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万维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万维

发布时间: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万维

《政法论坛》是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其前身《北京政法学院院报》创刊于1979年,1983 年5月,在北京政法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中国政法大学,原《北京政法学院院报》停办的同时,创办《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5 年更名为《政法论坛》,由彭真同志题写刊名。 《政法论坛》现为双月刊,逢双月出版,16开本,每期192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0208,国内统一刊号:CN11-1314。国内发行单位:北京报刊发行局,国内代号:82-121。国外发行单位: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国外代号:BM756。

【法治文化】该栏目为学报特色栏目,由《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与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文化研究所合办。旨在于法治进程中探索文化,在文化养成中关注法治,寻求法治与文化研究的交集,进而推动法治与文化的同向发展,凝练法治文化真意。【学术论衡】该栏目为学报核心栏目。面向人文、社科领域开放,主要发表人文、社科领域前沿性、开创新的学术成果。该栏目下还设有专题,集中刊发相关专题文章。【学术演讲】该栏目主要刊发学者在学术演讲,在坚持学术品位的同时,更注重演讲自身的魅力。【学术书评】该栏目以对人文、社科领域最新学术成果的正面评论为主,旨在通过评论,形成读者和作者的对话,共同促进学术事业的发展。【学术资讯】该栏目旨在忠实纪录并传播学界动态,以各类学术会议的综述为主,兼以相应的消息和资讯。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万维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政法学院主办的法学类学术期刊,原名《政法学刊》,1994年改为现名,199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在国内公开发行。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主管主办: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政法学院快捷分类:政法政治军事法律综合 社会科学I出版发行:甘肃  双月刊  A4期刊刊号:1007-788X, 62-1129/D创刊时间:1986  影响因子 379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很多的,我一般是上知网或万方查询,您也可以百度上咨询下代理,毕竟代理有关系也比较清楚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投稿万维网

主要从事宪法学、行政法学的研究,讲授宪法学、行政法学课程。曾获山西省直机关“一五普法先进个人”和“山西大学优秀党员”称号。2004年4月获“山西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所教授的《宪法学》课程被评为“山西大学优秀课程”。参编法学教材、著作共五部,在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山西省软科学课题各一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三项,参与横向科研项目两项。论文1、行政公开的法律思考,《政法论坛》,2002年2期;2、WTO对经济行政法制度的影响 ,《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3期;3、对经济行政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理论探索》,2003年5期;4、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法治行政,《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1期;5、行政机关层级监督的法律思考,《政府法制》2005年理论专刊;6、论行政行为无效的标准,《政府法制》2005年理论专刊;7、土地征收法律程序刍议,《政府法制》2005年理论专刊;8、以权利制约权力∶遏制公共权力异化的重要途径,《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2期;9、论迁徙自由在中国的实现,《山西高校社科学报》,2005年4期;10、论人民代表直接选举中程序的完善,《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3期;11、论依法治国的实现途径,《理论探索》 2001年1期;12、论在依法治国实践中律师的任务和使命,《山西高校社科学报》,2001年6期;13、论“法治”建设中“德治”与“人治”、“礼治”的关系,《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1期;14、晋商法律文化特点研究,《北京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2年1期;15、晋商诚实信用法律文化特点研究,《理论探索》,2002年4期;16、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理论与实践(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11月;17、司法职业道德教程(撰写第九章:公证人员的职业道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18、法律基础例论(参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8月;19、法律基础(参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20、论迁徙自由在中国的实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4期;21、论我国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程序的完善 《山西大学学报》 2005年3期;22、论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 《政府法制》理论专刊 2005年8月;23、土地征收程序刍议《政府法制》理论专刊 2005年8月。成果1、专著:《宪法》法律出版社 2006年1月 主编。2、获奖:(1)2000年论文《依法治国与中国律师的跨世纪使命》获山西律师2000年大会一等奖,(2)2001年论文《以权力制约权力——遏制公共权力异化的重要途径》获优秀论文一等奖。3、项目:(1)党在基层政权组织中依法执政方式研究 省社科“十五”规划研究项目 11,(2)以权利制约权力——遏制权力异化之研究山西大学社科研究项目 0109 2001,(3)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山西大学社科研究项目0109 2001,(4)山西城市法治建设研究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0105609 20016。

你可参加成考上你想去的全国任一所明牌政法学校如:中国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大学等各省成人报名时间有所差异,一般在8月底-9月初由区县招生办组织网上报名(最好现在去招生办确认一下),所以,你可以到当地任何任何区招生办公室(区招生办是受理成人高考报名的单位)去咨询,即可知道准确报名时间,及什么层次什么专业在哪个区招办报名你可以到当地区级招生办要(买) 一份成人高考招生报,上面有详细的(你所需要的)在当地招生的学校,专业,学习方式,学历层次等准确信息高起专(本)报名需身份证专起本报名需身份证和专科毕业证高升本: (1)理科类:语文、数学(理)、外语、理化(物理、化学合卷)。 (2)文科类: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历史、地理合卷),艺术类专业数学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供录取时参考。 高起专科:语文、数学(分文/理)、外语。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科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交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首钢工学院北京农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北京警察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锡华国际经贸职业学院北京盛基艺术学校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吉利大学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北大资源美术学院北京人文大学北京高等秘书学院北京应用技术大学中国防卫科技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信息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财经专修学院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美国英语语言学院中国管理软件学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大资源学院现代管理大学北京民族大学北京市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市建设职工大学北京市房地产职工大学北京市汽车工业总公司职工大学北京市西城经济科学大学北京市丰台区职工大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北京市海淀区职工大学北京市崇文区职工大学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北京市石景山区业余大学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北京市机械工业局职工大学北京医药集团职工大学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演艺专修学院网络销售大学朝阳二外

论文1.网络时代物权立法的若干问题研究,《河北法学》9(CSSCI)(被中国社科文摘转载,获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奖)2.网络时代的民法基本理论问题,《比较法研究》4 ( CSSCI)(被中国高校文科学 报转载)3.网络提供者在侵权法中的地位与责任,《法商研究》5(CSSCI)4.互联网上的版权限制,《知识产权》2(CSSCI)5.虚拟财产论,《内蒙社会科学》6(CSSCI)6.网络时代物权法的价值理念,《长白学刊》4(CSSCI)7.隐私与隐私权问题研究,《社会科学》8(CSSCI)8.因特网技术的版权法思考,《中国版权》4(CSSCI)9.网站在网络交易中的地位与责任,《辽宁大学学报》5(CSSCI)10.物权债权区分理论质疑,《河北法学》1(CSSCI)11.网络时代合理使用制度的建构,《中国版权》6(CSSCI)12.网络隐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研究,《新视野》4(CSSCI)13.论隐私权的性质,《新疆大学学报》2(CSSCI)14.网络合同的管辖与法律适用,《内蒙社科》2(CSSCI)15.我国信息网络法制化的必要性与对策,《郑州大学学报》4(CSSCI)(第一作者)16.再论网络环境下民法的价值理念与基本原则,《山东大学学报》6(CSSCI)17.论互联网对隐私保护制度的影响,《中国科技论坛》2(CSSCI)18.发型设计的版权保护,《中国版权》2(CSSCI)19.网络消费合同的法律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3(CSSCI)(第一作者)20.互联网对民法学的影响与对策,《南京社科》1(CSSCI)21.论我国版权法的不足与网络时代我国版权法的完善,《著作权》6(CSSCI)22.安全电子交易法律关系研究,《湖北社会科学》5(CSSCI)23.论网络消费合同中格式条款的规制,《新疆大学学报》4(CSSCI)24.网络环境下的版权法问题与对策,《学术论坛》3(CSSCI)25.论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基本原则,《中国科技论坛》5(CSSCI)26.保密电子邮件中的法律关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CSSCI)27.论电子合同的法律适用,《辽宁大学学报》1(CSSCI)28.未经清算而解散公司的法律责任问题,《社会科学》5(CSSCI)29.论教案的可版权性,《中国版权》6(CSSCI)30.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学术研究》6(CSSCI)31.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2007) 4:4 SCRIPT-ed 301-498 Online Journal of Law, Technology & Society32.垃圾短信问题的法律规制,《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专刊(被收录《法学文摘》上报中央主管机关)(第一作者)33.垃圾信息问题与个人信息保护,《世界电信》234.信息财产权之异见,载吴汉东主编《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5.人肉搜索的法律谜解,《法学家茶座》(第24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36.擅自篡改文章标题行为的法律分析,《网络传播》1(第一作者)37.论弱势群体的界定---兼论弱势群体保护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438.网络时代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139.论在线计算机信息交易中信息提供者的义务,《信息化与法律》,法律出版社540.网络信息安全及其法律规制,《广西大学学报》441.从因特网的特征看我国民法典的制订,《改革与理论》242.论电子商务法,《东南大学学报》343.依法保障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政法论丛》144.网络时代物权是自由的还是法定的,《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45.WTO与我国电信立法的构建与完善,《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46.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指导思想,《武汉理工大学学报》447.我国电信立法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北京邮电大学学报》348.电子商务法若干问题研究,《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49.论中国邮政立法的现状与完善,《北邮人文学报》4专著类 网络时代的民法学问题,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网络时代的民商法理论与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论个人信息的财产权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万维

浅论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 要:面对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正负效应,高校价值观教育必须因势利导,更新观念,长善救失,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有关非主流文化的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高校文化,以在高校中是否占主导地位,是否与社会期望相吻合为标准,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高校非主流文化是高校中仅为一部分人接受的文化,体现的是高校成员与主流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反映了人们文化选择的多元性。非主流文化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不与社会要求和期待发生冲突的非主流文化;二是与社会要求和期待相背离的文化,也就是“反主流文化”。一般来说,主流文化规定着整个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性质。而非主流文化对整体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一、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实证研究:对校园非主流文化现象的调查研究 2006年5月,笔者在本校范围进行了校园非主流文化现象的调查。在全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率97%,有效回收率100%。问题涉及网络文化、宿舍文化、外来文化、娱乐文化等方面。 1.网络文化方面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7月发布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12300万网民中,在校大学生占到7%。可见,上网在大学生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2.宿舍文化方面 可以看出,在当前大众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大学生娱乐方式的选择是多元的,并且带有较强的娱乐性、快餐性、时尚性和猎奇性。 (二)理论探讨:高校非主流文化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双刃剑” 1.积极影响 (1)非主流文化拓展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视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吸纳了新时代的元素,其内容蕴含了新的时代特征。传统上未进入价值观话题的动漫、网络、娱乐等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问题。因此,非主流文化的存在使他们比前辈们有更加开放的意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强烈的创新意识。 (2)非主流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价值主体意识。非主流文化崇尚弘扬个性、表现自我,这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赋予了大学生积极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文化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自主、自立、自信、自强”,而这种理性精神正是在现代社会中生存所必须的。 (3)非主流文化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加广泛的交往,推进大学生社会化。由于非主流文化的自发性和非正式性,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其真实情感和个性自我,自由地进行娱乐和交往活动,感悟不同价值理念的交锋、碰撞。这在客观上锻炼了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并使他们在接触社会、接触他人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促进自身的社会化。 消极影响 (1)导致大学生价值选择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突出表现在个性自由与传统约束的矛盾、以自我利益为核心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矛盾、强调个人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矛盾、个人发展与祖国需要的矛盾等方面。这种文化冲突与矛盾使大学生思想易产生焦虑和迷茫,而焦虑与迷茫程度越深,他们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就越强,这就容易导致对主流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的怀疑和反对。 (2)非主流文化的消极面易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差。其主要表现是:非主流文化在引导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也会使有些大学生陷入自我中心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误区;非主流文化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同时,其消极面也会使有些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陷入庸俗化、功利化的泥潭。 (3)易造成大学生价值标准的模糊。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习惯于以集体主义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对支援西部、见义勇为等行为观念上认同,但却不能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认同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但考试作弊、简历注水、抄袭作业的现象却层出不穷。

在《探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以及《西南政法大学学报》、《高校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论文如下:1/13【题 名】高校管理创新研究【作 者】徐麟【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2008(20)【机 构】西南政法大学,重庆2/13【题 名】探因索果拷问性情——新时期大学生性教育问题研究【作 者】徐麟【刊 名】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z1)【机 构】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3/13【题 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金字塔研究【作 者】徐麟【刊 名】求实2006(z1)【机 构】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4/13【题 名】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体系【作 者】刁涌 徐麟【刊 名】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机 构】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5/13【题 名】秘密侦查的程序规制【作 者】徐麟 曹晓静【刊 名】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机 构】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6/13【题 名】重构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思考【作 者】徐麟 程瑛【刊 名】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3)【机 构】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 国家法官学院,北京1000347/13【题 名】自主 和谐 发展——科学发展观视野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思考【作 者】徐麟【刊 名】探索2005(2)【机 构】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重庆4000318/13【题 名】诚实信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伦理底限【作 者】徐麟【刊 名】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机 构】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重庆4000319/13【题 名】高等教育创新机制探究【作 者】徐麟【刊 名】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1)【机 构】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10/13【题 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论【作 者】徐麟【刊 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机 构】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重庆市40003111/13【题 名】教育信息化研究【作 者】徐麟【刊 名】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4)【机 构】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12/13【题 名】方法·质量·战斗力——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方法途径研究【作 者】徐麟【刊 名】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1)【机 构】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13/13【题 名】WTO下的反补贴机制研究【作 者】徐麟【刊 名】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5)【机 构】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

网络

中国社会科学报万维

反复凤飞飞凤飞飞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凤飞飞凤飞飞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凤飞飞凤飞飞凤飞飞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凤飞飞凤飞飞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凤飞飞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道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报刊职能《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中国人民大学把《中国社会科学报》归为核心期刊。还有《人民日报》理论版文章也算。

有的学校认定为CSSCI来源版刊物,也有的学校认定为校内一类期刊,总之,这个刊物影响力很大。

  • 索引序列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万维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万维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投稿万维网
  •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万维
  • 中国社会科学报万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