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审稿周期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审稿周期

发布时间: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审稿周期

不知道楼主找到国外的期刊没,最好是英文的…求分享^_^

出版专著(英文)书名: Reliabilities of Consecutive-k Systems出版时间:2000年, 作者:Gerard J Chang, Lirong Cui & Frank KHwang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ISBN: 0-7923-6661-1;书名: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ICQR2005) 出版时间:2005年,编辑: Lirong Cui,Albert H C Tsang, & Min Xie, 出版社: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SBN: 7-81045-742-X代表性论文(按时间先后排序)[1] Lirong Cui, Alan G Hawkes, “Availability of a series system with spares”, M & R V34 N p1057-1068, (SCI )[2] Lirong Cui, Alan G Hawkes & Assad Jalali, “The increasing failure rate property of consecutive k-out-of-n”, Probability in the Engineering & Informational Sciences, 9, p217-225, [3] Chang, GJ, Cui LR, & Hwang, FK, “Reliabilities for (n,f,k) systems”, Statistics & Probability L 43:(3) p237-242, (SCI)[4] Chang, GJ, Cui LR, & Hwang, FK, “New comparisons in Birnbaum importance for the consecutive-k-out-of-n system”, Probability in the Engineering & Informational S 13:p187-192, 1999 & 14:(3) p405-405, (SCI )[5] Hwang, FK, Cui, LR,Chang, JC, et “‘Comments on reliability and component importance of a consecutive-k-out-of-n system’ by Zuo”, M & R 40:(6) p1061-1063, (SCI )[6] Xie, M, Preuss, W and Cui, LR “Error analysis of some integration procedures for renewal equation and convolution integrals”, Journal of Statistical Computation and Simulation, V 73, p59-70, (SCI )[7] Cui, LR and Xie, M Availability analysis of periodically inspected systems with random walk Journal of Applied Probability, 38 (4): 860-871 2001, (SCI )[8] Lirong Cui & Min X “Some normal approximations for renewal function of large Weibull shape parameter” To: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Simulation & C 2003, V 32, N1, p1- (SCI和EI )[9] Lirong C “The IFR property for consecutive-k-out-of-n:F system” Statistics & Probability L V 59, 4, p405-414, (SCI )[10] Lirong Cui, HTLoh & M X “Sequential inspection strategy for multiplesystems under availability requir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 V 155, N 1, 2004 (May), p170- (SCI )[11] Lirong Cui, Way Kuo and Min Xie, “On -out-of- System and its Reliability,”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Reliability methodology and practice, June 17-20, 2002, p173- Trondheim, N[12] Lirong Cui, Way Kuo, HT Loh & M Xie, “Optimal Allocation of Minimal and Perfect Repairs under Resource Constrai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R V N2, June, p193-199, (SCI 和EI)[13] Lirong Cui, M Xie and HT L “Inspection schemes for general system” IIE Transactions,V36, N9, September, p817-825, (SCI )[14] 沈剑波,李金林,崔利荣,“导弹储存可用性模型与分析”,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N2, p30-34, [15] Lirong Cui & Jinlin Li, Availability for a Repairable System with Finite Repairs,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Asi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AIWARM 2004) on Advanced Reliability Modeling, World Scientific , p97-[16] 沈剑波,李金林,崔利荣,“导弹可用度模型与分析”,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N6, p27-30, [17] 沈剑波,李金林,崔利荣,“导弹储存维修性统计分析”,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V 26, N11, p1731-1735, [18] Lirong Cui, Analysis of Bullwhip Effect for Two-Level Supply Chain with Multi-distributed Centers,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V 2, N 4, p707-711, 2004,[19] Assad Jalali, AG Hawkes, Lirong Cui & Frank K Hwang, “The Optimal Consecutive-k-out-of-n:G Line for ”,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V N1, p281-287, 2005, (SCI )[20] Lirong Cui & Min Xie, Availability of a periodically inspected system with random repair or replacement times,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V N1, p89-100, 2005, (SCI )[21] Lirong Cui & M Xie, On a generalized k-out-of-n system and its reli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2005, 36(5), p267- (SCI )[22] 曹光祥,李金林,崔利荣 标准体系的使用期的模型与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年 第二期,p73-[23] 崔利荣,赵先,李金林,有限马尔可夫链嵌入方法的最新进展, 全国第七届可靠性学术会议论文集,p34-42,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24] 曹光祥,李金林,崔利荣, 李俊峰 标准体系的比例型寿命使用期模型与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年 25卷第1期, P27-[25] 杨海生,崔利荣,Consecutive- -out-of- :F和Consecutive- -out-of- :F线性系统的可靠性,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年 25卷第3期, P321-[26] Lirong Cui & Haijun, Li, Opportunistic Maintenance for Multi-Component Shock Model, Mathematical Method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06, 63, p493- (SCI )[27] lirong Cui, Way Kuo, Jinlin Li & Min Xie, On the dual Reliability systems of and ,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s, 2006, 76:1081- (SCI )[28] Zhihua Zheng, Lirong Cui & Alan G Hawkes, A study on a Single –unit Markov repairable system with repair time omiss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2006,V 2, p182- (SCI )[29] Lun Ran, Lirong Cui and M Xie, Some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Bounds on the Renewal Function,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 Theory and Methods, 2006, V 35 Issue 10, p1815-1827; (SCI )[30] Yanlan Guo, Lirong Cui, Jinlin Li, Song Gao, Reliabilities for and Systems,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 Theory and Methods, 2006, V 35 Issue 10, p1779-1789, 11p; (SCI )[31] Lirong Cui & Haijun Li, Coherent systems of components with multivariate phase type life distributions,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Volume 92, Issue 3, March 2007, Pages 300-307 (SCI)[32] Xueli Gao, Lirong Cui, Jinlin Li, Analysis for Joint Importance of Components in Coherent System,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 2007 (182) p282- (SCI & EI)[33] 赵先, 崔利荣, 有限马尔可夫链嵌入法在系统失效率计算中的应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版)2006 V26 N9 P843-[34] 李岳,崔利荣, 服从单向单交叉并行链优先约束的可靠性系统测试优化,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2月,第29卷第2期,p323-[35] Lirong Cui, Xian Zhao & Jinlin Li, A Study on Some System Safety Models, European Safety and Reliability Conference - ESREL 2006, Estoril, Portugal p1607-[36] Xian Zhao, Lirong Cui, Way Kuo, Reliability For Sparsely Connected Consecutive-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SCI & EI),2007, No p516-[37] 冉伦,郑治华,崔利荣, 马尔可夫可修系统新故障时间分布研究,兵工学报, 2007年第28卷第5期 P594- (EI)[38] Lirong Cui, Haijun Li, Markov Repairable Systems with History-Dependent Up and Down States, Stochastic models (SCI) 2007, 23:665-[39] Zhihua Zheng, Lirong Cui and Song Gao, A Study on a Single-unit Markov Repairable System with omitted failures, European Safety and Reliability Conference - ESREL 2007, Norway,2007, J 25-27, p1893-[40] Lirong Cui & Alan G Hawkes, A Note on the Proof for the Optimal Consecutive-k-out-of-n:G Line for n<=2k,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2008, 138, p1516- (SCI)[41] ZW Bao, HY Li, LR Cui, A Study on Optimal Inspection Strategies of Reliability Systems with Parallel-Chain Precedence Constraints under Failure Stat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 2008, V 44-46, p787–794; (EI )[42] Xian Zhao, Lirong C Defect pattern recognition on nano/micro integrated circuits The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icro Engineered and Molecular S Jan, 2008, p519–523; (EI)[43] 赵先, 崔利荣 基于模型的圆形边界识别方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8卷第09期, p843-846; (EI)[44] Zhihua Zheng, Li-rong Cui, Haijun Li, Availability of Semi-Markov Repairable Systems with History-Dependent Up and Down S Proceedings of the 3rd Asi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Taipei, Taiwan, Oct, 2008, p186–[45] 王金铎, 鲍智文, 崔利荣 我国电解铝用阳极与阴极炭块市场需求预测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8年第27卷第2期, p313–[46]贾旭杰,崔利荣,胡敏, 基于Copula的武器装备系统供应链可靠性研究, 兵工学报, 2008年第29卷增刊,p1-[47] Zhao Xian, Cui L On the accelerated scan finite Markov chain imbedd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R (将于2009年6月正式出版,SCI和EI收录)录用;[48] 赵先,崔利荣,李亚南, 线形 系统和 系统的可靠度计算新方法,数理统计与管理, 录用。[49] 赵先,崔利荣 线形Consecutive-(1,2) or (2,1)-out-of-(m,n):F系统可靠度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录用。[50] Zhihua Zheng, Lirong Cui, A study on a parallel repairable system with omitted failures,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录用。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

不知道楼主找到国外的期刊没,最好是英文的…求分享^_^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72年,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被列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多次被评为航天优秀期刊。1993年改刊名为《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主要报道中国导弹与火箭系统及分系统技术及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与报告,并适当报道国际航天领域的热点、最新成果及新动态。本刊设有综述与述评、专家论坛、运载器总体及分系统技术、论文与报告、研究简报、高科技窗口、国外进展、热点漫谈、简讯、广告等栏目。《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文核心期刊;航天优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还有其他的可以在杂志之家看到!

《航空动力学报》期刊影响因子在航空航天类期刊中排名第二 再给你介绍一些吧:航空学报、推进技术、宇航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航空制造工程(改名为:航空工程与维修)、工程热物理学报、中国航天、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喜欢航天的可以加入我的航天QQ群一起交流69625631 (告诉你身边的航天迷吧,欢迎大家的加盟!!)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杂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航空知识》

《航空动力学报》期刊影响因子在航空航天类期刊中排名第二 再给你介绍一些吧:航空学报、推进技术、宇航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航空制造工程(改名为:航空工程与维修)、工程热物理学报、中国航天、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喜欢航天的可以加入我的航天QQ群一起交流69625631 (告诉你身边的航天迷吧,欢迎大家的加盟!!)

《航空知识》《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中国人民航空、中国航天、航空学报、航空动力学报、宇航学报、航空模型、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飞行力学、航天控制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投稿

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表 (国家级核心期刊) 1 航空学报 2 推进技术 3 航空动力学报 4 宇航学报 5 固体火箭技术 6 空气动力学学报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8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0 飞行力学 11 航天控制 12 空间科学学报 13 实验流体力学 14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15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16 宇航材料工艺 17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18 电光与控制 19 航空制造技术

引用我qq382157831的回答:推荐你参考以下期刊:航空学报宇航学报飞行力学推进技术航天控制固体火箭技术航空动力学报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航空动力学报》期刊影响因子在航空航天类期刊中排名第二 再给你介绍一些吧:航空学报、推进技术、宇航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航空制造工程(改名为:航空工程与维修)、工程热物理学报、中国航天、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喜欢航天的可以加入我的航天QQ群一起交流69625631 (告诉你身边的航天迷吧,欢迎大家的加盟!!)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杂志投稿

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它否认了能量的无中生有,所以不需要动力 和燃料就能做功的第一类永动机就成了天方夜谭式的设想。之后,人们开始考虑 热能转化为功的效率问题,有人设计这样一种机械,它可以从一个热源(比如海 洋、大气层———记者注)无限地取热从而做功,即第二类永动机。 在一些初中物理辅导教材里,我们可以找到更简单明了的说法:第二类永动 机的想法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是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劳修斯于1850年总结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没有某种动力的消耗或其 他变化,不可能使热从低温转移到高温。次年,开尔文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另一种表述方式,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成有用功而不产生其 他影响。开尔文的表述更直接指出了第二类永动机的不可能性。 那么,徐业林的“无偏二极管”是不是第二类永动机呢?徐业林对记者说, 某报对“无偏二极管”的报道没有任何不完整和曲解,“在不需要外加电能、化 学能、太阳能等能量的条件下,只要环境温度高于-273℃,该器件就能奇迹般 地输出电流”。中科院物理所两位研究员看完徐业林的论文和实验样品后,一致 认为徐是在制造“永动机”神话,这与何祚庥、方舟子的观点不谋而合。出于负 责的态度,他们留下了徐业林论文的复印件,并转交给该所一个博士生研究小组 进行讨论。 记者专程参观了徐业林的实验室,并对他进行了访问。徐业林现年67岁, 196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后至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工作, 1994年被评为研究员。有人从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徐业林从1989年到2004 年发表的论文,只有一篇,就是这次引起争论的《无偏二极管的实验与分析》 (发表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杂志2000年第三期)。 徐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这项研究,曾在《潜科学》杂志发表有关 论文。自1996年起,他多次将有关结果上报中央,因为他认为这一发现有重大意 义。据徐说,有关部门曾将他的研究转交中科院物理所鉴定,物理所的结论是 “永动机”、“没有价值”。除了曾得到生物物理所所长基金1.5万元的资助外, 作者: 国军第四野战军 2006-1-28 19:32 回复此发言 -------------------------------------------------------------------------------- 2 【转贴】科学调查:“永动机”永不休? 这项研究没有得到徐业林所在单位其他任何资金和设备资助。所有实验经费,是 他“出售自己十余项小发明所得”,而实验室价值百万元的设备,是“被感动的 企业家捐赠”的。 徐业林回忆,他一生曾有另外两大发明,但全被别人认为是“伪科学”。一 是改造收音机电路,仅使用一节电池(当时通常需要4节),可节电80%,他自 称这一发明后来在争议中被评为国家发明四等奖。另一个是发明了一种光学治疗 仪,可以“把肿瘤照没了”。但他没能证实这种治疗仪能治疗癌症,仅做过68例 临床实验。后来,有公司生产这种治疗仪用于治疗妇科病,该公司现已倒闭。 徐业林向记者出示了4国专利证书复印件,并称原件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科 技处。当记者向科技处咨询时,该处拒绝透露任何关于徐业林和专利的信息。记 者在发表此文前3周内,多次联系采访该所所长,没得到任何回复。 与此同时,对徐业林和永动机的批评越来越多。 中国科协常委、中国发明协会名誉副理事长、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研 究员张开逊认为,徐所说的半导体发电装置实际上是两个反向串联的金属半导体 结,在没有温差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发出电的。 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小组部分研究生讨论后表示,不认同徐在分析无偏二极 管的原理时提出的猜想、解释以及推论。徐认为是小坑中的强电场导致电子定向 运动,而这不符合现有物理规律,这种定向运动即使存在,也是一次性的瞬态过 程,不会持续自发存在,所以不能作为能量的来源。再有,单从没有光照,排除 了光生电压的效应,也不能排除在半导体与金属的接触面上物质互扩散等各种机 制所可能导致的能量转化过程(其中当然可以出现吸热的效应),所以单从吸热 和输出电压就得出器件从环境吸热而发电的结论是不对的。至于“如果能将坑的 直径缩小到现在的1%,输出的电流就有可能带动家用小型汽车”就更不成立, 因为电流大小与坑直径大小的关系还不清楚。 大连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陈海波通过自己平时实验的经验指出,徐业林所测 到的能量或许不是来自热,而是来自空中的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它产生的电流虽 然很小,但与徐业林的实验数据相比却不小,也是毫安量级的。 至于徐业林所说的“国外也有科学家对小坑电场现象进行了定量计算与实际 测量,证明小坑内确实存在电场”的说法,只是他从一位国外回来的人那里听说, 并没有看过有关材料,也不知道发表在什么杂志上。 在这场辩论中,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4国专利。徐业林认为,获得专 利足以证明他的实验结果正确。方舟子则说,有专利知识的人都知道,获得专利 并不等于成果就是真实可信的。美国专利局虽然有规定不批准永动机的专利,但 是经常有不那么明显的永动机设计能够瞒过审核员获得专利,例如在2002年3月 26日获得专利的“静止电磁发电机”(专利号6,362,718)就是个著名的例子, 以致当年8月份专利局宣布要对专利审核员加强培训。徐业林在申请美国专利时, 并没有声称其器件能永远输出电流,只是说它能输出电流,可能让审核员误以为 是一种特殊的电池。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家科研机构科技处处长指出,现在申请专利都要交 钱,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和金钱揭穿某一专利的错误,所以获得专利并不是困难的 事。 第一个在国内提倡“让公众理解科学”、其发明多次在国外获奖的张开逊先 生,也经常接到各种各样的永动机设想。他说,在历史上,永动机开始并不是 术,它源自人类对能源的渴求。古代的人们有三种渴求:长生不老、永不枯竭的 能源和取之不尽的财富。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三种活动:炼长生不老药、造永动 机和点石成金。这三件事情至今没有做成,很可能永远也做不成,但并不是毫无 价值。古人在炼丹过程中发明了火药;炼金术使得人们逐渐明了各种物质的性质, 导致了现代化学的产生;对永动机的追求,使人们发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而 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人类早期一相情愿的追求,产生了科学实践的畸形动因, 导致了很多重要科学发现。 他说:“永动机的构想,开始主要在机械学领域,后来逐渐转移到热学领域。 在人们对电磁现象还不了解的时候,又有人尝试利用电磁制造永动机,现在,又 转移到生物学领域。这些研究者可能并无恶意,他们在探索,但迟早有一天,他 们会意识到这个方向不正确。”张认为,徐业林所描述的“发明”是不可能的,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不应重复永动机的错误。 徐业林坚持自己的想法并没有错,错的是热力学第二定律,需要修正。他对 记者说,他也知道这会招来更多的批判,所以没有在论文中直接说明。 那么,徐业林会不会被“冤枉”了呢?科学界认定一项科研成果的一般程序 和原则是什么呢?何祚庥院士回答说:“首先,必须在正规的学术刊物发表, 《潜科学》不是科学界承认的正规杂志。其次,实验可以被别人重复,科学界有 认同的声音。”

引用我qq382157831的回答:推荐你参考以下期刊:航空学报宇航学报飞行力学推进技术航天控制固体火箭技术航空动力学报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航空知识》

《航空知识》《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 索引序列
  •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审稿周期
  •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
  •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杂志
  •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投稿
  •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杂志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