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开放时代杂志

开放时代杂志

发布时间:

开放时代杂志

涂成林哲学研究员涂成林,男,汉族,1961年12月出生,湖南省岳阳市人,中共党员,博士学位,研究员职称。1978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后进入四川大学哲学系学习,1982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考入中山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专业研究生,1985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湖南省委理论研究室工作,1987年获聘任哲学讲师、科长,并担任湖南省西方哲学研究会秘书长、湖南省公共关系协会秘书长。1991年1月调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先在社会问题研究所(室)从事科研工作,1992年任院科技开发部副主任,1993年—2002年担任院刊《开放时代》杂志社副社长、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现任软科学研究所所长。1997年起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11月获得博士学位。同时担任广州市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广州市股份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学会理事、广东省哲学学会理事、中华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澳大利亚中国研究学会会员、澳大利亚亚洲研究学会会员。

这个有很多。期刊运营形式有两种:1,读者付费模式 2,作者付费模式。国内大部分期刊因为影响力太低,愿意付费订阅或查看的读者很少,因此,为了活下去大多数采取作者付费模式,不过有时候你要是不着急发表的话,可以和编辑部还价的。国外的期刊采取第一种模式的较多,想指导哪些期刊是免费的,推荐几个论坛和网站,比如小木虫,丁香园,MedSci等有详细的各大期刊的介绍。

张贤亮在这些非理性的话语中传达了自己潜意识中的某种出生创伤。他期盼回归母体,重获安全与肯定。 恋母”——死亡的置换形态 文章来源:《开放时代》杂志 文章作者:汤冬梅 汤杰英 ——谈张贤亮小说中的恋母情节[内容提要] 女性成为张贤亮小说里不可或缺的叙事因素,通过小说里的女性王国,张贤亮写出男性对女性的依赖。本人试将对张贤亮的恋母描写进行深层的心理分析。把女性和她们对应的男性在心灵的文字舞蹈,完成了张贤亮内心对于女性的品判。[关键词] 张贤亮 ;死亡的置换;恋母情节; 子宫情节张贤亮是一位从苦难中走出的作家,本来他可以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他的初期作品中在《延河》的诗歌栏目中发表了好几首诗,那澎湃的诗情,颇有几分豪放的气质,显露了他不凡的才华。但是当他的长诗《大风歌》发表不久,政治风云突变,年仅21岁的张贤亮被打成右派,从此开始了他人生道路的一段漫长的苦难经历。正如他在他的作品中所引用的阿·托尔斯泰的名言:“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尝遍了人生的苦辣酸甜各种滋味。然而,他奇迹般地挺过来了,灵与肉在炼狱毒火的煎熬之中溶入了新质,得到了升华。当他迎来新时代时,他那长期被压抑的创作势头,一经春风的吹拂,便如地火之喷发,从《龙种》、《河的子孙》、《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男人的风格》、《灵与肉》、《土牢情话》、《肖尔布拉克》、《绿化树》、《青春期》等作品已显出他雄厚的创作实力,并见出其思想的日益深刻和艺术的趋于成熟了。张贤亮在最初的生命里,由于父爱的缺失,是母亲给了他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书香门第的优良血统,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料和呵护,他把女性称为他“梦中的洛神”;①而在后来他所经历的苦难面前,女性则是“有意”要把青春年少的他“引到感觉记忆的深处” ②一个希求的梦。女性普遍以母性为主要特征之一,她们和男性的关系,大多采取“圣母式”的挽救、“港湾式” 的容纳以及“仓储式”的补充,因此体现了女性和男性之间的高度差和互补性。女性通常在一个低的生存层面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男性的要求,但是母性的特征又要求他们之间超越单纯的性爱,性爱关系成为需要淡化的因素,两性的性关系在这类文本中没得到着重的书写。走进张贤亮小说中男主人公的情感世界,我们便强烈感受到了对母亲的歌颂,对母性的依恋以及对母爱深深的崇拜。作品描述了一个个扭结着灵与肉困惑的情爱故事。作品中女性人物对男主人公的爱情往往是温情融入激情,怜惜胜于情欲,呈现了母性的宽厚、仁爱的品格特征。而张贤这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最先打动读者的也是母性的宽和富有自我牺牲的金子般的内心品质。她们给予情人或丈夫更多的是母亲般的关怀与疼爱,男人们从她们怀中得到的也更多是母爱一样的温暖。这些女性人物无疑是母亲原形的潜在艺术表现,对男主人公的感情是一种母性的牺牲、俯就式的宽容、带着怜爱的姑息。实际上,张贤亮的小说中的爱情人物是作者潜意识中的恋母情结的现实投射物。张贤亮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大致可以被释读为精神分析学意义上的俄狄浦斯,女主人公则在深层心理人格上是博爱的大地母神的象征物。男女主人公的关系是一种超稳定的潜结构,实质上是一种子母关系的一种置换。《初吻》开始就有恋母情结的倾向。小说中女主人公的诸多特征,如残疾、比男主人公年长,美丽而忧伤等等,实际上不过是小说开篇中描述过的男主人公母亲的替身。那位与丈夫不和,“惯常含着眼泪” 的母亲在常以“英雄”自居的男主人公眼中被化成了一个个残疾的、渴望拯救的大女孩。因此,《初吻》的显意识文本是“初恋”,潜意识文本则是“恋母”。曾经被张贤亮深情地称为“梦中的洛神”的女性形象,如李秀芝、乔安萍、马樱花、黄香久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释读为作家潜意识中母亲的置换物。所不同的是,《初吻》中男主人公是拯救者,女主人公是受难者,而到了《灵与肉》、《土牢情话》、《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中,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颠倒,男主人公成了受难者,而女主人公则跃居拯救者的位置。张贤亮笔下人物的恋母倾向与作家的“出生创伤”有关。在张贤亮的作品集中,大都附有一张作者“最珍贵的照片”——“我年轻的母亲抱着仅有几个月大的我”。③张贤亮在一篇题名为《发疯的钢琴》的文章中对它作了注解:“从拍了这张照片后我就没有长大。我没有躯体。我肉体感觉不到痛楚。我只是一大堆莫名其妙、杂乱无章瞬息即变的幻想,想象、印象、感觉……我感到的只是自已的感觉”;又说“对这张照片看着看着,我会游离出我之外,似乎我既不是这个婴儿也不是现在的我,而是另外一个什么人。……我觉得这个人应该比我好一点。”④张贤亮在这些非理性的话语中传达了自己潜意识中的某种出生创伤。他期盼回归母体,重获安全与肯定。可以设想,张贤亮始自童年的出生创伤,在其成年后无罪关监二十余载才得以还原,这对他日后的创作影响极大。他笔下的男性人物具有恋母倾向就有迹可循了。同时,在张贤亮的小说文本中与恋母情结紧密攸关的是积淀着作者心灵深处的大地崇拜原型心理,其本质是一种无意识。在一般的精神分析学家里,恋母情结和子宫情结并无太大的区别。子宫原是母亲的借代物。恋母情结是个体心理发生的产物,而子宫情结更多地是一种族类心理发生的集体无意识。渴望返回母亲的子宫,在集体心理层面上潜在地指向着回归大地,因为大地是母亲的原型。从这个意义上,子宫情结主要是指一种对大地的乱伦固恋,它是人类潜意识中的一种根性。在弗洛依德看来,返回母腹,回归大地,本质上也就是拥抱死亡,是对作为生命成长之需的个人化和社会化工程的拒绝,是对个体生命的放弃和消解。⑤这与弗洛尹德晚年的死本能理论一脉相承。死本来不仅可以在社会无意识的层面上体现为人的攻击性遭受压抑和扭曲后所形成的施虐——受虐情结,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在集体无意识的层面上还原为一种向“无机物”状态回归的“强迫性重复”冲动,一种向生命的最终归宿即“被除我执”的涅槃倾向。⑥即回归自然,回归大地,使人放弃个体生命的“自性”,与非人化的万物融为一体。因此,恋母情结更多地只是一种个体无意识,个人化的乱信纸欲望,而子宫情结与大地崇拜相互隐喻,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反应,是归返大地母亲的原型心理,其实质是生命向其出发地退行,向死亡回归。

开放时代杂志社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有公开出版发行的院刊两份:《开放时代》和《珠江经济》。其中《开放时代》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索(CSSCI)来源期刊。《开放时代》和《珠江经济》各有特点,两刊都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的品牌,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另外,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编辑的内部刊物《领导参阅》、《广州经济研究简报》及时向广东省和广州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反映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社会科学理论动态等,受到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

2013至今,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1-2013,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师,硕士生导师。2005-2011,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供职于该校的法学研究所,硕士生导师。2009年至今,担任中国比较古典学学会(CCCSA)创会理事。2004年至今,先后与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经济科学出版社合作,主持“海国图志书系”,主编《海国图志》学刊。2004-2008,担任广州《开放时代》杂志(全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学术委员。2001-2005,美国芝加哥大学“约翰·奥林民主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J M Olin Center for Inquiry in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mocracy),研究人员(Junior Fellow)。1996-1997,担任北京《战略与管理》杂志社(全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编辑,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会员。

开放时代杂志排名

TOP 1《读者》《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1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TOP 2《知音》《知音》杂志创刊于1985年。高举“人情美,人性美”的旗帜,坚持“篇篇可读、期期精彩”的精品办刊意识。 《知音》杂志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纪实类杂志,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真实、及时、生动、独家地报道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报刊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发行量一路攀升,不断创造出辉煌。 《知音》中国期刊界的知名品牌,发行量居世界综合性期刊最新排名第六位。1985年1月创刊时为月刊,1999年1月在全国同类期刊中率先改为半月刊。TOP 3《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地理》原名为《地理知识》。是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性的关于地理的月刊杂志。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其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 此书无论是从收藏、观赏、阅读等诸多方面都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本书极具阅读性、观赏性、收藏性于一身。无论对于从事专业地理的研究人员还是普通的地理爱好者或者中小学生都是很值得看的一本书。作为旅游爱好者,你需要一本了解各地景观的杂志。作为收藏家,你需要珍藏具有权威性的地理杂志。作为人文爱好者,你可以不出远门就会了解到不同地方的风俗。作为一名摄影达人,你将需要专业并且美观的杂志。作为历史的爱好者,你将需要权威的历史发展途径的杂志,最为一名商业人士,需要一本可读性很强的杂志提高自身修养的杂志。那么《中国国家地理》将带您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一个你所看不到的世界。TOP 4《南风窗》《南风窗》杂志1985年创刊。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严肃的新闻理念,敏锐而深刻的新闻价值探索与判断,强调建设性与分寸感的务实新闻操作,形成了特有的品质和气质,形成了对社会问题特有的解读和视角,形成了特有的文采风格,因而,吸引了中国社会的主流人群,并得到读者认可,巳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杂志。《南风窗》与共和国同行,深切关注中国社会的转型问题,以开放的心态透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形势,紧密追踪中国政经领域和社会文化变革中的重大事件、热点难点、汇聚主流精英和人民大众的声音,提供有建设性的思考,形成推动中国社会前行的精神合力。TOP 5《新周刊》《新周刊》,“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创办于1996年8月18日,已形成包括《时代周报》、《香巴拉》、广州新锐贰千广告有限公司和广东飘壹代书刊发行有限公司在内的媒体方阵。创刊十五年来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最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新周刊》是读者眼中畅快淋漓的“观点供应商”,它始终给读者带来新鲜的撞击与概念,引导读者关注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趋势。阅读着《新周刊》成长的新锐青年,如今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 《新周刊》所有特点中,到今天仍然有意义的一条,是具有收藏价值。你要问,为什么要具有收藏价值?这和中国人到现在买杂志不是买了就扔的消费习惯有关,所 谓“中国特色”,这就是在杂志市场的典型表现之一。所以我们以具备书的特征的形态给读者,首先是暗合这种消费心态。准确地说,我们在刊物和书之间找到了一 种合适的形态。 市场上可能有上百种影响产品形态的因素,剥离出来,一一分析,才能知道自己存在的市场逻辑。书的特征是上架子,《新周刊》目前仍是被收藏的同类杂志的老 大,我们完成了书都未必做得到的特点,如内容丰富,版式,图片及纸张等,表现形态超越了书。TOP 6《家庭》《家庭》原名《广东妇女》,创办于1982年,1983年1月起更名为《家庭》,1999年1月,增出下半月版,是中国国内第一家以恋爱、婚姻、家庭为报道和研究对象的综合月刊。 《家庭》本着在婚姻家庭领域里倡导精神文明、促进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变革、竭诚帮助读者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这一办刊宗旨,不断强化精品意识和读者第一意识,注意刊物的思想力度和内容的厚实,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厚爱,《家庭》品牌日益深入人心,发行到海外27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量一直稳居文化综合类期刊前茅。世界期刊联盟公布《家庭》的发行量在全球文化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八。TOP 7《财经》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理念,《财经》全面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高层的重要动向、市场建设的重点事件,及时予以分析和评论,对于资本市场在中国的成长变化更给予特别关注;对于海外发生的重大经济、时政要闻,《财经》亦经常派出记者现场专访,其报道以新闻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见长。 《财经》杂志的领衔栏目“封面文章” 因深度报道堪称具有史实记录价值。其他重要栏目如“经济全局”、“资本市场”、“财经观察”、“观点评述”、“产业纵深”、“公司透视”等,每有真知灼见迸发,为业内好评。TOP 8《博物》《博物》是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杂志,《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是在CNG同一品牌下,依据读者定位不同而产生的两本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益的补充。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杂志是一本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刊物,它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知。它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身,图文并茂,紧跟时代。内容广泛涉猎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诸多领域,具有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博物学强调主体的情感渗透,要去亲身体悟自然之整体性和玄妙。博物学以宽广的视野把自然看成一种密切联系的有机体,而我们人类只是此有机体的一部分。博物学将导致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艺术。TOP 9《Vista看天下》《Vista看天下》创刊于2005年,短短四年中,成长为中国第一本发行量超50万的新闻周刊,创造了中国媒体的“看天下模式”。 在《Vista看天下》中,没有沉重的表达,没有板起的面孔,只有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言说,将过去10天发生在全球的最精彩故事呈送给读者。 《vista 看天下》主要以政治、历史、社会(包括财经)为主要内容,回顾精彩历史事件,报道和评论时政热点。也有关于文娱和日常生活常识及最新科技小发明介绍的文字,以及一些世界新闻趣图。《vista 看天下》的亮点主要是在于其对所陈诉的历史或政治事件十分客观,尽量让读者能以一个独立的观察者身份去省视一些事件,而不会受到撰稿者的主观感情左右,也就是说《vista 看天下》中所包含的撰稿者主观情绪很少。但对于一些主流道德观念所公认的事件评论,字词中也能感受到作者的讽刺,但仅仅只是一点,相较于一些报纸杂志不负责任地作一些偏激言论哗众取宠、不惜歪曲事实拿含混的字词误导读者来说,是相当难能可贵的。《vista 看天下》也不是一本因没有激烈言辞而显得很乏味的杂志,其向读者所展示的世界,正如其名字一样,能让人有透过这扇明窗一览天下的感觉。TOP 10《青年文摘》《青年文摘》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创刊于1981年1月,自2000年起改为半月刊,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杂志,单期发行145-150万册。 《青年文摘》是一本面向全国、以青少年为核心读者群的文摘类综合刊物,刊物集萃来自报纸、期刊、图书等大众媒体的名篇佳作,旨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丰富生动、健康向上的精神空间。刊物分上下半月刊(上半月刊红版,下半月刊绿版)、彩版( 半月刊 )。

她致力于推荐从日本原宿街头兴起的“混搭”休闲服饰风格,米娜就像这样一个女孩:年轻不造作,柔美不浓艳;时尚但很个性;时髦却不盲从;注重细节;充满梦想,热爱都市生活,是因为可爱而美丽的人气女性。它会教你怎样成为一个迷人的邻家女孩。不会给人太多的距离感。《scawaii》卡娜是mina米娜杂志的姐妹刊物风格是以东京涩谷109的流行风向作为指导,将性感、充满女人味的着装融入其中。s代表性感,cawaii是日文kawaii的变体,意思是“可爱”,卡娜就是性感+可爱。《瑞丽》适合时尚的ol一族,比较成熟。而《昕薇》则是都会个性女人用来驾驭国际前沿时尚、发掘自身魅力的完备实用指南,令顶级个性潮流为我所用。鼓舞她世纪女性演绎张扬的自我个性,升级自我的时尚操控力和绝对的领导力,令时尚融汇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抢先实践最前沿的着装风格、最新鲜的生活方式,追求精神内涵的丰富,成就自我价值。在美国,《vogue》被称为“时尚圣经”,即使在国外,久负盛名的《cosmopolitan》(中文杂志名“时尚”)也没有达到能够与《vogue》同台竞争的水平,而《marieclaire》更是不在同一层面上,真正与《vogue》形成竞争的只有《harper`s bazaar》和《elle》,其他杂志根本就很难匹敌

《VOGUE服饰与美容》——中国时尚杂志的翘楚推荐理由:《VOGUE服饰与美容》杂志秉承《VOGUE》一贯的理念:聘用最专业的编辑人员;结合世界上最优秀的设计师;起用最具才华的摄影师与模特来创造市场上最高质量的杂志。《VOGUE服饰与美容》的定位与其他杂志不同,她是中国唯一的一本面向年轻时尚女性读者的百分之百展现时装、美容和时尚生活方式的杂志。《瑞丽服饰美容》——专业服装美容杂志推荐理由:《瑞丽服饰美容》主要内容简介:最有节日气氛的漂亮穿搭30Davs、复古淑女BAG让冬天气质出众、来自瑞丽的邀请函——做今年最美的你、顶级美妆课堂、圣诞双生花、好感妆容、相信裸妆的“杀伤力”、美容最优品、159款华丽限量品等。《世界时装之苑》——专业时尚品牌推荐理由:《世界时装之苑》为世界著名杂志《ELLE》的中文版介绍流行时装、内容涵盖生活不同层面,为女性提供全方位的流行时尚情报,包括全球最新的潮流时装、美容产品以及流行趋势,网罗最新和最丰富的资讯,覆盖现代女性时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饮食、旅游、健美、事业和人际关系等,以跨媒体实现开放、时尚、创新娱乐的理念,第一时间将流行情报带给读者。《米娜mina》——人气女性服装杂志推荐理由:《米娜mina》杂志系由日本著名出版业者主妇之友出版社独家授权在中国大陆地区发行的全新形态女性休闲时尚杂志,也是一本“专注于自己的流行”的时尚杂志。她致力于推荐从日本原宿街头兴起的“混搭”休闲服饰风格,这股潮流风格,不仅影响了近几年的日本、也给台湾和香港的年轻人诠释了一种全新的时尚概念。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8-7-20 16:30:36 阅读:445次 【字体:大 中 小】 01 中国工业经济 02 销售与市场 03 改革 04 经济学动态 05 管理世界 06 经济研究 07 当代财经 08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09 商业时代 10 经济管理 11 财会通讯 12 人力资源 13 中国经济时报 14 会计之友 15 中国软科学 16 中外管理 17 经济评论 18 商场现代化 19 统计与决策 20 世界经济研究 2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2 上海证券报 23 企业管理 24 商业研究 25 国际贸易问题 26 上海经济研究 27 中国农村经济 28 财务与会计 29 经理人 30 新营

开放时代杂志投稿

发表论文一般都要收版面费的啊!还有一些期刊还收审稿费呢,推荐一下汉斯出版社,审稿到录取之前是不收费的,而且对于学生还有折扣

文章比《读书》更学术化一些侧重社会学 政治学等。稿件质量比较高。其主办的开放论坛,很不错

书评可以作为学术成果,但是如果用于职称评定的话,中国论文榜认为,还是要看所在单位是否认可。

开放时代杂志吴铭

这个有很多。期刊运营形式有两种:1,读者付费模式 2,作者付费模式。国内大部分期刊因为影响力太低,愿意付费订阅或查看的读者很少,因此,为了活下去大多数采取作者付费模式,不过有时候你要是不着急发表的话,可以和编辑部还价的。国外的期刊采取第一种模式的较多,想指导哪些期刊是免费的,推荐几个论坛和网站,比如小木虫,丁香园,MedSci等有详细的各大期刊的介绍。

答案是没有,现在的杂志,版面费一个高过一个。不是文章无敌好,就只能掏腰包。

  • 索引序列
  • 开放时代杂志
  • 开放时代杂志社
  • 开放时代杂志排名
  • 开放时代杂志投稿
  • 开放时代杂志吴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