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财会研究投稿经验总结

财会研究投稿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

财会研究投稿经验总结

直接把我的发给你看看参考一下好了:一、工作业绩总结(本部分包括总结/述职期内所负责工作领域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1、建立(公司名)会计科目,并梳理账目(7月-12月),编制会计凭证,建立并制作对账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资金支出半月报等。已经全部在规定期限内完成;2、办理公司的各项纳税申报业务,并完成缴税工作;3、办理银行各项业务,定期核对银行日记账,做到按时完成银行业务,无拖欠,及时掌握银行资金数,与银行完成账目核对;4、定期与(公司)出纳员对账,找出账目不明支出,使得现金台账与现金日记账持平,审核无误;5、制作固定资产表格,完成每月计提折旧。二、工作表现及态度评述(特别对不足之处须加以分析,提出改善思路。)1、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勤勉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每一项工作顺利开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保障。我在工作中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勤勤恳恳,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经常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严格遵守各项财会法律法规以及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会计岗位职责,自觉按规章操作2、业务上不断积累,提高素质。本人十分注重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自学业务知识,认真学习了关于财会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在工作中贯彻执行这些政策规定。平时,我还注重对电脑有关知识进行较为深入的钻研,使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工作不断创新,提高效率。工作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寻求便捷的工作方法,节约工作实践,便于学习新的财税理论,管理理论,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个人工作能力现状自评与提升计划(本部分包括能力的优点与不足、提升的目标、具体措施、时间期限。)这期间,围绕自身工作职责做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公司的要求和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是:自己来公司时间短,一些情况还不熟悉,尤其是对部分公司规定还没有吃透,另外公司正处于逐步走向制度完善的境况,相关业务流程对工作效率有一定影响,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建设优秀财务队伍,为公司发展竭尽所能。争取明年年中消除以上不利因素,更好的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四、对公司经营或部门建设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由于对此行业内容只是初步了解,暂时还没有合理有效的建议,希望公司出纳人员可以尽快到岗,好配合工作。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我的大学校园生活 近期我应一“双核”会计杂志约稿发了一篇万字的学术论文,有好友问我这篇东西为什么不发到《会计研究》,我说我早就默默向自己许诺过不应再向《会计研究》投稿。他问为什么?我只好对他讲讲为什么的故事了(这事我25年来没对李先生说过,除此也从未对其他人说过)。 1987年我开始主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工业企业财务管理》时,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李天民教授是《会计研究》杂志的中央电大课程学习指导专栏的责任编辑,李先生(我们原认识)当时向我约《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学习指导稿,我答应了并如约按时按要求交了稿,过了些时,李先生给我信说因为总编现在又要求如何如何,只好麻烦你改动一下,我二话没说按要求改了。又过了些时,李先生来信说明总编那里还没通过,总编又要求如何如何,并说明我是按他的意见改的,不知是什么原因他又变了,李先生对此有看法,表示实在对不起我,为此他辞去了他兼职该杂志这一栏目的编辑工作。我便回信说明他是因为我的事受到委屈真对不起,表示了我对李先生的感谢和歉意,并说明我不会再将该稿发给他们(后来我以该稿内容为基础扩展写成一小册子《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复习指导》由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事后,我想特约稿一般不会发生这样问题,发生这种情况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原因,后来才知道该杂志当时的总编是财政部管会计事务的一官员,在1980年我被借去财政部会计司参与工业会计制度设计时和以后,曾与他在学术观点上有些摩擦,还听说……,从那时起无论客观要求如何、无论《会计研究》的权威如何,我就没想过再给它投稿。 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对于我这个夕阳之人来说无论怎样都毫无意义,现在有好友问到了也只是讲故事说说而已。

会计个人工作总结怎么写  一、总结的概念  总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通过对过去一阶段工作的回顾和分析评价,判明得失利弊,提高理性认识,用以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常用文书。  总结可以使本系统、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某一项工作的实践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它可以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提供基层工作的情况和经验,以便加强科学管理和指导。它还可以用于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交流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总结的特点  (一)内容的自我性。  总结是自身活动实践的产物。它以客观评价自身工作活动的经验教训为目的,以回顾自身工作情况为基本内容,以自身工作实践的事实为材料,其所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也应该反映自身工作实践的规律。所以内容的自我性是总结的本质特点。  (二)回顾的理论性。  总结应当忠实于自身工作实践活动,但是,总结不是工作实践活动的记录,不能完全照搬工作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它是对工作实践活动的本质概括,要在回顾工作实践活动全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正是总结的价值所在。  三、总结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把总结分为工作总结、生产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会议总结等等。  根据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国性总结、地区性总结、部门性总结、本单位总结、班组总结等。  根据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月总结、季总结、年度总结、阶段性总结等。  从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类。  四、总结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总结的标题大体上有两类构成形式:一类是公文式标题;一类是非公文式标题。公文式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组成,如《xx集团公司20xx年度思想政治工作总结》、《xx县20xx年普法工作总结》,有的只写《工作总结》等。非公文式标题则比较灵活,有的为双行标题,如《增强体质,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有的为单行标题,如《推动人才交流,培植人才资源》等。  (二)正文。总结正文的结构由前言、主体、结尾组成。  1、前言。即正文的开头,一般简明扼要地概述基本情况,交代背景,点明主旨或说明成绩,为主体内容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  2、主体。这是总结的核心部分,其内容包括做法和体会,成绩和问题,经验和教训等。这一部分要求在全面回顾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深刻、透彻地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条件、做法、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教训,揭示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回顾要全面,分析要透彻。不同类型的总结,内容有所侧重,全面性总结其主体包括两个层次,即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对于一般的工作总结,重点放在成绩和经验上。总结正文的结构,主要采用逻辑结构形式。全面性总结根据过去一段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或者经验和教训的内在联系去组织材料。专题性总结以经验为轴心去组织材料。  3、结尾。可以概述全文,可以说明好经验带来的效果,可以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或改进意见。  (三)尾部。包括署名和时间两项内容。如果标题中已有署名,这里可不再写。  会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  根据中心作重点和整体安排及思路,在领导指导下、以及各财务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各项财务工作任务,确保工作有序、较好地履行了会计职能,为保证中心财务工作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简单的做了一个个人总结。  一年来,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由于财会工作繁事、杂事多,其工作都具有事务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结合具体情况,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1、及时准确的完成各月记帐、结帐和账务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填报市各类月度、季度、年终统计报表,按时向各部门报送。完成了税务申报与缴纳,以及往来银行间的业务和各种日常费用的缴纳。  2、以认真的态度积极参加西安市财政局集中所得税培训,做好财务软件记账及系统的维护。  3、对各类会计档案,进行了分类、装订、归档。  二、加强学习,注重提升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1、通过报纸杂志、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加强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  2、认真学习财经方面的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程序办事。  3、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技能的培训,始终把增强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工作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工作。  4、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讲求学习效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坚持学以致用,注重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用新的知识、新的思维和新的启示,巩固和丰富综合知识,使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们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但必须看到工作存在的不足:  1、理论水平不高,当前社会会计知识和业务更新换代比较快,缺乏对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的系统学习,导致了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影响来工作水平的提高。  2、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多,深入探讨、思考、认认真真的研究条件及财务管理办法、工作制度少,工作有广度,没深度。3、只干工作,不善于总结,所以有些工作费力气大,但与收效不成比例,事倍功半的现象时有发生,今后要逐步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善总结、勤思考,逐步达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  四、严格履行会计岗位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1、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完善自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善于总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不断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总结经验,建立健全良好的工作机制。

财会研究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我前年自学了下,结果看不进书,也找不着重点,最后交了白卷,去年报了学习班,老师其实也就是给你勾个重点,主要还是自己要细心学习,老师勾出来的就背呀背咯,会计基础认真听老师讲,理解了就行了

自己总结啊

学习会计的心得体会学习会计这两年来,真正体会到了与表格和数字打交道的无奈与心酸

找了一些,你可以参考一下(花了我好多时间的说)会计实习心得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于2007年3月5日至4月15日在天津丝印器材供销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六周的专业实习,以下是此次实习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的各个步骤及其具体操作--包括了解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了解借贷账户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以及编制会计分录的操作、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操作以及根据原始凭证判填制记账凭证的方法。使我对会计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我将来步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本次实习的目的!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经过这次实习,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书本上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真的是无从下手。这次实习,我是做会计,刚开始还真不习惯,才做了两天,就感觉人都快散架了,心情自然就变得烦躁了,而会计最大的忌讳就是心烦气燥,所以刚开始做的几天,那真是错误百出啊!!幸好有老会计杨姐的指导和教诲才是我逐步进入状态。几天过后我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此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会计专业实习心得我们实习期间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干这个行业的经验,所以,我们收获很多,我们很珍惜这次机会,可以给我们锻炼的地方。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一、每个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做记账凭证时一定要有财务(经理)有签字权的人签字后你在做),然后月末或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之所以月末登记就是因为要通过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保证记录记算不出错),每发生一笔业务就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二、月末还要注意提取折旧,待摊费用的摊销等,若是新的企业开办费在第一个月全部转入费用 。计提折旧的分录是借管理费用或是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这个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月末还要提取税金及附加,实际是地税这一块。就是提取税金及附加,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有税务决定 。三、月末编制完科目汇总表之后,编制两个分录。第一个分录:将损益类科目的总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贷本年利润。 第二个分录: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等)。 转入后如果差额在借方则为亏损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在贷方则说明盈利需交所得税 计算方法,所得税=贷方差额*所得税税率,然后做记账凭证。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 所得税虽然和利润有关,但并不是亏损一定不交纳所得税,主要是看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是正数,如果是正数就要计算所得税,同时还要注意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相等的,采用纳税影响法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不相等的)。四、最后根据总账的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负债(应付 票据,应附账款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料,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的余额(是指总 账科目上的最后一天上面所登记的数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或科目汇总表的损益类科目(如管 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收益,主营业务附加等)的发生额(发生额是指本月的发生额)编制利润表。 (关于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金应该根据每个月在国税所抄税的数额来确定因为税控机会打印一份表格上面会有具体的数字)五、其余的就是装订凭证写报表附注分析情况表之类六、注意问题:(1)、以上除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之外,均在月末进行。(2)、月末结现金,银行账,一定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每月月初根据银行对账单调银行账余额调节表,注意分析未达款项。月初报税时注意时间,不要逾期报税。另外,当月开出的发票当月入账。每月分析往来的账龄和金额,包括:应收,应付,其他应收。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会计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在实习期间我也深刻的感觉到了国企的工作效率非常需要大力的提高。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是国期的通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得能力是远远没有达到工作的要求的,实际的工作远比想象中的要细致得多复杂得多,这时才真正领悟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实际的工作能力是书本上没有办法教授给大家的,必须要通过实际工作来积累与强化。会计学作为一门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的学科,实习是检验学校里的教学成果的最好的试金石。学校中所有学到的知识都要转化为工作能力,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们的会计教育和实践是有一段距离的。通过这两周的实习,我接触到了真正的账本、凭证,亲手进行了简单的实际业务的处理,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地了解了现实中会计业务处理的流程,认真观摩了师傅针对具体业务的处理,使我对会计实务的认识从纯理性的上升到实践,从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尽管实习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受益匪浅,我深信这段实习的经历会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同时我也非常希望学校能加强实际的工作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紧密结合程度,实践可以非常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针对性,对我们这些学生想要尽快熟悉实际工作是非常有好处的。 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一、整体印象读完基本准则,我有以下三点整体印象:(一)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准则共11章,第一章总则明确基本准则的法律地位,以及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帐方法。在该部分,权责发生制位列会计假设之中,显然是受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的影响(当然原基本准则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并不在会计假设之列(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比较模糊)。该部分关于“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的观点也是取材于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大部分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列为原则之一,即显然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较大。比如,将资产定义为资源,资产的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将“成本”可计量和“价值”可计量列为可选标准,都明显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折中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是借鉴它的好处。但与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国家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就稍显不足,前瞻性相对差一些,这是借鉴它的坏处。(二)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一是原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还靠后。二是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三)增强基本准则的“基础性”,并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这是新基本准则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前者表现为三、四、五、六、七、八关于会计要素的规范,剔除了原准则对“具体要素项目”的内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对会计计量进行了一般性规范。后者突出表现在准则制定者尝试对一些概念进行了定义,包括:对资产定义中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拥有”、“控制”、“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等概念的解释;对负债定义中的“现时义务”的解释;立足会计主体角度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对利得与损失的定义;在费用部分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区分等。不过,之所以称后者为“尝试”,在于依我之见,其结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评述。二、具体章节评述(一)关于第一章总则1.关于持续经营假设。我认为第六条关于会计主体存续状态(持续经营)的假设是不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一切会计活动,基本准则规范一切具体准则。除了持续经营会计,还有清算会计、中止经营会计,这些会计也应是会计准则规范的范畴。所以,我认为基本准则将会计假设直接限定为“持续经营”这一种情况是不完整的。该条款应补充这类内容:企业处在非持续经营状态,应变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前提。相应地,根据该条款,应修改第九章会计计量等章节的内容,增加清算价值等计量属性。将来的具体准则则相应应将企业终止经营会计纳入规范。2.关于会计要素。第十条提出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其中“经济特征”是模糊的。我个人的观点是会计要素是会计对交易或事项的构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经济特征的抽象。其中资产是交易或事项中的价值物或权利,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则是义务(企业本身就是股东之间的一项长期交易安排)。(二)关于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六条关于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首先,“经济实质“的对应概念是”“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的对应概念是“法律实质”,将“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列,容易造成混乱(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实质,会计应该反映法律实质);其次,我个人认为这一条款近似于哲学,而且该条款的主旨已体现在第十二条“如实反映”的意蕴中(后者实际上也是哲学式的规范,属于难以检验的、形而上的终极理念)。(三)关于第三章资产1.关于资产的概念。第二十条的资产定义包含了一些缺陷。首先,定义一般不宜循环定义,但该条款关于“拥有或控制”的定义是循环定义。“拥有”可能是指所有权,大家容易理解。对容易引起歧义的是“控制”概念,准则制定者却只给出了循环式解说。在关联交易、投资等准则中会大量使用控制概念,我觉得准则制定者在基本准则中,应该给控制一个严肃的定义(我对该概念有过专题研究,相关文章可参看我的个人空间)。其次,拥有或控制不是并列概念,而是包容概念,即控制包括拥有。所以我觉得“拥有”显得多余。第三,该条款关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说明是不成功的,我觉得更好的方式应该是有反向的、对“未来交易或事项”的排除。比如,关于购买,我认为其包括订立合同、交换财物等一系列活动;而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另有许多会计学者所谓的交易就是指交换财物的活动,而将订立合同的情形视同为未来交易;该条款究竟持何种认识,传导得不清楚。2.关于资产的确认。第二十二条资产的确认也有一些瑕疵。其中第一个确认标准是“概率标准”。在资产的定义中有“预期”这种表述,其实也是说有一定“概率”,但概率值不确定。“很可能”条件是确认门槛,琐定了概率值,我觉得应该对“很可能”进行明确诠释(何种概率值算是很可能)。第二个标准是“可计量标准”。会计中普遍使用这几个术语:经济利益、价值、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价值与其他两个术语的关系,却很少描述。如果价值就是经济利益,这一条款为什么不将价值用“经济利益”概念替换,而要引入一个新术语呢?(即象负债的确认条件那样)!(四)关于第五章所有者权益在各要素的规范中,问题最多的就是关于所有者权益的规范。表现在:1.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第二十六条所有者权益的定义“那是相当的不成功”。首先,大家可能未必注意到这样一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是立足于“交易或事项”,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是立足于“企业”或“会计主体”。也就是说前者是基于单项交易或事项,而后者是基于企业整体。其次,这个定义建立在一个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其是一个“量”的描述,而非性质的描述。这两个方面导致的问题是:依据该定义是无法识别单项交易所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比如,投资者向企业投入现金100万元,在这项交易中,我们是可以依据资产的定义将现金确认为资产的,但我们没办法依据所有者权益的该定义将投入资本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另外,收入、费用本质上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即属于所有者权益),我们在确认它们时也无法依据该定义。我个人认为,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基础应该与资产与负债保持一致,比如可以这样表述:所有者权益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预期归企业股东享有的经济利益。2.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定义。第二十七条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定义也是“相当不成功的”。首先,会计要素都是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对要素及要素项目的定义应该立足于交易或事项,即应明确利得和损失是哪种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结果。“非日常活动所形成”这类表述指向是不清楚的,比如资产价格变化(如企业持有的股票),是日常活动呢,还是非日常活动?我看它既不是日常活动也不是“非日常活动”,它根本就不是企业的“活动”,而只是外部原因导致的“事项”(这种事项是经常发生的)。其次,“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里涉及“所有者权益”概念;诚如前述,依据第二十六条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在单项交易中无法识别所有者权益,相应地,也就难以在单项交易中识别利得和损失。第二十七条和第三十八条关于利得与损失是计入损益,还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区分纯粹是废话。在第二十七条定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时,其表述是“不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而在第三十八条定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时,其表述是“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依据这两个划分,我们实在无法区分清楚哪种利得应该直接计入损益,哪种利得应该直接计入所有者权利。关于损失的规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3.关于所有者权益的计量。第二十八条提出“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这个观点显然建立在第二十六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的基础上。立足于创造所有者权益的单项交易来看,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会计实践活动告诉我们,所有者权益并不是在总资产、总负债都计量出来后才得出其计量值,而是在每项交易中得出其计量值,而且其计量并不由资产和负债计量共同决定。比如,股东投入现金的交易活动,产生了“实收资本”这项所有者权益,但其计量并不取决于任何负债。又比如,在债转股交易中,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计量也不取决于资产的计量。另外,哪些产生收入或费用的交易,收入与费用计量(即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计量)也未必由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共同决定。(五)关于第六章收入1.关于收入的定义。第三十条对收入的定义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如上所述,“日常活动”不宜作为定义基础,而应回到与资产与负债定义的相同基础上:哪种交易或事项的结果产生收入。第二,既然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使用了“预期”这种不确定性的表述,收入定义中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种肯定表述就不适当,应该改为“预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第三,收入被定义为“总流入”是不适当的。“总流入”定义的是“总收入”,而非“收入”。依据这种定义法,同样是无法识别单项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收入的。在这一点上,我国准则制定者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收益”定义,后者就是立足于单项交易或事项的。2.关于收入的计量。第三十一条关于收入的确认存在的问题是:其可计量标准与第二十一条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协调性需增强。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标准是资源的“成本”或“价值”可计量,而收入确认的可计量标准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如前所述,“经济利益”通常可等同于“价值”概念,据此理解则两条款有冲突嫌疑。后者宜改为:经济利益的流入额或取得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六)关于第七章费用费用的定义及确认存在与收入章节相似的问题。除此之外,第三十五条关于成本、费用、支出的规范存在内在矛盾:1.关于费用与成本。第三十三条已明确将费用定义为计入损益的项目,但第三十五条又提出“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生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这里引述内容中所使用的“费用”,又是可不计入损益的(作为存货资产反映)。费用概念在这里显然是混乱的。引述内容中的“费用”一词应该用“成本”一词替换才合适。2.关于支出与费用。第三十五条的第二款“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也存在一点瑕疵,主要问题存在于“或者”之后的内容中。资产确认主要有两个条件(除符合资产定义之外):概率标准和可计量标准。一般地,如果一项支出“能够产生经济利益”,那说明其符合资产确认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这个条件(概率标准);既然有支出,通常说明其符合资产确认的“成本或价值可计量”这个条件(可计量标准);既然如此,这里所谓的“不符合或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通常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3.关于费用与负债。第三十五条第三款“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存在不严谨的问题。在债务置换交易(一项债务换另一项债务)或在利润分配事项中,导致企业承担了一项负债,而且也不确认一项资产,但是否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呢?显然不能。我觉得严谨的表述应是: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新增负债而又不减少原有负债、或不直接减少所有者权益、不增加经济利益,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七)关于第九章会计计量基本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当的,但其不宜将其简单地与其他四种计量属性简单拼凑在一块。为什么呢?因为公允价值实际上一个“价值体系”,其有许多表现形式,其中现值计量就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与现值并列是不适当的。上述一些问题,有些内容可能吹毛求疵了,有些可能是我的理解有错误,但有些确实是重大缺陷。这些缺陷不弥补,可能贻笑大方。我国当代的许多会计学者喜欢“玩实证”,喜欢“玩新奇”,而我国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却缺乏深耕,研究水平十分浅薄,这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在自己的思考方面捉襟见肘。不改变这种现状,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就只能跟在别人后边撵或者至于“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尴尬境地。

财会研究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教育财会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会计学会、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42-1346/F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5827 邮发代号:38-207,双月刊。 《教育财会研究》创刊于1989年,先后被教育部审定为“中国唯一的教育财会理论专刊”、“国家教育部一级教育财会权威期刊”; 2003年,入选“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2012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不是的。查了 最新的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七版)2015年8月26日 ,没有《教育财会研究》这个期刊。

《财会研究》为全国财政类核心期刊、全国会计类核心期刊,是全国唯一同时具备以上两类核心期刊称号的财经刊物,面向全国公开发行。《财会研究》由甘肃省财政厅主管、甘肃省财政科学研究所主办。自一九八○年创刊以来,荣获多项荣誉。

财会研究投稿经验总结报告

范文单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矿工会七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矿工会财务工作总结报告,请审议。  一、2004年工会经费收支情况  工会全年收入情况:2004年矿工会收入总额为5378534元。其中:工会经费收入4200000元,会费收入34元,事业收入2123元,其他收入66元。  经费支出情况:支出总额49元,其中上解工会经费1568400元(按拨交工会经费的40%上解集团公司工会);会员活动费支出392131元(各车间工会开展活动费用);职工活动费支出86元(职工宣传、教育及开展文体活动费);工会业务费支出83元(职工代表、工会干部培训、会议费、专项工会业务费);事业支出80元;其他支出585202元(拨职工大病互助金、特困职工救助金50万元,更换办公自动化及生产一线职工慰问等费用)。全年工会经费结余51元。   二、2004年工会财务工作回顾  一年来,矿工会七届委员会在矿党委的领导和矿行政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工会法》及有关财经方面的方针政策,坚持把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作为工会财务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管理,工会财务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推动工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一)采取措施,保证经费到位。面对新形势下工会经费拨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矿工会经常研究,认真分析,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足额收好工会经费。一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下发文件、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强《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宣传教育,加深有关部门对收缴工会经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依法拨交工会经费的自觉性。二是加强与矿行政的协商和沟通。工会财务人员与矿行政做到了勤联系、勤督促,积极争取矿行政的支持和帮助,促使工会经费足额到位。三是建立制约机制。把会费收缴纳入到车间工会“职工小家”考核标准中,实行了“一票否决”约束机制。凡是不交或欠交会费的车间工会和车间工会主席取消评先资格。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工会会费的稳定增长。  (二)规范运作,严格管理经费。一年来,矿工会认真落实工会财务政策,严格按照适用范围和标准进行经费管理。一是健全规章制度。根据财务管理规定和工作实际,健全完善了工会经费预决算管理制度、“一支笔”审批制度、物品购置、验收、管理和使用制度、账簿登记、交接制度及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使工会财务工作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加强监督审查。工会年度预决算以及重大开支都经过集体研究后提交经费审查委员会批准。年终工会经费的收支情况经过经费审查委员会通过后,向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报告,接受职工监督,听取职工意见,做到了民主理财,公开透明。  (三)统筹兼顾,合理使用经费。矿工会按照“勤俭节约、统筹兼顾、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用到维护职工权益上,用到关心职工生活、开展各项活动上,切实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始终坚持“五项原则”:即有利于加强维护职能的原则;有利于服务基层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原则;有利于保证重点工作顺利实施的原则;有利于节约开支的原则。做到有计划的使用经费,杜绝多头开支和浪费现象,保证了工会经费的正确流向。一是资金向基层倾斜。保证了会员活动费用的支出,支持各车间工会建好车间小家。二是保证工作重点。保证了在群众安全、合理化建议、建设职工之家、工会干部及职工代表培训等活动的费用。三是保证重大活动。职工运动会、重大文艺演出、“双代会”等重大事项都专门列出费用,保证了重大活动的正常开展。四是保证扶贫送温暖工程。矿工会对“特困职工救助”、“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助学”、“职工大病互助”等四个基金,分别设立了专门账户,制定了管理使用办法,实行专款专用。在实际操作中,严格程序,手续完备,使各项基金在管理使用上做到了合情、合理、合法。  一年来,矿工会财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保证了工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从整体运作来看,仍有不足的地方:一是往年的部分经费还未拨交到位;二是个别车间工会会费使用仍有不规范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2005年工会财务工作意见  工会财务作为工会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工会组织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当前,在新时期形势下的工会财务工作需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工会财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工会工作和职工会员服务。2005年工会财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工会法》,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经费收缴,规范财务管理,为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根据这个要求,矿工会2005年财务工作的重点是:  (一)深入贯彻《工会法》,抓好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会法》的宣传贯彻力度,认真落实《工会法》中关于经费收缴方面的有关规定,积极协商,加强协调,经常督促,取得矿行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依法收缴工会经费,确保工会经费按时足额拨交,为开展好工会工作提供保证。  (二)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要认真总结财务工作经验,健全完

直接把我的发给你看看参考一下好了:一、工作业绩总结(本部分包括总结/述职期内所负责工作领域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1、建立(公司名)会计科目,并梳理账目(7月-12月),编制会计凭证,建立并制作对账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资金支出半月报等。已经全部在规定期限内完成;2、办理公司的各项纳税申报业务,并完成缴税工作;3、办理银行各项业务,定期核对银行日记账,做到按时完成银行业务,无拖欠,及时掌握银行资金数,与银行完成账目核对;4、定期与(公司)出纳员对账,找出账目不明支出,使得现金台账与现金日记账持平,审核无误;5、制作固定资产表格,完成每月计提折旧。二、工作表现及态度评述(特别对不足之处须加以分析,提出改善思路。)1、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勤勉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每一项工作顺利开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保障。我在工作中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勤勤恳恳,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经常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严格遵守各项财会法律法规以及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会计岗位职责,自觉按规章操作2、业务上不断积累,提高素质。本人十分注重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自学业务知识,认真学习了关于财会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在工作中贯彻执行这些政策规定。平时,我还注重对电脑有关知识进行较为深入的钻研,使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工作不断创新,提高效率。工作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寻求便捷的工作方法,节约工作实践,便于学习新的财税理论,管理理论,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个人工作能力现状自评与提升计划(本部分包括能力的优点与不足、提升的目标、具体措施、时间期限。)这期间,围绕自身工作职责做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公司的要求和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是:自己来公司时间短,一些情况还不熟悉,尤其是对部分公司规定还没有吃透,另外公司正处于逐步走向制度完善的境况,相关业务流程对工作效率有一定影响,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建设优秀财务队伍,为公司发展竭尽所能。争取明年年中消除以上不利因素,更好的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四、对公司经营或部门建设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由于对此行业内容只是初步了解,暂时还没有合理有效的建议,希望公司出纳人员可以尽快到岗,好配合工作。

财务工作总结是什么,都有哪些内容?

一般说来,先是开头语,接着就是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对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客观的对自己工作中做得好的,过失等进行反映,但重点是做得好的。然后是对上年做得不好的,表明自己在以后工作中如何进行完善,最后写新的一年中对自己的要求,对未来的打算和期望。、希望采纳

财经研究投稿经验总结

半个月左右。根据查询相关官方网站信息显示投稿审核在半个月左右也就是3月份大约可以出结果。具体消息可关注官方网站,获得第一手权威信息。

中国最好的经济学期刊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文汇(改版之后)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南开经济研究(改版之后)南方经济(改版之后)金融研究(不含垃圾实务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每期文章10来篇,发表难度还是挺高的,声誉不错)财经研究(每期文章10来篇,质量不错)经济学家(一直很低调沉稳,声誉不错)改革(曾经非常辉煌,近年受到版面费的负面困扰,但总体期刊水平并没有大弧度的下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不错的杂志,唯一的诟病就是那些理事单位)经济评论(总体比较稳定,正在变得更好)经济学动态/外国经济与管理(说实在的,学术含量整体都不高,无非是些综述啊述评之类的,前者其实还不如后者,后者每期文章10来篇)财贸经济(本来就不是很好,这两年每期文章几乎翻了倍,正在变烂)财经问题研究(总体水平一直比较稳定,也算是老牌期刊)国际贸易问题(前些年收费表现不好,这两年好了些)

  • 索引序列
  • 财会研究投稿经验总结
  • 财会研究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 财会研究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 财会研究投稿经验总结报告
  • 财经研究投稿经验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