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发布时间: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权威:中华麻醉学杂志核心:临床麻醉学杂志、各高校学报(如:复旦学报)、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 新青年麻醉论坛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大学学医,这俩俩大学应该都可以,你看看高考分数,根据往年录取分数报名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这个,徐州医科大学,我还真没听说过啊好像不是九八五也不是二一一,这个好像不是是

徐州医科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学校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是江苏省与徐州市共建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培育)支持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高校,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学校历史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58年7月15日,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成立,学校临时校址在徐州市三民街238号(原医士助产学校旧址)。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1958年9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新建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校址位于新海连市(今连云港)海州结核病院内。1959年4月,因国民经济困难,按照经江苏省委批转的省高教厅党组“关于本省现有高等学校调整方案”,对高等医药院校进行了调整。决定将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第一医学院徐州分院。4月24日,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徐州医学院1960年8月,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学院。1961年11月,学校由临时校址(三民街南首)迁入新校区(淮海西路84号)。徐州医科大学2015年5月,徐州市政府与徐州医学院签署共建“徐州医科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月,江苏省政府正式行文商请教育部同意该校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2016年1月,教育部发布公示,徐州医学院拟更名徐州医科大学。3月1日,教育部同意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的通知。4月,徐州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812人,外聘教师712人,直属附属医院师资802人,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3430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154人,副高职称30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9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学校有(含柔性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1人、江苏特聘教授30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1人,江苏省“双创”团队4个,江苏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4个,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4人次,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2020年学校8人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2人入选省“双创”人才、4人入选江苏特聘教授、6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8人入江苏选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项目。                                    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18个学院(部),设置2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3个,江苏省级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级重点临床专科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麻醉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麻醉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江苏省级特色专业: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等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生物医学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药学类(临床药学、药学、药物制剂)、临床医学、麻醉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麻醉学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江苏省优势学科:生物学江苏省级重点学科: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                                    学术科研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10个。2020年,学校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个,其中面上项目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9项。学术资源《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研究、预防医学方面的论著、综述,也刊登临床方法学、经验介绍方面的论文。《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首批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的成员期刊。被美国《CA》和俄罗斯《AJ》收录。《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创刊至今多次获江苏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编辑奖等。《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2008年始《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CA)和万方数据库收录。合作交流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江苏省黄桥中学、泰兴中学、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等7所中学签订了联合选拔培养优秀学生协议书,与徐州市政府、徐州市经开区、恩华药业、恒瑞医药、中国矿业大学等政府、企业、高校建立十余个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健康工程研究院,与徐州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双方签订校地共建暨徐州生物医药创新港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先后与美、澳、韩等国家40余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际合作关系。2019至2020学年,与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英国萨里大学等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与帝国理工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8所英国高水平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曼彻斯特大学开展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与萨里大学开展本科生海外学习,成为“江苏英国20+20高水平大学合作联盟”成员单位。选派55名教师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研修学习、科研合作。向教育部申请加入普通高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名单,完成教育部2019年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备案工作,新增临床药学、医学影像技术2个招生专业,录取台湾籍本科新生3名。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权威:中华麻醉学杂志核心:临床麻醉学杂志、各高校学报(如:复旦学报)、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麻醉brain research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 新青年麻醉论坛

徐州医科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学校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是江苏省与徐州市共建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培育)支持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高校,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学校历史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58年7月15日,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成立,学校临时校址在徐州市三民街238号(原医士助产学校旧址)。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1958年9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新建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校址位于新海连市(今连云港)海州结核病院内。1959年4月,因国民经济困难,按照经江苏省委批转的省高教厅党组“关于本省现有高等学校调整方案”,对高等医药院校进行了调整。决定将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第一医学院徐州分院。4月24日,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徐州医学院1960年8月,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学院。1961年11月,学校由临时校址(三民街南首)迁入新校区(淮海西路84号)。徐州医科大学2015年5月,徐州市政府与徐州医学院签署共建“徐州医科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月,江苏省政府正式行文商请教育部同意该校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2016年1月,教育部发布公示,徐州医学院拟更名徐州医科大学。3月1日,教育部同意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的通知。4月,徐州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812人,外聘教师712人,直属附属医院师资802人,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3430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154人,副高职称30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9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学校有(含柔性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1人、江苏特聘教授30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1人,江苏省“双创”团队4个,江苏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4个,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4人次,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2020年学校8人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2人入选省“双创”人才、4人入选江苏特聘教授、6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8人入江苏选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项目。                                    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18个学院(部),设置2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3个,江苏省级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级重点临床专科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麻醉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麻醉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江苏省级特色专业: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等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生物医学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药学类(临床药学、药学、药物制剂)、临床医学、麻醉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麻醉学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江苏省优势学科:生物学江苏省级重点学科: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                                    学术科研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10个。2020年,学校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个,其中面上项目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9项。学术资源《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研究、预防医学方面的论著、综述,也刊登临床方法学、经验介绍方面的论文。《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首批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的成员期刊。被美国《CA》和俄罗斯《AJ》收录。《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创刊至今多次获江苏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编辑奖等。《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2008年始《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CA)和万方数据库收录。合作交流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江苏省黄桥中学、泰兴中学、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等7所中学签订了联合选拔培养优秀学生协议书,与徐州市政府、徐州市经开区、恩华药业、恒瑞医药、中国矿业大学等政府、企业、高校建立十余个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健康工程研究院,与徐州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双方签订校地共建暨徐州生物医药创新港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先后与美、澳、韩等国家40余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际合作关系。2019至2020学年,与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英国萨里大学等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与帝国理工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8所英国高水平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曼彻斯特大学开展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与萨里大学开展本科生海外学习,成为“江苏英国20+20高水平大学合作联盟”成员单位。选派55名教师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研修学习、科研合作。向教育部申请加入普通高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名单,完成教育部2019年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备案工作,新增临床药学、医学影像技术2个招生专业,录取台湾籍本科新生3名。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大学学医,这俩俩大学应该都可以,你看看高考分数,根据往年录取分数报名

徐州医科大学代码是10313,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徐州医科大学简称徐医大,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是江苏省与徐州市共建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培育)支持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高校,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学校历史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58年4月10日,徐州市有关部门拟出《关于成立徐州医学院专科学校的方案》(草案)。7月15日,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成立。学校临时校址在徐州市三民街238号(原医士助产学校旧址)。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1958年9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新建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校址位于新海连市(今连云港)海州结核病院内。1959年4月,因国民经济困难,按照经江苏省委批转的省高教厅党组“关于本省现有高等学校调整方案”,对高等医药院校进行了调整。决定将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第一医学院徐州分院。4月24日,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4月25日、26日,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学生50名和15名教职工于先后由新海连市(连云港)迁往徐州,并暂编为58级的一个班。徐州医学院1960年8月,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学院。1961年11月,学校由临时校址(三民街南首)迁入新校区(淮海西路84号)。1975年1月,经江苏省革委会批准,附属医院卫生学校成立。2002年3月15日,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同意学校与徐州市东方专修学院合作,举办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华方学院。2005年2月,学校新校区一期工程全面投入使用,新校区为主校区,淮海西路校区为西校区,原在东校区的成人教育学院迁至主校区,东校区不再办学。徐州医科大学2015年5月,徐州市政府与徐州医学院签署共建“徐州医科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月,江苏省政府正式行文商请教育部同意该校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2016年1月,教育部发布公示,徐州医学院拟更名徐州医科大学。3月1日,教育部同意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的通知。4月,徐州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812人,外聘教师712人,直属附属医院师资802人,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3430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154人,副高职称30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9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学校有(含柔性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1人、江苏特聘教授30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1人,江苏省“双创”团队4个,江苏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4个,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4人次,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2020年学校8人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2人入选省“双创”人才、4人入选江苏特聘教授、6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8人入江苏选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项目。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18个学院(部)、21所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3家,非直属附属医院18家)、15所临床学院,设置28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江苏省级特色专业5个,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4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3个,江苏省级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级重点临床专科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麻醉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麻醉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江苏省级特色专业: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等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生物医学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药学类(临床药学、药学、药物制剂)、临床医学、麻醉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麻醉学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江苏省优势学科:生物学江苏省级重点学科: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学术科研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10个。2020年,学校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个,其中面上项目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9项。项目数和直接经费数较2019年度分别增长3%和5%。学术资源《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研究、预防医学方面的论著、综述,也刊登临床方法学、经验介绍方面的论文。《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首批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的成员期刊。被美国《CA》和俄罗斯《AJ》收录。《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创刊至今多次获江苏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编辑奖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2008年始《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CA)和万方数据库收录。合作交流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江苏省黄桥中学、泰兴中学、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等7所中学签订了联合选拔培养优秀学生协议书,与徐州市政府、徐州市经开区、恩华药业、恒瑞医药、中国矿业大学等政府、企业、高校建立十余个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健康工程研究院,与徐州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双方签订校地共建暨徐州生物医药创新港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先后与美、澳、韩等国家40余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际合作关系。2019至2020学年,与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英国萨里大学等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与帝国理工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8所英国高水平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曼彻斯特大学开展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与萨里大学开展本科生海外学习,成为“江苏英国20+20高水平大学合作联盟”成员单位。选派55名教师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研修学习、科研合作。向教育部申请加入普通高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名单,完成教育部2019年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备案工作,新增临床药学、医学影像技术2个招生专业,录取台湾籍本科新生3名。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应该够了吧。。。[1] 刘亚平, 蒲继生, 巨正东 谈谈我国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问题[J] 科学经济社会 , 2001,(03) [2] 宋宇 试论网络营销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02) [3] 刘永智 浅谈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及对策[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4,(03) [4] 刘静 新时代的网络营销[J] 天中学刊 , 2005,(02) [5] 唐丽芳 病毒式网络营销[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5,(01) [6] 刘朝 网络购物:困难还在,明天会好[J] 21世纪 , 2000,(02) [7] 曾宇容 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及实施步骤[J]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04) [8] 秦苒 浅议网络营销[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2,(01) [9] 康云 浅谈网络营销的发展[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S2) [10] 彭光辉 网络营销经营风险与对策[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02)[1] 杜新丽 网络营销设建的思考[J] 河南科技 , 2005,(11) [2] 李俊英 电子商务对市场营销方式的影响研究[J] 科技信息 , 2006,(12) [3] 罗捷 整合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J] 科技信息 , 2000,(11) [4] 陈兵, 周志平 整合网络营销——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流[J] 今日科技 , 2002,(05) [5] 陈炜恒 电子商务——来自网上的革命[J] 世界知识 , 1998,(15) [6] 石见 网络营销坚定前行[J] 中国青年科技 , 1999,(09) [7] 王旗林, 黎志成 网络营销的策略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00,(03) [8] 杨开源, 邵莉 网络营销初探[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03) [9] 王宏伟, 夏远强 网络营销中商业伦理的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05,(03) [10] 朱焱 网络营销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定位[J] 苏南科技开发 , 2001,(02)

《从超越的飞翔到回归的停泊——透视洛夫诗歌的思想内涵》,《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与研究》1997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1997年第11期转载。《反传统:后新诗潮的语言实验》,《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历史与诉说历史——从电影<鸦片战争>看谢晋的历史观》,《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从消解走向逍遥的无地彷徨——20世纪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反思》,《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5期。《“潜在写作”研究中的史料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10期转载。《被湮没的辉煌——论“‘文革’地下诗歌”》,《江汉论坛》2001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12期转载。《灵魂守望者的泣血之作——读散文集<背负自己的十字架>》,《写作》2001年第3期。《南方文坛》2001年第5期、《安徽文学》2002年第2期转载。《九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一种倾向》,《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一片诗心在爱心——论韦娅诗歌的创作主题》,《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全文收入《呼唤月光》一书,【香港】21世纪人文出版社,2001年7月版。《中国新诗研究的一个新高度》,《中华读书报》2000年9月20日。《从潜流到激流——博士论文内容提要》,《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第5期。《热闹散漫的生命眉批与仪态万方的文化解析——近二十年大陆女性散文扫描》,【香港】《香江文坛》2002年第8期。《近二十年的南开诗歌写作》,【日本】《蓝·BLUE》2002年第3期。《一个诗人与一个时代——论食指在文革时期的诗歌创作》,《芙蓉》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5期转载。《“年代诗丛”出版的深意与第三代诗人的归途》,《扬子江诗刊》2003年第2期。《朦胧诗:一代人与一代诗的崛起》,《文艺评论》2003年第5期。《历史与生命的长歌——论李瑛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创作》,《江汉论坛》2003年第9期。《文学与文化》2003年第四辑。《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11期转载。《纪弦<你的名字>赏析》,《扬子江诗刊》2003年第5期。《王家新<帕斯捷尔纳克>赏析》,《扬子江诗刊》2003年第6期。《灾难与爱情——重读<倾城之恋>》,《青春阅读》2003年第9期。《谈中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天津教育》2003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年第5期转载。《<扎根>:一个“四不像”的东西——韩东访谈》,载《天津青年报》2003年9月21日。《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诗兽——论黄翔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创作》,【日本】《蓝·BLUE》2004年第2期。全文收入《见证》一书,【美国】纽约柯捷出版社2004年7月版。《在喧嚣中寻找诗歌的路标》,《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1期转载。《颓废的纪念与青春的薄奠——论多多“文革”时期的诗歌创作》,【日本】《蓝·BLUE》2004年第3期。《关注边缘,重写诗史——从“文革地下诗歌”的概念谈起》,《江汉论坛》2004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12期转载。《渎神者的判决书——根子诗歌<三月与末日>赏析》,《扬子江诗刊》2004年第6期。《新诗的“维新”与传统的“魔咒”》,《河北学刊》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6期转载。《<绿衣人>:绝对的真实,绝对的虚构——王旭烽访谈》,《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第1期。《诗与哲学的起点——郑敏访谈》,《新诗评论》2005年第1期(创刊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革命诗风中的另类诗意——论文革时期上海诗人群的诗歌创作》,【日本】《蓝·BLUE》2005年第1期。《回归家园中的守望灵魂——论王英琦近十年的散文精神》,《南都学坛》2005年第2期。《当代诗歌编选中的问题与方法——关于<朦胧诗新编>的讨论综述》,《南方文坛》2005年第2期。《以艾青与青年诗人的关系为例重评“朦胧诗论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8期转载。《历史关结点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5年第1辑(创刊号),巴蜀书社2005年版。《细读根子诗歌作品》,《诗探索》(理论卷)2005年第1辑。《平淡诗意中的历史追忆——解读于坚诗歌<纯棉的母亲>》,《诗探索》(作品卷)2005年第2辑。《辛笛<风景>解析》,《海子<春天,十个海子>解析》,《扬子江诗刊》2005年第4期。《论“白洋淀诗群”的文化特征》,《南开学报》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1期转载。《中国新诗史写作的问题与方法》,《文学前沿》第10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9月版。《闻一多<也许——葬歌>导读》,《蔡其矫<川江号子>导读》,《诗刊》2005年第7期。《站在民刊<今天>的起跑线上——重论朦胧诗的崛起》,【日本】《蓝·BLUE》2005年第4期。《“文革”后民刊与新时期诗歌运动——以《启蒙》与《今天》为例》,《新诗评论》第3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个刊物与一场诗歌运动——论朦胧诗潮中的民刊<今天>》,《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颓废的纪念与青春的薄奠——论多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诗歌创作》,【台湾】《中国现代文学》(半年刊)2006年12月。《现世生活的末日寓言——根子诗歌<致生活>赏析》,《名作欣赏》2007年第5期。《2005-2006新诗纪事》,《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学苑出版社2007年5月版。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方法探讨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近几年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本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加大了教学人、财、物的投入,加强了临床教学人员从教意识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狠抓了实践教学训练的考核力度,从而提升了教学工作在医院的整体地位。 健全教学组织机构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组织,落实管理任务:为了更有效地确保临床教学质量,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医院组建以院长为主任,由专职和兼职人员等9人组成的临床教育管理委员会,成立教学办公室和12个临床教研室,教研室设主任、教学秘书或教务员(兼职)各1人,每季度召开教学准备会,总结教学工作、布置新学期教学任务,实行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方式,对临床教学和学生思想工作进行全程管理。 确保质量标准,实行制度管理:借鉴医科大学教学质量认证标准,结合临床工作特点的实际,学院自编了《临床医学院见(实)习生管理手册》、《病历书写要求与示范病历》;建立健全了各级教职人员的职责,形成了一套符合临床医学院教学实际的规章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管理机制的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程教学质量监控 教育培训:学院每年2~3次选送优秀教师参加由军、地医科(军医)大学组织的师资培训班、研讨班及英语提高班进行“充电”,并邀请相关专家、教授来院作教学专题讲授,直观、零距离地聆听他们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技巧。 教学督导:督导内容包括检查教学计划和制度、查阅教学档案、考评授课质量、开展示范教学、组织座谈讨论和问卷调查、考核评价学生等。每周一次组织学生班干部交班,每季度组织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无记名测评,测评结果直接与教师绩效奖励挂钩。 课程建设:学院根据临床需求,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医院实施本科学历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思维、技能、素质”的培养目标,注重对新开展的专业教学进行认真的补充与完善。 注重教学手段改革突出教学环节管理 重视课堂教学,确保教学质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吸收率,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常见病种、常见操作等制作成powerpoint、视频短片等数字资料,在学生面前呈现集声、光、色、动画、动态图像于一体的教学材料,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想象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较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第二课堂,升华教学趣味:为了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学院针对各专业的知识结构特点,为学生增开了专题学术讲座。一方面传授医学发展新动态、新理论、新业务、专科特色及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等知识,另一方面,针对求职、应试、考研等学生关注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式演说,启迪人生思维,增加学术乐趣。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注重能力培养,实施岗前训练:为了缩短学生到实习生角色转换的过程,学院在学生下科室之前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训练”。岗前训练内容有规章制度教育、临床思维讲座、常规技能集训、骨干管理培训四个部分,重点是问病查体基本技能和病历书写基本方法、临床思维模式的培养、无菌观念养成及临床应用等。实践证明,有效的岗前培训可以明显缩短学生角色转变的时间,提高管理效能和学生的情商。 寓教于乐,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医院定位不同于学校,但办学目标要等同于学校”是学院的教学方针。为增强凝聚力,构建和谐教育,活跃文化生活,学院通过医院网站、学习园地、专题展板等多种形式进行人文教育;利用节假日组织形式多样、精彩纷呈,适合年轻人的文体活动。既保持校园特色,又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做到寓教于乐,乐有所获。

给楼主第二篇参考:医学教学管理的心得体会 加强医学教学管理 提高医学教学质量 一、按照符合条件、兼顾专业、有利管理的总体要求,建设好医学教学基地 目前,学院已建有4家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28家教学与实习医院及10家其它教学实践基地。根据《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尤其是被浙江省卫生厅、教育厅评审通过的教学医院中,调整并建设好与学院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相适应的附属医院、教学与实习医院,形成省内以杭州、绍兴为主体,宁波、温州等地补充和省外招生的省、市依据条件可能设实习点的医学教学基地网络。学院将与有关医院等单位协商,以进一步明确教学医院或实习医院等关系,签订和续订建设协议书。 二、完善院校共同教育管理的模式,牢固树立医学教学全程质量管理理念 学院和医学教学基地要配备必需的医学带教师资和教学管理人员,采用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开展医学教学实践与全程质量管理活动,形成向医学实践要教学质量的环境。为此,学院对医学教学基地要定期开展以完成医学教学任务为目标,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检查与考评工作,以利于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 三、学院要加强对医学教学实践的管理,切实做好教育与服务学生的工作 在学院内部既要进一步明确科、系之间的工作职责,更要注重相互沟通与协作,做到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切实加强对医学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教研科在负责做好制定并落实医学实践教学的计划,走访医学教学基地和协调院校关系,联系、解决到外地实习学生的住宿,组织学生实习动员教育,送学生到教学基地,及时处理违纪学生等工作基础上,须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对附属医院属于师资管理范围的人员,要定期组织培训和教学业务考核,做好校聘与院聘教师的管理工作。 (2)对参加医学实践教学的各专业学生要加强组织与管理工作,协助专业所在系认真选配好各实习小组的正、副组长。 (3)对医学医学、护理学等本科专业每门专业课程的医学见习和教学实习,要督促教师按规定的实践时数,制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大纲与计划;规范地实施全过程的督查与考核,组织学生对医学见习、教学实习与带教老师的教学工作开展评价。 (4)对各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要加强规范化管理,组织不少于2次的走访与检查。要完善与创新实践教学的检查机制,选派教授、附属医院管理与业务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检查,到教学与实习医院开展学术交流与讲座。 (5)对安排在市区内医院等单位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每周一次要向所在医院等单位管理部门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每周一次到学生宿舍检查安全卫生等情况;对在市区外医院等单位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要做到每2周一次向所在医院等单位管理部门了解学生实习等情况。所做的联系、了解与检查工作须做好书面记录。 (6)对实习学生较多的医院,要做好聘请有关医务人员担任兼职班主任和考核发放相应津贴的工作。 (7)要认真严格检查、收集好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手册资料,登记好相应的评价结果与成绩。 (8)要负责召开医学教学研讨会、医学教学基地建设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组织开展评选优秀带教老师和优秀毕业实习学生的活动。 (9)要会同学生科在校园网上切实搭建好与实习学生联系、交流的平台,做好通知学生参加英语与计算机考级等事项。 (10)要落实人员与明确要求,对医学教学基地分别建立档案,包括医院历史和现状、建立教学关系、医院分管领导与科室、指导老师和兼职班主任,各年度接收我院实习学生的名单等资料。认真做好收集、整理、保管与利用档案的工作。 专业所在系主要负责培训将参加毕业实习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在毕业实习前组织部分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考试和基本技能考核,凡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必须补考合格后才能安排毕业实习。征求班主任意见、会同教研科与学生科共同安排好到各教学基地实践的学生及组长名单。协助教研科安排老师送学生到教学基地,参与教学检查考评等工作。 学生科主要负责学生就业的指导与推荐,就业政策信息沟通,考察享受奖学金与助学贷款学生、学生党员、院团委与学生会干部、班级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推荐对象实习表现,参与教学检查考评等工作。 班主任要按照教研科、学生科的部署,配合专业所在系做好各项教育管理工作,与实习学生保持经常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 四、坚持理论与专业实践结合基本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参加医学实践教学 医学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医学见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任何学生都要参加各项实践教学活动,按时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自觉接受带教老师的评价、医院等单位的考核和学院教研科的督查。凡实习考核不合格者,须按规定重新实践,至合格为止。凡违纪者,须按学院与所在医院的制度规定进行教育与处理。 任何学生或实践小组都有实事求是地向学院甚至学校反映医学实践教学问题与改进的意见,客观评价医学带教老师教学工作等权利。 为有利于管理和保证医学实践的教学质量,学院不主张学生个人自行联系毕业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省外招生的学生可按实际考虑)。各专业安排到教学基地进行毕业实习的学生人数,统一由教研科征得相关医院等单位同意后编制计划。 毕业实习期间,原则上不同意学生调换实习单位。对正式签订好就业协议书或由用人单位出具正式聘用证明的学生,如要求提前去招聘单位实习,必须征得所在实习单位管理部门和学院同意并办理转实习单位的手续。否则,按旷实习处理。 五、附属医院要履行教学职能,重视和支持医学医学系(一系)教学工作 要按规定条件选配好从事专业课程教学和医学带教的合格师资,购置必需的教学设施设备,有效管理进入医学见习等实践教学的学生,协助学院开展教学工作考评,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保证质量地按时完成各专业医学教学及其实践任务。 附属医院科教处(科)要根据选配医学专业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要求,在个人申请基础上,推荐出高素质的师资人选。按照学院教研科有关培训医学专业教师的计划要求,及时组织属于师资管理范围的人员参加培训和教学业务考核等活动。要建设好属于校聘与院聘医学专业教师的教学业务档案。 要根据学院教研科确定开设的专业课程和开展医学教学实践的任务要求,协助医学医学系(一系)安排好专业课程的授课老师,落实好承担医学见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任务的科室与带教老师。 要组织学生开展医德医风及职业素质教育,给学生安排小讲课、教学查房、病案分析等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参加医学实践教学的考勤、出科轮转安排、督查科室带教指导与考核等日常工作的管理,严格做好对学生完成医学实践教学任务的综合考评。 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中掌握 “三基”的要求组织出科考试、考核,凡不合格者须补合格后才能转入下一科室实习。 附属医院科教处(科)与医学医学系(一系)要组织开展和督查各教研室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每月不得少于2次并有相应记录。要与学院教研科加强联系和沟通,及时反馈并共同解决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医学医学系(一系)各教研室每月要组织教师开展2次教研活动,经常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交流专业、学科新进展情况和教学工作的体会与经验,研究如何上好专业课程、搞好医学带教和如何提高医学实践教学质量等问题。 医学专业教师要增强教学和育人意识,发扬奉献医学教育事业的精神。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做到:按照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医学教学实践活动的目标与要求,事前认真备课,积极说服有关病人配合医学教学实践活动,做好教学所需病例的准备工作;负责指导学生接触观察病人、询问病史、检查体征,查阅病人有关资料、分析讨论病情,书写病历(包括电子病历)、填写各类检查和处置单、医嘱、处方;经常督促学生参与医疗服务活动,指导学生对病人实施一般的诊疗操作、参加有关的手术,但不得让学生独立为病人提供任何医学诊治性服务,应鼓励学生为病人提供非医学诊治性服务和帮助;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地教育学生必须保护病人的安全和隐私权,尊重病人的知情权,不得损害病人的其他权益;正确对待学生的评价意见,同时要实事求是地给学生做好参加医学教学实践的考评工作。 六、加强与教学实习医院协作关系,完成我院安排的教学与毕业实习任务 教学实习医院在具备条件时应解决我院学生的住宿,安排合格师资开展带教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医院科教科、护理部要协助我院教研科,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开展对医院带教工作和学生实习情况的检查与评价。 在我院实习学生达20人或护理学专业学生达15人以上的医院,由医院科教科、护理部协助我院教研科聘请一位关爱学生,职业素质良好,工作责任心、业务指导与管理能力较强的医护人员担任兼职班主任,负责管理我院护理学专业和其他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日常学习生活,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习。 七、坚持教学条件与要求,建设好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 根据医学医学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面向需要,要把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建设的重点放到省、市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坚持教学条件要求,择优建设好5~6家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从05级医学医学本科学生开始,将安排4周的社区卫生服务毕业实习。同时要组织护理学本科学生开展社区护理的实践。 学院教研科要深入社区实习基地继续调研,修订已有的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大纲和相关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带教老师,指导社区实习基地落实必要的人力和资金等建设措施,真正建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符合高等医学教学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

张燕、楚学慧、于国平等。目前锦州医科大学学报为RCCSE(B+)即武大核心期刊,并不是主流的核心刊物,很多单位不认可这个核心数据库,所以只能把它当做普刊来发表。但是锦州医科大学学报在河南省三类期刊目录内,是河南省投稿作者的不二选择,也是他们认可的核心刊物。整体而言,锦州医科大学学报学术质量还是很高的,投稿也有一定的难度,进行投稿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文稿的学术质量,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带课题基金。

浅谈规范急诊护生教学管理体会摘要】 目的 探讨规范教学管理对急诊科护生带教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2004年7月~2007年3月在急诊科实习的200余名护生制订周密的带教计划,采取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择优选取带教教师进行带教工作。结果 急诊科护生的急救知识及技能得到了加强,带教教师教学及护理水平得到了提高。结论 规范急诊科教学管理可以提高护生教学质量。 【关键词】 急诊;护士;管理 临床实习是护生将在校内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过程,是对护生进行护理技能的提高、综合能力的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我科的工作特点,规范了教学管理,采用科学的引导、施教,培养并强化护生的急救意识;把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作为实习带教的重点内容;指导护生进一步提高急救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现总结我科自2004年7月~2007年3月带教的200余名实习护生的经验介绍如下。 1 根据急诊工作特点及实习安排制定带教计划并逐步实施〔1〕 1 入科第一周 重点为熟悉环境及就诊流程。急诊科工作环境、性质较为独特,强调“急、快、准、活”,疾病急而复杂。护生初到科室难免有紧张恐惧心理,不知从何学起。作为带教教师,必须掌握其心理,在入科第一天上午,我科特安排了总带教教师热情耐心的接待她们,将护士长、各带教教师及科室其他成员介绍给她们,详细介绍科室的环境、抢救设备的放置、急诊疾病的特点、工作性质及教学安排告之护生,提出急诊科实习要求,让其了解急诊,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逐步适应工作环境。 2 第二周 安排急诊常见疾病的理论知识小讲课;各带教教师给学生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仔细讲解要领;讲解急诊工作流程;指导护生学习吸氧、吸痰、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的使用,鼓励护生多观察,多操作,以加深印象。 3 第三周 在安排教师进行理论知识小讲课的同时,组织护生参与讲课;带教教师指导护生查找资料、进行课件的制作以培养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护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带教教师言语要亲切和蔼,多鼓励、赞赏、宽慰护生,帮助其树立信心;邀请护生参加科内的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 4 第四周 在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采取“示范—护生观摩—护生实践”的方式多提供实践机会,使护生在实践中逐步完成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出科前一天由护士长和总带教教师组织理论和操作考试,并请护生认真填写带教教师考评表。 2 具体带教方法 1 有计划派班 (1)第一周为适应时间,让护生多看,多了解急诊规章制度,熟悉环境及用物摆放,体会急诊工作“急、危、重、随机性协作性强、紧张、责任大”的特点,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2)急诊科晚夜班病人较白天多,病情急,每周会派2~3个晚夜班,这样增加护生的学习及实践的机会。 2 举办急救讲座 由总带教或带教教师组织护生进行每周至少一次的急救知识讲座,如徒手心肺复苏、除颤、洗胃、静脉置管及气管插管的配合等。 3 师生讨论会 就护生遇到的一些典型或特殊的病例,如有机磷农药中毒、重症颅脑外伤、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带教教师先提出问题,让护生查阅资料,指导其归纳总结,以小讲课的形式让护生讲授,师生一起讨论;如急腹症的鉴别分诊,可围绕以腹痛为表现的内、外、妇科方面的疾病展开讨论,请几个护生共同完成,以此给护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4 归纳类比 将护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按照某一系统纵向联系横向比较,综合归纳找出某一系统疾病的共同点与各种疾病的不同点〔2〕,如引导护生将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与咯血的共同点加以归纳并比较其不同以帮助记忆加深理解。 5 注重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学习各种与护理有关的规章制度及法律知识,在救治病人的同时提高警惕,增强法律观念。 3 提高带教教师的专业素质 1 择优选拔 选取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操作技术熟练,在急诊科工作三年以上,护生反映好,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带教工作。 2 明确带教教师职责 带教教师必须参加医院和科内的各种培训或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对每一批轮转到急诊科的护生,指定的带教教师轮转组织一次大讲课;对分派的护生要制订带教计划、带教措施、带教内容;固定带教教师;多给护生动手锻炼的机会。 3 实行双向考核制 护生实习结束,带教教师要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并且客观、真实地填写护生实习手册。并将护生实习情况汇报护士长,由护士长综合考评后,做出鉴定;护生也考评带教教师,考评结果与年终考核、带教资格任命挂钩。 4 营造宽松、和谐的实习环境 护士是高风险职业,急诊科又是最紧张的临床科室,护生没有临床经验,因此护生会胆怯、紧张。带教教师要言语亲切、和蔼,多给予鼓励、赞赏、宽慰等心理支持。 4 护生管理对策 (1)严格执行护理部制订的实习生管理制度。(2)组织专科岗前培训,提出急诊教学要求及具体安排。(3)教会护生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培养护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5)强化消毒隔离规范,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5 小结 通过规范急诊教学,我科重视了带教理念,调整了带教思路,改进了带教方法,把带和教融为一体,落到实处,提高了教学质量,获得了实习护生的认可和好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带教教师的培养,组织带教教师培训,在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水平较前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参考文献】 1 李映兰,高凤莉实用专科护士丛书急诊分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 方秀新,郝玉玲护理临床教学军事医学出版社,2003,

  • 索引序列
  •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