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2000字体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2000字体

发布时间: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2000字体

2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迈进,使我们更加意识到为师的艰难与神圣,对于教师来说,博学多识是做一个好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一个好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具备深厚的理论修养、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成为研究者、思想者、创造者。 教师自身学习主要的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向同行、专家和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向网络学习。一位哲人说:教师本身就应是一本书,教师唯有让读书成为习惯,才能书写好教师这本书。读书是学习,向同行、专家咨询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要做实践的有心人,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思考新问题,探索新路子。要养成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常小结反思的习惯。对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想到的问题,获得的启发进行分析,留心积累,成为一名反思性的教师。 2、让“碰撞”搭建起互助的平台 教师群体有着丰富的资源,每个个体都有自身发展的优势,一位哲人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再给你一个苹果,结果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我学到你的一个长处,你又学到我一个长处,那么,我们两个人都有了两个长处。”要为教师搭建这样的碰撞平台,使教师之间“资源共享”。我校为教师搭建了碰撞交流的平台,这些都源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教师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的办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3结合。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方法进行碰撞、比较,寻求最佳的解决策略。教师们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大量案例,相互补充、相互借鉴比较全面地总结出了适合学生的提出问题的各种方法。 3、使“引领”成为一种导向 教师受自身素质水平的制约,对科研的认识和操作水平会有较大的差别,“专业引领”可以帮助教师摸清方向,给予正确及时的指导,避免教师走过多的弯路。专业引领要对提升教师教育理念和解决教师教育实践中的困惑、问题起到重要作用。要提出一些让教师“解渴”、“解难”的工作方法,使教师真正意识到教研科研的必要与实效,让教师们自觉的参与到研究中来。也可由学校树立起教师学习的榜样,以身边名师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也可请专业研究人员就行动研究的策略、方法为学校教师作专题指导,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研的实践能力。 只有学习成为教师自身的需要,教师之间交流具有实效,适当适时的引领,教师的事业才能焕发迷人的芬芳。 二、问题即课题。 以往学校研究的课题往往外在于教师的个人需求,与教师当前的、现实的工作、生活情境及需要没有直接关联,缺少教师自身心理体验的融入和个人需求的渗透。只有将课题研究真正转化为教师的内需,解决教师自身困惑的问题才4会使教师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内驱力。 我认为课题的确立首先要着力于解决问题,只有通过研究解决教师的困惑或疑难问题,这样的课题才会受到教师的欢迎和认可,才会使教师努力进行实施和研究。课题的确立其次要着眼于热点问题,关注热点,能及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使他们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同时能集思广益,借助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见解,给老师们创设成功的机遇,满足其求成心理需求,进而激起其更强的科研热情。课题的确立最后要着手于教学服务,为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提高教育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的能力,要加强个案分析研究,使科研与教育教学密切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对某一教育教学活动从背景、教育方式、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再进行分类,把成功的经验反馈给老师们。 教育科研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学校要为教师科研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使教师有选择发展和创造的自由度。 1、自由选择课题。 每一项课题都应经历“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个别学生实验→可能性论证→申报课题→开展研究”这样一个过程,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主选择的结果。 2、独立开展科研。 提倡科研工作多样化,强调教师在实践中的独立探索5精神,力求表现出每一位教师的特色来。 3、允许失败。 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和教师个人的诸多因素影响,每一项工作都存在着失败的可能。但要给教师留有空间允许失败,在工作中不断激励教师面对挫折,不断努力以期取得更大成绩。 三、教学即研究。 教学活动是教师最经常、最普遍的行为。抓住教师教学,使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能成为教师研究的案例,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研究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 课前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要有问题意识,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计划。我们将常规备课转化为问题解决式的教研活动。教师结合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使教研活动尽可能贴近教师实际工作,将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之外,解决教师的困惑,力争让教师们“解渴”。同时强调课后反思纪录,要求教师把自己遇到的教育问题或困惑在课后及时记载,把问题发生之后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记录下来。在自我记录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改变以往的教案检查工作,加大预案的应用价值,特别要求教师将教后记变成教师反思教学的重要过程。要求教师可以用 6“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有一个新的认识,更自觉、更理性地研究自己的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从而更好地提高实践的质量。 教育行动研究是立足于教学的研究,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研究,其特点可概括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这种研究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做研究,而是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通过沟通、交流、反思,使自己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性”,它的内容可能包括:把自己对教学的质疑和探讨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有研究自己教学的信念和技能;准备接受其他教师来观察她的教学,并就此直接或间接地与她进行坦率而真诚的讨论。总而言之,扩展的专业特征就是有能力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或研究别的教师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当然,让教师进行教育行动研究,在开放性氛围中不断反思改进教学实践还需加强行政和文化上的推动,这是促进教师反思教学与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希望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教师专业化毕竟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 , 而当前我们却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 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 , 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 , 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要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 , 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 , 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但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利伯曼指出了专业应当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 1) 范围明确 ,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 2) 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 ;(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 4) 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 5) 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 直接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 6) 非营利 , 以服务为动机 ;( 7)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 8)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霍勒指出专业的标准有六项 :( 1) 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 ;( 2) 系统的知识 ;( 3) 长时间的理论与实际训练 ;( 4) 高度的自主性 ;( 5) 团体的伦理规范 ;( 6) 经常性的在职教育。台湾学者马信行认为专业的五个层面是 :( 1) 运用专门知识 ;( 2) 提供专业服务 ;( 3) 具有专业自主 ;( 4) 接受专业教育 ;( 5) 信守专业道德。由此可以看出 , 虽然当前还没有被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教师专业标准 , 但是上述学者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的几个核心标准 :( 1) 专业服务 , 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 , 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 2) 专业知能 , 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 , 是任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 专业自主 , 这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 4) 专业制度 , 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 5) 专业伦理 , 这是专业的内在约束机制。二、教师专业化的困境在明确了教师专业的标准之后 , 我们就可以按此标准对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进行审视。然而 , 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 , 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面临很多困境。1、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服务是一个专业的根本要求 , 正如舒尔曼指出:“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 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有学者认为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大多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目的( 如促进学生发展 , 提高教育质量等) ,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教师个体人格的完善 , 为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笔者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对于任何事物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以及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的划分并不是绝对固定的 , 关键在于从什么立场来看。从表面看 , 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目的 , 而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则是内在目的 , 教师在其中实现了本体价值。而从实质来看 , 促进学生发展则应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目的 , 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本体价值 , 而其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现则是外在目的。在当前这个时代 , 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蜡烛精神”代表着奉献精神 , 在宣称“蜡烛精神”过时的背后其实质是否定奉献精神 , 认为在强调个体自我价值的时代奉献精神可以抛弃了。殊不知 , 在任何时代对任何职业来说 , 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2、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 , 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 , 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如果说教师对第一个层面的知识掌握尚可的话 , 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教师专业化的严重障碍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 1) 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 , 甚至是带有垄断性的 , 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 ,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按此标准 ,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显然算不上是精深的 , 更谈不上垄断性 , 而是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如果说有差异的话 , 也只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的差异 , 并不存在像医生或工程师那样对专业知识具有绝对垄断的地位。当然 , 现在很多教师都具备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 , 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说相当精深复杂 , 但问题是一旦他们成为中小学教师之后 , 就会发现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无用武之地 , 这就造成了“所学”和“所用”严重割裂的情况 ,这对于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2) 教育学的科学性差阻碍了教师专业化如果说学科知识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是无法避免的 , 那么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阻碍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原因。教育学至今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学科 , 被戏称为拼凑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智慧的色拉”。作为教师 , 他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更要懂得“如何教”。正是在“如何教”这个问题上 , 教育学知识面对丰富的教育实践总是显得极为贫乏 , 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问题总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当然 , 这么说并不是指责教师的无能 , 而是由教师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情境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决定的。对于生成性的教育情景 , 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 , 教师不可能像工程师那样依照设计蓝图按部就班地建造一座大楼 , 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手术 , 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控诉 , 教师主体只能根据自己对教育的领悟、对以往教育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情景的理智性判断来创造性地运用。而且由于教育效果具有内隐性、滞后性、非实证性等特点 ,这就造成教师的育人不像医生治疗病人那样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假象 , 即教育内行和外行在从事教育工作时似乎产生的教育效果差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的专业化打了折扣。3、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专业自主是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而专业自主的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但是在科层组织和专业组织这对矛盾面前 , 我们发现学校的科层权力明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学校科层权力战胜教师专业权力的原因何在 ? 教师的权力是一种知识性权力 , 它以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为其权力基础。但由于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并不被承认为是成熟的科学知识 , 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权力 , 而学校科层管理人员的权力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因此学校科层权力就是一种强大的硬权力。学校科层权力压制教师专业权力带来的后果是 : 教师工作在一个官僚主义严重、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的组织环境中 ; 教育改革总是自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 , 并因此在实践中屡屡流于形式、异化和夭折 ; 教育管理者总是不顾教师的强烈反对而实施那些符合现代性原则的外控式、效率至上的程序化机制来管理、考评教师 ; 科层制对教学过程的集权控制使教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 , 越来越丧失创造性。由于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是一对经典矛盾 , 所以以上这些后果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 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比如在美国 , 有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教师联盟两大教师专业组织 , 承担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等使命。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师组织 , 仅有的教师工会也几乎是名存实亡 , 这就使教师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4、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2000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这标志着教师资格认定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符合了所规定的学历标准、达到普通话的要求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因此 ,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实际上是“学历认定制度”, 而不是“资格认定制度”。此外 , 教师资格认定偏重于对申请者的知识进行初步鉴定 , 而对于申请者的教学技能 , 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进行必要的评估。于是 , 在现实中教师辱骂、体罚、虐待学生的情况频频发生 , 甚至出现“禽兽教师”也就不是偶然了。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 , 而要对申请者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查。在修正、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基础上 , 还要在教师聘用、晋级、解聘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在中小学教师的聘用上还广泛存在着学校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 甚至还存在拉关系、找后门等不良风气 ; 在教师的晋级制度上论资排辈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在教师的解聘上同样是领导的主观意见占据主导 , 缺少科学的评价制度。笔者认为 , 在中小学成立由若干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 负责对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等进行评估和监督 ,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5、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专业伦理对教师专业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 因为伦理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正如古德森所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专业 , 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规范伦理取代了德性伦理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德性伦理是出自个体德性的伦理 , 是以个体德性为自因的伦理 , 它具有内在性、自律性和超越性等特征。规范伦理关注道德原则、规范实际的行为效果, 但忽视对人本身的关怀, 造成普遍的“人格分裂”和道德危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规范伦理, 追求规范约束的完备性, 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被边缘化了。教育活动的内涵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 更在于主体间围绕着知识、情感、价值展开教育性交往 , 以及在这种交往活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世界 , 它和德性伦理的内涵是一致的。所以 , 教师职业伦理必须立足于德性伦理而不是规范伦理。教师职业德性伦理的核心是对生命和教育意义的领悟与践履 , 其形态是自由境界而不是服从规范 , 其动力是自我超越的意义感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感 , 其养成方式是反思、体验、领悟 , 而不是约束、强制、命令。教师职业要实现专业化 , 就必须建构这种基于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然而 , 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是难以形成的。在现实中 , 现代性通过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把教师职业伦理异化为按照教学法规范和科层权力制定的管理规范 , 用教学技能高效率地教知识 , 以保证学生考试成功的规范伦理 , 使教师职业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都充满着工具理性和利益至上的倾向 , 这样难以建构起基于个体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 , 从而使教师专业化陷入了伦理困境。三、教师专业化的希望以上对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五大困境进行了剖析 ,但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专业化进行全盘否定。诚然 , 无论把教师职业看作是“半专业”、“准专业”, 还是“形成中的专业”,我们不得不承认 : 教师职业相对于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也许教师专业化只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 一种理想 , 甚至只是一个乌托邦。但是 , 只要这是一种反映正确方向的趋势 , 只要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 , 只要这是一个必要的乌托邦 , 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我们在困境中也看到了希望 , 希望来自于我们换种视角看待教师专业化。第一种视角是以过程替代结果。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专业化当作了一种静态的结果 , 但把教师的现状与专业化的标准作一番对比之后 , 我们自然会发现教师专业化存在诸多问题 , 假如我们把教师专业化看作一种动态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份浮躁和指责 , 多一份从容和宽容。第二种视角是以手段替代目的。一直以来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把教师专业化当成了目的。教师专业化本身就是目的吗 ? 我们认为不是 , 教师专业化充其量只是手段而已 ,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 , 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自然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看 , 似乎眼前就豁然开朗了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只是一种手段 , 其本身并不是目的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并不一定有结果 , 但正是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 , 教师专业化无疑达到了它的目的。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2000字体下载

浅谈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五年来,在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体育新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贯彻落实新课标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体育新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本文对这些经验与失误进行了总结,并为今后的体育课改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课程标准、体育、健康、误区、对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开展,在贯彻实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许多体育教师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误解,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形式主义的倾向。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分内之事。一、体育课改实践中存在的误区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然而对于农村中学体育课的实际情况,体育教师在寻求实现新课程发展目标的手段和方法的过程中,由于未能正确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形式主义的倾向。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过分围绕学生体育兴趣来安排从表面上看,依据学生的体育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但是一味的迎合学生的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却损害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像以往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作了硬性规定,因此体育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很大的自主权。有些教师把教材中学生不感兴趣的项目或内容打入冷宫,置之不理。譬如田径项目,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枯燥乏味、耐力要求高、负荷量大的田径项目不感兴趣,所以有的体育教师主张在体育教学中放弃田径教学,然而平时的表现表明:学生体质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大幅度的下降。殊不知,田径教学是整个体育教学的基础,它有着其他运动无法替代的优势: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满足现代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的需要。学生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主体,他们已有的体育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因此,如果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一切都围绕着学生“兴趣”转,学生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这实际上是放弃教育职能的表现。2.忽视基本技能学习和体能训练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吃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忽视了学生必要的技能教学和体能的训练。他们认为:体育课上只要学生能够动起来就达到了要求,而学生是否掌握体育技能并不重要,因此许多体育教师把体育课上成了休闲课、游戏课等。新课标明确要求:运动技术学习是学生保持体育课程学习兴趣的基本前提之一;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对体育学科文化、对体育方面的基本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了解毕竟很少,对体育方面的兴趣也具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体育课上的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获得体能和技能的进步、生活能力的增强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核心,使每位教师最主要的职责。3.把“以人为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不能把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就是上帝”等。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表述强调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辩证的统一。但是,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堂却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如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就贬低教师的存在价值,甚至硬性规定一堂体育课教师的讲解不得超过10分钟,体育教师必要的传授、点拨也被视作没有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纯粹的学生为主体、完全贬低教师作用,师生互动又如何能实现?要最优化地发挥教与学的基本功能,既要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要使体育教师为主导成为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根本保障。实际上,越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越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有可靠保证。4.盲目合作,流于形式体育新课标强调合作学习,不少体育教师以为合作就必须分组,有时还错误处理成一个小组“研究”一个问题。如果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尚可成立,如果问题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这种做法则极不可取。事实上,体育教材中绝大多数问题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这样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违背了学生学习体育的规律。殊不知,有时候体育课堂上暂时的沉默,恰恰是思维的紧张与活跃,迸发出来的往往是富有个性的见解与独具创见的观点。二、课改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尽管我们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课程改革试验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新课标和新课改的一些现代教育理念,逐渐的被大多数的体育教师所接受,而且,许多体育教师已经开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2.全国各地的体育教师都在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贯彻落实新体育课改的精神,体育教研、培训活动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培训得到广泛的发展,形成了重研讨、重实践、重互动的教研风气,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和大的促进作用。3.为实施体育新课标的体育教材的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材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的体育试验教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三、建议为了防止新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全面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我们必须理清观念、明确方向。1.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使之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发挥出健身育人的功能,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前提。2.加强体育教师教育加强体育教师教育是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广大体育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体育课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要加强体育师资建设,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培训内容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识性的理论培训,给体育教师“充电”,以促使他们转变观念;另一方面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培训。培训的目的主要是把新课程、新教法与课改前的教法优势进行整合与互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要经历从理解、逐渐熟悉到创造性的实施过程,这个过程是体育教师接受培训、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是将新的课程理念与本校实际相结合,体育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把教师培训和平时教学实践、校本教研结合起来,是推动体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3.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标准并没有否定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相反它明确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因此,体育课必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4.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领导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制定严密的工作方案,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要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体育教学改革的正确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体育教学》编辑部:《理清观念 明确方向》,《体育教学》,2005.12.曲宗湖:《对新体育课标试验两年来喜和忧的思考》,《体育教学》,2004.13.马浩:《警惕当前体育课改实践中的几种形式主义倾向》,《体育教学》,2005.24.宋尽贤,赖天德:《牢牢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中国学校体育》,2005.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教师专业论文 主要看你是评职称还是毕业用?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2000字体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内容及格式要求1、页面要求:所有内容统一采用A4纸打印。2、题目(三号字,黑体,居中;外文用Time New Roman,加粗)题目应该简短、明切、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3、摘要(“摘要”用五号黑体,摘要内容用五号宋体)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设计、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在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4、目录(四号宋体)论文编写完成后,为方便读者阅读,有必要编写一个目录。目录可分章节,每一章节之后要编写页码。问题:“目录”二字是否需要标明?如果要,有没有字体要求?居中还是左侧对齐?(需要标明,四号黑体,居中。)5、引言(前言)(五号宋体)应说明本论文(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论文(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问题:“引言”二字是否需要标明?如果要,有没有字体要求?居中还是左侧对齐?(需要,五号黑体,居中。)6、关键词(五号黑体,外文用Time New Roman,加粗。)关键词是表述设计(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问题:关键词内容有没有字体要求?(五号宋体。)7、正文(正文每章标题用五号黑体,居中。其它用五号宋体;外文用Time New Roman,标题加粗)问题:是不是说正文部分不论一级、二级、三级标题,都用五号黑体,居中?而正文内容则用五号宋体?(各级标题改为居左,正文五号宋体。)8、结论(五号宋体)概括说明本论文(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和创新达到什么水平,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问题:“结论”二字是否需要标明?如果要,有没有字体要求?居中还是左侧对齐?(需要,五号黑体,居中。)9、参考文献(五号宋体)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全,附于文末(注于正文相应处)。文献题目后请给出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期刊[J]、标准[S]、专利[P]等)。问题:“参考文献”四字是否需要标明?如果要,有没有字体要求?居中还是左侧对齐?(需要,五号黑体,居中。)10、附录(五号宋体)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如调查问卷、公式推演、编写程序、原始数据附表等,应放在附录中,一般附录的篇幅不宜超过正文。问题:如果没有“调查问卷、公式推演、编写程序、原始数据附表等”这些,附录这一项可否不写?(可以的。)11、谢辞(五号宋体)放在论文的最后,以简短的文字,对课题研究和撰写过程中曾给予您支持的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问题:“谢辞”二字是否需要标明?如果要,有没有字体要求?居中还是左侧对齐?(五号黑体,居中。)问题:全文对行间距有没有具体要求?单倍行距?5倍行距?(行距:固定值,24磅。)

标准论文格式  一: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 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①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 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 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

醒目简洁,在每一个段落都有特定的字符

学术论文论文格式及字体要求  论文格式字体要求:  页面设置  页边距上8cm,下5cm,左0cm(装订线5cm),右5cm,页脚5cm。  封面格式设置  字体:四号宋体,居中,指导教师签名必须手写。  题目  中文,三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三号Time New Roman字体, 加粗居中。题目和摘要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摘要  (1)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行间距单倍) 摘要(黑体五号加粗,左起空两格):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五号楷体)  关键词(黑体五号加粗,左起空两格):XXXX,XXXXX,XXXXX,XXXX(五号楷体)  (2)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行间距单倍)(置于参考文献后。参考文献与英文摘要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Abstract(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加粗,顶格):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 Keywords(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加粗,顶格): XXXX,XXXXX,XXXXX,XXXX(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   正文层次格式(关键词和正文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四号黑体加粗,左起空两格)  正文左起空两格,使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5倍)  1 XXXX (小四号宋体加粗,左起空两格,行间距5倍) 正文左起空两格,使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5倍) 第三级标题与第二级标题相同  致谢(正文和致谢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致谢(居中,黑体,加粗,小四号)  ************************************************************************************(中文小四号宋体,英文小四号Time New Roman字体,行间距单倍)  参考文献(致谢和参考文献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参考文献(居中,黑体,加粗,小四号)  [1]*****************(中文五号宋体,英文五号Time New Roman字体,行间距单倍) 参考文献格式设置:  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书籍:[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著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国家、国际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页码规范: 位于页面底端右侧 图片格式设置:  字体:黑体,五号 行间距5倍 表格格式设置: 表格内容格式设置:  字体:五号,宋体 行间距5倍 表头格式设置:  字体:黑体,五号 行间距5倍  引文标注:(作者姓名、年份),多个姓名中间用分号分隔。注意引文标注与注释的区别,引文标注是注明文献出处,注释是对文中概念、观点等的进一步补充或解释说明。  脚注:用脚注方式标注,脚注格式设置如下:引用脚注格式,页面底端,五号字体。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2000字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六小学,浙江乐清325600)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需要。文章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41-01 作者简介:徐智静(1987-),女,浙江乐清人,小学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现实表明,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越高,他的教学水平也就越好。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各地区都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各地区也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以便通过教师专业培训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体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这是一个从不成熟到专业成熟的发展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现代化的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如今,一些教师的专业水平已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两者的差距也越来越凸显。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势在必行。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有课堂的高效率,学生才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优化学科知识、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具有更加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   影响学生成才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然而,这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跟不上,那教师还是原来的那个教书匠,而学生还是原来那个接受者。事实也证明,只有教师专业化,才能使学生发展最大化,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社会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2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迈进,使我们更加意识到为师的艰难与神圣,对于教师来说,博学多识是做一个好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一个好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具备深厚的理论修养、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成为研究者、思想者、创造者。 教师自身学习主要的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向同行、专家和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向网络学习。一位哲人说:教师本身就应是一本书,教师唯有让读书成为习惯,才能书写好教师这本书。读书是学习,向同行、专家咨询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要做实践的有心人,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思考新问题,探索新路子。要养成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常小结反思的习惯。对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想到的问题,获得的启发进行分析,留心积累,成为一名反思性的教师。 2、让“碰撞”搭建起互助的平台 教师群体有着丰富的资源,每个个体都有自身发展的优势,一位哲人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再给你一个苹果,结果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我学到你的一个长处,你又学到我一个长处,那么,我们两个人都有了两个长处。”要为教师搭建这样的碰撞平台,使教师之间“资源共享”。我校为教师搭建了碰撞交流的平台,这些都源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教师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的办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3结合。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方法进行碰撞、比较,寻求最佳的解决策略。教师们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大量案例,相互补充、相互借鉴比较全面地总结出了适合学生的提出问题的各种方法。 3、使“引领”成为一种导向 教师受自身素质水平的制约,对科研的认识和操作水平会有较大的差别,“专业引领”可以帮助教师摸清方向,给予正确及时的指导,避免教师走过多的弯路。专业引领要对提升教师教育理念和解决教师教育实践中的困惑、问题起到重要作用。要提出一些让教师“解渴”、“解难”的工作方法,使教师真正意识到教研科研的必要与实效,让教师们自觉的参与到研究中来。也可由学校树立起教师学习的榜样,以身边名师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也可请专业研究人员就行动研究的策略、方法为学校教师作专题指导,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研的实践能力。 只有学习成为教师自身的需要,教师之间交流具有实效,适当适时的引领,教师的事业才能焕发迷人的芬芳。 二、问题即课题。 以往学校研究的课题往往外在于教师的个人需求,与教师当前的、现实的工作、生活情境及需要没有直接关联,缺少教师自身心理体验的融入和个人需求的渗透。只有将课题研究真正转化为教师的内需,解决教师自身困惑的问题才4会使教师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内驱力。 我认为课题的确立首先要着力于解决问题,只有通过研究解决教师的困惑或疑难问题,这样的课题才会受到教师的欢迎和认可,才会使教师努力进行实施和研究。课题的确立其次要着眼于热点问题,关注热点,能及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使他们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同时能集思广益,借助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见解,给老师们创设成功的机遇,满足其求成心理需求,进而激起其更强的科研热情。课题的确立最后要着手于教学服务,为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提高教育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的能力,要加强个案分析研究,使科研与教育教学密切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对某一教育教学活动从背景、教育方式、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再进行分类,把成功的经验反馈给老师们。 教育科研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学校要为教师科研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使教师有选择发展和创造的自由度。 1、自由选择课题。 每一项课题都应经历“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个别学生实验→可能性论证→申报课题→开展研究”这样一个过程,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主选择的结果。 2、独立开展科研。 提倡科研工作多样化,强调教师在实践中的独立探索5精神,力求表现出每一位教师的特色来。 3、允许失败。 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和教师个人的诸多因素影响,每一项工作都存在着失败的可能。但要给教师留有空间允许失败,在工作中不断激励教师面对挫折,不断努力以期取得更大成绩。 三、教学即研究。 教学活动是教师最经常、最普遍的行为。抓住教师教学,使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能成为教师研究的案例,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研究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 课前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要有问题意识,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计划。我们将常规备课转化为问题解决式的教研活动。教师结合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使教研活动尽可能贴近教师实际工作,将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之外,解决教师的困惑,力争让教师们“解渴”。同时强调课后反思纪录,要求教师把自己遇到的教育问题或困惑在课后及时记载,把问题发生之后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记录下来。在自我记录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改变以往的教案检查工作,加大预案的应用价值,特别要求教师将教后记变成教师反思教学的重要过程。要求教师可以用 6“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有一个新的认识,更自觉、更理性地研究自己的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从而更好地提高实践的质量。 教育行动研究是立足于教学的研究,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研究,其特点可概括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这种研究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做研究,而是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通过沟通、交流、反思,使自己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性”,它的内容可能包括:把自己对教学的质疑和探讨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有研究自己教学的信念和技能;准备接受其他教师来观察她的教学,并就此直接或间接地与她进行坦率而真诚的讨论。总而言之,扩展的专业特征就是有能力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或研究别的教师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当然,让教师进行教育行动研究,在开放性氛围中不断反思改进教学实践还需加强行政和文化上的推动,这是促进教师反思教学与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2000字体怎么写

浅谈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五年来,在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体育新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贯彻落实新课标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体育新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本文对这些经验与失误进行了总结,并为今后的体育课改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课程标准、体育、健康、误区、对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开展,在贯彻实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许多体育教师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误解,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形式主义的倾向。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分内之事。一、体育课改实践中存在的误区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然而对于农村中学体育课的实际情况,体育教师在寻求实现新课程发展目标的手段和方法的过程中,由于未能正确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形式主义的倾向。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过分围绕学生体育兴趣来安排从表面上看,依据学生的体育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但是一味的迎合学生的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却损害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像以往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作了硬性规定,因此体育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很大的自主权。有些教师把教材中学生不感兴趣的项目或内容打入冷宫,置之不理。譬如田径项目,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枯燥乏味、耐力要求高、负荷量大的田径项目不感兴趣,所以有的体育教师主张在体育教学中放弃田径教学,然而平时的表现表明:学生体质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大幅度的下降。殊不知,田径教学是整个体育教学的基础,它有着其他运动无法替代的优势: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满足现代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的需要。学生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主体,他们已有的体育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因此,如果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一切都围绕着学生“兴趣”转,学生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这实际上是放弃教育职能的表现。2.忽视基本技能学习和体能训练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吃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忽视了学生必要的技能教学和体能的训练。他们认为:体育课上只要学生能够动起来就达到了要求,而学生是否掌握体育技能并不重要,因此许多体育教师把体育课上成了休闲课、游戏课等。新课标明确要求:运动技术学习是学生保持体育课程学习兴趣的基本前提之一;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对体育学科文化、对体育方面的基本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了解毕竟很少,对体育方面的兴趣也具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体育课上的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获得体能和技能的进步、生活能力的增强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核心,使每位教师最主要的职责。3.把“以人为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不能把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就是上帝”等。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表述强调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辩证的统一。但是,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堂却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如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就贬低教师的存在价值,甚至硬性规定一堂体育课教师的讲解不得超过10分钟,体育教师必要的传授、点拨也被视作没有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纯粹的学生为主体、完全贬低教师作用,师生互动又如何能实现?要最优化地发挥教与学的基本功能,既要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要使体育教师为主导成为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根本保障。实际上,越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越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有可靠保证。4.盲目合作,流于形式体育新课标强调合作学习,不少体育教师以为合作就必须分组,有时还错误处理成一个小组“研究”一个问题。如果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尚可成立,如果问题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这种做法则极不可取。事实上,体育教材中绝大多数问题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这样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违背了学生学习体育的规律。殊不知,有时候体育课堂上暂时的沉默,恰恰是思维的紧张与活跃,迸发出来的往往是富有个性的见解与独具创见的观点。二、课改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尽管我们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课程改革试验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新课标和新课改的一些现代教育理念,逐渐的被大多数的体育教师所接受,而且,许多体育教师已经开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2.全国各地的体育教师都在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贯彻落实新体育课改的精神,体育教研、培训活动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培训得到广泛的发展,形成了重研讨、重实践、重互动的教研风气,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和大的促进作用。3.为实施体育新课标的体育教材的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材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的体育试验教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三、建议为了防止新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全面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我们必须理清观念、明确方向。1.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使之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发挥出健身育人的功能,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前提。2.加强体育教师教育加强体育教师教育是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广大体育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体育课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要加强体育师资建设,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培训内容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识性的理论培训,给体育教师“充电”,以促使他们转变观念;另一方面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培训。培训的目的主要是把新课程、新教法与课改前的教法优势进行整合与互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要经历从理解、逐渐熟悉到创造性的实施过程,这个过程是体育教师接受培训、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是将新的课程理念与本校实际相结合,体育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把教师培训和平时教学实践、校本教研结合起来,是推动体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3.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标准并没有否定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相反它明确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因此,体育课必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4.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领导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制定严密的工作方案,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要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体育教学改革的正确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体育教学》编辑部:《理清观念 明确方向》,《体育教学》,2005.12.曲宗湖:《对新体育课标试验两年来喜和忧的思考》,《体育教学》,2004.13.马浩:《警惕当前体育课改实践中的几种形式主义倾向》,《体育教学》,2005.24.宋尽贤,赖天德:《牢牢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中国学校体育》,2005.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先跟你讲一下2000字的论文范文格式,照个这个格式来,才能进行论文的写作,也会跟你分享一篇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吧,望采纳!2000字论文范文的基本格式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格式的统一要求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具有开创性研究成果,或在研究工作中具有新的见解,并据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相应评审用的学术论文。为进一步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规范学位论文的撰写、打印及装订格式,并便于储存、检索、利用及交流等,特制定如下要求:一、毕业论文内容和格式学位论文用纸规格为A4,页面上边距和左边距分别为3 cm,下边距和右边距分别为5 cm。页眉:奇页页眉为“长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偶页页眉为论文题目(不包括副题目),居中,5号宋体字,页边距为2 cm。页脚:需设置页码,页码从正文第一页开始编写,用阿拉伯数字编排,正文以前包括摘要的页码用罗马数字,一律居中。1、封面:封面内容包括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系(部)、专业、毕业时间等信息,此页不编排页码。2、题目:题目应概括整个论文最主要的内容,恰当、简明、引人注目,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0字以内。3、摘要:① 正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学位论文摘要约300~500字,应说明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见解,语言力求精炼。为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② 英文摘要在文后(参考文献后),内容与中文同,不超过250个实词,上方应有英文题目。第二行写学生姓名,指导老师…等信息;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便于交流。外文论文(设计)的中文摘要放在英文摘要后面编排。本内容转载于top期刊论文网中文摘要:(1)标题小4号黑体,5行距,段前0行,段后0行;(2)主体部分用小4号宋体,5倍行距;(3)关键词:小4号宋体。英文摘要:(1)题目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5行距,段前0行,段后0行;(2)主体部分用5号Times New Roman,5倍行距;(3)关键词:小4号Times New Roman。4、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即一级、二级标题)及页码。目录要求标题层次清晰,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1)“目录”二字,中间空2格,小2号黑体,段前段后5行距;(2)主体部分用小4号宋体,左对齐,段前段后为0,5倍行距;5、引言:在论文正文前,应阐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对本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有针对性的简要综合评述和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等。6、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包括:①理论分析;②研究材料和实验计算方法;③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1)正文部分① 正文标题:1级标题:黑体4号字,段前5行,段后5行;2级标题:宋体加黑,小4号字,段前5行,段后0行;3级标题:楷体GB2312,小4号字,Times New Roman;② 正文内容:宋体小4号字,首行缩进,5行距。引言和正文凡是引用文献处,应在引用句后括号[ ]内标明1 2 3 ,上标。示例为:[1]。(2)量和单位各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非物理量的单位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3)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应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的统一规定正确使用,忌误用和含糊混乱。(4)外文字母外文字母采用我国规定和国际通用的有关标准写法。要分清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脚码。(5)公式公式一般居中放置;小4号宋体,公式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下有说明时,应在顶格处标明“注:”。较长公式的转行应在运算符号处。(6)表格和插图① 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内内容应对齐,表内数字、文字连续重复时不可使用“同上”等字样或符号代替。表内有整段文字时,起行处空一格,回行顶格,最后不用标点符号。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中文五号宋体字,Times New R,表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表格用三线表。表头文字宋体加粗,表内文字宋体5号。② 插图。每幅图应有自己的图序和图题。一般要求采用计算机制图。 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中文为五号宋体字,5号Times New R。图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③ 图、表中的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小5字体,字母顺序编号。7、结论:结论应该明确、精炼、完整、准确。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应认真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己的新见解的意义,也可以在结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其书写格式应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1)只列作者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2)标题4号黑体;主体部分可按一般学报格式,5号宋体字,包括作者、题目、来源(出版期刊名称、年份、卷数、期数和页数。书籍须注明出版单位和年份)。段落5倍行距。9、致谢:英文摘要之后。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字数不宜超过300字。10、附录:最后一页。二、学位论文书写及印刷要求1、学位论文一般1万字内,用计算机双面打印,字迹要清楚,标点符号要正确。2、学位论文封面采用全系统一格式(见附件模板)。书脊应包含论文题目和作者姓名,要求用宋体字书写。3、提交的论文,应是根据评阅人和答辩委员的意见认真修改过的,正文中的错别字率不得超过1‰,标点符号一律中文状态下输入的。【如:,;。()】;图表清晰(最好是非复印件,尤其是彩图),以确保质量。2000字论文范文大学生论文撰写浅谈摘要:针对大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文献信息需求特点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方式的变化与发展,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的服务路径。走进心仪的象牙塔,许多的同学就会发现:论文写作是常见的,但应该如何撰写一篇论文,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供参考。然而,无固定模式并不意味着论文的写作就无规律可循,笔者认为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七个方面:第一方面,确定选题对象(确定论文的选题)。理论上来说,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但是请牢记:Well begin is half done!一个好的选题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在明确选题对象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选择对象要具有实用性,一篇好的论文旨在对社会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果仅仅是空谈理论无异于镜中花水中月中看不中用;二是要具有新颖性,尽量选择比较新的对象进行写作,不要重复前人的工作。第二方面,明确选择对象的研究意义。大的方面来说一篇好的论文可以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小的方面来说可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或对问题的解决具有借鉴意义。论文的写作应该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视野就会宽广看问题就会比较全面,并且更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明确选题的意义:首先,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所谓论文的实用价值,就是指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干百万人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能使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运用,而且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注意选题的理论价值。我们强调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等于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也绝非提倡选题必须有直接的效益作用。作为论文,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区别。一般说来,它由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构成,文章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在事实的基础上展开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它着重探讨和研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自己对这些规律的了解与认识,给人以认识上的启迪。因此,选择现实性较强的题目,还要考虑其有无理论和认识上的价值,即有无普遍性的意义,能否能进行理论的分析和综合,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具体上升为抽象。第三方面,论文的整体结构。论文的撰写过程应该遵守基本的原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部分应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主要内容、理由、意义,这一部分要写得简洁,一定要避免像作文那样,用很长的篇幅写自己的心情与感受,不厌其烦地讲选定这个课题的思考过程。同时应注意,问题的提出要明确、具体,有时要写一点历史的回顾,关于这个课题,谁作了哪些研究,作者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这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本论文。分析问题部分是具体的展开论题,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必须下功夫把它写充分、写好。有些论文,提出的问题很新颖、也很有见地,但是本部分写得却很单薄、论证不够充分、分析不到位,勉勉强强引出的结论也难以站住脚。这样的论文是缺乏科学价值的,所以一定要全力把分析问题部分写好。解决问题部分是对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引出基本论点,或是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这是论文要解决问题的答案。这部分要写得简要具体,使读者能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最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必须是论文分析论证后自然得出的结果,论文最忌讳论证得并不充分,而妄下定论。要首尾贯通,成为一个严谨的、完善的整体。第四方面,论文层次。作为一篇论文,从思想的发展来说,要一层一层地讲,讲透了一层,再讲另一层意思。开头提出的问题,文章中要有分析,结尾要有回答,做到前呼后应;章节内容的安排要合理,时间上可以从古至今、亦可由今溯古,空间上由宏观到微观、由国外到国内,尽量要全面合理。文章要有层次,有条理,这和材料的安排处理关系极大,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处理方式也就不同,不能错乱,错乱了,层次就不清楚,自然也不会有条理。论文总体结构成型后要看看 各层次是否明白清晰,有无重复或相互矛盾的地方,有无缺少或多余之处,意思上是否连贯通畅,是否达到了各分论点的证明要求。第五方面,论文逻辑。众所周知,人们要进行思维,就要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这些思维形式既是人类用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手段,又是构筑论文的基本材料。只有掌握了这些思维形式及其有关的逻辑要求,才能写出具有符合逻辑的论文来。因此,我们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应当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自觉地将这些基本规律,贯穿于写作的各个环节和整篇论文当中,具体说来,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论文内容符合客观实际,能够令人信服;(2)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连贯;(3)论文的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篇论文形成统一的整体;(4)各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要吻合,起承转合要自然得体,各段落之间的衔接要紧密。第六方面,语言表达。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论文写作尽管需要具备选题、取材、构思、技巧等多方面的能力,但这一切都必须也只能通过语言来体现,来完成。语言表达的水平直接影响论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只有了解语言的特点,并且有比较丰富的语言储备,才能写好论文。语言的表达效果,直接关系着论文的质量。因此,过好语言关,也是写好论文的重要一环。各类文章尽管文体不同,各具特点,但对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共同的,这就是准确、简练、生动。论文的语言表达同样要求做到简捷、明快、形象、生动、准确、科学。简捷就是造句干净利落。用语“贵乎精要”,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做到“文约而事丰,言简而意赅”;“准确”是从总体上要求语言讲求科学性和逻辑性,能准确地表达论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论文在具备观点正确、鲜明,语言准确、简练的前提下,还要力求做到语言生动,让人读起来不枯燥乏味。第七方面,论文内容。论文成功与否、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是否有创新性。所谓创新性,即论文中表现出自己的新看法、新见解、新观点。有了较新颖的观点,文章就有了灵魂,有了存在的价值。对文章的创新性,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破旧”,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并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和看法,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第二“补充”,对已有的观点、材料、论证方法进行全面的考察,发现其不足或者是过时之处并加以修改补充。第三“解难”,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建议,在理论上给实践以指导。第四“预知”,对现有事物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以上四个方面只是对“创新性”一个大体的概括,但只要能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认为文章的选题有了新意。总结:如上所述,关于大学生论文方面的范文已经为您准备好了,供您学习与参考,如果您有论文发表方面的疑问,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

  • 索引序列
  •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2000字体
  •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2000字体下载
  •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2000字体要求
  •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2000字
  •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2000字体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