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河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官网入口查询

河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官网入口查询

发布时间:

河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官网入口查询

截至2015年6月,学校建有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43个,拥有省部级创新团队24个。 国家级实验室: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院士工作站:煤矿灾害防治与抢险救灾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凝固技术与亚稳材料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空间信息天-空-地一体获取与处理河南省院士工作站 省部级实验室:煤矿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地质与瓦斯灾害防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矿山生产安全环境监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矿山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煤炭节能减排材料与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矿山电气自动化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培训基地、河南省重点社科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南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 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中原地区土地资源综合监测与持续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安全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密制造技术与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山信息化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业工程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河南省高校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工矿自动化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环境友好型无机材料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煤与煤层气安全高效开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矿物加工与矿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矿山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物流服务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矿装备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直驱电梯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瓦斯预测与治理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防控教育部创新团队、直线电机与现代化驱动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矿业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煤层气工程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非平衡凝固与亚稳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瓦斯地质与治理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煤矿采动损害与保护技术创新团队、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硬脆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科技团队、遗迹化石与地球生物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瓦斯抽采关键技术与装备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煤矿区形变监测与采动损害防护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 、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团队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金属材料先进成型与加工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铝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电气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矿产资源高效洁净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与应用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地理过程与区域发展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矿节能技术及装备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可替代能源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炭清洁转化与高效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建筑物理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与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2008年,学校在国际上首创瓦斯地质学科,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负责组织编制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创建中国陆相痕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模式;最早在中国开展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研究,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建成永磁直线电机驱动无绳提升试验系统。 2007年,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8亿元;年度科研经费突破7亿元,累积承担包括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63项,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200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项,自主研发的20多个专利产品在全国各大煤业集团及石油企业应用。2011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4项。 2012年学校共发表论文共20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三大检索18篇。2012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 其中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同开采条件下矿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及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乡镇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获取与规划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立地评价与植被恢复模式研究项目分别获市厅级一等奖和二等奖。2013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 2014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2项。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获得科研立项3715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7项,省(部)级项目231项,企业委托项目2042项;科研经费总额达61亿元,科技产业开发经费8759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1项,国家授权专利363项;发表论文被EI、SCI检索收录3063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8部。 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出版包括国家、省部规划教材以及国家级精品教材181部。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3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7项,拥有发明专利272项;年度获重大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0项,科研总经费超过49亿元,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360余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藏书251万册,电子图书资料300余万种(册),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数字图书、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岩层控制数据库、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煤炭数字图书馆、EI、SPRINGER、PQDD等60余种中国国内外著名数据库,期刊、图书、学位论文等数字资源类型。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档案馆藏档案数量总量26072卷20860件。    学术期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河南理工大学主办的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逢双月底出版,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刊物的重要收录源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级科技期刊。ISSN号为:ISSN1673-9787,CN号为:CN41-1384/N。该刊以矿业工程为特色,主要发表校内外专家撰写的矿业工程类学术论文,包括矿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山地质与矿山测量工程以及矿山建设,煤炭综合利用,煤层气开发与利用,矿山环境治理等栏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性研究期刊,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理工大学主办。ISSN号为:ISSN1673-9779,CN号为:CN41-1376/C。该刊主要栏目有:山阳文化与历史研究、煤文化研究专栏、信息与知识传播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与语言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研究生学术研究等。

校级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学报简介  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主要栏目  瓦斯地质与安全工程   采矿工程   地质工程   环境工程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   机械工程   建筑工程   管理工程获奖情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三次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   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主编:邹友峰   ISSN:1673-9787   CN:41-1384/N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世纪大道2001号   邮政编码:454003

不是08版北大核心

河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官网入口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学报简介  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主要栏目  瓦斯地质与安全工程   采矿工程   地质工程   环境工程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   机械工程   建筑工程   管理工程获奖情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三次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   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主编:邹友峰   ISSN:1673-9787   CN:41-1384/N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世纪大道2001号   邮政编码:454003

不是核心期刊哦

校级

截至2015年6月,学校建有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43个,拥有省部级创新团队24个。 国家级实验室: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院士工作站:煤矿灾害防治与抢险救灾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凝固技术与亚稳材料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空间信息天-空-地一体获取与处理河南省院士工作站 省部级实验室:煤矿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地质与瓦斯灾害防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矿山生产安全环境监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矿山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煤炭节能减排材料与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矿山电气自动化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培训基地、河南省重点社科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南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 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中原地区土地资源综合监测与持续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安全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密制造技术与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山信息化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业工程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河南省高校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工矿自动化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环境友好型无机材料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煤与煤层气安全高效开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矿物加工与矿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矿山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物流服务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矿装备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直驱电梯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瓦斯预测与治理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防控教育部创新团队、直线电机与现代化驱动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矿业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煤层气工程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非平衡凝固与亚稳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瓦斯地质与治理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煤矿采动损害与保护技术创新团队、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硬脆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科技团队、遗迹化石与地球生物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瓦斯抽采关键技术与装备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煤矿区形变监测与采动损害防护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 、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团队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金属材料先进成型与加工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铝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电气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矿产资源高效洁净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与应用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地理过程与区域发展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矿节能技术及装备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可替代能源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炭清洁转化与高效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建筑物理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与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2008年,学校在国际上首创瓦斯地质学科,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负责组织编制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创建中国陆相痕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模式;最早在中国开展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研究,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建成永磁直线电机驱动无绳提升试验系统。 2007年,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8亿元;年度科研经费突破7亿元,累积承担包括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63项,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200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项,自主研发的20多个专利产品在全国各大煤业集团及石油企业应用。2011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4项。 2012年学校共发表论文共20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三大检索18篇。2012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 其中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同开采条件下矿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及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乡镇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获取与规划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立地评价与植被恢复模式研究项目分别获市厅级一等奖和二等奖。2013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 2014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2项。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获得科研立项3715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7项,省(部)级项目231项,企业委托项目2042项;科研经费总额达61亿元,科技产业开发经费8759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1项,国家授权专利363项;发表论文被EI、SCI检索收录3063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8部。 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出版包括国家、省部规划教材以及国家级精品教材181部。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3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7项,拥有发明专利272项;年度获重大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0项,科研总经费超过49亿元,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360余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藏书251万册,电子图书资料300余万种(册),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数字图书、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岩层控制数据库、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煤炭数字图书馆、EI、SPRINGER、PQDD等60余种中国国内外著名数据库,期刊、图书、学位论文等数字资源类型。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档案馆藏档案数量总量26072卷20860件。    学术期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河南理工大学主办的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逢双月底出版,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刊物的重要收录源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级科技期刊。ISSN号为:ISSN1673-9787,CN号为:CN41-1384/N。该刊以矿业工程为特色,主要发表校内外专家撰写的矿业工程类学术论文,包括矿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山地质与矿山测量工程以及矿山建设,煤炭综合利用,煤层气开发与利用,矿山环境治理等栏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性研究期刊,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理工大学主办。ISSN号为:ISSN1673-9779,CN号为:CN41-1376/C。该刊主要栏目有:山阳文化与历史研究、煤文化研究专栏、信息与知识传播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与语言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研究生学术研究等。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查询入口

应该是嵩山路吧!我在哪见过的!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郑州工程学院学报)创刊于1980年,它的前身是《粮油科技》,创刊于1973年,其刊物特色为粮油食品学术研究和讨论。

刊名: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河南工业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3-2383  CN: 41-1378/N  邮发代号: 36-144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曾用刊名:郑州粮食学院学报;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80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2000、2004、2008、2011年连续5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食品科技文摘》等国际著名检索文献列为固定收录刊源。曾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河南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河南省科技期刊二十佳等荣誉称号。 主要内容为粮食、油料、食品、饲料的加工、储藏、机械、仓厂建筑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各种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研究论文和综述。读者对象为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企业科技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以刊登我国粮油食品饲料行业最新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期刊。

河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官网入口网址

现在已经是中文核心了。

校级

截至2015年6月,学校建有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43个,拥有省部级创新团队24个。 国家级实验室: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院士工作站:煤矿灾害防治与抢险救灾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凝固技术与亚稳材料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空间信息天-空-地一体获取与处理河南省院士工作站 省部级实验室:煤矿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地质与瓦斯灾害防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矿山生产安全环境监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矿山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煤炭节能减排材料与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矿山电气自动化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培训基地、河南省重点社科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南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 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中原地区土地资源综合监测与持续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安全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密制造技术与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山信息化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业工程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河南省高校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工矿自动化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环境友好型无机材料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煤与煤层气安全高效开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矿物加工与矿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矿山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物流服务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矿装备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直驱电梯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瓦斯预测与治理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防控教育部创新团队、直线电机与现代化驱动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矿业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煤层气工程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非平衡凝固与亚稳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瓦斯地质与治理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煤矿采动损害与保护技术创新团队、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硬脆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科技团队、遗迹化石与地球生物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瓦斯抽采关键技术与装备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煤矿区形变监测与采动损害防护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 、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团队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金属材料先进成型与加工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铝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电气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矿产资源高效洁净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与应用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地理过程与区域发展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矿节能技术及装备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可替代能源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炭清洁转化与高效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建筑物理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与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2008年,学校在国际上首创瓦斯地质学科,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负责组织编制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创建中国陆相痕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模式;最早在中国开展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研究,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建成永磁直线电机驱动无绳提升试验系统。 2007年,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8亿元;年度科研经费突破7亿元,累积承担包括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63项,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200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项,自主研发的20多个专利产品在全国各大煤业集团及石油企业应用。2011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4项。 2012年学校共发表论文共20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三大检索18篇。2012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 其中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同开采条件下矿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及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乡镇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获取与规划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立地评价与植被恢复模式研究项目分别获市厅级一等奖和二等奖。2013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 2014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2项。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获得科研立项3715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7项,省(部)级项目231项,企业委托项目2042项;科研经费总额达61亿元,科技产业开发经费8759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1项,国家授权专利363项;发表论文被EI、SCI检索收录3063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8部。 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出版包括国家、省部规划教材以及国家级精品教材181部。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3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7项,拥有发明专利272项;年度获重大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0项,科研总经费超过49亿元,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360余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藏书251万册,电子图书资料300余万种(册),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数字图书、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岩层控制数据库、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煤炭数字图书馆、EI、SPRINGER、PQDD等60余种中国国内外著名数据库,期刊、图书、学位论文等数字资源类型。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档案馆藏档案数量总量26072卷20860件。    学术期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河南理工大学主办的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逢双月底出版,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刊物的重要收录源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级科技期刊。ISSN号为:ISSN1673-9787,CN号为:CN41-1384/N。该刊以矿业工程为特色,主要发表校内外专家撰写的矿业工程类学术论文,包括矿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山地质与矿山测量工程以及矿山建设,煤炭综合利用,煤层气开发与利用,矿山环境治理等栏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性研究期刊,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理工大学主办。ISSN号为:ISSN1673-9779,CN号为:CN41-1376/C。该刊主要栏目有:山阳文化与历史研究、煤文化研究专栏、信息与知识传播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与语言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研究生学术研究等。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入口查询

2009年9月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3期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 0f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 edition)sep.2009vol_24 no.3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调查研究崔 波(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当代大学生人生观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这种趋势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着正面的或者负面的影响,并对传统的一元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大学生人生观现状与教育问题不仅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关注,而且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追踪研究的热点问题。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如何,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着21世纪中国的发展和前途。关键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318(2009)03—0092—03当代大学生人生观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这种趋势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着正面的或者负面的影响,并对传统的一元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大学生人生观现状与教育问题不仅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关注,而且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追踪研究的热点问题。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如何,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着21世纪中国的发展和前途。基于此,本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问卷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这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调查对象及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2008年6月,课题组在全省部分高校,如郑州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中原工学院、商丘师院、郑州牧专、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共1050份,收同954份,有效回收率90.85%。其中:男生479人,女生475人,男女比例基本持平;来自城镇的学生386人,农村568人,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偏高;父母亲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分别占8%和14.8% ,所占比例较低,比较切合实际。学生采取类型为非比例随机抽样调查。为使样本更具代表性,本次取样兼顾了理工科、文科、医科、师范专业、高职高专院校等的大学本、专科生,还有少量研究生。二、调查状况分析在调查中,对“人最大的快乐”,有60% 的大学生认为应“对他人和社会有用”,40% 认为应“享受生活”;对“面对困境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有52.8%的大学生认为“有信心独立克服和完成”,有40.6% 的“希望得到帮助”,有6.6% 表示“不确定”;对“人格德行”与“知识才华”相比,有55.0%的大学生认为“人格德行更重要”,5.0% 的人认为“知识才华更重要”,40.0%的人认为“同等重要”;针对“学校和社会相比”,有50.2%的大学生“更喜欢学校”,14.1%的“更喜欢社会”,14% 的持“同样喜欢”态度;对“问题,您更喜欢”的选择从高到低依次是思考、积极行动、难说、消极回避;“对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回答,有49.6%的大学生更喜欢“解决问题”,29.2%的喜欢“提出问题”,21.1% 的认为“说不上”;对“自己遇到挫折”时,有65.4% 的大学生认为“归于自己”,10.1%的“归于外界”,24.5%的“说不定”;当“取得成绩时”,有57.3%的收稿日期:2009—07—10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09年自然科学计划研究项目(2009a630102)作者简介:崔 波(1965一),男,河南邓州人,郑州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哲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等。· 92 ·崔波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调查研究大学生认为“归于自己”,13.1%的“归于外界”,29.6% 的“说不定”;对“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有52.7% 的大学生认为在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38.9%的认为“人格是否高尚”,4.2%的认为“权力的大小”、1.7%的认为是“收入的高低”;针对“是否已经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问题,有54.8%的大学生回答“是”,其他为“否”;对“自己或周围同学加入共产党的动机”,有30.3%的大学生认为是“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26.7%的认为是“将来找个好工作”,20% 的认为要“为他人和社会多作贡献”,10.8%的认为“能捞到政治资本”,8.5%的认为“别人要求,自己也要跟上”,只有3.7%的是“信仰共产主义”;对“是否愿意诚实、守信”时,81.6%的要“努力做”,17% 的认为“愿意但是很难”,还有1.4%的感到“无所谓”。同时,针对“在学习上及自己实现奋斗目标的过程中遭遇困难时”、“一个人要想成功,需要”、“环保活动”、“正当地索取,积极地奉献”、“事业第一,生活第二”、“现在多数人不关心政治,而只关心切身利益”、“有钱能使鬼推磨”、“自己人生的态度”、“更倾向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因为我未能及早作决定而丧失了机会”、“自己是否很容易和别人亲近”、“我太过忧虑一些不重要的事情”、“遇到挫折,您和周围的同学一般会有怎样的反应”、“上大学后,您遭受的最大挫折是什么”、“是否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喜欢自己”、“自己在校学习的动力”、“上大学期间,您经常会由于种种原因感到疲劳和压力吗?”、“周末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回答,皆有我们借鉴和参考的地方。面对多元价值的世界,一些人相信价值观念是相对的,认为绝对的真理和善是不存在的,他们无视或否定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真善美的文化与文明的结晶,这是意义世界的失落。意义世界的失落集中体现在对物质、功利、享乐的崇拜,对精神哲思的漠视。人们在向往和追求财富的目标与意愿中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建构自己的健全人格和意义世界。中学生徐力、大学生马加爵杀人不纯粹是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而是人格问题,是意义世界的失落,对生命的疑惑和淡漠。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大学生的价值困惑着重表现为:在实现了高考这一所谓“人生理想”后所出现的目标迷失和动力的丧失,在面对求职择业的压力与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时的茫然若失与对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定向的疑虑,在面对五光十色、充斥功利主义、物质攀比的世界时对意义世界追寻的困顿,在面对追求金钱与追求真理的天平时梳理不清它们内在的关联与矛盾,在对待自我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问题时容易将自我放大而忽视了他人、集体与社会对自我的重要意义,在理想、信念的追求上,哀叹于崇高正在被世俗所淹没⋯ ⋯三、人生价值取向大学生的价值困惑是社会成员价值困惑的折射,他们倾诉自己的困惑正证明他们在积极主动地思考着、行动着,要改变自己、要完善自身。价值观念的功利和自我倾向。人文精神的核心问题是理想、信念、价值观的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有思想、有知识的特殊群体,处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耳濡目染着社会制度的变革、文化的变迁,感受着时代脉搏的跳动,他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出现了价值观念的功利和自我倾向。很多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很明确,或是出国,或是考研究生,或是找个好工作,这样学习就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在专业学习上,对工作实用的知识,自费也要挤时间学,而对于一些马列理论等德育课则采取应付的态度。在择业观念上,选择能发挥自己作用的、经济收入高的实惠职业,而听从国家分配,服从国家需要的观念逐渐淡薄,趋向于大城市及实惠行业。人际关系上,讲究实用,与己有用的主动接近,频繁往来,无用的则不理不睬,甚至存在“势利眼”。我们可以看到工具性价值存在的现实基础。价值观的功利化,使大学生所具有的理想主义色彩日益淡化。有些大学生把“读书就是‘赚大钱,娶美女”’当做座右铭,忙于自我设计,两耳不闻窗外事。有的沉溺于垃圾文化之中,不关心国家大事。在人格上,有些人缺乏独立性,不善于思考,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知之甚少,对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现代国家理念缺乏认识。受社会不良之风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认为好好学习不如有个好爸爸。现实主义的一个突出表现还体现在大学生对物质享受、对金钱不加掩饰地追求。当代大学生评价职业的主要参数是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力、职业的稳定度等,这些都是很现实的条件。以往的理想主义人生价值观正在退出主导地位,被注重个人的、现实的存在和追逐金钱的现实主义价值观所取代。价值观念的自我倾向。在大学生主体意识日益觉醒的同时,有些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减退,甚至出现. q .2009年9月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3期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 of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 edition)sep.2009vo1.24 no.3了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他们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片面理解个性发展、自我奋斗,将个人和社会割裂开来,强调自己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就连“自己在校学习的动力”这一青年的人生话题,在今天的大学生中持“为谋求自己美好生活”的同学竟有65.4%之多,只有9.1% 的是为了“报效国家”,还有近25.5%的人有“其他”考虑。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评价,进取意识、自立能力、竞争意识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但奉献精神和组织纪律却呈减弱趋势。这些结果可以表明,当代大学生在自我与社会、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上,明显地向自我和以个人为本位的方向偏移。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能反映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当代大学生更为关注的是人自身的状态和现实的利益,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对现实负责,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实惠、美好的生活。例如:在义利观上,有75.8% 的学生赞同“正当地索取,积极地奉献”,这与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义利观相比,显然发生了质的变化。[参考文献][1]高娜,樊晓平.论人文精神的历史演进及其意义[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74—77.[2]郝文武.当代人文精神的特征和形成方式[j].教育研究,2006,(10):8—12.[3]谭伟平.大学人文教育缺失原因初探[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9—102.[4]孙以红.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探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15—17.[5]吴启迪.进一步提高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战略地位的认识,全面开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j].中国大学教学,2003,(8).[6]赵应生.人文精神视野下的大学生使命[j].大学教育科学,2006,(5):20—24.[7]李玲芳.大学生人文精神较难形成的原因探微[j].复旦教育论坛,2004,(4):73—75.[8]曾正勇.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自我修养与实践[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1):34—36.analysis of the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cui bo(library of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abstract: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how a marked diversity trends for their life outlook,which producesa positive or negative impact on their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life outlook status and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not only the concern by themselves,but also becomethe hot issu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outlook on life is that people’s fundamental views outhe problems of life.outlook on values is people’s fundamental views on the issue of the values.to establish a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or not is crucial for a person’s development.ideological quality of contemporary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have a direct bearing on china’s development and future in the 2 1 stcentury.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outlook on life;outlook on values· 94 ·__

  • 索引序列
  • 河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官网入口查询
  • 河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官网入口
  •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查询入口
  • 河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官网入口网址
  •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入口查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