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四川地震期刊

四川地震期刊

发布时间:

四川地震期刊

《四川地震》创刊于1977年,是由四川省地震局主管,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地震学术刊物。[1]据2020年02期期刊内页显示,《四川地震》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有编委45人,编辑部有编辑7人、责任编辑1人。[2][3]据2020年7月22日中国知网显示,《四川地震》共出版文献1742篇、总下载99261次、总被引3714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50、(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200。[4]据2020年7月2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四川地震》共载文854篇、基金论文量202篇、被引量为2090次、下载量为10941次,2018年影响因子为24。[1]

periodical 是在magazine里面出现的文章 经常periodical会定期出现 都给它们在magazine里面留一个专版 periodical 是指那个文章 magazine 是好多periodicals组成起来的杂志(属于一种书籍)journal 如果单纯从期刊杂志方面来说的话,Journal是统称,而Periodical则是关注某专业内容的期刊。 另外,Journal的范围比较大,除了指期刊以外,还可以指杂志、日记、日报等。technical和前三个不是一类的!( technological它俩有区别)technical 技术的, 技术上的, 技巧方面的 。 多为形容能力方面,专业技能方面,比较广泛。 例: 四川地震时,外国救援专家的援助,就可以称为“technical aid” 我说的有点乱,水平有限。不知道你明白不!

四川汶川大地震是2008年

四川内陆地震期刊

四川地震是2008年。2008年5月12日当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震级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迅速展开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四川说明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3个省之一,省会成都。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大熊猫的故乡,被誉为“天府之国”。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位于东经97°21',108°33'、北纬26°03',34°19',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省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构成。四川省分属三大气候,分别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总体气候宜人,拥有众多长寿之乡。2021年9月,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四川在横断山地震带, 属板块活跃区。此次地震数浅层地震,故震级大

中国常常发生地震的三个地方是青海省,河北省,下来就是四川省了。众所周知的汶川512大地震,雅安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因为这些地区都处于地震带上

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四川地震期刊投稿

地震不能使我们的爱坠崖 谨把此文送给正在地震救灾的骨肉同胞们! 那是一个晴朗的夏日。美国加州攀岩俱乐部的罗夫曼和妻子莫莉亚丝同时攀岩。罗夫曼的攀岩速度比妻子快一些,他很快就成了供莫莉亚丝仰视的风景。没有任何防护,他们是岩壁上会呼吸的岩石。顶峰越来越近了,参观的人群情不自禁地雀跃欢呼起来。然而就在这时,位于莫莉亚丝右上约5米处的罗夫曼突然一声惨叫,他失足了!正在攀岩的莫莉亚丝蓦然瞥见险象,毅然脱离了崖壁,伸出双手准确地搂接住了迅速下坠的罗夫曼。两个人紧紧依偎着,共同坠入万丈深谷。 这瞬间发生的惨剧惊呆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莫莉亚丝那个漂亮的搂接动作被摄像师定格成了旷世经典。 ——亲爱的,别做傻事!我们似乎听见罗夫曼在说。 ——不要,不要推开我!这是莫莉亚丝的坚定的声音。让我再陪你走一程。让云擦着我们的眉睫,让风掠过我们的耳际。 从巅峰到谷底,我们的后半生多么的匆遽啊!如果一切还来得及,我真愿和你再重复一遍我们携手共度的好时光。 我们厮守着,啜饮千般次爱,沐浴万种柔情……可是现在,我们却在坠落,坠落。噢,让我们抱得更紧一些吧,因为,我们生命的花就要在洁净的谷底灿然绽放了。亲爱的,我知道我根本无力救你,我只是想救起那个字: ——爱。 分一只美目给爱人 这是一个令人嗟叹的故事: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一个男人因患眼疾双目失明,坠入无边黑暗的他万念俱灰痛不欲生。他温良的妻子在悲恸啼泣之余作出了一个让世人无比惊骇的决定——为深爱的丈夫捐出一只眼睛。这个伟大的计划顺利地付诸实施了。而那个为爱牺牲明眸的女人一时间成了利雅得媒体争相追踪的热点人物。 但是,时间不长,这美丽的故事就引发了另一次举世哗然——她因为独眼的丑陋而被重见光明的丈夫无情地遗弃! 我的心颤了又颤。我不想去指责那男人的阴冷和刻毒,我只想对那为受者施予光明的姐妹奉献我由衷的敬慕。如果她不是天使,她完全可以坦然地独享春朝花秋月,如果她不是女神,她完全可以泰然地领赏阳春白雪。 但是,她偏偏选定了万箭攒心的苦难。分一只美目给爱人,分一半世界给佳侣。这惊心动魄的馈赠让多少爱情故事顷刻间枯败凋萎。 ——只想让你看见我。这一定是她心灵深处无悔的声音。看呵,看我这为你而美丽过的容颜,看我这为你而丑陋着的容颜。你心里生出了怨嫌么?那就请你转动着我的眸子去捕捉你新的生活目标吧。只是啊,当你看到云时,云中有我;当你看到花时,花中有我,你欢笑了,甜蜜最先滋润我;你淌泪了,

写的不错

5月13日上午,笔者在课堂上提议同学们全体起立为四川地震中的死难者默哀一分钟,并祈愿天佑我中华。下课后,有名同学告诉笔者说:他开始听到地震的消息时,只是感到震惊,而这次起立默哀,则使他感到了悲痛,甚至都要流泪了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起立默哀。 《礼记》说:“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面对死难者,内心的同情和哀悼固然重要,但也需要通过一些礼仪形式表达出来,以便给那些灾难中的人们以精神的慰藉和鼓励。此外,哀悼礼仪不仅可以提升悲伤的氛围,而且还可以感染民众,并净化自己的心灵。此外,它还告诉活着的人们:我们仅仅是灾难的幸存者,而在此后不可预知的天灾人祸中,我们也有可能无法幸免于难! 毫无疑问,灾难发生后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抢险救灾。但直接参与抢险救灾的人毕竟是少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默哀和纪念以及捐助活动可能是最好的参与方式。面对四川地震灾难,到目前为止,与网络上轰轰烈烈的纪念活动和社会上如火如荼的捐助活动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似乎还没有看到或听说什么像样的哀悼活动和纪念仪式。这与中国素有的文明大国和礼仪之邦的美誉有些不符。在这里,其他一些国家面对灾难时的做法,或许对我们会有些启迪。 重大灾难远远超出地区政府及其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灾害救助能力,所以国家必然成为人们的主心骨和救护神。此时,国旗往往成为联系民众和国家的情感纽带。“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几乎家家挂起国旗、人人紧握国旗。与此同时,全美不但接连几天降半旗为死难者致哀,而且此后每年的9月11日,也会降半旗以示纪念。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全美同样是降半旗哀悼。形式虽然简单,但“我与美国同在,美国与我同在”的精神蕴含却不容小觑。 事实上,举国降半旗哀悼重大灾难中的死难者已经成为国际惯例。比如,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曾下令全俄,为别斯兰市劫持人质事件和车臣飞机失事中的遇难者降半旗致哀;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难中,东南亚各国几乎无不为死难者降半旗。值得注意的是,为其他国家重大灾难中的死难者降半旗,还有可能演化为一种国际交往礼仪。比如,在东南亚海啸灾难时,美国以及不少欧洲国家,就曾为死难者降半旗。 当然,更多的哀悼仪式和纪念活动是由民众自发组织的。2002年9月11日,宾夕法尼亚州的数千名民众自发聚集在尚克斯维尔的一片野地上,纪念“9·11”事件一周年。年仅11岁的穆利亚尔波尔扎主持了纪念仪式,她说:“人们可以通过小的方式来行帮助人类的善举。即使是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个微笑或一次挥手,祈祷或者为我们所爱的人默哀,这都会让人们感到欣慰,纪念我们永难忘怀的爱人。” 是的,小小的哀悼活动或纪念仪式,不仅是普通民众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最能表达同胞之情和哀悼之意的好方式。希望汶川情况查实之后,政府能通令全国降半旗为死难者致哀。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言行来为死难者默哀,并告诉仍在灾难中煎熬的人们:无论有多么大的苦难和艰险,我们都会与你在一起!

四川地震杂志

汶川大地震预测真相:科学的悲歌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天圆地方”摘要 : “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快10年了,对于汶川地震我们没必要再去讨论相关专家、院士的对与错,仅是希望以后可以再少些所谓的权威武断,多一些常识性的、理性的思考去应对灾难四川地震局有一个著名的老上访户,大名李有才。李有才和紫坪埔水库铆上了。2003 年,紫坪埔水库刚开始建设,这个李“乌鸦”就说紫坪埔水库建在了“全新式活断层”上,这种地方建水库是最忌讳的。水库建了也要炸掉。“成都是几千万人的大城市,你在成都脑壳上动土,对成都是莫大的灾难。”他大会讲,还上书国务院。朱总理转国家地震局处理。国家地震局认为此地历史上没有大地震,非常稳定。水库建设火热——李不仅没收嘴,上书省委书记,省长,水利局,温总理。放言,地震局将紫坪埔水库地震烈度定为七度是错误的。至少在九到十度。理由是此地1933年茂汶迭溪七点五级地震有相似的构造背景。2003 年 3 月 9 日国家地震局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讨论告知:“李有才同志关于烈度在九度以上,地壳属于不稳定区域的意见不能接受。确定工程烈度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任何个人的推断都不能影响工程的施工。”“我反应,对了你就修改嘛,他说我没有资格修改。他是忽悠人民的。我的依据都有了,你应当马上改正。他打官腔嘛。”李有才愤愤不平。温家宝做批示,责成中国地震局处理,地震局派了三个专家。李有才很高兴,觉得一场平等的学术探论来了。没想到,李有才哭了——因为有专家威胁他,“根据不足,结论粗糙,不能予以同意,给领导添麻烦,不要再说纠缠不清的话!”李有才顶起来。——不欢而散。国家地震局 2003 年书面回答中自信写道:“即使未来五千年内坝址区可能遭遇一次九度或九度以上的地震烈度事件,坝址基本烈度仍有可能确定为七度。”李有才回答:五千年太久,要只争朝夕。没想到这句话一语成谶。狂言?2006 年,李有才又口出“狂言”,在一到二年内,坝区将会出现七点五级左右的地震。依据是都江堰,小金,松潘至绵竹地区出现"围空区"。另外指出要关注中国南北地震带的中部。又再次上书国务院领导人。难道是上访久了气糊涂了,真象孙东东大夫说的有了偏执幻想症?错!——李有才非等闲之辈。他是李四光的老部下。1976 年到四川地震局至 1999 年退休,他一直从事地震预报。并担任综合预报组长。在他任上,一连串抓住了松潘,甘孜,武定,丽江七级大地震。退休后在他指导下还抓住了汉旺地震。四川局当年被认为是预报能力最强的地方局。“四川当年几个"六级以上地震,我们基本上都正确预报了;只有道孚 9 级地震,小金 6 级地震没有正式预报,因为资料很少。”“预报地震没有那么神秘。综合分析是关键,某个单一手段与方法可能在某个时段某个地点某个地震有点反应,但受一些条件干扰,就可能反应不出来。在这个条件下,把不受干扰的异常清理出来。可能在一次地震中,只有一二个,二三个异常。很少。但庞杂的资料信息一多,就把真正有价值异常给掩盖了。所以预报地震关键是抓住一二个确认的异常不放,做第一手调查,并分析地震迁移。这样就能找到地震。”“甘孜等大地震,都是只有一个二个异常,但是我们延着地震迁移带一路找异常,就正确报上了。那地方人烟稀少,我们报出来了。不到一个周左右,地震来了。我就一直在路上追,追到甘孜,就来了。报昆明五级地震,我从成都追过去,追到昆明就地震了。全部要实地跑。”这是要命的这次报汶川地震也是这样,为什么 2006 年李有才提出大震可能,是因为他有一个重大发现。2006 年,在紫坪埔水库周边,出现了不少小地震。只有水库地区不活跃。这就是空区。“这是要命的,空区是我们中期预报地震的一个指标。几年时间,这个地方就要地震,这是我们专业上比较公认的。我搞地震这么多年,这种现象从来没见过,紫坪埔水库出现空区,世界上都没见过。”自从发现空区,李有才仿佛重新回到了当年抓地震的兴奋状态。每天早晨跑步完后,9 点钟顺便去地震局收集地震活动方面最新资料。“和上班没啥两样。”李自嘲。接着李有才拿到了独家资料:他向记者展示了 2007 年——2008 年的两省地震带活动图。上面密密麻麻的大小圈标示着各个大小地震。“云南地震非常活跃。2007 年 6 月 3 日普洱地震,地震就往北移,把三幅不同时间的地震点纪录图合并起来就非常清楚。1 年间,地震不停地向北迁移。到紫坪埔那儿就不动了。非常重要。”“地震这个东西是地质现象,也是物理现象,你这方面不懂,是处理不了的。哪怕是一个异常,也不要放,这是关键。为什么地震前异常少一样报出来,甘孜西昌地方,没什么台站,一样报出来。加上地震明显由东向西迁移,到甘孜,甘孜有异常,地下水宏观异常。一个地电异常。就准确预报了,并获得国家承认。为什么汶川地震出现迁移,很多次地震都有迁移。”当时李有才已在 2007 年 11 月发现四川郫县中期地电异常( 2005 年 10 月就以低于正常值往下滑动直到 2008 年 3 月才止,四月回升),加上明白无误的地震迁移显示。李有才更加确认一个大地震阴影开始大了起来。2007 年李有才坐不住了,他对四川省水利厅一位姓"魏"科技人员提出要求放水:“他说你还能把紫坪埔大坝炸了吗?我说炸不炸再说,先把水放掉一半再说,把距离六十公里的成都危险性解除掉。”李有才再次捅到了省委书记那。省委书记杜青林 2007 年 11 月批示要四川省地震局好好研究。省地震局组织了七个专家与李有才辩论。辩论场面有趣。首先七位专家全部否定了李有才观点。李则将理由一条条列出。七专家不知如何应答,接着抓住李有才图表上没有标明资料出处(在文字中标明了),认为不严谨。李有才大度表示接受。李有才沉重地对他们说:“你们不要麻麻杂杂的(方言,意为马马虎虎),我经过唐山地震,我是过来人,在唐山工作时,我在李四光下面地壳所工作。李部长生前指示抓住唐山不放。我重点是做地应力研究。唐山地震时,我刚离开唐山,回到成都,半年就地震了。大地震是很悲惨的。”四川省吕弋培副局长主管退休干部,他说“我们很重视,进行研究,七个专家一致否定你的看法。”李有才说“他们懂都不懂,他们是搞地质的。来审查我的东西,不是开玩笑?”在另一个场合,四川地震局严厉地指出,李有才再这样顽固坚持己见,要负法律责任。汶川有前震2008 年一件到今仍被四川地震局死死掩盖的事情突然发生了。空区出现两年后,在二零零八年二月十四日,就在这个地方离水库边二到四公里,突然发生二百多次地震。最大达三点七,三点八级地震。“汶川地震以前以为是唐山类型,其实是海城类型,这么大的异常,怎么没有发现?这个事情非常重要,至今压着没有说。我们都知道。”李有才严肃地说。当时地震局派人下去落实二百次地震,二条结论:这次地震是天然地震,不是爆破。第二条,属于龙门山正常地震活动。这二百次小震使都江堰老百姓纷纷到市中心广场来避震,逃震。“成都市防震减灾区在这个节骨眼,做了错事,他去劝老百姓说没有地震,老百姓说是不是修水库诱发的,他们说不是的。他们通过电视台,报纸说没事,这是错的,这和海城一样,小震闹,大震到。现在回过头来,二百多次小震是和汶川有关系的。”李有才则认为这是一次大震的前震。2008年3月21日李有才郑重地写下了一份报告。提出要有地震应急预案,要有震情观念。三月底。交给温家宝,交给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水利部部长陈岩。李有才明确提出:“要有紧急预案。……四川省地震局,应对紫坪埔坝区及附近地区的震情应引起高度警觉,做好可能发生大地震的预案,对一点一滴震情变化进行研究,真正做到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站岗放哨!以防备未来的不测。如果一旦有震情发生,而我们无所准备,察觉,那时国家,人民将陷入一个极为被动的境地。”报告中再次重提烈度问题,严厉批评“没有人管地震局,无法无天。”“中国地震局不仅仅是地震工程安全评审法的主要制定者,又是地震工程安全评审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地震安全评审的违反者!我们要抛开地震局,国家出来,采取应急措施。”四川地震局坚持龙门山地震带不可能有大地震,理由是历史上这儿发生的七次地震,最高也只有六级五,对坝址影响都不到六度。“他们根本不做实地研究,他们只统计近200年,300公里范围。我做的包括彭州龙兴寺残塔的古建筑地震痕迹调查,明白无误显示,从汉朝开始就有大地震,明朝彭州发生过七点五大地震。”李有才认为:“这种教条让人联想起唐山地震前,不少所谓专家坚持认为三千年中国历史,没有两个这么近的地方(海城,唐山)差不多同时发生大地震的。这种教条害了唐山。”“现在的地质人员稀里糊涂。只知道龙门山断裂带,只知道板块结构,这无法讲清楚龙门山断裂带这么长又那么浅,偏偏在这一点上有这么大的地震。其实这次震中是在新华夏系,南充广汉东西向构造带与龙门山的交汇点。据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理论认为,这样交汇部位应是大地震集聚应力的最佳场所。震中就在紫坪埔地区,其实这次地震应当叫紫坪埔地震不该叫汶川地震。汶川地震叫法是错误的。李四光总结的渐进式预报是几十年鲜血换来的思路。我就是用的这个思路,在实践中总结,在地震中成功。他们是什么都不知道。我掌握的材料,地震局都有,都知道,他们麻痹大意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了。李四光八十岁时为了抓地震都跑在第一线,这样才能预报地震啊,现在地震局的官员有哪个在下面跑的?”2007年10月28日,四川省地震局勘测中心龙德雄高工也加入了预报地震的行列,他在2008年四川地震趋势研究报告论文中正式提出川滇地区进入大于七级的强震活动期,四川北部的龙门山区域在十一月份前可能发生七点五级到九级大地震。这是篇正式发表的论文。比李有才的预测更为精准。这一边,李有才,龙德雄等人心中已是风吹浪打,紧张,焦虑要抓住地震。四川省地震局是另一派风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四川省地震局老局长韩渭宾2007年12月在《四川地震》杂志发表正式论文,认为“中国处于强震活动的末尾阶段,已把所积累的能量,应变释放完了。所以川滇最近有七级大地震的观点是错误的此后四川省地震局震级越报越低,国家地震局2008年全国会商会上认为1到3年地震活动强度可能衰减。有七级地震可能,划的六个注意区域中没有汶川地震区。2008年月会商会,四川省认为五月份只有五级地震可能,没有划进汶川地区。2008年5月7日四川地震局的周会商会上得出异常较少,一周内甚至连五级地震都不会有。现在看来四川省地震局及中国地震局在战略战术判断上全盘错误。愤怒之声李有才性格温和,但一提起四川地震局灾后的解释就生气了。“你说没有显著前兆,说得出口啊!空区是不是前兆?灾前地震是不是前兆?地震定向迁移是不是前兆?这是他们经常用的。你说明显前兆是什么,你说得出吗?啥子明显前兆是什么东西,为何物?自己欺自己。”李有才对地震界的院士毫不留情面:“但他们胆子就这么大,不承认现实。地震后就害怕了。就躲了。就找了一些专家帮他们说话。说来说去又说不圆,有些就怕了不敢说了。他们胆子就大,我就要批评他们,你凭什么说,你又不搞预报,你又不知道内部情况,根本不了解。陈顒院士认为汶川地震是逆冲断层,没见过逆层断层会发生大地震,没见过就不等于不会发生嘛。你见过的东西太少了嘛。你没见过就不存在吗。本来世界上水库地震就很少,发现才一二十年,他就认为不可能是水库诱发的。他认为没有前兆,其实是有前兆。这次二百次小地震,震源很浅,三到六公里,主震八级是震源深度十三公里,是浅源地震,二百多地震是在一个断层上。陈顒院士都不知道有二百次小地震。我看他材料大部分是在网上找的,罗列起来。简单分析。”“他们说地震不可预报,没报出来的人呢,长期坐办公室。我一直在下面潜心研究,每个地震要调查,每个异常要落实,天天和地震异常打交道。他们是坐办公室,脱离实际,象陈运泰院士,说测不出物理前兆,他不搞预报,不接触不研究,脱离预报的,还要评价预报。这是怪现象。不好听的话,投机分子,科技投机。他利用自己院士头衔,有些领导也需要他们说,来帮他们解脱历史的责任。他们之间有另外一种利害关系。地震局给与他们课题上的方便。这些都是问题。马宗晋呢,和他年纪大了有关系。悲伤!”“怎么没有异常!都江堰地震前一两天,老百姓在钓鱼,他们说怎么这么好钓,乌龟王八都钓得上来。地震时,都江堰象海啸一样把钓鱼人卷到水里去,死了。这就是临震异常。地下水异常,固体潮汐正常有规律,但北川防震减灾局一个观测点11号下午开始大幅度下降。他们为啥子报不出来?地方上不知道啥是地震异常。另外这个图纸下来要到十一号晚上十二点钟才看得出来。地震后就没有数据,压到房子底下去了,全垮了。人也死了,台站死了二个人。”“现在看来紫坪埔水库诱发地震是确切的。因为地层断裂时,有水浸入减少断层间摩擦系数可以使地震提早发生,但我不同意一些环保人士认为的,如果不建水库,地震不会发生。水库诱发地震条件是地震本身要处于临界状态。我们只能实事求是地说。”李有才一口气如江河奔腾,说了下来,然后是深深的沉默。随后——“他们错罗”李有才大声说:“彻彻底底的错罗。”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八级地震发生,地壳在短短80秒钟内沿龙门山断裂带向东北方向破裂了300多公里!官方公布的震中在漩口牛圈沟山谷中(002,2——000-4)距离紫平埔水库坝址仅六公里。尽管紫坪埔水库震前做了加固将烈度提高到八度,李有才震后发现紫坪埔坝向前移了60公分,坝基下沉,180公分,坝体有许多裂缝。不幸中的万幸,不知何故,地震前三个月,紫坪埔水库持续放水,将水位降低至最低点,海拔819米,放水放到821米,12亿立方水只剩三个亿。放掉四分三。成都才避免了灭顶之灾。另外,汶川地震时,紫坪埔水库地震烈度为十度。老上访户李有才是对的!

大地震为什么又发生在四川   四川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属地震多发区内的活动断层,来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质向东流动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运动,两者边界即为断层面。如果断裂每年运动数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   四川为何地震多发?   大致看看四川省的结构。西部多山区,中间是盆地这可能是我们对这个“天府之国”最为直观的印象。把视角切回到四川历来大大小小的地震上,如果将震中所在的位置投影在地图中,大致能发现这些地震发生的地点,大致都排在西部的山区里,而且似乎平行于山区盆地的交界线而呈线性分布。至于盆地中央,虽然会遭到地震的影响,但很少是直接的震中区域。   如此可得出第一步推论:四川的地震,与它西部那排最靠盆地的“山”有着相关性。因为这条俗称做“山”的地形,正是著名的龙门山大断裂。本来,以岩石组成的坚硬地壳几乎坚不可摧,它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断裂、扭曲,一定是有什么强大的力量撕裂了它。于是,科学家们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中岩石的应力场发现,这股强大的应力的确客观存在,而它,则来自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阶的地域青藏高原。   应力场分析表明挤压应力来自青藏高原,那么,为什么青藏高原会提供这么大的应力场,持续不断地压迫它东部边缘的四川盆地,以至于在前锋形成这么大的断裂系统呢?原来,青藏高原也不是根本原因,它依然是一个结果,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正面碰撞的结果。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相撞不比大陆与大洋之间的接触,后者,一个轻一个沉,大洋插到大陆下,形成海沟和火山弧(如日本岛)。而大陆是一直漂在洋壳之上的,数亿年从不消失,密度基本相同,谁也不让谁。这种大陆板块之间的正面相撞,消减不掉两者的物质,于是,这些物质就只有堆在地表,堆出一个巨大的土堆,放在我们人类的视野下,便是巨大空前的高地势喜马拉雅山系与青藏高原了。   龙门山断裂带中多发的地震,就是来自青藏高原方向的应力场持续对地壳提供挤压应力,当地壳中的岩石实在不堪应力的重压而破碎、断裂时,巨大的能量释放,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遍四周,便构成了惨烈的地震。龙门山是山区与盆地两个地质体的接触带,由于对刚性客体来说,默认其力作用在两者交界的边缘,因此,山区与盆地接触的前锋带,便成为了应力场释放其机械力的集中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地震便多发了起来。   “千年无大震”是谬误   2008年5月12日,汶川0级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0级强震,震中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12大地震的动力来源,就是青藏高原和扬子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并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产生的长期能量积累和突然释放。所以自然就有了“汶川地震已经把几千年积累的应力释放完了,四川要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又在几千年之后”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汶川地震把震源点上应力(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和流体压力释放差不多了,在这个点上2000至3000年不会有大震了,这并不等于说整个四川三千年就不震了。   相反,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映秀-宝兴-泸定)、石棉附近的鲜水河断裂带以及四川盆地内部的龙泉山断裂带和华蓥山断裂带南部,因汶川大地震发生,应力反而增加。2008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也认为,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端压力增加,而雅安震中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端。   即使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段和北段,应力释放也主要集中在映秀-北川-青川断层(275千米长)和灌县-安县断层(100千米长)上。附近地区其他断裂如岷江断裂、虎牙断裂、平武-青川断裂、江油-广元断裂基本上都没有参与12地震系列的活动。那些有很强的发震能力但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生地震(缺震)的断裂带是地震空区,说明那里能量已经积累起来,更有可能发生强震。   根据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地震学家嵇少丞的通俗说法,一根三股拧在一起的绳子,突然断了其中一股,还要拉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力,未断的那两股上于是就多了一份附加的载荷,这一份附加力很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换句话说,本来还需积聚若干年才能达到发震(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动)的临界剪切应力,由于12汶川大地震及其后的众多余震多了一份附加力而提前达到了。所以,潜在孕震区就是附加力较高的区域,应成为今后几年重点的防范区域,而绝非什么“安全地带”。   不是汶川地震余震   雅安芦山距离汶川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左右,许多网友可能会问,这次雅安地震会否是汶川大地震的余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蒋海昆表示,昨晨发生的雅安7级地震属于逆冲型地震,破裂特征与汶川地震非常相似,但它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   所谓余震,是指跟随在主震后发生的一连串地震。主震发生后,断层上的应力分布会产生改变,在应力再调整的过程中就造成一系列的余震。余震并非像人们所认为的只有在地震后短时间内发生的才算,现有的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余震才是地震的常态。据《自然》杂志2009年11月5日发表的文章表明,许多最近发生的地震都可能是几百年前大地震的余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产生了规模宏大的地表破裂带,但其方向是从汶川向东北方向展开,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央断裂的中北段以及前山断裂的中段展布。芦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并不位于汶川地震破裂带上,因此专家认为此次芦山地震并不是汶川地震余震。   与三峡大坝扯联系太牵强   “地震”是地壳在内、外应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三峡等水坝受质疑的原因在于蓄水产生的压力,会增加额外的地壳应力,水坝沿线的地震活动也会略有增加。但水库诱发小微地震和能远距离引发破坏性大地震是两回事,水库可以诱发地震,和能证明这些项目会引发大地震完全是两回事。   “大坝建成前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率是多少?大坝建成贮水后该活动率增加了多少?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就很难做出判断。”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小组的地球物理学家罗斯斯坦因这样表达他的观点。   有关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科学家们总结出了它的特点:第一,水库地震的震中仅分布在水库及其周围,一般位于水库及其附近5公里范围内,震源深度大多在5公里内,少有超过10公里的。   第二,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一般较小。全球来看,绝大多数水库诱发地震的震级小于里氏5级,属于弱震或微震,数量占水库诱发地震总数的80%以上。而0-9级的中等强度地震10例,0-4级强度地震仅4例。在中国,最大的水库地震1962年3月发生在广东省新丰江下游新丰江水库,这场地震虽然造成了不少损失,但震级也只有1级,震源深同样不足5公里。   地震学家嵇少丞的观点更明确:“水库的蓄水与放水可以诱发一些极浅源的小震,但再大的水库也不能直接导致一个深源且特大震级的地震的形成。大地震的发生与否,绝不像往骆驼背上加草那么简单。”而综合这些因素看,不论是震级还是距离水坝距离,此次地震要和数百公里外的三峡大坝联系上过于牵强。(据4月20日腾讯新闻、新华社相关报道)   链接   建国以来   雅安市地震一览   1970年6月27日,雅安天全发生2级地震。   1970年3月5日,雅安芦山发生7级地震。   1970年2月24日,雅安芦山县与成都大邑县交界发生2级地震。   1968年1月9日,雅安石棉发生1级地震。   1966年4月30日,雅安石棉发生75级地震。   1965年8月22日,雅安宝兴发生3级地震。

你可以到佰腾科研导航站上去找找,可以先在“期刊”分类里搜索一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就按照学科分类来查询。希望能帮到你。

天灾人祸。李有才是人民的科学家,他坚持预报有地震发生,应该大力表彰,将其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地震工作者,但恰恰相反,他被打压。当时的地震局局长吴xx和专家韩xx反对李有才的预报,据报道2017年四川地震局请四川省地震局老局长韩渭宾给培训班讲课,天理何在?不谢罪,不道歉,不被判刑,在12十年后还有脸讲课?

四川内陆地震期刊投稿

四川地震是2008年。2008年5月12日当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震级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迅速展开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四川说明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3个省之一,省会成都。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大熊猫的故乡,被誉为“天府之国”。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位于东经97°21',108°33'、北纬26°03',34°19',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省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构成。四川省分属三大气候,分别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总体气候宜人,拥有众多长寿之乡。2021年9月,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肯定会出现三次大地震,这个地方现在已经出现了两次地震,可能真的会来一次非常大的地震。

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觉到的地面振动。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灾害。地震震级是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它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到的,只与地震能量有关。一次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二万吨黄色炸药(TNT)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震级相差0级,能量相差30倍。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如果用地震面波计算震级,则用MS表示;如果用地震体波计算震级,则用ML表示。在60年代,里克特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地震学权威。里克特很善于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热心回答公众提出的有关地震的问题,因此里氏震级这一术语很快成了衡量地震大小的人人皆知的术语。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里氏9级(1960年智利大地震)。震烈度是地震时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现象,如人们的感觉,物体的反应,房屋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现象的改观等方面来判断。当然,也可通过仪器的微观记录进行有关计算得出绝对的烈度。地震烈度与地震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一次地震的烈度根据各地遭受破坏和影响不同而不同。我国把烈度分为十二度。它的内容大致如下表:

  • 索引序列
  • 四川地震期刊
  • 四川内陆地震期刊
  • 四川地震期刊投稿
  • 四川地震杂志
  • 四川内陆地震期刊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