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学校教育的文献

关于学校教育的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学校教育的文献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的策划幼儿园的作文等等的幼儿心理这些论文都可以捐助。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在祖国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从事辛勤的劳动,与大自然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产生学校的国家之一。《学记》就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的总结,可称为我国古代的教育学。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距今大约两千多年。据郭沫若同志考证,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著。全文只有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对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作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写得非常精练,非常深刻。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它奉为经典,用以指导设学施教,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论著中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教育的宝贵文献。  一  《学记》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本着儒家的德治精神,认为“建国君民”的最高目标在于“化民成俗”,使人民完全受统治阶级的道德的支配,它把教育提到首要的地位。《学记》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又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充分体现出儒家重视教育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这说明,在阶级社会,学校教育是为一定政治经济服务的,历来如此。教育是阶级斗争的武器,古人虽没有这个术语,却很懂得这个道理。  《学记》提出了“尊师重道”的思想,是可贵的,在中国教育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学记》既然把学校教育当做“建国君民”的重要武器,因而对于执行教育工作的教师,必然给予崇高的社会地位。“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学记》)这就是说,教师的地位同神圣的祭祖礼仪中的“尸”一样受到尊敬。封建统治者对于自己的臣民,只有在他们“为尸”或“为师”时,才不以臣礼对待他们。虽然天子为“贵”,也须免除老师对自己“北面而朝”的臣下之礼。  封建社会的“尊师重道”,其目的在于把教师当作整个封建思想体系的代表,企图通过“尊师”来尊重封建的“道”,维护封建统治。因为只有“尊师”才能“重道”。所以《学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个“尊师重道”的思想,被秦汉以后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者利用为进行统治与巩固统治的武器之一。但就《学记》提出对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号召社会上尊师这一点来说,直到今天,还是值得我们珍视的。  二  《学记》关于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方面总结的主要经验为:  一是健全学校教育制度。《学记》记录了中国古代学校制度。“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说明,中国古代,也曾广设学校以施行教育,它的制度,是每二十五家设立“塾”,以教闾巷中各家的子弟;每五百家为党,党内设立“庠”,以教闾塾中所升入的子弟;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即术),遂中设立“序”,以教党庠中所升入的子弟;天子的首都或诸侯的国都,设立大学,以教天子诸侯等贵族的子弟和遂序升入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子弟。由此可见,古人对于学校的设置,是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设置的,十分周全,这也是政教关系十分密切的一种反映。  二是严格考试制度。《学记》曰:“比年入学,中年考核。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大学每年有新生入学,每隔一年要考查他们的学业成绩。第一年,考查他们是否能分析经义和章句。辨别自己的志愿,决定学习的趋向。第三年,考查他们能否专心学业和同学之间是否融洽,共同研习。第五年,考查他们学识的广博和亲近老师的程度。第七年,考查他们议论学业是非能力,以及能否择其善人为友;在这个学习阶段内,他们如果都能达到标准,就叫做“小成”。到了第九年,就应该考查他们能否做到推理论事,触类旁通。虽独自立说,却不违反老师的教诲,在这个学习阶段内,他们如果能达到标准,就叫做“大成”。经过这样学习后,将来就足以教化民众而变易旧的风俗,并且使周围的人心悦诚服,远处的人响往来归。这就是大学的教育宗旨。  《学记》在这里讲的是大学的修业年限和视学制度。大学修业九年,分前七年后二年两个阶段。每两年考查学生成绩一次,每次考查都有重点,而且不仅考查学业成绩,也考查操行成绩。这可能是《学记》作者的设想,因为当时还不可能有学年制度、班级授课制以及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然而这种设想也是可贵的。  三是重视开学典礼。“大学始教,皮弁祭莱,示敬道也”。这说明大学开学的仪式是很隆重的。在开学时,由官吏穿着礼服,供奉祭莱,举行祭礼,以示尊师重道。“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在开学典礼时进行目的教育。要学生朗诵《诗经?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表示君臣宴会作乐,上下和睦。教育学生学习是为了做官,管理国事。今天看来,这目的的本身不可取,但重视目的教育是对的。因为在隆重的开学典礼时进行目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取得良好的效果。这说明古人对目的教育是十分重视的。我国至今仍继承了这种优良的传统。  四是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学生要按鼓声打开书箧,如今天学生按着铃声上课一样,可见学习纪律是严格的。目的是使他们重视学业。至于“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的体罚制度,是封建社会的棍棒纪律,与我们今天提倡的自觉纪律是不相容的。  总之,《学记》在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方面的论述,有的到了两千年后的今天仍有积极意义。由于时代、阶级的局限性,有的今天看来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并不奇怪。  三  《学记》的精华是对教育原理、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论述。汉代学者郑康成说:“名《学记》者,以其记人教学之义。”(朱希旦注《礼记集解》(下)卷三十六,商务印书馆)朱熹说得更为具体贴切:“此篇言古者学校教人传道授受之次序,与其得失兴废之所由,盖兼大小学言之”。(同上)很显然,他们都说《学记》是古代教育思想的总结,其精华在于它概括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教学论。  《学记》的教学论思想,贯穿了一个基本精神: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应积极思考,自觉学习,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学记》分析教与学是“学学半”的关系。第一个“学”字应读“效”,是教的意思;第二个“学”字,是学习的意思。“学学半”是说教与学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教学是两个方面活动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好坏,一方面在教,一方面在学,学习的人,也是一方面靠人来教,一方面靠自己去学。教师虽然以教人为主,但遇到困难的时候还必须加强自学。所以教师也是教人和自学两方面的结合。对“学学半”之阐述,一般认为教学各“半”,教师也是教人和自学各占其“半”。我认为这种“各半”的解释似乎机械了些。作者的原意,恐怕也不是半斤八两的意思。  人的发展是受遗传、环境和教育三个基本因素所制约的。究竞哪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呢?历史上的教育家曾经争论不休,它反映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世界观的尖锐斗争。《学记》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有的人解释为学生的本质是好的,象玉石一样,但需要教师“精雕细刻”才能成材。我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是玉要雕琢方能成器,人要教育,才能明白道理。《学记》的用意是强调“学”。说明人是“学而知之,”而不是“生而知之”。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在两千多年前,《学记》就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难能可贵的。  教学是师生双边话动。不仅要有救师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要是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历代教育家普遍重视学生的思考活动,要求他们把“学”与“思”紧密地结合起来。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韩愈曾作过国子监博士,类似今天的大学教授,他对于“学”和“思”很有研究。在这里,前句是说只有勤奋学习学业才能精深,而嬉戏必然荒疏了学业,指的是勤奋的重要;后句是说只有认真思考才能德行有成,而随波逐流必然导致德行的毁败,指的是思考的重要。荀子也讲过学与思的关系:“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这里荀子讲了只思不学的害处。对学与思的关系论述得最全面的是孔子,他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意思是说,光学习,不思考,不会有心得;光思考,不学习,便会徒劳无益。所以要获得真知识,解决新问题,学与思是缺一不可的。“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前人这些话真是金石之论,对“学”和“思”的辩证关系,阐述得是很深刻的。  《学记》对“学”与“思”的关系,认为既学且思,学思结合。这种学思并重的思想,对于后来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曾发生过深刻的影响。《学记》从启发诱导和学思结合的指导思想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有益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关于教学原则有如下几条:  (—)启发诱导原则  启发诱导的原则,现在通称启发性原则。可以说它是《学记》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原则。  《学记》作者说:“君子之教,喻也。”所谓“喻”,在这里可以说是启发诱导的意思。《学记》认为教师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要善于启发诱导,并进一步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只有善于多方启发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可见把启发性原则提到很高的高度。《学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观而弗语”、“开而弗达。”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经常加以检查指点,启发诱导,但不要灌输,不要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如何启发诱导?《学记》提出了三条要求:  一是“道而弗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二是“强而弗抑。”激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三是“开而弗达。”指点学生而不要代替学生作出结论。这三条就是对启发诱导原则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指引,善于鼓舞,善于启发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去走,不应拖着学生,压抑学生,更不要代替学生走路。这就是“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毛泽东同志特别重视启发式的教学,在一九二九年《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就提出:教授法是“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原则。学生认识的发展同其他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教学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多阶段的分析综合活动,使其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记》还论述了贯彻这个原则的好处:“道而弗牵则和,”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强而弗抑则易,”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生就有勇气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顺利地进行教学。“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发展智力。总之,只有做了“道”、“强”、“开”的工作,才能达到“和”、“易”、“思”的要求。《学记》在启发教学上不仅发挥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而且还提出,不是等待而是要促进学生思考的主张。这些宝贵的见解,很有现实意义。  (二)教学相长原则  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教师应当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学记》作者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可见《学记》不仅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原则,而且还从教与学两个方面精辟的论述了这个原则:  首先,从教师方面讲:“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教与学是彼此相长、互相促进,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教师通过教学感到困难,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督促自己再努力学习提高。这种情况,凡是从事过教学工作的同志几乎都有这种体会。开始时认为自己差不多了,教课没有问题,但一到上课,就感到有些地方讲不清楚,更不能深入浅出的生动传授知识,这时才体?阶约夯购懿还唬?枰?樾难?埃?饩褪恰敖倘缓笾?А!薄爸?А比缓蟛拍堋白郧俊薄?BR> 其次,从学生方面讲:学生从老师的教中获得知识,但需要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不限于师云亦云。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好处和难处。愈学兴趣愈高,眼界愈开阔,也就愈感到自己的贫乏,从而发奋“自反”,求得长进。所以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根据上述理解,可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学习,除了学习书本,师生还要互相学习,特别是教师要注意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共同提高。“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提出的“学学半”的主张也是对“教学相长”思想的高度概括。  《学记》提出的教学相长原则,具有辩证法思想因素,它发挥了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思想,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客观规律。  (三)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对于循序渐进的论述,比我们通常说的系统性原则,含意要广,内容要多。它包括了系统性、量力性、以及因材施教等原则的内容和要求。《学记》对于如何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了两点要求:  首先,“学不躐等也”,教学要有系统性,教学的系统性,是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任何科学知识,都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教材是有一定的连贯顺序的,学生的学习是新知继旧知,以旧引新,循序渐进。俄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论证系统性时曾说过:“当然,只有本着事物自身的合理的知识体系,才能使我们有充分的可能来掌握知识。一个人的头脑如果充满了许多零碎而不联系的知识,就会象杂乱无章地堆着各种东西的仓库,这里连仓库主人也什么都找不到。至于一个人的头脑中只有体系而无知识,就象商店一样,它的每个柜子都贴着东西的标签,但是柜子里是空的。”(转引自苏联达尼洛夫、叶希波夫编著《教学论》第197页)乌申斯基的这段话非常生动形象的说明,教学不按部就班地系统地进行,就会“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陷入混乱的境地。只有掌握加法的概念和判断,才能进而顺次掌握减法和乘法的概念和相应的判断推理过程;只有掌握了力的概念,才能进而顺次理解重力、压力。任何打乱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做法,都是违反教学规律的。  其次,“不凌节而施”。这句话汉代郑康成解为“不凌节,谓不教长者才者以小,救幼者钝者以大也。”孔颖达解为“不凌节,谓年才所堪,不越其节,分而教之,所谓孙顺也。”依照他们的解法,要从学生的年龄和才能出发,因材施教。《学记》说,“当其可之谓时。”这是孟子所说“时雨之化”的“时”,其意义是说,“教育工作必须及时进行,如果失之过早,它就不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相反,如果失之过迟,则学生的要求可能已经消失,也不容易使他们接受。这样不合时机的教育,《学记》认为,必然是‘勤苦而难成’,达不到教学的预期的效果”。所以《学记》提出“不凌节而施”的要求。“不凌节”就是教学不要超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教小的、钝的学生太多太深的知识,超越他们的接受能力,使学生“吃不了”;也不要对大的、有才能的学生,教的太浅太少,使他们“吃不饱”。《学记》要求要在“节”的限度以内,做到“教不凌节”,“学不躐等”,循序量力地进行教学。《学记》主张“幼者听而弗问”,为的是“学不躐等也”。“良冶之子”之所以“必学为裘,”“良弓之子”之所以“必学为箕”,“始驾马者”之所以要“反之,车在马前”,都是说明要在“节”的限度以内循序渐进而不“凌节”的意思。《学记》反对“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只顾赶进度,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因为它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凌”了“节”。夸美纽斯曾说过:教材讲解要注意一贯性和连续性。并提出“使先学的东西为后学的东西开辟道路。”梁启超讲得更通俗:“求学譬如登楼,不经初级而欲飞升绝顶,未有不中途挫跌者。”(《教育政策私议》)孔于亦有“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的评论。(《先进》)中外学者这些话都说明,教与学要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要想“挟泰山以超北海”是做不到的。(《孟子?梁惠王上》)现在,有的学校搞突击、搞竞赛,搞题海战术,片面追求升学率,都是违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不会取得什么效果的。即使偶而见效,也决不会持之久远,不少学生通过突击升入大学后,功课跟不上,就是例证。殊不知“多则惑”,“欲速则不达”。  (四)“藏息相辅”原则  “藏息相辅”原则,也就是课内与课外、劳与逸相结合的原则。《学记》认为课内是在规定的时间传授正课,“时教必有正业”;课外应有休息、游戏和作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还认为,正课固然重要,课外活动也是不可少的。因为课外各种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成为辅助正课的一种手段,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正课的兴趣,加深对正课的理解。如果课外不学“操缦”(杂曲)、“博依”(歌咏)和“杂服”(洒扫)等技艺,课内就学不好“弦”(即乐)“诗”和“礼”。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劳和逸相结合。所以《学记》指出“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如果不提倡课外的技艺,学生就会学不好正课。因此,善于学的人,学习的时候,就努力学习;休息的时侯,就尽兴地

小学教育多样化练习论文资料可以给你

National minority countryside area education as a result of historical and reality reason, foundation weak, qualified teacher short, education level of development low, reforms in the advancement element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process, its meets difficulty compared to other places more arduous, appears the question correspondingly more, is also more National,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onstructed to the countryside area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teachers troop extremely takes, to give in the policy request and the Pointed out "must organize the pedagog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ordinary college and the teacher trains the organization, enlarges to the countryside school, cities weak school teacher's training " "Helps the countryside school, the cities weak school establishment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to do research the system" This article under such background, the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 which chooses the Guangxi Rongshui Miao Autonomous County i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utilization investigation methodology, the literature methodology, the comparison methodology and so on the many kinds of methods, thoroughly understood Rongshui Miao Autonomous County in the countryside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aining exists the question, proposed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oes research for the national minority countryside area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effective way, and analyzed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to do research with the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correlational dependence, elaborated the Rongshui Miao Autonomous County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developed the necessity which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id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oes research is take "by the school as this", "the teacher is the researcher" and "promotes the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for the core idea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Its source is must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teacher in "training" the center passive position, prominent teacher's independent study and independent Advocated in close integration with school and the teacher reality, do research the activity take the school as the base development, thus constructs to the national minority countryside area teacher troop has the In contrasts above the foundation which the our country concerned scholars studies, the article thought that, The national minority countryside area development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oes research the goal should have direct and the level; The training content should have pointed and the actual effect, in the content choice should highlight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 and the ability, the education teaching ability, the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he teacher occupational ethics tutelage and so on four big aspects; Does research the pattern to be supposed to appear suddenly the flexibility and may be operational, proposed studies independently enhances the patter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tuation pattern, the network does research the pattern and so on, and carries on thin to its operation link; The support program should have the together cooper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support program including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upport, the system support, the cultural support, the fund support, the technical support should cooperate together, can cause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to do research obtains continues to develop; Finally, proposed the appraisal valid question, the appraisal main body, the content, the appraisal organization which does research to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carries on elaborated and asks the urgent need solution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基础薄弱,合格教师短缺,教育发展水平低,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其所遇到的困难比其他地方更加艰巨,出现的问题也相应地更多、更尖锐。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视,给予了政策上的要求与支持。指出“要组织师范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加大对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帮助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 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农村初中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法,深入了解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校本研修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关系,阐述了融水苗族自治县农村初中开展校本研修的必要性。 校本研修是以“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其本源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培训”中的被动地位,突出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主张紧密结合学校和教师实际,以学校为基地开展研修活动,因而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更有价值。在对比我国有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文章认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开展校本研修的目标应具直接指向性和层次性;培训内容应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内容选择上应突出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四大方面;研修模式应突现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提出自修提高模式、科研驱动模式、网络研修模式等,并对其的操作环节进行细化;支持系统应具共同协作性,校内外的支持系统包括教育行政管理支持、制度支持、文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应共同协作,才能使校本研修得到持续发展;最后,提出评价的有效性问题,对校本研修的评价的主体、内容、评价机构进行阐述并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copy来的)

关于学校教育的参考文献

如果说“晓之以理塑形象”的养成教育注重的是建立一种有校园文化内涵的秩序,那么“动之以情重内修”的感恩教育,是校园文化内涵的真实体现,它关注的是学生内心情感的生成。感恩教育是不时髦的教育,早在古代我们就有“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义深长”的故事,“乌鸦反哺”的现象也给我们的教育带了启发和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感情冷漠?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认为一切都是他应该得到的?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会感恩?家长无奈,教师困惑,我们的孩子怎么了?其实在质疑孩子的时候首先质疑我们的教育。除了重点学校、考高分的期望,我们的教师、家长有没有关注过孩子的内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归根结底,学生是缺乏爱的教育,而感恩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所以,我们可以在校园中开展“爱的活动”,在活动中贯穿感恩教育的全过程,只有让孩子关注到身边的爱,他才能体验到爱;只有体验到爱,他才能珍惜爱;只有珍惜爱,他才能懂得爱;只有懂得爱,他才能懂得感恩。因此,笔者认为,校园文化中的感恩教育,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在提高认识中感受爱——在活动互动中寻找爱——在自觉行动中回报爱,这是一个不断深入,相互促进的过程。 一、 在提高认识中感受爱对“感恩教育”的理解不仅仅是感激帮助过你的人,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细腻的情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感恩是让人懂得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懂得尊重和理解别人、懂得珍惜和爱护自然、懂得感激和回报。这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需要爱的教育者,我们的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们的教育,同时也要让爱的火种从教师的心中燃烧,这把爱的火才能感染学生。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在教师队伍中举行与“爱的教育”、“感恩教育”有关的征文或是演讲比赛,教师们只有把自己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动汇成了源源不断的感激,在内心里对“感恩”有了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才能将“感恩”化为“感动”,而这种感动就是唤醒、是激励,用这样的感动才能去滋润无数渴望在爱中成长的幼小心灵。课堂是老师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阵地,教材也为孩子们体验感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当中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渗透了感恩教育,如《掌声》、《一株紫丁香》、《我的母亲——大堰河》等等。在语文课堂上结合感恩教育,能够让孩子知恩于心,感恩于行;数学课可以教会学生进行家庭教育问卷调查,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音乐课可以教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爱你,中国》等,使感恩歌曲响遍学生的心间;科学课,让学生们了解地球,走进大自然,从而感悟生命的美好,感恩地球的馈赠等。其次,感恩教育的开展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老师可以把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如何开展等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在告诉家长,并通过设计一些孩子与家长互动的实践活动来增进家长与学生对爱的理解。例如,在母亲节时,让孩子为妈妈洗一次脚,这是对家人的爱,是对亲情的感恩;在植树节时,提倡家长与孩子们共同植树,这是对大自然的爱,是对社会的感恩;在国庆节时,倡导家长理性爱国,教会孩子认识国货,支持国货,这是对民族的爱,对国家的感恩。只有当孩子们感受到了他周围的人,他生活的空间处处有感恩,处处可以感恩时,他才会受到深刻的教育,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从而实践到行动中去。二、 在活动互动中寻找爱感恩教育不能空喊口号,而是要让老师和学生在正确认识爱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活动来深化对感恩的理解。首先,在校园里,要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应始终将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作为一种重要教育资源和教育途径,强调学生在共同参与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得到熏陶和启发。比如,从校园布置着手,从教学楼的标语、图片,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展版,都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设计,以此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感恩”的话题;班级里通过黑板报、教室布置比赛,使“让学校的每一个班级充满感恩的气息”;提倡学生设计“感恩画、感恩卡、感恩诗、感恩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校每一个活动充满感恩,富有生机,散发感恩的能量。在具体的学生活动操作中,在校园范围内可以启动一系列的“爱的活动”:如“我爱我家”、“最让我感动的老师”、“感谢有你主题班会”、“学做手语操《感恩的心》”、“设计爱心实践作业”等。这样的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搭建了良好的互动平台: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他挚爱;能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能够看到同学朋友之间的友爱。正如一名学生在看到了父母一天的辛苦工作后写道:“看着妈妈满头的汗水,我不由地想要帮她做点什么,人是有感情的,羊羔且能跪乳,我们更应该懂得感谢父母”。而一次次认真的听讲,一张张写满感谢话语的卡片,一件件小事,都记录了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的爱,感受到的感恩之情。同时在“爱的活动”的开展中,要遵循从小事入手,让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操作,并在行动上有所突破,这样才能在道理情感上得到认识并付诸于行动。三、在自觉行动中回报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仅仅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的“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而“爱的活动”能够唤醒孩子对爱理解、对感恩的关注。孩子们通过知恩、识恩、感恩,才会懂得同样用自己的爱去回报他人。对小学生的主动报恩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如:为父母做点具体的事情,在学校主动承担帮助老师的工作,同学之间结成“互帮互助小组”,在社区主动帮助别人等等。并且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这种报恩并不是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的,否则极易让学生因美好道德情被物化而误入歧途。孩子们应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父母、对亲人、对老师、对朋友的爱和感恩:动手做一张爱心卡,把它送给让我感动的人;为地震、冰雪灾害里的人们捐款捐物,他们更需要关爱;把喜欢的书籍送给贫困地区的同龄人,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进行实践调查,寻找身边的感动;把自己对感恩的理解做成手抄报,在校园里进行展览,这是分享彼此对感恩的领悟……孩子的内心是一粒种子,你若播撒爱,他们便开出感恩之花。通过各种形式的感恩活动,学生们在爱中成长了,在爱中进步了。他们会变得感觉更敏锐了,情感更丰富了,他们懂得发现身边美好的人与事,他们懂得珍惜已得的爱,他们也会懂得在得到的同时付出也是一种快乐。这样的学生人格才是健全的;有这样的学生,课堂才是有生命的;有这样的学生,校园才是和谐的。  感恩是人类美好的优良传统,是孩子心灵的灯塔。校园是这座灯塔的主要阵地,教师要用爱点亮这座灯塔,让灯塔的光芒照射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更要永久地照亮在孩子的心中。同时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作为小学生,更应该让他们在“爱的活动”中加深对感恩的认识,接受考验,得到锻炼,唤醒感恩心,激起责任感,从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的策划幼儿园的作文等等的幼儿心理这些论文都可以捐助。

关于学校教育的参考文献英文

请到图书馆查询相关问题

关于学校教育的参考文献英文版

[1]张葳 从中美篮球校园文化差异看高校篮球文化建设[J] 湖北体育科技,2011,(3) [2]陈军宏 中西大学校园文化差异及其整合[J] 职业时空,2009,(9) [3]袁素卓,李东 校园文化差异剖析与交际策略[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 [4]黄剑平 五“D”理论和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差异[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5]李越红 中西方校园文化差异浅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  [3] Heider, ER& DCO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  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271-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 50-  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  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  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这些都是名字的缩写,学位的缩写只有PhD,MD,BD啊,英文文献好像是不标学位的给你几个示范一下,都是根据国标写的。 作者 文章名 刊物类型 刊物 年度,期卷号:页码范围 [ ] Nikolaev Yu A, Gas Deton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es[J] Combustion, Explosion, and Shock Waves, 2003, 39(4): 382-410 [ ] LCYang, P H D Key Parameters for Controlling of Function Reliability in “None1 Tube” Explosive Transfer System[C], 1999: AIAA99-31211 [ ] Peng Jinhua, Tang M One of the Applications of Dust Explosions – Nonel System[J] Archivum Combustionis, 1989(9): 223-229 [ ] Liu Dabin, Jiang Rongguang, Yang D The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of Nonel Tube in Its Detonation Growth Process[J/OL]: 93-96

关于学校教育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1 从“开课”到“开好课”还有多远——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透视 湖北教育(时政新闻)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说”的训练 华章(教学探索) 2007/Z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从语音迁移到中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长治学院学报 2007/01 4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湖南农机 2007/03 5 西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03 6 浅析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21 7 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基础教育研究 2006/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党史文苑 2006/1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小学教学参考 2006/Z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发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1 关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6/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2 将音乐美术融入英语课堂——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探讨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06/1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3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小学教学研究 2005/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4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之隐患 吉林教育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5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做法 吉林教育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护航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5/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7 乌兰察布市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其考试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成果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5/09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8 区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忧与思 湖南教育 2004/19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 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2004/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1 西部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克服困难,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 天津教育 1999/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18我国商业银行学生贷款中的“惜贷”问题探讨——以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为参照梁爱华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6,27(12)-50-542/18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中担保机构的运作及其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陈浩[1] 沈红[2]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0)-11-163/18美国家庭教育点滴楼必生小学青年教师2006(04S)-48-484/18跨文化/国婚姻父母与子女的经验和家庭教育——以台湾与美国为例陈美莹中国家庭教育2006(1)-24-305/18尊重 理解 互动——美国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张云裳北京教育2006(2)-16-186/18美国家庭教育点滴楼必生早期教育:家教版2006(1)-22-227/18美国家庭教育贷款项目的运行机制无世界教育信息2005(12)-43-458/18美国家庭教育风俗无妇幼健康2005(12)-82-829/18素质教育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读《世界一流的美国家庭教育——哈佛素质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陈慧敏(推荐者)上海教育2005(12B)-61-6110/18美国社会的家庭教育风格詹华如家教指南2005(12)-30-3011/18家庭学校:家庭教育主体意识的回归——美国家庭学校的兴起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颜雪梅当代教育论坛2005(03X)-55-5712/18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李盈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4S)-11-1313/18美国家庭教育见闻佚名时代教育2005(1)-19-1914/18美国的爱国、诚信与家庭教育方宏教育与职业2004(22)-27-2715/18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李盈当代教育论坛2004(10)-47-4816/18“教学玩具”成为美国家庭教育新宠杨秋艳家教指南2003(5)-22-2317/18把孩子培养成现实生活中的获胜者——推荐《家庭教育在美国》章一少年儿童研究2003(5)-52-5518/18纵观美国的家庭教育吴志远 邵荣新疆教育2002(5)-37-371/17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李子银当代教育论坛2007(6)-138-1392/17不同文化传统下中美家庭教育中的评价比较唐梅世界教育信息2007(4)-49-513/17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李亚 周侠科教文汇2007(02X)-10-104/17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高维亮 王丽艳科学时代2006(11)-184-1865/17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栗新民族论坛2006(12)-38-406/17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大不同刘艳家庭教育2006(11X)-52-537/17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比较李道顺世界教育信息2006(8)-20-218/17中美家庭教育的文化相似性研究王毓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1)-77-809/17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曾芝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62-16310/17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王晓虹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59-6011/17中美家庭教育之比较陈向党教育情报参考2005(5)-18-1912/17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赵燕北京教育2005(5)-62-6313/17中美家庭教育之比较陈向党中小学校长2005(3)-48-4914/17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黄河清中国家庭教育2004(1)-78-7815/17中美家庭教育比较无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28-2816/17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黄河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1)-10-1517/17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孙琼如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4)-2-5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他人研究成果的直接或间接引用,其正确标注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治学态度,更关系到作者对他人学术成果的尊重。

  • 索引序列
  • 关于学校教育的文献
  • 关于学校教育的参考文献
  • 关于学校教育的参考文献英文
  • 关于学校教育的参考文献英文版
  • 关于学校教育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