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

发布时间: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

附加一点别的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古文献学考研的一点体会去年年初,获读张舜徽先生《广校雠略》一书,很受震撼。随后在网上查阅有关张先生的信息,无意中发现本论坛,得知有所谓“中国古典文献学”,一略而过。夏日炎炎,在书店闲逛,在打折区看到李零所著《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六折,买回家后三天阅毕。本人一向服膺章太炎先生,章先生当年于地下出土之材料不以为然,所谓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余亦以此为铭。李零此书实令余有振聋发聩之感,遂发愿报考古文献专业。复习时,参考本论坛不少文章,获益良多。有一些体会,写在这里,供参考:甲 用书关于书目,本论坛已有不少。我在复习过程中使用的书如下: 张舜徽:广校雠略,汉书艺文志通释,中国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籍举要,校读法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 陈垣:校勘学释例 王力:汉语音韵 陆宗达:训诂简论另外,勤翻《辞海》《说文》《书目答问》。政治用任汝芬的要点精编,英语用历年题解和石桢春阅读理解。就是这些,我觉得足够了。需要说明的是,不少人提到孙氏《中国古文献学史》或《简编》。我在书店只看到后者,大概翻了翻,看到关于朱子的一章,作者显然对于朱子所知有限,且叙述中不免意识形态话语——有意思的是,考卷中恰好有论述题:论述朱熹在文献学上的成就及不足。我当时看到此题,颇有哭笑不得之感。以余之浅陋,安得妄议朱子?批评固然远不够格,彰表亦嫌不自量力,无奈只能胡写几句应付。盼望出题人今后对于考生能够具备“了解之同情”,类似这样揠苗助长的题目还是避免为妥。——定价也不低,且封面上注明系研究生教学用书,作为考研用书,似乎有些屈就,所以没有买。乙 答题考试的时候,也犯了头重脚轻的毛病,关于刘向的名词解释就写了一页,而且一笔一划,生怕不工整。小题作完,已过了一小时二十分钟,后面还有60分的论述和40分的标点,顿时神情恍惚,心里说了两个字“拼了”,于是龙飞凤舞,文不加点。写完“伪书”的解释的最后一字,铃声响起。下午吸取教训,全部答完,尚余五十分钟——唉,不说了。原本是想等4月份再写这些话,但忍不住现在写了,拉拉杂杂,也算是回报论坛吧。复试在即,临行之前,略有感言,附识于此:少慕陶朱 谋生无术 退守穷庐 转为书蠹走火入魔 再作冯妇 易水犹寒 谁得津渡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曾经被称为校雠学。主要研究文献的版本、目录、校勘,同时研究文献的载体、辑佚、辨伪、注释、检索、出土等相关问题。就业方向:图书馆古籍整理部、出版社、高校教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工作现在,一般学校都是在研究生阶段开设这一专业。只有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此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曾经被称为校雠学。只有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此专业。主要研究文献的版本、目录、校勘,同时研究文献的载体、辑佚、辨伪、注释、检索、出土等相关问题。就业方向:图书馆古籍整理部、出版社、高校教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工作现在,一般学校都是在研究生阶段开设这一专业。

研究古典文献的

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课程

附加一点别的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古文献学考研的一点体会去年年初,获读张舜徽先生《广校雠略》一书,很受震撼。随后在网上查阅有关张先生的信息,无意中发现本论坛,得知有所谓“中国古典文献学”,一略而过。夏日炎炎,在书店闲逛,在打折区看到李零所著《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六折,买回家后三天阅毕。本人一向服膺章太炎先生,章先生当年于地下出土之材料不以为然,所谓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余亦以此为铭。李零此书实令余有振聋发聩之感,遂发愿报考古文献专业。复习时,参考本论坛不少文章,获益良多。有一些体会,写在这里,供参考:甲 用书关于书目,本论坛已有不少。我在复习过程中使用的书如下: 张舜徽:广校雠略,汉书艺文志通释,中国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籍举要,校读法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 陈垣:校勘学释例 王力:汉语音韵 陆宗达:训诂简论另外,勤翻《辞海》《说文》《书目答问》。政治用任汝芬的要点精编,英语用历年题解和石桢春阅读理解。就是这些,我觉得足够了。需要说明的是,不少人提到孙氏《中国古文献学史》或《简编》。我在书店只看到后者,大概翻了翻,看到关于朱子的一章,作者显然对于朱子所知有限,且叙述中不免意识形态话语——有意思的是,考卷中恰好有论述题:论述朱熹在文献学上的成就及不足。我当时看到此题,颇有哭笑不得之感。以余之浅陋,安得妄议朱子?批评固然远不够格,彰表亦嫌不自量力,无奈只能胡写几句应付。盼望出题人今后对于考生能够具备“了解之同情”,类似这样揠苗助长的题目还是避免为妥。——定价也不低,且封面上注明系研究生教学用书,作为考研用书,似乎有些屈就,所以没有买。乙 答题考试的时候,也犯了头重脚轻的毛病,关于刘向的名词解释就写了一页,而且一笔一划,生怕不工整。小题作完,已过了一小时二十分钟,后面还有60分的论述和40分的标点,顿时神情恍惚,心里说了两个字“拼了”,于是龙飞凤舞,文不加点。写完“伪书”的解释的最后一字,铃声响起。下午吸取教训,全部答完,尚余五十分钟——唉,不说了。原本是想等4月份再写这些话,但忍不住现在写了,拉拉杂杂,也算是回报论坛吧。复试在即,临行之前,略有感言,附识于此:少慕陶朱 谋生无术 退守穷庐 转为书蠹走火入魔 再作冯妇 易水犹寒 谁得津渡

古典文献学的就业前景总体的就业很不好,只有学的精的那些人可以顺利的找到工作。但近几年人们对古典文献的关注程度有所上升古典文献专业考研的大学排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从2002年有关单位开始公布全国高校本科专业排名至今,古典文献专业已经连续5年名列第一。 文学总排名 复旦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文艺学 北京师范大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汉语言文字学 复旦大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浙江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 复旦大学 中国现代文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中央民族大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古典文献学的主要课程中国古典文献学、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出土文献研究……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教育、文化、出版部门,从事古籍整理、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高级专门人才。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其他后续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等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利用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检索等,对文献进行整理与使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材料的理论和应用的基础课程。古今中外文献浩如烟海、无法穷读,如何才能用较短的时间、有限的精力读自己最需要的书,网罗最必要的文献资料,文献学无疑是得其门而入、事半功倍的一把钥匙。因此,《中国古典文献学》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它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应用性。基础性是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文献学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是为学生今后独立阅读文献资料打基础。汉语言文学类学生学习文献学重在学以致用,它是研究和发展本专业的重要工具,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文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文献的载体、文献形成与流布的主要形式、文献的收藏与散佚、文献的版本、校勘、文献目录、文献的辑佚与辨伪,了解什么是类书和丛书,掌握重要文史工具书的使用。为学好这门课,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抓重点,即应牢固掌握文献的基本使用方法。(二)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要尽可能运用实物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古代文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三)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文献收集与查阅。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为了学好本课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学习。在学习中要刻苦钻研、踏踏实实、虚心求教、持之以恒。在学习时要抓住古代文献形式多样、与古代生产力水平、文化水平紧密相连的特点;要理解文献的散佚、错讹等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从而在实际阅读中自觉地形成辨伪意识;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前后是如何呼应的;要重在理解,能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不要死记;要注意各种方法的交叉使用,不要孤立地看问题;通过练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学习规定的教材外,应参阅相关的参考书。如有条件,可通过翻阅年代较早的文献版本及文史工具书,训练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严谨的治学作风。PS:亲,我回答的好吗!!!

研究古典文献的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总结

音韵学、训诂学古文献的校勘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曾经被称为校雠学。主要研究文献的版本、目录、校勘,同时研究文献的载体、辑佚、辨伪、注释、检索、出土等相关问题。就业方向:图书馆古籍整理部、出版社、高校教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工作现在,一般学校都是在研究生阶段开设这一专业。只有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此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其他后续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等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利用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检索等,对文献进行整理与使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材料的理论和应用的基础课程。古今中外文献浩如烟海、无法穷读,如何才能用较短的时间、有限的精力读自己最需要的书,网罗最必要的文献资料,文献学无疑是得其门而入、事半功倍的一把钥匙。因此,《中国古典文献学》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它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应用性。基础性是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文献学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是为学生今后独立阅读文献资料打基础。汉语言文学类学生学习文献学重在学以致用,它是研究和发展本专业的重要工具,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文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文献的载体、文献形成与流布的主要形式、文献的收藏与散佚、文献的版本、校勘、文献目录、文献的辑佚与辨伪,了解什么是类书和丛书,掌握重要文史工具书的使用。为学好这门课,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抓重点,即应牢固掌握文献的基本使用方法。(二)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要尽可能运用实物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古代文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三)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文献收集与查阅。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为了学好本课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学习。在学习中要刻苦钻研、踏踏实实、虚心求教、持之以恒。在学习时要抓住古代文献形式多样、与古代生产力水平、文化水平紧密相连的特点;要理解文献的散佚、错讹等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从而在实际阅读中自觉地形成辨伪意识;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前后是如何呼应的;要重在理解,能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不要死记;要注意各种方法的交叉使用,不要孤立地看问题;通过练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学习规定的教材外,应参阅相关的参考书。如有条件,可通过翻阅年代较早的文献版本及文史工具书,训练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严谨的治学作风。PS:亲,我回答的好吗!!!

古典文献学专业学什么 附学习科目和课程发布时间:2020-02-24 11:26:06 文/马一波古典文献学专业简介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古雅的学问,跟现实生活距离甚远,学起来比较枯燥,同时它又较难学,既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又需要广泛的知识和开阔的思路,甚至需要学贯中西、汇通文理。古典文献学专业课程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科工具书使用、出土文献概论、古代文化概论、古文献学史、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等。古典文献学专业就业前景历年毕业生除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外,进入编辑出版、图书档案、旅游、政府机关、学校等单位古典文献学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教育、文化、出版部门,从事古籍整理、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古籍整理和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古典文献学专业所需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古籍整理、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关于古籍整理及编辑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古籍整理能力和古典文献修养,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并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掌握中文文献资料的查询手段。收起

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课程

古典文献学专业学什么 附学习科目和课程发布时间:2020-02-24 11:26:06 文/马一波古典文献学专业简介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古雅的学问,跟现实生活距离甚远,学起来比较枯燥,同时它又较难学,既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又需要广泛的知识和开阔的思路,甚至需要学贯中西、汇通文理。古典文献学专业课程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科工具书使用、出土文献概论、古代文化概论、古文献学史、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等。古典文献学专业就业前景历年毕业生除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外,进入编辑出版、图书档案、旅游、政府机关、学校等单位古典文献学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教育、文化、出版部门,从事古籍整理、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古籍整理和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古典文献学专业所需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古籍整理、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关于古籍整理及编辑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古籍整理能力和古典文献修养,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并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掌握中文文献资料的查询手段。收起

有这门课程。考研时也有中国古典文献学这门专业。另外,中国古代文学也是考研时的专业。相对来说,文献学冷门一些,不过两门专业的内容和就业方向很相近。

呃鄙人正是此学校此专业的其实最重要的是兴趣哈。大一的专业课程有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史,文史典籍,中国文学史。大二有文史工具书,目录版本学,历史地理,先秦学术概论,文字学,论语,中国史学史,楚辞。大三有校勘学,中国经济史,唐诗与中国文化,魏晋南北朝史,古代要籍,隋唐史,法制史,音韵训诂学。大四基本就是实习+论文答辩了。话说上师大的古籍所还是很不错的啦。附上介绍: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为教育部古文献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定期、定点拨款支持的单位。1986年被定为上海市教委第一批重点学科(古籍整理与研究)。所长戴建国教授、副所长张剑光、徐时仪。下设史学和文学两个研究室,史学研究室主任程郁,成员有俞钢、虞云国、汤勤福、奚柳芳、李国强、燕永成、钟翀;文学研究室主任王礼贤,成员有朱易安、储玲玲、夏广兴、查清华、赵维国、池洁、朱旭强。本所现有古典文献学、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两个,古典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硕士点两个,古典文献学、历史文献博士点两个。 本所主要以宋代文献整理与研究为重点,兼及唐宋文史研究,先后整理出版过大型古文献如《续资治通鉴长编》、《文献通考》、《传世藏书•宋别集•金别集•元别集》等,参与已经出版的《汉语大辞典》的编纂和统稿审稿工作。近年来出版的主要成果有《中国政治制度史》第六卷、《唐诗汇评》、《中国古典小说精华录》、《慧琳音义研究》、《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唐诗学史论稿》、《宋史考证》、《钱大昕研究》、《宋光宗•宋宁宗》、《商子答客问》、《张子正蒙》、《朱熹的史学思想》、《宋代法制初探》、《宋代台谏制度研究》以及整理点校的《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蔡襄集》、《庆元条法事类》等。本所自建立以来,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3项、著作二等奖4项、著作三等奖1项、论文二等奖3项,论文三等奖5项。国家图书奖1项。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有国家项目《太湖水利史研究》,大型古籍整理项目《中华大典•历史典编年典》、《宋史辞典》、《全宋笔记》以及教育部、上海市社科等多个项。

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课程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01古籍整理与研究02巴蜀文献整理与研究03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04域外汉文学文献研究0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参考书:①《中国古代文学史》(4册),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②《中国古代文学史》(4册),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曹万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附加一点别的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古文献学考研的一点体会去年年初,获读张舜徽先生《广校雠略》一书,很受震撼。随后在网上查阅有关张先生的信息,无意中发现本论坛,得知有所谓“中国古典文献学”,一略而过。夏日炎炎,在书店闲逛,在打折区看到李零所著《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六折,买回家后三天阅毕。本人一向服膺章太炎先生,章先生当年于地下出土之材料不以为然,所谓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余亦以此为铭。李零此书实令余有振聋发聩之感,遂发愿报考古文献专业。复习时,参考本论坛不少文章,获益良多。有一些体会,写在这里,供参考:甲 用书关于书目,本论坛已有不少。我在复习过程中使用的书如下: 张舜徽:广校雠略,汉书艺文志通释,中国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籍举要,校读法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 陈垣:校勘学释例 王力:汉语音韵 陆宗达:训诂简论另外,勤翻《辞海》《说文》《书目答问》。政治用任汝芬的要点精编,英语用历年题解和石桢春阅读理解。就是这些,我觉得足够了。需要说明的是,不少人提到孙氏《中国古文献学史》或《简编》。我在书店只看到后者,大概翻了翻,看到关于朱子的一章,作者显然对于朱子所知有限,且叙述中不免意识形态话语——有意思的是,考卷中恰好有论述题:论述朱熹在文献学上的成就及不足。我当时看到此题,颇有哭笑不得之感。以余之浅陋,安得妄议朱子?批评固然远不够格,彰表亦嫌不自量力,无奈只能胡写几句应付。盼望出题人今后对于考生能够具备“了解之同情”,类似这样揠苗助长的题目还是避免为妥。——定价也不低,且封面上注明系研究生教学用书,作为考研用书,似乎有些屈就,所以没有买。乙 答题考试的时候,也犯了头重脚轻的毛病,关于刘向的名词解释就写了一页,而且一笔一划,生怕不工整。小题作完,已过了一小时二十分钟,后面还有60分的论述和40分的标点,顿时神情恍惚,心里说了两个字“拼了”,于是龙飞凤舞,文不加点。写完“伪书”的解释的最后一字,铃声响起。下午吸取教训,全部答完,尚余五十分钟——唉,不说了。原本是想等4月份再写这些话,但忍不住现在写了,拉拉杂杂,也算是回报论坛吧。复试在即,临行之前,略有感言,附识于此:少慕陶朱 谋生无术 退守穷庐 转为书蠹走火入魔 再作冯妇 易水犹寒 谁得津渡

  • 索引序列
  •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
  • 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课程
  •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总结
  • 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课程
  • 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课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