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民族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民族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发布时间:

民族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申 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属军内刊物,是经国家和军队新闻出版机构审批的军事类学术期刊,主管主办单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民族干部学院,所有栏目设置均为军事类主题,共80页,双月刊,军内发行。按照军队保密规定和办刊要求,我刊从未建有互联网办刊、征稿、投稿平台,从不收取作者关于刊稿的任何费用,原则上不录用非军队人员稿件。近期在互联网出现的“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为非法期刊,是不法分子盗用刊号、假借刊名,利用互联网违法办刊且取作者钱财的违法行为,严重损害和侵犯了我刊的版权利益、社会形象及广大读者的正当权益,造成学术交流领域和学术研究平台的虚假混乱。敬请广大读者提高警惕、仔细甄别、避免。特此申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二〇一七年三月三十日刊名: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主办:昆明民族干部学院ISSN:2095-6015CN:53-1222/E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1、,《苗学研究》(一),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2、《苗语中的汉语借词要规范化》,《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第2期。3、《谈谈汉语文的苗文翻译》,《民族工作》,1990年第2-3期合刊。4、《从江县地名谈》,《黔东南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5、《苗语生态与苗文字的统一》,《黔东南社会科学》,1991年第4期。6、《苗语状词在汉译苗中的运用》,《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第4期。7、《反切表意文字的初步研究》,《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该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3年第5期。8、《反切表意文字是汉藏语系诸语言的新一代理想文字》,1993年第1期。该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3年第6期。9、《苗族传统集市在当代市场中的价值》,《贵州省少数民族经济研究》第8集,1993年12月。10、《数词与苗歌》,《苗语文集》,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11、《古驿苗寨话烧灵》,《苗学研究》(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2、《苗语地名的文化内涵发微》,《苗学研究》(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3、《对当代原始农业的再认识》,《中国农史》,1995年第1期。获贵州省第三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四等奖14、《民族教育困境的实质》,《怀化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15、《<苗语古音构拟>补正:以甲定点为例》,《贵州民族研究》,1998年第4期。该文被Colby Information Center of Science and Cultures收录。16、《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实质及其操作释解》,《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该文转载于《高校文摘》,1999年第3期。17、《关于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思考》,《民族教育》,2001年第3期。18、《苗族交鱼纹图案象征意义剖析》,《吉首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19、《云南丘北县冬瓜寨苗族服饰纹样制作工艺调查》,尹绍亭主编《田野调查报告》(中、老、泰、越苗族/蒙人服饰制作传统技艺传承国际研习班),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0、《文化重构犹如凤凰涅槃:论传统文化利用的难点及化解手段》,方铁主编《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1、《历史民族学多学科整合研究规范的初步探索》,《思想战线》,2002年第1期。转载《高校文摘》2002年第2期。22、《历史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以〈百苗图〉整理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23、《历史人类学与相关学科对话》,周大鸣主编《二十一世纪人类学》,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24、《从〈百苗图〉所载婚俗看婚姻自由》,周大鸣主编《二十一世纪人类学》,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25、《启动族际制衡是落实退耕还牧政策的关键》,《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26、《论文化适应的双重性与调适取向的多样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27.《古今“杨黄”异同考》,《贵州世居民族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28、《论婚姻理论歧义性之由来》,《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29、《婚姻的理论建构与遮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5期,第77页—88页。30、《人类学理论的批判、反思与自觉》,《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 1、《民族调查通论》,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40余万字),独著。2、《〈百苗图〉疏证》,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30余万字),独著。3、《人类学的理论预设与建构》,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28万字),合著。 1、《贵州省岑巩县注溪乡岑王村老屋基喜傩神调查报告》,台湾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出版,1995-10-00,30万字,合著。2、《贵州省晴隆县中营镇新光村硝硐苗族庆坛调查报告》,台湾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出版,1996-06-00,40万字,合著。3、《贵州省黎平县永从乡侗族九龙村寨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8万字,主编及作者。 1、非经济因素对民族教育的制约作用分析,鉴定验收合格,1994-07-05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持人。2、经济转型条件下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体制的模式研究,鉴定验收合格1997-12-19贵州省教委 主持人。3、武陵山区民族社会经济发展与多元文化互动研究,湖南省社科联1999-2000,主持人。4、《百苗图》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01年,批准号:01BMZ007,李汉林主持,本人为主要参与者之一。5、全国民族村调查:侗族调查,2003年—2004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云南大学211工程建设,子项目组组长。6、苗族调查基地,2004年—2005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云南大学211工程建设,子项目组组长。7、晚清以来地方文化资源与乡村权力运作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2006年,批准号:06BMC026,主持人。

论科技活动中罪与非罪的界限,河南法学,1992年第2期 对“孤立的个人”的理解,法学学刊,1992年第4期 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行为本质,检察学文选,1993年第10期 关于自诉案件几个问题的探讨,法学学刊,1993年第4期 论公司犯罪定性与处罚,法律函授,1994年第3期 商业受贿罪的定性与处罚,法律函授,1994年第1期 公司犯罪定罪与量刑,中国检察报,1995年4月4日 论刑法条文结构改革,法制日报,1995年5月25日 论刑法分则立法形式的选择与协调技术,现代法学,1995年第6期 论刑法改革的必要性,湖南法学,1995年第3期 论刑法分则各种立法渊源的协调技术,贵州法学,1995年第5期 谈发票犯罪,检察日报,1996年12月2日 刑法分则条文语言表述的规范化是,江西法学,1996年第1期 论发票犯罪,法学学刊,1996年第3期 论刑法分则条文立法技术的完善,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发票犯罪的定罪与量刑,法律函授,1996年第3期 论市场经济发展与刑法变革的必要性,载《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1996年9月版 新刑法对三个口袋罪的分解,云南法学,1997年第3期 评新刑法的立法技术,法律函授,1997年第5期 无罪推定与我国刑事诉讼,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7年10月版 简论贪污贿赂罪立法的特点,中央政法管理班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论罪名解释权的归属,载《新刑法典的理论与实践》文集,重庆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关于刑事诉讼倒三角结构的几点异议,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论死刑执行程序的适应与完善,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对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几点思考,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当前手机购销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律师世界,2000年第4期 评刑事诉讼倒三角结构论,法学评论,2000年增刊 当前手机购销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律师世界,2000年第4期 对代销商在售机过程中犯罪行为的处理,经济与法,2000年第6期 论简易程序中被告人的选择权,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人权公约与我国刑事证据立法,载《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的年12月版 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立场看中国的死刑问题,载《刑法学研究精品文集》,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略论扰乱电信市场的犯罪,天津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评我国1999年刑法修正案,载《新世纪刑法新观念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2001年第4期 简易程序的正当性研究,《刑事法评论》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8期 设立中国式辩诉交易的设想,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论黑社会犯罪的刑法完善,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 补强证据,载《证据学论坛》第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论刑事简易程序的审判方式,政法论丛,2002年第2期 刑事简易程序价值论,益阳师专学报,2002年第5期 论刑事简易程序中的被告人异议权,云南法学,2003年第6期 公诉与自诉关系研究,刑事诉讼前沿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审前羁押程序比较,时代法学,2004年第2期 比较法视野下的警察出庭作证,犯罪研究,2004年第2期 检察引导侦查的理论基础,西南法学,2004年5月号,吉林出版社2004年5月版 简易程序审判方式比较研究,司法审判动态与研究第6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审前羁押程序比较,时代法学,2004年第2期 各国民众参与检察的实践,检察日报,2004年11月5日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探讨,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司法潜规则导致司法腐败,法治内参(机密,供厅局级以上领导阅),2005年第7期 再审程序之老调重弹,时代法学,2005年第3期 口供不含辩解,北京日报,(理论版),2005年7月4日 美国乞讨者的权利及其限制,人民法院报(域外法制,)2005年7月8日 不人道是废除死刑的充足理由吗?兰州学刊,2005年第5期 教育改革与人性解放,学术探索,2005年第4期 反思司法潜规则,政法学刊,2005年第4期 人道对死刑的诘难,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5期58.我在美国法庭上看到的陪审团,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第7期从政坛流星高勇的学术辉煌说起,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6期检察改革中应当处理的五大关系,《检察论丛》第10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论民众参与检察,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质疑“法盲可以当法院院长”的立法,法治与社会,2005年第6期评我国辩诉交易的实践,《刑事法判解》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7月版让佘祥林成为中国的米兰达卡片,《律师文摘》,2005年第4辑论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国际准则,《明理学刊》,2005年第4期中美陪审制度比较,《民主与科学》,2005年第5期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国际准则,《诉讼法学研究》,2005年总第10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0月版。陪审制度与基本政治伦理,《安徽大学法学评论》,2005年总第5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侦查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重庆社会科学,2005第5期 向胡耀邦同志学习如何对待冤假错案,学习月刊,2005第10期 死刑复核,应从秘密走向公开,检察日报,2005年11月7日 中美律师资格制度比较研究,法治论丛,2006年第1期 论诉讼及时原则,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美国的证人保护制度,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2月下 美国被指控者律师帮助权的百年历程,律师与法制,2006年第3期 霸道的校规与遥远的宪法,人文论坛,2006年第3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美国科罗拉多州法官优选制度及其启示,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2期 美国的律师资格与律师考试,学习月刊,2005第12期 和谐社会:和而不同的社会,载《从多元到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西方防止媒体审判的五种方式,法制新闻传播,2006年第2期 媒体监督司法的底线权利,法制新闻传播,2006年第3期 世界死刑立法和司法的最新动向,载《中国诉讼法判解》第4卷,中国人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美国陪审团审判观察,载《中国诉讼法判解》第5卷,中国人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借鉴美国经验防止法官腐败,学习月刊2006年第12期。 行贿人揭发对合的受贿犯罪应认定为“自首并立功”,检察日报理论版,2007年4月9日。 兰成长案引发的思考,青年记者,2007年第3期 隐姓瞒名:美国的证人保护制度,载《证据学论坛》第12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论盘查的法治化,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目前应否对贪污贿赂罪废除死刑,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2月上 国际社会对待性交易合法化的态度,检察风云,2008年第1期。 澄清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几点误解,法制与新闻传播,2008年第2辑 论记者拒证权,证据科学2008年10月第16卷,第5期。 法院该如何对待“负面舆论炒作”,青年记者2009年第16期。“群众的感觉”与死刑司法中的人道关怀,《中国诉讼法判解》第7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国际准则视野下的媒体与司法关系基本范畴,东方法学,2010年第2期。 律师媒体宣传与司法公正,《全球传媒学刊》2010 年第2 期,第1---5页。 论残疾人就业优先权,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评《刑事诉讼法(草案)》证据部分,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第61-68页。 论看守所立法,时代法学,2012年第2期。司法公开的国际发展趋势,刑法前沿问题研究,2012年卷。101.英国庭审录音录像改革的新动向,法治研究,2013年第1期。 围观杀人:美国死刑执行的示众与电视直播,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103.犯罪记录查询模式比较研究,西部法学评论,2013年第2期。104.李尔本案与沉默权的确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庭前会议制度的实施难题与解决方案,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美国联邦证据法的制订与修改,孙长永主编:《刑事司法论坛》2013年第1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美国地方法院关于本拉登的尸体解剖照片是否应当公开的裁判,司法评论,2014年第2卷108.罗斯法院信息公开法的立法与实施,人民法院报,2014年7月25日第8版。 媒体采访监所的法治化,新闻春秋,2014年第3期。 俄罗斯陪审团的20年:观察与展望,俄罗斯学刊,2014年第6期。 未决在押人员羁押表现评鉴制度的实证考察,中国监狱学刊,2014年第5期 论侦查耳目的法治化,东南法学,2014年第2期 论司法公开的及时原则及其实现机制,时代法学,2014年第5期 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公开宣告制度,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保障人权视野下的看守所立法,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第4期 检务公开的救济:依据、主体与方式,西部法学评论,2014年第5期。 中国看守所的医疗社会化改革,云南法学,2014年第6期 检务公开评估指数设计探索,长江论坛,2014年第4期 最大限度公开原则下的检察机关“工作秘密”,阴山学刊,2015年第1期 场所公开视野下的检务公开窗口建设,天津法学,2015年第1期121 东亚文化背景下的建议性陪审团,财经法学,2015年第1期 检务公开中的最大限度公开原则,岭南学刊,2014年第6期 俄罗斯陪审团的20年:观察与展望,俄罗斯学刊,2015年第1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一般刊物发表都要版面费吧

多数是本大学的教授文章,不收版面费。如果为了毕业论文,可以找位博导挂名,私下给责任编辑点好处即可。

多数是本大学的教授文章,不收版面费。如果为了毕业论文,可以找位博导挂名,私下给责任编辑点好处即可。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西藏民族学院位于渭水之滨的古都咸阳,紧邻陕西省会西安市,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一所办在内地的民族高等学校,是西藏创办最早的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民族学院是一所集文、史、理、经济、法、工、管、医、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的现代化高等学校。现设有民族学、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哲学(西藏宗教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专门史等6个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学(含文秘方向)、民族学、历史学、新闻、广告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法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档案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讯工程、临床医学、护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应用心理学等34个本科专业和会计电算化、财会管理、财务会计、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广告策划与制作、旅游酒店管理、涉外文秘与公共关系、高等护理等21个高职专业,在校生102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4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30余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92人,教授、副教授138人。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有数十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省(区)的奖励,许多研究领域在区内甚至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藏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了良好的声誉。现有《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和《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两种学术期刊。 学院有着良好的办学条件,较为完备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拥有藏书80余万册的图书馆、现代化的标准运动场、功能齐全的教学医院、广播电视实验中心、信息工程实验室、医学实验室、语音实验室等,新建教学楼全面实现了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校园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学院占地630余亩,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景色怡人,是莘莘学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理想场所。 2008年9月,西藏民族学院迎来了50 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共军委主席胡同志为我院发来贺信,贺信充分肯定了我院50年来的办学成绩,也为我院进一步发展提出殷切希望。50年异地办学谱写西藏高等教育第一华章,50年辛勤耕耘培养西藏革命建设三万英才。50周年校庆,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是团结奋进、再创辉煌的新起点;是凝聚智慧、彰显风范的新契机。当前,西藏民族学院正在沿着“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坚持立足西藏,面向全国,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民族高等学校,努力把学院建成一所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的民族大学。

西藏民族大学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筹办于1979年,1980年正式创刊。1985年经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1年7月经出版部门审核,符合国家有关出版规定,颁发了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8388和国内标准刊号CN54-5008/C。1998、1999年先后入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2003年改为双月刊。目前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会员单位。汉语言文学。师资方面,是最好的。有7个硕士点吧。会计,上的人多。就业好。法学,上的人多,貌似以后都为考公务员上的多。新闻学,个人举得很牛。应为人才都是那里出的。医学,这个让我觉得,以后看病要问人家 ,你哪里毕业的。外语,一般般。只有英语。体育,擦擦。不行。教育,不了解。学院人少。信工,嗯。一群爱学习的娃娃们。管理,管理管理 老师管的就是严格。

1、《论宗教对古代城邦的作用》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宗教》1986年第 期全文复印)2、《关于历史上黄金时代理想及其历史观的类比考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3、《对吐蕃宗教方位观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4、《藏传佛教对于死亡的伟大实践》(翻译)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5、《藏族乌龟神话及其神秘主义宇宙论散议》 《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第一作者)6、《关于如莱杰的身世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初探》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第二作者)7、《藏族死亡观念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8、《神奇的藏密瑜伽——中阴静修法》(编译) 《气功与科学》1992年第4期9、《“旺支” 考》《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10、《藏族苯教神话及其象征思维概述》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11、《论宗教神灵系统的结构——一个宗教历史学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学》1995年第2期全文转载)12、《关于黄金时代理想的再评价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13、《〈格萨尔王传〉中的三元象征观念解析》 《西藏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4、《玛桑格萨尔王及其相关氏族杂考》 《中国藏学》1996年第4期(获陕西省第5届(1998)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5、《锅、饮食、王权——〈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一段文字的文化学解读》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16、《印度教神秘主义及其宗教实践方式》《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4期17、《中国建木神话的体系及其渊源考——兼论与印度神话的关系》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18、《藏族传统史学的体系及其史学观念的总体特征》《中国藏学》1998年第3期19、《论宇宙原生物解体神话的程式主题及其内在意蕴》 《西藏研究》1999年第4期(第二作者)20、《适应与变迁——藏族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观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中国藏学》1999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4期全文复印转载 )21、《敦煌写本S370(5)号残卷所涉及的吐蕃史的几个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22、《分裂时期藏族史学的总体风格与特征》 《西藏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2年第5期论点摘编)23、《藏族史学的起源与早期特色》 《西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4、《现代性与民族意识:关于西藏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改革性质的社会学分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3/4期。(《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论点摘编)25、《盟誓文诰:吐蕃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文书》《中国藏学》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26、《西藏宗教与民间习俗中的象征主义人类学》《西藏研究》2003年第1期。27、《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西藏研究》2003年第3期。28、《俄木隆仁与古尔——关于藏族苯教思想源流与波斯的关系》《西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29、《汉藏史学交流以及敦煌学术传统与吐蕃史学的关系》《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4年第10期全文复印转载)30、《摩尼教二元论对藏族本教及纳西东巴教的影响》《西藏研究》2004年第4期31、西藏农村家庭中的宗教空间及神灵体系,《纪念柳升祺先生百年诞辰暨藏族历史文化论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2 元明时期西藏综合体史书所反映的历史观念和笔法,《西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33、试论苯教的宗教性质及与藏区民间宗教的关系,《西藏研究》,2006年第4期。古代西藏苯教制度化过程考析,《民族学报》(台湾),2006年,第25期。35、唐九宫算、藏族九宫历以及纳西族巴格图的比较研究,《中国藏学》,2007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36、唐卡绘画中的曼陀罗图式与西藏宗教造像学象征的渊源,《西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37、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西藏宗教人物传记的史学史意义,《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论文全文还收录于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由瞿林东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一书中)。38、西藏传说时代的“绝地天通”事件与苯教的制度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39、藏族传统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与祖先崇拜,《西藏研究》,2007年第3期。西藏宗教中的替罪羊观念及侣贡杰布仪式,《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41、Textual discourses and behavior criterion: The historiographic significance of Tibetan biographies of the religious figures,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3, Number2-June, 42、从我国现当代藏族史学研究看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学术专栏”195页转载)。43、代洛囊达——西藏民间的还阳故事与相关文本,《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藏传佛教本地化及其早期特点,《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45、藏区民间宗教信仰的地方组织及其社会性,《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46、敦煌吐蕃文献中的早期苯教神灵体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47、藏区乡村和民间社会中的巫师,《世界宗教研究》(第一作者),2009年第3期。48、藏族苯教的驱魔仪式“垛”及其对民间的影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49、西藏民间宗教中的“山神”——希达、念、赞神关系考析,《中国藏学》,2009年第3期。50、简论清代学者贡布嘉撰述的藏文史书《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9年第5期。51、语言中的神圣意义——维特根斯坦与福柯思想对现代宗教语言哲学的启示(第一作者),《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 索引序列
  • 民族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