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会计与经济学杂志官网

会计与经济学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会计与经济学杂志官网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会计学与经济学杂志》荷兰ISSN:0165-4101,1978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SCI收录期刊,SSCI 2003年影响因子844。为经济分析与会计问题探讨提供论坛。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金融经济学杂志》瑞士ISSN:0304-405X,1974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SCI收录期刊,SSCI 2003年影响因子723。刊载财政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侧重风险投资、有价证券分析、市场平衡理论、财政管理等内容。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卫生经济学杂志》荷兰ISSN:0167-6296,1983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SSCI收录期刊,SCI、SSCI 2005年影响因子708。刊载卫生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论文,涉及卫生和医疗事业的经济学,卫生服务的需要与利用、人力的规划与预测、卫生政策中的公共经费、卫生的标准、各国的保健财政支出等方面的问题。

南方日报,我们老师推荐的,呵呵不过我推荐看财富

南方日报。同事给我推荐的,建议看看 郎咸平 的演讲,很棒

经济学的顶级期刊有:Americ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高,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一般情况下,经济学理论建基在理性的“极大化”这假设之上,每个人都会在局限下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假设真假并不重要,只要假设推论出来的可被验证含意,能够解释及推测现实世界,我们就接受这个理论。但是奥地利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动的行动公理基础之上。其学派旗帜鲜明的反对把理性状态和极大化作为经济学的逻辑前提。凡是有解释能力的理论,都一定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refutable by facts),但未被事实推翻。 我们永远不能证明一个理论,因为下一次的事件总会有机会推翻该理论。

会计与经济学杂志官网电话

会计与经济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是又错综复杂。会计缘于古典管理学科经济学就属于古典经济学科,但是管理缘于经济,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在大学教育中,工商管理类八大必修课程中就必修经济学,因为经济学是所有管理学科的基础和归宿。会计学的平衡原理就是宏观经济学的缩影。

会计学属经济学中的一部分。《不是管理学,什么学位是大学自己定的。》会计是一门社会科学,应用广泛。各行各业,机关,学校都离不开会计。简单易学。但做个管理会计有一定难度。只要用心就能学好。

会计直接研究并参与经济管理及核算,离不开经济实务,理所当然属于经济学。经济院校几乎全设会计专业,会计应归属于应用经济学。这是毫无疑问的。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会计学与经济学杂志》荷兰ISSN:0165-4101,1978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SCI收录期刊,SSCI 2003年影响因子844。为经济分析与会计问题探讨提供论坛。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金融经济学杂志》瑞士ISSN:0304-405X,1974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SCI收录期刊,SSCI 2003年影响因子723。刊载财政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侧重风险投资、有价证券分析、市场平衡理论、财政管理等内容。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卫生经济学杂志》荷兰ISSN:0167-6296,1983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SSCI收录期刊,SCI、SSCI 2005年影响因子708。刊载卫生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论文,涉及卫生和医疗事业的经济学,卫生服务的需要与利用、人力的规划与预测、卫生政策中的公共经费、卫生的标准、各国的保健财政支出等方面的问题。

会计与经济学杂志官网订阅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会计学与经济学杂志》荷兰ISSN:0165-4101,1978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SCI收录期刊,SSCI 2003年影响因子844。为经济分析与会计问题探讨提供论坛。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金融经济学杂志》瑞士ISSN:0304-405X,1974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SCI收录期刊,SSCI 2003年影响因子723。刊载财政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侧重风险投资、有价证券分析、市场平衡理论、财政管理等内容。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卫生经济学杂志》荷兰ISSN:0167-6296,1983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SSCI收录期刊,SCI、SSCI 2005年影响因子708。刊载卫生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论文,涉及卫生和医疗事业的经济学,卫生服务的需要与利用、人力的规划与预测、卫生政策中的公共经费、卫生的标准、各国的保健财政支出等方面的问题。

南方日报,我们老师推荐的,呵呵不过我推荐看财富

这里有,去财经版下载看2010的卷子,很多文章比经济学人难多了,经济学人毕竟只是通俗杂志,难度还远比不上专业学术文章,至少经济学人我看起来很省劲,即使不少生词。2010考研英语,即使词汇大都认识,读起来也费劲,甚至就弄不明白

《经济学观察报》

会计与经济学杂志官网电子版

南方日报,我们老师推荐的,呵呵不过我推荐看财富

经济与管理学专辑类的核心期刊、CSSICI级别期刊列举如下:经济与管理综合:《当代经济管理》、《南开经济研究》、《经济学家》。企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管理》、《管理评论》。管理学:《管理世界》。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管理科学》、《宏观经济管理》。北大核心期刊:《经济问题探索》、《管理学报》、《公共管理学报》。经济学南大核心期刊投稿有哪些推荐?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与管理评论》是山东财经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管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传承创新学术、培养学术队伍、展示科研成果,服务经济社会。主要刊发国内外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与政策研究成果,探讨新时代经济领域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增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西安财经大学学报》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财经学院主办的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的综合经济类学术期刊。跟踪并探索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性与应用性相结合。设“财政与税收”、“会计与审计”、“西部经济”、“丝绸之路研究”、“金融研究”、“宏观经济”、“秦文化与经济”、“产业经济”、“企业管理”、“三农问题”、“社会保障”、“贸易经济”、“旅游经济”、“法学论坛”等栏目。《产经评论》是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和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联合承办的大型产业经济类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从产业经济发展实践出发,追踪理论前沿,传播产业经济学科的创新成果,为国内外学者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经济问题》创刊于1979年,月刊,是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学术期刊。主要设有理论探索、改革与发展、企业经济、农业经济、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世界经济、山西经济、财政与税务等栏目。《会计研究》杂志创刊于1980年3月,是财政部主管、中国会计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确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中惟一的会计类学术期刊,是学术界公认的会计学权威期刊。内容涵盖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公司治理、审计等多个领域,读者群体主要是国内外具有较好理论基础的会计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者。

广义来说,都是经济学经济学从大方面来说分为:运用经济学和学术经济学一般来说,运用型经济学包括,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等等而学术经济学又简称为(研究型的)经济学,这类学起来本科比较空一些,需要继续深造。经济学里面可以分为劳动经济学,世界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等各有不同,不过基础的学科一样的。对于会计来说呢,随着会计业务的细分也分为了很多不同种类的会计。比如,审核会计,管理会计等等,就像专业有财务管理,CPA,ACCA这些。 经济学基础学科是:(有些学校会学一些经济学原理)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学基础,经济法,市场营销,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至少是高数1会计的,在会计方面会加强,一开始就学中财了。 经济类基础的,只要是经济类的都要学,专业课大二下之后才会逐步开始,会计从大一就会有核心专业课了。 经济学的话对于数学的运用和要求更高一些。

南方日报。同事给我推荐的,建议看看 郎咸平 的演讲,很棒

会计与经济学杂志

南方日报,我们老师推荐的,呵呵不过我推荐看财富

《经济学观察报》

在现实社会里,可以见到许多盈余管理的激励因素,有的属管理激励,有的是政治成本激励或其它激励。在管理激励中,既有分红和晋升的诱惑,又有被解除职位的压力。在政治成本激励中,有许多针对政府管制而进行的盈余管理。此外,盈余管理还可被用作是资劳双方讨价还价的工具。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盈余管理也很有吸引力。正因为如此,才有所谓以股利为基础的盈余管理、以节税为目的的盈余管理、困境企业的盈余管理、运用盈余管理进行风险管理、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时的盈余管理等等。盈余管理也有许多阻碍的因素。注册会计师审计、证券交易监管机构的监管、税务稽查和股东大会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盈余管理的泛滥。但上述限制因素往往也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因此从整体而言,盈余管理的激励因素要比阻碍因素强势得多。在世界各国,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公司上调或调低盈利,虚报营业收益的故事。例如,美国在线公司为开发潜在客户群,免费给客户赠送磁碟,之后将所有发生的费用资本化;而微软公司则被指控通过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入来下调盈利。在这方面,我国也有数不尽的例子,会计“打假”始终效果不明显,说明大家还是不怕,盈余管理还是有很多激励因素的。在现代会计报告系统中,留有许多盈余管理的机会。公认会计原则还存在不少局限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雷维特(ALevitt)1998年就曾在纽约大学法律与商学中心发表过题为“数字游戏”(number games)的演讲,猛烈批评某些低质量的会计准则。应计制会计中的预计、摊销等都很容易被利用作盈余管理。同时,不确定的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也越来越多,对这些不确定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的正确判断也越来越困难。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也为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些条件。例如,现行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契约,股东会、董事长与经理之间相互关系的制度规范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盈余管理乘虚而入也就见怪不怪了。通过深入的分析研究,一些会计学家进一步得出了盈余管理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契约磨擦(contracting frictions);另一个是沟通磨擦(communication frictions)。如果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没有契约磨擦,他们之间的沟通也完全透明的,委托人可以掌握并使用充分信息,盈余管理也就不可能发生。在委托代理关系的模型中,人们常常事先设定一套管理契约和报告规则。事实上,无论是管理契约还是报告规则都面临随着经济和企业情况变化而变化的压力。但是,由于管理契约和报告规则通常被看作是固定的、僵化的(即使有变化也还是跟不上经济和企业情况变化的步伐),会与现实的需要产生矛盾,因此盈余管理便应运而生。在这里,盈余管理常被用来解决由于管理契约和报告规则与现实情形发生磨擦所引起的问题,而管理契约和报告规则就成为盈余管理问题存在的内生变量。仅仅用契约磨擦是无法完全解释盈余管理的产生与存在的。人们之所以无法消除盈余管理,是因为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最典型的是经理知道的东西,包括股东在内的其他人并不一定知道。信息不对称阻碍了信息交流和沟通,经理也就不可能把他所掌握的全部私人信息传递出去。当然,有一些信息传播是被法律禁止的。正是有了沟通磨擦,企业管理当局才会在盈余管理中大有作为。需要说明,契约安排的修正并不能完全消除沟通磨擦。但是,如果经理把所有的私人信息都传递出去,并且又不会增加成本,可以预期,契约的安排将朝着有利于鼓励真实地披露信息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沟通磨擦比契约磨擦对于理解盈余管理生存的条件还更有意义。通过分析和研究以上解释盈余管理生存的两个基本条件,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在盈余管理研究的大量文献中,可以将它们粗略地分成三大类。一是收益平滑。对收益平滑的研究着重于降低不同时期盈利的起伏,主要目的是方便未来盈利的预测并减小市场风险。二是基于契约观点(contracting view)的盈余管理。研究发现,有的契约是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而另外一些则与会计信息有着隐含的联系。其中,前者即显现契约(explicit contracts),有管理报酬计划、债务协议、税收和管制等。在研究中,一般都发现了上述契约影响盈余管理的支持证据。与会计数据间接有关的契约还包括劳资合同、代理人竞争和主管的变动、审计合约、对外募股、公司治理制度等。与第一类契约相比,这些契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则要复杂得多。三是计量方法问题。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大都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将盈利区分为操纵过的和没有操纵过的部分。一般说来,公司的报告盈利由现金流量和对现金流量的会计调整两部分组成,后者称之为应计部分(accruals)。总体应计部分可进一步拆分为非主观应计部分(nondiscretionary accruals)和主观应计部分(discretionary accruals)。在这里要说明一下非主观应计部分和主观应计部分两个概念。其中,非主观应计部分秉承了创造应计会计的原本目的,即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之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特定时期的财务成果。因此,非主观应计部分是在尊重客观经济现实的前提下,对由于现金收付时点与交易事项发生时点不一致这一时差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是相对客观的,强调的是尊重客观经济现实,是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范围内完成的。与非主观应计部分相对应,主观应计部分则是企业基于特定私人利益目的,在某一或某些特定时期通过对经济交易的刻意安排和财务报告的刻意调整创造出符合其需要的报告盈利。这种调整可以利用公认会计原则的弹性在公认会计原则约束范围内完成,但也可能超出公认会计原则的框架。在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中,有四种主要模型以及以它们为基础的改进或衍生模型被较为广泛的采用以度量主观应计的希利模型(The Healy model)、迪安龙模型(DeAngelo model)、琼斯模型(Jones model)和行业模型(industry model)。这四种模型的核心均在于对非主观应计部分的假设或处理上。在希利模型和迪安戈模型中,非主观应计部分从总体上看被假定为在各个考察期间保持不变,进而借由对比总体应计部分来判断样本在特定期间是否存在主观应计部分。琼斯模型和行业模型则释放了非主观应计部分在各个考察期间保持不变的假定,借助较长的时间序列或大容量的行业配对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工具计量非主观应计部分,是较为复杂但更精确的计量模型。另一方面,对盈余管理的种种情形进行解释。例如,有的被解释为管理激励引起的盈余管理。在管理激励引起的盈余管理中,又有多种具体的解释,如报酬契约、代理人竞争和债务契约等。有的被解释为政治成本激励引起的盈余管理。在政治成本激励引起的盈余管理中,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具体情况,如院外游说、政府管制,甚至劳资谈判。此外,还有其它一些特殊的解释,如以股利为基础的盈余管理。以节税为目的的盈余管理、困境企业的盈余管理、运用盈余管理进行风险管理、IPO过程的盈余管理等等。 在过去的20年间,有一大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成果发表。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不仅对会计实务和公认会计原则的制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大大地促进了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其意义主要有: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应计制会计的认识,对现金流量表的推广应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现金为王”(cash is king)的观念在工商管理界非常普遍。现金流量表和“现金为王”的观念为什么会在80年代末期开始流行开来,自然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但也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密切相关。因为,通过研究发现了大量的人为地操纵盈利的行为,会计数据成为数字游戏。通过研究还发现了操纵盈利的行为主要是来自企业管理当局对应计制会计的局限性的过分利用,钻了很多应计制会计的空子。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将现金收付制发展成现金流量基础(cash basis)。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加速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完善和发展,尤其是表现在增加对外财务报告的透明度方面。前面谈到,沟通磨擦是盈余管理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什么会有沟通磨擦,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知道的很多信息,委托人可能知之甚少。要改善这个问题,增加对外财务报告的透明度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各国公认会计原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新准则的立项和制订都是朝着这一方向发展的。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不仅自身成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大大促进了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据《会计与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年所做的一项统计,发表在该杂志上有关“契约”话题的论文1979-1986、1987-1991、1992-1996年间总共分别为28、25和49篇,占该杂志同期发表论文总数的35%、29%和48%。在这些有关契约话题的论文中,直接采用实证方法研究管理报酬(management compensation)契约的就分别有11、4和12篇。由此可见,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本身就在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也促进了会计与资本市场、审计、盈利预测、行为会计以及所得税会计等领域的研究。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还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组织行为与控制、绩效评估与报酬计划、证券市场监管等一系列理论与实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会计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结果迄今还有非常大的差别。主要原因有: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采用了不够严密的方法将盈利划分为操纵过的和没有操纵的部分;对盈余管理的大多数实证研究都只限于某一时期或某一项目;对盈余管理的解释太狭义;代理人隐瞒其操纵盈利的手法,不利于收集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所需的数据;委托人自愿让代理人隐瞒信息;盈余管理很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因素导致的,目前大多数的实证研究只着重于一个因素,研究结果当然不够理想。可以预期,未来的盈余管理研究不仅要进一步解决以上问题,而且还要特别注意研究盈余管理对股价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 索引序列
  • 会计与经济学杂志官网
  • 会计与经济学杂志官网电话
  • 会计与经济学杂志官网订阅
  • 会计与经济学杂志官网电子版
  • 会计与经济学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