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不咋地,硬件设施太破旧了,我就是在那里离校的,现在专转本考到南京去了。不过学校挺支持我们专转本的,这点我很感谢学校。女生宿舍环境还可以,晚上不断电,这个是小公寓的待遇,大宿舍的条件差的,不是人住的。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也小的可怜,学校食堂是才建的,里面的伙食还可以了,豆腐和凉面挺好吃的,嘿嘿~]

02020202020202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机械工程系、电子与信息系、数理系、化工系、工商管理系、劳动和社会保障系、安全技术管理系、旅游系、教师教育系、人文科学系、艺术设计系、艺术系、中文系、外语系、法政系、社科部、体育部、师资培训中心等学院、系部和中心,开设了62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其中双专科专业22个,开设近千门课程,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7大门类。

一般吧,学校太小了,在山上,爬的比较累啊,里面住宿条件小公寓还行啊,1200一年,大宿舍条件很差,没电,10多个人一间宿舍,大一部分是在丹阳校区的。镇江高专快合并到江科大了,艺术系的就在江科大上课了

挺好的 在大专院校里 名气还是可以的 特别是在外地人眼里 我就是这个学校的

镇江师专学报官网入口

发表论文1.马冬梅,2000,英语教学中利用小组纠错增加学习者参与,《中国英语教学》2000第23卷第3期2.马冬梅,2000,也谈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柳宗元《江雪》英译比读,《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1期 马冬梅,2000,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镇江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第4期 马冬梅,2001,关于外语学习策略理论框架的研究,《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5.马冬梅,2001,SBI和我国的外语教学,《台州师专学报》2001第23卷第5期6.马冬梅,2002,英语教学中小组口语活动后学生的自我纠错,《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4卷 第2期7.马冬梅,2003,Self- and Other-Correction after the Tasked-Based Pair Work,《中国英语教学》(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8.马冬梅,2004,影响互动性交际中意义磋商的主要因素,《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7期9.马冬梅,2005,介绍《二语习得的社会学转向》,《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37卷第6期 马冬梅,2005,外语学习能力的实质:以二语习得为视角,《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马冬梅,2005,关于我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表态副词的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7卷 第5期 马冬梅,王瑞丽,2007,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南京工业大学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专辑),2007年第6卷 马冬梅,刘小芳,2007,雅各布森翻译理论和纽马克翻译原则之比较,《南京工业大学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专辑),2007年第6卷专著编著专著:马冬梅,2008,《中国大学生英语名词短语使用能力发展研究》,16万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材:陈新仁,汪少华,马冬梅等,2009,《英语词汇学实用教程》,第8章和第9章,苏州大学出版社

1.《英美小说史》,(副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2.《新实用英译汉教程》,(编著),撰写10万余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全国多个省份多所高校使用,已印8次。3.《英美文化读本》,(主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年4月, 撰写3万字。4.《大学商务英语翻译教程》,(主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5.《高级英汉-汉英口译教程》,(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10万余字。6.《汉英翻译教程》,(编著),新华出版社,2006年3月。编写4万余字。本书为新编全国师范大学英语教学丛书之一。 1.《我的中国世界》,(主译),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自传,1991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译者得到我国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散文作家冯亦代先生的较高评价。(见《文汇读书周报》1992年9月26日和《冯亦代文集》第3卷)2.《浦东年鉴(2001)》,(主译)浦东年鉴社,2001年9月。3.《浦东年鉴(2004)》,(主译)浦东年鉴社,2004年6月。4.《搭档情侣》,(独译)作家出版社,2002年9月。 1.王源形象评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6期。2.赛珍珠自传的写作特色,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以上两篇论文收入《赛珍珠评论集》,漓江出版社,1999年4月。)3.德莱塞再认识,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外国文学研究》95年第12期全文转载。4.英文歌词的翻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97年第5期摘用。5.度量衡的英汉互译,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类核心),1997年增刊。6.科技英语的语篇功能与翻译,上海科技翻译(外语类核心),1997年第3期。7.信息足度与文化移植,上海科技翻译(外语类核心),1998年第4期。8.翻译的实质与翻译教学,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0年第6期,选入《中华翻译文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9.诗歌翻译应形神兼顾,英语辅导报,2001年3月。10.翻译本质再认识,上海科技翻译(外语类核心),2001年第3期。11.语境与文化意象词语的翻译,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12.双语词典中的文化词语释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13.我欠狄更斯一笔债,(译文)镇江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14.橘子,(译文)中国翻译(外语类核心),2002年第4期。15.语境特征分析与汉语古典诗词英译评论,中译外社科论丛,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年7月。16.英语中的棒球、垒球及其他,大学英语,2002年第3 期。17.语境特征分析与汉语古典诗歌英译评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2期。18.多义词、文学翻译与翻译批评,中国翻译(外语类核心),2003年第3期。19.翻译与翻译批评的框架建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第2期。20.篇章意识与翻译教学,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5期。21.语境因素与语言得体——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语体观,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22.语篇连贯与汉英翻译及翻译教学,英语研究,2005年第4期。23.赛珍珠研究专家笔谈“赛珍珠研究的当下反思”,江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24.赛珍珠研究中的辩证观,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第4期。25.翻译观与翻译教学,上海翻译(外语类核心),2006年第3期。26.英语国际化、本土化与英语教学,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屈原《橘颂》与米尔恩Golden Fruit之比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类核心),2008年第2期。 言语语境特征分析、翻译与翻译批评,译林(外语类核心),2008年第3期。29.赛珍珠著译中的“杂合”现象探析,江苏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200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30.后殖民翻译理论观照下的赛珍珠《水浒传》译本,中国翻译(外语类核心),2010年第2期。 96—98年参加国家教委社科研究课题“赛珍珠研究”。98—2000年主持河南省教委教改项目“面向21世纪高等外语教育翻译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04—2007年参加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变体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2004—2006年主持省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项目“我国‘入世’后的翻译人才需求与高校翻译教学改革”。2008—2010年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杂合’理论与汉语古典名著英译策略研究”。2008—2010年主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培养与翻译能力评价研究”。2010—2011年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目的论’观照下的中原武术文化外宣翻译问题与策略研究”。2010—2011年主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本科翻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2010—2012年主持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价值评价理论视阈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93年所讲授“综合英语”课评为“校级优秀课程”。97年所讲授“翻译”课评为“校级优秀课程”。98年被评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优秀党员”。2000年获校优秀教学奖。2001,8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三等奖。1999年,2002年两次获全国青年翻译大赛优秀奖(汉译英);2003年获“芙蓉杯”全国青年翻译大赛优秀奖(英译汉)。2003年获河南省创新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2004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校文明教师。2004年被评为新乡市文明教师。2007年获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获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2010年获省教育厅素质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得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1999,11,深圳大学,第三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12,广州,中山大学,全国第四届诗歌翻译研讨会,主持分会场讨论。2002,5,清华大学,翻译高层论坛暨全国青年翻译大赛颁奖仪式。2002,10,华东师大,中国汉英对比研究会年会暨翻译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2005,6,镇江,赛珍珠国际研讨会。2008,5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全国翻译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发言题目:翻译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2009,6省外语教学研究会英语专业年会,许昌学院。2010,3,省翻译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郑州。2010,4,省同声传译教学方案研讨会,河南理工大学。2011,3, 全国翻译硕士教学年会。2011,10,第七届全国典籍翻译研讨会,主持大会发言一场。2011,11, 首届亚太清华翻译与跨文化论坛,主持分论坛讨论。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官网

一般吧,学校太小了,在山上,爬的比较累啊,里面住宿条件小公寓还行啊,1200一年,大宿舍条件很差,没电,10多个人一间宿舍,大一部分是在丹阳校区的。镇江高专快合并到江科大了,艺术系的就在江科大上课了

非常一般

还行吧,今年换了新大门,盖了新教学楼,感觉还不错。离市区也很近,很方便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概况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镇江高专”),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普通高校。学校坐落在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江苏镇江的宝塔山麓、古运河畔,具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  1992年3月,经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原镇江职业大学、镇江教育学院、江苏广播电视大学镇江分校合并组建镇江高专。2001年5月,江苏省劳动经济学校成建制并入。2003年3月,江苏省丹阳师范学校成建制并入,同年,镇江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并入。省丹阳师范学校的前身为我国著名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1912年创办的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多年来,学校依托地方办学,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兼及远程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学校现占地661亩,校内实验实训室68个,校内实训基地10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88个,电子阅览室2个,计算机房20个(学生用教学计算机1563台),多媒体教室57个(总座位数为3164个)、语音教室12个(座位数为753个)。学校建设了学校网站,开辟了网上办公系统,校园网覆盖所有的教学区、实验区、办公区等,全校信息点总数近1200个。图书馆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和丰富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图书藏量5万册(纸质图书),电子图书5万册,订有中外文期刊1500多种。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与信息系、数理系、化工系、工商管理系、劳动和社会保障系、安全技术管理系、旅游系、教师教育系、人文科学系、艺术设计系、外语系、法政系、社科部、基础部、体育部、国际教育学院、师资培训中心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等。共设42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其中省级品牌专业1个(旅游与酒店管理,全省高职院校中7个品牌专业之一),5门课程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二类精品课程,4门课程获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2门课程分别被评为省高校精品教材和省重点立项建设精品教材。学校成立了23个专业(大类)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大类)覆盖率100%。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会议,邀请校外专家特别是来自行业或企业的专家,参与专业结构调整、教学计划论证、课程开发、考核标准制定、就业指导,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员2300多人。  学校以人为本,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实施“十名教授百名硕士培养工程”,选派教师到加拿大、新西兰、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培训进修,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23人,具有正高和副高职称的180人,中级职称279人,“双师”素质教师170人。学校聘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为学校发展建设顾问,聘请原中国人民解放军60军军长、安徽省军区原司令员李元喜将军为兼职德育教授,还聘请了多位知名学者和业界精英为兼职教授,聘请行业技术能手为学校实训指导教师,定期为学校提供咨询服务,为师生作报告,指导和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历来重视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多年来,学校一直以省、校级“青蓝工程”、省“333工程”、市“169工程”为抓手,培养了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省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市“169工程”学术带头人及科技骨干1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1人、省电大学术带头人资助对象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校级学术带头人1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59人。  学校坚持“素质为魂、能力为本、厚德强能、全面发展”的职业素质教育理念,坚持 “讲训并重,学练结合”,积极实施“2+1”培养模式,实行“双证制”培养方案,扎实推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的高等职业技术适应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居全省先进行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称职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围绕教学开展科研,依靠科研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十五”以来,学校教职工主持的各级各类课题计11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出版的专著35部、通用教材54部,发表的省级以上学术论文699篇(其中核心期刊78篇),获国家、省市级成果奖138项。据《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统计,2005年全校在高等教育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总数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第八。《镇江高专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学校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加拿大荷兰学院、澳大利亚亚历山大科技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商学院等学校联合开办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商业信息技术)、“酒店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商务经理”、“市场营销与广告管理”等6个专业共12个国际合作教育班,其中,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办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商业信息技术)、“酒店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已有三届学生毕业,毕业生供不应求。2006年,经镇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坚持面向基层,立足镇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作为学校安身立命之本,努力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学校获得并保持“江苏省文明单位”、“镇江市文明单位”、“江苏省安全文明单位” 称号,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等。学校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创业能手。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方案》要求,以迎接评估为契机,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和岗位变化适应力”为办学宗旨,巩固规模,优化内涵,强化特色,服务基层。完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特色鲜明的“讲训并重,学练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和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提高与学校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教科研和社会服务相适应的“双师”队伍素质;形成一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和品牌专业;建成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优雅和谐的人文校园、数字校园、园林校园。努力做到教学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办学高效益、特色更鲜明。把学校建设成环境优美、条件优良、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地方性、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  附:  1、办学指导思想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讲训并重、学练结合、质量至上、特色领先,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适应性、应用型人才。  2、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开放创新,质量至上,知行合一,和谐发展。  3、办学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优化内涵、提高水平,以高职高专教育为主体、兼及远程开放教育和教师培养培训,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适应性、应用型人才,到2010年把学校建设成在校全日制高职生人数达8000人左右、环境优美、条件优良、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地方性、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努力跻身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  办学类型和层次定位: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专业建设定位:专业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并适度体现超前性。重点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专业,着力建设工科类专业,积极开发现代服务业等新型行业急需的新型专业,逐步做到以工科类专业为主,文经管等专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全力打造特色、品牌专业,不断彰显专业特色,用专业特色打造学校特色。  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培养既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需要(满足学生就业谋生或生存需要),又能适应未来职业变化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适应性、应用型人才(满足人的发展和整个职业生涯的需要)。  服务面向定位:面向基层,立足镇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  办学形式定位:依托地方办学,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兼及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和技能型岗位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办学思路: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围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和岗位变化适应力”这一办学宗旨,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作为学校安身立命之本,形成了“就业导向,面向基层,特色领先,持续发展”的办学思路;明确了“素质为魂,能力为本,厚德强能,全面发展”的职业素质教育思想;形成了“以人为本、开放创新、质量至上、知行合一、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4、校训、校风和教风、学风的含义表述  校训:正则格致  含义的简要表述:  正则:“正则”源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楚辞·离骚》,“正则”是屈原的名,也是伟大的教育家吕凤子先生1912年创办的我校丹阳校区前身——正则女子职业学校的校名。含义为公正而有法则,这是对做人的要求。  格致:“格致”源于《礼记·大学》中“格物致知”一词的省称,意蕴崇尚科学和实践,探求真知,提高智能,掌握本领,力求全面发展学有特长。这是对求知求学的要求。  校风:务实创新  含义的简要表述:  务实:即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力戒空谈,扎实工作。  创新:是指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于创造。  教风:严谨至爱  含义的简要表述:  严谨:严密谨慎,一丝不苟。体现在为人、治学、教学等方面。  至爱: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做到敬业爱岗爱校爱生。  学风:勤学笃行  含义的简要表述:  勤学:指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探索,体现人的学习态度,反映人的精神状态。  笃行:潜心探索,身体力行,崇尚实践,学以致用。  5、校标内涵:  蓝色图案:深沉严肃,富于深邃和科学理性,蕴含探索寰宇奥秘的科学意识。  中心图案:由字母“CP”组成三个小图案,字母“C”是创新(Creation)的第一个英文字母,蕴含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字母“P”是实践(Practi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蕴含学校人才培养要彰显高职特色。而中心图案又由“人”字图案支撑,蕴含学校的根本是育人,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整个图案像一个车轮,预示着学校事业蓬勃发展,滚滚向前。又似一朵花,蕴含学校事业发展充满着无限生机和希望。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官网网址

不咋地,硬件设施太破旧了,我就是在那里离校的,现在专转本考到南京去了。不过学校挺支持我们专转本的,这点我很感谢学校。女生宿舍环境还可以,晚上不断电,这个是小公寓的待遇,大宿舍的条件差的,不是人住的。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也小的可怜,学校食堂是才建的,里面的伙食还可以了,豆腐和凉面挺好吃的,嘿嘿~]

一般化的大专而已。不过相对混日子的大专略好一点

一般吧,学校太小了,在山上,爬的比较累啊,里面住宿条件小公寓还行啊,1200一年,大宿舍条件很差,没电,10多个人一间宿舍,大一部分是在丹阳校区的。镇江高专快合并到江科大了,艺术系的就在江科大上课了

镇江高专现在是开放大学,在镇江学府路上,马上要搬到镇江大学城去了,专业挺多的,但是没有特别抢手的专业(我指的是就业),不过学习还是看个人。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官网电话

中国教育在线 看看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网查看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概况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镇江高专”),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普通高校。学校坐落在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江苏镇江的宝塔山麓、古运河畔,具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  1992年3月,经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原镇江职业大学、镇江教育学院、江苏广播电视大学镇江分校合并组建镇江高专。2001年5月,江苏省劳动经济学校成建制并入。2003年3月,江苏省丹阳师范学校成建制并入,同年,镇江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并入。省丹阳师范学校的前身为我国著名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1912年创办的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多年来,学校依托地方办学,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兼及远程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学校现占地661亩,校内实验实训室68个,校内实训基地10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88个,电子阅览室2个,计算机房20个(学生用教学计算机1563台),多媒体教室57个(总座位数为3164个)、语音教室12个(座位数为753个)。学校建设了学校网站,开辟了网上办公系统,校园网覆盖所有的教学区、实验区、办公区等,全校信息点总数近1200个。图书馆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和丰富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图书藏量5万册(纸质图书),电子图书5万册,订有中外文期刊1500多种。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与信息系、数理系、化工系、工商管理系、劳动和社会保障系、安全技术管理系、旅游系、教师教育系、人文科学系、艺术设计系、外语系、法政系、社科部、基础部、体育部、国际教育学院、师资培训中心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等。共设42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其中省级品牌专业1个(旅游与酒店管理,全省高职院校中7个品牌专业之一),5门课程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二类精品课程,4门课程获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2门课程分别被评为省高校精品教材和省重点立项建设精品教材。学校成立了23个专业(大类)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大类)覆盖率100%。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会议,邀请校外专家特别是来自行业或企业的专家,参与专业结构调整、教学计划论证、课程开发、考核标准制定、就业指导,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员2300多人。  学校以人为本,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实施“十名教授百名硕士培养工程”,选派教师到加拿大、新西兰、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培训进修,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23人,具有正高和副高职称的180人,中级职称279人,“双师”素质教师170人。学校聘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为学校发展建设顾问,聘请原中国人民解放军60军军长、安徽省军区原司令员李元喜将军为兼职德育教授,还聘请了多位知名学者和业界精英为兼职教授,聘请行业技术能手为学校实训指导教师,定期为学校提供咨询服务,为师生作报告,指导和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历来重视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多年来,学校一直以省、校级“青蓝工程”、省“333工程”、市“169工程”为抓手,培养了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省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市“169工程”学术带头人及科技骨干1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1人、省电大学术带头人资助对象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校级学术带头人1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59人。  学校坚持“素质为魂、能力为本、厚德强能、全面发展”的职业素质教育理念,坚持 “讲训并重,学练结合”,积极实施“2+1”培养模式,实行“双证制”培养方案,扎实推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的高等职业技术适应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居全省先进行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称职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围绕教学开展科研,依靠科研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十五”以来,学校教职工主持的各级各类课题计11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出版的专著35部、通用教材54部,发表的省级以上学术论文699篇(其中核心期刊78篇),获国家、省市级成果奖138项。据《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统计,2005年全校在高等教育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总数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第八。《镇江高专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学校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加拿大荷兰学院、澳大利亚亚历山大科技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商学院等学校联合开办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商业信息技术)、“酒店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商务经理”、“市场营销与广告管理”等6个专业共12个国际合作教育班,其中,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办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商业信息技术)、“酒店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已有三届学生毕业,毕业生供不应求。2006年,经镇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坚持面向基层,立足镇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作为学校安身立命之本,努力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学校获得并保持“江苏省文明单位”、“镇江市文明单位”、“江苏省安全文明单位” 称号,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等。学校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创业能手。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方案》要求,以迎接评估为契机,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和岗位变化适应力”为办学宗旨,巩固规模,优化内涵,强化特色,服务基层。完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特色鲜明的“讲训并重,学练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和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提高与学校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教科研和社会服务相适应的“双师”队伍素质;形成一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和品牌专业;建成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优雅和谐的人文校园、数字校园、园林校园。努力做到教学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办学高效益、特色更鲜明。把学校建设成环境优美、条件优良、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地方性、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  附:  1、办学指导思想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讲训并重、学练结合、质量至上、特色领先,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适应性、应用型人才。  2、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开放创新,质量至上,知行合一,和谐发展。  3、办学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优化内涵、提高水平,以高职高专教育为主体、兼及远程开放教育和教师培养培训,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适应性、应用型人才,到2010年把学校建设成在校全日制高职生人数达8000人左右、环境优美、条件优良、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地方性、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努力跻身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  办学类型和层次定位: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专业建设定位:专业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并适度体现超前性。重点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专业,着力建设工科类专业,积极开发现代服务业等新型行业急需的新型专业,逐步做到以工科类专业为主,文经管等专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全力打造特色、品牌专业,不断彰显专业特色,用专业特色打造学校特色。  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培养既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需要(满足学生就业谋生或生存需要),又能适应未来职业变化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适应性、应用型人才(满足人的发展和整个职业生涯的需要)。  服务面向定位:面向基层,立足镇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  办学形式定位:依托地方办学,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兼及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和技能型岗位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办学思路: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围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和岗位变化适应力”这一办学宗旨,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作为学校安身立命之本,形成了“就业导向,面向基层,特色领先,持续发展”的办学思路;明确了“素质为魂,能力为本,厚德强能,全面发展”的职业素质教育思想;形成了“以人为本、开放创新、质量至上、知行合一、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4、校训、校风和教风、学风的含义表述  校训:正则格致  含义的简要表述:  正则:“正则”源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楚辞·离骚》,“正则”是屈原的名,也是伟大的教育家吕凤子先生1912年创办的我校丹阳校区前身——正则女子职业学校的校名。含义为公正而有法则,这是对做人的要求。  格致:“格致”源于《礼记·大学》中“格物致知”一词的省称,意蕴崇尚科学和实践,探求真知,提高智能,掌握本领,力求全面发展学有特长。这是对求知求学的要求。  校风:务实创新  含义的简要表述:  务实:即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力戒空谈,扎实工作。  创新:是指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于创造。  教风:严谨至爱  含义的简要表述:  严谨:严密谨慎,一丝不苟。体现在为人、治学、教学等方面。  至爱: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做到敬业爱岗爱校爱生。  学风:勤学笃行  含义的简要表述:  勤学:指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探索,体现人的学习态度,反映人的精神状态。  笃行:潜心探索,身体力行,崇尚实践,学以致用。  5、校标内涵:  蓝色图案:深沉严肃,富于深邃和科学理性,蕴含探索寰宇奥秘的科学意识。  中心图案:由字母“CP”组成三个小图案,字母“C”是创新(Creation)的第一个英文字母,蕴含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字母“P”是实践(Practi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蕴含学校人才培养要彰显高职特色。而中心图案又由“人”字图案支撑,蕴含学校的根本是育人,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整个图案像一个车轮,预示着学校事业蓬勃发展,滚滚向前。又似一朵花,蕴含学校事业发展充满着无限生机和希望。

2008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师范招生计划一览表 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2008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招收五年制师范大专生200名。各专业招生人数及招生范围列表如下:学 校 及 专 业 名 称 招生计划(人) 镇江市区 丹徒 丹阳 句容 扬中 备注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师范类 代号401 ) 200 36 29 70 39 26 1、小学教育(英语教育) 100 办学点:镇江高专丹阳校区2、小学教育(综合文科) 35 办学点:镇江高专丹阳校区3、小学教育(综合理科) 35 办学点:镇江高专丹阳校区4、学前教育 30 办学点:镇江高专丹阳校区镇江高专招办电话:88962859、82970795、82970796 地址:镇江市学府路61号 邮编:212003 网址: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办公室二OO八年五月二OO八年五月

02020202020202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机械工程系、电子与信息系、数理系、化工系、工商管理系、劳动和社会保障系、安全技术管理系、旅游系、教师教育系、人文科学系、艺术设计系、艺术系、中文系、外语系、法政系、社科部、体育部、师资培训中心等学院、系部和中心,开设了62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其中双专科专业22个,开设近千门课程,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7大门类。

  • 索引序列
  •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 镇江师专学报官网入口
  •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官网
  •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官网网址
  •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官网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