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发布时间:

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团体的最高负责人,如××出版社社长。

(2010年6月更新)课题、项目与出访:2000-2002年,主持福建省教育厅社科基金课题“《周易》英译研究”,参与教育厅社科基金课题“闽籍翻译家评介”,已结题。2002-2004年主持福建省教育厅社科基金课题“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同时获得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课题基金资助),已结题。2004年-2009年参与国家部委级课题“清代各国驻华使领年表”(编号:200410120404002,管理部门:国家清史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夏季赴欧洲进行国家社科课题“史表﹒清代各国驻华使领年表”的研究,已结题。2005年受美国亚联董 (the United Board) 2005 - 2006年度海外发展项目基金资助以research affiliate的身份赴美国耶鲁大学访学。2005年负责福建师范大学优质教案“笔译课”,2005-2006年主持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品牌专业建设教学研究课题“本科生口译自主学习研究与数据库建设”,已结题。2006年夏季随福建师范大学校领导赴澳洲协助开展教育合作项目。2006-2007年主持省社科项目“儒经西传中的翻译与文化意象的变化”(SK06037),已结题。2006-2008主持福建师大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中心课题“迻译与诠释:儒经西传研究”(WYW200601), 已结题。2008年起主持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翻译课”。2009年起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西方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翻译与传播”(2009B2047)。2009年起参与福建省高等教育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构建翻译产品审核保障体系,改善海西跨文化交流环境”。 ( 闽师研(2009)41号)2010年起主持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职场口笔译” [闽教高〔2010〕36号]。部分学术专著、译著、工具书与教材 学术专著:《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约32万字。 学术专著:《儒经西传中的翻译与文化意象的变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约23万字。 编著:《英汉互译举要》(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约23万字。 工具书:《世界节》(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8万字。 译著:《伦敦口译员》(与郑锦怀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4万字。6- 教材:省职教英语统编教材《英语》第一、二册(合编),《英语学生练习册》第一、二册(合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1997,后再版。全书一百万余字,其中两本为第一作者,两本为第二作者,合作者李玉平。参编林本椿主编的《英汉互译教程》,2004年,百家出版社。部分论文:(除特别说明的外,均为单独撰写)(1)《东学西渐第一人——被遗忘的翻译界陈季同》,《中国翻译》2001年第四期(7月);(2)《存平常心,做平常人》,《中国翻译》2002年第一期(1月);(3)《福建船政学堂——近代翻译人才的摇篮》,《中国翻译》2004年第六期(11月);(4)《黄加略——曾获法国皇家文库中文翻译家称号的近代中国译坛先驱》,《中国翻译》2004年第1期(1月)(合作,第一作者);(5)《索隐式翻译研究》,《中国翻译》2009:1,人大复印报刊全文转载,第一作者;(6)论文《翻译研究目标、学科方法与诠释取向——与费乐仁教授谈翻译的跨学科研究》,《中国翻译》2010:2,英文,第二作者;(7)《公共场所部分英语用语辨析》,中国科学院《科技术语研究》2001年第三期(9月);(8)《理雅各宗教思想中的中西融合倾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转载;(9)《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记英国传教士理雅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文化》(2004:1)(10)《为了人生的责任》(英文),JSSR(美国,2006:2,SSCI收录)(11)《翻译史研究的资讯与视角——以传教士翻译家为案例》,《外国语言文学》(2005:1);(12)《理雅各与牛津大学最早的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四期;(13)《〈易经〉英译风格探微》,《湖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二期(6月);(14)《试论信达雅论的误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二期(4月);(15)《回眸二十世纪中国影坛翻译家》,《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第二期(4月);(16)《19世纪中期(1835-1860)华人浸信会教民的曼谷-香港-潮州跨国网络》(译文),《东南学术》2002年第一期(1月);(17)《香港译者翻译外国电影片名的同化趋向》,《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年第三期(7月);(18)《名词翻译与历史意识》,中国翻译协会科技翻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科技翻译信息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19)《〈周易〉英译的失与误》,《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一期(3月);(20)《关于理雅各英译中国古经的研究综述——兼论跨学科研究翻译的必要性》,《集美大学学报》2004年第二期(6月);(21)《略论音译与东方传统文化》,《福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一期(1月);(22)《略论同化翻译》,《集美大学学报》2000年第三期(3月);(23)《国内外口译教学比较》,《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三期(9月);(24)《浅谈新闻的编辑翻译》,《福建外语》1994年3、4合刊。(25)《系统性:关于翻译家评价模式的思考》,《闽江学院学报》2009:2,第一作者;(26)《翻译与宗教的互动关系探析》,《九江学院学报》2009:2,第一作者;(27)《理雅各与韦利的〈论语〉英译本中风格与译者动机及境遇的关系》,《外国语言文学》2009:2,第一作者。

严燕,女,1984年7月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学士学位,2006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课程班结业。曾先后担任过江苏农学院院办副主任、扬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兼常务副主编)、扬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扬州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2001年开始担任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9月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工作。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处处长、阅江书院院长、《阅江学刊》执行主编。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全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期刊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等。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编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代表作有《高校定位研究》(专著)、《学院制的科学内涵与学院设置》、《从游离到融合: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政策机制》等。科研论文、论著目录《高校定位研究》(专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社会性、经济性、发展性:高校办学效益的预警性分析框架,《教育发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期刊),2008年第1期。高校办学效益评价体系的新构想,《高教探索》(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期刊)2008年第6期。大学定位的内在性与外在性分析及其整合,《辽宁教育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期刊),2008年第3期。独立学院的外部权力关系研究,《中国高教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期刊),2007年第12期。韩国教师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师资建设》,2007年第4期。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涵及“一致性”原则,《中国农业教育》,2007年第6期。从人才培养角度解析高校的定位问题,《教育发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期刊),2006年第12期。试论综合性大学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战略《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6 期学院制的科学内涵与学院设置,《教育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期刊)2005年第10 期。学院制在西方大学中的发展脉络及其共性研究》,《苏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第10 期。关于大学学院设置的规范性与灵活性问题,《江苏高教》(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 2005年第 5 期 。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困惑与超越,《教师教育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 2004年第4期。我国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问题论要,《集美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国内大学评价机构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 2004年第11 期。高校学报实现电子化编辑的思考,《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6期。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江苏高教》(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 2003年第6期。论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制度的建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003年第6期。从游离到融合: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政策机制,《 教育发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 2003年第12 期 。

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出生年月:1972年7月 籍贯:湖南省攸县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教育及工作背景09~07:湖南科技大学生物教育专业,本科,学士;09~07:厦门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硕士;09~10:厦门大学动物学专业,研究生,博士。07~08: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事食品安全与生物检测技术应用研究工作。06~05:汕头大学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做博士后。08~03:美国农业部南方农业研究中心(新奥尔良市),访问学者08~ 至今: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任教。主讲课程本科生:科技英语、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现代食品安全科学研究生:食品微生物学进展、食品生物技术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食品生物技术、水产食品加工、免疫生物学。 1.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的定量PCR检测体系研究,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01109,课题负责 人,立项年份2001,已通过验收鉴定。2.空肠弯曲菌的磁捕获-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重大项目2002IK002-06,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2,已通过验收鉴定。3.海洋弧菌琼胶酶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300998,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5,已通过验收。4.鱼虾类水产食品主要过敏原的免疫检测与加工脱敏技术开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6I0023,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6,已通过验收。5.鱼虾类水产食品过敏原的监控技术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J0419,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6,已通过验收。6.水产食物过敏原的体外免疫检测技术,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F5064,技术负责人,立项年份2006,已通过验收。7.食源性致病弧菌VBNC状态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5060046,技术负责人,立项年份2006,已通过验收。8.产蛋白酶极地海洋浮游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比较及其生理生态特征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6002,子项目负责人,立项年份2006。9.蟹类过敏原的免疫识别与酶法降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947,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8。10.鳗鱼加工新技术及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农业部项目nyhyzx07-043,子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7。11.2007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7。 一种检测空肠弯曲菌的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 2004 1 4。(10授权,第一发明人) 转基因产品的荧光双链探针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ZL 2003 2 9。(01授权,第一发明人) 转基因产品的低密度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为2004 1 5。(01授权,第二发明人) 检测水产品食物过敏原基因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为4,第一申请人 检测水产品食物过敏的免疫胶体金层析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为X,第一申请人 生产海蟹调味料产品原料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为9,第一申请人 转基因产品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发明专利),受理号为X,第二申请人。 (英文题目论文略) 刘光明,宋思扬,乔玉欢,蔡海松,张伟光,苏文金 旋毛虫p49抗原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纯化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9,3:24- 刘光明,苏文金,梁基选,高榕,宋思扬,陈伟玲 多重PCR方法检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 食品与生物技术,2002,4:379- 刘光明,李庆阁,王群力,梁基选,陈伟玲,栾国彦,苏文金 多重荧光PCR同时检测转基因成分35S和NOS的建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493- 刘光明,苏文金,栾国彦,宋思扬,梁基选 PCR方法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35S和NOS的研究 食品科学,2002,5:94- 刘光明,苏文金,陈向峰 应用ELISA定量检测转基因玉米中Bt1蛋白的研究 食品科学,2002,8:217- 刘光明, 徐庆妍, 龙敏南, 宋思扬, 周俊, 苏文金 应用PCR-ELISA技术检测转基因产品的研究 食品科学,2003,1:101- 刘光明,苏文金 应用间接ELISA方法定量检测转基因抗虫玉米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1:49- 刘光明,龙敏南,宋思扬,苏文金 转基因产品的PCR-ELISA液相杂交检测条件的研究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1- 刘光明,宋思扬,龙敏南,高榕,陈伟玲,苏文金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与验证方法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74- 刘光明,苏文金,蔡慧农,谢明星,刘棠,彭小莉 空肠弯曲菌的磁捕获-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生物工程学报,2005,2:336- 刘光明,苏文金,蔡慧农,方元炜 空肠弯曲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6:772- 第八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8-09) 刘光明,苏文金,蔡慧农,蔡海松,林新坚,张伟光 基于分子信标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基因食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12(2):273- 刘光明,蔡慧农,曹敏杰,苏文金 一种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空肠弯曲菌的新方法 中国食品学报,2006,4:122-(2006-09,北京 2006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食品安全分会) 首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优秀论文三等奖(11) 刘光明,曾润颖,林则勇,曾胤新 厦门海域产蛋白酶浮游细菌的多样性研究 高技术通讯,2008, 18(9):979-984(EI收录) 刘光明,沈苑,曹敏杰,梁银龙,杨景成,苏文金 虾类过敏原的识别、纯化和检测技术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2008,8(6):142- 刘光明,曹敏杰,梁银龙,蔡朝辉,苏文金 文蛤特异性过敏原的免疫识别 食品科学,2009,30(1): 207- 刘光明,梁银龙,苏文金,张凌晶,郭翎琳,曹敏杰 鲤鱼小清蛋白的纯化及其过敏原性鉴定 食品科学,2009,30(3): 188- 刘光明,王玉松,黄园园,曹敏杰,张凌晶,苏文金 辐照处理对蟹类过敏原性质的影响,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8(2): 287- 刘光明,袁静静,曹敏杰,方忠兴,翁凌,苏文金 酶水解海蟹加工下脚料制备调味品原料,中国食品学报,20080915投稿,论文编号为:8- 刘光明,周斌华,曹敏杰,蔡慧农 鳗鱼产品安全卫生监控新体系的探索,中国水产,20080905投稿,20090217接受 梁银龙,曹敏杰,郭川,苏文金,张凌晶,刘光明(通讯作者) 蟹类原肌球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水产学报,2009,33(1):24- 梁银龙, 曹敏杰, 翁凌, 苏文金, 黄园园, 刘光明(通讯作者) 锯缘青蟹主要过敏原的纯化与鉴定 水生生物学报,20080901投稿,20081029已接受 蔡慧农,刘光明,苏文金,王璋 Taqman探针用于转基因食品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12:1- 章跃陵,刘光明,王三英,胡忠,邹湘辉 南美白对虾血蓝蛋白与抗人IgG相互作用的研究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2- 谢荣珍,刘光明,张明河,刘伟,牛建军,蔡慧农 厦门市主要食品中致癌真菌污染的检测 实用预防医学, 2008, 15(5): 1347- 黄园园,刘光明,周利亘, 张凌晶,苏文金,曹敏杰 蟹类主要过敏原的模拟肠胃液消化及其对过敏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200800715,已接受) 张伟光,蔡海松,林新坚,刘光明,宋思扬,苏文金 旋毛虫p49抗原基因克隆体外表达条件的研究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8,2:7- 章跃陵,陈俊,林伯坤,黄通旺,刘光明,邹湘辉 南美白对虾血蓝蛋白血细胞凝集活性初探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8- 章跃陵,王三英,刘光明,陈粤,邹湘辉 南美白对虾血蓝蛋白对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2005,4:402- 蔡扬鹏,张农,刘光明,苏文金,曹敏杰 两种织纹螺肌肉蛋白的电泳鉴别 食品科学,2006,27(12):631-郭川,梁银龙,刘光明,苏文金,曹敏杰 鲤肌肉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的分子克隆 水产学报,2007, 31(4): 423- 伍久林,卢宝驹,杜明华,刘光明,苏文金,曹敏杰 鲤鱼红色肉中金属蛋白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分析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3卷第4期: 289- 王瑞芳,张凌晶,翁凌,曹敏杰,刘光明 天然牛磺酸提取新工艺研究 食品科学,2009,30(4): 111- 汪宁,王锡昌,蔡秋凤,刘光明,曹敏杰 鱼类肌肉中过敏蛋白的检测与分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第S2期:141-145

没有部长,只有主任或主编

(2010年6月更新)课题、项目与出访:2000-2002年,主持福建省教育厅社科基金课题“《周易》英译研究”,参与教育厅社科基金课题“闽籍翻译家评介”,已结题。2002-2004年主持福建省教育厅社科基金课题“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同时获得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课题基金资助),已结题。2004年-2009年参与国家部委级课题“清代各国驻华使领年表”(编号:200410120404002,管理部门:国家清史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夏季赴欧洲进行国家社科课题“史表﹒清代各国驻华使领年表”的研究,已结题。2005年受美国亚联董 (the United Board) 2005 - 2006年度海外发展项目基金资助以research affiliate的身份赴美国耶鲁大学访学。2005年负责福建师范大学优质教案“笔译课”,2005-2006年主持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品牌专业建设教学研究课题“本科生口译自主学习研究与数据库建设”,已结题。2006年夏季随福建师范大学校领导赴澳洲协助开展教育合作项目。2006-2007年主持省社科项目“儒经西传中的翻译与文化意象的变化”(SK06037),已结题。2006-2008主持福建师大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中心课题“迻译与诠释:儒经西传研究”(WYW200601), 已结题。2008年起主持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翻译课”。2009年起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西方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翻译与传播”(2009B2047)。2009年起参与福建省高等教育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构建翻译产品审核保障体系,改善海西跨文化交流环境”。 ( 闽师研(2009)41号)2010年起主持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职场口笔译” [闽教高〔2010〕36号]。部分学术专著、译著、工具书与教材 学术专著:《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约32万字。 学术专著:《儒经西传中的翻译与文化意象的变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约23万字。 编著:《英汉互译举要》(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约23万字。 工具书:《世界节》(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8万字。 译著:《伦敦口译员》(与郑锦怀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4万字。6- 教材:省职教英语统编教材《英语》第一、二册(合编),《英语学生练习册》第一、二册(合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1997,后再版。全书一百万余字,其中两本为第一作者,两本为第二作者,合作者李玉平。参编林本椿主编的《英汉互译教程》,2004年,百家出版社。部分论文:(除特别说明的外,均为单独撰写)(1)《东学西渐第一人——被遗忘的翻译界陈季同》,《中国翻译》2001年第四期(7月);(2)《存平常心,做平常人》,《中国翻译》2002年第一期(1月);(3)《福建船政学堂——近代翻译人才的摇篮》,《中国翻译》2004年第六期(11月);(4)《黄加略——曾获法国皇家文库中文翻译家称号的近代中国译坛先驱》,《中国翻译》2004年第1期(1月)(合作,第一作者);(5)《索隐式翻译研究》,《中国翻译》2009:1,人大复印报刊全文转载,第一作者;(6)论文《翻译研究目标、学科方法与诠释取向——与费乐仁教授谈翻译的跨学科研究》,《中国翻译》2010:2,英文,第二作者;(7)《公共场所部分英语用语辨析》,中国科学院《科技术语研究》2001年第三期(9月);(8)《理雅各宗教思想中的中西融合倾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转载;(9)《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记英国传教士理雅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文化》(2004:1)(10)《为了人生的责任》(英文),JSSR(美国,2006:2,SSCI收录)(11)《翻译史研究的资讯与视角——以传教士翻译家为案例》,《外国语言文学》(2005:1);(12)《理雅各与牛津大学最早的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四期;(13)《〈易经〉英译风格探微》,《湖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二期(6月);(14)《试论信达雅论的误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二期(4月);(15)《回眸二十世纪中国影坛翻译家》,《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第二期(4月);(16)《19世纪中期(1835-1860)华人浸信会教民的曼谷-香港-潮州跨国网络》(译文),《东南学术》2002年第一期(1月);(17)《香港译者翻译外国电影片名的同化趋向》,《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年第三期(7月);(18)《名词翻译与历史意识》,中国翻译协会科技翻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科技翻译信息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19)《〈周易〉英译的失与误》,《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一期(3月);(20)《关于理雅各英译中国古经的研究综述——兼论跨学科研究翻译的必要性》,《集美大学学报》2004年第二期(6月);(21)《略论音译与东方传统文化》,《福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一期(1月);(22)《略论同化翻译》,《集美大学学报》2000年第三期(3月);(23)《国内外口译教学比较》,《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三期(9月);(24)《浅谈新闻的编辑翻译》,《福建外语》1994年3、4合刊。(25)《系统性:关于翻译家评价模式的思考》,《闽江学院学报》2009:2,第一作者;(26)《翻译与宗教的互动关系探析》,《九江学院学报》2009:2,第一作者;(27)《理雅各与韦利的〈论语〉英译本中风格与译者动机及境遇的关系》,《外国语言文学》2009:2,第一作者。

社长和总编最牛

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啊

没有部长,只有主任或主编

本刊主要刊登校内外高等教育理论、教学、课程,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为该校教学改革服务,为福建教育兴省服务,为科技兴国服务。

编辑部部长和编辑部主任一个职务。叫法不同而已。没有编辑部这个职务。只有部门

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本刊主要刊登校内外高等教育理论、教学、课程,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为该校教学改革服务,为福建教育兴省服务,为科技兴国服务。

学报编辑部是学校的直属部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院学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坚持办刊方向,遵守国家出版法规,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建设、增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校影响等服务。 二、 在编委会的指导下,负责提出、确定本刊的指导原则和编辑方针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制定学报编辑部工作规程及有关条例并督促实施。 四、负责提交年度学报出版计划,研究、决定本刊的栏目和内容。 五、负责做好组稿、选稿、审稿、定稿、校对、出版、发行的各项组织安排工作。 六、负责安排来稿的登记、编号,及时向作者反馈处理意见,并做好保密工作。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七、负责来稿的初审,做好来稿的专家复审,常务副主编、主编终审,特别稿件编委会复核等组织工作。 八、组织编辑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和业务进修,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全体编辑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学术水平。 九、负责本部门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报批、实施上网等工作;负责本部门年度档案收集、整理和建档归档工作。 十、完成学校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编辑部工作岗位职责编辑部主任 (1)负责编辑部的行政事务及编辑出版业务的领导工作,包括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安排、召开编前、编后会及编辑部的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印刷质量问题的把关等。 (2)协助主编组织召开编委会,组织评刊活动,收集编委、作者、读者对学报的办刊质量、栏目设置及编辑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3)制定每期的编辑出版计划及终审、终校工作。 (4)负责分管栏目稿件的初审、送审及编校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讨论。 (5)定期召开编辑部工作会议,组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6)负责对外联系及交流工作,组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会、研究会的有关活动。 编辑 (1)负责分管栏目的初审、送审及编校工作,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研讨。 (2)承担编辑部的通联工作。包括与出版局、质检中心、各数据库中心、学会、研究会的外联工作。 (3)承担编辑部的编务工作,包括来稿登记、稿费发放、财务报销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4)负责维护学报(社科版)的网站运行以及数据库更新工作。 (5)负责学报的发行及交流。 (6)做好编辑部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集美航海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随着计算机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船舶助航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海上安全航行技术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向,船舶助航技术的研究成果和推广应用迅速发展。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航标协会IALA不断推进助航新体系、新技术和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建设,如VTS、AIS以及E-NAVIGATION、E-ANSI等。船舶助航技术研究所面向行业内国内外船舶助航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密切跟踪IMO、IALA、IHO等国际组织的最新标准和技术规范,充分利用已取得的科研成果,通过课题研究、技术创新、科研成果产品化运作及应用推广,在船舶助航技术研究领域,已承接了许多的课题,开展了多项学术研究工作,如:《基于3G和互联网技术的航标信息系统》、《航标遥测遥控管理平台的研发》、《厦门湾实时助航信息发布系统的研发与应用》、《AIS基站服务器及其共享发布平台》、《航标三维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前期研究》等项目,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EI检索8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2项,取得《网络电子海图信息系统(WEB-ECDIS)V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IHO S-57/52的电子海图GIS系统,实现了从数据解析、数据编辑、符号制作、分层显示、空间分析等功能。与上海海事局厦门航标处合作多年,共同为我国航标助航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国家海事部门的充分肯定,成为上海海事局航标技术研究中心(南方)技术支持单位。所长:张杏谷教授副所长:彭国钧博士秘书:柯冉绚硕士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嘉庚路1号集美大学航海学院 主要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第三方物流、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航运物流发展战略与规划、集装箱运输现代化管理、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设计和路径优化、海峡两岸航运物流关系等方向研究。主要研究成果近几年在物流学科主要承担了将厦门建成对台物流基地的可行性研究、基于知识的集装箱船舶自动配积机理研究、把厦门港建设成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对策研究、厦门建设成为世界石材贸易和物流中心的可行性研究、基于供应链网络的动态联盟构建优化理论与方法等省市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50多篇物流方面的论文。 海上交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社会、国家海事主管部门和航运企业的永恒目标,也是国内外航海院校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高科技成果不断应用到海上交通领域,海上交通安全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我国对于海上交通安全风险的防控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并且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上运输面临着船舶数量剧增、海上通航环境复杂、海盗劫船事件频发等形势,海上运输所面临的新形势对海上交通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社会对于海上交通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有着广泛和巨大的需求。海上交通安全研究所针对国内外海上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主要从事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和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的研究,在海上交通安全保障技术领域,已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开展了船舶动态监管、智能视频监管、船舶安全风险评估、航标配布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有10多篇被SCI、EI、ISTP等收录、检索,出版书籍多本。所参与的国家863项目荣获国家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三等奖。其研究方向有: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方法与保障技术通航环境规划与评价技术海上交通安全评价与船舶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技术与协调联动决策技术海上船舶交通监管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联动技术

住的是省级文物 来的时候我都觉得这些地方时让我们参观的 没想到住了进去 环境还是不错的

编辑部部长和编辑部主任一个职务。叫法不同而已。没有编辑部这个职务。只有部门

杨国豪,男,,福建莆田人,196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教授。 08——1989,厦门集美航海专科学校教师(其间:1986—1989在海军工程学院舰船电气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89——05,历任厦门集美航海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教研室主任;05——01,厦门集美航海学院电气工程系副主任(其间:1996—1998福建省德化县挂职任副县长);01——10,厦门集美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2001年——当选厦门集美大学党委常委;10——12,厦门集美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其间:2001年10月—2002年1月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中青年干部进修班学习);12——02,厦门集美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兼校长助理 ;02——12,厦门集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2 ——09,厦门理工学院党委委员、书记;09 —— 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厅长级)、部务会议成员。 2015年3月1日,福建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担任小组成员。 2000年晋升教授。是中共厦门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候补委员。

  • 索引序列
  • 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 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啊
  • 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 集美航海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