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藏科技杂志投稿

西藏科技杂志投稿

发布时间:

西藏科技杂志投稿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孙泽轩1 赵剑波1 王四利1 李宝新2 李盛俊2(1.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四川 广汉 618300;2.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四川 成都 610066)[摘要]本文总结了西藏地区2005年以来铀矿地质调查的进展和新发现。西藏地区铀矿地质调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2007年),对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以及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研究,确定找矿目标类型为主攻花岗岩型、火山岩型铀矿,兼顾其他类型铀矿,预测了铀矿成矿远景区7片;第二阶段(2008年至今),在第一阶段预测的远景区内开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落实了铀矿找矿靶区8处。通过对左贡根多和南木林乌郁找矿靶区开展1∶1万~1∶5万铀矿区域评价,结合轻型山地工程揭露和钻探查证,落实了铀资源矿产地2处。下一步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应继续针对铀矿地质工作空白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预测铀矿成矿远景区;另一方面,加强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落实找矿靶区;最后,逐步实施找矿靶区铀矿区域评价工作,力争发现更多的铀资源矿产地。[关键词]铀资源;矿产地;找矿靶区;远景区;西藏西藏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总面积约80×104km2。西藏地区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东段,地质构造独特,成矿条件优越,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至2009年底,西藏已发现矿种102种、矿产地3000余处,约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60%。西藏的优势矿产资源包括铬、铜、钼、铅、锌、铁、金、银、盐湖资源,以及高温地热和优质矿泉水等[1]。其中,铬、铜保有资源量、盐湖锂矿资源远景,以及高温地热资源总量位居全国首位,硼和锑资源量分居全国第四位和第六位[2~3]。由于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限制,“十五”之前,专业铀矿地质队伍极少在区内开展过系统的工作,西藏地区铀矿地质工作几乎为空白;“十五”后期,特别是2005年以来,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相继开赴西藏,在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开展了铀矿地质调查工作,对区内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发现。笔者在此对西藏铀矿地质调查的进展和新发现进行梳理、总结,旨在对今后在区内从事铀矿找矿工作的同行们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1 西藏铀矿地质工作概述西藏铀矿地质工作,最早始于1956年,西南209队进藏沿青藏线(拉萨—西宁)和川藏线(亚东—雅安)开展了汽车伽马能谱测量,沿线发现了一些伽马能谱异常点。1968年,北京第三研究所对藏东与川西地区进行了汽车能谱测量,发现了一些异常点带。1979年,基建工程兵205师641团普查二连在川西—藏东普查时,在芒康一带发现了火山岩型和碱性岩型铀矿点各1个及一些异常点带。1980年,基建工程兵205师281团三连对芒康拉屋7901铀矿点开展了揭露工作,认为其发展前景不大。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云南省地矿局完成了区内20多个图幅1∶20万、1∶5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对区内放射性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01)组织实施的全国1∶500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编图[4] ,发现冈底斯东段铀元素富集规模较大[5~6],其成因可能与燕山早、中期壳熔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有关。西藏地区系统的铀矿地质调查于2005年开始,工作地区基本覆盖了整个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2 铀矿地质调查进展西藏地区铀矿地质调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2007年),对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以及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研究,确定找矿目标类型,并预测铀矿成矿远景区;第二阶段(2008年至今),在第一阶段预测的远景区内开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确定找矿靶区,该阶段对部分找矿靶区开展1∶1万~1∶5万铀矿区域评价,结合轻型山地工程揭露和钻探查证,力争落实铀资源矿产地。至2013年底,左贡-类乌齐、南木林、班戈-嘉黎3个Ⅰ级铀矿成矿远景区内先后完成了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图1)。图1 西藏地区铀矿地质调查程度1—前寒武基底;2—加里东期基底;3—华力西期褶皱;4—印支期褶皱;5—燕山期褶皱;6—喜马拉雅期褶皱;7—花岗岩;8—闪长岩;9—辉长岩;10—超基性岩;11—板块缝合线;12—深断裂;13—一般断裂;14—铀资源潜力调查范围;15—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范围;16—1∶1万~1∶5万铀矿区域评价范围区内铀资源潜力调查开展了路线地质调查、地面伽马能谱测量、遥感、槽探等方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开展了路线地质调查、地面伽马能谱测量、遥感、专项地质测量、土壤化探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槽探揭露和钻探查证等方法。铀矿地质调查完成工作量统计见表1。表1 冈底斯构造带及藏东三江北段地区铀矿地质调查完成工作量统计一览表3 主要成果认识和新发现1 铀资源潜力调查通过在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以及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研究[7~9],取得了如下成果认识和新发现:1)全面系统地收集了西藏地区各类基础资料,建立了西藏地区铀矿地质资料库;编制了各类基础图件66幅,制作岩体卡片、盆地卡片159份。2)完成调查面积00×104 km2,概略查明了区内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以及放射性元素铀、钍、钾背景。发现异常点(带)62个(条)、铀矿点1个、铀矿化点4个。其中,根多铀矿点、俄玛异常带、油恰异常带、布姆松荣异常带、江嗡松多异常带等强度高、规模大,受构造、岩性控矿作用明显,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3)将区内铀成矿作用初步划分为3个阶段,即底铀层发育阶段(Pt—T2)、初次富集阶段(T3—K)和活化改造阶段(E—Q)。与铀成矿最为密切的时间是晚三叠世晚期、白垩纪与古近纪;最为密切的构造事件是印支晚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强烈碰撞、造山和陆内汇聚作用及伴随的壳熔花岗岩侵位和火山喷发事件。4)确定冈底斯构造带及藏东三江北段地区铀矿找矿目标类型为主攻花岗岩型、火山岩型铀矿,兼顾其他类型铀矿。其中,冈底斯构造带北、中亚带是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地区;措勤盆地南部、南木林地区(包括乌郁盆地)是火山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地区。5)对区内高原湖泊进行了放射性水化学调查,发现9个高原湖泊存在水中铀浓度异常,并初步分析了水中铀浓度增高的控制因素。6)预测了类乌齐-左贡、南木林、班戈-嘉黎Ⅰ级铀矿成矿远景区3片,布姆松绒、措勤盆地南部Ⅱ级铀矿成矿远景区2片,念青唐古拉、察隅Ⅲ级铀矿成矿远景区2片(图2)。图2 西藏地区铀资源潜力调查远景预测图1—前寒武基底;2—加里东期基底;3—华力西期褶皱;4—印支期褶皱;5—燕山期褶皱;6—喜马拉雅期褶皱;7—花岗岩;8—闪长岩;9—辉长岩;10—超基性岩;11—板块缝合线;12—深大断裂;13—一般断裂;14—远景区位置;15—Ⅰ级远景区及编号;16—Ⅱ级远景区及编号;17—Ⅲ级远景区及编号2 1∶25万铀矿远景调查通过在第一阶段预测的左贡-类乌齐、南木林、班戈-嘉黎3片Ⅰ级铀矿成矿远景区内开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并对仲巴县扎布耶茶卡盐湖开展非常规铀资源调查评价,取得了如下成果认识和新发现:1)完成调查面积75×104 km2,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以及放射性元素铀、钍、钾迁移、富集的分布规律。发现异常点(带)56个(条)。2)对区内异常点带进行了解剖,进一步明确了调查区内铀矿找矿类型为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砂岩型。其中,左贡-类乌齐、班戈-嘉黎地区铀矿找矿类型为花岗岩型,南木林地区铀矿找矿类型为火山岩型和砂岩型。3)通过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各种物化遥成果,落实了找矿靶区8处。4)通过对左贡根多和南木林乌郁铀矿找矿靶区开展1∶1万~1∶5万铀矿区域评价,结合轻型山地工程揭露和钻探查证,落实了铀资源矿产地2处。5)大致查明了仲巴县扎布耶茶卡盐湖水中铀浓度(北湖卤水中铀浓度平均值为82mg/L,南湖卤水中铀浓度平均值为27mg/L)和铀的富集条件[10],概略估算盐湖铀资源量×××t,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2)在“含铀盐湖铀富集条件和资源评价与开发技术研究[11]”项目中对该盐湖铀资源量估算的结果基本吻合。4 铀资源矿产地及其特点1 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位于左贡县北西部,距县城约55km,行政区划隶属于左贡县美玉乡边玉行政村管辖。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羌塘-三江构造区的南羌塘-左贡陆块上。区内出露地层为古—中元古界吉塘岩群(Pt1-2J.)中深变质岩系,新元古界酉西岩群(Pt3Y)、下石炭统卡贡组(C1k)浅变质岩系,以及上三叠统东达村组(T3ddc)、甲丕拉组(T3j)、波里拉组(T3b)、阿堵拉组(T3a)和夺盖拉组(T3d)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以晚三叠世(印支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侵位为主,呈岩基、岩株、岩枝产出;其次为侏罗纪(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侵位,呈岩株产出。该铀资源矿产地产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与东达村组外接触带中(图3),距花岗闪长岩体仅350m。2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东达村组(T3ddc),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与泥灰岩不等厚互层;上段为灰色厚层细粒钙质长石石英砂岩、黄色石英砂岩,地层产状为210°~260°∠38°~74°,呈单斜产出。矿区东部出露印支期花岗闪长岩 ,主要岩性为灰色花岗闪长岩,以及少量白云母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含矿层上盘发育一顺层贯入的燕山早期细晶花岗岩脉,宽约30m,细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为石英(45%±)、钾长石(40%±)、斜长石(15%±)。铀矿化赋存于燕山早期细晶花岗岩脉和上三叠统东达村组灰色钙质、泥质细粒—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中(图4),且严格受燕山早期细晶花岗岩脉和上三叠统东达村组灰色钙质、泥质细粒—中粒长石石英砂岩控制[12]。3 矿体特征含矿层呈北北西向带状展布,断续出露长度大于4km,产状200°~260°∠35°~55°,初步圈出5个矿段。矿化呈似层状、长透镜状,矿层(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矿层(体)一般长为115~200m,出露宽(厚)度变化较大,为4~0m不等,最大厚度13m,平均厚度为3m。矿石中铀含量为05%~86%,一般为05%~30%。含矿段之间相距500~900m左右。图3 西藏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铀矿地质略图1—上三叠统东达村组;2—燕山早期细晶花岗岩脉;3—印支期花岗闪长岩;4一泥岩;5—砂岩;6—泥灰岩;7—变粒岩;8—花岗岩;9—花岗闪长岩;10—含矿层;11—铀矿体4 矿石特征矿石的工业类型为硅酸盐型,按含矿岩性分为细晶花岗岩型和砂岩型两种,目前尚未查明主要含铀矿物和铀的存在形式。图4 西藏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咱伦矿段铀矿地质略图1—第四系;2—上三叠统东达村组;3—燕山早期细晶花岗岩脉;4—泥岩;5—砂岩;6—泥灰岩;7—花岗岩;8—铀矿体;9—铀矿化;10—铀异常5 伴共生矿物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赤铁矿、钛铁矿、磁铁矿、针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辉锑矿、闪锌矿等[13]。化学分析结果:铜含量40%,铅含量08%,锌含量32%,金含量30g/t,铜、锌、金均达到工业品位,显示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为铀多金属矿产地。6 围岩蚀变与矿化有关的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碳酸盐化,其次为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白云母化、角岩化和铜、锑等金属硫化物化。2 南木林乌郁铀资源矿产地南木林乌郁铀资源矿产地位于南木林县东部,距县城约50km,行政区划隶属于南木林县芒热乡、索金乡和达孜乡管辖。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南木林乌郁铀资源矿产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北部为念青唐古拉中生代岛链,南部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区内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群(AnZNq)中深变质岩系、古近系典中组(E1d)、年波组(E2n)、日贡拉组(E3r),以及新近系嘎扎村组(N2g)、宗当村组(N2z)和第四系(Q)火山-沉积建造。区内岩浆活动强烈,火山活动以古新世—晚新世(喜马拉雅期)溢流相、喷发相中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岩、凝灰岩和集块岩为主;北部地区中新世(喜马拉雅期)有花岗岩侵位,呈岩株状产出。该铀资源矿产地产于乌郁新生代火山-沉积盆地的北西部(图5)。图5 西藏南木林乌郁铀资源矿产地铀矿地质略图1—第四系;2—新近系宗当村组;3—新近系嘎扎村组;4—古近系日贡拉组;5—古近系年波组;6—古近系典中组;7—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群;8—喜马拉雅期花岗岩;9—逆断层及编号;10—断层;11—剖面位置及编号;12—地质界线及不整合界线;13—砂岩型铀矿点;14—火山岩型铀矿点;15—工业孔位置及编号;16—矿化孔位置及编号;17—无矿孔位置及编号2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出露地层为嘎扎村组(N2g)和宗当村组(N2z)。嘎扎村组自下而上分为3段,下段为浅灰色凝灰岩、集块岩和安山岩、英安斑岩;中段为砖红色、灰色、深灰色凝灰质砂砾岩、砂岩,夹薄层泥岩和粉砂岩,地层产状150°~170°∠25°~450;上段为灰白色凝灰岩和集块岩。宗当村组自下而上分为两个岩性段,下段为砖红色、灰白色、深灰色凝灰质砂岩、砂砾岩;上段为灰色凝灰质砂岩、泥岩、粉砂岩。矿区北部为大面积中新世(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矿区构造表现为断裂构造和构造裂隙,近东西向区域性深大断裂F15及其次级断层横贯矿区北部,后期近南北向张扭性断层错断东西向断层,在断裂构造带内、不同岩性接触面上,以及脉岩中发育密集裂隙。铀矿化赋存于嘎扎村组和宗当村组砂砾岩和凝灰岩接触的裂隙带以及沉积间断面上(图6),且严格受其控制。图6 西藏南木林乌郁铀资源矿产地15号勘探线剖面示意图1—新近系宗当村组;2—新近系嘎扎村组;3—古近系年波组;4—喜马拉雅期花岗岩;5—泥岩;6—砂岩;7—砂砾岩;8—凝灰岩;9—流纹质火山角砾岩;10—花岗岩;11—断层及编号;12—钻孔位置及编号;13—铀矿体3 矿体特征含矿层呈北东向顺层展布,在矿区东部断续出露长度大于4km,产状150°~170°∠25°~45°;在矿区西部断续出露约3km,产状130°~150°∠25°~35°。铀矿化呈似层状、板状,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矿体一般长约100m,厚度一般2~5m,最大厚度为2m。矿石中铀含量为05%~94%,一般为05%~11%。4 矿石特征矿石的工业类型为硅酸盐型,按含矿岩性分为火山岩型和砂岩型两种,铀以独立铀矿物、类质同象或以分散吸附状态存在于基质中。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和铀石,火山岩型铀矿中铀矿物主要为磷钙铀矿、钒钾铀矿、钡铀云母、钙铀云母。5 伴(共)生矿物主要金属矿物有雄黄、雌黄、辉锑矿等。6 围岩蚀变与矿化有关的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褐铁矿化,其次为硅化、绿泥石化,以及砷、锑等金属硫化物化。5 结论通过在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以及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有新的发现。笔者认为,西藏地区具备铀矿成矿的地质条件。但西藏地区铀矿地质调查程度总体较低,下一步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下列事项:1 继续针对铀矿地质工作空白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预测铀矿成矿远景区西藏地区总面积约80×104 km2,目前仅对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面积为00×104 km2 的范围开展了铀资源潜力调查,调查面积不及西藏总面积的00%,尚有80×104 km2为铀矿地质工作空白区。因此,下一步工作过程中,应继续针对铀矿地质工作空白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确定找矿目标类型,优选一批成矿有利地区,预测铀矿成矿远景区。2 加强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落实找矿靶区铀资源潜力调查预测的7片铀矿成矿远景区中,仅对左贡-类乌齐、南木林、班戈-嘉黎3片Ⅰ级铀矿成矿远景区开展了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尚有布姆松绒、措勤盆地南部、念青唐古拉、察隅4片铀矿成矿远景区未开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因此,下一步工作过程中,应继续在铀资源潜力调查预测的布姆松绒、措勤盆地南部、念青唐古拉、察隅4片铀矿成矿远景区内开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大致查明区内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以及放射性元素铀、钍、钾迁移、富集的分布规律,发现一批有价值的异常点(带),落实找矿靶区。3 逐步实施找矿靶区铀矿区域评价工作,力争发现更多的铀资源矿产地根据西藏地区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进展,在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落实的找矿靶区内逐步实施铀矿区域评价工作,力争发现更多的铀资源矿产地。参考文献[1]张影.西藏矿产资源概况.西藏科技.2005,146(6):33-[2]德吉.西藏优势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对策.资源与产业,2012,14(1):92-[3]梁锦,吕文超,何俊国,等.西藏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综述.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9,30(3):32-[4]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球化学图集.北京:地质出版社,[5]杜光伟,程力军,赵咸明.西藏冈底斯东段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西藏地质,2001,19(1):73-[6]孙忠军,任天祥,向运川.西藏冈底斯东段成矿系列区域地球化学预测.中国地质,2003,30(1):105-[7]王四利,赵宝光,王勤,等.冈底斯构造带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四川地质学报,2012,32(2):156-[8]陈友良,王四利,杜小林,等.藏东“三江”地区热液型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铀矿地质,2012,28(5):257-[9]王四利,赵宝光,何涛,等.比如盆地地质特征与铀矿找矿方向.四川地质学报,2009,29(1):1-[10]韩军,王志明,郝伟林,等.中国西北地区典型盐湖铀富集特征初探.铀矿地质,2011,27(5):160-[11]王志明,郝伟林,王俊虎,等.含铀盐湖铀富集条件和资源评价与开发技术研究.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12]王四利,赵宝光,王勤,等.西藏左贡县根多地区铀矿化特征.中国矿业,2012,21(3):44-[13]王四利,陈友良,郭晓杰,等.藏东根多铀矿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铀矿地质,2013,29(4):215-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作者简介]孙泽轩,男,1966年出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9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铀矿地质勘查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学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起任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总工程师。主持完成铀矿地质生产与科研项目25项,参与8项。获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优秀地质报告二等奖1 项、三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在国内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6篇,合作发表论文9篇。

西藏科技投稿

为了保证稿件的质量,我们在组织稿件时会重点选择高水平、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撰写的稿件,同时也会对一些刚刚涉足科技管理工作的作者有一定质量的文章给予发表。为了把好质量关,杂志始终坚持文稿三级评审制度,有些文稿还要送请有关专家和编委评审。仅对部分稿件收取版面费。本刊既特别关注创新企业和人物的科研历程、奋斗经过等具人文色彩的描写,同时,也高度重视科学学、科技政策与管理、科技发展战略、技术经济、创新方法、技术预见等浓郁科学的传播。本刊要求来稿具有原创性,思想新颖、观点鲜明、文字精练、数据可靠、图表清晰、论证严谨,符合学术规范。凡采用他人的学说必须加注说明。来稿须做到清稿定稿,对决定录用的稿件,编辑部有权删改,如作者有特别要求请在投稿时声明。本刊优先采用省部级以上以及一级学会、协会立项课题论文,或者是获得基金资助产生的论文;并请作者务必在文稿首页下端注明哪级(类)课题、名称和项目编号。办刊优先采用关注本刊理论动态,在他刊发文中积极引用本刊理论观点的作者的稿件;优先采用本刊重点建设的科学学、科技政策与管理、科技发展战略、技术经济、创新方法、技术预见等栏目稿件。来稿字数一般要求在3000至5000字。论文文稿采用A4幅面word文档格式。必须具备中英文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示码、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学习)单位、职称、职务、学位、研究方向)等要素。有关作者信息的内容务必详细,准确填写(包括手机号、E-mail、邮政编码和地址),本刊将依此建立作者数据库,以便寄赠样刊和及时联系特约稿件。发稿周期为45天。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严禁剽窃、抄袭;一经发现本刊将于3年内不再录用该作者文章。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各类数据库,作者论文自发表之日起,该论文的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本刊杂志社使用;如有异议,请在来稿中声明。

建议你去写手之家,雪晴故事网,豆瓣小组(如豆瓣稿费银行)看看里面有各种杂志、公众号和网站的约稿函,稿费标准,征稿要求都有明确的标注很多网站编辑也在里面发布约稿函,还有其他写手的探路心得祝你成功,有问题可追问~

西藏农业科技杂志投稿

简介:六集纪录片《天河》以中国西藏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为主线,从源头开始沿江而下,首次全面展示这条国际大河在西藏全流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深入介绍该流域的生态现状、百姓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分集剧情:《天河》 第一集 源《天河》 第二集 大江东去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本集主要讲述雅鲁藏布江从上游牧区,进入半农半牧的后藏地区之后,雅江两岸生活方式的变化。古老唐卡画派的薪火相传,雅江上的牛皮船却逐渐消失;传统舞蹈“堆谐”在村民聚会“林卡”上大放异彩;兢兢业业的农业专家,推动着西藏农业科技的发展;“一江两河”工程的巨大效能,为农牧民带来更多希望。最后,随着藏族青年白玛次仁如愿考入西藏大学,踏上去往拉萨的旅途。(《天河》 第二集 大江东去)《天河》 第三集 阳光之城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本集讲述流向雅鲁藏布江的拉萨河的自然与动物,也讲述了拉萨河畔的一群年轻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大胆创业的真实故事。父子两代藏族摄影家,用图像记录下拉萨百年变化历程;几个创业的年轻人,则用藏香、藏族服饰和藏族音乐,诉说着他们心中阳光之城无言的魅力;从大昭寺等古建筑到寺院里的壁画,到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创业故事背后,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幸福拉萨。(《天河》 第三集 阳光之城)《天河》 第四集 三江之地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雅江、怒江、澜沧江滋润的三江之地,在大自然的恩赐下,孕育出了水草丰美的牧场和灿烂多姿的精神文明。三江交织、人杰地灵,古老的文明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天河》 第四集 三江之地)《天河》 第五集 雅砻河畔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雅砻河畔的人们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仍然继续守护与传承着西藏的传统文化。在西藏文明生长的摇篮,吐蕃文化发展的故土——山南地区,以农业文明为代表的雅砻文化繁荣兴盛。 (《天河》 第五集 雅砻河畔)《天河》 第六集 大峡谷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本集主要讲述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磅礴的气势、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解放军与当地少数民族的深厚情感。大峡谷内外,海拔相差三千米。俯冲的山势和奔流的雅江,创造了大自然的奇迹。喜马拉雅以北,珍贵的藏药,工布藏族的狩猎文化,在生态文明的引领下焕发了新的生命。喜马拉雅以南,风景变化万端,广袤的原始森林里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令人目不暇接。在峡谷深处,老一辈十八军艰苦卓绝的建设精神,新一代探险家展示生态、保护生态的殷切盼望,以及当地门巴族、珞巴族对这片土地的眷恋,无不感染着更多的人去了解峡谷、走进峡谷。(《天河》 第六集 大峡谷)参考资料:/2015/09/02/VIDAshtml

飞秒检测发现主要有国内农药较好的有: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学报,这两个都是一级核心期刊了,国内首选这两个。做农药环境和残留方面的文章是比较容易发,做制剂加工的文章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发到以上两个学报,不是太容易,不过有创新点还是可以发的。还有就是《农药》期刊,这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出版的,也是核心期刊,这个期刊在农药学中影响也是不错的,应用性的文章可以发表。

整部纪录片由《源》、《大江东去》、《阳光之城》、《三江之地》、《雅砻河畔》、《大峡谷》六集组成,首先以雅鲁藏布江的主源头、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端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开篇,既讲了这条天河的源,又介绍了西藏的文化之源以及阿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片中表现了杰玛央宗冰川的雄浑之美,浓墨重彩地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纪实性的拍摄,讲述雅江上游沿岸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以及孩子们率真的梦想、人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改变。随后,镜头沿江而下,进入日喀则,讲述雅鲁藏布江从上游牧区进入半农半牧的后藏地区之后,雅江两岸生活方式的变化。西藏传统的农业、水利灌溉、青稞种植、春播与收获的仪式、丰收的喜悦、农业科技人员的付出,所有关于西藏农业点点滴滴的后面,既有西藏人民对雅江母亲河的感恩,也重点反应了“一江两河工程”对西藏发展的贡献,同时讲述了文化传承在西藏大地上的延续,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从僧人、工匠、艺人,到唐卡画师,所有人都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西藏科技杂志

在2014年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中查不到《西藏医药杂志》 。所以不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回答 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 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 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1、报纸;2、电视;3、广播;4、杂志;此外,还应有户外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如手机短信 报纸 报纸newspaper(s)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电视 电视 (Television 、TV、 Video)指利用电子技术及设备传送活动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即电视接收机,也是重要的广播和视频通信工具,电视机最早由英国工程师约翰·洛吉·贝尔德在1925年发明。电视用电的方法即时传送活动的视觉图像。同电影相似,电视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显现一帧帧渐变的静止图像,形成视觉上的活动图像。电视系统发送端把景物的各个微细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转换为电信号后,顺序传送。在接收端按相应几何位置显现各微细部分的亮度和色度来重现整幅原始图像。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各国电视信号扫描制式与频道宽带不完全相同,按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的建议用拉丁字母来区别。 广播 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广播的优势是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劣势是一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语言不通则收听困难。 杂志 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杂志”的形成来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报纸的时效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一种新的媒体也就因这样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出版的《学者杂志》。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故名《吴医汇讲》。任何一种杂志以自己的“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进行出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如果你对我本次服务满意,请给我一个赞!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10条 

回答 您好中国官方媒体有: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 媒体种类主要有四大媒体: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此外还有户外、网络媒体等等。下面所举的几种媒体组合方法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还有许多媒体组合的方法,这就要依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和目的。电视、报纸媒体组合 这种组合可以用报纸广告作先行,先将广告信息传播给广大受众 如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请赞 更多1条 

西藏科技投稿查询

透过系统观测后台。MedSci最新SCI期刊智能查询及投稿分析系统整理了最新被SCIE和SSCI收录的所有期刊杂志,包括SCI期刊ISSN号,期刊官方投稿网址,研究方向,可以从官方后台检测到。

给钱的话一天,不给钱的话一年。

可以通过邮件或者说直接打电话到杂志社来进行查询。代投论文无法见刊,因为这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合法的行为,也属于学术不端,如果相信代投,很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所以建议作者自己写的论文,自己投稿,不要做这些出格的事。

  • 索引序列
  • 西藏科技杂志投稿
  • 西藏科技投稿
  • 西藏农业科技杂志投稿
  • 西藏科技杂志
  • 西藏科技投稿查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