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惠州学院学报好发吗吗

惠州学院学报好发吗吗

发布时间:

惠州学院学报好发吗吗

惠州学院还不错~~~惠州这城市环境好,空气也好,人也不错~~~~

还可以

初审通过率在40%左右。惠州学院(Huizhou University)是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和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第二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立项院校,位于全国文明城市惠州。

韶关属于综合性大学,惠州不清楚!

惠州学院学报好发吗

具体的来说,应该看情况吧,每年的招生目标数不同。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偏理科吧

全球通史 世界历史 还有图文天下 语文语法方面的书有古代文言文全解

科研项目:2006年至2011年9月,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33项、厅市级项目159项、横向项目178项;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4项。科研成果:2006年至2011年9月,累计出版专著86部,参编著作87部,发表于核心期刊论文1140篇;专利申请19项,授权14项;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惠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4项;惠州市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35项;惠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项。科研机构(16个):惠州学院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惠州学院岭南迁谪文化与诗学研究所、惠州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惠州学院东江文化研究所、惠州学院应用语言学与语感研究所、惠州学院视觉文化研究所、惠州学院体育科学研究所、惠州学院东江流域音乐文化研究所、惠州学院服装研究所、惠州学院化工技术开发中心、惠州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惠州学院数学及其应用研究所、惠州学院电子研究所、惠州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惠州学院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惠州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研究所。学术品牌:东江大讲堂。公开发行学术期刊:《惠州学院学报》。(图册图书馆的参考资料: ) 到2010年6月,馆藏总量(含电子文献)达180多万册(件),其中各类印刷型文献约6万册,电子图书65万多万册,引进和自建大型数据库近30个。建成了万兆主干、百兆至桌面的高速局域网,使用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并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广东图书馆网等文献保障体系,形成了便利的分布式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建、共知与共享。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21000平方米,拥有10个大型的书库(阅览室),阅览座位2000多个。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构建灵活开放的服务格局,除了设立多媒体阅览室、自主语言学习中心、小型放映厅、小型研讨室等服务设施外,还配有独立的研修室,供有承担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或重大科研项目的教职工以及代表学校参加各种竞赛的学生使用。采用先进的门禁管理系统,实行藏、借、阅、网一体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初审通过率在40%左右。惠州学院(Huizhou University)是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和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第二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立项院校,位于全国文明城市惠州。

惠州学院学报好发吗知乎

一般吧

1.《走出自然——从苏轼的山水诗看自然诗化的走向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10000字。 2.《对传统士大夫人格的超越——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10000字。 3.《论苏轼岭海时期的思想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10000字。 4.《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10000字。《金庸小说与民族文化本体的重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10000字。《苏轼、朱熹文艺观之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10000字。 《“侠客行”专栏(共十篇)》,《中华工商时报》,1994年6月,30000字。《“古道酣歌”(共七篇)》,《雅周末》,1996年11月,15000字。《山东作家群的道德意识》,《雅周末》,1996年12月,3000字。 《“三统”与文化保守主义》,《雅周末》,1996年10月,3000字。《〈聊斋志异〉中的道德宿命意识》,《雅周末》,1996年11月,3000字。《大俗大雅,至幻至真》,《雅周末》,1996年10月,3000字。《孔子仁学与现代人》,《中国文化报》,1998年2月,3000字。《挥之不去的文化理想——谈山东作家群的道德意识》,《中国文化报》,1998年4月,3000字。《传统事功精神的新开展》,《人文杂志》,1998年第4期,4000字。 《试论汉赋之美的本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9000字。《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中国水利报》,1998年11月,4000字。《六朝骈文的美质美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8000字。《金庸小说的文化价值》,《东方学》(韩国),1999年1月,5000字。《百年文学》,《北京晚报·世纪导刊》,1999年1月,12000字。《骈文之美辨正》,《论衡》,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20000字。《试谈中国禁毁小说的概况及禁毁因由》,《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8000字。《试论唐、宋古文运动的成因及特质》,《东方学》(韩国),1999年12月,20000字。《唐宋意识形态的嬗变与宋词繁荣的文化动因》,《中国文学的文化思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3月,21000字。 《中国古代散文中“文”、“道”观念演变之考辨》,《东方学》(韩国),2000年12月,25000字。《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光明日报》,2001年4月,3200字。《论原始儒家的伦理思想对于建构普世伦理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8000字。《武打、武侠、无赖》,《人民日报》,2001年12月,1200字。《“金庸”不是神话,学术不能“随感”——对陈冲批评的回应》,《文学自由谈》,2002年第2期,3500字。《从〈东坡易传〉看苏轼文艺思想的基本特征——兼与朱熹文艺思想相比较》,《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14600字。《试论“三苏”蜀学的思想特征》,《福建论坛》,2002年第3期,11000字。《苏轼的山水诗与自然诗化的走向》,《文学前沿》(第五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12000字。 《试谈金庸小说对于建构民族文学的启示》,《2000年北京金庸小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21000字。《再答陈冲》,《文学自由谈》,2002年第6期,3500字。《从〈东坡易传〉看苏轼的情本论思想》,《福建论坛》,2004年第2期,7000字。《〈东坡易传〉与苏轼的文艺观》,《中国第十二届苏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8月,15000字。 《古人苏、辛词百则评阐释》,《中国苏轼研究》(第一辑),学苑出版社,2004年8月,13000字。《武侠小说与文学雅俗之分的文化机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年7月复印,5000字。《东坡易传与传统事功精神》,《中国苏轼研究》(第二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7月,9000字。《诗词“文化欣赏”举隅》,《惠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1年第4期复印,7900字。《“发愤以抒情”到“诗是穷人物”——屈原、苏轼诗学精神内在联系之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第5期,10000字。《〈毗陵易传〉的思想理论特征》,《苏东坡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月。11000字。《苏轼诗文悲剧意识的特质》,《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2期,6500字。《论化时间为空间的诗词之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7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1年第7期复印,7000字。《“向死而生”:先秦儒道哲学立论方式辨正——兼与海德格尔的“为死而在”比较》,《中国人大学报》,2012年3月,14700字。 《孔子思想中的“自足性”》,《光明日报》,2012年7月,3000字。《文化视野下的诗词之美》,《紫光阁》,2013年第5期,7000字。《金庸小说的悲剧意识》,《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4期,6500字。主要专著1、《隐士与解脱》,作家出版社,1996年12月,12万字。2、《陆游诗选注》,大连出版社,1997年1月,30万字。3、《苏轼词选注》,大连出版社,1998年1月,27万字。4、《古道酣歌》,海天出版社,1998年12月,13万字。5、《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50万字。(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7万字。) 6、《文学与文化的张力》,学林出版社,2002年5月,5万字。7、《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32万字,获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8、《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学苑出版社,2003年5月,47万字,获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修订版,学苑出版社,2004年4月,6万字) 9、《唐诗宋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万字。(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8万字。)10、《国学之光——近代国学大师论著选读》,冷成金、沈广斌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37万字。

惠州学院学报怎么样啊好发吗吗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的不可多得的旷世才女,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无所不通。在宋代男性词人并立的局面中,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她的出世,打破了词坛沉寂已久的宁静。她以婉约的气质填出的词篇成了婉约词的正宗,以致清人沈谦说:“南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古时奉行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理,所以就有不少封建的卫道士公然说李清照失去了良家妇人的蕴藉。说李清照的词是“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这些只是一些顽固守旧之徒的片面之词,多少有些因容不下李清照的才气而生妒意。 李清照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父亲李格非以文章著名,受到苏轼的赏识,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格非著作极多,但是多已散佚。家学之深对李清照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且李格非并非一个穷据经理的人,家风比较开放,李清照得以在年幼时就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古卷典籍,为日后的成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少年时李清照就存有诗名,她早期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晁补之,与秦观、黄庭坚、张耒合为苏门四学士。十六七岁的时候,李清照作了《浯溪中兴讼诗和张文潜》两首古风,受到当时一干名士的叹赏。后来又写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词一经写成,父亲李格非便觉得出语不凡,后来传至朝中,朝中文人莫不夸格非小女好才情。 当时朝廷宰相是赵挺之,赵挺之有一个很有才华的儿子赵明城。一日,赵明诚午睡梦见一本古书,醒来时只记得里面有这么几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赵挺之听到儿子与他说此便大笑说,我儿将要娶一才女为妻。他解说道,“言与司合”是一词字,“安上已脱”当然是女了,还有“芝芙草拔”合起来是“之夫”二字,合起来不就是“词女之夫”了么。后来这离奇古怪的梦,竟然不期而遇地成为了现实。过了不久,十八岁的李清照与二十一岁的赵明诚结为连理。婚后。两人感情笃厚,赵明诚喜欢收集金石,李清照极力辅佐,两人夫唱妇随,沉浸在燕尔新婚的甜蜜中。无奈好久不长,婚后第二年发生了元佑党祸,李清照的父亲被划为元佑党人,被逐出了京师。按照规定,元佑党人的子女不能居住在京城,所以李清照跟随父亲回到乡下。赵挺之平时与苏门中人有罅隙,对亲家李格非的迫害无动于衷,这使得李清照非常气愤,后来在赵挺之贺寿上赠上一联:“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终究是得罪了权倾天下的公公。 因为赵挺之与蔡京争权落势,由是被贬官落职,并祸及到他的三个儿子,赵明诚受到迫害而落职,于是和李清照两人搬到山东青州老家居住。在这里他们度过十年的美好时光。娴静的日子,他们一同看书整理金石书画。虽然日子非常素淡,但是远离宦海的他们,过得也是舒心。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记录过这段生活,她和明诚经常玩赌书泼茶的游戏,尽显出文人雅趣,也足见她们两人的淳朴心性。序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其实女人期待的是一份平静如水的日子,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只要两人情深,纵使生活在山野之处又有何怅恨。金庸的《神雕侠侣》是他众多作品中最让我推崇的一部。杨过闯荡江湖受尽千般磨难,十六年与妻之约青丝尽成白发,在谷底与龙儿的相见让多少人看得潸然泪下。名与誉,他都可以不顾,惟愿与龙儿在古墓里执手度过一生,简单地让人羡慕。李清照与赵明诚在青州的这十年时光也是羡煞世人的。 虽然李清照为一柔婉女子,但在骨子里却有着许多刚烈。她写过一篇《词论》,这也是她的高明之处,不仅名词家,又是词论家,能稍与她媲美的只有张炎了。她在《词论》中对各大词家都批驳了一番。 首先挨刀的便是柳永,不过李清照采取的是迂回的战术。她说柳永变旧声为旧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但这不是李清照要说的重点,关键的是在后面八字“虽协音律,词语尘下”。这种方法现在很多领导非常擅长,如果是直奔主题,那么就显得有伤大雅。李清照乃一玉洁冰清女子,当然容不下柳永笔下的那些秾词艳曲。虽然她也是渴望爱情,但决不是柳永所要的那般旖旎露骨。 其次挨刀的是张先、宋祁宋庠兄弟,以及沈唐、元绛、晁端礼几人。李清照说他们虽然时时有妙语,但是在营造意境上多破碎,不足为名家。李清照对他们的评论都是一针见血,破碎成了他们跻身于一流词家的最大障碍。对于他们的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映象的着实只是那么几句。 再就是词坛上最负盛名的那几人:晏殊、欧阳修、苏轼。对他们李清照也是毫不留情。且看她如何说:“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之不葺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李清照是非常讲究音律的,所以她会批评他们几个写词的随意。虽然李清照对于他们几个来说是晚辈,并且她的父亲李格非还是苏轼的学生。但她还是能够直言不讳地将出来,足以见出她巾帼不让须眉的毫情。对王安石、曾巩两人,李清照将他们批驳地体无完肤。她说“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小歌词,则人必倾倒,不可读也”。想来李清照说的这话是否是过分了些,他们的词也并非如她所说的一无是处。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在咏史词中独树一职,《古今词话》里说:“诸公寄调《桂枝香》三十余家,只有王安石词为绝唱。”想来也不是浪得虚名。 最后评价的是晏几道、贺铸,秦观与黄庭坚,她对这几人的评价公允多了。她说词自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只是晏几道苦无铺叙,贺方回苦少典重,秦少游专主情致,但是缺少故实,就如同生在贫家的美女,虽然极是妍丽丰逸,终缺乏富贵态。黄鲁直呢,即使注重故实,但是又多瑕疵,如同良玉有瑕,价自减半了。李清照对他们分析地条条是道,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李清照的看法。不过让我不明的是,为何周邦彦当时名气如日中天,而《词论》却无一字涉及,这恐怕要成为千古谜案。 李清照的词情已经容不下任何人置疑的眼光,千百年来,她就是词坛中的佳人代表,清幽婉丽是她的特色。且看一首《点绛唇》: 蹴罢千秋,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像林间的鸟儿,她在秋千上轻盈地荡来荡去。罗衣轻飏,风吹乱了她的发。从秋千上,她缓缓地走下来,揉着微微麻木的玉指,嘴角边露出轻轻的笑。秋千旁纤细的花朵染上了晶莹的露水,薄汗透湿了她的轻纱。回眸中,见到一位少年往这边前来,正是她想见却又是怕见的那个男子。慌乱之中,她连鞋子都没有穿好,就匆匆地向闺房里躲避,金钗在途中不知坠向了何处。羞涩的她,顺手折下一颗青梅,倚在门旁,望着那袭青衫磊落的背影,投向了深情的一瞥。 少年的李清照过得无忧无虑,这得以他爹爹李格非的开明。李格非思想受到苏门学派的影响,置身于通脱的学术环境中,当然不像《牡丹亭》中愚昧顽固的杜宝,终日将女儿丽娘关在屋内跟着老师念书,过分得连自家的花园都不得游玩。李清照秉承了她爹爹的个性,行事上非常有风格,她可以游玩到“沉醉不知归路”的疯狂,可以道出“一面风情深有韵”胆大活泼的话语。这些,都让那些处在深闺中的女子充满无限的羡慕。 虽然李清照情思婉约,但骨子里萦绕着英雄情结,偶尔作豪放言语。她写下的《夏日绝句》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让多少男儿读了之后也是热血沸腾。在她词中,也有这方面的作品,看一首《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建炎三年,金兵很快占领了南京。宋高宗带领群臣仓惶南逃,为了躲避金兵的洗掠,李清照也沿着高宗逃亡的路线南下,后来又乘着一艘大船渡海。这些天的逃亡生活,让李清照看清了世态是如何的炎凉。朝廷只是顾着自己避险逃逸,不管黎民百姓的祸福生死。在一次梦后,李清照愤意难平,写下了此词。 天空中,如波涛似的白云迭起,幻出了万般景象。薄薄的晓雾流转不定,银河中有千帆荡移。仿佛在梦魂中飘入了神奇的帝都。身畔,还响彻着天帝的话语。天帝在好奇地问她:“你这样匆匆到底是要归往何处呢?”她答说着:“人生的路途漫漫,刚要起程却是日墓降临之时。”苦学作诗,常常吟出惊世骇俗的句子,她想要的正是那样的毫情。愿乘着鲲鹏在九万里长风中扶摇而上。她求说着,长风呀千万不要停住,请将我的一叶扁舟,吹到无人可及的仙山去。 李清照给人极大震撼的还是那些别后相思之作,她将离情诉说地哀怨动人。作为女子,她能够吟诗赋词,当在时是非常幸运的,但作为女子,独守空闺,惆怅地饮着那份寂寞,又是极大的不幸。交织在爱与痛的情网里,李清照注定要挣扎地遍体鳞伤。看她的一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佳节的时候,李清照思念起了远在他乡的丈夫赵明诚,怅叹之余,寄《醉花阴》词函给他。赵明诚吟赏词后,自叹不如。但又不甘,有意与妻子比试一番,于是闭门谢客,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构思妙句,三天后,作出五十阙。他自认为非常不错,便在自己的词中夹杂着易安词寄给友人陆德夫,让他鉴赏,看他有怎样的想法。陆德夫把玩再三,说仅有三句最佳。赵明诚追问,陆德夫答说,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一脸落寞,由此对李清照愈加敬重。 薄雾萦回,浓云聚起,让人如何度过漫长的白昼。她那颗幽幽的心,如同兽炉里的青烟袅袅。纱帐的玉枕上,斜卧着一位如花美人,她孤枕难寐。夜半时的寒气将锦衾冻得如冰,辗转在寒床,她思的是如烟的往事。朦胧的黄昏中,缓缓地踱至庭院的菊花从里,她将满斟的清酒一饮而尽。花香如蝶,袭入随风飘舞的衣袖中。不要说,相思不苦,眼前的一切就让人黯然销魂。调皮的风掀起珠帘,看着墙上映着的倩影,比枝头的黄花还要消瘦。 李清照与赵明诚伉俪情深,但是世事弄人。宣和七年,金兵灭辽后,挥师南下,大势侵宋。李清照不得不离开青州爱巢一路南迁。建炎三年时,赵明诚被调往湖州作知州。高宗当时由杭州到建康,诏赵明诚前来领旨奏事。他一个人赴建康,留下李清照与多年苦心搜集的金石。然而短短两个月时间,赵明诚途中暴病而亡一去而不复返了。国破夫亡,让李清照成了断肠之人,日日苦吟,她割不断那份如丝如缕的相思。愁情,深深地浸在她的双眸。且看她的的词《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南渡后的八年,李清照流落江南。绍兴五年,金兵前来进犯。她依附弟弟李伉,避难金华,当时已是五十多岁的高龄。红颜在岁月的沧桑中尽成了白发,不知在梦中她还是否会忆起那个身量为足、倚门回首、嗅着青梅的女子。那时的她,喜欢莺歌燕舞,罗衣轻飘,秋千上留下了她的倩影。只是一切过得太快,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尝个中滋味,与她死生契阔的那个男子已经离去,剩下倾注过他心血的金石陪伴着她。岁月,掸下一袖的繁华过后,原来是这般的荒凉。纵是局外之人,也是看得心伤。 花已残,东风还在无力地吹着,将最后一抹的余香扫尽。又是日暮时分,她的心如茧丝,缠上了太多的结。倦得不想梳理头上的发丝。山河依旧,却人去楼空。想要倾诉,朱唇轻启,惹来一袖的泪水。她听说双溪的水,还残留着春光的明媚,她的心又动了,最爱的是驾上一叶兰舟,任流水脉脉。可是又担忧双溪上的蚱蜢小舟,难以载起她一腔的愁怨。 整日愁肠百结的李清照在哀风凄雨中孤独无依,此时发生了一件对她打击极大的事情,即“玉壶颁金”一案。有人在高宗面前弹劾赵明城生前将玉壶投献给金人,有私通之嫌。李清照得知消息后气愤不已,此事纯属小人搬弄是非,但又让她惶恐不安,毕竟叛国的罪名任何人都是吃不消的。她想得一方法,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献给朝廷,以换得一时之安。金兵南逼,高宗无暇顾及此事,只是一味带着他的宠臣逃跑。李清照也跟着他们的足迹踏上了逃亡之旅,金石书画等一些贵重之物在路途中多有流失。 逃亡本来就是让人胆战心惊,然而,等待李清照的还有更加悲惨的事情。就因为她手中的那些贵重文物,引来了一些奸险之徒的垂涎。绍兴二年,李清照拖着病躯从越州来到杭州,此时正处于困难之际,让张汝舟如此小人有了可乘之机。张汝舟假借朝中另外一位与自己同名且官人的名望,再加上他的巧嘴如簧,终于得了李清照的信任。后两人成婚。婚后,张汝舟穷形毕露,对李清照拳打脚踢,威逼她交出今石书画,李清照此时摸清了张汝舟的底细,只不过一市井之徒,靠谎报举数得官职。李清照一肚子的苦水无处可诉,只怪得自己遇人不淑。她在《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中说:“忍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才”。忍无可忍中,李清照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状告张汝舟弄虚作假得官之事。无耻小人终于得到惩罚,受到编管柳州的处分。但是依据宋朝法律来说,告发亲人者得服刑二至三年,这时多亏有赵明城的表兄綦崇礼从中帮忙,使得刑期仅为九天。 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变故,李清照变得更加沉默起来。一次次的打击让她比黄花还瘦,往日的欢乐她再也害怕忆起,在凄苦中慢慢地咀嚼着余生。看她的一首《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往事成殇,渡过劫难后的李清照心里仍是存有余悸。风鬟雪鬓,一颗心苦似黄莲。以前一起吟诗作赋的女友邀她去观灯,但她却是一点心情也没有。心如槁灰,哪还有心情出游。倒不如藏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从李清照的作品来看,似乎她在六十多岁后就搁笔了,这决不是什么江郎才尽,其中发生了什么变故不得而知。李清照是文坛上少有的长寿女词人,或许是学得苏轼“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的精神而放宽了心态,风景秀丽的杭州,成了她生命中的最后驿站。 无疑,这是一个伟大的女子。在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李清照如同一棵奇葩,独独地盛开,眩人眼目。词坛少不了她那一袭的红袖馨香,在泛黄的书卷中,那个呼作易安的女子,摇曳着如黄花的身姿,姣姣软软,向我们款款徐来。 引用今人郭沫若的一联作结: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确是如此。

还可以

提起李清照,人们首先把她当作词人,并誉之为婉约派宗主。即使相信李清照改嫁的有关记载,对其晚节颇致不满的纪昀,修《四库全书》为《漱玉词》作提要,也称赞其词“抗佚周柳”,“为词家一大宗”。还有人特别欣赏她的诗。晚清樊增祥《石雪斋诗集》卷二《题李易安遗像》诗序云:“其所为古诗,放翁、遗山且犹不逮,诚斋、石湖以下无论矣。”李清照的文章,赞赏者亦大有人在。曾与柳如是摹仿赵、李“翻书赌茶”故事、学际天人的钱谦益,读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拍案叫绝:“其文淋漓曲折,笔力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耶。” (《绛云楼书目》卷四)。这些关于李清照文学成就的评论,未免有过誉之处。相对而言,李清照在史学方面的贡献,却很少有人予以重视,并做出公正评价。 李清照对史学的第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协助赵明诚纂修《金石录》并历尽艰辛将它保存下来。清道光《济南府志·列女传·李清照》:“明诚作《金石录》,考据精确,多足证正史之失,清照实助成之。”应该说是可信的。他们在青州一同生活了十年的“归来堂”,实际上是一个史学研究的“夫妻店”;《金石录后序》前半部分,基本是叙述他们共同研究史学的经历;所谓“浸觉有味,不能自已”,所谓“甘心老是乡矣”,所谓“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所谓“意会心谋,目往神受,乐在声色犬马上”,道出了两人对史学的共同兴趣。可以这样说,即使李清照没有参与《金石录》的编著、整理,她能力尽艰辛把这部珍贵的史学著作保存下来,也已经难能可贵了。 李清照和《金石录》的关系,一般学者都了解。但李清照对史学的另一重要贡献——为宋代保留下一部孤本的《哲宗皇帝实录》,却一直被学术界忽略。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四:“己酉南渡,国史散失,靡有孑遗。其后数下诏访求之,绍兴元年,才得布衣何克忠所藏《太宗实录》四册而已。上以书籍残缺之际,特命以官。已而戚里张懋家献太祖至神宗六朝《实录》、《会要》、史志等书,小校唐开亦献王珪所编《五朝会要》,最后五年三月,始从故相赵挺之家得蔡京所修《哲宗实录》,皆下之史官。”《宋会要辑稿》:“(绍兴)五年五月三日,诏令婺州索取故龙图阁学士赵明诚家藏《哲宗皇帝实录》,缴进。”按,赵挺之去世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赵明诚去世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所以准确地说,《哲宗皇帝实录》是从赵明诚遗孀李清照处索得。据李清照作于绍兴四年(1134年)十月的《打马图经·序》:“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余自临江溯流,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陈氏第。”金华为婺州治所,李清照在这里一直居停到次年五月以后。 《哲宗皇帝实录》由蔡京主持编写于徽宗大兴党狱之际,自然有褒贬颠倒、轻重失伦等诸多问题,但作为历史文献,它叙典章,述文献,次第先后,却大致能保存真相,对后世修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李清照于兵荒马乱、辗转流离中,所收藏文物丧失殆尽,而最终将《哲宗皇帝实录》与《金石录》一同保存下来,说明她充分了解在汴京沦陷,碧简飞灰之后,这部著作关系国史存亡,斯文绝续的意义。 李清照对历史文献的热心不是偶然的,她出生在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右文”时代,这个时代的文化生活,又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空前充满活力。李清照的本家、婆家,都是经史世家,她本人对历史有浓厚兴趣,她的丈夫赵明诚对历史研究更是情有独钟。两人志同道合,相得益彰。《金石录后序》云:“丞相在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 《哲宗皇帝实录》可能就是他们利用这个方便条件从史馆抄录的。 《宋史·哲宗本纪赞》:“哲宗以冲幼践祚,宣仁同政。初年召用马、吕诸贤,罢青苗,复常平,登俊良,辟言路,天下人心,翕然向治。而元佑之政,庶几仁宗。”赵明诚、李清照都是所谓元佑旧家后裔。哲宗朝历史,记载着他们父辈的辉煌和光荣。两人家世传闻,多得故实,足以辩诬订讹,这也是他们珍重保藏《哲宗实录》的原因。 李清照遗著中,有《夜发严滩》(又名《钓台》)一诗,是绍兴五年从金华返回临安之作。诗云: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这首诗可能是有为而发,诗中所说为名利来往的可能不仅是李清照自己。她是为避难而来,也不用乘什么“巨舰”。这首诗有可能是讽刺那些倚仗权势,催逼她交出《哲宗实录》的官吏。当然,李清照也是凡人,她未必心甘情愿的把自己历尽艰辛保存下的重要典籍平白献出。也应该讨价还价。当局给她以精神和物质奖励,酬劳报功,更是理所当然。 陈祖美《李清照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附录之《李清照年谱》,说李清照藏《哲宗皇帝实录》,“这当时是一种有违禁性质的大事,清照不久离开婺州治金华,当与此事有关”。这是著者猜测。宋代文禁不严,《实录》也不是“非扩散性材料”,更何况是在“书籍残缺之际”。 李清照对历史的兴趣,很自然的升华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而两宋之际北方故国的沦陷,她本人的颠沛流离,使这种关心更加痛切。这在她的诗歌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乌江》、《咏史》、《浯溪中兴颂和张文潜》、《上枢密韩肖胄诗》等,或借古讽今,或以今寓古,充满爱国激情和民族义愤。有人批评其中有些诗典故用得“太多太滥”(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译注》,205页,济南出版社,1998)。这是事实,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是否我们的历史知识比李清照贫乏? 《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史官熟知古今天下存亡兴衰、人情真伪消长之事实,从中总结出规律,故能出乎史而入乎道。而“道艺为一”,也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欲达到“道艺为一”的境界,不能不知史。李清照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与她渊博、深厚的历史知识是分不开的。即使李清照最负盛名的抒情题材——词的创作,也与她的历史意识有关。《词论》虽然不长,但其中包括一部词史,铺展开来又可以成为一部类似莱辛“论绘画和诗的界线”的《拉奥孔》。任何文学体裁,都只有在历史中,才能充分展开其丰富性和多样性,表现其独特性。这是李清照的《词论》在今天给我们的启示。 作为一个女性,李清照在史学上的造诣、贡献与她的诗词创作一样,不让须眉。与今日当红的一些女性作家相比,琼瑶老妈子之流的撒娇派,虽能窃取李清照一二清辞丽句,但在史学上的造诣与文学表现的深刻等方面,实难望其项背;至于那些吃青春饭、用身体写作,专门向洋人献媚,斯滥至极的所谓美女作家,更难同日而语。

惠州学院还不错~~~惠州这城市环境好,空气也好,人也不错~~~~

惠州学院学报好发吗多少钱

《全球分裂》,《全球通史》,《历史研究》《世界史纲》《文明的征程》《万历十五年》《东方文化史》《非洲史》《激荡的百年史》《蒙古帝国史》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现代汉语八百词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汉语口语语法语法研究和探索(1-8)语法研究入门现代汉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回顾

1.《走出自然——从苏轼的山水诗看自然诗化的走向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10000字。 2.《对传统士大夫人格的超越——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10000字。 3.《论苏轼岭海时期的思想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10000字。 4.《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10000字。《金庸小说与民族文化本体的重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10000字。《苏轼、朱熹文艺观之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10000字。 《“侠客行”专栏(共十篇)》,《中华工商时报》,1994年6月,30000字。《“古道酣歌”(共七篇)》,《雅周末》,1996年11月,15000字。《山东作家群的道德意识》,《雅周末》,1996年12月,3000字。 《“三统”与文化保守主义》,《雅周末》,1996年10月,3000字。《〈聊斋志异〉中的道德宿命意识》,《雅周末》,1996年11月,3000字。《大俗大雅,至幻至真》,《雅周末》,1996年10月,3000字。《孔子仁学与现代人》,《中国文化报》,1998年2月,3000字。《挥之不去的文化理想——谈山东作家群的道德意识》,《中国文化报》,1998年4月,3000字。《传统事功精神的新开展》,《人文杂志》,1998年第4期,4000字。 《试论汉赋之美的本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9000字。《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中国水利报》,1998年11月,4000字。《六朝骈文的美质美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8000字。《金庸小说的文化价值》,《东方学》(韩国),1999年1月,5000字。《百年文学》,《北京晚报·世纪导刊》,1999年1月,12000字。《骈文之美辨正》,《论衡》,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20000字。《试谈中国禁毁小说的概况及禁毁因由》,《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8000字。《试论唐、宋古文运动的成因及特质》,《东方学》(韩国),1999年12月,20000字。《唐宋意识形态的嬗变与宋词繁荣的文化动因》,《中国文学的文化思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3月,21000字。 《中国古代散文中“文”、“道”观念演变之考辨》,《东方学》(韩国),2000年12月,25000字。《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光明日报》,2001年4月,3200字。《论原始儒家的伦理思想对于建构普世伦理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8000字。《武打、武侠、无赖》,《人民日报》,2001年12月,1200字。《“金庸”不是神话,学术不能“随感”——对陈冲批评的回应》,《文学自由谈》,2002年第2期,3500字。《从〈东坡易传〉看苏轼文艺思想的基本特征——兼与朱熹文艺思想相比较》,《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14600字。《试论“三苏”蜀学的思想特征》,《福建论坛》,2002年第3期,11000字。《苏轼的山水诗与自然诗化的走向》,《文学前沿》(第五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12000字。 《试谈金庸小说对于建构民族文学的启示》,《2000年北京金庸小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21000字。《再答陈冲》,《文学自由谈》,2002年第6期,3500字。《从〈东坡易传〉看苏轼的情本论思想》,《福建论坛》,2004年第2期,7000字。《〈东坡易传〉与苏轼的文艺观》,《中国第十二届苏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8月,15000字。 《古人苏、辛词百则评阐释》,《中国苏轼研究》(第一辑),学苑出版社,2004年8月,13000字。《武侠小说与文学雅俗之分的文化机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年7月复印,5000字。《东坡易传与传统事功精神》,《中国苏轼研究》(第二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7月,9000字。《诗词“文化欣赏”举隅》,《惠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1年第4期复印,7900字。《“发愤以抒情”到“诗是穷人物”——屈原、苏轼诗学精神内在联系之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第5期,10000字。《〈毗陵易传〉的思想理论特征》,《苏东坡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月。11000字。《苏轼诗文悲剧意识的特质》,《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2期,6500字。《论化时间为空间的诗词之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7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1年第7期复印,7000字。《“向死而生”:先秦儒道哲学立论方式辨正——兼与海德格尔的“为死而在”比较》,《中国人大学报》,2012年3月,14700字。 《孔子思想中的“自足性”》,《光明日报》,2012年7月,3000字。《文化视野下的诗词之美》,《紫光阁》,2013年第5期,7000字。《金庸小说的悲剧意识》,《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4期,6500字。主要专著1、《隐士与解脱》,作家出版社,1996年12月,12万字。2、《陆游诗选注》,大连出版社,1997年1月,30万字。3、《苏轼词选注》,大连出版社,1998年1月,27万字。4、《古道酣歌》,海天出版社,1998年12月,13万字。5、《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50万字。(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7万字。) 6、《文学与文化的张力》,学林出版社,2002年5月,5万字。7、《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32万字,获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8、《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学苑出版社,2003年5月,47万字,获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修订版,学苑出版社,2004年4月,6万字) 9、《唐诗宋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万字。(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8万字。)10、《国学之光——近代国学大师论著选读》,冷成金、沈广斌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37万字。

外国历史书:雅各布布克哈特 的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艾伦·g·狄博斯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汤姆逊的《中世纪系列》估计对你也有帮助。这里有很多,你可以重中筛选: b505/2 理想的冲突 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 (美)宾克莱著 马元德等译 南开中心馆 99/c91-16/1 马克斯·韦伯:文明与精神 冯钢著--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256页--(西方著名社会学家思想研究丛书) 保存本、国家图书馆 基藏库 99/3/12 西方文化精义 冯承柏等编著--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360页--(人文素质教育教材系列) 保存本、国家图书馆 基藏库 98/b82-061/44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英)阿伦·布洛克(alan bullock)著;董东山译--北京:三联书店,--335页 保存本、国家图书馆 基藏库 2001/b5/47 西方精神史:时代精神的历史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的互动 陈刚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册(570,12,929页) 保存本、国家图书馆 基藏库 2002/3/5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德)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著;彭强,黄晓京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79页--(西方学术经典译丛) 国家图书馆 基藏库 b504/8 理性的边缘 近代西欧哲学及其宗教背景 徐文俊著 北大中心馆 n09/1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 = man and nature in the renaissance (美)艾伦·g·狄博斯著 周雁翎译 北大中心馆 b504/7 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 (英)梅尔茨著 周昌忠译 北大中心馆 d095/7 西方社会思想史 袁华音著--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527页 保存本、国家图书馆 基藏库] 欧洲政治思想史 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 马斯泰罗内 萨尔沃 著专著 1992 国家图书馆 书刊保存本库 莱辛思想再释 [专著] : 对启蒙运动内在问题的探讨 维塞尔 著 专著 2002 国家图书馆 中文图书基藏库 现代基督教思想 : 从启蒙运动到第二届梵蒂冈公会议 下卷 利文斯顿 詹姆斯 著 1992 国家图书馆 中文图书基藏库 书刊保存本库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专著] 徐大同 主编 专著 1992 国家图书馆 中文图书基藏库 国家图书馆 书刊保存本库 基藏库 欧洲政治思想史: 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 mastellone salvo 著 专著 03/1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 (德)巴莱特·格哈德著 王昭仁[等]译 南开中心馆 97/31/2 文艺复兴 吴泽义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北京:华夏出版社,--186页--(历史爱好者丛书文化与社会系列19) 保存本、国家图书馆 基藏库 x/3/2 欧洲文艺复兴史 蒋方震著--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49页--(人人文库 ;425) 国家图书馆 港台图书室 2000/k503/2 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明 康天意著--北京:华夏出版社,--29,428页--(欧洲文明的历程丛书) 保存本、国家图书馆 基藏库 96/093/1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 王佐良,何其莘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571页--(英国文学史 ;2) 国家图书馆 中文社科图书第二阅览室 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专著 苏联艺术科学院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所 编 国家图书馆 中文图书第一外借库 世界美术名家名作大典 a, 第一编史前、古代美术第二编欧洲文艺复 朱伯雄 主编 专著 2002 国家图书馆 书刊保存本库 文艺复兴欧洲艺术 [专著] 俄罗斯艺术科学院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所 编 专著 2002 国家图书馆 中文图书基藏库 宗教世界 [专著] : 漫画 史一明 编写专著 2001 国家图书馆 书刊保存本库 分馆 中文图书借阅室 现代欧洲绘画教室, 肖像 [专著] 黄小峰 译 专著 2001 国家图书馆 中文图书阅览室 世界风化图史 10,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卷 [专著] 解恒铮 主编 专著 2001 国家图书馆 中文图书基藏库 艺术与文明 [专著] : 欧洲艺术文化史 专著 克拉克 肯尼斯 著 2001 国家图书馆 中文图书基藏库 欧洲风化史, 文艺复兴时代 [专著] 傅克斯 爱德华 著 : 插图本 专著 2000 国家图书馆 中文图书基藏库 欧洲中世纪诗学 [专著] 陆扬 著 专著 2000 国家图书馆 中文图书基藏库 西方版画史 [专著] 张奠宇 著专著 2000 国家图书馆 中文图书阅览室 欧洲早期和声的观念与形态 [博士论文] 戴定澄 著 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 1999 博士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 [专著] 赵海江 主编 专著 1992 国家图书馆 中文图书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第一卷, 文艺复兴 [专著] 波特 编1493-1520 专著 1988 国家图书馆 中文图书基藏库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 [专著] 杜布斯 著 专著 1988 国家图书馆 中文图书基藏库 书刊保存本库 欧洲哲学史简明读本 [专著] 张宝印 编 专著 1988 国家图书馆 中文图书基藏库 书刊保存本库中国汉语语法书:1 吕必松;现代汉语语法学史话(三·续完)[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01期 2 刘玄恩;;谈谈《新编现代汉语》的语法体系[J];惠州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3 张克合;;评《现代汉语语法通解》[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4 肖懋燕;;简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5 吕叔湘;推荐一本实用而有学术价值的教学语法书——《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序[J];汉语学习;1983年05期 6 方明;简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J];汉语学习;1983年05期 7 张国宪;;略谈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科研项目:2006年至2011年9月,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33项、厅市级项目159项、横向项目178项;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4项。科研成果:2006年至2011年9月,累计出版专著86部,参编著作87部,发表于核心期刊论文1140篇;专利申请19项,授权14项;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惠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4项;惠州市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35项;惠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项。科研机构(16个):惠州学院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惠州学院岭南迁谪文化与诗学研究所、惠州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惠州学院东江文化研究所、惠州学院应用语言学与语感研究所、惠州学院视觉文化研究所、惠州学院体育科学研究所、惠州学院东江流域音乐文化研究所、惠州学院服装研究所、惠州学院化工技术开发中心、惠州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惠州学院数学及其应用研究所、惠州学院电子研究所、惠州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惠州学院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惠州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研究所。学术品牌:东江大讲堂。公开发行学术期刊:《惠州学院学报》。(图册图书馆的参考资料: ) 到2010年6月,馆藏总量(含电子文献)达180多万册(件),其中各类印刷型文献约6万册,电子图书65万多万册,引进和自建大型数据库近30个。建成了万兆主干、百兆至桌面的高速局域网,使用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并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广东图书馆网等文献保障体系,形成了便利的分布式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建、共知与共享。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21000平方米,拥有10个大型的书库(阅览室),阅览座位2000多个。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构建灵活开放的服务格局,除了设立多媒体阅览室、自主语言学习中心、小型放映厅、小型研讨室等服务设施外,还配有独立的研修室,供有承担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或重大科研项目的教职工以及代表学校参加各种竞赛的学生使用。采用先进的门禁管理系统,实行藏、借、阅、网一体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 索引序列
  • 惠州学院学报好发吗吗
  • 惠州学院学报好发吗
  • 惠州学院学报好发吗知乎
  • 惠州学院学报怎么样啊好发吗吗
  • 惠州学院学报好发吗多少钱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