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官网查询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官网查询

发布时间: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官网查询

美国地质调查局图书馆隶属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莱克伍德(Lakewood)和加州门洛帕克市(Menlo Park)设有主分馆,亚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Flagstaff)和路易斯安那州拉法叶(Lafayette)设有专业方向的研究分馆。该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超过300万余件,包括170万册图书和期刊,70万册地图,37万件微缩胶片,27万件手稿手册,26万张黑白照片,6万张彩色幻灯片,5万本野外记录册,250盒录像带。文献资料来源既包括美国地质调查局自己的出版物,也包括来自其他学会、博物馆、学术机构和政府科研机构出版的文献资料。美国地质调查局图书馆于1904年就建立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图书分类法,该分类法适用于地球科学类图书的分类和排架工作,且先于国会图书馆分类系统发布。美国地质调查局图书馆提供的在线信息资料服务主要包括:地图、地理名称服务、航片和卫星影像、出版物、相关数据集、照片库、多媒体图册数据等,其中出版物服务由图书馆提供。美国地质调查局图书馆网站上所提供的在线信息服务有在线书目检索系统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仓储服务系统。 在线书目检索系统提供各分馆馆藏书目信息的检索服务,采用美国SirsiDynix Horizon iPac检索系统,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作者、标题、刊名、国会图书馆(LOC)主题词以及通用关键词的检索项查询服务。在检索过程中支持通配符检索,如检索volcan*,可检索到包含“volcano”,“volcanic”,“volcanism”等的内容。在扩展功能方面,提供类似购物车的add list收藏功能,在文献条目左侧展示由该作者编著的其他出版物和其他相似题名的文献信息,以供用户参考。 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仓储服务系统(USGS Publications Warehouse,)提供美国地质调查局机构范围内编著的10万余份出版物的浏览、检索和获取服务。出版物仓储系统本身不存储出版物数字对象全文数据,仅提供出版物元数据信息查询,显示实际提供对象全文数据服务的链接地址。出版物仓储系统为科研人员和公众提供服务。每份出版物的详细信息页面提供该出版物的动态引文信息,该引文信息来自于美国地质调查局编目团队维护的引文数据库。引文数据来源广泛,包括美国地质调查局信息产品数据系统(USGS Information Product Data System,IPDS)、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出版网络(USGS Scientific Publishing Network)、美国地质调查局在线商店(USGS Store)、出版社和书目数据库。出版物仓储系统允许Google等搜索引擎抓取索引数据,同时对外提供RSS和MODs XML的Web Service服务。出版物仓储中包含的出版物分为普通大众撰写的出版物,以及专为寻找在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科研人员提供的出版物,目前出版物仓储中包含以下9种主要的出版物类型。(1)通告(Circular,CIR/C),简明扼要地概括工作进展,地理区域,时间进展和美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的基本情况。该出版物面向有意增进知识的大众,决策制定者,在校大学生和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们。(2)数据序列(Data Series,DS),或称数据列,是为出版基础数据集、数据库、多媒体或动态图像服务的,它被广泛用于视频制作、计算机程序和数码相片集中。(3)情况报道(Fact Sheet,FS),是出版物仓储中常见的一种文献类型,与通告相似,它在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研究、项目工作、数据工作,以及公众关心的问题方面提供简明概要的信息。(4)基本信息产品(General Information Product,GIP),特指为从事与地球科学有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生、新闻媒体、自然科学爱好者提供的信息。其出版主题广泛,主要专注于提供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计划、项目、提供的服务和公众所关心的基本科学信息。(5)开放报告(Open-File Report,OFR/OF),是指需要及时发布的解释性信息,包括图件、报告及其支撑数据,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发现、中期计算机程序和用户手册、书目数据等。(6)专业论文(Professional Paper,PP),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中最重要的出版物类型,与我国学术论文类似,它提供科学研究领域广泛而持续的综合性报道。(7)科学研究地图(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Map,SIM),是指科学研究工作绘制的地图、图标、底层表或大幅插图等出版物。(8)科学研究报告(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Report,SIR),是指描述较专业论文所论述的范围更窄的重要数据及说明的研究报告,形式包括涵盖某个科学研究主题的独立报告、独立章节或单独卷等。(9)技术与方法(Techniques and Methods,TM),是指关于文献集、测试分析、科学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计算机程序、模型的手册与文档、方法和技术文档等。出版物仓储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文献资料搜索入口,用户可输入感兴趣的主题词进行检索。同时该系统也提供按照作者排序的近期出版物浏览,按出版类型和年份浏览的服务。出版类型包括USGS官方出版物,USGS系统内公开发表的论文,美国其他政府机构发布的出版物,州和当地及其他政府发布的出版物,书籍、报告、会议进展及其他出版物。在按年份浏览中有每十年间隔的分隔,每个十年间隔下细分至每一年的出版物数量,最后可进入当年详细列表。出版物浏览的详细信息页包含出版物封面、题名、作者和出版日期等基本描述信息,同时还提供有对象全文数据的获取链接地址。出版物详细信息页面中的字段描述卡片见表7-1。表7-1 美国地质调查局图书馆出版物仓储系统呈现元数据信息此外,美国地质调查局图书馆还提供国际交换、馆员咨询、特殊馆藏、教育培训等服务。启示:美国地质调查局图书馆的出版物仓储系统将USGS的最新科学研究报告对外发布,这对科研人员和决策人员起到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也便于其他国家的科研人员及时了解美国地质调查工作的研究进展。反观中国地质调查系统,出版物管理工作刚刚起步,但对出版物获取的需求却很强烈,在出版物汇缴共享和对外服务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长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安石油大学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南京大学地学院-Ghtm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暨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理学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各地震局、中心、所网站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科院地质研究所_htm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_asp长春黄金研究院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二、地调局系统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局发展研究中心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三、地质信息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图书馆地质出版社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矿产资源信息共享系统中国地质科学数据网地质调查成果信息服务全国地质资料目录查询湖北地质资料目录查询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网中国金属商务网中国西部矿业市场中国矿业联合会矿产勘查分会网中国非金属矿信息网中国矿权交易市场中国矿产资源网上海有色金属网中国矿业网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中国农业地学网世界地质公园四、管理部门科学技术部国土资源部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襄樊市国土资源局黄石国土资源局武汉市国土资源管理局荆州市国土资源局宜昌市国土资源局十堰市国土资源局荆门市国土资源局黄冈市国土资源局鄂州市国土资源局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陕西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五、地勘单位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山西地矿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甘肃地矿局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河南省地质调查院-daohang/suzi-htm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青海省地质调查院_asp宁夏地质调查院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广东省地质调查院浙江省地质调查院福建省地质调查院陕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_id=258&mb=1中国煤炭地质中国冶勘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二局核工业地质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湖北省鄂西地质基础工程公司六、相关领域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tabindex=450&modelid=htm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七、地学期刊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地球科学-/八、其它地学网站世界各国地质调查机构网址_web/F-Nhtm地学网站大观多来米中文网地学网页_technology/geography/网站大全地球科学_technology/geoscience/够了吗?

一、内容概述大多数国家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都有统一的门户网站。通过门户网站,人们可以进行成果目录的查询、元数据的查询。此外,一些国家还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查询方式,不仅可以通过关键词查询,还可以在地图上直接查找。如美国地质调查局采用了 WebGIS 技术,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浏览地图,也可以在地图上进行搜索。除完善的查询系统外,大部分国家的门户网站都有主题列表,这样可以使用户不必进行查询,直接在列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例如,在对地质资料信息网络获取率调查中,加拿大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获取29%的数据,美国可以获取27%,澳大利亚可以获取5%。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英国地质调查局基于国内外公众和私人部门,在执行最高级别的专业标准和最新信息的前提下,满足用户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包括查询服务、数据服务、图书和文档产品出售等其他服务。日本除满足本国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外,为有效推进日本在海外的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特别注重系统收集、整理以矿产资源拥有国为主的世界地质、矿产勘查和开发等状况以及各国的矿业政策、相关法规、统计资源等情报信息,并对此进行二次开发,对有关地质矿产、开发环境以及需求动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后,向有关部门提供使用(石小亚等,2010)。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承担美国的地震、洪水、矿产能源、地下水等地质调查工作,许多数字地质图、资料和信息产品可以通过 USGS 的网站购买。USGS 也在网站上开展地质科普知识的普及活动,提供免费资料并解答读者的疑问。同时,USGS正在开发地质钻探数据中心和地质数据中心平台,并将以此开展各项信息服务。另外,美国宇航局也在其网站发布地球物理、气象资料信息服务。三、资料来源石小亚,朱卫红等国外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社会化服务对我国的启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35):83~86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官网查询网址

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和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提供境外矿产勘查信息对于刚步入境外矿产勘查的地勘单位、矿业公司和投资机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出版的 《世界矿情》,每大洲成一册,每个国家成一节。介绍该国的矿产资源、主要矿床类型、矿山生产和贸易、矿业管理体制和矿业政策、重要矿床实例等。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不定期内部发行的 《应对全球化: 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包含了更多的实际资料。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出版的 《世界矿产资源年评》,提供了当年全球矿产资源供需背景材料和最新动态,分矿种论述了储量/资源量、生产、贸易和市场及市场展望,可供境外投资矿产勘查决策时参考。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出版各大洲 《投资指南》,侧重于介绍各国的矿业现状、矿产勘查开发的法律规定、矿产勘查开发的税收和经济政策、矿业管理部门构架等。二、各国地质调查所是境外矿产勘查重要的信息来源地质调查所是隶属于政府部门的公益性机构。就是政府运用公共财政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向矿业企业和勘查公司和社会公众提供地质信息服务,发布与矿产勘查有关的信息,提供地质科学产品。其目的是吸引勘查投资,降低勘查风险,推动商业性矿产勘查。使用纳税人的公共财政,提高本国勘查引资的竞争力,发展矿业,最终达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惠及全民的目的。世界各国地质调查所多数隶属于矿业部、能源部、自然资源部,发展中国家主要采用这种模式; 少数隶属于经济部、工业部、商业部; 个别隶属于科技部,如日本、韩国、英国,这些国家已几乎没有矿业。领土大的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等,设立州或省的地质调查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质调查所的任务有所不同,前者在区域地质和地质填图的基础上,注重研究和创新。管理体制则因国家不同而不同。世界银行曾向发展中国家政府提出建议,地质调查所的作用是: “矿产调查、地质测量、地质图出版,及时收集可供矿产勘查的地质数据。”“政府的地质调查机构不应当进行和资助任何矿产勘查和可行性研究项目。地质调查所要发挥促进矿产勘查开发投资的作用。”地质调查所与矿产勘查有关的任务有以下 4 个方面: 基础地质填图笔者曾询问过芬兰地质调查所所长拉普兰宁 (Veikko Lappalainen) ,请他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地质调查所的主要任务。他的回答是: “填图、填图、填图 (Mapping,mapping,mapping) 。”出版各类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地球化学图、地球物理图,并用地质科学新的理论和新的技术方法,对各类地质图件及时更新换代,是地质调查所最基本的工作任务。高质量的基础地质图件,涵盖了巨量的二维和三维空间信息,可以最有效地帮助缩小和选定找矿靶区,节约勘查成本,降低找矿风险。基础地质填图将拉动矿产勘查。 建设和维护地质数据库由于信息和制图技术的发展,勘查公司更需要各类海量的、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数据库、地球物理数据库、地球化学数据库,以及矿产地数据库、岩心及样品实物数据库等。地勘单位和勘查公司的地质学家利用这些数据库,研究找矿靶区和找矿方法,结合自己的野外勘查数据资料和地质认识,形成新的专门勘查图件,提高勘查的效率和找矿成功率。当前,地质调查所要同时提供纸介质产品和数字化产品。岩心及样品等实物数据库对于勘查公司是非常重要的。岩心库里有地质调查所自己施工钻孔的岩心,但多数是收集矿业公司和勘查公司的岩心。从计算机上检索后,有方便的设备提供勘查公司查看岩心实物,用于指导找矿和制定勘查计划。例如,中川国际矿业控股公司就充分利用了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地质调查所的岩心库,指导选区和设计,在 KP-488 矿权区勘查取得了成功。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商业性矿产勘查中产生的地质资料,即矿产勘查公司的资料。在绝大多数国家,矿业法或相关法规中都有规定,勘查公司应按时提交矿产勘查年报和最终报告,在探矿权灭失或在规定期限以后,矿产勘查公司的地质勘查资料也必须向公众公开,成为政府有关部门或地质调查局数据库的组成部分。在同一找矿靶区,几上几下,多次更迭探矿权人,是矿产勘查的客观规律。公司的矿产勘查资料,依法进入政府机构或地质调查机构的地质数据库,避免在同一探矿权区做重复的工作,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降低了矿产勘查的社会成本。例如,加拿大魁北克省地质调查所就接受了 61 000 份公司上交的矿产勘查报告、13 万个钻孔编录报告,通过 SIGEOM 网,可以方便地查询。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地质调查所在矿产工作上有以下三个方向是具有共性的。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地质调查所已经很少直接开展矿产勘查工作。第二,地质调查所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任务,是评价区域矿产资源的潜力。其目的是给政府宏观决策、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是给投资者选择项目提供帮助,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提高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找矿的成功率。第三,地质调查所在矿产资源方面的工作,越来越重视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分析、发布。包括各类矿产的资源量/储量; 各类矿产的产量、贸易量,甚至主要矿山的生产情况; 矿产勘查的动态和进展。有的还要关注全球的矿产资源信息,例如美国地质调查所海因博士 (DJames R Hein) 就是负责锰矿的,他了解全球锰矿 (包括海底锰结核) 的成矿潜力,锰矿勘查、锰矿资源量/储量和锰矿生产。海因博士也曾多次来中国了解中国锰矿的勘查开发情况。所提供的美国国内和全球的锰矿资料,为政府和与锰矿有关的公司服务。下面,用两个实例来说明公益性地质调查机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及与商业性矿产勘查的联系。例如,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地质调查所 1993 ~ 1995 年执行了一项包含多种技术的航空物探计划,所提供的大量找矿信息,拉动了南澳大利亚州的商业性矿产勘查,勘查许可证登记面积和勘查投入增加了近一倍。又如,巴西亚马孙地区属热带雨林,进入困难,地质工作程度低,勘查风险大。巴西地质调查所对该地区部分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含矿性,开展调查评价和研究,指出了若干可能含矿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吸引初级勘查公司进入该区,寻找硫化镍和铂钯矿床。 专题研究高水准的地质调查成果是由高水准的地质专题研究支持的。公益性地质调查机构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中,开展重点成矿区带、有潜力的新区的矿床成矿特征、矿床模式的研究,成果为勘查公司利用。例如,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地质调查所的地质学家韦特(W K Witt) 的 《西澳大利亚州东部金矿田门泽思-康巴尔达的金矿成矿》报告,就为 BHP 西澳勘探公司应用,取得了找矿效果。有的有成就的矿床地质学家离开地质调查所 (局) 以后,加入勘查公司,促进了研究成果的转化。三、地质调查所的信息服务描述以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所为例,来介绍政府地质调查部门的信息服务。不论是在 PDAC 上,还是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一定会有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所的展区,介绍其地学产品和地质信息服务。从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所网站 au,就可以方便地查询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地质信息产品目录。与矿产勘查有关的各种比例尺的产品有地形图、地形数据、数字高程数据; 地质图、矿产图、矿床模式图、覆盖层地质图和专门研究地质图; 地球物理异常图、航空物探数字资料、重力数字资料、地震数字资料; 初级勘查公司上交的地质勘查报告,包括相关的文件、年度报告、预算、发布新闻; 各类卫星图像数字资料; GIS 数据库、矿床矿点数据库等。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所还出版种类繁多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出版物。在澳大利亚投资矿产勘查应当关注以下几种: 《澳大利亚地质新闻 (AusGeo News) 》、《公司文件 (Corporate Documents) 》 (记载初级勘查公司最新勘查计划、年度报告、财务状况等) 、《地球监控(Earth Monitoring) 》 (公布在杂志和会议上发表的地质学和矿产勘查的论文) 、《矿产 (Minerals) 》 (刊登专家对矿产勘查动态分析和评论,及时报道有关矿床的矿产资源量变动等) 。这些出版物并非纯地学的科学刊物,对矿产勘查投资者很有参考价值。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所以多种方式为勘查投资者和运营商服务。上述地质信息产品一部分是免费的在线服务,一部分是收费的。即使收费,价格也不高,例如含各种信息的1∶ 10 万地质图光盘,售价仅 99 澳元。但要签署协议,客户只拥有数据的使用权。

截至2014年底,全所在职职工37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71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73人,副高级职称5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8人,硕士学位的127人。内设6个职能处室,5个服务部门,11个专业研究室,有1个所属企业;在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建有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部级检测中心、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局业务中心、1个院级重点实验室;有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桩基检测专业委员会、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分技术委员会等挂靠机构,拥有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23项,年度总经费17972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项目16项,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10项,地质调查项目45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43项。获批专利和著作权16项,发表各类论文129篇(其中,SCI和EI检索论文22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参加)。领导班子由4人组成:所长、党委副书记韩子夜,党委书记、副所长甘行平,副所长史长义、吕庆田。所长、党委副书记韩子夜(左二),党委书记、副所长甘行平(右二),副所长史长义(左一)、吕庆田(右一)年度重要科研成果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系统实用化与示范。与哈飞飞机设计所、哈飞航修公司、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试飞机组合作,解决了十余项试飞技术难题,执飞13架次,分三个阶段完成了32个调整试飞科目,采集原始数据3GB。全状态集成调试试飞取得成功。大深度三维电磁探测技术工程化开发。该项目是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成功研制出三维电磁探测系统样机,所研制的三维多功能电磁样机系统、瞬变电磁样机系统和感应式传感器经场地测试表明,仪器间测量参数一致性良好、性能可靠,接收机能持续稳定工作,发射机实现了最高电压达1500V的供电。同时,利用开发的样机系统在矿区开展了多种方法与装置的三维观测试验和应用,对获取的测量信息与矿区已有勘探成果的对比表明,三维测量成果反映出了矿床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初步实现了立体地球物理探测。区域地球物理调查成果集成与方法技术研究、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研制了区域物探工作中急需的方法技术,已完成区域地球物理调查面积2万多平方千米,1∶5万地球物理调查面积5千多平方千米,使全国陆域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程度由6%提高到0%。编制了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球物理图件,完成了相关重点成矿区带区域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如西南三江综合研究,利用最新区域重力资料划分了构造单元及断裂构造。研制了区域化探工作中急需的方法技术,共完成全国陆域区域化探工作15%。熔融制样-LA-HR-ICP-MS法测定稀有稀散元素的研究。针对LA-HR-ICP-MS的进样载气组成对信号灵敏度有直接影响的特点,对载气系统加装了He气进样装置,利用He气和Ar气的混合气作为载气进行样品测定,对混合气的流量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混合气条件下,对射频功率、辅助气流量和采样深度分别进行了优化,得到HR-ICPMS的最优仪器条件。时间域专用飞机B-3855号首飞成功三维多功能电磁接收机及传感器三分量瞬变电磁接收机与传感器完成中国大陆81项指标(含76个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建立工作。研发了地壳全元素精确分析系统,包括76个元素和5个地球化学指标,所有分析指标均达国际领先水平;首次制作了81个指标的全国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图,地层出露面积加权的岩石地球化学基准图和岩浆岩76个元素地球化学图;新发现一批铀、稀土、铜、金等新的找矿远景区,特别是填补了过去区域化探扫面未覆盖的盆地砂岩型铀矿和未分析的稀土元素矿床远景区;建立了全国镉、汞、砷、铅、铬、铜、镍、锌8个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元素铀、钍、钾的地球化学基准。全球地球化学信息化平台——Chemical Earth初步建立。建立了“化学地球”数据库和地球化学图形化显示模型,实现了针对多尺度海量地球化学数据与图形的管理,能对不同尺度地球化学图进行显示,具有图形与数据交互查询、采样信息查询等功能。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化学地球”软件(简称:Chemical Earth)V0;建立了全国地壳全元素探测数据库。收集了欧洲、美洲部分地球化学填图数据,并成功将这些数据应用于“化学地球”。全球地球化学信息化平台——Chemical Earth

地学吧,相当不错。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官网价格查询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应力测量与监测重点实验室2013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项,其中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1项;地质调查项目4项,其他工程和市场服务类项目8项。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32篇,其中英文SCI/EI检索论文14篇,中文SCI/EI检索论文7篇。现有固定工作人员21人,客座研究人员1人,引进硕士研究生2名,在站博士后1名;在读研究生3名。组织召开学术会议2次,学术委员会会议1次,参加国内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7人次。与瓦努阿图气象与地质灾害局达成“瓦努阿图典型俯冲区地应力分布特征研究”合作协议,并开展了研究工作,首次在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俯冲带上实施了地应力测量与监测,初步获取了板块俯冲过程中地应力变化特征,为研究其与伴生地震的关系积累了数据;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持续开展地应力测量与监测,初步构建了首都圈地应力实时监测网;在新加坡南北传输电缆隧道开展了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标志着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技术得到国际认可。BCA和Kiso-Jiban公司检查力学所在新加坡地应力测量的试验现场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有技术人员27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4人;硕士生导师5人,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1人,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的中青年人才6人。2013年,实验室发表各类论文42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篇,EI检索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12篇,会议论文25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12人次。毕业硕士1名,韩占涛副研究员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完成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为期一年的考察和学习。2013年,实验室负责开展了地调项目“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综合研究”、环保部公益项目“华北平原典型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与防治分区方法研究”、环保部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子课题“典型农业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水利部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专项研究专题“区域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技术方法与示范研究”等多项,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嵌段聚合物悬浮纳米零价铁在复杂孔隙含水层中的运移研究”、地调项目“油气勘探的现代微生物技术及应用研究”、地方合作项目“星宇化工有限公司吴桥分公司厂区及原渗坑对拟建吴桥水库污染风险调查评价”并通过验收。天津蓟县某复合有机污染场地直推钻探土壤以及多级监测井取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元素微区与形态分析重点实验室2013年是实验室建设的第一年,承担科技支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公益性行业专项3项,地调项目6项,其他项目3项,累计经费2050万元。发表论文22篇,其中英文SCI检索论文10篇(1篇第一作者,5篇通讯作者),中文SCI检索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11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4项。培养博士2名、硕士8名;与中国地质大学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大四学生4名。参加了所重点实验室建设及研究进展交流会,实验室研究方向、目标、组织机构及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领导和专家对实验室在扩充微区原位同位素分析技术能力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5名成员在部系统培训班上作技术讲座;邀请了德国马普化学研究所和法国CAMECA公司的专家进行微区分析技术和仪器讲座;承担了欧盟第七框架计划项目。新购置的193nm激光器、超高线性范围高分辨等离子体质谱仪等投入运行。成功研制多轴可调精确定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样机,并初步建立了Li、B、K等轻元素的定性与半定量分析方法。基本建立了可应用于橄榄石、辉石等单矿物中单个熔体包裹体LA-ICPMS分析方法;采用均相沉淀和锍镍试金技术制备的含贵金属等元素的硫化物微区分析校准标样的均匀性和实用性得到国际相关专家的好评;建立了HPLC/ICPMS快速测定天然水样品中无机砷形态的方法。新投入使用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研制成功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原位分析系统(样机)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2013年,通过对我国150万平方千米不同时期(20世纪80年代与2000年间)土壤有机碳密度的计算显示我国西南、华中、华东、西北和华北的土壤有机碳表现为大气CO2的汇,而东北和华南的为负值,土壤有机碳表现为大气CO2的源。20年间,全国主要农耕区0~20厘米土壤有机碳库累计增加5Tg。我国主要农耕区表层土壤碳源汇变化图建立了土壤碳呼吸与全球升温的预测模型。预测全球气温预期升高5℃,我国红壤、草甸土、褐土、潮土、沼泽土和黑土中土壤有机碳分解释放的碳为519Tg,相当于我国2010年固体化石燃料燃烧释放量的7%。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在全球气温预期升高5℃情况下,土壤有机碳释放的CO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塌陷防治重点实验室岩溶塌陷动力监测系统集成2013年,实验室共承担项目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地调计划项目1项、工作项目5项,社会服务项目5项,公开发表论文8篇。派团参加第13届岩溶塌陷国际会议;邀请客座研究员、瑞典MALA公司(中国)和SenseFly公司专家开展钻孔雷达探测、无人飞机应用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协办“岩溶环境问题与对策学术讨论会”;组织“岩溶塌陷调查技术方法讨论会”以及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国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发育趋势与对策分析、岩溶塌陷调查和防治系列规范编写、岩溶塌陷动力监测系统集成开发和大型矿山疏干区岩溶塌陷动力变化规律的捕捉方面取得了进展。钻孔雷达和无人机培训中国地质科学院页岩油气调查评价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专项1项,地质调查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2项,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其他3项。发表论文13篇,其中国外8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篇,SCI及EI检索论文共5篇;出版专著2部。有固定人员1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6人,助理研究员7人;实验技术人员3人,管理人员3人。流动人员6人,客座院士1人。2013年12月在京召开了“中国地质科学院页岩油气调查评价重点实验室2013年年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参加了AAPG年会,发表摘要4篇,并作学术报告;参加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发表会议论文2篇;参加第六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中国石油地质学术年会和全国沉积学大会。承担了与吉尔吉斯斯坦合作项目“中吉天山成矿带成矿构造背景对比研究”。采用浅表层构造变形的地面调查与深部构造的重磁电震联合反演解释相结合,厘定了黔中隆起及周缘3个一级变形单元和8个二级变形区。首次在黔中隆起东部中三叠统发现了透镜状油砂体,说明黔中隆起这一大型古隆起带是油气运移的有利聚集区。此外,在黔中隆起西部石炭系大唐组内发现了厚度大于50米的黑色炭质泥页岩,提出黔中隆起油气地质条件需要重新认识。证实了柴达木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良好的烃源岩,是一个新的烃源岩层系。中国地质科学院页岩油气调查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2013年,实验室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了Re-Os同位素分析技术研讨会,邀请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就碱性Os稀释剂的制备标定和存在问题、普通硫化物Re-Os同位素前处理、Re-Os同位素稀释剂标定、低含量Re-Os定年标准物质预研究、岩石样品Os同位素精确测定等前沿科学问题开展了讨论;实验室成员前往英国杜伦大学和开放大学开展学术交流,邀请了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Judith Hannah 教授和Holly Stein 教授前来讲学。实验室继续加强标准物质的研制,富钴结壳Os同位素(GBW04476)和成分标准物质及铜镍硫化物Os同位素和Re及Os成分标准物质(GBW04477)获批成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近年来,实验室在富有机质地质样品的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入选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实验室成员访问开放大学实验室成员访问英国杜伦大学实验室成员与美国来访学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年轻沉积物年代学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2013年,实验室承担各类项目14项,包括公益性行业专项课题1项,地调项目5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5项,与其他单位合作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新获批各类科研项目7项,其中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篇;出版专著1部。引进人才2名,培养硕士2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人员1名。举办学术会议1次,参加学术会议、出访及邀请专家进行学术讨论共计20余人次。新建了独立的植硅体实验室、总有机碳/总碳实验室。阳原盆地西部湖相地层火山灰层分布特征及年代地层序列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选择梨益沟等六个剖面进行了样品采集和年代及环境指标测试分析工作,对地层沉积序列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基本建立了五龙峰剖面2ka至5ka的年代序列,研究表明剖面整体上为风成相沉积,反应的气候以冷干、凉湿为主,主要经历了3次较大规模的古气候冷暖旋回,每个旋回又包括了若干个次一级冷暖干湿旋回。包头市麻池钻孔第四纪地层综合研究取得进展。首次在河套地区实施的贯穿第四系的第四纪标准钻孔,建立了完整的第四纪年代地层框架及古气候、古环境演变序列。回灌试验场地层对比图梨益沟剖面采样承办2013年孢粉学术会议中国地质科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矿集区立体探测重点实验室2013年,实验室正式进入建设期,依托单位为矿产资源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有固定人员39人,其中研究人员36人、技术人员1人、管理人员2人;客座人员9人。2013年2月4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印佛、合肥工业大学校长徐枞巍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共同为立体探测重点实验室揭牌实验室定位及研究方向:面向国家资源重大需求,开展重要成矿带地质过程与三维结构探测,矿集区立体探测与三维建模技术,区域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和深部矿床勘查技术方法与示范研究。通过深部探测技术进步和理论创新促进深部资源的持续发现,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和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2013年5月2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矿集区立体探测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审查会在合肥工业大学召开2013年,在研项目89项,包括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国土资源部项目3项、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依托单位项目7项、其他项目52项;经费总额4412万元。发表论文99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4篇,EI检索论文8篇;出版专著1部;申请专利5项。代表性成果:提出3D填图(建模)思路和技术流程,实现了狮子山—铜官山矿田地壳结构的“透明”化;建立铜陵矿集区综合找矿标志,提出深部成矿预测靶区;通过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典型矿集区深部结构探测,发现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发生岩石圈拆沉和幔源岩浆底侵的地震学证据,证实存在多级岩浆活动,诠释了巨型成矿带成岩成矿的动力学成因;获得了铜陵、庐枞矿集区3D结构框架,对区域构造变形、岩浆系统结构提出了一批新认识、新观点,揭示出重要岩体和控矿地质体的空间分布,为深部找矿提供重要信息;深部钻探获得重大找矿线索,庐枞矿集区2000米钻探发现厚度较大的铀异常,发现4米厚的铜矿化。部分成果在《Geophysics》、《Tectonophysics》上发表。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我国学科比较齐全、人员结构较为合理、设备比较完善的综合性地学基础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基础地质调查和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同时承担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专业研究人才教育和培养任务。地质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80人,10个专业研究室。研究领域包括:区域地质、地质编图及数据库建设;大地构造与全球构造;生命起源、古生物群落与地层对比;前寒武纪地质与早期地壳生长;新生代地质与现代地质生态环境;超高压变质作用与超高压变质带;岩石学、矿物学与地球物质科学;大陆动力学与地幔动力学;成矿地质背景与区域成矿学;深部地球物理探测与岩石圈结构及地球动力学;同位素地质理论、方法体系与应用。副所长高锦曦副书记、纪检书记沈琳所长、党委书记侯增谦研究员2008年总收入约73亿元,比2007年增长17%。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63万元,其中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3657万元,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万元,科技支撑项目876万元,汶川地震科学钻探专项经费2075万元,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等项经费3870万元,基本科研业务费450万元,地质及矿产资源勘查经费815万元,其他科技项目经费2624余万元。200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08年公开发表论文150篇,其中SCI检索刊物论文78篇,包括国际SCI论文32篇。公开发表专著1部,中英文版1:250万地质和矿产图4幅。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2008年本所论文发表数量在国内地学类机构排在第7位,已连续3年在全国地学研究机构中位居前10位,是国土资源系统唯一的研究所。研究所现任领导班子包括:所长、党委书记侯增谦,副所长耿元生、高锦曦,副书记、纪检书记沈琳。2008年度重要科研成果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属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项目,项目负责人丁孝忠研究员。首次系统编制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国际分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系统编制了64幅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并建立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编写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编图说明书、分幅图元数据及核心元数据。填补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空白,健全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系统。自主开发研制了1:100万地质图数据库检查系统,具有自动进行图幅数据检查、快速修改等功能;研制开发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空间数据检索、属性数据检索、多级地质要素属性查询,以及1:100万国际标准图幅元数据查询等功能。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地球的化学、生物与环境演化的同位素研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项目,项目负责人朱祥坤研究员。在国内首次建立了Cu、Fe、Zn、Mg、Ca同位素的MC-ICPMS高精度测定方法和配套的样品化学纯化方法,所建方法精度达国际同类实验室的先进水平;在鞍山地区获得了一批新的年龄和地球化学数据,进一步验证了鞍山地区38亿年岩石的存在,初步确定了鞍山群形成时代为25亿年前,进一步完善鞍山地区太古宙构造—岩浆演化的年代学格架,总结了鞍山地区太古宙地壳演化规律;对前寒武纪几个重要时段多种化学沉积岩石进行了Si、O、S等同位素研究,在冀东和五台地区发现了与质量无关的S同位素分馏现象,探讨了这些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变化与环境和生物演化的关系;对冀北、辽西的J-K地层进行了同位素精细定年,为陆相地层J-K界线年龄的确定、年代学格架的建立和辽西生物群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太平洋深海多金属结核和结壳进行了3He同位素与元素地球化学多重示踪研究,初步查明了富钴结壳记录的海洋气候环境的演化规律,通过与10Be定年方法对比,初步建立了测定富钴结壳形成时代和生长速率的地外3He新方法。大陆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侯增谦研究员。项目选择青藏高原3个成矿带中的3个典型代表(即驱龙斑岩铜矿、玉龙斑岩铜矿和大陆槽稀土矿床),通过典型矿床详细解剖和成矿带区域成矿对比,揭示其成矿过程,建立碰撞造山带adakite质斑岩成矿模型,揭示碰撞带陆内环境REE超常富集机理,为构筑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框架奠定坚实基础。本项目历经4年研究,提出了大陆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新模型,突破了传统的岩浆弧环境斑岩铜矿成矿理论;提出了大陆碰撞带或造山型REE矿床概念,建立了造山型REE矿床新模型,丰富和发展了矿床学理论;以大陆碰撞带Cu和REE矿床成矿模型研究为基础,孕育和建立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新框架。本项目共发表论文3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9篇。本项目与“973”项目共同组织出版了中英文专集7部。项目实施的4年中,共培养博士6人,硕士8人,3位博士后出站;与一批国际同行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研究,已经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富于创新、成果丰硕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研究团队。Fe-Mn结壳表面样品铁同位素组成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朱祥坤研究员在汉诺坝野外考察大陆典型成矿带深部作用与成矿模式谭庄—沈丘凹陷中生界沉积、构造特征与有利储层预测:属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中心“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专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研究之专题。主要完成人员:旷红伟、柳永清、杨飞、彭晓波、刘燕学等。项目主要依据地质和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华北南部大别山造山带北侧周口坳陷内谭庄—沈丘凹陷的中生界下白垩统。重点是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和有利储层分布与构造特征的研究,核心是分析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体系展布及有利储层发育特征,进一步结合地球物理解释的中生界内幕构造特征和综合研究,确定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通过课题实施,在下白垩统内幕构造、沉积相及其展布特征、有利储层分布以及综合评价与优选勘探目标研究上取得一系列成果,体现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意义。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地层等厚图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有利勘探目标综合评价图内蒙古1:25万西老府幅区域地质图内蒙古1:25万多伦幅区域地质图内蒙古1:25万多伦幅、西老府幅区调修测及蒙南—冀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格架与重要地质事件和年代地层系统研究:属地调项目。主要完成人员:柳永清、魏文通、刘增效、姚宝钢、赵华平、王永、迟振卿、江小均、刘燕学、旷红伟等。项目完成1:25万多伦幅(K50C002002)、西老府幅(K50C002003)区调修测面积27395km2,开展了蒙南—冀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格架与重要地质事件和年代地层系统以及相关基础地质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成果。系统查明了区内兴蒙造山带或华北地块北缘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地层序列、形成时代;调查和研究了东西向、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的物质组成、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演化,深入调查与研究了晚中生代火山—沉积作用与盆地演化;在主要构造(带)属性、区域构造格架以及晚中生代地层格架、重要地质事件和年代地层系统、探讨晚古生代—晚中生代地层、岩浆作用、盆地、区域构造发育演化,以及第四系地层和古地理环境调查与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和系列成果。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官网查询入口

一、内容概述大多数国家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都有统一的门户网站。通过门户网站,人们可以进行成果目录的查询、元数据的查询。此外,一些国家还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查询方式,不仅可以通过关键词查询,还可以在地图上直接查找。如美国地质调查局采用了 WebGIS 技术,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浏览地图,也可以在地图上进行搜索。除完善的查询系统外,大部分国家的门户网站都有主题列表,这样可以使用户不必进行查询,直接在列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例如,在对地质资料信息网络获取率调查中,加拿大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获取29%的数据,美国可以获取27%,澳大利亚可以获取5%。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英国地质调查局基于国内外公众和私人部门,在执行最高级别的专业标准和最新信息的前提下,满足用户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包括查询服务、数据服务、图书和文档产品出售等其他服务。日本除满足本国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外,为有效推进日本在海外的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特别注重系统收集、整理以矿产资源拥有国为主的世界地质、矿产勘查和开发等状况以及各国的矿业政策、相关法规、统计资源等情报信息,并对此进行二次开发,对有关地质矿产、开发环境以及需求动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后,向有关部门提供使用(石小亚等,2010)。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承担美国的地震、洪水、矿产能源、地下水等地质调查工作,许多数字地质图、资料和信息产品可以通过 USGS 的网站购买。USGS 也在网站上开展地质科普知识的普及活动,提供免费资料并解答读者的疑问。同时,USGS正在开发地质钻探数据中心和地质数据中心平台,并将以此开展各项信息服务。另外,美国宇航局也在其网站发布地球物理、气象资料信息服务。三、资料来源石小亚,朱卫红等国外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社会化服务对我国的启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35):83~86

地学吧,相当不错。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我国学科比较齐全、人员结构较为合理、设备比较完善的综合性地学基础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基础地质调查和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同时承担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专业研究人才教育和培养任务。地质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80人,10个专业研究室。研究领域包括:区域地质、地质编图及数据库建设;大地构造与全球构造;生命起源、古生物群落与地层对比;前寒武纪地质与早期地壳生长;新生代地质与现代地质生态环境;超高压变质作用与超高压变质带;岩石学、矿物学与地球物质科学;大陆动力学与地幔动力学;成矿地质背景与区域成矿学;深部地球物理探测与岩石圈结构及地球动力学;同位素地质理论、方法体系与应用。副所长高锦曦副书记、纪检书记沈琳所长、党委书记侯增谦研究员2008年总收入约73亿元,比2007年增长17%。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63万元,其中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3657万元,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万元,科技支撑项目876万元,汶川地震科学钻探专项经费2075万元,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等项经费3870万元,基本科研业务费450万元,地质及矿产资源勘查经费815万元,其他科技项目经费2624余万元。200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08年公开发表论文150篇,其中SCI检索刊物论文78篇,包括国际SCI论文32篇。公开发表专著1部,中英文版1:250万地质和矿产图4幅。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2008年本所论文发表数量在国内地学类机构排在第7位,已连续3年在全国地学研究机构中位居前10位,是国土资源系统唯一的研究所。研究所现任领导班子包括:所长、党委书记侯增谦,副所长耿元生、高锦曦,副书记、纪检书记沈琳。2008年度重要科研成果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属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项目,项目负责人丁孝忠研究员。首次系统编制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国际分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系统编制了64幅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并建立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编写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编图说明书、分幅图元数据及核心元数据。填补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空白,健全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系统。自主开发研制了1:100万地质图数据库检查系统,具有自动进行图幅数据检查、快速修改等功能;研制开发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空间数据检索、属性数据检索、多级地质要素属性查询,以及1:100万国际标准图幅元数据查询等功能。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地球的化学、生物与环境演化的同位素研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项目,项目负责人朱祥坤研究员。在国内首次建立了Cu、Fe、Zn、Mg、Ca同位素的MC-ICPMS高精度测定方法和配套的样品化学纯化方法,所建方法精度达国际同类实验室的先进水平;在鞍山地区获得了一批新的年龄和地球化学数据,进一步验证了鞍山地区38亿年岩石的存在,初步确定了鞍山群形成时代为25亿年前,进一步完善鞍山地区太古宙构造—岩浆演化的年代学格架,总结了鞍山地区太古宙地壳演化规律;对前寒武纪几个重要时段多种化学沉积岩石进行了Si、O、S等同位素研究,在冀东和五台地区发现了与质量无关的S同位素分馏现象,探讨了这些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变化与环境和生物演化的关系;对冀北、辽西的J-K地层进行了同位素精细定年,为陆相地层J-K界线年龄的确定、年代学格架的建立和辽西生物群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太平洋深海多金属结核和结壳进行了3He同位素与元素地球化学多重示踪研究,初步查明了富钴结壳记录的海洋气候环境的演化规律,通过与10Be定年方法对比,初步建立了测定富钴结壳形成时代和生长速率的地外3He新方法。大陆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侯增谦研究员。项目选择青藏高原3个成矿带中的3个典型代表(即驱龙斑岩铜矿、玉龙斑岩铜矿和大陆槽稀土矿床),通过典型矿床详细解剖和成矿带区域成矿对比,揭示其成矿过程,建立碰撞造山带adakite质斑岩成矿模型,揭示碰撞带陆内环境REE超常富集机理,为构筑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框架奠定坚实基础。本项目历经4年研究,提出了大陆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新模型,突破了传统的岩浆弧环境斑岩铜矿成矿理论;提出了大陆碰撞带或造山型REE矿床概念,建立了造山型REE矿床新模型,丰富和发展了矿床学理论;以大陆碰撞带Cu和REE矿床成矿模型研究为基础,孕育和建立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新框架。本项目共发表论文3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9篇。本项目与“973”项目共同组织出版了中英文专集7部。项目实施的4年中,共培养博士6人,硕士8人,3位博士后出站;与一批国际同行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研究,已经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富于创新、成果丰硕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研究团队。Fe-Mn结壳表面样品铁同位素组成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朱祥坤研究员在汉诺坝野外考察大陆典型成矿带深部作用与成矿模式谭庄—沈丘凹陷中生界沉积、构造特征与有利储层预测:属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中心“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专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研究之专题。主要完成人员:旷红伟、柳永清、杨飞、彭晓波、刘燕学等。项目主要依据地质和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华北南部大别山造山带北侧周口坳陷内谭庄—沈丘凹陷的中生界下白垩统。重点是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和有利储层分布与构造特征的研究,核心是分析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体系展布及有利储层发育特征,进一步结合地球物理解释的中生界内幕构造特征和综合研究,确定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通过课题实施,在下白垩统内幕构造、沉积相及其展布特征、有利储层分布以及综合评价与优选勘探目标研究上取得一系列成果,体现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意义。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地层等厚图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有利勘探目标综合评价图内蒙古1:25万西老府幅区域地质图内蒙古1:25万多伦幅区域地质图内蒙古1:25万多伦幅、西老府幅区调修测及蒙南—冀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格架与重要地质事件和年代地层系统研究:属地调项目。主要完成人员:柳永清、魏文通、刘增效、姚宝钢、赵华平、王永、迟振卿、江小均、刘燕学、旷红伟等。项目完成1:25万多伦幅(K50C002002)、西老府幅(K50C002003)区调修测面积27395km2,开展了蒙南—冀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格架与重要地质事件和年代地层系统以及相关基础地质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成果。系统查明了区内兴蒙造山带或华北地块北缘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地层序列、形成时代;调查和研究了东西向、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的物质组成、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演化,深入调查与研究了晚中生代火山—沉积作用与盆地演化;在主要构造(带)属性、区域构造格架以及晚中生代地层格架、重要地质事件和年代地层系统、探讨晚古生代—晚中生代地层、岩浆作用、盆地、区域构造发育演化,以及第四系地层和古地理环境调查与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和系列成果。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官网查询系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长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安石油大学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南京大学地学院-Ghtm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暨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理学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各地震局、中心、所网站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科院地质研究所_htm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_asp长春黄金研究院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二、地调局系统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局发展研究中心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三、地质信息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图书馆地质出版社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矿产资源信息共享系统中国地质科学数据网地质调查成果信息服务全国地质资料目录查询湖北地质资料目录查询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网中国金属商务网中国西部矿业市场中国矿业联合会矿产勘查分会网中国非金属矿信息网中国矿权交易市场中国矿产资源网上海有色金属网中国矿业网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中国农业地学网世界地质公园四、管理部门科学技术部国土资源部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襄樊市国土资源局黄石国土资源局武汉市国土资源管理局荆州市国土资源局宜昌市国土资源局十堰市国土资源局荆门市国土资源局黄冈市国土资源局鄂州市国土资源局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陕西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五、地勘单位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山西地矿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甘肃地矿局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河南省地质调查院-daohang/suzi-htm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青海省地质调查院_asp宁夏地质调查院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广东省地质调查院浙江省地质调查院福建省地质调查院陕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_id=258&mb=1中国煤炭地质中国冶勘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二局核工业地质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湖北省鄂西地质基础工程公司六、相关领域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tabindex=450&modelid=htm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七、地学期刊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地球科学-/八、其它地学网站世界各国地质调查机构网址_web/F-Nhtm地学网站大观多来米中文网地学网页_technology/geography/网站大全地球科学_technology/geoscience/够了吗?

卢小莉 马伯永(中国地质图书馆)摘 要 本文选取 DOAJ 收录的地学类 OA 期刊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和研究了地学类 OA 期刊的学科分布、出版国家和地区、回溯年代、出版语种、出版机构、期刊主题分布,出版费用等。研究结果为系统全面掌握地学类 OA 期刊基本态势提供很好的基础,进一步提出建设地学网络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平台,积极开发利用地学类 OA 期刊资源,从地学文献信息保障和利用角度为地质找矿突破和找矿理论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撑。关键词 开放存取期刊 地球科学 DOAJ 资源建设1 引言国家地质找矿战略行动的部署和实施,使得全国地质科研机构和地质工作者,对多元化信息资源的需求,尤其是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作为地学网络信息资源的一种重要形式,开放获取(OpenAccess)类电子期刊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根据 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的统计结果,截至 2012 年 4 月全球已有开放存取期刊 8864 种、文章超过 57 万篇,其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 551 种。全面系统地调查、梳理、分析、研究、挖掘和集成这些分散在网络中的 OA 期刊资源,既是创新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和服务模式,建设一流数字图书馆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地学科技成果的传播利用,全面发挥地质文献的保障作用的现实途径。与传统出版模式相比,OA 是基于信息的“自由、开放与共享”理念的全新出版模式。通过该模式,能使学术交流更广泛、更经济、更有效。近年来,国内对 OA 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如陈美家梳理了我国大陆开放存取期刊实践现状。贾君枝等人研究了图书情报学领域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情况,并分析 OA期刊的出版特点。沈鸥等人对医学 OA 期刊资源建设进行调查,并对其成就与问题进行分析。肖丹等人对其建筑与艺术类期刊的出版国家和地区、出版语种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已有成果为系统研究 OA 期刊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对地学类 OA 期刊的梳理还鲜有涉及。本文以地学类 OA 期刊利用为主题,通过搜索国外地学类 OA 期刊,对已有可获得资源进行有效梳理,满足地质工作者多元化信息需求,从地学文献信息保障和利用角度为地质找矿突破和找矿理论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撑。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文选取 DOAJ 收录的地学类 OA 期刊为统计对象。DOAJ 是由瑞典的隆德大学图书馆主办的一份OA 期刊目录,创建于 2003 年 5 月,它是目前互联网上影响最大的开放存取期刊仓储。我们选用 DOAJ中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的 551 种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外地学 OA 期刊的发展现状。3 国外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发展现状DOAJ 采用主题数列表浏览和单个期刊检索等方式提供期刊浏览服务。在 DOAJ 系统中,每个期刊收录的信息包括期刊名称、ISSN号码(部分期刊有电子版的E-ISSN号码)、所属学科、出版机构、所在国家、语种、关键词、收录起始年份、出版费用等。1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学科分布DOAJ 系统中 551 种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又细分为地球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磁学、气象与气候学和海洋学八类。每个类别期刊数具体见表 1。表 1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学科分布情况从表 1 中可以看出,地球与环境科学类 OA 期刊主要集中在历史悠久且成熟的环境科学、地理学、地质学和地球科学中。而地球物理和地磁学、气象与气候学、海洋学这一类交叉学科或新兴学科中 OA 期刊较少。2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国家分布DOAJ 系统收录的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分布在 60 个不同的国家。根据收录总数,出版地学类 OA期刊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其次依次是德国和巴西,其出版的期刊分别占到总数的97%、07%和26%。表 2 给出了不同类别中,出版 OA 期刊大于 10 种的国家。表 2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国家分布情况从地理位置来看,DOAJ 系统中地学类 OA 期刊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南美洲等地区。从表 2 中可以看出,除了分布在像美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外,还广泛分布在巴西、印度等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根据统计结果,DOAJ 系统中仅有 1 种地学类 OA 期刊是在中国,这与中国的地学发展现状是不相匹配的,所以中国地学 OA 期刊应该加大宣传力度。3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语种分布地学类 OA 期刊分为单语种和多语种两类,在 DOAJ 系统收录的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中,单语种期刊占主导地位,一共有 363 种,占到总数的 88%。在多语种地学 OA 期刊中,两种语言的期刊最多,语种最多期刊共使用了 6 种语言。为了进一步分析地学 OA 期刊中不同语种情况,对于多语种期刊分别在每种语言上各统计一次。DOAJ 系统收录的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共涉及 27 种语言。表 3 给出了期刊数目排序前 10 的语言类型及对应的期刊数目。表 3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语种分布情况从表 3 中可以看出,地学 OA 期刊的语种分布最多的前 3 种语言为英语(448 种)、西班牙语(122 种)和葡萄牙语(77 种),其中英语占有绝对优势。语种为英语的地学 OA 期刊分布较广,语种为西班牙语的地学 OA 期刊,主要分布在巴西、哥伦比亚、西班牙、智利、墨西哥;语种为葡萄牙语的 OA 期刊,主要分布在巴西、西班牙、葡萄牙。4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全文回溯年代对于 OA 期刊来说,全文回溯年代意味着可获取全文资源的多少。在对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进行统计发现,期刊回溯年代大多分布在 1997 年以后,回溯到 1996 及之前的期刊有 76 种,只占到总数的79%。其中回溯到 2007 ~ 2010 年的期刊最多,说明大部分地学类 OA 期刊都是近年来才开始开放存取的。表 4 给出了不同学科类别中期刊回溯年代情况。表 4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全文回溯年代情况续表从表 4 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全文回溯到 1996 及之前的期刊中,地理学、地球科学和地质学类期刊占主要部分。此外,地理学、地球科学回溯年份从 1997 年开始,期刊数基本上呈现逐渐增加态势;地质学回溯年份从 1997 年开始期刊数一直较为平稳。地球物理和地磁学和海洋学期刊回溯年份集中在前半段,而气象与气候学期刊回溯年份集中在后半段。在所有地学 OA 期刊中,回溯年代最长的期刊是 1911 年丹麦出版的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of Denmark,回溯到 1894 年。表 5 分别列出了回溯年代较长的地学 OA 期刊。表 5 DOAJ 中回溯年代较长的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5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的出版机构DOAJ 系统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共 307 个出版机构,其中绝大部分出版机构只出版一种地学类 OA期刊。表 6 给出了出版期刊数超过 5 种的出版机构信息。从表 6 中可以看出,出版地学类 OA 期刊最多的出版机构是 Copernicus Publications,共出版了 66 种期刊,占到总数的 98%。表 6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出版者情况6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收费情况开放存取意味着期刊全文对用户来说是免费获取的。一般情况下,期刊为了自身的发展,会对论文作者收取一定的费用。通过对 DOAJ 系统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的统计发现,绝大部分地学类 OA 期刊是不向论文作者收取费用的;不收费的共有 374 种期刊,占到总数的 88%。究其原因,发现地学类 OA期刊很大一部分是由各个地学类学会出版,学会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且经费较为充足,所以不收费 OA占主流。表 7 给出了所有地学类 OA 期刊的收费情况。表 7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收费情况4 对国外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资源的利用策略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已有的各类地学类 OA 期刊资源基本上都是分散存放,因此用户很难直接全面地检索到这些资源。国内用户可以直接访问期刊网站来获取全文,也可以通过比较著名的开放获取期刊访问平台(如 DOAJ、Open J-Gate),来获取地学 OA 期刊资源。但是各个平台收录的资源有限,目前还没有机构将已有地学类 OA 期刊进行有效集成。另一方面,已有的地学类 OA 期刊资源没有很好地和已有的地学纸质资源和其他电子资源相结合。本文建议积极建设地学网络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平台,在加强已有地学信息资源电子化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地学类 OA 期刊资源和其他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一站式的资源利用服务,为地质找矿突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首先,整合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形成综合利用平台。在地学文献机构馆藏的数字化建设和地质科研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基础上,本着国内求全、国外求精的原则,对国内外电子图书、商业期刊、OA 期刊资源、机构知识库等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建设网络地学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平台,为用户提供地学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检索服务。其次,完善综合平台服务功能,满足地质找矿突破战略信息需求。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满足地质工作者的多层次信息需求,包括一般的资源检索和查询,以及情报研究,如资源推送、专题数据库、课题跟踪等。5 结语本文选取 DOAJ 收录的地学类 OA 期刊为统计对象,采用 Excel 统计工具对所收录期刊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当前地学领域的 OA 期刊的发展现状及学术交流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出版地学类 OA 期刊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单语种期刊占主导地位,使用语言最多的是英语;期刊回溯年代大多分布在 1997 年以后,回溯年代最长的期刊是 1911 年丹麦出版的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Denmark;出版地学类OA 期刊最多的出版机构是 Copernicus Publications;绝大部分地学类 OA 期刊是不向论文作者收取费用的。研究结果为系统掌握地学类 OA 期刊基本态势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从地学文献信息保障和利用角度为地质找矿突破和找矿理论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撑。

地学吧,相当不错。

  • 索引序列
  •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官网查询
  •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官网查询网址
  •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官网价格查询
  •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官网查询入口
  •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官网查询系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