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论文数学论文

论文数学论文

发布时间:

数学论文中学数学论文

论文数学论文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要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写数学小论文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也是一种新型的师生交往方式,这是一个很新颖的研究课题。所谓“数学小论文”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它可以是学生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理解、评价,可以是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可以是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经过等。

游戏中的数学一天,熙熙姐姐交给我们一个游戏:两人轮流从1—10按顺序报数,每次只能报1、2或3个数,谁先报到10,谁就赢了大家都想将对方“打倒”,但是,怎样才能让自己百分之百的胜利呢?这个问题总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使我疑惑不解回到家,我在小篮子里挑了十个石子,准备新手操作一下我把爸爸叫来,让爸爸和我一起做这个游戏我找来一支笔和一本本子,将我做的每一步记录下来规则是这样的:我和爸爸轮流拿石子,最多拿3个,最少拿1个,谁拿到最后一个,谁就赢了第一场我失败了原来,爸爸先拿,爸爸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输的“很惨”;第二场我先拿,我居然赢了……我将记录反复看了几遍,终于发现,我用最大的和最小的数相加:即1+3=4,又用了石子总数除以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和,也就是10÷4=2…2,如果有余数,就我先拿,余数是几就那几个石子,如果没有余数,让对方先拿现在余数是2,就拿2个石子,剩下的每次拿的石子和对方拿的和是除数3,我就可以必胜了为了保证答案的准确性,我又拿了28个石子和爸爸重新玩,有了上面的规律,我果然战无不胜!原来,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它们正等着你去发现呢!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我在商场里学数学用数学之买家角度 作为一个买家,最主要的是要做到货比三家要买一件衣服,遇到合适的不妨先把品牌、尺码、价格记下来再到别的店做比较一个物品的价格是进价+运费+税费+厂商利润,还有店铺租金员工工资等一系列附加成本,所以往往卖价要比商品价值高太多了其实在省钱这方面有一个更好的办法——网上购物网上购物价格要便宜多了在网上一个物品的价格是进价+运费一件三四百的衣服,在网上可能只卖五六十,十分实惠就算加上运费也要便宜许多所以,我认为现在商场中挑选自己合适的东西,把品牌、货号、以及自己合适的尺码记好,再到网上购买当然有些东西在网上是买不到的,这是就只有货比三家挑出最实惠的再买了可能有许多人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我可以这么说,只要掌握好方法,便宜也是可以买到好东西的同样一件商品,便宜的和贵的,您会选择哪个呢? 大家也知道网上东西便宜,但存在的风险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警惕性了!网上卖东西的商家是有信誉度的,这个信誉度直接显示在网页上以供买家参考同时还有成交量啊,好评度阿以及买家的留言,这些都是购物网站为了防止网上行所设置的现在网上购物已经很透明了,多转转多看看总吃不了亏 毕竟网上购物还是风险大,所以不妨我们再来看看商场里的活动吧,商场里的活动多,又诱人,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小陷阱呢?这时就需要运用我们的数学啦! “买一赠一了啊,满200送200!”哟,你瞧,活动来了! 满额送券销售活动 每过节假日,我们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商家打出的“满200送200”的促销招牌消费者们蜂拥而至,商场里人山人海,抢购成风而实际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满200送2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其中暗藏着数学问题 就说满200送200元购物券某顾客先用490元买了一件羊绒外衣,送来了400元购物券此时得到的四百元购物券,一般顾客心理都会产生一种捡便宜的感觉,于是就产生了较强的购买欲望,意欲花完为快(一般商家的购物券都是限期消费,在一定的时期内没有消费就过期作废)于是这位顾客又花了248元券买了一双鞋,又用剩下的150元券中的128买了一条围巾那么顾客到底便宜了多少呢?我们可以算一下128+248+490=866(元),这是原来不打折时需要花的钱490/866,所打的折扣大约是五六折这位先生处理还好,因为购物券只能在指定地点使用,如果买了送,送了买……这样循环下去的话,那商家就赚大了!因为你不得不一直在这个地点消费,商家就算把你套上套了,所以经过真么一算,看来数学真的很重要! “快看报纸!快看看!有奖耶~!诶?!还有个商场打折耶~!不过哪个合算啊?”你瞧瞧!又是一个活动哟… 有奖销售与折扣比较 某报纸上报道了两则广告,甲商厦实行有奖销售:特等奖10000元1名,一等奖1000元2名,二等奖100元10名,三等奖5元200名,乙商厦则实行九五折优惠销售我们想一想;哪一种销售方式更吸引人?哪一家商厦提供给销费者的实惠大? 面对问题我们并不能一目了然.在实际问题中,甲商厦每组设奖销售的营业额和参加抽奖的人数都没有限制.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有几种答案. 分析:(1)若甲商厦确定在单位时间内抽奖,当参加人数较少,少于213(1十2+10+200=213人)人,人们会认为获奖机率较大,则甲商厦的销售方式更吸引顾客;(2)若甲商厦确定在单位时间内抽奖,而在单位时间内的消费者很多,那么它给顾客的优惠幅度就相应的小.因为甲商厦提供的优惠金额是固定的,共14000元(10000+2000+1000+1000=14000).假设两商厦提供的优惠都是14000元,则可知乙商厦的营业额为280000元(14000÷5%=280000) “喔~~~原来如此啊!这个还得看人数呢!还牵扯到优惠金额,嗯……数学是多么重要哇!” 学数学固然重要,但是最终目的还是能把它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我们要学会学数学用数学!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七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一) 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 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通过实验和研究,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再来看正四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正五边形呢?它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 六边形,它可以分成4个三角形,内角和是72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2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3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七边形,它可以分成5个三角形,内角和是90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0/7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 由此,我们得出了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 我们不但可以用一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我们还可以用两种、三种等更多的图形组合起来铺满地面 例如: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正三角形和六方形、正方形和正八边形、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实际上,有许多图案往往是用不规则的基本图形拼成的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二) 1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用于直角三角形中的相关计算 3有利于你记住余弦定理,它是余弦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着作——《周髀算经》的开头,记载着一段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的对话: 周公问:“我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天没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没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关于天地得到数据呢?” 商高回答说:“数的产生来源于对方和圆这些形体饿认识。其中有一条原理:当直角三角形‘矩’得到的一条直角边‘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就必定是5。这个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呵。” 从上面所引的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代的人民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这一重要懂得数学原理了。稍懂平面几何饿读者都知道,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用勾(a)和股(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得到两条直角边,用弦(c)来表示斜边,则可得: 勾2+股2=弦2 亦即: a2+b2=c2 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其实,我国古代得到人民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32+42=52)。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应该是非常恰当的。 在稍后一点的《九章算术一书》中,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为: 弦=(勾2+股2)(1/2) 即: c=(a2+b2)(1/2) 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平方+b^平方=c^平方;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满足a^2+b^2=c^2,如:一条直角边是3,一条直角边是四,斜边就是3*3+4*4=X*X,X=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三) 我每次做数奥都是拿起一道题拉起来就做,因为我觉得这样做起来很快。可是今天做数奥时,有一道题改变了我的看法,做得快不一定是做得对,主要还是要做对。 今天,我做了一道题目把我难住了,我苦思冥想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想出来,于是我只好乖乖地去看基础提炼,让它来帮我分析。这道题目是这样的:求3333333333的平方中有多少个奇数数字?分析是这样的:3333333333的平方就是3333333333×3333333333,这道乘法算式由于数字太多使计算复杂,我们可以运用转化的方法化繁为简,也就是把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3倍,积不变。使题目转化为求9999999999×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08888888889因此,乘积中有十个奇数数字。这道题,我们还可以位数少的两个数相乘算起,就能发现积中奇数的数字个数。即3×3=9→积中有1个奇数数字。33×33=1089→积中有2个奇数数字。333×333=110889→积中有3个奇数数字。3333×3333=11108889→积中有4个奇数数字。…… 从上面试算中,容易发现积是由1,0,8,9四个数字组成的,1和8的个数相同,比一个因数中的3的个数少1,0和9各一个,分别在1和8的后面。积中奇数的数字个数与一个因数中3的个数相同,可以推导出原题的积是:11111111108888888889,积中有10个奇数数字。 做了这道题,我知道做数奥不能求快,要求懂它的方法。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四) 今天,我遇到两道数学题,并得到了一些窍门。 第一题:幼儿园买进大小两种毛巾各40条,共用58。8元。大毛巾比小毛巾的2倍多12元。这两种毛巾各多少元?其实,这道题还是较简单的。只要用解方程就行了。先算出大小毛巾的价钱,在计算,不一会,我就做完了。 乔布斯水果店原来将一批苹果按100%的利润(即利润是成本的100%)定价出售,由于定价过高,无人购买。后来不得不按38%的利润重新定价,这样售出了其中的40%。此时,因害怕剩余水果腐烂变质,不得不再次降价,售出了剩余的全部水果。结果,实际获得的总利润是原定利润的2%,那么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定价的5%。第二次降价的利润是:(302-40%×38-6)÷(1-40%)=25%,价格是原定价的(1+25%)÷(1+100%)=5%。接着道题要把这批苹果看成1,价格也看成1,这批苹果总共分两次卖,第一次卖了4,第二次卖了6。总的利润是2%,总的售出价格就是302,第一次卖了40%×38,302-40%×38就是第二次卖出的总货款。再减掉二次的成本60%,就得到第二次多卖出的钱。利润就是销售价比成本价多出来的钱再除以成本,所以用这个钱除以第二次的成本1-40%,就等于第二次降价后的利润,这时候需要注意,原来的定价应该是(1+100%),所以用(1+25%)÷(1+100%)相除就等于所要答案。 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对于过往车辆收费标准是:大客车30元,小客车15,小轿车10元。某日通过该收费站的大客车和小客车数量比是5:6,小客车与小轿车数量比是4:11,收取小轿车通行费比大客车多210元。求这天这三种车辆通过的数量。解题思路:先把两个比换算成同样的比例,这样三个之间就可以作比较。小轿车比大轿车多出210元,车子的数量比是33:10,实际上收费比是3:1,这样形成的差33×1-10×3=3,210除以3就等于每个配给的量是70辆。就是5:6=10:12,4:11=12:33,30:10=3:1,33×1-10×3=3,210÷3=70(辆);大客车:70×30÷30=70(辆),小客车:70×6÷5=84(辆),小轿车:84×11÷4=231(辆)。 不要担心题目有多难,无论什么数学题总会有答案的,数学就是这么简单,就要看你逻辑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是否强。希望你们也爱上数学!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五)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七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相关文章:趣味数学小论文数学小论文作文数学小论文的作文数学小论文200字关于数学小论文数学高中小论文小学有关数学小论文高中的数学小论文数学与生活(小论文)精选数学生活小论文

回答 用勾(a)和股(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得到两条直角边,用弦(c)来表示斜边,则可得: 勾2+股2=弦2 亦即: a2+b2=c2 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其实,我国古代得到人民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XX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32+42=52)。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应该是非常恰当的。 在稍后一点的《九章算术一书》中,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为: 弦=(勾2+股2)(1/2) 即: c=(a2+b2)(1/2) 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平方+b^平方=c^平方;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满足a^2+b^2=c^2,如:一条直角边是3,一条直角边是四,斜边就是3*3+4*4=,x=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提问 一个小正方体的棱是三厘米现在有20个小正方体这样的小正方体把它搭成一个大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答案是什么? 回答 3×2+(20×3)×3×4=6+720=726 提问 能讲一下意思? 为什么这样做? 回答 3×3×2上下底正方形面积 20×3×3侧边面积 720+18=738 提问 谢谢老师! 再见 再见 更多21条 

数学概论论文

现代数学方法概论论文经济数学问题例说自1993年5月高考命题组提请注意数学的应用以后,1995年全国高考文理科试题中又出现了一道关于淡水鱼养殖的市场预测的应用题,这是一道数学应用方面的好题,由于它是经济数学方面的问题,从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今天,格外地引起大家的注目。  所谓经济数学问题,就是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的一些问题,如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等方面的国民经济问题,银行业务问题,证券市场问题,保险计算问题,消费与市场预测问题,投入产出问题,等等。上述问题中,能用中学生可以接受的初等数学方法解决的一些基础问题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1:某商品的市场需求量P(万件)?、市场供应量Q与市场价格x(元/件)分别近似地满足下列关系: P=-x+70; Q=2x-20当P=Q时的市场价格称为市场平衡价格,此时的需求量称为平衡需求量。  (1)求平衡价格和平衡需求量;  (2)若每件商品征税3元,求新的平衡价格;  (3)若要使平衡需求量增加4万件,政府对每件商品应给予多少元补贴?解:(1)求得平衡价格为30元/件,平衡需求量为40万件。  (2)设新的市场平衡价格为x元/件,此即为消费者支付价格,而提供者得到的价格则为(x一3)元/件,依题意得-x+70=2(x-3)-20,从而解得新的平衡价格为32元/件。  (3)设政府给予t元/件补贴,此时的市场平衡价格亦即消费者支付价格为x元/件,则提供者收到的价格为(x+t)元/件,依题意得方程组-x+70=442(x+t)-20=44 解之得 x=26 t=6  例2:某产品日产量为20台,每台价90元,若日产量每增加1台,则单价就要降低3元,问如何设计生产,使日总收入最大?解:设每日多生产x台,总收入为y元,依题意得 y=(90-3x)(20+x)易得当日产量为25台时,总收入最大。  例3:某厂今年初贷款100万元,复利计息,年利率为10%(即本年的利息计入次年的本金生息),计算从今年末开始每年偿还固定的金额,恰在第12年末还清,问每年偿还的金额是多少万元?解:设每年偿还的金额为X万元,依题意得: x+x(1+10%)+x(1+10%)2+…+x(1+10%)11=100(1+10%)12解之得x=15(万元)09-12-18 | 添加评论 | 打赏0hellomydram11例如:极限的求法 直接代入法适用于分子,分母的极限不同时为零或不同时为 例 求 分析 由于 , 所以采用直接代入法 解 原式= 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来求极限为叙述方便,我们把自变量的某个变化过程略去不写,用记号表示在某个极限过程中的极限,因此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可确切地叙述如下:定理 在同一变化过程中,设都存在,则(1)(2)(3)当分母时,有总的说来,就是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极限等于函数极限的和,差,积,商求解 无穷小量分出法适用于分子,分母同时趋于 ,即 型未定式例分析 所给函数中,分子,分母当 时的极限都不存在,所以不能直接应用法则注意到当 时,分子,分母同时趋于 ,首先将函数进行初等变形,即分子,分母同除 的最高次幂,可将无穷小量分出来,然后再根据运算法则即可求出极限 为什么所给函数中,当 时,分子,分母同时趋于 呢 以当 说明:因为 ,但是 趋于 的速度要比 趋于 的速度快,所以 不要认为 仍是 (因为 有正负之分) 解 原式 (分子,分母同除 ) (运算法则) (当 时, 都趋于 无穷大的倒数是无穷小) 消去零因子法适用于分子,分母的极限同时为0,即 型未定式例分析 所给两个函数中,分子,分母的极限均是0,不能直接使用法则四,故采用消去零因子法 解 原式= (因式分解) = (约分消去零因子 ) = (应用法则) = 利用无穷小量的性质例 求极限 分析 因为 不存在,不能直接使用运算法则, 故必须先将函数进行恒等变形 解 原式= (恒等变形) 因为 当 时, , 即 是当 时的无穷小,而 ≤1, 即 是有界函数,由无穷小的性质:有界函数乘无穷小仍是无穷小, 得 = 利用拆项法技巧例6:分析:由于=原式= 变量替换例7 求极限 分析 当 时,分子,分母都趋于 ,不能直接应用法则,注意到 ,故可作变量替换 解 原式 = = (令 ,引进新的变量,将原来的关于 的极限转化为 的极限) = ( 型,最高次幂在分母上) 分段函数的极限例8 设 讨论 在点 处的极限是否存在 分析 所给函数是分段函数, 是分段点, 要知 是否存在,必须从极限存在的充要条件入手 解 因为 所以 不存在 注1 因为 从 的左边趋于 ,则 ,故 注2 因为 从 的右边趋于 ,则 ,故 宏志网校 俊杰1、利用定义求极限。2、利用柯西准则来求。 柯西准则:要使{xn**有极限的充要条件使任给ε>0,存在自然数N,使得当n>N时,对于 任意的自然数m有|xn-xm|<ε 3、利用极限的运算性质及已知的极限来求。 如:lim(x+x^5)^5/(x+1)^5 =lim(x^5)(1+1/x^5)^5/(x^5)(1+1/x)^5 =4、利用不等式即:夹挤定理。 5、利用变量替换求极限。 例如lim (x^1/m-1)/(x^1/n-1) 可令x=y^mn 得:=n/ 6、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来求极限。 (1)lim sinx/x=1 牐爔->0 (2)lim (1+1/n)^n=e 牐爊->∞ 7、利用单调有界必有极限来求。 8、利用函数连续得性质求极限。9、用洛必达法则求,这是用得最多的。 10、用泰勒公式来求,这用得也很经常。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sequence of number)。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排在第一位的数列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所以,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a1,a2,a3,…,an,…  简记为{an},项数有限的数列为“有穷数列”(finite sequence),项数无限的数列为“无穷数列”(infinite sequence)。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  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摆动数列;  各项呈周期性变化的数列叫做周期数列(如三角函数);  各项相等的数列叫做常数列。  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项的序数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中数的总数为数列的项数。特别地,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an=f(n)。  如果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它的通项公式是a(n)=f(n)[编辑本段]表示方法  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如an=(-1)^(n+1)+1  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它前一项或几项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如an=2a(n-1)+1 (n>1)[编辑本段]等差数列  【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arithmetic sequence),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common difference),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缩写】  等差数列可以缩写为AP(Arithmetic Progression)。  【等差中项】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堪称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arithmetic mean)。  有关系:A=(a+b)/2  【通项公式】  an=a1+(n-1)d  an=Sn-S(n-1) (n>=2)  【前n项和】  Sn=n(a1+an)/2=n*a1+n(n-1)d/2  【性质】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若m,n,p,q∈N*,且m+n=p+q,则有  am+an=ap+aq  Sm-1=(2n-1)an,S2n+1=(2n+1)an+1  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  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设a1,a2,a3为等差数列。则a2为等差中项,则2倍的a2等于a1+a3,即2a2=a1+a3。  【应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到等差数列如:在给各种产品的尺寸划分级别  时,当其中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相差不大时,常按等差数列进行分级。  若为等差数列,且有an=m,am=则a(m+n)=0。[编辑本段]等比数列  【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geometric sequence)。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common ratio),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缩写】  等比数列可以缩写为GP(Geometric Progression)。  【等比中项】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  有关系:G^2=ab;G=±(ab)^(1/2)  注:两个非零同号的实数的等比中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G^2=ab是a,G,b三数成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通项公式】  an=a1q^(n-1)  an=Sn-S(n-1) (n≥2)  【前n项和】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a1(1-q^n)/(1-q)=(a1-an*q)/(1-q) (q≠1)  【性质】  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性质:   ①若 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 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0)”  (5) 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Sn=A1(1-q^n)/(1-q)  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A的n次方。  【应用】  等比数列在生活中也是常常运用的。  如:银行有一种支付利息的方式---复利。  即把前一期的利息赫本金价在一起算作本金,  在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利滚利。  按照复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n-1)  若通项公式变形为an=a1/q*q^n(n∈N*),当q>0时,则可把an看作自变量n的函数,点(n,an)是曲线y=a1/q*q^x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2)求和公式:Sn=nA1(q=1)   Sn=A1(1-q^n)/(1-q)   =(a1-a1q^n)/(1-q)  =a1/(1-q)-a1/(1-q)*q^n ( 即A-Aq^n)  (前提:q不等于 1)  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编辑本段]一般数列的通项求法  一般有:  an=Sn-Sn-1 (n≥2)  累和法(an-an-1= an-1 - an-2= a2-a1=将以上各项相加可得an)。  逐商全乘法(对于后一项与前一项商中含有未知数的数列)。   化归法(将数列变形,使原数列的倒数或与某同一常数的和成等差或等比数列)。  特别的:  在等差数列中,总有Sn S2n-Sn S3n-S2n  2(S2n-Sn)=(S3n-S2n)+Sn  即三者是等差数列,同样在等比数列中。三者成等比数列  不动点法(常用于分式的通项递推关系)[编辑本段]特殊数列的通项的写法  1,2,3,4,5,6,7, ---------an=n  1,1/2,1/3,1/4,1/5,1/6,1/7,1/-------an=1/n  2,4,6,8,10,12,-------an=2n  1,3,5,7,9,11,13,-------an=2n-1  -1,1,-1,1,-1,1,-1,--------an=(-1)^n  1,-1,1,-1,1,-1,1,-1,--------an=(-1)^(n+1)  1,0,1,0,1,0,1,01,0,1,0,------an=[(-1)^(n+1)+1]/2  1,0,-1,0,1,0,-1,0,1,0,-1,-------an=cos(n-1)π/2=sinnπ/2  9,99,999,9999,99999, ------an=(10^n)-1  1,11,111,1111,--------an=[(10^n)-1]/9  1,4,9,16,25,36,49,------an=n^2  1,2,4,8,16,--------an=2^(n-1)[编辑本段]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求法  (一)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an=a1+(n-1)d 首项a1,公差d, an第n项数   an=ak+(n-k)d ak为第k项数   若a,A,b构成等差数列 则 A=(a+b)/2   等差数列前n项和: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   即 Sn=a1+a2++an;   那么 Sn=na1+n(n-1)d/2   =dn^2(即n的2次方) /2+(a1-d/2)n   还有以下的求和方法: 1,不完全归纳法 2 累加法 3 倒序相加法   (二)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n=a1*q^(n-1)(即q的n-1次方) a1为首项,an为第n项   an=a1*q^(n-1),am=a1*q^(m-1)  则an/am=q^(n-m)   (1)an=am*q^(n-m)   (2)a,G,b 若构成等比中项,则G^2=ab (a,b,G不等于0)   (3)若m+n=p+q 则 am×an=ap×aq   等比数列前n项和

我有一套红星闪闪的亲子照设计 想写一篇关于怀旧亲子照的设计理念 主题是围绕红星闪闪的 例如80后的爸爸妈妈都喜欢个性的摆拍亲子照主要穿的是蓝白条的海魂衫 绿色几十年代的裤子 跟小红星的帽子还有个军用水壶设计的也比较怀旧用了降饱和度背景多半是用北京天安门 跟红星发光的!

坏了一个的概率为C1\10*03=3两个C2\10*03^2=0405三个C3\10*03^3=00324四个C4\10*03^4=0001701坏五个以上的概率太小了。假设只有一个技师,则漏修的概率为0405+00324+0001701=0439107~044<05所以只要一个技师。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好运

数学论文数据库

不明白你的意思

从看到题时所想到的

只要学好课本就可以了,数学论坛

进学校图书馆官网的校外访问

数学论文英文

Proves Ddesargues theorem with the perspective correspondence method the abstract: Gives in the projective geometry with perspective correspondence's method the Desargues theorem new, the more succinct key word: Projective geometry; Perspective correspondence; Range of points; Group of

The pigeon-hole principle's utilization domain is widespread, it is in a combinatorics most cardinal principle, may solve using the pigeon-hole principle many involves the existence combination In the 20th century period, many research are aim at the pigeon-hole principle the promotion, has achieved the crest in the Ramsey Is precisely as a result of the pigeon-hole principle utilization universality, but in view of different type topic explanation method existence very big difference, therefore the pigeon-hole principle's structure method is also many and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reorganization, the summary in view of these methods, has formed seven commonly used structure

To prove the theorem of Desargues by means of thperspective correspondenceAbstract: To offer newer and more concise proof of Desargues Theorem in projective geometry by means of thperspective Key words: projective geometryprojective geometry,thperspective correspondence,point range and wiring harness

  • 索引序列
  • 数学论文中学数学论文
  • 论文数学论文
  • 数学概论论文
  • 数学论文数据库
  • 数学论文英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