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上海采风杂志官网订阅邮箱

上海采风杂志官网订阅邮箱

发布时间:

上海采风杂志官网订阅邮箱

纯文学杂志杂志及发表小说的杂志主要邮箱人民文学: R中国作家: ZGZJ当代 收获 萧飞 QXF300@YAHOOCOMCN 《天津文学》;山花 shanHua GZ; 长城: 河北省作协主办钟山:芙蓉:湖南文艺出版社主办《花溪》 星悦 v木每 《作家天地》张桂生 长江文艺: 《当代人》小小说栏目 于卫真 小说月报(原创版)百花文艺出版社发行 作家杂志:;《百花》 风味小剧场 《广西文学》 1hh-《百花园》 邹 磊: 秦 俑:孙 萍:王彦艳:《小小说读者》 《通俗小说报》 金山 ;文艺生活 精选小小说 短小说 微型小说 《儿童文学》杂志小说栏目 《南方文学》 辽河 天涯 《天池》《鹿鸣》海燕 DLHY《北方文学》 小说编辑 乔柏梁 《百花》E—mal:红岩:写作:作家学者领地 《文友》编辑部 萌芽:上海市作协主办 ;北京文学:BJWXNET《莫愁》陆艾 文稿 《母语杂志》-原创文学 海峡 大家杂志社 天涯 电子邮件 大鹏湾 广东 文学艺术 ;飞霞 广东 文学艺术 岁月 黑龙江 文学艺术 楚风 湖南 文学艺术 天地人 湖南 文学艺术 ;少年文艺 江苏 SNWY;采风 上海 文学艺术 佛山文艺 打工族 史佳丽 米涓涓 《女友》花园版 四少 《啄木鸟》 ;含笑花 电子信箱:广州文艺 邮箱:《爱人心理》 伊莲 幽默传奇小说 德州 《都市小说》 楼主要的是这些吗?

《上海采风》月刊,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主办的一份杂志,其前身为《采风报》,曾经一度风靡全国,发行量达180余万份,居沪上报纸发行量首位。自2004年起《采风报》改版为80页、大十六开本的《上海采风》月刊,真正成为一本面向中国大陆白领阶层,具有调侃和幽默气质的都市生活文化杂志。

上海采风杂志官网订阅

这本书不错哦,快来看看吧

你好,相关的这些杂志在一些杂志网上面都能够订阅,还有比如说中国这种报刊网上面也能订阅,所以说你在网上应该能都能找得到。

★金语录《上海采风》的名牌栏目,长期以来受到读者广泛欢迎。那些简短、犀利、哲理、幽默的“语录”启人心智,发人深思,引人共鸣。★“视线”版块特别关注本刊的特色栏目。每期都是编辑部经过严密策划,或关注某一文化热点,深度剖析热点背后的问题,或关注上海城市变迁,在历史与现在的“对话”中,把握上海发展最新动态。封面人物本刊的名牌栏目。封面人物的定位是:上海的影响力人物,上海的文化地标。也就是说,能够上本刊封面的,必须是具有海内外高知名度的上海代表人物,这些封面人物串起上海的历史。目前已上的封面人物有:陈逸飞、程十发、陈香梅、鲁迅、巴金、赵丹、周信芳、陆俨少、吴昌硕、尚长荣、于伶、焦晃、刘翔、余秋雨、李政道、陈丹青、黄宗江黄宗英兄妹、曹雷曹景行姐弟、陆天明陆川父子、章含之洪晃母女、尚雯婕、邬君梅等,这些人物曾经影响过或者正在影响着上海,他们的名字和上海紧密相连。《上海采风》“封面人物”细致述说这些人物的心路历程。 可凡倾听本刊与SMG文广传媒——新闻娱乐频道《可凡倾听》栏目联合开办“可凡倾听”专栏,每期隆重推出当月精彩访谈,让读者细细品味曹可凡与嘉宾话语间的交流与“交锋”。已推出的有席慕蓉、李亚鹏、葛优、巩俐、范冰冰等人的访谈。★“城市”版块领馆世界这是本刊的特色栏目,具有独家性。本刊记者走进各国驻上海的领事馆,走访总领事及其家属,参与领事馆举办的各种活动,介绍该国的自然和人文风光,让读者轻松地了解到神秘领事馆背后的故事。聚焦及时反映上海白领生活,深度报道上海文化事件。艺坛每期推出一、二位上海书画名家,已推出的有著名画家汪观清、杨正新,油画家吴晓明、刘大鸿等。除此之外,“城市”版块还包括 “访问”“从上海出发” “诙谐时刻”、“四格漫画”、“书香”等短小精悍的栏目。★“风情”版块 上海人上海人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秩序、精神气质和行为规范,每期“上海人”栏目选择一个精辟话题,用幽默调侃、条分屡析的的笔触细细剖析“上海人”的特质,有故事,有观点,看了让你忍俊不禁,同时又对上海人有更深一层的了解。私人记忆生活于上海,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不时地于树荫底、拐角处……丢落某些记忆,现在我们一一把这些记忆拾掇起来,用感怀的文字与大家共享。上海往事三十年代的上海曾经成为远东第一豪都,当年留传的经典至今影响着上海人的生活。当年的辉煌和故事在哪儿呢?“往事”向你一一叙说。另外,“读城”,“妖文”,“海上列花”等栏目用细腻文风娓娓向你述说新老上海之城之人之情感。★“话语”版块甲方乙方以“打擂台”的方式,甲方乙方持截然不同的观点,各说各的理,各吹各的号,幽默辛辣,说理透彻,针对社会文化现象和思想观念进行交锋。名家随笔由海内外著名作家撰写对上海的印象,有故事,有感情,有内涵。阅读每期精选一篇有思想有深度的重量级文章,与读者共赏。专栏张闳、徐来、影子、方毓强等名家特开辟“点到为止”、“文化刀丛”、“影子专栏”、“正误之间”等专栏,解读文化事件,讨论历史正误,文风或犀利或诙谐,读之畅快,引人深思。

上海采风杂志官网订阅号

文=独居江南一夜之间,80后就过气了。现在大家更热衷于谈论佛系的90后,月入10万的00后。80后们都神隐了,仔细想想,第一批80后们都快要奔四了,人至中年重担压身,也就无意于在网上出风头。大家似乎都已经淡忘了,当年由《萌芽》杂志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曾经一度把80后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一年是1998年,也是很多故事的开始。《还珠格格》在那一年首播,收视高达65%,赵薇林心如苏有朋等人因此爆红,小燕子瞪着滴溜溜的大眼睛被印在了各种杂志、海报、贴纸、文具盒甚至洗脸盆上。《相约九八》在那一年的春晚上首唱,之后王菲在内地的知名度爆涨,并和好姐妹那英一起开启了天后之路。《泰坦尼克号》也在那一年上映,引发的观影狂潮甚至袭卷了酒保所在的县城。新浪、搜狐、网易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大家都笨拙地点着鼠标,开始学着申请电子邮箱。那一年,80后最大的18岁,最小的9岁,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一直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努力做一个好学生,一直重复着“长大要为四化作贡献”的语境。然而横空出世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打破了这一切。提倡新思维、新表达和真体验的新概念选出的作品让很多人惊呼,原来作文还可以这样写。青春期压抑的自我一旦被激活,所释放的能量无法想象。很多自我意识觉醒的80后们,纷纷跑去报刊亭买下一本《萌芽》,然后小心翼翼地剪下报名表连同自己的作品一起寄去上海巨鹿路。与此同时,媒体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韩寒退学”、“一篇作文上大学”等新闻,一时之间,80后为整个社会所瞩目,赞美者有之,抨击者更有之。现在,距离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过去20年了,除了韩寒和郭敬明为大家所熟知之外,其他获奖的作者们已经散落在天涯,有的依然坚持写作,有的已经不再提笔。酒保尝试着在网络上搜寻他们的踪迹,然后写下来,告诉你,他们现在在哪里,在做些什么?张悦然曾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当年张悦然给我印象最深的文章是《黑猫不睡》。她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后去了北京。这些年她一直坚持写作,陆续出版了《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等多部作品。并和周嘉宁一起制作了《鲤》书系主题书。2017年,她的长篇小说《茧》和短篇小说集《我循着火光而来》相继问世。除了写作之外,她从2012年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并于2013年9月开设“短篇小说鉴赏”全校选修课。很多人奇怪她为什么能去大学教书,其实她已经拿到了北京语言大学的博士学位。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去大学教书也许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吧。颜歌曾获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在即将前往诺里奇攻读创意写作课程首先要恭喜颜歌,因为她即将就读的写作课程是英国最顶尖的。石黑一雄就毕业自这个课程。她是第一个非英语母语的作家因其在英语写作上的巨大潜力而被录取的,而她的英语短篇小说已经两度被《Irish Times》刊发了。颜歌说不想去做一些损耗自己的事情来为生活买单,所以这些年一直在读书和写作。读书读到了博士,写作也一直拿奖。2013年的长篇小说《我们家》的英文版最近在英国出版了。除此之外,她也曾在美国的杜克大学做了二年的访问学者。她结婚之后随夫定居都柏林,丈夫姓高。“他是男版的我,我是女版的他”,颜歌如此评价他。尹珊珊曾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中央戏剧学院讲师、电影评论脱口秀主持人和张悦然一样,尹珊珊在中戏博士毕业后也当了老师。前些年,她一直在给各大杂志写专栏,其中最受追捧的是《女友》的缭乱美人。不过她的读者更喜欢看她的博客《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她当年真是灵气逼人,随便写一些生活中的小事都很好看。博客时代,网络舆论环境比现在好多了,没这么多喷子。她什么都敢写,读书、电影、吐槽、自己的男朋友和女朋友、劲爆的明星八卦??现在想想,她的博客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中文博客。她现在在两个公众号上发文,时尚类的发在《换个意见》,影评和书评发在《奇爱博士讲电影》。这几年尹珊珊有两件事曾在网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一件是和木子美(不加V)撕X,另一件是在电影评论节目《奇爱博士讲电影》里批评了《战狼2》。不过我觉得可惜的是,这些年,她没怎么写小说,很喜欢她以前写的保尔酒店系列,用木子美的话来讲就是很别致。尹珊珊和颜歌一直有联系,她去都柏林旅行时,还和颜歌一起吃了饭。对了,尹珊珊结婚了,丈夫是协和医院的医生。周嘉宁曾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翻译、《鲤》书系文字总监周嘉宁从复旦毕业后,除了写书以及和张悦然一起制作《鲤》书系之外,还在从事翻译的工作。她的最新译作是艾丽丝门罗的《我年轻时的朋友》。这些年她自己的作品里,2015年出版的《密林中》对她来讲很重要。刘嘉俊曾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起点中文网白金作者当年刘嘉俊的那篇《物理班》可是很多人的心头好。这些年,他做过《萌芽》的编辑、《上海一周》的记者等工作。并一直在起点中文网写连载,用的名字是“格子里的夜晚”。他在2015年时做过一个写作实验室。征集了一些想学写作的朋友,然后在视频里给大家上课。每堂课都有主题,课后还有作业,下次上课时,他还会针对作业进行讲评。当时酒保也有参加,不过没有坚持下来,现在他的那些视频还静静地躺在电脑里。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实完全可以做成一个知识付费的项目,不过当时他是不收钱的。杨哲曾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编剧杨哲当年和韩寒齐名,人称“南韩北杨”。不过后来韩寒名气更胜从前,但杨哲却淡出了大众视野。杨哲在中戏时跟尹珊珊同班,毕业后出了一本小说《埋》。他现在是编剧,代表作是《法医秦明》、《十宗罪》。不过他做编剧是曲线救国,最终目的是当导演。刘莉娜曾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上海采风》杂志编辑很多女生应该都还记得刘莉娜的那篇《风里密码》吧。她毕业后一直在当编辑,结婚很早,儿子已经十岁了。宋静茹曾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作家,旅居美国这次上网查资料,发现还是有很多人一直对宋静茹的《孩子》念念不忘。网上搜不到她的近况,只知道去了美国,她之前有一个博客叫《澄江静如练》,现在也打不开了。不过她倒是出过好几本书,喜欢她的可以去搜搜看。甘世佳曾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作词人、编剧甘世佳写过专栏,做过编剧,现在主要是写歌词,代表作是薛之谦的《丑八怪》《爱的那么深》、《钗头凤》等等。郝景芳曾获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主任因《北京折叠》而名声大噪的郝景芳也拿过新概念的一等奖。不过她当年放弃文科加分而进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后入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除了《北京折叠》之外,她还出了好几本书,现在也已经结婚生子。梅思繁曾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作家、翻译梅思繁从上戏毕业之后去法国求学,一路读到了博士。之后她又重新开始写作了。《洋葱汤里的流水岁月——14个味觉故事》是她重回创作之路的第一本书。许思窈曾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纪录片导演许思窈和尹珊珊是校友。中戏毕业后,赴香港中文大学进修,现在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其实还有很多作者的文章当年都曾陪伴过我们的青春,比如徐人杰、杨倩、陈佳勇、徐敏霞、丁妍、孙佳妮、祁又一、蔺瑶、蒋峰、张怡微??实在太多了,不能一一记述还请大家原谅。这次去了解作者们的近况,我发现,她们并没有因为年少成名而迷失自己。张悦然尹珊珊颜歌郝景芳梅思繁等女作者都一路读到了博士。某种程度上,新概念改变了她们的人生,但如果没有新概念,她们现在在各自的领域肯定也会非常优秀。新概念大赛前几届的参赛者大多是85前,他们中的有些人现在已经为人父母。欣喜的是,大多数人都在从事和文字有关的工作,但也有一些完全不写了。但没关系,已故的新概念之父赵长天曾说过,“毕竟,文学是一条寂寞漫长的道路,文学跟人有关,未必跟职业有关。我在意的是,文学能否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希望‘新概念’还能有下一个十年。”新概念还有没有下一个十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文学会一直激荡我们的心灵,直到永远。

这本书不错哦,快来看看吧

上海采风杂志官网订阅电话

★金语录《上海采风》的名牌栏目,长期以来受到读者广泛欢迎。那些简短、犀利、哲理、幽默的“语录”启人心智,发人深思,引人共鸣。★“视线”版块特别关注本刊的特色栏目。每期都是编辑部经过严密策划,或关注某一文化热点,深度剖析热点背后的问题,或关注上海城市变迁,在历史与现在的“对话”中,把握上海发展最新动态。封面人物本刊的名牌栏目。封面人物的定位是:上海的影响力人物,上海的文化地标。也就是说,能够上本刊封面的,必须是具有海内外高知名度的上海代表人物,这些封面人物串起上海的历史。目前已上的封面人物有:陈逸飞、程十发、陈香梅、鲁迅、巴金、赵丹、周信芳、陆俨少、吴昌硕、尚长荣、于伶、焦晃、刘翔、余秋雨、李政道、陈丹青、黄宗江黄宗英兄妹、曹雷曹景行姐弟、陆天明陆川父子、章含之洪晃母女、尚雯婕、邬君梅等,这些人物曾经影响过或者正在影响着上海,他们的名字和上海紧密相连。《上海采风》“封面人物”细致述说这些人物的心路历程。 可凡倾听本刊与SMG文广传媒——新闻娱乐频道《可凡倾听》栏目联合开办“可凡倾听”专栏,每期隆重推出当月精彩访谈,让读者细细品味曹可凡与嘉宾话语间的交流与“交锋”。已推出的有席慕蓉、李亚鹏、葛优、巩俐、范冰冰等人的访谈。★“城市”版块领馆世界这是本刊的特色栏目,具有独家性。本刊记者走进各国驻上海的领事馆,走访总领事及其家属,参与领事馆举办的各种活动,介绍该国的自然和人文风光,让读者轻松地了解到神秘领事馆背后的故事。聚焦及时反映上海白领生活,深度报道上海文化事件。艺坛每期推出一、二位上海书画名家,已推出的有著名画家汪观清、杨正新,油画家吴晓明、刘大鸿等。除此之外,“城市”版块还包括 “访问”“从上海出发” “诙谐时刻”、“四格漫画”、“书香”等短小精悍的栏目。★“风情”版块 上海人上海人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秩序、精神气质和行为规范,每期“上海人”栏目选择一个精辟话题,用幽默调侃、条分屡析的的笔触细细剖析“上海人”的特质,有故事,有观点,看了让你忍俊不禁,同时又对上海人有更深一层的了解。私人记忆生活于上海,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不时地于树荫底、拐角处……丢落某些记忆,现在我们一一把这些记忆拾掇起来,用感怀的文字与大家共享。上海往事三十年代的上海曾经成为远东第一豪都,当年留传的经典至今影响着上海人的生活。当年的辉煌和故事在哪儿呢?“往事”向你一一叙说。另外,“读城”,“妖文”,“海上列花”等栏目用细腻文风娓娓向你述说新老上海之城之人之情感。★“话语”版块甲方乙方以“打擂台”的方式,甲方乙方持截然不同的观点,各说各的理,各吹各的号,幽默辛辣,说理透彻,针对社会文化现象和思想观念进行交锋。名家随笔由海内外著名作家撰写对上海的印象,有故事,有感情,有内涵。阅读每期精选一篇有思想有深度的重量级文章,与读者共赏。专栏张闳、徐来、影子、方毓强等名家特开辟“点到为止”、“文化刀丛”、“影子专栏”、“正误之间”等专栏,解读文化事件,讨论历史正误,文风或犀利或诙谐,读之畅快,引人深思。

《上海采风》月刊,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主办的一份杂志,其前身为《采风报》,曾经一度风靡全国,发行量达180余万份,居沪上报纸发行量首位。自2004年起《采风报》改版为80页、大十六开本的《上海采风》月刊,真正成为一本面向中国大陆白领阶层,具有调侃和幽默气质的都市生活文化杂志。

上海采风杂志官网

《上海采风》月刊,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主办的一份杂志,其前身为《采风报》,曾经一度风靡全国,发行量达180余万份,居沪上报纸发行量首位。自2004年起《采风报》改版为80页、大十六开本的《上海采风》月刊,真正成为一本面向中国大陆白领阶层,具有调侃和幽默气质的都市生活文化杂志。

文=独居江南一夜之间,80后就过气了。现在大家更热衷于谈论佛系的90后,月入10万的00后。80后们都神隐了,仔细想想,第一批80后们都快要奔四了,人至中年重担压身,也就无意于在网上出风头。大家似乎都已经淡忘了,当年由《萌芽》杂志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曾经一度把80后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一年是1998年,也是很多故事的开始。《还珠格格》在那一年首播,收视高达65%,赵薇林心如苏有朋等人因此爆红,小燕子瞪着滴溜溜的大眼睛被印在了各种杂志、海报、贴纸、文具盒甚至洗脸盆上。《相约九八》在那一年的春晚上首唱,之后王菲在内地的知名度爆涨,并和好姐妹那英一起开启了天后之路。《泰坦尼克号》也在那一年上映,引发的观影狂潮甚至袭卷了酒保所在的县城。新浪、搜狐、网易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大家都笨拙地点着鼠标,开始学着申请电子邮箱。那一年,80后最大的18岁,最小的9岁,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一直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努力做一个好学生,一直重复着“长大要为四化作贡献”的语境。然而横空出世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打破了这一切。提倡新思维、新表达和真体验的新概念选出的作品让很多人惊呼,原来作文还可以这样写。青春期压抑的自我一旦被激活,所释放的能量无法想象。很多自我意识觉醒的80后们,纷纷跑去报刊亭买下一本《萌芽》,然后小心翼翼地剪下报名表连同自己的作品一起寄去上海巨鹿路。与此同时,媒体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韩寒退学”、“一篇作文上大学”等新闻,一时之间,80后为整个社会所瞩目,赞美者有之,抨击者更有之。现在,距离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过去20年了,除了韩寒和郭敬明为大家所熟知之外,其他获奖的作者们已经散落在天涯,有的依然坚持写作,有的已经不再提笔。酒保尝试着在网络上搜寻他们的踪迹,然后写下来,告诉你,他们现在在哪里,在做些什么?张悦然曾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当年张悦然给我印象最深的文章是《黑猫不睡》。她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后去了北京。这些年她一直坚持写作,陆续出版了《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等多部作品。并和周嘉宁一起制作了《鲤》书系主题书。2017年,她的长篇小说《茧》和短篇小说集《我循着火光而来》相继问世。除了写作之外,她从2012年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并于2013年9月开设“短篇小说鉴赏”全校选修课。很多人奇怪她为什么能去大学教书,其实她已经拿到了北京语言大学的博士学位。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去大学教书也许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吧。颜歌曾获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在即将前往诺里奇攻读创意写作课程首先要恭喜颜歌,因为她即将就读的写作课程是英国最顶尖的。石黑一雄就毕业自这个课程。她是第一个非英语母语的作家因其在英语写作上的巨大潜力而被录取的,而她的英语短篇小说已经两度被《Irish Times》刊发了。颜歌说不想去做一些损耗自己的事情来为生活买单,所以这些年一直在读书和写作。读书读到了博士,写作也一直拿奖。2013年的长篇小说《我们家》的英文版最近在英国出版了。除此之外,她也曾在美国的杜克大学做了二年的访问学者。她结婚之后随夫定居都柏林,丈夫姓高。“他是男版的我,我是女版的他”,颜歌如此评价他。尹珊珊曾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中央戏剧学院讲师、电影评论脱口秀主持人和张悦然一样,尹珊珊在中戏博士毕业后也当了老师。前些年,她一直在给各大杂志写专栏,其中最受追捧的是《女友》的缭乱美人。不过她的读者更喜欢看她的博客《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她当年真是灵气逼人,随便写一些生活中的小事都很好看。博客时代,网络舆论环境比现在好多了,没这么多喷子。她什么都敢写,读书、电影、吐槽、自己的男朋友和女朋友、劲爆的明星八卦??现在想想,她的博客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中文博客。她现在在两个公众号上发文,时尚类的发在《换个意见》,影评和书评发在《奇爱博士讲电影》。这几年尹珊珊有两件事曾在网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一件是和木子美(不加V)撕X,另一件是在电影评论节目《奇爱博士讲电影》里批评了《战狼2》。不过我觉得可惜的是,这些年,她没怎么写小说,很喜欢她以前写的保尔酒店系列,用木子美的话来讲就是很别致。尹珊珊和颜歌一直有联系,她去都柏林旅行时,还和颜歌一起吃了饭。对了,尹珊珊结婚了,丈夫是协和医院的医生。周嘉宁曾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翻译、《鲤》书系文字总监周嘉宁从复旦毕业后,除了写书以及和张悦然一起制作《鲤》书系之外,还在从事翻译的工作。她的最新译作是艾丽丝门罗的《我年轻时的朋友》。这些年她自己的作品里,2015年出版的《密林中》对她来讲很重要。刘嘉俊曾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起点中文网白金作者当年刘嘉俊的那篇《物理班》可是很多人的心头好。这些年,他做过《萌芽》的编辑、《上海一周》的记者等工作。并一直在起点中文网写连载,用的名字是“格子里的夜晚”。他在2015年时做过一个写作实验室。征集了一些想学写作的朋友,然后在视频里给大家上课。每堂课都有主题,课后还有作业,下次上课时,他还会针对作业进行讲评。当时酒保也有参加,不过没有坚持下来,现在他的那些视频还静静地躺在电脑里。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实完全可以做成一个知识付费的项目,不过当时他是不收钱的。杨哲曾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编剧杨哲当年和韩寒齐名,人称“南韩北杨”。不过后来韩寒名气更胜从前,但杨哲却淡出了大众视野。杨哲在中戏时跟尹珊珊同班,毕业后出了一本小说《埋》。他现在是编剧,代表作是《法医秦明》、《十宗罪》。不过他做编剧是曲线救国,最终目的是当导演。刘莉娜曾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上海采风》杂志编辑很多女生应该都还记得刘莉娜的那篇《风里密码》吧。她毕业后一直在当编辑,结婚很早,儿子已经十岁了。宋静茹曾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作家,旅居美国这次上网查资料,发现还是有很多人一直对宋静茹的《孩子》念念不忘。网上搜不到她的近况,只知道去了美国,她之前有一个博客叫《澄江静如练》,现在也打不开了。不过她倒是出过好几本书,喜欢她的可以去搜搜看。甘世佳曾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作词人、编剧甘世佳写过专栏,做过编剧,现在主要是写歌词,代表作是薛之谦的《丑八怪》《爱的那么深》、《钗头凤》等等。郝景芳曾获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主任因《北京折叠》而名声大噪的郝景芳也拿过新概念的一等奖。不过她当年放弃文科加分而进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后入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除了《北京折叠》之外,她还出了好几本书,现在也已经结婚生子。梅思繁曾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作家、翻译梅思繁从上戏毕业之后去法国求学,一路读到了博士。之后她又重新开始写作了。《洋葱汤里的流水岁月——14个味觉故事》是她重回创作之路的第一本书。许思窈曾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纪录片导演许思窈和尹珊珊是校友。中戏毕业后,赴香港中文大学进修,现在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其实还有很多作者的文章当年都曾陪伴过我们的青春,比如徐人杰、杨倩、陈佳勇、徐敏霞、丁妍、孙佳妮、祁又一、蔺瑶、蒋峰、张怡微??实在太多了,不能一一记述还请大家原谅。这次去了解作者们的近况,我发现,她们并没有因为年少成名而迷失自己。张悦然尹珊珊颜歌郝景芳梅思繁等女作者都一路读到了博士。某种程度上,新概念改变了她们的人生,但如果没有新概念,她们现在在各自的领域肯定也会非常优秀。新概念大赛前几届的参赛者大多是85前,他们中的有些人现在已经为人父母。欣喜的是,大多数人都在从事和文字有关的工作,但也有一些完全不写了。但没关系,已故的新概念之父赵长天曾说过,“毕竟,文学是一条寂寞漫长的道路,文学跟人有关,未必跟职业有关。我在意的是,文学能否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希望‘新概念’还能有下一个十年。”新概念还有没有下一个十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文学会一直激荡我们的心灵,直到永远。

  • 索引序列
  • 上海采风杂志官网订阅邮箱
  • 上海采风杂志官网订阅
  • 上海采风杂志官网订阅号
  • 上海采风杂志官网订阅电话
  • 上海采风杂志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