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题目

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题目

历史: 不管你的直升机多么先进,其风险和损失问题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作为直升机飞行员,要想冲锋陷阵而不想在安全问题上作出一点牺牲,世界上恐怕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这也正是老百姓经常说的一句俗话:好将难逃阵头亡。因此,最安全、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机器人上天,那样即使打了败仗,人员却不受损失。于是,在旋翼式无人机方面,便产生了无人驾驶的直升机。 旋翼无人机-直升机,它的构造比较简单,价格也比较低廉,更为重要的是它根本不需要发射系统,还能垂直起降,更能自由悬停,而且飞行起来灵活性相当高超,可用各种速度、用各种飞行剖面的航路进行飞行。在一般的飞行品质上,也能呈现出“二小一高”的重要特点:振颤小、噪声小,可靠性比较高。因此,在直升机技术发达的国家,无人驾驶直升机很早就开始研制。例如,美国的卡曼公司早在50年代就曾推出无人驾驶直升机,并且已经有一些型号投入了实际运用阶段。无人驾驶直升机操纵系统 一种无人驾驶直升机操纵系统,根据直升机上飞控计算机的指令进行操纵,包括旋翼操纵机构、航向操纵机构和油门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翼操纵机构包括自动倾斜器、三套变距舵机和拉杆组件;自动倾斜器安装在直升机主轴的下方,三套变距舵机分别和自动倾斜器相连安装在自动倾斜器的周边下方,拉杆组件的一端与自动倾斜器相连,另一端和直升机的旋翼相连,旋翼操纵机构通过三套变距舵机的协调动作驱动自动倾斜器升降或倾斜,带动拉杆组件控制旋翼的飞行姿态;所述的航向操纵机构包括航向舵机、推拉钢索和摇臂,航向舵机安装在直升机的设备舱内,航向操纵机构通过航向舵机驱动推拉钢索,推拉钢索带动摇臂,驱动尾桨变距机构改变尾桨距角,实现对航向的控制;所述的油门操纵机构包括油门舵机和油门钢索,油门操纵机构通过油门舵机驱动油门钢索控制发动机油门的开启度,实现对发动机的控制。

毕业论文怎么写?首先要弄明白作格式,其次是选题,再次是确定立意,最后是材料搜集和写作。 一、毕业论文格式: 1、标题。首行居中,字号一般比正文大两号。 2、作者。标题下一行,居中,字号比标题小一号。 3、摘要。一般100-200字内。字号同

算。全国直升机年会每年论文会提出以什么为核心,构建陆航装备专业人才培训新模式,因此直升机年会论文都是算核心的。

请看百科_1词条下面还有相关链接。已是网上最详细的内容了。

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

1 王适存浙大风洞设计制造经过及初步测定报告中国科学,1951,2(4)2 王适存共轴式风洞风扇的设计华东航空学院学报,19563 (俄文)王适存直升机升力桨的广义涡流理论苏联国防出版社(同文由美国NASA转译,Generalized Vortex Theory of the Lifting Rotor of Helicopter,AD286576),19614 (俄文)王适存具有空间涡系的直升机旋翼空气动力特性苏联高校航空学报,1961(1)5 (俄文)王适存计及环量沿方位角变化的直升机旋翼空气动力特性苏联高校航空学报,1961(2)6 王适存升力螺旋桨在桨盘上的诱导速度分布力学学报,1964,5(3)7 王适存升力桨在斜流中的叶素升力系数随方位角的变化及其影响航空学报,1965,1(1)8 王适存直升机空气动力学(教材)上册西北工业大学出版,1964;直升机空气动力学(教材)下册西北工业大学出版,19659 王适存旋翼在挥舞平面内的气动载荷,第一部分,诱导速度南京航空学院科技资料,总编号065,1975;旋翼在挥舞平面内的气动载荷,第二部分,环量方程南京航空学院科技资料,总编号087,197610 Wang Shicun and Xu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Predicting Rotor Blade A Proceedings of the 7th European Rotorcraft Forum,198111 Wang S The Helicopter Technology of C Vertiflite, 198612 Wang S The Prospects of Helicopter Development in CVertiflite, 198813 王适存旋翼诱速的横向分布航空学报,1988,9(11)14 Wang S Analytical Approach to the Induced Flow of a Helicopter Rotor in Vertical 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licopter Society, 1990, 35(1)15 王适存直升机的发展形势南京航空学院《校庆4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NHJB-92-7159,199216 王适存军用直升机发展评述“振兴跨世界中国航空”——中国航空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417 王适存共轴式直升机的双旋翼气动干扰问题第11届全国直升机年会学术论文集,199518 王适存,郭才根双旋翼共轴式与单旋翼常规式直升机及无人直升机的比较第12届全国直升机年会学术论文集,199619 王适存面向21世纪的直升机发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29(6)20 王适存面向21世纪的航空教材建设——航空飞行器设计丛书的选题及内容研究中国航空科技报告,89628-101,199721 楼武疆,王适存尾涡数值模拟的曲涡元技术空气动力学报,1990,8(4)22 Lou Wujiang, Wang S A Method of Rotor Wake Modeling in Terms of Circulation C Journal of Nanjing Aeronautical Institute, 1990, 7(1)23 Xu Guohua, Wang S Analytical Study on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licopter Shrouded Tail R Proceedings of the Twenty First European Rotorcraft Forum, 199524 Xu Guohua, Wang S Analytical Approach to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licopter Rotor with Anhedral Tip S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1998, 11(4)

毕业论文怎么写?首先要弄明白作格式,其次是选题,再次是确定立意,最后是材料搜集和写作。 一、毕业论文格式: 1、标题。首行居中,字号一般比正文大两号。 2、作者。标题下一行,居中,字号比标题小一号。 3、摘要。一般100-200字内。字号同

直升机年会论文题目

历史: 不管你的直升机多么先进,其风险和损失问题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作为直升机飞行员,要想冲锋陷阵而不想在安全问题上作出一点牺牲,世界上恐怕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这也正是老百姓经常说的一句俗话:好将难逃阵头亡。因此,最安全、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机器人上天,那样即使打了败仗,人员却不受损失。于是,在旋翼式无人机方面,便产生了无人驾驶的直升机。 旋翼无人机-直升机,它的构造比较简单,价格也比较低廉,更为重要的是它根本不需要发射系统,还能垂直起降,更能自由悬停,而且飞行起来灵活性相当高超,可用各种速度、用各种飞行剖面的航路进行飞行。在一般的飞行品质上,也能呈现出“二小一高”的重要特点:振颤小、噪声小,可靠性比较高。因此,在直升机技术发达的国家,无人驾驶直升机很早就开始研制。例如,美国的卡曼公司早在50年代就曾推出无人驾驶直升机,并且已经有一些型号投入了实际运用阶段。无人驾驶直升机操纵系统 一种无人驾驶直升机操纵系统,根据直升机上飞控计算机的指令进行操纵,包括旋翼操纵机构、航向操纵机构和油门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翼操纵机构包括自动倾斜器、三套变距舵机和拉杆组件;自动倾斜器安装在直升机主轴的下方,三套变距舵机分别和自动倾斜器相连安装在自动倾斜器的周边下方,拉杆组件的一端与自动倾斜器相连,另一端和直升机的旋翼相连,旋翼操纵机构通过三套变距舵机的协调动作驱动自动倾斜器升降或倾斜,带动拉杆组件控制旋翼的飞行姿态;所述的航向操纵机构包括航向舵机、推拉钢索和摇臂,航向舵机安装在直升机的设备舱内,航向操纵机构通过航向舵机驱动推拉钢索,推拉钢索带动摇臂,驱动尾桨变距机构改变尾桨距角,实现对航向的控制;所述的油门操纵机构包括油门舵机和油门钢索,油门操纵机构通过油门舵机驱动油门钢索控制发动机油门的开启度,实现对发动机的控制。

毕业论文怎么写?首先要弄明白作格式,其次是选题,再次是确定立意,最后是材料搜集和写作。 一、毕业论文格式: 1、标题。首行居中,字号一般比正文大两号。 2、作者。标题下一行,居中,字号比标题小一号。 3、摘要。一般100-200字内。字号同

实在抓不准的话,去找国涛期刊,非常有耐心,水平也很高。总之,写驳论性的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

20世纪90年代是直升机发展的第四阶段,出现了目视、声学、红外及雷达综合隐身设计的武装侦察直升机。典型机种有:美国的RAH-66和S-92,国际合作的“虎”、NH90和EH101等,称为第四代直升机。 这个阶段的直升机具有以下特点:采用第3代涡轴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虽然仍采用自由涡轴结构,但采用了先进的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系统及自动监控系统,并与机载计算机管理系统集成在一起,有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和综合特性。第3代涡轴发动机的耗油率仅为28千克/千瓦小时,低于活塞式发动机的耗油率。其代表性的发动机有T800、RTM322和RTM390。桨叶采用碳纤维、凯芙拉等高级复合材料制成,桨叶寿命达到无限。新型桨尖形状繁多,较突出的有抛物线后掠形和先前掠再后掠的BERP桨尖。这些新桨尖的共同特点是可以减弱桨尖的压缩性效应,改善桨叶的气动载荷分布,降低旋翼的振动和噪声,提高旋翼的气动效率。球柔性和无轴承桨毂获得了广泛应用,桨毂壳体及桨叶的连接件采用复合材料,使结构更为紧凑,重量大为降低,阻力大大减小。旋翼升阻比达到5,旋翼效率为8。这个阶段应用了无尾桨反扭矩系统,其优点是具有良好的操纵响应特性、振动小、噪声低,不需要尾传动轴和尾减速,使零部件数量大大减小,因而提高了可维护性。复合材料在直升机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直升机开始采用复合材料主结构,复合材料的应用比例大幅度上升,通常占机体结构重量的30~50%。这一时期的民用型直升机的空重/总重比约为37。高度集成化的电子设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智能技术在直升机上获得应用,直升机电子设备朝着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这一时期的直升机,采用了先进的增稳增控装置,用电传、光传操纵取代了常规的操纵系统,采用先进的捷联惯导、卫星导航设备及组合导航技术,先进的通讯、识别及信息传输设备,先进的目标识别、瞄准、武器发射等火控设备及先进的电子对抗设备,采用了总线信息传输与数据融合技术,并正向传感器融合方向发展。机上的电子、火控及飞行控制系统等通过多余度数字数据总线交连,实现了信息共享。采用了多功能集成显示技术,用少量多功能显示器代替大量的单个仪表,通过键盘控制显示直升机的飞行信息,利用中央计算机对通讯、导航、飞行控制、敌我识别、电子对抗、系统监视、武器火控的信息进行集成处理从而进行集成控制。采用这类先进的集成电子设备,大大简化了直升机座舱布局和仪表板布置,系统部件得到简化,重量大大减轻。更主要的是极大地减轻了飞行员工作负担,改善了直升机的飞机品质和使用性能。直升机的全机升阻比达到6,振动水平降到05g,噪声水平小于90分贝,最大速度可达到350千米/小时。

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发表

实在抓不准的话,去找国涛期刊,非常有耐心,水平也很高。总之,写驳论性的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

奥,厉害

20世纪90年代是直升机发展的第四阶段,出现了目视、声学、红外及雷达综合隐身设计的武装侦察直升机。典型机种有:美国的RAH-66和S-92,国际合作的“虎”、NH90和EH101等,称为第四代直升机。 这个阶段的直升机具有以下特点:采用第3代涡轴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虽然仍采用自由涡轴结构,但采用了先进的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系统及自动监控系统,并与机载计算机管理系统集成在一起,有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和综合特性。第3代涡轴发动机的耗油率仅为28千克/千瓦小时,低于活塞式发动机的耗油率。其代表性的发动机有T800、RTM322和RTM390。桨叶采用碳纤维、凯芙拉等高级复合材料制成,桨叶寿命达到无限。新型桨尖形状繁多,较突出的有抛物线后掠形和先前掠再后掠的BERP桨尖。这些新桨尖的共同特点是可以减弱桨尖的压缩性效应,改善桨叶的气动载荷分布,降低旋翼的振动和噪声,提高旋翼的气动效率。球柔性和无轴承桨毂获得了广泛应用,桨毂壳体及桨叶的连接件采用复合材料,使结构更为紧凑,重量大为降低,阻力大大减小。旋翼升阻比达到5,旋翼效率为8。这个阶段应用了无尾桨反扭矩系统,其优点是具有良好的操纵响应特性、振动小、噪声低,不需要尾传动轴和尾减速,使零部件数量大大减小,因而提高了可维护性。复合材料在直升机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直升机开始采用复合材料主结构,复合材料的应用比例大幅度上升,通常占机体结构重量的30~50%。这一时期的民用型直升机的空重/总重比约为37。高度集成化的电子设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智能技术在直升机上获得应用,直升机电子设备朝着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这一时期的直升机,采用了先进的增稳增控装置,用电传、光传操纵取代了常规的操纵系统,采用先进的捷联惯导、卫星导航设备及组合导航技术,先进的通讯、识别及信息传输设备,先进的目标识别、瞄准、武器发射等火控设备及先进的电子对抗设备,采用了总线信息传输与数据融合技术,并正向传感器融合方向发展。机上的电子、火控及飞行控制系统等通过多余度数字数据总线交连,实现了信息共享。采用了多功能集成显示技术,用少量多功能显示器代替大量的单个仪表,通过键盘控制显示直升机的飞行信息,利用中央计算机对通讯、导航、飞行控制、敌我识别、电子对抗、系统监视、武器火控的信息进行集成处理从而进行集成控制。采用这类先进的集成电子设备,大大简化了直升机座舱布局和仪表板布置,系统部件得到简化,重量大大减轻。更主要的是极大地减轻了飞行员工作负担,改善了直升机的飞机品质和使用性能。直升机的全机升阻比达到6,振动水平降到05g,噪声水平小于90分贝,最大速度可达到350千米/小时。

直升机年会论文目录

算。全国直升机年会每年论文会提出以什么为核心,构建陆航装备专业人才培训新模式,因此直升机年会论文都是算核心的。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茅盾也认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

1 王适存浙大风洞设计制造经过及初步测定报告中国科学,1951,2(4)2 王适存共轴式风洞风扇的设计华东航空学院学报,19563 (俄文)王适存直升机升力桨的广义涡流理论苏联国防出版社(同文由美国NASA转译,Generalized Vortex Theory of the Lifting Rotor of Helicopter,AD286576),19614 (俄文)王适存具有空间涡系的直升机旋翼空气动力特性苏联高校航空学报,1961(1)5 (俄文)王适存计及环量沿方位角变化的直升机旋翼空气动力特性苏联高校航空学报,1961(2)6 王适存升力螺旋桨在桨盘上的诱导速度分布力学学报,1964,5(3)7 王适存升力桨在斜流中的叶素升力系数随方位角的变化及其影响航空学报,1965,1(1)8 王适存直升机空气动力学(教材)上册西北工业大学出版,1964;直升机空气动力学(教材)下册西北工业大学出版,19659 王适存旋翼在挥舞平面内的气动载荷,第一部分,诱导速度南京航空学院科技资料,总编号065,1975;旋翼在挥舞平面内的气动载荷,第二部分,环量方程南京航空学院科技资料,总编号087,197610 Wang Shicun and Xu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Predicting Rotor Blade A Proceedings of the 7th European Rotorcraft Forum,198111 Wang S The Helicopter Technology of C Vertiflite, 198612 Wang S The Prospects of Helicopter Development in CVertiflite, 198813 王适存旋翼诱速的横向分布航空学报,1988,9(11)14 Wang S Analytical Approach to the Induced Flow of a Helicopter Rotor in Vertical 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licopter Society, 1990, 35(1)15 王适存直升机的发展形势南京航空学院《校庆4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NHJB-92-7159,199216 王适存军用直升机发展评述“振兴跨世界中国航空”——中国航空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417 王适存共轴式直升机的双旋翼气动干扰问题第11届全国直升机年会学术论文集,199518 王适存,郭才根双旋翼共轴式与单旋翼常规式直升机及无人直升机的比较第12届全国直升机年会学术论文集,199619 王适存面向21世纪的直升机发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29(6)20 王适存面向21世纪的航空教材建设——航空飞行器设计丛书的选题及内容研究中国航空科技报告,89628-101,199721 楼武疆,王适存尾涡数值模拟的曲涡元技术空气动力学报,1990,8(4)22 Lou Wujiang, Wang S A Method of Rotor Wake Modeling in Terms of Circulation C Journal of Nanjing Aeronautical Institute, 1990, 7(1)23 Xu Guohua, Wang S Analytical Study on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licopter Shrouded Tail R Proceedings of the Twenty First European Rotorcraft Forum, 199524 Xu Guohua, Wang S Analytical Approach to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licopter Rotor with Anhedral Tip S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1998, 11(4)

  • 索引序列
  • 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题目
  • 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
  • 直升机年会论文题目
  • 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发表
  • 直升机年会论文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