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负责人联系方式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负责人联系方式

发布时间: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负责人联系方式

收录了。《轻工学报》1986年创刊,原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CN 41-1172/TS),2013年变更为《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CN 41-1422/TS),201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新广出审[2015]309号),更名为《轻工学报》(CN 41-1437/TS),将于2016年1月开始启用,继原刊名连续编号。本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科学引文索引》(SCI)、《史蒂芬斯数据库》(EBSCO)收录/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数据库、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中文科学技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来源期刊。2006、2009、2012年连续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2011、2014年连续三届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2014年被评为“河南省二十佳提名期刊”;在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校学报综合质量评估中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自科期刊”;2014年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中国高校学术期刊特色期刊奖”。

· 1· 郑州体育学院· 2· 郑州轻工业学院· 3· 郑州轻工学院· 4·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 5· 郑州科技职业学院· · 6· 郑州交通学院· · 7·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 · 8·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 9· 郑州航空管理学院· · 10· 郑州工程学院· · 11· 郑州电力学院· · 12· 郑州大学医学院· · 13· 郑州华信学院· · 14·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 15· 郑州工学院· · 16· 郑州美术学院· · 17· 郑州航空学院· · 18· 郑州航空工业学院· · 19· 郑州科技学院· · 20· 郑州大学法学院· · 21· 郑州防空兵学院· · 22· 郑州电力专修学院· · 23· 郑州财经学院· · 24· 郑州轻工职业学院· · 25· 郑州信息工程学院· · 26· 郑州粮食学院· · 27· 郑州医学院· · 28· 郑州防空兵指挥学院· · 29· 郑州教育学院· · 30· 郑州经贸学院· · 31· 郑州大学升达学院· · 32· 郑州大学工学院· · 33· 郑州外国语学院· · 34· 郑州大学城市学院· · 35· 郑州职工医学院· · 36· 郑州大学成教学院· · 37· 郑州旅游学院· · 38· 郑州黄河科技学院· · 39·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 40· 郑州树青医学院· · 41· 郑州学院· · 42· 郑州大学商学院· · 43· 郑州黄河医学院· · 44· 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 · 45· 郑州大学文学院· · 46·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 47· 郑州工业学院· · 48· 郑州师范学院· · 49· 郑州中原工学院· · 50· 郑州工贸学院· · 51· 郑州职业学院· · 52· 郑州轻工业学院首页· · 53· 郑州大河学院· · 54· 郑州电子信息学院· · 55·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 56· 郑州市轻工业学院· · 57· 郑州经济管理学院· · 58· 郑州测绘学院· · 59· 郑州国际工商学院· · 60· 郑州升达学院· · 61· 郑州司法警官学院· · 62· 郑州市技师学院· · 63· 郑州音乐学院· · 64· 郑州纺织工学院· · 65· 郑州技师学院· · 66· 郑州铁路技术学院· · 67·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 68· 郑州炮兵学院· · 69· 郑州铁路技师学院· · 70· 郑州艺术学院· · 71· 郑州轻工业学院就业· · 72· 郑州电子技术学院· · 73· 郑州西亚斯学院· · 74· 郑州白求恩医学院· · 75· 郑州铁道警官学院· · 76· 郑州航空航天学院· · 77· 郑州大学研究生学院· · 78· 郑州轻工业学院论坛· · 79· 郑州测绘技术学院· · 80· 郑州铁路职业学院· · 81· 郑州西亚斯国际学院· · 82· 郑州高炮学院· · 83· 郑州大学软件学院· · 84· 郑州解放军信息学院· · 85· 郑州轻工业学院专业· · 86· 郑州铁道学院· · 87· 郑州外语学院· · 88· 郑州市职业技术学院· · 89· 河南郑州大学医学院· · 90· 郑州华北水利学院· · 91· 郑州交通技师学院· · 92· 郑州中医学院· · 93· 郑州航海学院· · 94· 郑州中原工学院招聘· · 95· 郑州工商管理学院· · 96· 郑州市信息工程学院· · 97· 郑州建筑学院· · 98· 郑州航空技术学院· · 99· 郑州纺织学院· · 100· 郑州铁路警官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负责人

张景明,大连大学美术学院198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系佛教文化艺术专业。200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获法学(民族学)博士学位。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中国酱文化博物馆专职研究员● 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连大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大连大学学报》、《饮食文化研究》和《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编辑委员会委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委●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学科评审组专家● 辽宁省新增专业学士学位授予评审专家●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 ● 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常务理事 ● 中国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设计产业协会专家组顾问● 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会理事●大连市委宣传部“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研究指定专家●大连市文联专家库专家 共发表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艺术学方面的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在港台期刊上发表11篇,被CSSCI检索16篇,《光明日报》发表1篇,被人大报刊资料转载1篇,被《新华文摘》篇目辑览转载1篇。具体如下:1、《内蒙古巴林左旗二道梁红山文化遗址的细石器》,《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1期。2、《呼市东郊大窑南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清理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2期。3、《呼和浩特市九龙湾征集的文物》,《内蒙古文物考古》1996年1、2期合刊。4、《中国北方民族的汉代铜器文化》,《考古文物研究——纪念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四十周年文集》,三秦出版社,1996年。5、《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格尔图汉墓》,《文物》1997年第4期。(CSSCI)6、《浅谈大窑文化》,《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7、《试论突厥族源与铁勒的关系》,《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8、《俄罗斯哈卡斯省府阿巴干发现的汉式宫殿主人再考》,《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9、《考古学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10、《辽代金银器概述》,《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11、《乌审旗翁滚梁北朝墓葬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12、《加拿大魁北克文明博物馆》,《中国博物馆通讯》1997年第2期。13、《内蒙古地区的原始宗教文化》,《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3月25日第4版。14、《辽代覆面具》,《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第19期第4版。15、《赤峰地区发现的金代白釉剔花瓷器》,《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4月22日第4版。16、《辽代鸡冠壶》,《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7月29日第4版。17、《内蒙古地区的西夏褐釉剔花瓷器》,《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8月19日第4版。18、《北方草原地区东胡的青铜礼器》,《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第15期第4版。19、《辽代的箸文化》,《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10月28日第4版。20、《内蒙古有多少文物古迹》,《内蒙古周末报》1998年1月16日第4版。21、东胡民族的饮食器具,内蒙古周末报,1998年1月9日第4版。22、《北方草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内蒙古周末报》1998年5月8日第2版。23、《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箸文化》,《中国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24、《内蒙古伊盟准格尔旗发现大泉五十陶范》,《中国钱币》1998年第2期。25、《论北方草原地区的汉代金银器》,《远望集——纪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四十周年华诞》,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26、《内蒙古巴林左旗王家湾金代墓葬》,《考古》1999年第4期。(CSSCI)27、《内蒙古地区蒙元时期的金银器》,《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第2期。28、《元上都与元大都城址平面布局》,《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第2期。29、《论辽代早中期金银器的唐风格》,《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哲学版)1999年第5期。(CSSCI)30、《论辽、西夏的货币经济以及与宋的关系》,《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9年第2期。31、《金步摇冠饰》,《中国文物报》,1999年2月7日第3版。32、《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几座博物馆》,《中国博物馆通讯》2000年第1期。33、《辽代金银器的器形、纹饰演变及工艺》,《北方文物》2000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34、《试析辽代社会经济发展在文献、实物中的体现》,《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CSSCI)35、《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经济初探》,《史前研究》,三秦出版社,2000年。36、《呼和浩特市北郊蟠龙塔地宫遗址》,《考古学年鉴》,文物出版社,2000年。37、《论辽代金银器》,《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2期。(CSSCI)38、《从群虎图岩画看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虎纹装饰》,《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第2期。39、《内蒙古乌审旗翁滚梁墓葬年代新探》,《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第1期。40、《辽代金银饮食器的文化内涵》,《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1年第1期。41、《威风万里压南邦——契丹族的历史足迹》,《历史月刊》(台湾)2001年第8期。42、《内蒙古凉城县小坝子滩的金银器窖藏》,《文物》2002年第8期。(CSSCI)43、《论蒙古族饮食结构与进食方式的演变》,《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2年第1期。44、《辽代冠带析论》,《包头博物馆馆刊》2002年第1期。45、《鲜卑金银器及相关问题》,《内蒙古文物考古》2002年第1期。46、《汉文古籍与北方民族研究》,《民族古籍》2002年第2期。47、《内蒙古发现的隋唐金银器研究》,《考古与文物》2002年增刊。48、《论内蒙古地区古代生态环境与饮食文化的互动》,《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2年第2期。49、《辽代契丹民族的人口及特点》,《思想战线》2003年第4期。(CSSCI)50、《匈奴动物纹饰的特征及相关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5期。(CSSCI)51、《北方草原的佛教艺术》,《中华文化画报》2003年第5期。(中文核心期刊)52、《契丹民族的饮食文化在礼俗中的反映》,《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4年第1期。53、《论白道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年第1期。54、《北方草原的金银器》,《中华文化画报》2004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55、《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卫生保健与饮食理论》,《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56、《酒饮文化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前瞻》,《中国酒都》,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57、《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与艺术创作》,《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4年第3期。58、《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在人生礼俗中的反映》,《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4年第4期。59、《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经济初探》,《内蒙古文物考古》2005年第2期。60、《匈奴动物造型艺术与图腾文化》,《大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61、《从艺术形式中所见之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62、《中国北方草原的金银器艺术》,《典藏·古美术》(台湾)2005年第8期。63、《论草原生态环境与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关系》,《论草原文化》(第一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年。64、《论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饮食文化研究》(美国)2005年第3期。65、《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在宗教礼仪中的作用》,《饮食文化研究》(美国)2005年第4期。66、《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定位》,《论草原文化》(第二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67、《辽代金银器的特征及造型艺术》,《大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68、《辽代金银器中之西方文化和宋文化的因素》,《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69、《契丹的茶与茶文化研究》,《饮食文化研究》(美国)2006年第2期。70、《岁时节庆与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第2期。(CSSCI,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3期篇目辑览转载)71、《匈奴金银器造型艺术的文化象征》,《民族艺术》2006年第2期。(CSSCI)72、《辽代金银器在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中的反映》,《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一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73、《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产生的自然与社会历史背景》,中山大学“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74、《中国北方草原的青铜器艺术与文化交流》,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田野》(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11月。75、《草原丝绸之路与草原文化》,《论草原文化》(第三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年;《光明日报》2007年1月26日。76、《箸与蒙古族进食方式的演变》,2006年10月第四届中国箸文化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77、《在文明城市中构建大学的和谐环境》,《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第9期。78、《契丹的饮食文化在墓葬壁画中的反映》,《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79、《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的金银器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0、《论金银器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2007年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交流论文,将载在《论草原文化》(第四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年。81、《中国民族工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界定与保护》,2007年10月中国民族文物界定、定级、分类研讨会交流论文。《中国民族文博》第二辑,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82、《北方民族传统文化与草原生态关系的调查和思考》,《大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83、《北方草原地区鲜卑金银器造型艺术研究》,《民族艺术》2008年第1期。(CSSCI)84、《北方草原西周至春秋青铜器的造型艺术与多样文化》,《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CSSCI)85、《草原丝绸之路开通前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中国美术研究》2008年第1期。86、《北方游牧民族的虎纹装饰与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87、《北方游牧民族工艺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88、《论北方游牧民族饮食结构与饮食风味》,《饮食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89、《中国北方草原的青铜器艺术与文化交流》,《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田野》(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11月。90、《从物质形态论草原文化的多样性》,《论草原文化》(第五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91、《辽代金银器造型艺术的唐文化因素》,《论草原文化》(第六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92、《现代化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学刊》2009年第1期。93、《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界定与理论体系——以辽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为例研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94、《辽代壁画中的茶饮及相关问题》,《饮食文化研究》(下),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8月。95、《辽代冠带的类型和相关问题》,《宋史研究论丛》第十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CSSCI)96、《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的调查与思考》,《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97、《从出土器物造型谈中国北方草原文化的多样性》,《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艺术空间)2009年第4期。98、《造型艺术的理论探讨——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例》,《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99、《论造型艺术的研究方法》,《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艺术空间)2010年第2期。100、《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风格与思想表述》,《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第3期。(CSSCI)101、《饮食人类学与草原饮食文化研究》,《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4期。(CSSCI)102、《大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大连干部学刊》2010年第4期。103、《生态人文时尚包容向上——从人类学角度分析大连城市精神与文化的定位》,《大连日报》2010年8月9日第7版。104、《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延续与保护——以大连地区为个案研究》,《技艺传承与当代社会发展——艺术人类学视角》,学苑出版社,2010年11月。105、《北方游牧民族的刺绣造型艺术与多样文化》,《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106、《中国北方草原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杭州亚洲食学论坛学术论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107、《论中国北方草原饮食文化的生态观》,《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第2期。(CSSCI) 1、《草原文化》,合著,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2、《鞍马文化——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合著,香港,1996年。3、《世界博物馆巡礼——内蒙古博物馆》,合著,台湾大地地理出版公司,1996年。4、《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合著,内蒙古画报社,1997年。5、《中国北方草原古代金银器》,专著,文物出版社,2005年7月。6、《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专著,文物出版社,2008年1月。7、《辽代金银器研究》,专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8月。(获得2008年大连市人民政府出版专著资助)8、《中国饮食器具发展史》,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 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2项,参加国家、省市级项目8项。主持项目:1、2007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07BF35),2万元,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2、2009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草原文化研究二、三期工程·草原饮食文化研究》(08@ZHO20),7万元,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3、2008年,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辽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教育的关系》(2008040),5万元,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4、2005年,主持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代金银器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史》(L05CLS013),5万元,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5、2004年,主持大连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工艺文化研究》,1万元,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6、2005年,主持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大连城市形象与文化建设的人类学分析》(05DLSK141),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7、2006年,主持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与外来文化的交融》(06DLSK162),04万元,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8、2008年,主持辽宁省社科联研究项目《辽宁地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研究》(2008lslktjjx-04),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9、2008年,主持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作用》(08DLSK113),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10、2010年,主持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研究》(10DLSK040),自筹,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11、2011年,主持国家文物局全国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与技术研究项目《金银器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10万元,2011年11月至2014年5月。12、2012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保护与开发研究》,9万元,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参加项目:1、1998年,参加了国家九五重点出版项目《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丛书《中北地区饮食文化史》的编写,担任子项目负责人。2、1999年,参加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二期工程《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内蒙古卷》的编写(97AD01)。3、2007年,参加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重点项目《辽金时期家族与社会变迁研究》(L07AZS001),1万元,作为第一主要参加者,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4、2009年,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包豪斯模式”与“实践嵌入式”结合对增强设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09YJA770004),5万元,第一主要参加者,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5、2009年,参加辽宁省社科联研究项目《辽宁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6、2009年,参加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对策研究》(09DLSK219),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7、2010年,参加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市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10DLSK044),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8、2011年,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认同研究》(11BZS022),15万元,作为第一主要参加者,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 1、论文《内蒙古巴林左旗二道梁红山文化遗址的细石器》,1996年获内蒙古考古博物馆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三等奖。2、论文《论北方草原地区的汉代金银器》,2000年获内蒙古青年知识分子科技创新奖。3、论文《威风万里压南邦——契丹族的历史足迹》,2001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学金三等奖。4、论文《论蒙古族饮食结构与进食方式的演变》,2002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学金二等奖。5、论文《匈奴动物纹饰的特征及相关问题》,2003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学金三等奖。6、论文《论草原生态环境与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关系》,2004年获得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优秀奖(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与主办政府联合颁发,以下相同)。7、论文《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卫生保健与饮食理论》,2005年获得大连市科学论文奖励三等奖。8、论文《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定位》,2005年获得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优秀奖。9、论文《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在宗教礼仪中的作用》,2006年获得大连市科学论文奖励二等奖。10、论文《匈奴动物造型艺术与图腾文化》,2006年获得大连市科学论文奖励二等奖。11、论文《草原丝绸之路与草原文化》,2006年获得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二等奖。12、论文《论金银器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2007年获得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三等奖。13、专著《中国北方草原古代金银器》,2007年获得大连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进步奖(首届政府奖)三等奖。14、论文《从物质形态论草原文化的多样性》,2008年获得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优秀奖。15、论文《辽代金银器造型艺术中的唐文化因素》,2009年获得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16、论文《生态、人文、时尚、包容、向上——从人类学角度谈大连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定位》,2010年在大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繁荣城市文化,培育城市精神”征文中获得二等奖。

1997、1998年连续被评为文明教师,1999年“教育质量年”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2001年学院举办的“中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获优秀奖,2002年被评为优秀教师,2005年获得周口市文学艺术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院“师德标兵”,2006年获得学院“教学优秀奖”二等奖。2007年获得学院科研先进个人,2007年获得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发表的文章1.《论网络艺术的拟像性与交互主体性》2007年第10期《装饰》(中文核心)2.《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刍议》2006年第8期《教育与职业》(中文核心)3.《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汉字创意元素》2006年第3期《艺术教育》(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4.《现代汉字字体的创意设计》2006年第1期《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传统吉祥装饰的形态特征及其创作主题》2006年第1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论中国钧瓷艺术的历史演进》2006年第4期(《艺术教育》(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色彩创意与色彩构图》2006年第1期《广西艺术学院学报》公益广告《自然、生命、人类》2004年第6期《文艺研究》(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标志设计作品系列2005年12月《东方艺术》“海盐城市标志”、“中华老字号标识”、“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会徽”、“中国侨商联合会会徽”发表于2008年第11期《美术观察》(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负责人名单

· 1· 郑州体育学院· 2· 郑州轻工业学院· 3· 郑州轻工学院· 4·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 5· 郑州科技职业学院· · 6· 郑州交通学院· · 7·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 · 8·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 9· 郑州航空管理学院· · 10· 郑州工程学院· · 11· 郑州电力学院· · 12· 郑州大学医学院· · 13· 郑州华信学院· · 14·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 15· 郑州工学院· · 16· 郑州美术学院· · 17· 郑州航空学院· · 18· 郑州航空工业学院· · 19· 郑州科技学院· · 20· 郑州大学法学院· · 21· 郑州防空兵学院· · 22· 郑州电力专修学院· · 23· 郑州财经学院· · 24· 郑州轻工职业学院· · 25· 郑州信息工程学院· · 26· 郑州粮食学院· · 27· 郑州医学院· · 28· 郑州防空兵指挥学院· · 29· 郑州教育学院· · 30· 郑州经贸学院· · 31· 郑州大学升达学院· · 32· 郑州大学工学院· · 33· 郑州外国语学院· · 34· 郑州大学城市学院· · 35· 郑州职工医学院· · 36· 郑州大学成教学院· · 37· 郑州旅游学院· · 38· 郑州黄河科技学院· · 39·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 40· 郑州树青医学院· · 41· 郑州学院· · 42· 郑州大学商学院· · 43· 郑州黄河医学院· · 44· 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 · 45· 郑州大学文学院· · 46·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 47· 郑州工业学院· · 48· 郑州师范学院· · 49· 郑州中原工学院· · 50· 郑州工贸学院· · 51· 郑州职业学院· · 52· 郑州轻工业学院首页· · 53· 郑州大河学院· · 54· 郑州电子信息学院· · 55·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 56· 郑州市轻工业学院· · 57· 郑州经济管理学院· · 58· 郑州测绘学院· · 59· 郑州国际工商学院· · 60· 郑州升达学院· · 61· 郑州司法警官学院· · 62· 郑州市技师学院· · 63· 郑州音乐学院· · 64· 郑州纺织工学院· · 65· 郑州技师学院· · 66· 郑州铁路技术学院· · 67·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 68· 郑州炮兵学院· · 69· 郑州铁路技师学院· · 70· 郑州艺术学院· · 71· 郑州轻工业学院就业· · 72· 郑州电子技术学院· · 73· 郑州西亚斯学院· · 74· 郑州白求恩医学院· · 75· 郑州铁道警官学院· · 76· 郑州航空航天学院· · 77· 郑州大学研究生学院· · 78· 郑州轻工业学院论坛· · 79· 郑州测绘技术学院· · 80· 郑州铁路职业学院· · 81· 郑州西亚斯国际学院· · 82· 郑州高炮学院· · 83· 郑州大学软件学院· · 84· 郑州解放军信息学院· · 85· 郑州轻工业学院专业· · 86· 郑州铁道学院· · 87· 郑州外语学院· · 88· 郑州市职业技术学院· · 89· 河南郑州大学医学院· · 90· 郑州华北水利学院· · 91· 郑州交通技师学院· · 92· 郑州中医学院· · 93· 郑州航海学院· · 94· 郑州中原工学院招聘· · 95· 郑州工商管理学院· · 96· 郑州市信息工程学院· · 97· 郑州建筑学院· · 98· 郑州航空技术学院· · 99· 郑州纺织学院· · 100· 郑州铁路警官学院

收录了。《轻工学报》1986年创刊,原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CN 41-1172/TS),2013年变更为《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CN 41-1422/TS),201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新广出审[2015]309号),更名为《轻工学报》(CN 41-1437/TS),将于2016年1月开始启用,继原刊名连续编号。本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科学引文索引》(SCI)、《史蒂芬斯数据库》(EBSCO)收录/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数据库、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中文科学技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来源期刊。2006、2009、2012年连续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2011、2014年连续三届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2014年被评为“河南省二十佳提名期刊”;在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校学报综合质量评估中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自科期刊”;2014年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中国高校学术期刊特色期刊奖”。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联系方式

1、《〈尚书〉民族思想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2-68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2、《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9-24页;3、《新时期孟子心性论逻辑架构研究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18-121页;4、《舜、禹、汤、武本不同——〈尚书〉“圣王”形象“被同质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已采用,待发;中文核心期刊);5、《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阴山学刊》2011年第9期(已采用,待发)。6、《过度疑古的成因综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69-72页;7、《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5-19页;8、《连续、递嬗与循环——〈尚书〉的历史变动观》,《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第89-95页;9、《〈尚书〉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2期,第84-86页及第108页;10、《〈尚书〉的历史本原论和历史主体论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7页;11、《〈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初探》,《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7-8期,第94-97页;12、《〈尚书〉“革命”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62-64页;13、《儒家后嗣观念对宗教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第129-131页(CSSCI期刊);14、《〈尚书〉历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95-99页;15、《新时期孟子心性论与其他心性学说的比较》,《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52-56页;16、《“李小龙暴猝”?》,《咬文嚼字》,2011年第1期,第19页;17、《“天子”新考》,《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第140-145页(此文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内部刊物《励学》2010年第3期第29-36页上刊发、内部交流);18、《孟子和汤因比历史思想之比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第102-108页(中文核心期刊);19、《中国原始历史意识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中国原始历史意识溯源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求索》,2009年第7期,第200-203页及第211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20、《言语之外的孔子形象——以〈论语·乡党篇〉为中心》,《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7-40页;21、《孟子思想渊源综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第65-70页;22、《索绪尔其人其事对治史治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101-103页;23、《被忽视的另一面——谈“三礼”中尊重女性和子女的思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109-112页;24、《〈尚书〉历史变动观的两重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84-87页;25、《文化定向与范式人格》,《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第21-23页;26、《〈尚书〉天人关系新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32-36页(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7、《〈尚书〉的大一统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7-49页;28、《“法先王”思想与周代的特殊关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2008年:29、《对孔子“生而知之”论的再辨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88-190页,约7000字;30、《孟子“心性论”文学价值的新时期研究》,《时代文学》(理论版)(中文核心),2008年5月下半月刊,第93页,约2500字;1998-2007年:31、《科普也应讲统一战线》,1998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约800字;32、《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改进意见》,收入《新世纪语文改革与探索特辑》,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2001年5月版,第856-857页,约9000字;33、《“道狭草木长”的“长”》《咬文嚼字》(学生版),2001年第1期(创刊号),第23页,约800字;34、《咬一咬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收入《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55-356页,约9000字;35、《高中语文第一册注释指误》,《语文知识》,2004年第10期,第34页,约1000字;36、《“弃养”与“弃世”》,《咬文嚼字》,2005年第9期,第39页,约800字;37、《毕业了,班级公物怎么办?》,《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第29-30页,约2000字(该文入选:《影响班主任的101个经典管理案例》,朱玉忠主编,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篇,第48-50页)。

这个整理起来是比较费时间的。我知道,眼科研究是中文核心期刊。医学类的可以找时间整理下。

1、方便面系列风味汤料的生产技术及配方食品工业1994(5) 中文核心期刊 第一名 3500字2、配制型酸奶的研制食品工业1994(5) 中文核心期刊 第二名 4000字3、如何提高方便面的综合质量食品工业1994(5) 中文核心期刊 第二名 5000字4、微波方便面生产原理及工艺技术食品工业1995(5) 中文核心期刊 第二名 5500字5、方便面油炸用油的使用及劣变残油的再生利用食品工业1995(5)中文核心期刊 第二名 5000字6、水解植物蛋白(HVP)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工业1995(5) 中文核心期刊 第一名 4500字7、脱水蔬菜纸的工艺研究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5(4) 中文核心期刊 第二名 4300字8、复合果蔬奶茶的加工工艺研究食品工业1996(4) 中文核心期刊 第一名 3500字9、大豆分离蛋白在冰淇淋加工中的应用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6(4)中文核心期刊 第一名 5000字10、香菇-红枣汁的研制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7(3)中文核心期刊 第一名 8000字11、果汁酸化豆奶饮料的研制食品工业1998(2)中文核心期刊 第一名 4000字12、碱法水解大豆蛋白的研究食品工业1998(5)中文核心期刊 第一名 4100字13、多维麦胚花生芝麻酱的研制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8(1)中文核心期刊 第一名 5500字14、大豆蛋白纤维粉在面包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粮油学报1998(3)中文核心期刊第一名6000字15、小麦胚芽在面包生产中的应用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8(2) 第一名 4200字16、佛手瓜豆奶饮料生产技术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8(2) 第一名 5000字17、面条品质的改良及新品种的开发研究粮食与饲料工业1999(10)中文核心期刊 第二名 4100字18、面条及馒头专用粉的品质要求及小麦品种筛选研究中国粮油学报1999(2)中文核心期刊 第二名 6000字19、甘薯叶系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中国食物与营养2001(5)第一名 5000字20、速冻馒头生产工艺研究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2(3)中文核心期刊 第一名5000字21、西藏日喀则地区荞麦成分检测分析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2(4)中文核心期刊 第一名5100字22、荞麦营养成分的检测及分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3)中文核心期刊 第二名4800字23、低聚木糖樱桃醋饮料的研制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4(3)中文核心期刊 第二名5500字24、无铝油条膨松剂配方的优化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5(2)中文核心期刊 第二名4500字25、低聚木糖山楂醋饮料的研制 食品科技2005(7)中文核心期刊 第二名5500字26、无铝速冻油条的研究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5(4)中文核心期刊 第一名4500字27、大学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培养创新人才 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1) 第一名3000字28、多维芝麻调味小食品的生产方法 食品开发2000(5) 第一名4000字29、The Development of new variety of Noodle and theModification of Their Q国际农业科技大会 11第一名 4500字30、速冻汤圆的生产方法 中国食品报15 第一名3000字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联系方式电话

你说的是轻工学学院吧? 郑州有两个, 我不知道你具体去哪个? 我把两个联系方式以及地址都给你。郑州轻工业学院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66 电话: (0371)63932273 乘车路线: 在火车站 乘坐 1路公交车, 在 碧沙岗站 下车 然后转乘322路(或 315), 在 祥营站 下车 然后步行至 郑州轻工业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地址: 东风路5号 电话: (0371)63932273 乘车路线:火车站乘坐28路(或 k28, 2快), 在 郑州轻工业学院站 下车 很高兴为您解答!~

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大道166号,原属于中原区,位于郑大西部2千米左右,从火车站坐B12或68到郑大门口再坐小面包就行了

郑州轻工业学院位于郑州的高新区,隶属中原区

  • 索引序列
  •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负责人联系方式
  •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负责人
  •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负责人名单
  •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联系方式
  •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联系方式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