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官网电子版

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官网电子版

发布时间:

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官网电子版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学术季刊,创办于1922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 该刊创办时,原名Bullel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国地质学会志》),以英文为主,德、法等文次之,每年一卷,刊载中国地质学会会员地质调查研究之所得及在学术年会中宣读的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志》共出版31卷,至1952年《中国地质学会会志》与《地质论评》合并,更为现名《地质学报》,由外文版改为中文版,但连续卷号并附英文目次及英文摘要(1967-1971年曾停刊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1988年3月,为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地质学报(英文版)》复刊,发表《地质学报》(中文版)已刊论文的英译本。从1997年起,《地质学报(英文版)》与中文版相同编号,但所载论文内容不同。 《地质学报(英文版)》所刊论文涉及地学和相关学科各领域的研究,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查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与高等院校师生。稿源自世界各地,该刊稿源丰足,稿件年刊用率20%—30%,可以从大量来稿中择优遴选稿件。《地质学报(英文版)》近数年来,一直连续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所收录。多次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地质学报》英文版,现为双月刊;刊号:CN11-2001/P,ISSN0001-9515,多次荣获《中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建国60年有影响力科技期刊》等20多项荣誉称号,现被《SCI》、《CA》、《GeoRef》等国内外20多家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常年位居5--15上下,是中国地学界最重要的核心期刊之一。查看更详细内容可上中国地学期刊网——直接下载全文(OA刊物)。自2012年开始,与Wiley-Blackwell公司合作出版电子版,现有5500多家电子版国际订户。主办: 中国地质学会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英文;开本: 16开ISSN: 1000-9515CN: 11-2001/P历史沿革:现用刊名: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曾用刊名:地质学报(英文版)创刊时间:192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期刊荣誉:中科双百期刊

不是,SCI是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 《地质学报(英文版)》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所刊论文涉及地学和相关学科各领域的研究,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查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与高等院校师生。稿源自世界各地,该刊稿源丰足,稿件年刊用率20%—30%,可以从大量来稿中择优遴选稿件。《地质学报(英文版)》一直被国内广大读者视为中国地质学界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享有颇高的声誉,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近数年来,一直连续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所收录。多次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你也喜欢地理吗,我也是,这些网站还不错

中国地质学报电子版官网

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展现在世人面前。《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徐星写作的一篇科普文章,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扩展资料

俺们学校的地学前缘也可以的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标本复原、动画展示)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原文如下: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起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都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完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这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徐星写作的一篇科普文章,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文收录在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1课,朗读人是陆洋 。扩展资料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1)对句子的理解。①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科学家们根据恐龙与鸟类骨骼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强有力的证据。直至20世纪末,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有了辽西的重大发现,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无疑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②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标本复原、动画展示)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2)对词语的理解。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毋庸置疑: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作者简介徐星,男,祖籍江苏,出生于新疆伊犁新源,古生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动物学家。兼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国科学院副主委,英国《皇家学会学报-生物辑》和《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编委。徐星单独或合著在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著名学术刊物及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近40篇学术论文。所发表的成果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10大新闻。2001年入选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丰田计划”,成为全球11位入选科学家之一,也是亚洲的唯一代表。其在恐龙研究领域的贡献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的高度评价和世界各地媒体的广泛关注。他主要从事中生代恐龙化石及相关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虚骨龙类形态学、分类学和系统发育、鸟类起源、羽毛起源及早期演化、鸟类飞行起源、角龙类的形态学和早期演化、原始鸟臀类的形态学和系统关系、甲龙类的个体发育研究和侏罗纪及白垩纪陆相地层对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向蓝天的恐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星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学术季刊,创办于1922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 该刊创办时,原名Bullel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国地质学会志》),以英文为主,德、法等文次之,每年一卷,刊载中国地质学会会员地质调查研究之所得及在学术年会中宣读的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志》共出版31卷,至1952年《中国地质学会会志》与《地质论评》合并,更为现名《地质学报》,由外文版改为中文版,但连续卷号并附英文目次及英文摘要(1967-1971年曾停刊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1988年3月,为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地质学报(英文版)》复刊,发表《地质学报》(中文版)已刊论文的英译本。从1997年起,《地质学报(英文版)》与中文版相同编号,但所载论文内容不同。 《地质学报(英文版)》所刊论文涉及地学和相关学科各领域的研究,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查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与高等院校师生。稿源自世界各地,该刊稿源丰足,稿件年刊用率20%—30%,可以从大量来稿中择优遴选稿件。《地质学报(英文版)》近数年来,一直连续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所收录。多次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地质学报》英文版,现为双月刊;刊号:CN11-2001/P,ISSN0001-9515,多次荣获《中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建国60年有影响力科技期刊》等20多项荣誉称号,现被《SCI》、《CA》、《GeoRef》等国内外20多家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常年位居5--15上下,是中国地学界最重要的核心期刊之一。查看更详细内容可上中国地学期刊网——直接下载全文(OA刊物)。自2012年开始,与Wiley-Blackwell公司合作出版电子版,现有5500多家电子版国际订户。主办: 中国地质学会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英文;开本: 16开ISSN: 1000-9515CN: 11-2001/P历史沿革:现用刊名: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曾用刊名:地质学报(英文版)创刊时间:192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期刊荣誉:中科双百期刊

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官网

不是,SCI是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 《地质学报(英文版)》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所刊论文涉及地学和相关学科各领域的研究,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查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与高等院校师生。稿源自世界各地,该刊稿源丰足,稿件年刊用率20%—30%,可以从大量来稿中择优遴选稿件。《地质学报(英文版)》一直被国内广大读者视为中国地质学界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享有颇高的声誉,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近数年来,一直连续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所收录。多次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学术季刊,创办于1922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 该刊创办时,原名Bullel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国地质学会志》),以英文为主,德、法等文次之,每年一卷,刊载中国地质学会会员地质调查研究之所得及在学术年会中宣读的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志》共出版31卷,至1952年《中国地质学会会志》与《地质论评》合并,更为现名《地质学报》,由外文版改为中文版,但连续卷号并附英文目次及英文摘要(1967-1971年曾停刊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1988年3月,为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地质学报(英文版)》复刊,发表《地质学报》(中文版)已刊论文的英译本。从1997年起,《地质学报(英文版)》与中文版相同编号,但所载论文内容不同。 《地质学报(英文版)》所刊论文涉及地学和相关学科各领域的研究,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查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与高等院校师生。稿源自世界各地,该刊稿源丰足,稿件年刊用率20%—30%,可以从大量来稿中择优遴选稿件。《地质学报(英文版)》近数年来,一直连续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所收录。多次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地质学报》英文版,现为双月刊;刊号:CN11-2001/P,ISSN0001-9515,多次荣获《中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建国60年有影响力科技期刊》等20多项荣誉称号,现被《SCI》、《CA》、《GeoRef》等国内外20多家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常年位居5--15上下,是中国地学界最重要的核心期刊之一。查看更详细内容可上中国地学期刊网——直接下载全文(OA刊物)。自2012年开始,与Wiley-Blackwell公司合作出版电子版,现有5500多家电子版国际订户。主办: 中国地质学会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英文;开本: 16开ISSN: 1000-9515CN: 11-2001/P历史沿革:现用刊名: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曾用刊名:地质学报(英文版)创刊时间:192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期刊荣誉:中科双百期刊

中国地质学报电子版官网网址

不是,SCI是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 《地质学报(英文版)》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所刊论文涉及地学和相关学科各领域的研究,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查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与高等院校师生。稿源自世界各地,该刊稿源丰足,稿件年刊用率20%—30%,可以从大量来稿中择优遴选稿件。《地质学报(英文版)》一直被国内广大读者视为中国地质学界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享有颇高的声誉,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近数年来,一直连续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所收录。多次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俺们学校的地学前缘也可以的

你也喜欢地理吗,我也是,这些网站还不错

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官网网址

期刊出版 PERIODICALS'PUBLICATION期刊出版PERIOLICALS'PUBDICATION主办的《地质学报》(英文版) 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组织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的通知》(科技发学字〔2012〕14号)精神,中国地质学会组织积极申报,经过专家评审,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每年奖励办刊经费200万元,连续支持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900余种刊物中仅有5个学会主办的刊物英文版获得一等奖。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学报》(中文版、英文版)、《地质论评》三刊同时荣获新闻出版总署、清华大学CNKI数据库颁发的“2012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学报》(中文版)再次荣获科技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颁发的“2011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分支机构和省级学会期刊服务面和影响力继续扩大中国地质学会与江苏省地质学会合办的《地质学刊》质量不断提高,“编辑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正式启用,并成为美国《化学文摘》(光盘版)的收录期刊。《西北地质》、《地质与勘探》等刊物载文量持续扩大,影响因子不断提升,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四川地质学报》、《重庆地质矿产》、《贵州地质》、《新疆地质》及上海、辽宁、安徽、河南、云南、西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科技刊物稿源丰富,充分发挥了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为推出新成果、新进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地质学会主办(联合主办、协办)刊物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地质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 索引序列
  • 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官网电子版
  • 中国地质学报电子版官网
  • 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官网
  • 中国地质学报电子版官网网址
  • 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官网网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