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自然植物》杂志

《自然植物》杂志

发布时间:

自然植物杂志

自然之友

网页是一级期刊的目录5 农学1 土壤学报 12 植物生理学报 23 园艺学报 2 土壤圈(英文) 13 棉花学报 24 蚕业科学3 水土保持学报 14 中国水稻科学 25 茶叶科学4 农业机械学报 15 植物病理学报 26 中国畜牧杂志5 农业工程学报 16 植物保护学报 27 中国兽医学报6 中国粮油学报 17 植物生态学报 28 畜牧兽医学报7 核农学报 18 菌物系统(真菌学报) 29 水产学报8 中国农业科学 19 应用生态学报 30 生物数学学报9 作物学报 20 自然资源学报 31 林业科学1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1 昆虫学报(中、英文版)11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2 昆虫分类学报

请见下面两个链接:第一个影响因子367,第二个影响因子653,都是植物生理方面的国际顶级杂志。

知音

《自然植物》杂志

中国国家地理

植物生物学方面的期刊基本定位以“综合性、高水平”为办刊方针,求新、求快,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领域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新发现和新方法等)、系统评述国际研究热点(新理论、新发展)。刊登内容主要以发表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快报、技术方法、特邀综述和专题论坛。这里推荐《植物学报》,它主要刊登植物学各学科有创新的原始研究论文和快讯,并发表植物科学重要领域的综述国际最新进展的文章;期刊的定位是以中文(英文摘要)及时、快速和全面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植物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中文版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128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表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服务对象为中国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中高级专业人员。《植物学报》是全国优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已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包括CAB、AGRIS、CSCD、CSTPCD、CNKI和CAJCED等。

其实植物生理领域最顶级的是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好像去年还是今年改名称为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了) 影响因子:2004年24、2005年78、2006年837剩下的就是plant Physiology 和plant Cell 这两个了。如果你能在Annual Review上写篇综述,那么基本上就能评上院士了。在后两者上发文章那是我们这里比较好的毕业要求

自然植物杂志网站

美国最权威自然科学杂志Science网站:英国最权威自然科学杂志Nature:

没有的,你英文好吗,可以去英美网络上看看

植物是大家在生活中常见的物种,植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特性和特点也是极其丰富多样的。人们往往不会认识很多的植物,只是见过他的外形,对它却不是很了解,这就使得大家的知识有点欠缺。对于爱花或者是植物学家来说,植物网站是很必要的,有助于他们查找资料,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个网站。第一个网站—植物之家,这个网站里有九个门类,涉及的知识面广,讲解的植物种类也相当多,涵盖一种植物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就连平常不起眼的小植物,里面都有包含,首页还有好多植物的食用的好处与坏处的介绍,是一个不错的网站。第二个网站---FRPS《中国植物志》全文电子版网站,《中国植物志》是世界上到目前为止现存的最全的一本关于植物的大型著作了。里面的收录的植物种类超过三万多种,各门各科的植物都有,如果要想了解更多植物的话,这个网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第三个网站---CFH植物、动物、微生物名称查询,这个网站的页面相当简单,但是只要是你能想到的植物,只要输进去,他会出来相关的好多知识,总有你要找的其中一种,所以说呢,收录的知识还是相对较全的,这个网站也可以帮到大家。总的来说,比较常用的就是这几个了,其他的网站是外国的,找起来也相对比较麻烦,可能还有一定的权限。这几个网站足以让大家了解更多植物的知识了。

的_Page维基我也很喜欢自然科学

自然植物杂志投稿

投稿方式无非就是在网上找对应的期刊(自然科学),然后找有这书的网站,你联系下客服人员,你要的答案就都可以解决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省份 北京 地址 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联系电话 010-84029453 传真 010-64030272

1、来稿采用网上投稿和E-mail附件投稿两种方式,文本格式采用Word2000以上版本。2、来稿请提供以下中文和英文信息:①文章题名;②所有作者的姓名、职称、现工作单位;③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和E-mail地址等);④3~5个关键词(自然信息除外)。3、来稿请附2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科技时评、书评、科技信息除外)。4、来稿中的图和表应分别按文中出现顺序编号。并附150字以内的图题和说明文字,线条图应清晰、准确,需要的图例、坐标名称、标度、标值等必须齐全(图中的图注尽量用中文表示)。照片必须是原版,要求反差鲜明,适于制版。5、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列表按文中出现顺序编号。著录项目必须齐全。期刊文章作者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专著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文章作者题名见:编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摄影、摄影家

《自然植物》杂志封面

是小学生吗?可以引导孩子看看《昆虫记》,《动物大百科》等培养、坚持好兴趣。

是单细胞生物(原生动物门的),在海洋中,好像是叫草履虫

应该是黏液这个资料给你英国《自然》杂志封面刊登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报告——— 生命起源于何处?是来自万能的上帝之手还是来自百万年间的进化。科学家一直在孜孜以求寻找生命起源的证据。近日,散布在澳大利亚西部的众多怪异土堆再次成为舆论中心,有科学家称,这些土堆便是地球生命始祖的化石。最新研究发现,散布于澳洲西部一处广大区域的怪异形状土堆,可能就是地球最古老生命的化石,系由三十多亿年前的数十亿个微生物构成。这些土堆正是天体生物学家正在火星等其他星球寻找的生命形态。最新一期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刊登了此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首席作者,澳洲天体生物学中心的女研究员阿比盖尔·欧伍德说:“它是生命的祖先。如果你认为所有的生命起源于这个星球,或许这就是它开始的地方。” 澳大利亚西部发现怪异土堆群。 在澳大利亚西部皮尔巴拉地区的一处狭长区域内,散布着许多形状怪异、貌似岩石的土堆。欧伍德带领小组考察了数千个这种土堆,从10公里范围内取样分析,经研究发现有7种不同类型的土堆,包括波浪形、圆屋顶形和山脊形,表明有不同的原始生物到场。 这些土堆有的比手指甲还小,有的则比人高。形态也各有不同,有的像装鸡蛋的硬纸盒,有的仿佛是杯状蛋糕的漩涡状糖霜,有的似海浪,有的如点状,还有一个近2米高的叠层看起来好象是“鳄鱼背”。 欧伍德表示,最令人吃惊的是一种锥形土堆,它不可能是由任何已知的地质过程形成的。相反,它应该是由线状的生物滑过土堆移向阳处时形成的。矿物沉积加快了它的形成,最终形成了坚固的锥形堆。 土堆由古老微生物在34亿年前构建,可能是地球最古老生命的化石。 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西澳这些土堆具有古老微生物群落的痕迹。它们并非自然界胡乱堆砌形成的,而是藏身其中的古老微生物在34亿年前构建的。不同形状的土堆表明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生活在那里,它们很可能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生命的化石。 地理学家分别研究了这些土堆的形成,发现它们是所谓的“叠层”,由无机沉积物、矿物质、水和细菌排出的二氧化碳混合在一起,被这些微生物的黏液“黏合”,经过数万年的沉降和分离再一层一层地构建出来。 美国航空航天局天体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鲁尼加说:“这很可能就是最古老生命的存在证据。它们构造非常复杂,靠非生物过程是无法完成的。”科学家探索火星和其他星球要寻找的正是这种早期生命的证据。 土堆的发现让科学家重新思考生命的起源。 欧伍德表示,这项研究是第一份令人信服的记录,若所有生命都起源于地球,则澳西这个地区可能就是起源地。她推测,如果生命能如此迅速地丰富起来,那么极度艰苦的环境如火星上也可能有大量生物繁衍着。 如果这些土堆果真是地球生命的的起源地,那么,它将会改变科学家对早期地球生命的看法。许多有关早期生命的现代理论认为,第一个生命是在热泉喷发和其他极端环境下诞生的。但澳洲叠层被认为是在相对正常的海洋环境下形成的。 如果这些叠层由微生物形成,生命就必须在34亿年前适应正常的非极端的环境。而且,那时的生物已经足够多样化,可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科学家普遍认为,地球是在43亿年前形成的。因此,由此推断,在地球形成10亿年后,这些微生物就在地球上形成了。 土堆的发现为在火星上如何寻找生命提供了线索。 欧伍德说:“我想此发现的意义不只是为早期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而是指出了早期生物圈的巨大残余地在哪里。在这里,我们能明白有关早期生命的更多东西。我们不仅明白地球生命的来源,还能为我们在其他星球如火星上如何寻找生命,到哪里寻找生命提供线索。”不过,有些专家不大认同,认为34亿年前太遥远,难以形成生命,而只有几百万年前才可能形成生命。还有一些地质学家认为,这些奇怪土堆纯粹是由化学过程形成的,如古代深海热泉喷发。最新的看法是,深海热泉是海底化学物质丰富的热水从地壳的裂缝处喷发出来,其喷发寿命长则二三百年,短则几十年。热泉喷发后,周围的化学物质就出现了生命的第一次进化,进而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这些土堆可能是由热泉喷发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

虽然只是“好玩”,但这可能就是真谛,它找到了把科幻与科学统一起来的力量。图为电影《星际穿越》剧照韩松听说全世界有不少科学家反对科幻小说。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著名科技期刊、英国的《自然》杂志会刊登科幻小说,是一件让人很难想象的事。但偏偏就是这样。摆在眼前的这部《Nature杂志科幻小说选集》中译本,收录了2007年之前发表在《自然》上的66篇科幻小说。目前该系列选集已经出版了两部,我手上的是第一部,据说以后还将继续出下去。“好玩”,或许才是科学发现的真正动力,是将科幻与科学统一起来的力量《Nature杂志科幻小说选集》是由《自然》杂志的工作人员亨利吉编辑出版的。科幻进入中国一百多年了,翻译加原创,中国现在每年出版一百多种科幻书。但这部书在我看来,的确是独一无二的,它简直就是一部奇书。译者江晓原和穆蕴秋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工作。英国《自然》杂志创刊于1869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它是一个极其严肃的、高大上的“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许多———或者说大部分震惊世界的科学发现,首次面世都是以研究成果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面的:DNA双螺旋结构,激光原理,中子发现……但它为什么要刊登科幻小说呢?科学是实验性的,反映真实世界的,而小说是虚构的、想象的,可以不直接与实际发生关系,何况还是科幻小说,描写并不存在的未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少科学家反对科幻小说。在导读中,我看到了《自然》收纳科幻小说的两个理由。一是与英国科幻大师、有“科幻界的莎士比亚”之称的赫吉威尔斯有关。威尔斯与《自然》有很深的个人渊源,是杂志的长约作者,该杂志发表了总共66篇与威尔斯相关的文章,有26篇是威尔斯本人署名发表的,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通灵术等。另外《自然》还发表了许多对威尔斯包括科幻小说在内的著作进行评论的文章。因此,发表科幻小说,应视为向这位大师致敬吧。有意思的是,威尔斯常常是对科学作出批判的。二是出于一种看起来很简单、很不可思议的原因。在亨利吉以科幻方式写的前言《怀念未来》中,介绍了《自然》的历史。原来,它是由一个名叫麦克米伦的家族赞助的。《自然》的成功,与它从成立之初便一直保持的宽松愉快氛围有关。吉说:“这种氛围鼓励进行新的尝试:纯粹为了好玩。”因此,杂志在1999年11月4日(杂志130岁生日)之际开设了“未来”专栏,专门发表“好玩”的短篇科幻小说。开篇之作是英国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的作品。之后,读者的热烈反应让编辑始料不及。许多人成了专栏的铁杆粉丝。有一些作品被收入年度最佳科幻作品集。众多科幻作家、科学家都为之写稿,它还发表过一个11岁小女孩的作品,其父是一位科学家。亨利吉在这篇前言中,多次提到“好玩”、“有趣”、“充满乐趣”、“超脱的娱乐精神”等词语。这很有意思。我们知道,科幻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并不是很好玩的,它最早是要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的。鲁迅先生把科幻引进中国时说,“导中国人群以前行,必自科学小说始”,这很不错,但是同样也是很沉重的。从《自然》对科幻作品主题和内容的选择看,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有的幽默,有的严肃,有的荒诞,有的神奇。脑洞大开,根本没有什么禁忌和拘束。我想,会不会,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发现的动力?这种动力归根到底是一种好奇心。虽然只是“好玩”,但这可能就是真谛,它找到了把科幻与科学统一起来的力量。科学创造,是内心深处的兴趣使然。原创性的“点子”闪闪发光,展现了人类对未来的多样性的向往我觉得,江晓原他们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当然了,他们也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自然》上的这些科幻写得比较平庸。是的,按照一般主流文学标准,也许有的甚至称不上小说。不过,在我看来,这些作品,绝不是平淡无奇,相反,它们极有意思,也极有意义,至少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江晓原他们讲到,这些科幻小说的一个重要价值,是让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国际上科幻创作的反思科学的主流倾向,另外,它帮助人们了解《自然》究竟是什么样的杂志。而我则觉得,这个集子收录的作品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它们展现了科幻的特质和审美,代表了人类对未来的多样性的向往。这里面,原创性的“点子”闪闪发光,在构造科幻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些作品大都充满对未来世界的尽情想象,并把这种想象建构在科学性上。能发表在《自然》上的,自然也基于一定的新技术、新理论。这部书的分章,也按照反乌托邦、机器人、人工智能、脑科学、克隆技术、永生、植物保护主义、环境、核电污染、地外文明、时空旅行、多重宇宙、未来世界、科技展望等主题来设置。不少作品是很“硬”的。从中读者看到了一个由科学技术进化带来的千变万化的人类未来。这是科幻最为激动人心的。另外,我觉得,从形式感上观察,这些作品是介于人的创作与机器人创作之间的新型文学。科幻小说是人类历史上“自古”没有的,至今仅仅约200年历史,还在发展中。日本科幻研究者木村生死曾说:“断言蕴含哲学的小说是‘文学性’的人们也许会说包含科学的小说没有‘深度’。他们也许会觉得描写宗教性质的烦恼的是‘纯文学’,对于科学发明绞尽脑汁去描写只是一些皮毛。不过,这种认识是对仅仅接受文化系统的教育、只知道哲学的文学青年的偏见。”我想,或许未来的人类更愿意阅读类似于这本文集中《随机存储器相移2》假想的机器人写出的那种小说吧。下面我介绍文集中一些作品的内容,以观其妙:未来的城市没有了秘密。全体市民成为泛大都市驱动体。整个城市是一只超级硬盘,供生活在里面的人存储、解码、交换信息。每个人都能尽情读取对方的信息。(《20-2》)从生物学意义的人的基础上,发展出的电子人,他和原来的版本,谁是正宗的?谁才是那个他?谁才是真实、完全的某人?法律裁决电子人才是。而生物人就像蛇蜕去的皮一样,不再能视作新生命的一部分。(《终极审判》)中央交通控制电脑控制人的内啡呔和肾上腺素,让司机觉得堵车是种愉快。(《快乐旅程》)有一种药,能让老夫老妻重回年轻时的相互迷恋状态,结果却很尴尬。(《爱情药剂》)……从这些小说中,读者会看到一种大胆的杂糅。它们把不同的领域连接一起,科学、技术、哲学、社会、文学混合在一起,从中产生“创新”和“趣味”,很多想法是当前我们很多科幻小说中没有的。除了思想点子,作品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写法,或者风格,就好像是未来人写的,坦率来说,有的要看第二遍,才能抓住里面的精妙味道。我读的时候,好像李白来到21世纪,读我们写的文章。这是真正的科幻。

  • 索引序列
  • 自然植物杂志
  • 《自然植物》杂志
  • 自然植物杂志网站
  • 自然植物杂志投稿
  • 《自然植物》杂志封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