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石家庄学院论文导师联系方式

石家庄学院论文导师联系方式

发布时间:

石家庄学院论文导师联系方式

推荐你直接在“石家庄学院主页”上面找到导航栏目“教学单位-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在系部的版权处有一个系部的办公电话,你就用看到的那个电话拨打,问问试试!

石家庄医学院创建于 1964 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 1992 年,易名为石家庄医学院。从“八五”计划开始,连续三个五年进入省重点建设院校行列。 1991 年获河北省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 2005 年被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水平优秀院校,现已成为河北省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总面积为 1404 亩,由和平校区、新华校区两部分组成,和平校区占地 227 亩;新华校区创建于 2002 年,占地 1177 亩,于 2003 年开始招收首批新生。目前学校全日制学生 14833 人,其中本科生 13246 人,研究生 556 人,专科生 1031 人。在校成人生 13714 人。 学校设有基础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检验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 9 个二级学院和社科部,拥有 1 所直属附属医院, 10 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59 所临床教学(实习)医院 。 学校近年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目前在编教职员工 2893 人(含直属附院),其中校部在编教师 984 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 552 人。有硕士生导师 299 人,博士生导师 8 人,有 80 人次被列为河北省“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3 人,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 8 人。 学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专业结构。设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医学等 14 个本科专业和 32 个专业方向,涵盖医、管、工等学科门类。其中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两门专业是河北省名牌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 1 门,校级精品课程 15 门。 学校现有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及省级扶持学科 4 个,医学特色专科 1 个,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 16 个,省厅级重点实验室 5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13 个,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 1 个。“九五”以来,学校获得各级科研课题 1300 多项,其中 2006 年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划)项目 1 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 项,资助经费共 295 万元。获国家级、省级及厅局级科研成果奖 100 多项次,获国家发明专利 20 多项;发表论文 5800 多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70 篇,被《 SCI 》引用 50 篇次。 学校拥有先进的网络设施,是广东省教育科研网的接入单位,湛江地区汇接中心。学校还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累积馆藏文献总量为 1,120,295 册,其中纸质文献总量 781,160 册,电子文献总量 339,135 册。《石家庄医学院学报》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CAJCED )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 )全文收录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近年来,学校对外交流日益扩大,与日本、印度、美国等国外高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办学。先后选派数十名教师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和港澳地区进修学习和交流,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担任特聘教授等,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建校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共培养了近 2 万名高层次医学人才。学校生源充足,是河北省考生报考的热门省属本科院校之一。我校学生以理论基础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各级就业市场中属“强势群体”,就业率较高。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5% 以上。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立志立德,求真求精,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为核心,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目前,全校上下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更鲜明,综合实力处于国内省属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而努力。

石家庄学院论文导师

(2001年以来)2001年论文1.胡卫平.论中学生科学能力的结构. 中国教育学刊,2001,(3)。被教育文摘周报(2001年9月19日)摘录。被引用:期刊论文2次;硕博论文8次2.胡卫平.论科学创造力的结构.教育科学研究,2001,(4):5-8。被引用:期刊论文4次;硕博论文1次3.胡卫平、王新.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进展.学科教育,2001,(3):14-18。被引用: 硕博论文1次4.胡卫平、罗来辉.论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结构.学科教育,2001,(2):27-31。人大复印资料:G37《中学化学教与学》2002年第一期转载。被引用:期刊论文2次;硕博论文5次5.胡卫平.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报,2001、9、12002年论文6.胡卫平、俞国良.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研究.教育研究,2002,(1)。教育文摘周报(2002年2月27日)、教师报(2002年3月6日)摘录,被中国改革发展研究文库评为一等奖。人大复印资料:D421《青少年导刊》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被引用:期刊论文7次;硕博论文15次7.胡卫平、徐晓梅.中学生科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心理分析.学科教育,2002,(2)。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8.胡卫平.创造力理论研究的新进展.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3):1-3。被引用:期刊论文3次;硕博论文5次9.Weiping Hu, Philip A A Scientific Creativity Test for Secondary School 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SSCI期刊) 2002年第4期。10.胡卫平.物理问题解决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G36《中学物理教与学》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被引用:硕博论文9次11.胡卫平.物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2002年第9期(24卷)。 12.胡卫平.中学生物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师,2002年第9期(23卷)13.胡卫平、李吉庆、吉安平.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若干理论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硕博论文1次14.胡卫平.科学探究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小学校长,2002年第9期。15.申继亮、胡卫平、林崇德.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的编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第4期.被引用:期刊论文2次;硕博论文3次2003年论文 胡卫平、孟 进.中学科学分组实验教学的心理分析.学科教育,2003年第1期.(2003年1月)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17.胡卫平.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小学校长,2003年第4期.(2003年4月)18.胡卫平、张争宽.中学科学规律教学的心理分析.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5期.(2003年5月)被引用:期刊论文2次。19.胡卫平、王保祥.科学创造性思维分析.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2003年7月)被引用:期刊论文3次;硕博论文1次20.胡卫平.中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心理分析及能力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8期(2003年8月).21.Chongde Lin, Weiping Hu, Philip Adey & Jiliang S The influence of CASE on Scientific Creativity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SSCI), 2003年第2期(2003年6月)(第33卷),143-22.胡卫平 林崇德 申继亮.英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2003年第5期(第26卷)2003年9月。被引用:期刊论文15次;硕博论文7次23.胡卫平、韩琴.国外对青少年创造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10期。(2003年10月)24.胡卫平。物理问题解决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人大复印资料(中学物理教与学)G36,2003年5月。 胡卫平、林崇德.青少年的科学思维能力研究.教育研究,2003年第12期。26.胡卫平.提高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咋办.中国教育报,2003年12月13日教育科学版。2004年论文27.胡卫平.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培养的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4期。33-37页。被引用:期刊论文4次;硕博论文9次 胡卫平 朱晓民 丰向日。山西省民办普通高中现状调查研究(上)——概况与成效。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4期 23-26页。被引用:硕博论文1次。 胡卫平。国外思维培育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总第168期),18-23页。2004年5月。被引用:硕博论文8次30.胡卫平。中学生科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5期(总第111期),40-42页。2004年5月。被引用:硕博论文1次 胡卫平 丰向日 朱晓民。山西省民办普通高中现状调查研究(下)——问题与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5期, 第26-29页。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32.胡卫平。科学规律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科教育,2004年第6期,35-38页。2004年6月。被引用:期刊论文8次,33.胡卫平、胡耀岗。教师教育发展与师范院校课程改革。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127-131页。2004年7月。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硕博论文7次。34.胡卫平。科学概念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9期,44-47页。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硕博论文2次。35.张宏、胡卫平。物理规律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3期。43-45页。被引用:硕博论文2次36.Hu Weiping, Philip Adey, Shen Jiliang, Lin Chongde。The comparis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dolescents。Acta Psychological Sinica,2004(6)。被引用:期刊论文4次;硕博论文2次37.韩 琴、胡卫平。儿童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发展研究。远东高教学刊,2004年第3期(04年9月)。38.胡卫平、刘建伟。概念转变模型: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发展与修正。学科教育,2004年第12期,第34-38页。(04年12月)被引用:硕博论文16次2005年论文39.胡卫平 韩琴 温彭年 李金碧。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2期 被引用:期刊论文13次;硕博论文22次。40.韩琴 胡卫平。小学生创造性文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第3期 被引用:期刊论文1 次;硕博论文 2次。41.韩 琴胡卫平 邹玉敏。 中小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及其培养。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 被引用:硕博论文2次。42.刘建伟 韩琴 胡卫平。中学生的相异构想及其转变策略。教育科学研究, 2005年第8期被引用:期刊论文2次;硕博论文2次。43.孙枝莲 胡卫平 温彭年 李金碧。山西省初中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7期。被引用:期刊论文5次;硕博论文5次。44.胡卫平 丰向日。 山西省县级教育支持系统现状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2期。45.孙枝莲 胡卫平。新课改下的教育教育观念现状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8期。被引用:期刊论文1 次;硕博论文1次。46.严文法 胡卫平。国外概念图的研究进展。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被引用:期刊论文8次;硕博论文13次。47.Hu Weiping, Philip Adey, Shen Jiliang, Lin C The comparis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creativit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48.Han Qin, Hu W The development study of pupils’ creative question-ask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SSCI期刊), 2004, 39(5/6)2006年论文49.胡卫平.论基础教育中科学创造力的培育.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1期。被引用:期刊论文1 次;硕博论文1次。50.胡卫平 郧海丽.学思维活动课程对初中生创造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教育科学,2006年第2期。被引用:硕博论文1次。51.胡卫平 韩 琴.国外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3期.被引用:期刊论文1 次;硕博论文3次。52.胡卫平 韩琴.小学生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2006年第4期。944-946。被引用:硕博论文2次。53.胡卫平 胡耀岗 韩琴.青少年语文创造力的发展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第3期,70-74。54.胡卫平 杨环霞.普通高师院校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技术态度的调查与分析.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146-148。被引用:期刊论文3次;硕博论文2次。张孝义 程素萍 胡卫平.元认知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被引用:硕博论文1次。张孝义 秦金亮 胡卫平.职业自我效能的价值及其培养.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硕博论文4次。张孝义 胡卫平 程素萍.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2007年论文58.韩琴 胡卫平 周宗奎。国外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37-42。被新华文摘题录转载。被引用:期刊论文 3次;硕博论文2次。59.胡卫平 韩琴。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3期,58-63。被引用:硕博论文1次60.胡卫平 张淳俊。跨学科概念图创造能力与科学创造力的关系。心理学报,2007年第4期,39(4):697-705。被引用: 硕博论文1次 韩琴 胡卫平。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4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6《中学物理教与学》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研究》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62.刘建伟 胡卫平。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8期,127-130。63.韩琴 胡卫平。小学生创造性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研究。心理学探新,2007年第4期,59-63。64.胡卫平、李瑞芳。学前儿童解决算术应用题能力的培养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102-105。65.胡卫平。科学教育的研究趋势与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7年第4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要转载(2008年第2期)被引用:期刊论文 1次。2008年的论文66.胡卫平 陈明.新旧科学课程对初中生科学抽象思维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第1期,62-66。被中国教育前沿全文转载。67.胡卫平 李海燕 秦亚平.小学1-4年级学生思维能力测验的初步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第1期,1-5。68.胡卫平 师全真 马红艳.身心康宁理论研究述评.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132-135。69.胡卫平 杨环霞.新旧科学课程对初中生科学素养影响的比较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3期,58-61。70.胡卫平.“基础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系列之四: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人民教育,2008年第11期,7-10。71.胡卫平 刘建伟.科学概念转变的心理机制研究.心理科学,2008年第5期,1222-1224。72.胡卫平 卫 妍.新旧课程对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7期,88-92。73.胡卫平.提高整体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学思维”活动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中小学校长,2008年第9期,36-38。74.HU Weiping, CHEN 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ffect of new and old science curriculum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08, 3 (4):493-503。75.杜艳芳 胡卫平.“学思维”活动课程对7~8岁儿童图形思维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教育探索,2008年第12期。76.韩琴 周宗奎 胡卫平.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与教学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16期。被引用:期刊论文 3次。77.张孝义 胡卫平.自我效能对于创造力研究的价值.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2009年部分论文 Mingxin Liu, Weiping Hu, Shi jiannong and Philip A Gender Stereotyping and Affective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in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09, (1):1- 严文法 胡卫平.国外青少年科学推理能力研究综述.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5期。胡卫平 单欣欣.学思维活动课程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9期。胡卫平 王兴起.情绪对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心理科学,出版中

王岳森——石家庄铁道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教授。男,汉族,博士生导师。1958年12月生,河北省献县人。1976年应征入伍,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机械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考入河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习班,1987年毕业,获法学学士。2000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经管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7年9月毕业于天津大学管理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历任石家庄铁道学院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机械系党总支书记、学生处处长、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4年10月任学院党委书记, 2006年4月起任石家庄铁道学院党委书记、院长,2010年2月石家庄铁道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主持党委、行政全面工作。先后发表论文70余篇,EI检索1篇,出版著作6部,作为主持人获河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中铁建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和社科规划项目7项。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入围人选。详见百度百科!

石家庄学院论文导师名单

(2001年以来)2001年论文1.胡卫平.论中学生科学能力的结构. 中国教育学刊,2001,(3)。被教育文摘周报(2001年9月19日)摘录。被引用:期刊论文2次;硕博论文8次2.胡卫平.论科学创造力的结构.教育科学研究,2001,(4):5-8。被引用:期刊论文4次;硕博论文1次3.胡卫平、王新.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进展.学科教育,2001,(3):14-18。被引用: 硕博论文1次4.胡卫平、罗来辉.论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结构.学科教育,2001,(2):27-31。人大复印资料:G37《中学化学教与学》2002年第一期转载。被引用:期刊论文2次;硕博论文5次5.胡卫平.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报,2001、9、12002年论文6.胡卫平、俞国良.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研究.教育研究,2002,(1)。教育文摘周报(2002年2月27日)、教师报(2002年3月6日)摘录,被中国改革发展研究文库评为一等奖。人大复印资料:D421《青少年导刊》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被引用:期刊论文7次;硕博论文15次7.胡卫平、徐晓梅.中学生科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心理分析.学科教育,2002,(2)。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8.胡卫平.创造力理论研究的新进展.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3):1-3。被引用:期刊论文3次;硕博论文5次9.Weiping Hu, Philip A A Scientific Creativity Test for Secondary School 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SSCI期刊) 2002年第4期。10.胡卫平.物理问题解决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G36《中学物理教与学》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被引用:硕博论文9次11.胡卫平.物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2002年第9期(24卷)。 12.胡卫平.中学生物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师,2002年第9期(23卷)13.胡卫平、李吉庆、吉安平.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若干理论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硕博论文1次14.胡卫平.科学探究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小学校长,2002年第9期。15.申继亮、胡卫平、林崇德.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的编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第4期.被引用:期刊论文2次;硕博论文3次2003年论文 胡卫平、孟 进.中学科学分组实验教学的心理分析.学科教育,2003年第1期.(2003年1月)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17.胡卫平.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小学校长,2003年第4期.(2003年4月)18.胡卫平、张争宽.中学科学规律教学的心理分析.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5期.(2003年5月)被引用:期刊论文2次。19.胡卫平、王保祥.科学创造性思维分析.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2003年7月)被引用:期刊论文3次;硕博论文1次20.胡卫平.中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心理分析及能力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8期(2003年8月).21.Chongde Lin, Weiping Hu, Philip Adey & Jiliang S The influence of CASE on Scientific Creativity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SSCI), 2003年第2期(2003年6月)(第33卷),143-22.胡卫平 林崇德 申继亮.英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2003年第5期(第26卷)2003年9月。被引用:期刊论文15次;硕博论文7次23.胡卫平、韩琴.国外对青少年创造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10期。(2003年10月)24.胡卫平。物理问题解决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人大复印资料(中学物理教与学)G36,2003年5月。 胡卫平、林崇德.青少年的科学思维能力研究.教育研究,2003年第12期。26.胡卫平.提高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咋办.中国教育报,2003年12月13日教育科学版。2004年论文27.胡卫平.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培养的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4期。33-37页。被引用:期刊论文4次;硕博论文9次 胡卫平 朱晓民 丰向日。山西省民办普通高中现状调查研究(上)——概况与成效。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4期 23-26页。被引用:硕博论文1次。 胡卫平。国外思维培育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总第168期),18-23页。2004年5月。被引用:硕博论文8次30.胡卫平。中学生科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5期(总第111期),40-42页。2004年5月。被引用:硕博论文1次 胡卫平 丰向日 朱晓民。山西省民办普通高中现状调查研究(下)——问题与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5期, 第26-29页。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32.胡卫平。科学规律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科教育,2004年第6期,35-38页。2004年6月。被引用:期刊论文8次,33.胡卫平、胡耀岗。教师教育发展与师范院校课程改革。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127-131页。2004年7月。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硕博论文7次。34.胡卫平。科学概念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9期,44-47页。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硕博论文2次。35.张宏、胡卫平。物理规律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3期。43-45页。被引用:硕博论文2次36.Hu Weiping, Philip Adey, Shen Jiliang, Lin Chongde。The comparis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dolescents。Acta Psychological Sinica,2004(6)。被引用:期刊论文4次;硕博论文2次37.韩 琴、胡卫平。儿童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发展研究。远东高教学刊,2004年第3期(04年9月)。38.胡卫平、刘建伟。概念转变模型: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发展与修正。学科教育,2004年第12期,第34-38页。(04年12月)被引用:硕博论文16次2005年论文39.胡卫平 韩琴 温彭年 李金碧。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2期 被引用:期刊论文13次;硕博论文22次。40.韩琴 胡卫平。小学生创造性文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第3期 被引用:期刊论文1 次;硕博论文 2次。41.韩 琴胡卫平 邹玉敏。 中小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及其培养。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 被引用:硕博论文2次。42.刘建伟 韩琴 胡卫平。中学生的相异构想及其转变策略。教育科学研究, 2005年第8期被引用:期刊论文2次;硕博论文2次。43.孙枝莲 胡卫平 温彭年 李金碧。山西省初中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7期。被引用:期刊论文5次;硕博论文5次。44.胡卫平 丰向日。 山西省县级教育支持系统现状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2期。45.孙枝莲 胡卫平。新课改下的教育教育观念现状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8期。被引用:期刊论文1 次;硕博论文1次。46.严文法 胡卫平。国外概念图的研究进展。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被引用:期刊论文8次;硕博论文13次。47.Hu Weiping, Philip Adey, Shen Jiliang, Lin C The comparis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creativit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48.Han Qin, Hu W The development study of pupils’ creative question-ask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SSCI期刊), 2004, 39(5/6)2006年论文49.胡卫平.论基础教育中科学创造力的培育.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1期。被引用:期刊论文1 次;硕博论文1次。50.胡卫平 郧海丽.学思维活动课程对初中生创造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教育科学,2006年第2期。被引用:硕博论文1次。51.胡卫平 韩 琴.国外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3期.被引用:期刊论文1 次;硕博论文3次。52.胡卫平 韩琴.小学生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2006年第4期。944-946。被引用:硕博论文2次。53.胡卫平 胡耀岗 韩琴.青少年语文创造力的发展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第3期,70-74。54.胡卫平 杨环霞.普通高师院校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技术态度的调查与分析.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146-148。被引用:期刊论文3次;硕博论文2次。张孝义 程素萍 胡卫平.元认知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被引用:硕博论文1次。张孝义 秦金亮 胡卫平.职业自我效能的价值及其培养.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硕博论文4次。张孝义 胡卫平 程素萍.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2007年论文58.韩琴 胡卫平 周宗奎。国外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37-42。被新华文摘题录转载。被引用:期刊论文 3次;硕博论文2次。59.胡卫平 韩琴。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3期,58-63。被引用:硕博论文1次60.胡卫平 张淳俊。跨学科概念图创造能力与科学创造力的关系。心理学报,2007年第4期,39(4):697-705。被引用: 硕博论文1次 韩琴 胡卫平。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4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6《中学物理教与学》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研究》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62.刘建伟 胡卫平。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8期,127-130。63.韩琴 胡卫平。小学生创造性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研究。心理学探新,2007年第4期,59-63。64.胡卫平、李瑞芳。学前儿童解决算术应用题能力的培养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102-105。65.胡卫平。科学教育的研究趋势与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7年第4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要转载(2008年第2期)被引用:期刊论文 1次。2008年的论文66.胡卫平 陈明.新旧科学课程对初中生科学抽象思维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第1期,62-66。被中国教育前沿全文转载。67.胡卫平 李海燕 秦亚平.小学1-4年级学生思维能力测验的初步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第1期,1-5。68.胡卫平 师全真 马红艳.身心康宁理论研究述评.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132-135。69.胡卫平 杨环霞.新旧科学课程对初中生科学素养影响的比较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3期,58-61。70.胡卫平.“基础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系列之四: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人民教育,2008年第11期,7-10。71.胡卫平 刘建伟.科学概念转变的心理机制研究.心理科学,2008年第5期,1222-1224。72.胡卫平 卫 妍.新旧课程对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7期,88-92。73.胡卫平.提高整体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学思维”活动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中小学校长,2008年第9期,36-38。74.HU Weiping, CHEN 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ffect of new and old science curriculum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08, 3 (4):493-503。75.杜艳芳 胡卫平.“学思维”活动课程对7~8岁儿童图形思维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教育探索,2008年第12期。76.韩琴 周宗奎 胡卫平.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与教学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16期。被引用:期刊论文 3次。77.张孝义 胡卫平.自我效能对于创造力研究的价值.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2009年部分论文 Mingxin Liu, Weiping Hu, Shi jiannong and Philip A Gender Stereotyping and Affective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in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09, (1):1- 严文法 胡卫平.国外青少年科学推理能力研究综述.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5期。胡卫平 单欣欣.学思维活动课程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9期。胡卫平 王兴起.情绪对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心理科学,出版中

很好 铁大的机械还是相当不错的 冯教授也是很优秀的 铁大欢迎你

他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硕士生导师陆金山教授及高继才副教授担任艺术指导,石家庄学院音乐系民族管弦乐团担任协奏,届时于志辉将倾情演绎《走西口》(笛子协奏曲)、《深秋序》、《蝴蝶梦》(笛子协奏曲)、《秦川情》、《乡歌》、《花泣》、《春告鸟》、《camino de santiago》(德尔卡米诺圣地亚哥)等八首乐曲。无论是从技术难度还是风格的多样性都有所体现,引领听众领略中国民族音乐的幽深意境与浪漫情怀。  于志辉,天津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竹笛表演专业本科毕业生,现为石家庄学院音乐系竹笛教师。1984年出生于河北唐县,自幼酷爱音乐,受保定学院竹笛教师杨兴斌老师的启发,开始习笛。 2002年拜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笛子演奏家王华为师,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专业水平突飞猛进,200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跟随恩师高继才副教授习艺。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掌握了竹笛演奏的各种技巧和理论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多首,专业演奏能力及专业理论修养得到了很大提高和完善,尤其是在竹笛音色的控制方面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音乐表现能力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跟随董青副教授学习笙专业副科,大学期间一贯勤奋好学,还曾得到著名笛子演奏家陆金山教授的指导和好评。

石家庄学院论文导师推荐

唐山学院好,下面从多角度进行三者的分析对比:一、师资力量1、唐山学院:唐山学院现有教职工总数1386人,其中专任教师96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比例达到15%,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合理。2、石家庄学院:学校共有教职工1291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123人、博士205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396人,硕士87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50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56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86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75人,其中教授145人;有“双师双能型”教师518人。二、院系专业1、唐山学院:学校设有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环境与化学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外语系、艺术系、传播与动画系、时尚设计系、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计算中心、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等20个教学单位,开设50个本科专业。2、石家庄学院:学校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校设有20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有74个本科专业。三、学科建设1、唐山学院: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1个,河北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1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实验(实训)室131个。2、石家庄学院:截至2018年4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市级重点专业5个、市级骨干专业6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6门。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截止于2016年8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官网显示,现有3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2项。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唐山学院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石家庄学院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1甘满堂简介甘满堂,男,1969年生,安徽庐江人,中共党员,社会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甘满堂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师,校聘以科研为主关键岗二级(2010-2012),2011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州大学当代闽台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劳工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研究。[1]2主要教育背景1994年9月—1997年7月,在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福建地方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唐文基教授,研究方向为“福建社会经济史研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0年9月—2003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结构研究”,师从李强教授,获法学(社会学)博士学位。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福建省南安市成功科技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合作导师林志扬教授)从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兼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顾问。“2007年暑期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研究课程班”,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时间:2007年7月23—8月3日。“第七届中美欧暑期宗教学高级研讨班课程”,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社会学理论研究所、(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时间:2010年7月28日—8月6日。3主持的研究课题1、2000年9月—2002年11月,主持省教育厅课题:《新时期城市社区理论与福州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之研究》,经费0.3万元。2、 —6,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课题:《文化教育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经费0.8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3T054。3、2003.9—2004.9,主持福州大学人才基金项目课题:《福建民间信仰宗教社会学研究》,经费1.5万元。4、2—10,主持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招标课题:《福建省“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经费2.0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4009。5、2004年12月—2005年6月,主持福建省委专项课题“建设‘和谐福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子课题:《福建省建设和谐社会的现状与基础》,此课题后列入福建省科技厅2005年重大软科学课题。6、2005年6月—2008年6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经费6.5万元,项目批准编号:05CSH005。2009年3月结题鉴定,等级为“良好”。7、2006年7月—2007年7月,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加强福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经费0.8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6B113。8、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2008年终身教育研究课题”《构建村级社区学习中心的实践案例研究》(一般项目)负责人。9、2009年7月,《员工乡土社会网对民营企业管理影响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5批二等资助(以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申请),经费3万。10、2009年8月,《当代闽台农村宗教信仰比较研究》获得2009年度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9B106。11、2009年10—2010年6月,主持《泉州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升研究》,泉州市发展改革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经费4万元。12、闽侯县“上街南屿南通”、“青口尚干祥谦”、“甘蔗荆溪竹岐”三镇组团区域发展“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闽侯县发改局委托。13、11—12,主持“Traditional Religious Culture and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A Case Study of Private Entrepreneur Community in Southeast China”,(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CRCS),经费5万美元。14、2011年7月—2013年7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的社会政策研究》,经费15万元,项目编号为:11BSH011。15、2011年6月30日-7月2日,主持第八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灵性资本与社会公益。16、2012年7-8月,受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委托,开展福建省“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调查”。17、2012年11月-12月,受中国人民大学委托,在福州市、长乐市等地开展“城乡居民互助与志愿服务”调查。4获奖情况学术成果类1.论文《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三元结构》,获2001年度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论文《“融合” 政策背景下的“隔离”——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第一作者),获得2009年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3.专著《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获得2009年福建省第八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个人荣誉类1.2007年10月,家庭获得福州市委文明办组织的福州市第二届读书月“十大书香门第”的称号。2.2009年获福建省委宣传部、人事厅、社科联组织评选的福建省第五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提名奖。3.2009年获得福州大学第五届“十佳青年教职工”称号。5教学改革项目1、校级教改课题《福州大学两课教学网站建设》(第一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00年9月立项2002年9月结题)项目负责人。2、校级教改课题《〈社会学概论〉教学方法改革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第三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负责人,2004年2月立项。3、校级精品课程《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4年12月。 4、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应用社会学》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5年11月。5、校级教改课题《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第五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8年6月。6、校级精品课程《文化人类学》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10年10月。 [1]6著作情况1.《中华姓氏通史·孙姓》,20万字,东方出版社2001年10月版。2.《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22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版。3、《海峡西岸和谐社会建设》,42万字,海风出版社2008年6月版。 [1]7发表的学术论文(一)学术期刊论文1.《市场经济需要经济伦理》,《社会》2000年第9期。2.《加入WTO后的中国贫困问题》,《发展研究》2000年第11期。3.《对城市外来农民工街头非正规就业现象的剖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8期。4.《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三元结构》,《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本文获2001年度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6.《清代闽西客家商人》,《客家》2001年第1期。7.《明清时期的徽商与福建》,《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8.《宗教·民间信仰·村庙信仰》,《福建宗教》2002年第6期。9.《网络时代的信息霸权与网络文化殖民主义》,《开放导报》2002年第9期。10.《转型时期城市社区居委会与居民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福州市社区调查为中心》,《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增刊。11.《网络社会的社会控制》,《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增刊。12.《解读客家传统村落社会——读刘大可著〈闽西武北的村落文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13.《“议行分设”与业主委员会发展前景》,《中国房地产》2003年第7期。14.《永定县高陂镇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调查报告》,《东南学术》2003年增刊。15.《创建节水型社会的社会学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16.《“数字小区”与业主网络“虚拟家园”》,《现代物业》2004年第2期。17.《闽侯傅筑泰山庙迎神赛会调查》,《民俗研究》2004年第2期。18.《大学生与六合彩——以福州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青年研究》2004年第3期。19.《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民工权益保障》,《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20.《城市小区物业管理自治的发展前景与实践困境》,《集美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21.《城市小区物业自治的实践困境与出路》,《中国房地产》2004年第10期。22.《社会学“内卷化”理论与城市农民工问题》,《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23.《全面认识构建和谐福建的基础与现状》,《福建理论学习》2005年第5期。24.《茶村纪事》,《农业考古》2005年第2期。25.《构建和谐福建的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及政策建议》,《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26.《福建沿海非法移民发生机制研究》,《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10期。27.《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28.《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福建日报》(求是)2005年11月3日。29.《福建村庙酬神演戏与社区公共文化生活》,《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30.《岗位安全与城市户籍——当前城市农民工社会性需求的三大层次及应对措施》,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31.《对地下六合彩误区的社会统计学分析》,《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7期。32.《循环经济与环保型社会构建——基于环境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8期。33.《化解民工欠薪那些路可行》,《就业与保障》2006年第2期。34.《同在蓝天下的渴望——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就业与保障》2006年第4期。35.《福建村庙文化》,《福建宗教》2007年第1期。36.《闽北茶神张三公》,《农业考古》2007年第2期。37.《从偷电到私吞水费潜逃》,《现代物业》2007年第6期。38.《村民自治组织发展与村级治理——以福建乡村调查为例》,《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39.《情牵故土?功能主义——林耀华的福州乡村研究》,《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40.《闽侯县农村居民的宗教信仰与宗教体验》,《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4期。《科学发展观与福建社会建设实践》,《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模式》,《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传统饮食商业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台湾农业探索》2007年第4期。《农民工住居边缘化与空间隔离——从城中村到城郊村》,《福建论坛》2008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6期转摘。46.《农村劳动力升级转移与流出地社会经济激发式发展——以福建省沙县依托沙县小吃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乡村草根组织与社区公共生活》,《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台湾民间信仰与农村社区生活》,《台湾农业探索》2008年第3期。《台湾发展“有机茶”的经验与福建茶叶品质提升之路》,《台湾农业探索》2008年第3期。《社会资本与县域经济发展》,《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2期《“融合” 政策背景下的“隔离”——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中国教师》2009年第8期《“差生”:外来工子弟正在被“污名化”——对公办学校外来工子弟学生形象的实证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稳定与农民增收》,《台湾农业探索》2009年第4期。《走近上街天主教村落社区》,《福建宗教》2009年第5期。《灵验与感恩——汉民族宗教体验的互动模式》,《民俗研究》(CSSCI)2010年第1期。《让广大市民成为城市拆迁改造的受益者》,《学习月刊》2010年第1期。《福州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第二作者),《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低成本劳动力时代的终结》,《福建论坛》(CSSCI)2010年第2期。《福州“小小区” 自管之路》,《现代物业》2010年第2-3期。《海外侨民与侨乡村级社区可持续发展―以福州长安村为例》《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0年第3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综合竞争力》2010年第5期。《传统社区资源动员与农民有组织抗争——对东南沿海农村抗争性集体行动的一种解释框架》,《辽东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工荒:高离职率与无声的抗争——对当前农民工群体阶级意识的考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台湾宗教团体公益慈善事业概况及对两岸宗教交流的影响》,《宗教与世界》(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主办,内刊)2010年第6期。(二)文集论文1.《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调查报告》,康晓光、洪大用等著《NGO扶贫形式研究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2.《明清时期福建商帮的地缘文化特色》,吕良弼主编《五缘文化力研究》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3.《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体系建设——福建省“十一五”规划前期招标课题研究报告》,福建省发展与改委员会编《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2005年。4.《农村民主建设调查(上)》,载王碧秀主编《科学和谐发展》,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5.《社会互动集体行动社会运动》,载张敦福主编《现代社会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6.Folk Religion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s ,Religious Experiences in China, Oct-2007,University of Wales P《海峡西岸城市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报告》(2008)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年6月。《网络民意与社会民意》,载《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论文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4月。9.《农村劳动力转移向海外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载李其荣主编《海外华人与中国发展》(论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3月。《风险社会》,李斌主编《社会学概论》(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台湾宗教团体公益慈善事业概况及对两岸宗教交流的影响》,载福建省宗教研究会编《宗教缘·两岸情——加强新形势下闽台宗教文化交流研讨会》,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三)报纸论文1.《关注城市农民工的贫困问题》,《中国改革报》2002年7月1日。2.《城市农民工贫困与保障问题之对策》,《中国社会报》2004年2月12日。3.《福建民间信仰宗教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4月8日。4.《村民集体致富需要好干部》,《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5月31日。5.《第三届两岸三地高校社会学研讨会综述》,《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7月26日。6.《转型时期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建议》,《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10月11日。7.《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福建日报》(求是)2005年11月3日。8.《民工欠薪问题的制度化解决之道》(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2月6日。9.《多方并举破解“工荒”》(专家视线),《福建日报》 2006年3月3日。10.《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4月24日。11.《构筑农村宜居环境》(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5月22日。12.《增强保障为农解忧》(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6月26日。13.《发展村集体经济至关重要》(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9月11日。14.《重视乡村老年协会的作用》(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11月13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福建日报》(求是版)2009年9月1日。《建立健全物业自治机构》,《福建日报》(求是版)2009-12-15。(四)中国社会经济史论文(2000年以前学术论文)1.《以茶制夷-论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中止对英国贸易之目的》,《农业考古》1996年第2期。2.《漫话明清福建商帮》,《炎黄纵横》1997年第3期。3.《明清福建民间溺杀女婴习俗形成原因及影响》,《福建史志》1997年第4期。4.《明清福建商人在国内活动探略》,《福建论坛》1998年第2期。5、《悄然兴起的福建高校饮茶风》,《农业考古》1997年第2期6、《在麦当劳喝茶》,《农业考古》1998年第2期5.《闽海豪商蒲寿庚》,《福建乡土》1998年第2期。6.《清代中国茶叶外销口岸及运输路线的变迁》,《农业考古》1998年第4期。7.《清代福建地痞无赖与福建社会》,《福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8.《说榕》,《福建乡土》1999年第3期9、《周恩来与福建事变》《福建党史月刊》98年增刊。10.《简论郑成功的情报工作的特色》,《郑成功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1、《元代建宁喊山造茶诗赏析》,《农业考古》1999年第4期 [1]8教学改革论文1.《浅谈我校〈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0年第2期。2.《“道德重整”与高校“两课”教学》,《福州大学学报》2000年增刊。3、《创建“金色阳光”网站,推进两课教学改革》,《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1年第1期。4、《做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与督导》,《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4年第2期。5、《多校区大学新区校园生活归属感研究——以福州地区大学城为例》,《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4年第4期。6、《建设适应东南强校发展目标的校园文化》,《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7年第4期。

1962年10月生,井陉人,硕士,石家庄铁道学院机械工程系工程师。1983年7月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汽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在河北客车厂从事7年技术工作。1993年3月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工程机械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破格晋升为工程师,在石家庄北环技贸公司主持技术开发工作3年。1996年7月到石家庄铁道学院工作,2004年3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天津大学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2001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有限元、模态分析、优化设计、CAD/CAM等技术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及研究。在国际、国内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4篇。主持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汽车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及优化设计”,主研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汽车净化消声系统研究与应用”(排名第二)。主研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汽车车架动态特性分析及动态优化设计”(排名第二),已通过省级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及铁道路部多项新技攻关项目。科研项目 Ⅰ主持 汽车CAE及优化设计,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98213308D),1-12 汽车CAE软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河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01305)1-12 车辆振动声学系统新技术研究,石家庄市科研计划项目(03108481A)1-12 GBC250型钢包车结构优化,秦皇岛冶金机械有限公司项目,1-12 226B加长行程柴油机曲轴三维有限元分析,山东省企业项目,1-12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智能控制及仿真,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F2004000428),1-12 车用催化转化器性能参数检测系统开发,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项目,3-6 冶金车辆优化设计及电子控制,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5212134) 1-12 9.柴油机电控参数实时优化及控制,石家庄市科研计划项目(07108421A),1-12 10.高功率密度柴油机×××开发,部级项目,5-9 11.重型高机动××××系统,部级项目,5-12 Ⅱ、主研 汽车车架动态特性分析及动态优化设计,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951120500)3-3 (排名第二) 汽车净化消声系统研究与应用,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9921210D)1-12(排名第二) 柴油机×××××术研究,国防“十五”预研项目(5)1-12(排名第三) 汽车电动转向系统研究,石家庄市科研计划项目(05108461A)1-12(排名第三) 基于磁流变智能阻尼的高速机车悬挂系统控制与动力学,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1 -12 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与故障诊断研究及应用,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1-12 自适应无缝线路研究,铁道部自然基金项目7- 1论文及著作 Ⅰ第一作者代表性学术论文 1.汽车车架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计算力学学报,1994,11(2):218-220 2.客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机械工程学报,1999,35(1):91-95 (EI) 3.基于神经网络的柴油机性能建模,内燃机学报 2005,23(2):182-186 (EI) 4.柴油机及其控制系统仿真,系统仿真学报 2005,17(9):2276-2279 (EI) 5.天然气电控发动机的匹配研究 ,内燃机工程 2005,26(4):56-58 (EI) 基于遗传算法的柴油机电磁执行器控制研究,内燃机工程,2006,27(3):33-35(EI) 7.基于小波变换的客车车内振动噪声源识别,振动、测试与诊断,2006,26(3):196-199(EI) 8.基于神经网络的客车车身结构参数优化,系统仿真学报,2006,18(S2):507-509(EI) 9.基于声固耦合模态分析的客车车内噪声研究振动与冲击,2006(S1):885-887 冶金专用车车架结构的优化设计, 系统仿真学报, 2006,18(S2):537-539 11.车用催化剂评价系统开发 天津大学学报,2007,39(11) 基于DSP的车用氧传感器性能参数检测,仪器仪表学报,2007,28(4):374-377 汽车CAE软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22(5):587-589 14.Fuzzy Control of Electronic Control Diesel Engine,Proceedings of 2006 S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 Research C Tianjin Ⅱ 著作 冯国胜,杨绍普车辆现代设计方法,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获得荣誉 1.“汽车车架动态特性分析及动态优化设计”1999年度获河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 2.“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与故障诊断研究及应用”2002年度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研), 2003年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汽车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及优化设计”2004年度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 4.“226B加长行程柴油机曲轴三维有限元分析”2004年度获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 5.“车辆振动声学系统新技术研究”2007年度获石家庄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 6.“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智能控制及仿真”2007年通过省级鉴定,达国际水平(主持)。学术团体 河北省内燃机学会理事

100%。1、石家庄学院一辩通过率为90%。答辩完成,通不过的回立刻跟导师交流。2、二辩会在一周之后进行。二辩的通过率基本接近100%,只要论文没有大的问题。

石家庄学院论文导师如何选择

我就是大四的,我教你:先看老师,要那种责任心强 负责任的,且没脾气的你挑选指导教师呢,最好是你认识的,并且从你自己方面考虑他是一名不错的老师。看你所选的老师的科目是否相对容易些希望采纳O(∩_∩)O~

这个要找个跟自己关系好的老师,因为论文到时候会与很多问题,老师可以给你细心讲解,有的老师不爱搭理你,有错误都不给你指出让自己找,那找得到啊,不要找事多的,事多的老师论文会让你改无数遍。

  • 索引序列
  • 石家庄学院论文导师联系方式
  • 石家庄学院论文导师
  • 石家庄学院论文导师名单
  • 石家庄学院论文导师推荐
  • 石家庄学院论文导师如何选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