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美与时代刊物分区设置图

美与时代刊物分区设置图

发布时间:

美与时代刊物分区设置图

1、首先选正规刊号的刊物2、然后选适合自己发表的刊物,如省级或国家级刊物3、最后看单位晋级职称有什么规定的刊物没有4、《美术教育研究》与《美与时代》都是省级期刊5推荐期刊《美术》《美术观察》《美术界》《国画家》等

美与时代杂志社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美与时代·上半月收录情况/影响因子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美与时代刊物分区设置

SCI有两个分区规则:JCR分区和中科院的分区;1、JCR分区根据影响因子(IF值),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然后平均4等分(各25%),分别是Q1,Q2,Q3,Q4。2、中科院分区的方法:一区刊: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5%;二区刊:前6% ~ 20%;三区刊:前21% ~ 50%;四区刊:后51%~100%。SCI杂志的分区依据 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分区遴选法 选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理论基础    科技期刊浩如烟海,刊载期刊上的科技论文的数量更是呈指数型增长。面对如此众多的论文信息,如何有效的选择报道科学前沿问题、具有国际地位的一流期刊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1期刊论文与评价指标的“集中与分散”规律    早在1934年,英国著名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就首先发现了学术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即:“对某一学科而言,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该学科论文的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时,都可以划分出对该学科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相继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与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成1:a:a2„„的关系。”后人将此规律称之为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    此后,期刊论文的分布规律受到人们重视而不断发展。1971年,美国情报学家、《科学引文索引》(SCI)创始人加菲尔德,通过统计2000种期刊中的1000,000篇参考文献发现,24%的被引率高的文章出自25种期刊,50%得出自152种期刊,75%出自767种期刊,而其余的被引文章则分散在数量很大的期刊中,证明了被引文章在期刊上的分布也有一个较为集中的核心与广为分散的相关区。    还有很多研究表明,其他如文摘率、影响因子等因素也存在着“集中与分散”的规律。因此,根据“集中与分散”规律,选择集中了学科领域内大量论文、集中了学科期刊较高指标值、具有较高国际显示度的少数期刊,作为学科的国际一流期刊,有助于我们更有效的利用期刊信息了解学科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2 遴选国际一流期刊的评价指标    文献计量学研究中用来评价科技期刊质量的指标有很多,其中期刊的影响因子(IF)、总被引频次(CI)以及最近两年的期刊被引频次(IFCI)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期刊的显示度。   影响因子(IF)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数的比值。它可以测度期刊在最近两年中的篇均被引频次,是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能够客观的反映期刊的相对影响,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总被引频次(CI)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测度该期刊被引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反映其在学术界的显示水平,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近两年的期刊被引频次(IFCI)指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单干被引用的次数,是用于计算影响因子的分子,可以测度最近两年期刊在学术界的显示水平。2 分区法遴选国际一流科技期刊    我们主要基于影响因子(IF)、总被引频次(CI)以及最近两年的期刊被引频次(IFCI)三个评价指标,利用ISI出版的JOURANL CITATION REPORTS(JCR)(2001版)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以分区的方式遴选各学科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    在JCR(2001版)中,报道了5748种期刊,排除社会科学类16种,我们按照数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天文、生物学、农林科学、医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管理科学和综合共12个学科(类),将其余5732种期刊分类,每个类有ni种期刊,1≤i≤12。由于期刊论文数量与各指标的关联度很高,为了减少期刊论文量的波动带来的误差,我们同时利用了JCR(2000版)和JCR(1998版)光盘提供的数据计算每一种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和平均总被引频次。 第一步:计算每个期刊的三年平均影响因子(IF)、平均总被引频次(CI)。   IFij=(IFij1998+IFij2000+IFij2001)/3,1≤i≤12,j=1,2,, ni;   CIij=(CIij1998+CIij2000+CIij2001)/3,1≤i≤12,j=1,2,, ni; 第二步:对JCR(2001版)期刊按学科从影响因子(IF)角度进行分区。    每个学科的期刊按平均影响因子(IF)降序排列C={cij: 1≤i≤12,j=1,2,, ni},其前5%的期刊构成的集合为一区期刊,再将其余期刊的影响因子之和平均分为三部分,再由下列公式的计算结果产生二区、三区和四区期刊,即:    一区期刊:Ci1={ cij: 1≤i≤12,j=1,2,„,ti, ti < ni , ti / ni =05};    二区期刊:Ci2={ cij: 1≤i≤12,j=ti+1,ti+2,„,mi, mi < ni , / =1/3};   三区期刊: Ci3={ cij: 1≤i≤12,j=mi+1,mi+2,„,pi, pi< ni , / =1/3};    四区期刊: Ci4={ cij: 1≤i≤12,j=pi+1,pi+2,„,ni, / =1/3}。 第二步:按学科遴选国际一流科技期刊    每个学科的期刊按总被引频次(CI)降序排列A={ aij: 1≤i≤12,j=1,2,, ni},其前5%的期刊构成的集合为Ai={ aij: 1≤i≤12,j=1,2,,ki, ki / ni =05}。    每个学科的期刊按计算影响因子时的两年总被引频次(IFCI)降序排列B={ bij: 1≤i≤12,j=1,2,, ni},其前5%的期刊构成的集合为Bi={ bij: 1≤i≤12,j=1,2,,mi, mi / ni =05}。 各个学科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期刊为Si=(Ai∪Bi∪Ci1)∩(Ci1∪Ci2),则Si就是我们遴选所得各学科的国际一流期刊。分区法遴选国际一流期刊的意义 1 为文献情报机构的期刊工作提供参考    采用分区遴选方法选择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无论在评价指标还是学术质量上都具有较高水平,在各学科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和显示度。图书情报部门可以此作为选择国外期刊的参考依据,结合馆藏特点和用户需求有效的提高订购期刊质量;同时可以指导读者重点阅读,建立高质量的文献数据库和检索系统。 2 为科研部门的学术成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分区法确定的国际一流期刊都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此,可以为科研部门间点科技成果、评价研究水平提供定量的参考依据。但指的注意的是,科研成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以同行专家评审意见为基础,不能简单的根据其是否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上确定研究质量。3 为科研工作者利用期刊提供参考    国际一流期刊在学科领域普遍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他们刊载的学术论文质量较高、体现了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领域。科学家们通过阅读这些一流期刊,可以更有效的了解学科发展态势、了解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同时,遴选出的国际一流期刊也为科学家们选择高水平期刊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提供了参考。  4 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分析这些国际一流期刊的内在与外在发展特点,可以帮助我国科技期刊学习国外期刊的发展经验,探索一条有效的提高学术水平和学科影响力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科技期刊质量的不断提高。前5%一区。生物:8以上一区;4-8二区;2-4三区;2一下四区!

都可以哦 联想一般我都用FAT32的

SSD留50G当系统盘。。。另外的搞一个程序或游戏盘。。。至于320G就当仓库下载盘。。。随便你怎么分怎么折磨。。。

这个你可以去百度百科看看那上面非常的详细郑州大学非常漂亮,有五个校区,新校区最大最好!

美与时代刊物分区设置标准

A刊、B刊、C刊和普刊的区分有不同标准,一般以水术水平来区分。C刊即是指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A类、B类、C类是一些单位对期刊的水平的简单认定,各单位不一定,也不一致。人文社科的期刊,CSSCI是南京大学的检索的,水平要高于北大的核心,因为北大核心的杂志数量更多。具体而言:C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一般简称核心。南大核心的范围要比北大核心要小,所以C价值更高。CSSCI里顶级的期刊,有的学校认定为A,那就是中文期刊里最高级的了。而B刊是各学校以自己的标准自己规定的。所以如果要发表论文,选择期刊前,还是要到本校相关部门问清本校的期刊分类目录,才好决定投稿对象。综述而言,就所代表的学术水平来说 ,A优于C优于B。拓展资料:期刊,是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图书。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广义上分类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此外,正像报纸一样,期刊也可以不同的角度分类。有多少个角度就有多少种分类的结果,角度太多则流于繁琐。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类:

SCI有两个分区规则:JCR分区和中科院的分区JCR分区根据影响因子(IF值),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然后平均4等分(各25%),分别是Q1,Q2,Q3,Q4中科院分区的方法:一区刊: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5%,二区刊:前6% ~ 20%,三区刊:前21% ~ 50%,四区刊:后51%~100%1963年美国SCI诞生时,其创始人加菲尔德(ECarfield)仅仅是为了向人们提供一种更新颖更独特的文献检索工具。其后,以普赖斯(DJPrece)为代表的科学计量学家将SCI用于科学活动规律的研究,以致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权威性的科学技术评价工具。SCI作为论文与引文分析的重要手段,也被我国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所重视,不少单位把它作为科研业绩考核的主要量化指标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南京大学即将SCI引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当时一篇SCI论文奖励约1000元。南京大学原校长曲钦岳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对科研成果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加之某些专业国内专家数量少,同行评议实际操作难度很大,故有必要引入SCI进行科研业绩考核,以便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南京大学的做法在当时是一种管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上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SCI论文数量连续多年居于全国首位。1995年10月美国着名的《科学》(Science)杂志在其“中国科学”专刊中,对南京大学的这一做法进行了介绍。此后,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竞相仿效,纷纷将SCI论文纳入科研考评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SCI论文数量的增长,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学术1963年美国SCI诞生时,其创始人加菲尔德(ECarfield)仅仅是为了向人们提供一种更新颖更独特的文献检索工具。其后,以普赖斯(DJPrece)为代表的科学计量学家将SCI用于科学活动规律的研究,以致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权威性的科学技术评价工具。SCI作为论文与引文分析的重要手段,也被我国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所重视,不少单位把它作为科研业绩考核的主要量化指标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南京大学即将SCI引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当时一篇SCI论文奖励约1000元。南京大学原校长曲钦岳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对科研成果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加之某些专业国内专家数量少,同行评议实际操作难度很大,故有必要引入SCI进行科研业绩考核,以便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南京大学的做法在当时是一种管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上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SCI论文数量连续多年居于全国首位。1995年10月美国着名的《科学》(Science)杂志在其“中国科学”专刊中,对南京大学的这一做法进行了介绍。此后,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竞相仿效,纷纷将SCI论文纳入科研考评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SCI论文数量的增长,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   但是,仅注重SCI论文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并不利于国家科技水平的真正提高。如2005年,浙江某高校一位教授因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4篇,按照该校政策可以得到近17万元的奖金。可是这些SCI论文大多数发表在影响因子较低、质量并不很高的SCI源刊上,创新成分不多,学术影响不大。这种通过发表低影响因子的SCI论文以获奖励的做法,在国内高校中并非罕见。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影响因子排名前10%的国际一流SCI期刊上发表的中国论文,每两年以45%的速度增长;在被引用论文统计样本中,中国作者独着论文逐年增加,并超过了国际合作论文。国内有些大学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大学排名稳定在前5名的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80%左右的国际论文分布在低被引区间和零被引区间。换言之,我国绝大多数国际论文只是发表而已,并没有引起同行关注,数量的增长远远超出质量的增长。大量的泡沫论文破坏了学术界的合理竞争秩序,浪费了科研资源,助长了不正之风,也给我国国际学术声誉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SCI核心库加上扩展库(网络版)有6000余种期刊,SCI库的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不同学科之间的SCI期刊,很难进行比较和评价。为了更科学地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对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合理考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将JCR(《期刊引用报告》)公布的6000余种期刊分为13大类,在每一类期刊中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及被引频率等指标分成四个区,期刊档次由高到低排列,其中第一区期刊加上第二区少量期刊,被界定为顶级刊物。目前已有部分高校根据中科院《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的报告,将第一、二区的期刊论文确定为高水平论文,采取不同的奖励标准。如兰州大学规定:SCI一区论文每篇奖励奖金5万元;SCI二区论文每篇奖励奖金5万元;其它SCI、EI和权威期刊等相当级别的论文每篇奖励奖金1万元。在国外,也有按用SCI体系间接评价论文质量的有关政策。按照西班牙法律,研究人员如果在ISI影响因子排行榜上前1/3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就能够得到奖励。芬兰政府将对大学医学研究的资助标准与发表论文期刊影响因子直接挂钩。可见注重论文质量,鼓励原始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美与时代》杂志是全国唯一的审美文化半月刊,1986年在改革开放和美学热潮中,由原河南省副省长、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美学家于友先与美学家张涵教授创刊,河南省美学学会、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主办,聘请全国著名美学专家汝信、王朝闻、李泽厚、蒋孔阳、马奇等为顾问,余秋雨先生等知名人士曾为之题词。18年来,它以广大青年读者为主,面向社会各个阶层,从美的角度,切入时代生活,不倦地撒播美学新知,耕耘爱美天性,拓展生命境界。并且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经济,不断自我调整,在内容和形式上提高档次,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1年被国家出版总署列为“双效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为适应美学研究和美育、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中华美学会的支持下,《美与时代》杂志从2002年4月起,经出版管理部门批准,改为半月刊,每月的下半月刊为美学、艺术学术版,发表学术论文和艺术作品,已成为全国美学、艺术和教育界的重要学术园地。

一区别有没有被认定。各单位根据各自行业研究特点,会对期刊进行筛查,确定其中一部分期刊为核心期刊或专业期刊,那么没有被认定的那部分期刊,就被统称为普刊。而A刊、B刊、C刊属于已被单位认定的期刊。A刊、B刊、C刊再根据各单位不同划分标准进行细分。学术水平高低。普刊属于行业认定的期刊之外的期刊,通常在这一行业内所代表学术水平会低于被认定期刊,而行业认定期刊根据不同划分标准会分为A刊、B刊、C刊,根据划分标准不一样,所代表学术水平高低会有所区别。关于A类、B类、C类:这是是一些单位对学术期刊的水平的简单认定,各单位不一定,标准也不一致。这种划分方式按期刊代表学术水平通常A类>B类>C类。由于具体划分标准各行业各机构千差万别,这里不再叙述,如有需要,可向所在学校或企业咨询具体分类。二针对期刊从不同的角度分,有多种分类。 按期刊的学科归属进行分类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为代表,将期刊分为五个基本部类:(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刊物。 按期刊的内容特征和读者层次进行分类(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家具》、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美国的《化学文摘》等。按期刊的学术地位分类,可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两大类。三论文比较容易被接受并不分那个期刊,还是看论文的质量,论文质量好了就容易被接受。四时间: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在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一个月。从投稿到审稿到发表一般需要一个月。五投稿的注意事项:《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明确指出,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不准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不准违反论文署名规范。其中,“第三方”指除作者和期刊以外的任何机构和个人,“论文代写”指论文署名作者未亲自完成论文撰写而由他人代理的行为,“论文代投”指论文署名作者未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等全过程而由他人代理的行为。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发表学术论文 牢记五个不准

美与时代刊物分区设置在哪

《美与时代》杂志是全国唯一的审美文化半月刊,1986年在改革开放和美学热潮中,由原河南省副省长、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美学家于友先与美学家张涵教授创刊,河南省美学学会、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主办,聘请全国著名美学专家汝信、王朝闻、李泽厚、蒋孔阳、马奇等为顾问,余秋雨先生等知名人士曾为之题词。18年来,它以广大青年读者为主,面向社会各个阶层,从美的角度,切入时代生活,不倦地撒播美学新知,耕耘爱美天性,拓展生命境界。并且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经济,不断自我调整,在内容和形式上提高档次,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1年被国家出版总署列为“双效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为适应美学研究和美育、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中华美学会的支持下,《美与时代》杂志从2002年4月起,经出版管理部门批准,改为半月刊,每月的下半月刊为美学、艺术学术版,发表学术论文和艺术作品,已成为全国美学、艺术和教育界的重要学术园地。

1、首先选正规刊号的刊物2、然后选适合自己发表的刊物,如省级或国家级刊物3、最后看单位晋级职称有什么规定的刊物没有4、《美术教育研究》与《美与时代》都是省级期刊5推荐期刊《美术》《美术观察》《美术界》《国画家》等

美与时代刊物分区

这个你可以去百度百科看看那上面非常的详细郑州大学非常漂亮,有五个校区,新校区最大最好!

有稿酬的对文章要求都很高。

回答 1作者本人要有想法,也就是提出需求(发表刊物的学科、级别、时间等); 2/8 然后就是选择合适的刊物,知道投稿刊物名称、级别、发表时间和价格标准等; 3/8 带上作者信息投稿,评估论文学术价值; 4/8 论文通过学术评估,达成服务协议,禁止一稿多投 5/8 发表 6/8 审稿通过,接收《论文录用通知书》,电话核实后支付版面费; 7/8 付版面费,查款,期刊社安排发表、寄送样刊; 更多11条 

1、现在的郑州大学前身是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与2000年7月10日合并。2、郑州大学的历史如下:(1)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1年黄河大学并入。1996年11月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1996年6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复,将郑州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项目院校进行重点建设。(2)原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原名郑州工学院,1996年4月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经过37年的建设和发展,合校前已成为以工为主,文、理、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工科学校。(3) 原河南医科大学1928年在开封成立,原名河南大学医科,后改名河南大学医学院,1952年从河南大学分出,更名为河南医学院,1957年迁至郑州,1984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合校前河南医科大学是以医学为主的省属重点高等医科院校。 (4)现郑州大学2000年7月10日,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出席大会并宣布新的郑州大学成立。2004年2月27日,正式成为国家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重点大学,也是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学。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双一流)”名单。2018年3月,郑州大学由“省部共建高校”升格为首批“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序列。3、历届校长:(1)原郑州大学嵇文甫(10—10)、王培育(11—07)、刘兰坡(07—04)、樊道远(07—04)、车得基(04—08)、曹策问(08—07)。(2)郑州大学曹策问(07—01)、申长雨(02—10)、刘炯天(05—今)。4、校区: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扩展资料:郑州大学的学术资源:1、馆藏资源: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郑州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由原郑州大学图书馆、原郑州工业大学图书馆、原河南医科大学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共拥有一个新校区中心馆和三个老校区分馆。总藏书量为9万册,中外文报刊18325 种,其中纸质报刊3325种,另有音像资料11119件,已形成了理学、工学、医学、文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馆藏资源体系。另外可以检索、利用的中外电子图书约249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共计5万种;还有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可提供600多个大型专业数据库的使用。 2、学术期刊:《郑州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史学、图书情报学、文学、语言学、新闻学等方面的学术性文章。设有“人学研究”、“环境资源法研究”、“书简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等栏目。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郑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设有“特约述评”、“食管癌研究”、“系列研究”、“论著”、“应用研究”和“研究快报”等栏目。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进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CSTJ)、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等多种重要数据库。被美国化学文摘、哥白尼索引等多种权威性文摘期刊摘录。《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创刊于1962年,原刊名为《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理、工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综合评述方面的学术论文。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系统”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被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化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国际性文摘杂志收录或评论。《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创刊于1980年,原名《郑州工业大学学报》,是郑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该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工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及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经被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科学文摘》等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固定收录。 《磷肥与复肥》创刊于1985年,由郑州大学与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主办,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学术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摘录《美与时代》是由郑州大学主管、河南美学学会和郑大美学研究所主办的美学和艺术学学术期刊,被出版署列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骨干期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历任领导郑州大学-郑州大学简介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历史沿革

  • 索引序列
  • 美与时代刊物分区设置图
  • 美与时代刊物分区设置
  • 美与时代刊物分区设置标准
  • 美与时代刊物分区设置在哪
  • 美与时代刊物分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