诗》三百篇纂辑考 《浙江大学文学院集刊》第3集,1943年论辛稼轩词 《思想与时代》第23期,1943年6月论李义山诗 《思想与时代》第25期,1943年8月王静安与叔本华 《思想与时代》第26期1943年9月李冶李治释疑 《东方杂志》39卷16号,1943年10月评郭沫若著《屈原研究》 《思想与时代》第29期,1943年12月论李易安词 《真理杂志》1卷1期,1944年1月汪容甫诞生二百年纪念 《思想与时代》第30期,1944年1月评贺麟译斯宾诺沙《致知论》——兼论翻译 《思想与时代》第1期,1944年2月姜白石之文学批评及其作品 《思想与时代》第32期,1944年3月读《二程全书》 《思想与时代》第33期,1944年4月六朝人之言谈 《思想与时代》第34期,1944年5月与钱宾四书——论战国秦汉间新儒家 《思想与时代》第35期,1944年6月论荀学 《思想与时代》36期,1944年7月颜之推年谱 《真理杂志》1卷4期,1944年10月欧阳永叔治学之精神 《思想与时代》第40期,1945年2月先秦书中孔老关系诸史料之检讨 《中央日报》1946年6月18日《文史周刊》5期《吕氏春秋》撰著考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6卷,1946年《吕氏春秋》中之音乐理论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6卷,1946年读曹植《洛神赋》 《东南日报》1947年1 月16日《历史与传记》2期《晋书·潘岳传》疏证 《东南日报》1947年2月6日《历史与传记》4期正始清谈家对于政治之态度 《东南日报》1947年2月13日《历史与传记》5期《吕氏春秋》错简 《中央日报》1947年2月17日《文史周刊》38期与友人论《墨经》撰著时代 《中央日报》1947年2月17日《文史周刊》38期《文选》赋笺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7卷,1947年9月曹植与五言诗体 《文学杂志》第2卷12期,1948年8月颜延之年谱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8卷,1948年9月清谈与魏晋政治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8卷,1948年9月考证批评与创作——敬悼朱佩弦先生(自清) 《西方日报》1948年9月26日南北朝之物价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9卷,1949年北魏立三长年月考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9卷,1949年东魏北齐政治上汉人与鲜卑之冲突 四川大学《史学论丛》第1期,1949年北朝之鲜卑语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10卷,1950年《学林》副刊发刊词 《工商导报》1951年1月1日关于西晋的户调式 《工商导报》1951年1月7日我如何讲授中国史与中国文学史 《人民川大》1953年6月11日参加《红楼梦研究》讨论的一些体会 《人民川大》1954年12月29日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 《四川大学学报》1955年2期论晚唐诗人杜牧 《四川大学学报》1956年1期南朝汉人逃往少数民族地区的问题 《光明日报》1957年4月25日《史学副刊》106期杜牧诗简论 《光明日报》1957年6月23日《文学遗产》162期谈诗歌中语言艺术的精炼 《光明日报》1957年1月12日《文艺生活》魏收年谱 《四川大学学报》1957年3期女词人李清照 《中国妇女》1957年4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新释 《历史研究》1958年1期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 《历史研究》1958年2期《巴蜀文化初论》商榷 《四川大学学报》1959年4期辛弃疾词浅释 《星星》1959年7期、8期关于曹操的几个问题 《曹操论集》,1960年,三联书店,北京读郑珍《巢经巢诗》 《光明日报》1960年3月13日《文学遗产》304期颜之推的文学评论与作品 《光明日报》1961年1月22日《文学遗产 》348期蜀汉的土地制度 《成都晚报》1961年3月22日欧阳修作文勤于删改 《四川文学》1961年4期关于武则天的评价问题 《光明日报》1961年5月15日蜀中杰出的诗人陈子昂 《四川文学》1961年7期古代成都的二江与七桥 《成都晚报》1961年8月19日颜之推的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 《文汇报》1961年8月20日读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四川文学》1961年9期杜诗中含蓄之法 《光明日报》1961年10月12日欧阳修的散文 《文汇报》1961年11月28日也谈“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 《重庆日报》1962年1月20日陈寿与《三国志》 《历史教学》1962年1期关于李清照词 《成都晚报》1962年2月15日意境相通——论晏小山《鹧鸪天》词 《四川文学》1962年6期杜牧与张祜 《四川文学》1962年7期陆游与杜甫 《四川日报》1962年10月7日读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 《重庆日报》1962年10月10日杜甫如何改诗 《四川日报》1962年11 月4日重印冯集梧《樊川诗集注》前言(附《杜牧卒年考》) 《樊川诗集注》,1962年,中华书局,北京平凡与奇警——读《红楼梦》札记 《成都晚报》1963年10月9日南朝农民起义的地区问题 《历史教学》1963年5期论所谓“清官”、“好官”——批判吴晗同志《海瑞罢官》中的错误论点 《人民川大》1966年1月8日成都杜甫研究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词 《成都日报》1980年4月27 日略论对杜诗遗产的全面继承 《成都日报》1981年4月2日成都杜甫草堂《中国建设》第30卷第12期,1981年12月成都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七十周年大会纪念辞《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七十周年纪念》,1982年4月治学琐言 《文史知识》1982年9期总论词体 《四川大学学报》1982年3期论张惠言及常州词派 《四川大学学报》1982年3期论吴彦高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2年3期论晏几道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2年3期论朱彝尊《桂殿秋》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2年3期论晏几道《鹧鸪天》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2年4期论杜牧、秦观《八六子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3年2期论韩偓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3年2期论岳飞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3年2期《迦陵论词丛稿》题记 《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2期,(英文版)1984年2期治学补谈 《文史哲》1983年3期《三国志》的书名 《读书》1983年9期论刘因词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唐宋文学论丛》,1983年11月关于杜牧《清明》诗的两个问题 《文史知识》1983年12期王静安诗词述评 《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第1辑,1983年,华东师大出版社,上海自传及著作简述 《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三辑),1983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论苏、辛词与《庄》、《骚》 《四川大学学报》1984年1期论陈与义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4年1期论张孝祥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4年1期杜甫夔州诗综述 《草堂学刊》1984年2期论黄庭坚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4年3期论史达祖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4年3期论姜夔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4年4期词学浅谈答客问 《书林》1984年3期、4期杜牧评传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2卷,1984年,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三国志选注》前言 《三国志选注》,1984年,中华书局,北京《战国策考辩》 《战国策考辩》,1984年,中华书局,北京论贺铸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5年1期论张元干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5年1期冰茧庵识小录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27辑《古籍整理研究》,1985年3月论文天祥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5年3期论刘辰翁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5年3期读杜牧咏史诗 《文史知识》1985年7期追忆三位中学老师 《中学生文史》1985年7期治学经验漫谈 《群言》1985年5期《茅于美词集》序 《茅于美词集》,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政治家诸葛亮散论 《诸葛亮研究》,1985年,巴蜀书社,成都陈寿评传 《中国史学家评传》上册,198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郑州论张先词 《文学遗产》1986年3期《战国策新校注》序 《明报月刊》二十周年纪念特大号,1986年1月论张炎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6年1期论李清照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6年2期杜甫两川诗学术讨论会开幕词 《草堂学刊》1986年2期纪念籍忠寅先生 《文献》1986年3期培养研究生的良好学风 《群言》1986年6期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赏析 《名作欣赏》1986年6期李祖桓《仇池国志》审查报告 《仇池国志》,1986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略论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1986年,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成都论高观国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7年4期词中的《哀江南赋》——读元好问《木兰花慢》(拥都门冠盖)词 《文史知识》1987年11期晏几道《与郑介夫》诗赏析 《 宋诗鉴赏辞典》,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黄庭坚《新喻道中寄元明用伤字韵》诗赏析 《宋诗鉴赏辞典》,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黄庭坚《次韵裴仲谋同年》诗赏析 《宋诗鉴赏辞典》,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诗赏析 《宋诗鉴赏辞典》,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黄庭坚《登快阁》诗赏析 《宋诗鉴赏辞典》,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陈与义《雨》诗赏析 《宋诗鉴赏辞典》,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陈与义《除夜二首(其一)》诗赏析 《宋诗鉴赏辞典》,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陈与义《伤春》诗赏析 《宋诗鉴赏辞典》,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姜夔《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其二、其三)》诗赏析 《宋诗鉴赏辞典》,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论汪元量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8年1期常州派词论家“以无厚入有间”说诠释 《四川大学学报》1988年2期略谈如何继承发展传统诗词的创作 《上海诗词》1988年1期《全宋文》序 《文献》1988年2期歌颂纯贞爱情的佳作——读元好问两首《摸鱼儿》词(“雁丘辞”与“双蕖怨”) 《文史知识》1988年4期我所收藏的马一浮先生诗词 《文献》1988年3期从以“肖”代“萧”谈起——不可用同音代替法造简化字 《群言》1988年7期论词的空灵与质实 《四川大学学报》1988年3期不无危苦之辞,惟以背哀为主——评李清照、刘辰翁、汪元量三家的“元夕”词 《文史知识》1988年10期韦庄《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赏析 《唐宋词鉴赏辞典》,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赏析 《唐宋词鉴赏辞典》,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赏析 《唐宋词鉴赏辞典》,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黄庭坚《谒金门》(山又水)赏析 《唐宋词鉴赏辞典》,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秦观《八六子》(倚危亭)赏析 《唐宋词鉴赏辞典》,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蛰不住鸣)赏析 《唐宋词鉴赏辞典》,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赏析 《唐宋词鉴赏辞典》,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论张惠言《水调歌头》五首及其相关诸问题 《四川大学学报》1989年1期刘永济《云巢诗存》序 《文献》1989年1期中外合作培养研究生的经验 《群言》1989年4期“烦琐考证”辨析 《文史知识》1989年5期宋词与理学家——兼论朱熹诗词 《四川大学学报》1989年2期论王清惠《满江红》词及其同时人的和作 《四川大学学报》1989年3期论金初词人吴激 《四川大学学报》1989年4期赋手文心,开倚声家未有之境——评张惠言《水调歌头》(珠帘卷春晓) 《文史知识》1989年11期吴激《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事)赏析 《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1989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元好问《水调歌头》(牛羊散平楚)赏析 《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1989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元好问《木兰花慢》(拥都门冠盖)赏析 《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1989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元好问《摸鱼儿》(恨人间、情是何物)赏析 《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1989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赏析 《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1989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刘因《玉漏迟》(故园平似掌)赏析 《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1989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元好问《临江仙》(夏馆秋林山水窟)赏析 《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1989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刘因《玉楼春》(未开常叹花开未)赏析 《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1989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陈维崧《夏初临》(中酒心情)赏析 《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1989年,南京大学出社,南京论元好问词 《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论文集》,198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颜之推评传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一,1989年,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史达祖评传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二,1989年,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君山遗稿》序 《冰茧庵序跋辑存》,1989年,巴蜀书社,成都《夜珠词》序 《冰茧庵序跋辑存》,1989年,巴蜀书社,成都《文选六臣注订讹》序 《冰茧庵序跋辑存》,1989年,巴蜀书社,成都郭斌龢译柏拉图《理想国》序 《冰茧庵序跋辑存》,1989年,巴蜀书社,成都《玉虹鉴真帖》残本跋 《冰茧庵序跋辑存》,1989年,巴蜀书社,成都陈师道词论与词作 《四川大学学报》1990年2期词品与人品 《四川大学学报》1990年3期唐宋词中“感士不遇”心情初探 《四川大学学报》1990年4期指导、帮助、激励、支持(我与民盟) 《文史知识》1990年5期《历代蜀词全辑》题记 《文献》1990年3期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读晏几道《临江仙》词 《文史知识》1990年8期六十六载话师道 《求是》1990年17期六十五年育才之经验与艺术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0年4期叶嘉莹《迦陵诗词稿》序 《中国文化》第3期,1990年读《靖康稗史笺证》 《书品》1990年4期《周邦彦研究》序言 《周邦彦研究》,1990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诸葛亮形象史研究》序言 《诸葛亮形象史研究》,1990年,浙江古籍出版社, 杭州《诗海拾贝集》序 《诗海拾贝集》,1990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兰州《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赏析 《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1990年,三秦出版社,西安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赏析 《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1990年,三秦出版社,西安钱宝琮《骈枝集》序 《文献》1991年1期朱淑真生活年代考辨 《文献》1991年2期《三国志》传抄本的“祖本” 《书品》1991年2期论朱淑真生活年代及其《断肠词》 《四川大学学报》1991年3期朱淑真卒年再考辨 《文献》1991年4期二千多年来中国士人的两个情结 《中国文化》第4 期,1991年8月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新释 《中国文化》第5 期,1991年 12月忆华西大学广益学舍 《成都晚报》1991年12月28日景蜀慧《魏晋诗人与政治》序 《魏晋诗人与政治》,1991年,文津出版社,台北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究竟在何处的一点意见 《诸葛亮躬耕地望论文集》,1991年,东方出版社,北京宋代文化浅议 《国际宋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1991年,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淮阳”与“雉阳” 《文史》第34辑,1992年5月冰茧庵札记——填词经验两篇 《国文天地》1992年7期从平易中见深沉——陶渊明《与殷晋安别》诗赏析 《文史知识》1992年7期杜牧卒年再考辨 《文史》第35 辑,1992年6月简化字刍议 《中国文化》第6期,1992年9月王仲荦先生遗诗序 《文献》1992年4期读《苏轼〈念奴娇〉词赤壁词正格》书后 《大江东去——苏轼〈念奴娇〉正格论集》1992年,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香港“花间”词平议 《俞平伯先生从事文学活动六十五周年纪念文集》,1992年,巴蜀书社,成都人生可贵是真情——读陶渊明《归去来辞》札记 《六朝史论集》,1993年,黄山书社,合肥施议对博士论文《词与音乐关系研究》评审意见 《博士之家》,1996年,澳门中华诗词学会,澳门《岁寒集》题辞 《冰茧庵序跋辑存》(增补本),1997年,文津出版社,台北马国均《小休堂诗词稿》序 《冰茧庵序跋辑存》(增补本),1997年,文津出版社,台北朱大渭《六朝史论》序 《冰茧庵序跋辑存》(增补本),1997年,文津出版社,台北成善楷《霜叶诗词稿》序 《冰茧庵序跋辑存》(增补本),1997年,文津出版社,台北《梁鹤铨诗词稿》序 《冰茧庵序跋辑存》(增补本),1997年,文津出版社,台北冰茧庵札记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4期 《缪钺全集》2004年,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训诂学报书籍目录图片价格

1、《〈晋书〉校点志疑》,《江海学刊》1999年第1期、1999年第2期。2、《传国学之真谛——〈嘉定钱大昕全集〉评介》,《文教资料》1999年第2期;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版。3、《敦煌学史上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光明日报》1999年7月2日;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4、《〈全汉赋〉疑误辨证》,《语言研究集刊》(第六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5、《汉魏六朝语词研究考论》,《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6、《〈搜神记〉校勘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2期。7、《耄耋之年创辉煌—-记三礼学家钱玄先生》,《书与人》2000年第1期。8、《通学术之变 成专精之业——徐复先生主要著作述评》,载《当代江苏学人丛书》之《朴学之光——语言文字学家徐复》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9、《创新的精神 实证的方法》,中华书局《书品》2000年第4期;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10、《此生原为读书来——记周勋初教授》,《书与人》2000年第5期。11、《旷世之作 历久弥新——〈洪诚文集〉简介》,《新华日报》2000年10月10日。12、《徐复先生对古文献学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又收入《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3、《庄子》文论选注,3万余字,收入郭丹主编《先秦两汉文论全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4、《读书之门径 治学之津梁——读〈清人别集总目〉献言》(与徐复先生合撰),《古籍研究》2001年第3期。又收入《徐复语言文字学晚稿》,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5、《〈汉书·五行志〉考论》,《南京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又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主编《历史文献研究》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6、《〈史记〉新整理本刍议》(二人署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又载《史记论丛》第一辑(华文出版社2004年8月版),单独署名。17、《挖掘历史资源 开拓发展空间——由〈老苏州·百年历程〉说起》,《出版参考》2002年第18期。18、《南京图书馆所藏〈三国志〉版本简论》,“首届《三国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11月,复旦大学),后发表于《古籍研究》2003年第1期。19、《〈史记〉三家注音切疑误辨正》,《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1期。20、《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校读札记》,“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11月),后部分发表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4期。21、《〈史记〉校点本讹误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3期。22、《〈史记〉整理平议》,《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23、《〈史记·八书〉校读札记》(二人署名),收入马景仑、薛正兴主编《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4、《皇皇巨著 巍巍范公——评〈范仲淹全集〉》,《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25、《试论〈史记〉校勘的原则》,《古籍研究》2005年上卷,安徽大学出版社版。又收入《古文献研究集刊》(第一辑),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26、《中国书院志及其学术价值》,《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又收入卞孝萱、徐雁平编《书院与文化传承》,中华书局2009年版。27、《赋学文献与〈历代赋汇〉》,《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6年1期。又收入《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28、《〈史记〉正文校议》(第一作者。二人署名),中华书局《文史》2006第3期。29、《一代宗师徐复先生》,《江苏文史研究》2006年第6期。又修改后发表于《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30、《试论黄宗羲的创新精神》,收入《从民本走向民主——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31、《校点本〈史记〉标点问题举隅》,收入《史记论丛》(第四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32、《〈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的出版及其意义》,收入《王阳明的世界——王阳明故居开放典礼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33、《论章黄之学对国学研究的贡献》,“第五届海协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会议论文,收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二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34、《史记校点补遗》,《古文献研究集刊》(第二辑),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35、《乐把金针度与人——试论叶圣陶先生的出版思想》,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会议论文(2007年11月,南京),《江苏民进》2008年第1期。民进中央网站全文转载。36、《评〈王念孙王引之评传〉》,中华书局《书品》2009年第4期。37、《海峡两岸〈史记〉整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第六届海协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会议论文,收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三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38、《道德文章、山高水长—记钱玄先生》,《经学研究论丛》第十六辑,台湾学生书局2009年版。39、《〈汉书〉校读拾遗》,载王华宝《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40、《〈水经注校证〉校读札记》(与王勇博士合撰),载王华宝《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41、《〈史记〉整理研究与辞书编纂》,“《康熙字典》暨词典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9年7月,山西),收入《中华字典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42、《四史学》3万多字,收入卞孝萱、胡阿祥、刘进宝主编《新国学三十讲》,凤凰出版社2010版。43、《段玉裁著述及其版本考略》,“段玉裁与清代学术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收入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主办、赖永海主编的《宏德学刊》第一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44、《试论张文虎〈史记札记〉的文献价值》,《史记论丛》(第六集),华文出版社2011年版。45、《〈项羽本纪〉校释汇证》,《项羽研究》(第一辑),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46、《百衲本史记前言》,载广陵书社2011年版《百衲本史记》卷首。47、《〈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的出版及其意义》,中华书局《书品》2012年第5期。48、《怀念“学者编辑”薛正兴先生》,《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12年第5期。49、《〈史记〉局本吸收王念孙〈史记杂志〉成果之研究》,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提交论文。(浙江大学)50、《〈水经注校证〉校读续记》(与王勇博士合撰),2012年西华师范大学等主办“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51、《王念孙〈史记杂志〉平议》,《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52、《徐复先生对中国训诂学的贡献》,“训诂学与民族民俗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九届二次理事会”提交论文,2013年8月。53、《论段玉裁校勘学之特色》,南京大学等举办的“经学与中国文献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13年8月。

中国训诂学报书籍目录及价钱图片

学习唐诗宋词,有两类目的,一是为了更好地鉴赏,二是为了写作入门。鉴赏类的书籍很多,例如,《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都是再版多次的经典著作。入门书籍也有很多,我建议从学写唐诗入手,先看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十讲》。相关书籍很多:《唐诗三百首》褚斌杰编著,篇幅较为适中,选诗较为精当,大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唐宋词十七讲》作者是叶嘉莹,从赏析的角度体悟不同词家相似词作的深微的差别,极见功力。《唐诗综论》作者林庚,文章分三组:唐诗高潮、唐诗远音和谈诗稿,为中国诗歌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唐诗新赏》作者是陈耀南 ,打破传统,收录了20多位女诗人的优秀作品,以现代观念审视唐代的诗人与诗篇。《大美中文课之唐诗千八百首》台海出版社出版,选取唐诗 1800多首,各种题材、各种风格齐备,编者多方考证,注释简当,要言不繁,角度独特,贴近时下观念,选编宗旨务实全面,将名篇佳作一网打尽。

学习古代诗词以熟读,强记为先,只有对成文诗作朗朗上口才能举一反三,借韵填词。开始可以阅读类似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之类的以诗集罗列为主的书籍,这类的很多,各种版本样式的不限。慢慢的可以开始接触了解诗作背后的故事、语境。书籍就是一些带有赏析、译文的出版物。精深之后可以看古诗词大全、各类文言文诗词列如楚辞、诗经之类的。如果对文言文字感兴趣可以更深入的阅读说文解字、辞海、词源。

  • 索引序列
  • 中国训诂学报书籍目录图片大全
  • 中国训诂学报书籍目录图片
  • 中国训诂学报书籍目录图片高清
  • 中国训诂学报书籍目录图片价格
  • 中国训诂学报书籍目录及价钱图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