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物理学文献阅读小结

物理学文献阅读小结

发布时间:

物理学文献阅读小结

省中的。。。。这作业坑爹啊

1.切伦科夫效应 媒质中的光速比真空中的光速小。粒子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超过媒质中的光速。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辐射,称为切仑科夫效应。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光速,真正意义上的超光速是指超过真空中的光速。 2.第三观察者 如果A相对于C以6c的速度向东运动,B相对于C以6c的速度向西运动。对于C来说,A和B之间的距离以2c的速度增大。这种“速度”--两个运动物体之间相对于第三观察者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但是两个物体相对于彼此的运动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在这个例子中,在A的坐标系中B的速度是88c。在B的坐标系中A的速度也是88c。 3.影子和光斑 在灯下晃动你的手,你会发现影子的速度比手的速度要快。影子与手晃动的速度之比等于它们到灯的距离之比。如果你朝月球晃动手电筒,你很容易就能让落在月球上的光斑的移动速度超过光速。遗憾的是,不能以这种方式超光速地传递信息。 4.刚体 敲一根棍子的一头,振动会不会立刻传到另一头?这岂不是提供了一种超光速通讯方式?很遗憾,理想的刚体是不存在的,振动在棍子中的传播是以声速进行的,而声速归根结底是电磁作用的结果,因此不可能超过光速。(一个有趣的问题是,竖直地拎着一根棍子的上端,突然松手,是棍子的上端先开始下落还是棍子的下端先开始下落?答案是上端。) 5.相速度 光在媒质中的相速度在某些频段可以超过真空中的光速。相速度是指连续的(假定信号已传播了足够长的时间,达到了稳定状态)的正弦波在媒质中传播一段距离后的相位滞后所对应的“传播速度”。很显然,单纯的正弦波是无法传递信息的。要传递信息,需要把变化较慢的波包调制在正弦波上,这种波包的传播速度叫做群速度,群速度是小于光速的。(译者注:索末菲和布里渊关于脉冲在媒质中的传播的研究证明了有起始时间的信号[在某时刻之前为零的信号]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 6.超光速星系 朝我们运动的星系的视速度有可能超过光速。这是一种假象,因为没有修正从星系到我们的时间的减少。 7.相对论火箭 地球上的人看到火箭以8c的速度远离,火箭上的时钟相对于地球上的人变慢,是地球时钟的6倍。如果用火箭移动的距离除以火箭上的时间,将得到一个“速度”是4/3 c。因此,火箭上的人是以“相当于”超光速的速度运动。对于火箭上的人来说,时间没有变慢,但是星系之间的距离缩小到原来的6倍,因此他们也感到是以相当于4/3 c的速度运动。这里问题在于这种用一个坐标系的距离除以另一个坐标系中的时间所得到的数不是真正的速度。 8.万有引力传播的速度 有人认为万有引力的传播速度超过光速。实际上万有引力以光速传播。 9.EPR悖论 1935年Einstein,Podolski和Rosen发表了一个思想实验试图表明量子力学的不完全性。他们认为在测量两个分离的处于entangled state的粒子时有明显的超距作用。Ebhard证明了不可能利用这种效应传递任何信息,因此超光速通信不存在。但是关于EPR悖论仍有争议。 10.虚粒子 在量子场论中力是通过虚粒子来传递的。由于海森堡不确定性这些虚粒子可以以超光速传播,但是虚粒子只是数学符号,超光速旅行或通信仍不存在。 11.量子隧道 量子隧道是粒子逃出高于其自身能量的势垒的效应,在经典物理中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计算一下粒子穿过隧道的时间,会发现粒子的速度超过光速。 一群物理学家做了利用量子隧道效应进行超光速通信的实验:他们声称以7c的速度穿过4cm宽的势垒传输了莫扎特的第40交响曲。当然,这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由于海森堡不确定性,不可能利用这种量子效应超光速地传递信息。如果这种效应是真的,就有可能在一个高速运动的坐标系中利用类似装置把信息传递到过去。

文献综述就是叙述发展史。如某某年谁提出什么,某某年谁又发现了什么,某某年谁又证实了什么。直到现在的成就。以此来提出你论文的观点和问题。

先看看物理发展的历史和现在发展状况然后看看有关传感器方面的书而传感器种类很多应该有侧重点 着重某一类的写

物理文献阅读

(1)电视机里的图画与声音变得不一致了(2)汽车在公路上按喇叭,基本上会不起作用(3)教室里后排的同学无法很好地听老师讲课

学生在解有关联系实际或现代科技方面的物理应用问题时,由于叙述题目情境或插图用的篇幅较长,过程相对复杂,不少人无法快速地提取题中的有效信息,因而无法下手解题。其实有时并不是问题本身过难,而是考生在快速阅读后不知题中所云,无法找出解决此题的关键信息,这与考生自身阅读能力有很大关系,由《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的物理部分可知,高考要求考生掌握五种基本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及探究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包含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及应用,且能通过阅读图、表找出该问题的主要信息及特征的能力。同时也应包含对于物理语言,科学描述,信息提取,材料取舍等一系列相关能力的考查。由此可见,教师如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物理学科中的阅读能力是尤为重要的。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究其根本,无外乎就是帮助学生解决两个棘手问题,分别是“阅读什么”和“读出什么”,以下便是笔者对这两方面问题做出的阐述:  一、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  阅读什么  “阅读”二字可分为“阅”和“读”来理解。何为“阅”?笔者认为可理解为“阅读什么”:  首先当然是读教材,以人教版物理教材为例,本套教材语言规范准确,可说字斟句酌。阅读难度偏易,而且知识指向性明确,不易产生歧义。因此以阅读课本作为阅读能力的基础性训练是最简单易行的,笔者在后文对此提出了提纲式阅读法,可供参考。  其次是侧重于训练学生在阅读类试题中的快速阅读能力。通常此类习题起点高,落点低。解决这类题目关键是要耐心,能否快速筛选出有效信息,不能被长篇的叙述、新的名词和公式所吓倒,学会类比转换。将实际问题转换为理想的物理模型,将新情景下的问题与学过的知识相关联,很多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最后,学生可阅读与科技前沿密切相关的报道性文章,以及与社会、科学、人文相关的物理材料,如:神七上天,天宫对接,流星雨等科普文章。  读出什么  那么“读”又应如何理解?笔者认为可理解为“读出什么”:  ①抓中心。读过一段材料后,首先应该抓住中心思想。如读课本时,学生能否抓住本节课有几个中心点,每个中心点又有哪些关键点,联系点,引申点。  ②信息筛选。在获取信息时,学生是否可以鉴别出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干扰信息或无用信息,即有目的去阅读。  ③对于物理语言的理解,特别是对于关键字词的理解。在进行阅读时,学生能否读出话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提到“平衡状态”一词时,学生能否根据所学知识,反映出文中涉及的是哪种平衡状态:运动平衡,静电平衡,抑或是共点力下的动态平衡等相关问题。又如:“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否能够从这个“间”字中,反映出产生力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即二者缺一不可。物理学科中文字叙述是极其严谨精练的,应让学生在阅读中,仔细琢磨某些关键字词的含义,这是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的。  ④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数学是学好物理的必要基础,而且随着物理学习的愈加深入,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也就愈高。因此,在高考大纲中明确指出考生应有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考查学生能否利用中学阶段所学过的简单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例如:对于动量定理I=△p理解, 学生是否能通过这个简单的数学表述,分析出外力F在△t时间内对物体的持续作用效果是促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因此,动量定理反映了外力在这段时间里的时间累积效应,与牛顿第二定律中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不同。又如,在处理斜面问题时,经常要求学生通过比较μ与tanθ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受力状态和运动状态。因此,学生能否读出隐含在数学表述中的物理含义及关系,是极其重要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在物理学科中的阅读方法  提纲式阅读法  高中阶段,学生时间紧,任务重。学习物理时间不可能独占鳌头,因此安排阅读学术文献、科技新闻报道显然不现实。如何在不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的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就地取材,选择物理教材作为学生的第一阅读材料是最合适不过的!在中学实习阶段,笔者经常发现很多学生有超前学新课的情况,学过之后,致使学生在正式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高。对知识一知半解,似会非会,造成了学习“夹生”的恶果。最可怕的是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已经失去了 “新鲜感”,很多学生只是被动地等着教师讲,而不去思考,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几个规律公式,几种典型题,却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这是得不偿失的,因为 “思考的本事最重要”。针对此情况,笔者设计了提纲式阅读法,把阅读训练安排在学生的预习阶段,只要提纲编制合理,应该会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到较大作用,会对实际教学提供较大帮助。  在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先行阅读教材(应在课前进行)。在教师精心编制的

已发,望采纳。

物理化学文献阅读

列表发邮箱了先看看有用没,有用帮你下下来

人工降雨:液体防止暴沸加沸石;液滴为什么是球形的;过热液体,过冷液体,过饱和溶液,卤水点豆腐,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高压锅原理芝麻酱为什么加水先变稠后变稀,钢镚为什么可以漂在水面上,农药中为什么要加表面活性剂,衣服洗涤,防冻液的原理等等等等等等太多了

小学阅读刊物

小学是积累阅读素材的关键时期,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适合小学生的课外杂志有《少年文艺》,《儿童故事画报》,《中国少年儿童》,《小爱迪生》,都是不错的读物。

如今的四年级小学生已经不同以往,他们大多都能有着较好的思维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了。《看天下》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让他与之同龄人能学到更多知识。《旅游新报》作为一本优秀的旅游杂志,可以把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展现给孩子,使其能够有对世界更好的憧憬。《环球银幕》是一本专门讲述电影的杂志,这年纪的小孩子比起看书不如更多的给他看看电影,电影,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 作文周刊(小学高年级版) 》邮发代号:21-《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刊物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邮发代号:54-131 月刊《 小学生导刊(高年级) 》:扩展知识面,语文方面的多!邮发代号:42-193 月刊《 数学大王·高年级 》:趣味数学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5-1346/01 《 小溪流(故事作文) 》 邮发代号:42-40

《少年文艺》、《少年儿童故事报》、《小牛顿》、《中国少年》以及《我们爱科学》等。

小学阅读参考文献

具体目标第一阶段(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求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在两年内突破认识1173个常用字的界限,达到能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字,大幅度增加识字量,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每学年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第二阶段(中年级):以阅读教学为重点,辅以作文教学。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年阅读量达到300篇左右)来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包括理解水平、记忆水平与阅读速度),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每学年背诵30篇左右优秀诗文。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第三阶段(高年级):以作文教学为重点,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其他文章,稍作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每学年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逐步培养读书记笔记的习惯。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能写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做到在40分钟内写出400字左右的文章,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国超,《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初探》,《探索与实践》,2002 年第二期  [2]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  [3]董蓓菲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年  [4]付宜红着:《日本语文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5]朱绍禹、庄文中主编:《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从书·本国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 索引序列
  • 物理学文献阅读小结
  • 物理文献阅读
  • 物理化学文献阅读
  • 小学阅读刊物
  • 小学阅读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