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韩对比论文主题有哪些

中韩对比论文主题有哪些

发布时间:

中韩对比论文主题有哪些

中韩文字文化交流 或者 中国与韩国的文化对比与交流 之类的题目 百试百灵~

本科?硕士?博士?。。。 要是本科的话 若在国内。。。去韩国riss抄一篇就行。。。 硕士的话。。。看你是国语还是国文了。。。。我是国语。。建议你写点 语法类的,要有能力。。中世韩国语。。 博士。。。我还没上。。哈~

其实,容易写的题目,说不顶导师要求更苛刻,最好找众人教育的高手指导下。

中韩对比论文题目

중&한 양국에 불교의참의점中韩两国的佛教差别· 举两个例子,做下对比就行了。

其实,容易写的题目,说不顶导师要求更苛刻,最好找众人教育的高手指导下。

文化方面可以从“衣食住行”等入手。这些细致的方面不要以为很狭窄,其实很有写头。如果你觉得这些面很小,那可以从礼仪、历史方面入手。比如,丧礼、婚礼等。 以下给你举几个例子啊:浅谈韩国丧礼礼仪对比中韩宫殿(但是这种就太宽泛了!)对比中韩传统服饰对比中韩历史最后一位帝王。。。。。。

中韩饮食文化比较 比如:韩国饭馆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使用椅子和脱鞋上炕。在炕上吃饭时,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这种坐法只限于穿韩服时使用。现在的韩国女性平时不穿韩服,所以只要把双腿收拢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点好菜后,不一会儿,饭馆的大妈就会端着托盘向你走来,她从托盘中先取出餐具,然后是饭菜。 韩国人平时使用的一律是不锈钢制的平尖头儿的筷子。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饭碗吃饭的习惯,但是韩国人视这种行为不规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触饭碗。圆底儿带盖儿的碗“坐”在桌子上,没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饭传导给碗的热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于碗盖,可以取下来随意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听话,老实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儿”。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地吃任何东西了。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负责夹菜。不管你汤碗中的豆芽儿菜怎麽用勺子也捞不上来,你也不能用筷子。这首先是食礼的问题,其次是汤水有可能顺着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这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 韩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传统礼节的国家,就是在餐桌上也有一套严格的“规矩”。比如斟酒,韩国老板权先生介绍说:“如果双方第一次见面,则一手需托住另一只手的肘部为对方斟酒;双方熟悉之后,则可单手为对方斟酒,但如果对方是长辈,则必需用一只手托住酒瓶低端斟酒。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如: ●与长辈一起用餐时,长辈动筷后晚辈才能动筷。 ●勿把汤匙和筷子同时抓在手里;不要把匙和筷子搭放在碗上;不要端着碗吃饭喝汤(这点与我国传统正好相反)。 ●先喝汤再吃别的食物;用餐时不要出声也不要让匙和筷碰到碗而发出声音。 ●共享的食物要夹到各自的碟子上以后吃,醋酱和辣酱也最好拨到碟子上蘸着吃。 ●用餐时咽到骨头或鱼刺时要避开旁人悄悄地包在纸上再扔掉,不要直接扔在桌子上或地上。 ●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与别人统一步调。与长辈一起用餐时,等长辈放下汤匙和筷子以后再放下。 ●用餐后,汤匙和筷子放在最初位置上,使用过的餐巾迭起来放在桌子上。

中韩文化对比论文题目

韩国人习惯集体行动,认为只有在集团内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并受到保护。带着这种想法到中国餐厅吃饭的韩国人看到约40%的中国人在单独用餐时,当然会产生“为什么中国被孤立的人这么多”的疑问。我的辅导老师曾说,中国人并不太在意单独吃饭,而且也不认为独自吃饭就代表没有朋友或很孤独。 另一个差异是对平等思想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中韩两国都深受儒学影响,过去的历史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令我震惊的是,与韩国“家长制”的“大男子主义”迥然不同,中国则更类似于“大女子主义”。韩国人认为,隐身于男人背后,一心一意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才是女性典范。因此韩国一直都不太尊重女性权利。但中国男人却和妻子一起干家务活,而几乎所有中国女性和男性一样,都是上班族。中国女性普遍都有“我能行”的自立与自主精神。 中国人非常关注健康并为此投入大量精力与时间。我现在北京居住,一天傍晚,我在街上散步,突然发现很多人涌向附近的公园。最初我以为有人吵架或发生了什么事,看到的却是,从二十岁到七十岁不同年龄段的人,正随着录音机中的音乐节拍在公园里翩翩起舞。他们的舞蹈动作并不复杂,但所有人都沉醉于音乐之中。这与依赖电视和酒释放压力的韩国人截然不同。我认为,其他国家的人都应向中国人学习,将保护健康融入日常生活,并与周围人和谐共处。 中国人还赋予颜色特殊含义。我有一顶非常喜欢的帽子。但有关帽子的故事却令我哭笑不得。一天,我戴着这顶心爱的帽子去上课。但在路上,不少行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他们为什么看我? 我的衣服哪儿穿得别扭? 我一边想,一边借助路边橱窗上下打量,并未发现任何异常之处。刚一上课,老师告诉我,在中国戴绿帽子表示妻子有外遇。因此,中国人从来不戴绿色的帽子,商场也不卖这种颜色的帽子。这时我才知道,我做了回妻子有外遇的活广告。缺乏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导致了这一让人笑不出来的小插曲。 文化差异越大,越令我沉迷于中国文化的魅力。中韩虽是近邻,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仍有欠缺,希望两国能更迅速透彻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历史

学习小语种的方式方法 论韩国语进阶教学 标准韩国语与韩国方言 韩国语实际应用 基础韩国语教学 韩国语与汉字的关系 等

中韩建筑对比论文题目

能用上么?- -;

1.中韩文学交流研究 2.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 3.中韩翻译和中韩翻译的不同之处 4.韩国语中的汉字词 5.韩国语中的外来语 6.韩国的民俗文化 7.中韩生活习惯比较研究 8.关于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 9.中韩两国俗语比较研究 10.关于中韩敬语的比较研究   1.한중 언어 속의 높임말에 대한 비교연구 2.한중 언어 속에 있는 의미가 다른 한자어 3.한자어에 대한 정리 비교연구 4.한중 언어 속에 있는 유행어에 대한 비교 5.한중 언어 속의 속담에 관한 비교연구 6.한중 언어 속의 사자성어에 관한 연구 7.영화를 통해서 본 한국인의 민족성 8.한중 무역교류의 역사, 현황 및 장래     1.한국의 음식문화에 대하여 2.한국의 유교문화에 대하여 3.한국인의 민족성에 대하여 4.한국의 무속신앙에 대하여 5.한국의 대중문화에 대하여 6.한국인의 기질연구 7.중한번역에서 한자어로 인한 오류 연구 8.중한통역에서 한자어로 인한 오류 연구   ) 1.한국어의 접사에 대하여 한국어 시간범주에 대하여 3.한국어 태범주에 대하여 4.한국어 색채형용사에 대한 인지언어학적인 연구 5.한국어 공간적 은유에 대하여 6.한국의 유교사상 실태 햇빛정책과 남북관계 한미간의 군사동맹 시사용어중의 한자어 한국어 속담에서 반영된 문화적 이메지 한국어 축략어에 대한 연구 한중언어대미연구       한국어 어휘 의미론(意味论) 분야 ( 동의어, 다의어, 유의어, 관용어, 외래어 등)  한국어 통사 의미론 분야 한국어 화용론 분야 한국어 시제 분야 한국어 조사 분야 한국어 복합어 분야 한국어 파생어 분야 한국어 피동과 사동 분야  한국어 보조용언 분야 한국어 경어 분야 한중 언어대비 한중 문화대비      ) 1.中国和韩国近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2.中国和韩国现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3.梁启超对韩国近代文学思想的影响 4.爱国启蒙时期的小说研究 5.1970年代小说研究 6.黄顺元小说研究 7.中韩文化交流研究 8.关于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研究     1.韩中共时音调对比 2.韩中共时语法对比 3.韩中共时词汇对比 4.中国儒家文化在韩国 5.韩中民俗对比(物质民俗、精神民俗) 6.浅析南北分断 7.南北统一展望 8.韩中文化交流展望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随着汉文化的传播很早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韩国人和中国人一样非常重视农历春节,称之为“岁首”、“旧正”、“元月”,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节日。韩国人从新罗时代就开始过春节了。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韩国春节的渊源与中国具有密切关系,但在接纳、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韩国春节的习俗、食俗已与中国有所不同。春节是中国人一年生活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而在韩国,春节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 韩国和中国一样,也有回家过年的风俗,一家人穿上绚丽多彩的韩服,自驾车奔向故乡,构成了一幅典型的韩国节日风俗图。韩国私家车普及率高,自驾车回乡过年,或许还有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之感吧。韩国人称春节回家探亲为“归省”。“每逢佳节倍思亲”,韩国秉承了中华儒家文化传统,韩国人也极重孝道,春节子女能否回家拜见双亲长辈,是衡量子女孝顺与否的重要尺度。因而在韩国,人们即使再忙也都千方百计地要赶回去与家人团聚。所以,临近春节,只有4000多万人口的韩国就有3000多万人在路上。韩国跟中国的春运情形一样,春节前也是火车票和机票一票难求,为了赶在大年初一前回到老家,很多人彻夜排队买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里,人山人海,场面颇为壮观,高速公路也变成了流动停车场,平时一个小时能到的地方,这天也要花上六七个钟头甚至更多时间。 韩国人过年时,不像中国人那样吃饺子,而是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很多糯米打糕,分赠邻居和亲友。从这种习俗中产生了“吃打糕过年”的说法。据说韩国人历史上崇尚太阳和白色,白色的小圆状年糕片既代表太阳,含有诚心、爱心和孝心之意,又象征着辞旧迎新、团圆美好。正月初一早晨吃年糕汤,蕴涵着迎接太阳的光明和万象更新的纯洁。但春节对于韩国妇女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节前就要制作祭祀供品和节日佳肴,临近除夕子夜时分,全家人团坐在屋里守岁。韩国人春节习惯在家聚餐,不像中国有些城市家庭那样到外面就餐,因而饭馆在春节期间一般不开门营业,大街上也是畅通无阻。而对于那些春节时不能回家过年的或者露宿街头的无家可归者,市民团体就组织起来为他们过春节,使其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大年初一,韩国人要早早起床,身着韩服,先参加最重要的活动———祭祀祖先,以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其祭祖程序严格,仅供桌的摆法就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枣栗梨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规制。祭祖,首先是在家祭拜祖宗的画像,依次向祖先鞠躬磕头,祈求祖宗创下的家业兴旺发达。祭祖完毕家中晚辈就要向长辈拜年磕头,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并一起共享美餐。拜年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这些压岁钱都是长辈们春节前特意到银行换的新钱,银行每到春节也都开展这项业务。家有丧事或服三年丧者则不拜年。韩国人还把有“装福”寓意的福笊篱(过滤用的汤勺模样的工具)送给别人或挂在家里。 韩国人过春节往往都互赠礼品,这又是一件不轻松的事儿。礼品也是五花八门,较普遍的有点心、排骨、韩国产牛肉、黄花鱼、水果、午餐肉、油类、酒类和日用品等。礼品大多用嫩粉色等柔和绚丽的纸包好后,再装进漂亮的竹篮里,并用五彩缤纷的四方形包袱包好。送礼多请快递公司送达,一般不当面送。 在韩国,过春节时,一家人凑在一起,大多玩一种叫作“尤茨”(相当于中国的掷十二象)的游戏。男孩子放风筝,女人则玩跳跳板,据说正月里跳了跳板,脚板一年都不会扎刺。大人们也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驱鬼邪和祈丰收的心愿。 近些年,也有些韩国人和中国人一样利用春节休假外出旅游,在滑雪场上、在海边度过热闹的春节。韩国春节也是放假3天,加上周末,也是长假。另外,在欢度佳节之际,韩国媒体也不忘提醒回乡过年的儿女,要注意观察老人的健康情况,因为他们一高兴,就会忘记自己的病痛,或者不愿意提及。 顺便说一下,笔者10年前曾因工作关系初次在韩国过春节,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初一下午,我应邀到一老师家过年,当时几个学生给这个老师拜年,因为我在沙发上坐着,韩国学生们一进门跟商量好了似的,先站成一排,再同时跪拜在地板上边磕头边说老师“新年多福”。那时,我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感动了,不由自主地也给老师鞠躬行礼,以表达对老师的爱戴和敬畏之心。跪拜礼———这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传统礼仪,却在异地的韩国感受到了。每当想起那一刻,我总会激动得禁不住流泪。长久以来,那种久违了的情愫强烈地震撼着我。我想做人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守住那一份永恒的真情、真义。

中韩建筑对比论文选题

韩国人习惯集体行动,认为只有在集团内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并受到保护。带着这种想法到中国餐厅吃饭的韩国人看到约40%的中国人在单独用餐时,当然会产生“为什么中国被孤立的人这么多”的疑问。我的辅导老师曾说,中国人并不太在意单独吃饭,而且也不认为独自吃饭就代表没有朋友或很孤独。 另一个差异是对平等思想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中韩两国都深受儒学影响,过去的历史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令我震惊的是,与韩国“家长制”的“大男子主义”迥然不同,中国则更类似于“大女子主义”。韩国人认为,隐身于男人背后,一心一意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才是女性典范。因此韩国一直都不太尊重女性权利。但中国男人却和妻子一起干家务活,而几乎所有中国女性和男性一样,都是上班族。中国女性普遍都有“我能行”的自立与自主精神。 中国人非常关注健康并为此投入大量精力与时间。我现在北京居住,一天傍晚,我在街上散步,突然发现很多人涌向附近的公园。最初我以为有人吵架或发生了什么事,看到的却是,从二十岁到七十岁不同年龄段的人,正随着录音机中的音乐节拍在公园里翩翩起舞。他们的舞蹈动作并不复杂,但所有人都沉醉于音乐之中。这与依赖电视和酒释放压力的韩国人截然不同。我认为,其他国家的人都应向中国人学习,将保护健康融入日常生活,并与周围人和谐共处。 中国人还赋予颜色特殊含义。我有一顶非常喜欢的帽子。但有关帽子的故事却令我哭笑不得。一天,我戴着这顶心爱的帽子去上课。但在路上,不少行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他们为什么看我? 我的衣服哪儿穿得别扭? 我一边想,一边借助路边橱窗上下打量,并未发现任何异常之处。刚一上课,老师告诉我,在中国戴绿帽子表示妻子有外遇。因此,中国人从来不戴绿色的帽子,商场也不卖这种颜色的帽子。这时我才知道,我做了回妻子有外遇的活广告。缺乏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导致了这一让人笑不出来的小插曲。 文化差异越大,越令我沉迷于中国文化的魅力。中韩虽是近邻,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仍有欠缺,希望两国能更迅速透彻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历史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随着汉文化的传播很早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韩国人和中国人一样非常重视农历春节,称之为“岁首”、“旧正”、“元月”,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节日。韩国人从新罗时代就开始过春节了。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韩国春节的渊源与中国具有密切关系,但在接纳、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韩国春节的习俗、食俗已与中国有所不同。春节是中国人一年生活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而在韩国,春节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 韩国和中国一样,也有回家过年的风俗,一家人穿上绚丽多彩的韩服,自驾车奔向故乡,构成了一幅典型的韩国节日风俗图。韩国私家车普及率高,自驾车回乡过年,或许还有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之感吧。韩国人称春节回家探亲为“归省”。“每逢佳节倍思亲”,韩国秉承了中华儒家文化传统,韩国人也极重孝道,春节子女能否回家拜见双亲长辈,是衡量子女孝顺与否的重要尺度。因而在韩国,人们即使再忙也都千方百计地要赶回去与家人团聚。所以,临近春节,只有4000多万人口的韩国就有3000多万人在路上。韩国跟中国的春运情形一样,春节前也是火车票和机票一票难求,为了赶在大年初一前回到老家,很多人彻夜排队买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里,人山人海,场面颇为壮观,高速公路也变成了流动停车场,平时一个小时能到的地方,这天也要花上六七个钟头甚至更多时间。 韩国人过年时,不像中国人那样吃饺子,而是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很多糯米打糕,分赠邻居和亲友。从这种习俗中产生了“吃打糕过年”的说法。据说韩国人历史上崇尚太阳和白色,白色的小圆状年糕片既代表太阳,含有诚心、爱心和孝心之意,又象征着辞旧迎新、团圆美好。正月初一早晨吃年糕汤,蕴涵着迎接太阳的光明和万象更新的纯洁。但春节对于韩国妇女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节前就要制作祭祀供品和节日佳肴,临近除夕子夜时分,全家人团坐在屋里守岁。韩国人春节习惯在家聚餐,不像中国有些城市家庭那样到外面就餐,因而饭馆在春节期间一般不开门营业,大街上也是畅通无阻。而对于那些春节时不能回家过年的或者露宿街头的无家可归者,市民团体就组织起来为他们过春节,使其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大年初一,韩国人要早早起床,身着韩服,先参加最重要的活动———祭祀祖先,以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其祭祖程序严格,仅供桌的摆法就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枣栗梨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规制。祭祖,首先是在家祭拜祖宗的画像,依次向祖先鞠躬磕头,祈求祖宗创下的家业兴旺发达。祭祖完毕家中晚辈就要向长辈拜年磕头,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并一起共享美餐。拜年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这些压岁钱都是长辈们春节前特意到银行换的新钱,银行每到春节也都开展这项业务。家有丧事或服三年丧者则不拜年。韩国人还把有“装福”寓意的福笊篱(过滤用的汤勺模样的工具)送给别人或挂在家里。 韩国人过春节往往都互赠礼品,这又是一件不轻松的事儿。礼品也是五花八门,较普遍的有点心、排骨、韩国产牛肉、黄花鱼、水果、午餐肉、油类、酒类和日用品等。礼品大多用嫩粉色等柔和绚丽的纸包好后,再装进漂亮的竹篮里,并用五彩缤纷的四方形包袱包好。送礼多请快递公司送达,一般不当面送。 在韩国,过春节时,一家人凑在一起,大多玩一种叫作“尤茨”(相当于中国的掷十二象)的游戏。男孩子放风筝,女人则玩跳跳板,据说正月里跳了跳板,脚板一年都不会扎刺。大人们也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驱鬼邪和祈丰收的心愿。 近些年,也有些韩国人和中国人一样利用春节休假外出旅游,在滑雪场上、在海边度过热闹的春节。韩国春节也是放假3天,加上周末,也是长假。另外,在欢度佳节之际,韩国媒体也不忘提醒回乡过年的儿女,要注意观察老人的健康情况,因为他们一高兴,就会忘记自己的病痛,或者不愿意提及。 顺便说一下,笔者10年前曾因工作关系初次在韩国过春节,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初一下午,我应邀到一老师家过年,当时几个学生给这个老师拜年,因为我在沙发上坐着,韩国学生们一进门跟商量好了似的,先站成一排,再同时跪拜在地板上边磕头边说老师“新年多福”。那时,我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感动了,不由自主地也给老师鞠躬行礼,以表达对老师的爱戴和敬畏之心。跪拜礼———这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传统礼仪,却在异地的韩国感受到了。每当想起那一刻,我总会激动得禁不住流泪。长久以来,那种久违了的情愫强烈地震撼着我。我想做人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守住那一份永恒的真情、真义。

  • 索引序列
  • 中韩对比论文主题有哪些
  • 中韩对比论文题目
  • 中韩文化对比论文题目
  • 中韩建筑对比论文题目
  • 中韩建筑对比论文选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