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20世纪初什么杂志

20世纪初什么杂志

发布时间:

20世纪初什么杂志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显示出活跃的势头。留日学生创办的《开智录》上首先出现排满字样。《国民报》则明确主张颠覆清政府。1903年,东京留学界思想愈益活跃,《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等宣传民族主义、民权学说的刊物相继出版。上海知识界也出现了新气象。

是罗振玉发起创办,王国维主编的《教育世界》,1901年5月在上海出版

《新青年》是20世纪初中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革命杂志,也是党早期的重要理论刊物之一。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和发展具有一定贡献,主要表现在:《新青年》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所营造的“中国化”历史语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一定思想氛围;《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新青年》的文本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萌芽;《新青年》在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尝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1915年到1918年以前的《新青年》杂志的思想倾向﹐基本上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1918年以后﹐由于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知识界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青年》营垒的组成﹐变为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所主持1918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5卷5号上发表了《Bolshevlsm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等文章﹐较早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新青年》革命色彩更为明显﹐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李大钊负责编辑的6卷5号﹐办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专号”1919至1921年上半年﹐《新青年》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工人运动的论文和译介文章130余篇﹐与此同时﹐胡适等人在杂志上大量宣扬“实用主义”等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并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接着﹐1920年末胡适写信给陈独秀﹐提出《新青年》差不多成为美国《苏俄》杂志的汉译本的批评﹐主张公开“声明不谈政治”这些意见受到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反对﹐未能付诸实践﹐1920年9月8卷1号起﹐《新青年》迁至上海﹐实际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小组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随着新文化统一战线的分化﹐《新青年》杂志于1922年 7月﹐出至9卷6号停刊以后复出《新青年》季刊﹑不定期刊﹐已是完全政治性的刊物﹐至1926年7月停刊

20世纪杂志

中外记闻

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作家中心“厄瓜多尔文学之家”及其《厄瓜多尔文学》杂志。著名散文作家本哈明·卡里翁著有《新美洲的创造者》(1928)、《美洲图》(1930)、《厄瓜多尔新书简》(1960)和《为什么耶稣不回来》(1963)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还有亚历山德罗·卡里翁和豪尔赫·恩里克·阿多姆,他们的创作风格继承了民族传统,而且吸收了外来文学的优秀元素。

20世纪杂志封面

《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创办的九个月后即开始发行。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以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  杂志每年发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尔有特版发布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为高质量的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图片之质量标准也为人们所称道。这也使得这本杂志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们梦想发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国家地理杂志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当时罕见的彩色照片。  杂志的另一特色是经常提供高质量地图。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档案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所采用以弥补美国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2001年国家地理发布了一套8张CD的合集,内容包括从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杂志地图。杂志订阅者对这本杂志的收藏爱好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大部分其他种类的旧杂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订阅者也可以选择全年合集购买。  1915年一月号国家地理杂志封面1960年开始, 杂志开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来的几年,杂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树叶饰纹。  1985年有一张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难民──一位用刺骨的绿眼看着镜头的年轻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后来变得非常著名。在美军击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国家地理杂志第二次发起人力寻找她。2002年,普什图族妇女Sharbat Gula被认出就是当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上。   1995年,国家地理杂志开始发行日文版,这也是第一个本地化版的国家地理。现在,国家地理的本地语言版本已经在全球大大扩展,包括:日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希腊文、法文、德文、波兰文、印度尼西亚文、韩文、葡萄牙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捷克文、罗马尼亚文、俄文、挪威文、土耳其文、荷兰文、瑞典文与克罗地亚文。  中文环境中第一本国家地理杂志的译版,是在台湾发行,使用繁体中文编辑,创刊号是2001年1月号。  现在在中国内地也可以买到《国家地理》杂志,中国内地的《华夏地理》于2007年7月与《国家地理》杂志建立了正式的版权合作关系。(《华夏地理》在采用《国家地理》稿件的同时,保持一半内容为本土原创)  目前,《国家地理》杂志在全球已有30家合作伙伴。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尼克松访华的意义,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尼克松访华的意义,中美已经结束对抗,实现了和平就属于夸大了尼克松访华的意义,所以不能选A。本题是表明了美国对实现中美和平的渴望,而不是中国,所以不能选B。尼克松是为了联中抗苏而去北京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并且违背题目主旨,所以不能选D。

时代杂志20世纪100人

是2000年2000年,《时代》杂志曾经评选过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个人物,当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时隔4年,他们又卷土重来,他们的目的是排出21世纪初100个对于整个世界有影响力的名人。体育界名人也是根据他们在体育界里的人气指数、他们对世界体坛的影响指数以及媒体报道数量来综合排定。其中,媒体报道数量首次成为一项重要的参数。体坛人物中,除了贝克汉姆和姚明这样的运动员明星之外,新英格兰橄榄球队教练和印度瑜伽大师也入选,可见《时代》的目光并不仅仅局限于站在赛场上的精英。

哈哈——在这100人中,中国只有一位——毛泽东!

惊奇故事杂志20世纪

著名畅销书作家HG威尔士的同名小说,故事曲折离奇,充满超越时代的科学观及幻想。这个上世纪的科幻作家被尊为英国科幻小说泰斗、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创作出《时光机器》、《世界大战》等经典作品。他对未来的预测和科学趋势的展望,都是惊人的准确。《泰晤士报》曾这样评论:“假如说有人能够超越自己的年代,那个人就是HG威尔士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基地》、《机器人》 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阿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百七十余本,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旁涉人文类的文学、宗教、史地等。扩展资料阿西莫夫对人文主义抱有严肃的态度。他经常发表与其相关的演说并写文章甚至整本书来探讨。他把科学看作是地球上伟大而统一的原则。他利用科幻小说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促使人们去考虑人类与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的联系,考虑人类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晚年时,他成了美国人文主义协会的主席,担任此职务一直到他去世。在阿西莫夫的演说及众多非小说类作品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就是:他认为这个世界人口已经过剩,这种倾向继续与否将是影响未来的关键,关系到未来世界是充满了灾难与饥荒,还是能够健康发展,使其居民享有安稳舒适的生活。在他的小说中,他也强调了这一主题。《钢穴》描绘了地球大都市的恶梦及由于人口过剩、食物短缺而造成的必须由计算机来控制的管制局面。在此书中,阿西莫夫认为人口过剩、食物短缺几乎是未来不可避免的一个特征。阿西莫夫被认为是一位“理性、科学和怀疑论的卫士”,也就是反对伪科学、超自然现象和宗教迷信的先锋斗士。他以自己的著作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解惑释疑的工作。他自称是科幻小说中“属于比较认真的那一派”,他强调作品的科学性,反对粗制滥造和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又译为《惊异故事》,美国知名科幻杂志,1926年由美国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1884-1967)创刊。后来在1953年有了以其名命名的“雨果奖”-“科幻小说成就奖”,虽然没有奖金,却是科幻界的“奥斯卡”,科幻作家都以获得雨果-星云双奖为荣(不排除少数特立独行者)。1923年8月,根斯巴克尝试出了一期科幻小说专刊,大受欢迎。后来,在读者调查的鼓舞下,根斯巴克彻底改变办刊方向。

嗯嗯嗯嗯嗯嗯好的呀呵,没有睡觉了吗你是我的谁家了没得意门生意好吗。在哪里呢子女孩子们俩字典型的吗。在哪里的

  • 索引序列
  • 20世纪初什么杂志
  • 20世纪杂志
  • 20世纪杂志封面
  • 时代杂志20世纪100人
  • 惊奇故事杂志20世纪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