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征订情况汇报材料怎么写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征订情况汇报材料怎么写

发布时间: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征订情况汇报材料怎么写

向领导汇报工作应该怎么样汇报,领导才觉得你可堪大用?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吗?

%D4%F5%D1%F9%D0%B4%B1%A8%B8%E6&cl=3

回答 您好,我是百度问一问合作的老师,我这边正在为您查询,请稍等片刻,我这边马上回复您~记得给个赞哦[期待][期待][作揖][作揖]!!! 亲亲你好,可以,写文章角度看,汇报材料一般不用放照片。如果是专题汇报、或者是较为复杂的情况汇报,放上照片更能突出汇报主题汇报是下级向上级或个人向组织报告工作、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汇报材料是就某个时期的工作情况,或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系统、科学的归纳和客观的分析后,形成的反映工作情况或事件真实面貌的一种书面材料,是口头汇报的规范化、文字化形式。 一、汇报材料的类型及特点 汇报材料的种类比较多,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进行分类。从主体上分,有单位汇报、个人汇报;从时间上分,有某个时期的工作汇报、某个阶段的工作汇报;从内容上分,有工作汇报、思想汇报;从性质上分,有成绩汇报、有问题汇报;从形式上分,有综合性汇报、专题性汇报。 在工作中使用比较多的汇报材料主要有三种: 综合性汇报材料。多用于全面系统地反映一个单位在落实中央、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贯彻落实上级指示、重大会议精神以及班子建设、单位全面建设的情况。汇报的内容既有做法、成绩、收获,又有缺点、问题;既有经验体会,又有下步打算;既有改进措施,又有意见建议。 专题性汇报材料。是就某一项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或工作开展情况所进行的专门汇报。专题性汇报主要偏重于基本做法、存在问题、意见建议。 个人汇报材料。个人汇报常采用口头形式的比较多。作书面汇报时,多用于个人进行总结、向组织汇报工作生活,或受单位、组织委派参加学习、重大会议,或独立执行重大任务等情况。 汇报材料只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不属于机关公文范畴。与公文相比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表达的直接性。汇报材料是用于进行口头汇报的书面文字形式。在文字的表达上,要注重语言特点,讲究艺术,文字要朴实,充分体现与人交流的语气,要注重以情感人、以事实感人。 二是行文的单向性。汇报材料是下级向上级单向报告工作、提供情况。汇报中涉及的内容上级一般不会当面答复。汇报中确有需要上级解决的问题,有关内容也只能作为提供给上级商讨、研究时的一种参考。 三是内容的融合性。汇报材料是“纸上谈事”,提供给上级的只是一个理性的认识。汇报往往包含单位全面或某一方面的整体工作情况,是检查、考核、验收、观摩的前奏曲。“先听汇报,再下去看看”、“先交流经验,再现场观摩”等几乎成为比较通用的工作方法。 四是文字的陈述性。上级对下级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并据此对单位所作的评价,来源于下级汇报材 希望能够帮到您,如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您可继续咨询,多多包涵。[微笑]~ 更多12条 

我只会第一句: 各位领导,冒号。接下来你自己编吧。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征订情况汇报材料

国家级期刊 半月刊《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是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主办的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大16开。是一本荟萃企业改革与管理理论和实务的大型核心期刊。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网全文收录期刊。主要栏目:管理研究、知识经济、案例分析、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经营之道、区域经济、产业观察、商业经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财务审计等。投稿邮箱尚编辑望采纳!

一、中国冶金地质队伍基本情况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系统勘查单位共有68个(含三级单位),年末职工人数11688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145人。其中地质勘查业从业人员中技术人员5492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61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提高了7个百分点。在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中,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技术人员和辅助工种近1700人。地质勘查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地学专业人数为2447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08人;地质勘查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51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9人;地质勘查业中级技术人员1197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40人。2006年职工人均年收入为21431元,比2005年增加了2624元,提高了14%;离退休职工为17529人,年人均离退休费14678元,比2005年减少了157人,年人均离退休费增加了1218元,提高了9%。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直属的8个局院共有9个地质勘查院,加上总局控股的1个矿业公司,共具有甲级勘查资质29个,乙级30个,丙级27个。另外,各局所属的矿业公司、地质队也具有勘查资质。二、中国冶金地质经济发展状况(一)经济发展状况中国冶金地质总局2006年末总资产28万元,其中生产性设备00万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13万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净值08万元。生产性资产占总资产的89%,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占生产性资产的32%,专用仪器设备的平均成新率48%。与2005年末对应指标比较见表1。从表1看,2006年与2005年相比,生产性固定资产增加29万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增加47万元,仅占新增资产(86万元)的66%;2006年末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平均成新率较上年降低54个百分点。表1 资产负债对比表中国冶金地质总局2006年度实现总收入28万元,总支出02万元。与2005年度相应指标对比见表2。表2 收入支出构成及对比表从表2看,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出台,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增加,特别是中央专项拨款,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594万元,增长比率为85%。同时随着地质勘查行业的回暖,其延伸产业的收入增长较快,工程勘察施工收入增加额较大(75万元),矿业权转让的收入增幅较大(56%)。(二)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本情况2006年共承担国土资源大调查、资源补偿费、中央财政补助、危机矿山等国家各类地质勘查项目67个(其中矿产勘查项目55个),完成国家各类勘查经费近5亿元。其中承担公益性地质工作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1个,下设8个工作项目,总费用800万元。2006年共实施钻探245330米,坑探13126米,浅井3297米,槽探143368立方米。2006年,度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所属局院共取得地方财政地质项目资金1208万元。(三)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情况从事的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包括大中型矿山生产勘探、深部找矿等社会地质勘查、地灾评估与治理等诸多领域。尤其是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评价、治理施工方面成效显著。(四)勘查工作区域及勘查成果国内矿产勘查项目主要分布在阿勒泰铁金成矿带、冈底斯铜矿成矿带、天山铁铜多金属矿成矿带、大兴安岭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冀东铁矿成矿带、胶东金矿成矿带、吕梁铜矿成矿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闽中金多金属矿成矿带、南岭成矿带、桂西南锰矿成矿带、三江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等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上。国外项目主要分布在蒙古、马来西亚、加蓬、秘鲁等国。勘查的矿种主要为:铁、锰、铜、铅锌、金、煤等。通过2006年的矿产勘查工作,共探获333+334类资源量铁矿7170万吨,锰矿5367万吨,铜70万吨,铅锌76万吨,金57吨,银885吨,煤矿150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31处。一批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果。(五)矿产开发基本情况2006年度,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业开发取得新进展。新疆托库孜巴依金矿投产试车,中南局、山东局、二局参股矿山获得了较好收益。(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况2006年度,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实现工程勘察施工收入59万元。本年投入固定资产09万元,本年新签合同金额78万元,新开在建工程986个。(七)其他产业基本情况2006年度,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其他产业收入43万元,主要为商贸服务、物业开发收入。三、中国冶金地质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回顾中国冶金地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艰辛历程,尤其是总结“十五”后三年以来,推动中国冶金地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实践,不仅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必胜信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增强了我们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驾驭中国冶金地质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本领,在取得丰硕物质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积累了宝贵的改革发展经验,这就是:(1)坚持把更新思想观念、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取向;(2)坚持把推进事企分离和产权制度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措施;(3)坚持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市场竞争主体,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4)坚持把加强管理,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制度保障;(5)坚持把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维护职工切身利益,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上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是中国冶金地质3万余名职工共同努力、大胆探索智慧的结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必将对中国冶金地质未来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四、中国冶金地质“十一五”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设想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突破“资源短缺、技术滞后、事企交织、管理粗放”等发展瓶颈,必须紧紧抓住深化改革这个“牛鼻子”,为实现经济协调持续超常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源泉。(一)深化改革的三项工程推进事企分离完善事企分离体制,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打造市场竞争主体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事企体制平稳转换,保持队伍稳定的客观要求,更是一项事关中国冶金地质发展全局十分艰巨的改革任务。在总结“十五”地质队层面上推进事企分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总局和局院在事企分离上的基本职责,完善管理模式,真正做到“该稳定的稳定好,该发展的发展好”。总局作为集团化发展的管理中心、决策中心和资本运营中心,承担国家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任务,履行出资人职责,管理、协调控股公司和局院级区域性集团公司的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局院一方面要充分用好事业单位的政策,另一方面要在事企两种体制分开的基础上,按“大企业、小事业”的格局推进分离。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变革单一产权关系,激活存量资产,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核心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十一五”期间,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一是在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条件相对成熟的黑旋风锯业公司要推进资本经营,加快上市步伐,力争用2~3年的时间成为社会公众公司,完成二次创业;二是在工勘等充分市场竞争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和企业,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三是市场竞争尚不充分的地矿业领域,要抢抓机遇,加快矿权流转,具备条件的矿权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总局、局院投入为主,地质技术人员以技术、资金投入为辅,收益风险共担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引进社会资本,走联合勘查开发的路子;四是基地管理的小厂点,要彻底放开搞活,可实行职工持股经营或在自愿的前提下,按法律法规规定程序,在置换职工身份的同时,出售给职工。产权制度改革,是政策性极强、牵动面极广的改革工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认真履行程序,自觉接受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要坚持有利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打造市场竞争主体的原则,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运行模式;要以市场手段优化配置资源、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改革的落脚点,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科技工作者和技术工人各层面职工自觉投身改革的积极性。打造市场竞争主体事企分离目的在于为打造市场竞争主体铺平道路,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市场竞争主体的活力。要在发挥优势、找准定位的前提下,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策略,在总局和局院两个层面上分别构建重点企业和区域性集团公司。总局重点培育专业性强、技术领先、人员精干、制度先进为特征的重点企业,使之逐步成为产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拥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实力雄厚的产业核心企业。局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市场,重点构建市场地域性鲜明的骨干企业,并以优势产业为基础,通过产业调整归并、资源整合优化,打造竞争优势明显、管理扁平高效、品牌效应优良的区域性集团公司。市场主体是适应市场的产物,打造市场竞争主体,要以产权关联为纽带,以做优、做大、做强为目标,符合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经得起市场的严酷考验,做到循序渐进,扶优扶强,优胜劣汰。三大改革工程,核心在产权制度改革,前提是事企分离体制建立,目的是打造有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成这项艰巨的工程,要正确处理事业体制和企业体制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总局构建专业化重点企业与局院发展区域性多元化集团公司或区域性专业公司之间的关系,确保改革任务整体协调、有序高效地推进。(二)加快发展的三大任务突出加强矿产地质勘查地质勘查作为中国冶金地质第一主业中的重中之重,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提高资源保障力的神圣使命。高起点,大手笔,充分发挥中国冶金地质的整体优势,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最大限度地占有矿产资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强化中国冶金地质的经济基础,实现资本积累和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是“十一五”地质工作的中心任务。一要进一步调整地质工作布局,突出加强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成矿区带和重点矿种的地质勘查工作。针对经济建设紧缺的铁、锰、铜、铝土矿、铅锌、镍、钨、锡、金等大宗支柱性矿产,重点在大兴安岭、阿尔泰、东西天山、雅鲁藏布江、中蒙边境、长江中下游等重要成矿区带,开展大、中比例尺的矿产勘查和区带物化探工作,广泛获取有效找矿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区域评价、成矿预测、选区选点,择优开展勘查工作,力争取得地质找矿新突破。同时根据地质找矿战略西移的实际,适时建立西部地质工作协调机构。二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地勘投入产出回报机制和风险投资主体。高风险、大投入是地勘工作的产业属性。加快矿产资源快速评价步伐,获得有价值的矿权,必须加大地质勘查投资力度,一方面,总局和各局院要适时培育好地矿风险投资主体,充分发挥有限的地勘事业费的作用,按市场方式,投向有望矿区,形成投入、回报、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联合勘查,引入实力雄厚的中外公司的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既可化解地勘投资风险,也可加快勘查步伐,实现矿权增值,走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的路子。三要突出加强列入国家计划的资源枯竭矿山地质工作,全面推进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以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为切入点,积极承揽矿山生产勘探,以技术进步为先导,探边摸底及寻找新的原料基地,在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同时,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四要针对地质找矿难度加大的客观实际,提高地质科技创新水平,总局拟在适当时候,组建矿产资源勘查研究院,增强地勘业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矿产资源勘查研究院的核心任务是为总局地质找矿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为市场主体在重点成矿区带,实现找矿突破提供有偿技术智力支持。五要围绕国家重点建设领域、重大建设项目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生态脆弱区,开展包括环境地质评价、地质灾害治理、水文地质评价、工程地质评价等,不断拓展地勘业的经营领域和产业链。六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越南、缅甸、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睦邻友好国家为重点,以铁、锰、铬、铜、金等矿种为主,以融资或合资组建公司的方式,开展周边国家重点成矿区带的调查与评价,选择合适矿区进行勘查开发。规模发展地质技术服务业发展以工勘、地理信息为主体的地质技术服务业,是中国冶金地质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优势服务功能的要求,也是稳定队伍、发展主业的客观要求。工勘重点是打造中基发展、山东正元建设、中南勘基、中冶地勘、山西冶金岩土等资质较高、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专业公司,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做强做实,形成一批在国内业界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形象;切实加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的核心技术研究,全方位引进、吸收并消化再创新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注重加强地下空间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密切关注国家城市建设、地质灾害治理、水工环工程建设及特殊工程领域的有关市场和技术服务,以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技术、装备最大限度地拓展市场,不断壮大规模和提高效益;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有条件的施工企业,要由生产组织型逐步转向经营管理咨询型,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效能,深入研究工艺、工序体现在价值链上的比较优势和竞争方式,以实现做规模、提效益的目的。地理信息业要重点打造山东正元、武汉科岛、河北天元等,以“3S”技术,努力培育各自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矿产资源勘查、通信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找准服务领域,将技术服务做精做优;要构建研发和应用两级平台,以世界先进技术水平为目标,加大应用软件和技术开发的力度,通过合作、提炼和创新,使地理信息产业的技术和服务跃居国内领先地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以产权为纽带、利益为杠杆,联合打造高端技术研发支持平台,下决心改造和提升现有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坚决扭转高端技术低端操作的被动局面。重点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超硬材料生产和机械装备制造既是支撑中国冶金地质经济发展的两大主业之一,也是颇具比较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一是着力加强黑旋风投资公司平台的功能与建设,推进制造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延伸产业发展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在完善黑旋风科技园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及时展开二期建设,增强制造业的市场扩张能力和产业吸附能力。三是黑旋风锯业公司,要继续向亚洲最大、国际一流企业战略目标迈进,进一步完善市场拓展战略,调整市场布局,规范市场运作,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激光锯片、框架锯、超大型锯片和复合锯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提升市场竞争力;四是机械公司要以世界先进机械制造业为目标,选择高附加值的产品,建立完善CAD系统、机械加工系统和销售系统,加快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五是中印合资晶日公司要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继续实施产品结构调整,按“精干单晶,壮大工具,稳定材料”的发展思路,实现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继续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力度,使金刚石合成和金刚石工具制造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和产品结构、企业发展战略。六是黑旋风、晶日两企业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机制,规范策划行为,加速成为中国冶金地质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品牌知名的工业企业。中国冶金地质初具规模的地质技术服务和超硬材料生产及机械装备制造,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要求的产物。这些产业的形成,深深根植于我们的专业技术优势;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牢牢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我们要站在宏观经济整体的高度,以国际化视野,研究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和经营策略;要从各局院、各重点企业的具体实际出发,正确处理产业发展间的关系,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主业突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进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闲置地物、地产的利用和开发,使之成为中国冶金地质经济跨越式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策与建议(一)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政策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规定,尽快落实国有地勘单位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社会保障政策;加快落实有关住房改革所需经费,解决职工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过多等问题;继续实行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地方政府在已增加属地化地勘单位执行地方政策投入的基础上,正在抓紧落实《决定》精神,加大措施落实上述规定。按《决定》要求,作为中央管理的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应比照上述规定执行,目前,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落实《决定》的相关配套政策。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希望能与属地化地勘单位一样执行国务院的上述规定,也希望国土资源部予以关注、反映和支持。(二)地质勘查能力建设问题一是地质找矿难度加大,必须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和装备,现有的技术和装备远不能满足地质勘查工作的需求。急需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引进新技术、新方法,以提高地质勘查效果,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决定》明确指出了要加强地勘单位地质勘查能力建设,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中央管理地勘单位的资金投入,改善装备水平,增强地质勘查能力。二是由于地勘单位成立时间长,多年来国家投入不足,在职工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欠账过多,部分基地仍处偏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急需改善。为此,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在2003年12月13日向国资委、财政部报送的《关于执行国办发〔2003〕76号文等有关情况汇报》材料中,提出了对远离城镇、职工生活和工作相当困难、严重影响稳定和发展的14个野外地质队基地实施搬迁改造。对此,《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也专门提出要求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快步伐。三是产业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有限的资源分散在非常雷同的产业,小而散,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缺乏长期发展战略和市场战略。风险防范和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资产负债率高位运行,半数以上的单位负债率超过60%,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地勘单位资本金问题资本金不足是地勘单位的共性问题,地勘单位转企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然结果,在国家多年没有对地勘单位进行资本投入的情况下,改制很难实现。建议考虑采取政策优惠方式,予以解决地勘单位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一是将地勘单位转让矿业权的收入全额转增资本金;二是对地勘单位经营收入实行减免税政策,将减免税金全额转作资本金;三是国家投入资金形成的矿业权,免交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将免交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全额转增资本金;四是允许地勘单位占用的划拨土地无偿变性并进行商业开发。运用多种方式为地勘查单位积累资本金,创造条件实现改制。(四)中央和地方地勘单位待遇差距继续加大的问题近年来,各地针对地勘单位出台了多项地方性补贴,同处一地的中央地勘单位一直未能享受,中央和地方同样性质单位职工待遇差距逐年拉大,离退休职工屡有上访。2006年国家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体现了国家对地质勘查单位的重视和关怀,但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但没有考虑原有差距,反而对地质勘查单位在职职工增资费用只安排70%,其余30%由单位自行解决,这更拉大了与地方地勘单位之间的差距,加剧了分配不公平程度,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五)地勘单位矿业权的权益没有保障的问题管理矿业权的政府部门经常政企不分。政府审批权限过大,造成一级市场活跃,二级市场不发育。各级政府热衷于用行政权力运作矿权并出资设立项目控制矿业权。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矿业权市场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比例还很大,远没有形成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格局。由于多级审批、层层设障,加上勘查登记操作不规范,造成地勘单位勘查成本加大,矿业权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在勘查登记和办理矿权延续等环节受隶属关系的影响,矿权管理部门对中央地勘单位和属地化管理地勘单位分别对待,使中央地勘单位遭到不公平的待遇,中央地勘单位的地质勘查工作受此制约并逐渐被边缘化。建议尽快修订矿产资源法和相关的配套法规,明确国有地勘单位作为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载体;政府部门从矿业权市场中退出,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矿权交易平台;确保勘查单位通过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获取风险勘查的最大利益。(六)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我们虽然抓住了市场机遇,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制定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使长期以来积累的先进生产力得到一定释放。但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中国冶金地质深层次的改革和发展矛盾更加突出和尖锐。在思维方式、经营理念、工作方法等方面,目前还没有跳出地勘单位的圈子,仍然是以事业的理念管理企业,以行政的手段配置生产要素;经济总量规模不大,经营资产存量少,底子薄,负担重,且发展不平衡;职工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匮乏,产业科技带头人短缺等是长期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已改制的企业,改制不彻底,治理不规范,企业责权利不清晰,活力不强,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也是造成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方面。这些将通过持之不懈地推进改革逐步深化。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目前虽然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制约着我们的发展,但作为中央管理的主要从事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深感自身责任重大。我们将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社会对地质勘查工作需要并积极寻找国家急需矿物资源,争取矿产勘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找矿突破,在推进地勘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勘体制改革以及在拓宽地质勘查工作领域并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将逐步增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营造各种条件和环境并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作出新的贡献。(中国冶金地质勘查总局地质处)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征订情况汇报材料怎么写啊

很高心为您解答,您是需要安排北大核心期刊么,我们这边有操作哈,但具体的文章方向是哪一块的,拿书时间要求呢

汇报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部门向领导机关、分支机构向总部、个人向单位汇报工作时所撰写的文字材料。汇报属于日常事务文书,虽然不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党政机关明文规定的正式公文,但在公务活动中使用频率很高。汇报的特点:一是针对性。汇报对象有针对性。向谁汇报,是起草之前就确定下来的。要根据汇报对象组织材料。汇报对象要求汇报什么就汇报什么,不要讲不相干的事情。如果汇报的内容不是汇报对象明确要求的,也要是汇报对象责任范围内的事项,或者是同汇报对象的职责有关。其他内容至少是汇报对象感兴趣的事项。否则,所答非所问,风马牛不相及,汇报对象肯定不满意,汇报人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例如,向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汇报土地开发利用的情况,只应汇报在土地开发利用中同文物保护、管理有关的事项,而不应大谈招商引资一类的事项。汇报内容有针对性。汇报在内容上具有特定的针对性,这是同汇报对象相一致的。对同一汇报对象的汇报内容不一定一样。这是因为,汇报对象的工作范围不可能就是一项,即使是一项也还有个不同阶段、不同侧重点的问题。同是向公安机关汇报,可以有户籍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治安、刑事案件侦查、交通安全等。起草汇报时,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来组织汇报材料。汇报目的有针对性。任何一份汇报都会有特定的目的。汇报人要干什么,要追求什么样的效果,这是起草汇报时必须考虑到的。同样是讲汇报人工作环境、条件不好的内容,汇报的针对性因汇报目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汇报人的目的是向汇报对象要钱要物要指标要批件,则应从这一目的出发组织材料,重点强调解决这些困难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汇报对象应当给予支持与帮助。如果汇报人的目的是向汇报对象讲功劳、讲政绩、讲贡献、讲自己的领导才华,让汇报对象对自己的工作贡献、成绩、能力、水平了解、认可,则应重点强调汇报人如何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经验、做法,达到汇报对象听完汇报后对汇报人刮目相看、高看一眼的效果。如果是二者兼而有之,则应适当把握分寸,把两方面的内容都做适度汇报,防止说过头话,顾此失彼。汇报环境有针对性。同样的汇报题目,要针对不同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作相应调整。汇报的时间短,汇报的内容就要适当压缩,在餐桌上汇报,就要把语言搞得风趣幽默些,不能古板、冗长,要同就餐的气氛相协调,不同的利益当事人同时在场,就要特别把握语言分寸,防止厚此薄彼,伤害一方自尊的问题;在施工现场汇报,就要结合现场情况,作特别简短精炼的汇报,语言应尽量口语化。二是真实性。汇报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的真实性。真实与否,关系到汇报人的立场、观点、作风、道德品质问题。汇报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以大量具体可靠的可检验的实际材料为基础,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首先要做到的是应用的事实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歪曲、经过人为处理的;其次,引用的事实必须是准确的,而不能是模糊不清的,含混的。三是新颖性。汇报要体现工作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际。汇报的事实材料要新。要有大量的新的信息,提供新发生的事实情况,不能老生常谈。汇报的观点要新。要站在新的角度,用新的视野、新的观念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胜、萌芽性问题,不能老调重谈。汇报的结论要新。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有创新性,并能用于指导实践。四是条理性。逻辑的条理性。内容合乎逻辑,概念准确,判断正确,推理科学。所反映的事实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阐述的观点能够自圆其说,绝不能自相矛盾。人们常常讲一分为二,但不能讲成诡辩论,不能主次不分,是非不分,功过不分。人们经常看到,有的汇报讲成绩过满、过头、过度,讲问题又过满、过头、过度,结果造成自相矛盾、自我否定的后果。如有的扶贫汇报,讲成果时说扶贫对象百分之百脱贫,一片盛世太平,莺歌燕舞,讲问题时又说还有若干扶贫对象仍然缺衣少食,一片孤苦凄凉,苦不堪言。这在逻辑上无论如何说不通,肯定有造假之嫌。结构的条理性。一二三四五,脉络要清楚。布局谋篇,整齐划一。大标题、小标题,各个层次的序号,都要合乎常规的写作习’质,让人一目了然。五是朴实性。篇幅朴实。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能故意把汇报拉得长而又长。可长可短的篇幅一定要短下来。一般以不超过3000字为宜。语言朴实。朴实简练,准确精当。语言朴实并不排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在汇报中加人精彩的例证、评论,生动的群众化的语言,同朴实性的要求是一致的。六是灵活性。内容有灵活性。内容根据需要,可多可少,可长可短,可详可略,甚至可有可无。汇报什么,不汇报什么,多汇报什么,少汇报什么,汇报人是有选择、调整的余地的。形式有灵活性。汇报材料可以是比口头汇报的内容详尽的材料,甚至附有若干附件、参考资料;也可以精炼到几百字、几十字,仅仅是汇报的大小标题而已。使用有灵活性。可以用正式公文报给上级机关或职能部门,可以用简报的载体发送给有关方面,可以作为口头汇报的依据或参考,还可以作为口头汇报的补充。有时,汇报人只讲汇报材料没写的内容。有时,则是照本宣科。有时则声明,口头汇报如有同书面汇报不一致的地方,以正式印发的汇报材料为准。有的汇报材料,如有些企事业单位的汇报,还以套色加图片的书刊画报风格印制,追求特别的宣传效果。七是时效性。汇报对时限的要求特别严格。在一定意义上说,时间就是汇报的质量。再好的汇报,错过了汇报的最佳时间,也就成了“马后炮”,失去了汇报的意义。汇报对象只有在第一时间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及时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制定正确的对策,科学地指导工作。汇报的作用是:一是保证汇报人口头发言心中有数,突出,避免重复和遗漏。二是为听取汇报的人提供文字依据,有所遵循,条理清楚,中心明确,重点利于把握要点,听清楚,看明白,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作为听取汇报人处理问题的依据。需要时汇报也可作为公文组成部分印发。汇报前印成文件送给听取汇报的领导.汇报后,根据领导意见,加以修改整理,形成正式文件,发给有关单位参考或执行。一些比较重大的涉及面较广的工作,比如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情况,常常需要写出汇报材料。这类提纲,实际上也具有工作报告的作用。某一项重大的调查研究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时,调查组给上级单位汇报情况前,也常常先准备出汇报材料。这个汇报常常是调查报告的基础材料。特别是调查结束前的汇报,往往转化为调查报告的写作提纲。一些有关制定方针政策或者对某些重大问题统一认识的会议结束后,也需要向主管领导部门作汇报。这个汇报经过修改后,往往转化为反映该会议的情况报告或者会议纪要。汇报按照其目的,可以分为以反映社会基本情况和民情民意为主要目的的汇报、以进行政策调整为主要目的的汇报、以反映和支持新生事物、表扬正面典型为主要目的的汇报、以揭露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汇报、以思想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汇报、以理论研究为主要目的的学术性汇报等。这类汇报主要是通过对理论问题的详细分析,为学术团体、研究机构或者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往往在汇报中针对不同的理论观点做出评论,提出有见地的主张。按照汇报问题涉及的范围,可以分为综合工作汇报和专项工作汇报。按照汇报内容涵盖时间,可以分为多年期汇报、全年汇报、半年汇报、季度汇报、月汇报、即时汇报等。按照汇报人,可以分为领导机关汇报提纲、职能部门汇报提纲、基层单位汇报提纲、个人汇报提纲等。如市委汇报提纲、市委组织部汇报提纲、乡党委汇报提纲、村民委员会汇报提纲、人党思想汇报提纲等。按照文字详略的不同,可以分为详细汇报材料和简要汇报提纲。详细汇报是完整的详细的具体的汇报文字材料。在口头汇报时,可以原文照读,也可以只择其要点口述,其余内容供汇报对象自己查阅。简要汇报提纲也称标题式汇报提纲。标题式汇报往往只是提供一个汇报的大体范围,具体内容主要靠汇报人的口头表达。汇报人要根据听汇报人的需求,随时调整汇报的详略点、侧重点。按照汇报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向上级机关的汇报、向上级部门的汇报,向会议的汇报、向领导的汇报等。按照公开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开汇报、内部汇报、秘密汇报。按照办理时限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汇报、紧急汇报。汇报对写作的格式、语言要求比较宽松,并不要求形式的整齐划一。汇报有时也写作“汇报提纲”。汇报正文一般由标题、成文时间、摘要、汇报对象,主体、落款等部分组成。标题一般采用醒目的二号宋体字居中排列。字数少的单行居中排列,如“人口普查工作汇报”等。字数多的可两行或两行以上呈正梯形或倒梯形状居中排列。注意不能排列成长方形状。不能把一个词分在两行排列。如果两行的字数完全相同,可以采取调整上下行字数的办法解决。实在不能调整,则可以采取扩大或缩小其中一行的字间距的办法,造成两行实际长短的不同。如倒梯形的标题排列:关于我市发动群众开展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汇报提纲汇报标题分三种:第一种是公文式标题,由汇报事由+文种构成。如“关于税收工作情况的汇报提纲”、“关于新(征管法>实施情况的汇报,等。第二种是复式标题,由主标题和副标题两部分组成。主标题一般是同汇报内容有关的一句话,如“落实中央扶持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认真学习党章,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实行政务公开,推进依法治县”、“把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作为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等。副标题一般是标明汇报的内容、范围、文种等,如“关于党的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清况的汇报”、“关于我县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市国有中小企业深化改革情况的汇报”、“关于我市医疗卫生改革试点的汇报提纲”等。第三种是直接式写法,如“税收征管改革进展情况汇报提纲’、“汇报提纲”等。汇报的成文时间一般以定稿人定稿的时间为准,多在标题下另起行居中标注,并用不同的字体或加括号的办法体现区别。时间应写清年月日,不要省略年份或月份,也不要省略年份的前两位数。如不能把“xxxx年x月x日”写成 "xx年x月x日”或“x月x日”。也有的汇报时间同汇报人的署名一起标在汇报材料的最后。署名多在标题、成文时间的下面另起行居中排列。署名要署单位或个人的规范名称。署名是单位的,要同单位的法定正式名称一致,或使用规范的简称。个人则要写姓名全称,不能省略姓或名字的任何部分。个人如果要标明职务,一般应先写职务后写姓名全称。如“xxxx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不能写作“省人大办公厅”。“县长张国梁”不能写成“国梁”、“张县长“、“国梁县长”。摘要也称内容提要。篇幅较长,一般5000字以上的汇报,可以写出500字左右的摘要,以方便汇报对象的阅读和处理。摘要是对汇报内容的简明扼要的陈述,一般位于标题、署名之下,正文之前。摘要的常见位置有两种,一是单独放在封面的后面,在第一行正中间写上“摘要”二字,再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摘要的正文。二是写成独立的段落,放在调研报告的标题之下、正文之上。也可以将“摘要”二字用方括号括住放在段首,接着写摘要的内容。撰写摘要,要求作者将汇报的主要内容、提出的主要观点、意见和建议做出准确清楚的交代,让汇报对象通过阅读摘要就可以把握汇报的主要内容,做出自己的判断。汇报的主送单位或个人在标题、成文时间、署名下面另起行顶格排列,后加冒号。有时也可以不写汇报对象称呼。汇报一般有开头。有些简短的汇报也可以不写开头。开头也称前言、开场白。开头主要介绍汇报的目的、原因或概括工作的总体情况、得出的有关结论,介绍汇报的有关背景情况等。不论何种开头,都要求简洁、明快,开门见山。切忌海阔天空的套话、假话、阿谈奉承话。如有的汇报开头:“在举国上下学习 xxxx的热潮中,在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以xxx 为组长、xxx为副组长的检查组代表上级领导来我单位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的极大关怀,极大帮助,同时也把上级机关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带给了我们。我们要乘这个东风,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市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在我单位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在关系单位的无私帮助下,经过全体职工的积极努力,我单位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将主要经验汇报如下”。这里面的话多为套话、奉承话,说多少也没大错,但也实在没大用。说与不说一个样。这样的汇报开头就给人以虚伪、哆嗦、拖泥带水的印象。常见的开头方式有;一是说明汇报的起因、依据。如“按照全省义务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现将我市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如下”。又如“根据省委x发xxx司xx 号文件关于xxxxxxxx的规定,我县开展了xxxx xx工作。现将情况作一汇报”。再如,“我市在城建动迁工作中,遇到一些新的有关政策法律问题,特向省政府汇报如下”等。二是说明汇报的背景材料。如“xxx,年xx月xx日,我县xx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的恶性事故,造成人员死亡xx人,重伤xx人,失踪x人。有关新闻媒体己于当天作了报道。现将我们调查处理的情况汇报如下”。三是直接说明汇报的主题。如“现将我局xx xx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现将我乡招商引资的情况汇报如下”等。四是说明汇报材料形成的过程。如“自今年x月中旬开始,我们组织三个调查组,对落实xxxxxxxx文件精神的情况开展调查研究。x月xx一xx日,局党组听取并讨论了三个调查组报送的专题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汇报的草稿。之后,又征求了局内各处室及直属单位的意见,经局党组会议研究通过,形成了本汇报”。五是直接提出汇报的主要观点。如“我们认为,解决当前城市房价虚高的问题,必须从地方政府做起”。主体部分的结构分为三种,即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纵式结构是指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或时间顺序来安排观点和材料。用这种结构叙述事实,阐明观点,有头有尾,过程清晰,便于作者把握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横式结构是指将掌握的材料和形成的观点按照其性质或者类别,并列放置,分别叙述,从不同的方面综合说明汇报的主题。这种写法的优势是可以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汇报的中心问题,收到议题集中、观点突出、条理清晰、说服力强的效果。如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汇报,从基本情况、队伍心态、意见或建议这三个方面写起,可以较为全面地说明社会经济关系新变化中的农民工的现状。纵横交错式结构,就是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的结合使用。一是以纵为主,纵中有横的结构。二是以横为主,横中有纵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纵横交错的结构方式并不是等距离交错的,也有某些部分不交错的情况。汇报的结尾一般是一个简要的小结,用以对汇报的总体内容做一个纲要式的总结。这一部分可以省略,也可以简明扼要地表述,点到为止。结尾的主要写法有:一是概括全文,进一步深化主题。概括地说明汇报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加强报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总结经验,形成结论性意见。根据汇报的情况,总结工作经验,形成基本结论。三是指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四是说明危害,引起汇报对象的重视。重申某一现象的严重性、危害性,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五是展望未来,说明汇报提出的决策建议的意义。汇报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可写在标题下面,也可以放在文末,与成文时间并行。

不在目前这个版的核心期刊目录当中。《管理科学》《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等一些,是管理方面的核心级别的期刊。

向领导汇报工作应该怎么样汇报,领导才觉得你可堪大用?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吗?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征订情况汇报怎么写

一、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三句话来概括: 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 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 第一次改革之后,国务院各部委正副职是一正二副或者一正四副,部委的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从64岁减到60岁,局级干部的平均年龄从58岁降到50岁。本次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 二、1988年——“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由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这一命题在实践中没有及时“破题”,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 国务院在调整和减少工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方面取得了进展。如,撤消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组建新的国家计委。撤消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组建能源部。撤消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和电子工业部,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撤消劳动人事部,建立国家人事部,组建劳动部。撤消国家物资局,组建物资部。撤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组建建设部。撤消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撤消水利电力部,组建水利部。撤消隶属于原国家经委的国家计量局和国家标准局以及原国家经委质量局,设立国家技术监督局。 三、1993年——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首次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1993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 其历史性的贡献在于: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但从学术观察的角度,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目的清楚、目标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改革任务就是要减少、压缩甚至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但从1993年机构设置来看,这类部门合并、撤销的少,保留、增加的多。如机械电子部合并本来是1988年改革的一个阶段性成果,1993年改革时又被拆成两个部——机械部和电子部;能源部本来是在1988年撤消了三个专业经济部门的基础上建立的,1993年改革又撤消能源部,设立了电力部和煤炭部。给人的印象是,目的与目标背道而驰。 1993年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实行了中纪委机关和监察部合署办公,进一步理顺了纪检检查与行政监察的关系。1993年实行中纪委机关和监察部合署办公的这种做法,是统筹党政机构设置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1998年——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鉴于当时机构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1998年中央人民政府实施了2008年之前涉及面最广、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1998年改革的目的与目标高度协调。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目的,尽快结束专业经济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体制是目标。1998年改革历史性的进步是,政府职能转变有了重大进展,其突出体现是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共10个: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地质矿产部、林业部、中国轻工业总会、中国纺织总会。这样,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还在享受这个成果。 为什么说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就是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呢?众多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可以说是资源配置的载体,是落实经济计划的依托。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这类部门的存在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不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微观经济主体地位。在一定意义上说,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就是取消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二道贩子”,消除了政企不分的组织堡垒。 五、2003年——目标: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 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目标是,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比如,建立国资委,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银监会,建立监管体制;组建商务部,推进流通体制改革;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国家直属机构,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与安全生产监管。

很高心为您解答,您是需要安排北大核心期刊么,我们这边有操作哈,但具体的文章方向是哪一块的,拿书时间要求呢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7次政府机构改革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1982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1万人减为3万人。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行了干部年轻化。其成功点不仅在于精兵简政。这次改革的深远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二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第二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1988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机构人员编制比原来的实际人数减少2%,并首次提出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我国改革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尽管由于后来复杂的原因,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但其历史性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直到现在,仍然是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转变了政府职能。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1993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这次改革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目标,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职能转向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这次政府机构改革适应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如果说过去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到1992年终于“摸”到了这块“石头”,即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强调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1998年。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这是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主要任务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了1/4,移交给企业、地方、社会中介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达200多项,人员编制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新组建了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4个部委。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消除了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这次改革精简力度很大,一个突出特点是,行政管理从具体的工业经济管理中淡出。除了国防科技工业和信息产业两个管理部门外,这次改革将其他直接管理工业的10个部委都撤消了。同时,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机构,提出公务人员要减一半,国务院当时3.4万人减了1.7万人。第五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2003年。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这次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提出政府职能应集中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改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立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商务部,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国家经贸委下属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为目标。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即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2008年3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具体内容包括: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国务院这轮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具体内容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征订情况汇报

很高心为您解答,您是需要安排北大核心期刊么,我们这边有操作哈,但具体的文章方向是哪一块的,拿书时间要求呢

据杂志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的办刊宗旨是宣传中央有关行政管理体制、机构改革和编制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指导全国机构编制系统的业务工作,研究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具体对策,研讨国内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理论,以及交流机构改革、编制管理和法制化建设的经验做法。

  • 索引序列
  •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征订情况汇报材料怎么写
  •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征订情况汇报材料
  •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征订情况汇报材料怎么写啊
  •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征订情况汇报怎么写
  •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征订情况汇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