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考古发现的文献有哪些类型

考古发现的文献有哪些类型

发布时间:

考古发现的文献有哪些类型

史料分为四大类,被认为是较为全面合理的传统史料分类法。第一类为书报: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和史部以外的群籍。第二类为文件:包括政府文件、团体文件和私人文件。第三类为实物: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和历史事件的遗迹。第四类为口碑:包括回忆录、调查记录、群众传说和文艺作品。文献史料的重要性1、思想或学术著作: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如由孟子中可看到战国时代人的想观念,借由黄帝内经可了解中国古代人的医学以及对人的身体的认识。皇朝经世文篇反映了清代人的政治社会思想以及政治社会上的问题等等。2、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如从世说新语看六朝人的思想及生活,由元杂剧看元代人的观念及生活,从金瓶梅观察晚明文化及生活。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史料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淆)。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三、其他史料分类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1)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 “有意的史料”;(2)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1)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2)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考古发现的文献有哪些种类

现代中考古的书籍还是非常多的,考古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学习的过程,不仅从古代钱币、古代文化、古代民俗、古代衣着等多方面考虑,所以需要看的考古的书也是非常多的下面这些考古的书籍在图中右下角可获得考古书籍目录:《中国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_唐兰》《先秦货币文编商承祚》《新出楚简文字考》《青铜器漆器古玩杂项张怀林》《西清砚谱2册不分卷清于敏中等编清内府写绘本史语所藏版》《西周青铜器铭文历代史征唐兰》《宋代金文著录表一卷 附重编宋代金文著录表一卷(民)容庚编》《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考古图、续考古图、释文-[宋]吕大临撰》《秦金石刻辞》三卷(丛书集成三编)》《古器物范图录》三卷《附说》一卷雨楼》《敦煌零拾(上虞罗氏自印本)》《历代符牌图录》《本朝学术源流概略民国丛书》《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编著》《盛世吉金:陕西宝鸡眉县青铜器窑藏》《商周彝器通考容庚》《商承祚文集》《商承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商承祚 说文中之古文考》《三代吉金文存释文罗福颐》《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容庚:殷周青铜器通论》《历代钟鼎彝器款识 (宋)薛尚功》《考古图_续考古图_考古图释文》《解字说文:中国文字的起源 郑若葵著》《江汉吉金 湖北省博物馆典藏商周青铜器》《甲骨文合集释文_2+胡厚宣》《甲骨文合集释文_1+胡厚宣》《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_下编》《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_上编》《甲骨文合集补编释文1》《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7册》《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6册》《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4册》《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3册》《说文释例江沅咸丰刻本》《殷墟卜辞研究[日]岛邦男著 濮茅左 顾伟良译》《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辞研究》《殷墟甲骨非王卜辞研究常耀华著》《殷墟文字记唐兰》《殷墟文字记唐兰》《殷墟甲骨非王卜辞研究常耀华著》《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辞研究》《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殷墟卜辞研究[日]岛邦男著 濮茅左 顾伟良译》《殷契粹编》《新出楚简文字考》《先秦货币文编商承祚》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淆)。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三、其他史料分类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1)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 “有意的史料”;(2)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1)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2)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黄肠题凑,“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赐……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但是历代考古学家都没发现过实物。1974—1975年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墓遗址发掘,出土文物中就有史书中记载的“黄肠题凑”,系国内首次出土,它填补了汉代葬制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最后的秦军》作者金铁木

考古发现的文献有哪些

书很多都写上来详细介绍写不完的来看下这个书单吧考古学专业教材清单(2018最新发布书单)书籍有pdf格式的,点击书名支持在线看哦!

例如:《史记·河渠书》载:夏代大禹治水,禹凿龙门,当时“陆行载车,水行载舟”。这里的“载舟”,当指黄河行船。《越绝书》也记载说:大禹时“以凿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东注于东海。”《水经注》也说:“昔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经所谓龙门矣。”并引《魏土地记》说:“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这一附近还存有仰韶文化的遗址。《山海经》记载:“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丘方圆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名曰封渊”。而颛顼所在的地方是今河南濮阳,是当时黄河流经的地方,与黄河通航有关。这些古代传说的文献记载,又基本上与考古发现的事实相吻合,证明了它仍有一定的可靠性。

现代中考古的书籍还是非常多的,考古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学习的过程,不仅从古代钱币、古代文化、古代民俗、古代衣着等多方面考虑,所以需要看的考古的书也是非常多的下面这些考古的书籍在图中右下角可获得考古书籍目录:《中国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_唐兰》《先秦货币文编商承祚》《新出楚简文字考》《青铜器漆器古玩杂项张怀林》《西清砚谱2册不分卷清于敏中等编清内府写绘本史语所藏版》《西周青铜器铭文历代史征唐兰》《宋代金文著录表一卷 附重编宋代金文著录表一卷(民)容庚编》《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考古图、续考古图、释文-[宋]吕大临撰》《秦金石刻辞》三卷(丛书集成三编)》《古器物范图录》三卷《附说》一卷雨楼》《敦煌零拾(上虞罗氏自印本)》《历代符牌图录》《本朝学术源流概略民国丛书》《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编著》《盛世吉金:陕西宝鸡眉县青铜器窑藏》《商周彝器通考容庚》《商承祚文集》《商承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商承祚 说文中之古文考》《三代吉金文存释文罗福颐》《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容庚:殷周青铜器通论》《历代钟鼎彝器款识 (宋)薛尚功》《考古图_续考古图_考古图释文》《解字说文:中国文字的起源 郑若葵著》《江汉吉金 湖北省博物馆典藏商周青铜器》《甲骨文合集释文_2+胡厚宣》《甲骨文合集释文_1+胡厚宣》《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_下编》《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_上编》《甲骨文合集补编释文1》《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7册》《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6册》《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4册》《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3册》《说文释例江沅咸丰刻本》《殷墟卜辞研究[日]岛邦男著 濮茅左 顾伟良译》《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辞研究》《殷墟甲骨非王卜辞研究常耀华著》《殷墟文字记唐兰》《殷墟文字记唐兰》《殷墟甲骨非王卜辞研究常耀华著》《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辞研究》《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殷墟卜辞研究[日]岛邦男著 濮茅左 顾伟良译》《殷契粹编》《新出楚简文字考》《先秦货币文编商承祚》

黄肠题凑,“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赐……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但是历代考古学家都没发现过实物。1974—1975年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墓遗址发掘,出土文物中就有史书中记载的“黄肠题凑”,系国内首次出土,它填补了汉代葬制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考古发现的文献资料有哪些

基本文献史料:具有连续性,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例如隋唐五代的史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册府元龟》《太平广记》等等,这些材料在历史纪事上,都按年月日,分门别类,逐一编次,没有任何一年是没有纪事的。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轨迹十分清晰,因而是连续的,整体的,每部材料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全面考察,这些材料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风俗等等都有或多或少的记载,综合性是很强的。考古文献史料:具有真实性,片段性,研究性。考古出来的毕竟都是实物,是非常真实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只能反映出某个特定时间或时代的特征或特点,文物中,除了本身有文字的,大多都需要研究才能知道它所处的时代或时间。例如周绍良教授编辑的《唐代墓志铭汇编》,这些材料全都来自于真实出土的墓碑等,但墓志所记载的仅仅只有一人或二人,只能反映墓主个人的情况或某些时代特点,即使全部看完也不能对唐时期进行把握,这些墓志只有深入研究后,才能发挥它们对历史研究的帮助。没有基本文献的帮忙,即使想一百年,也很难想出,考古文物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甚至连这个是什么时代的东西都不知道。

1、北京周口店遗址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2、云南元谋人遗址 3、陕西蓝田人遗址 4、金牛山遗址及金牛山人 5、马坝人遗址 6、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群 7、丁村遗址 8、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9、玉蟾岩遗址10、裴李岗遗址11、贾湖遗址12、兴隆洼遗址13、大地湾遗址14、仰韶遗址 15、半坡遗址16、姜寨遗址 17、后冈遗址 18、庙底沟遗址 19、大汶口遗址20、河姆渡遗址21、大溪遗址22、城头山遗址23、屈家岭遗址24、崧泽遗址25、马家窑遗址 26、柳湾墓地27、牛河梁遗址 28、城子崖遗址29、良渚文化遗址群30、石家河遗址群 31、陶寺遗址32、王城岗遗址33、齐家坪遗址34、卡若遗址35、石峡遗址 36、东湾仔北遗址37、圆山遗址38、二里头遗址39、东下冯遗址 40、夏家店遗址 41、大甸子遗址和墓地 42、偃师商城 43、郑州商城遗址44、盘龙城遗址45、安阳殷墟遗址46、吴城遗址 47、新干大墓48、三星堆祭祀器物坑49、周原遗址50、丰镐遗址与墓地51、琉璃河遗址52、晋侯墓地 53、三门峡虢国墓地与上阳城遗址54、晋国故城遗址55、郑韩故城56、燕下都遗址57、曾侯乙墓58、纪南城周围的墓葬群59、中山王陵 60、铜绿山矿冶遗址 61、秦咸阳城及秦宫殿遗址6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63、睡虎地与龙岗秦墓 64、汉长安城遗址 65、居延汉代遗址与简牍66、西汉帝陵与陵园遗址67、烧沟汉墓 68、银雀山汉墓69、满城汉墓70、汉代楚王陵71、马王堆汉墓72、南越王墓 73、石寨山滇人墓地74、汉魏洛阳城75、楼兰故城遗址76、尼雅遗址77、邺城遗址 78、走马楼孙吴简牍79、南京东晋——南朝帝王陵墓和大族家族墓地80、集安高句丽王室与贵族墓葬81、云岗石窟82、龙门石窟 83、敦煌莫高窟 84、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85、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86、隋唐洛阳城遗址87、隋代虞弘墓88、唐代帝陵陪葬墓 89、法门寺塔基与地宫90、阿斯塔那墓地 91、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92、南唐二陵 93、白沙宋墓94、辽陈国公主墓 95、龙泉青瓷窑址96、耀州窑遗址 97、西夏王陵98、古格故城遗址 99、元大都遗址 100、明定陵

研究中国史的问题,离不开文献资料,因为中国有非常悠久而优秀的史学传统。但是文献资料不属于第一手的资料,经过了人为的编辑和修改,难免出现讹误与杜撰的成分,所以只能作为重要参考,而不能完全相信。

考古发现的文献有哪些特点

研究中国史的问题,离不开文献资料,因为中国有非常悠久而优秀的史学传统。但是文献资料不属于第一手的资料,经过了人为的编辑和修改,难免出现讹误与杜撰的成分,所以只能作为重要参考,而不能完全相信。

文献是人脑记忆和智力的一种外延载体,它以物资形态呈现知识世界。文献的价值表现为积累和传输人类社会活动成果、适应和引导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社会进步的实践标准是文献价值的评价标准。文献价值的实现及其价值评价是由人来发动、实施、组织并承担的。

一、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1、 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2、 传统文献学又叫做校雠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所开创。3、 古典文献学的传统主干知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4、 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最大的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5、 古典文献按照问世或流传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出土文献是商代的甲骨文,最早的传世文献是《易经》《诗经》《尚书》。6、 刘向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有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著有〈别录〉一书。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著为〈七略〉。7、 两汉古典文献学的集大成者是郑玄。8、 魏晋玄学以谈论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风尚。9、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上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是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和汲冢竹书的发现。10、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词律》。11、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12、《百川学海》刻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流传较广,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13、《古今说海》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14、《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综合性丛书。15、我国最早的书目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别录》《七略》;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制》《四库全书总目》16、中国最早的字典和词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尔雅》;古代最常见的韵书是《广韵》,它代表了汉语中古语音系统。古代规模最大的词典兼韵书是清人编撰的《佩文韵府》;收汉字最多的现代字典是《汉语大字典》。1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皇览》,历代著名的类书有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18、十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19、我国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易·序卦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是《汉书·艺文志》。我国最早的目录书是《别录》。古典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有讹、脱、衍、倒。旋风装又叫做龙鳞装 。23.东汉蔡邕的《蔡中郎集》,题“汉左中郎将蔡邕伯喈撰”,“左中郎将”是官职,“伯喈”是字;三国魏曹植的《曹子建集》,题“魏陈思王曹植撰”,“陈”是封地,“陈王”是封爵名,“思”谥号;南宋张炎的《山中白云词》,题“西秦玉田生张炎叔夏”,“西秦”(今甘肃天水)是他的原籍,“玉田生”是号,“叔夏”是字。 正史中只有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为私人修撰,其余均是官修。辨伪的核心内容是考证认定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纪传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27、我国著录甲骨文第一书是刘鹗的《铁云藏龟》28、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彝器款识29、孙诒让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其《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著。30、汉代人将《左传》与《国语》看作《春秋》的内、外传,认为皆左丘明所作。31、古书注音方式有直音,反切,注解术语读若、读如、如字。编年体史书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纪传体三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东汉荀悦所编的《汉纪》全称《东观汉纪》,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官修国史,也是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古书一般格式是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周南关雎古训传第一”是小题,列于上;毛诗是大题,列于此行之下。汉代人将《左传》《国语》看做是《春秋》的内外传,作者都是左丘明。38、文献文字在传写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叫夺文、阙文。39、蜀本是指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字体多使用颜体。40、杭本是指宋代浙江地区所刻的书,字体多使用柳体。二、名词解释1、十家九流:「九流」是指: 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是李悝、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韩非; 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惠施、邓析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鬼谷子; 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淮南王; 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 「九流」之上再加上小说家 (代表人物是青史子),就是「十家」了。由于小说家只是道听途说,没有有系统的理论,因而不大受世人重视,所以不入流,只能称做「家」。2、本校法:就是将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其中的错误的校勘方法。在没有同书别本可以对校的情况下,采用本校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历代校勘学家根据本书的上下文义,相同的词语,相同相近的句式,校勘出本书错误的例子很多。3、祖本:即初刻本,是最早成书刻印的版本,为后来衍生的同一著作各种不同版本的来源和依据。4、善本:是指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或学术价值较高的本子。5、写本:又称手写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非经制版印刷而由手写成书的本子,狭义的写本是指人们约定俗成的唐以前的本子。6、九经正义:为了统一南北经学,解决“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之弊,唐太宗命令孔颖达等人撰写《易》《诗》《书》《左传》《礼记》的义疏,书成名为《五经正义》。高宗时作为官府教材和考试取士的标准经说。后来又有贾公彦作《周礼疏》《仪礼疏》,杨士勋作《谷梁传疏》,徐彦作《公羊传疏》,合成九经正义。7、别集:是指汇集某一个作者所著多种文体作品为一书的文献著作,与“总集”相对而言。如《陆放翁全集》《韩昌黎集》《文山先生集》《杜少陵集》等。别集比较系统地收载了某一个作者的著作,所以这就为研究该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创作提供了较重要的材料,为研究所涉及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它对保存历史文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编辑总集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依据。8、《十三经注疏》: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1982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十三经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注疏本甚多,且单独成书。南宋绍兴间始有合刊本,共416卷。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9、十通:是指我国古代十部著名的政书,包括:唐代杜佑根据刘秩所编《通典》,宋代郑樵编纂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朝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皇朝(清)通典》、《皇朝(清)通志》、《皇朝(清)文献通考》和清末刘锦藻所编《皇朝(清)续文献通考》。“十通”使我国几千年的古代典章制度有了系统完整的记载。10、三体石经:魏正始年间在石头上刊刻的经书。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按照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刊刻儒家经典,故称三体石经或三字石经。其中完整刊立的有《尚书》《春秋》,未刊完的有《左传》。三体石经在古文字学和校勘学上都有很大价值。11、蜀本: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世称“蜀本”。蜀本特点是:字体多似颜体,字画肥劲朴厚,结构架势雄浑壮丽,版式疏朗悦目。版心大都是白口,左右双栏,没有耳子。版心下端多有刊工姓名。纸张洁白,校勘精当,可与浙本相媲美。由于在宋末元军进攻四川时大肆焚毁抢掠,因而蜀本流传至今,比浙本、建本要少得多了。蜀本中又可分为成都本、眉山本。

在1月16日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上,揭晓了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6个入选项目,分别为: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济南市章丘区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福建明溪县南山遗址、湖北京山县苏家垄周代遗址、河北行唐县南桥镇故郡东周遗址、吉林安图县宝马城金代遗址。主办方邀请了以上六个项目的负责人,就相关考古新发现作学术报告,并邀请专家现场点评和组织讨论。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45000年前,阿勒泰地区是草原通天洞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距今45000年左右,为当时古人类生活居住之所。通天洞遗址它是在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在这里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石制品与大量动物骨骼碎片。目前已鉴定出这些骨头属于食肉类、兔类、羊、驴、犀牛、棕熊以及鸟类等小动物。专家表示,这些动物骨头说明,生活在这里的人类是以狩猎为主的;也说明,当时这里应该也是草原,这些猎物是他们从其他地方获取后,带到洞内的。动物骨骼破碎程度较高,有明显的切割、灼烧、敲击等痕迹,专家分析,这种“敲骨吸髓”可能是当时的人类在食物比较短缺的情况下,对骨脂骨油需求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济南市章丘区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遗址区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的城墙和壕沟遗存,城墙的年代不会晚于大汶口文化晚期,专家介绍,焦家遗址应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焦家遗址出土的随葬陶器遗址范围内发现215座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表现出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色。部分大型墓葬不仅规模大、随葬品数量多、棺椁齐全,墓葬规格高,而且随葬的陶器、玉器精美,随葬品丰富,还有彩绘陶器和黑陶杯等。随葬品很多已具礼器性质。种种迹象表明,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地区的社会分化和等级差别已经产生并不断强化。城墙和壕沟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焦家遗址是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焦家遗址作为该地区大型的中心聚落遗址,也为以城子崖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找到了重要的源头。湖北京山县苏家垄周代遗址——莫非这里是曾国都城位于湖北荆门市京山县的这处遗址,是一处包括墓地、建筑基址、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特别的是,在这里首次发现了曾国大规模冶铜遗存。湖北京山县苏家垄周代遗址发现的79号墓(局部)目前已清理墓葬106座、车马坑2座,墓葬保存完好,几乎没有被盗,已发现青铜礼器500余件,大多放置有序,组合关系明确。有铭青铜器多达50余件,其中多篇铭文涉及重要史料。遗址内分布的铜矿炼渣遗迹达30万平方米,检测结果与初步研究表明,铜渣主要是当地铜矿的炼渣。大面积的冶炼遗存、出土铜锭与厚重的青铜器以及“曾伯桼”器群关于“金道锡行”的记载等资料,展现了曾国青铜器从冶炼、生产到流通的诸多环节,为曾国青铜器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苏家垄遗址是与叶家山、郭家庙、文峰塔和擂鼓墩等地点并存的曾国考古发现,这些考古发现建构了传世文献中并不明确的曾国,并使之成为周代物质文化面貌最为明晰的诸侯国之一。墓地出土的曾侯仲子斿父九鼎、埋葬七车的车马坑,以及规模宏大的聚落等,暗示这里或许就是曾国的都城。河北行唐县南桥镇故郡东周遗址——北方戎、狄族群的贵族墓地初步认定该遗址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北方戎、狄族群的贵族墓地和战国前期居住址。该遗址的墓葬以积石墓数量为多。专家介绍,积石墓一般是就地取材,用鹅卵石砌壁并封顶,这是戎、狄等北方游牧民族埋葬习俗之一。这里以前有河道,鹅卵石较多。已发现最深的积石墓,离地表有7米多。河北行唐故郡东周遗址车马坑里用海贝装饰的马车马坑特点鲜明,尤其是坑中的车与马都有非常华丽的装饰。比如二号车马坑中有四辆车,每车配的四匹马均是杀死后安放至相应位置。车的表面或以红黑、红黑白色漆绘,或贴饰金箔,还有骨泡、骨贝、海贝、包金铜泡等装饰。车马坑前设有单独的殉兽坑,坑内分层埋放大量牛、羊、马的头和蹄,形制独特,是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故郡遗址的发掘填补了冀中地区同期考古空白。福建明溪县南山遗址——穴居人群竟是农耕高手该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距今5800至3500年。在距今5300至4600年的地层中,出土了近6万粒植物遗存,以植物种子为主,分别属于38个不同的植物种类。其中93%是农作物,品种以水稻和粟、黍为主。另外,还发现有梅子、柿子、猕猴桃、葡萄等鲜果类。福建明溪县南山遗址出土的农作物遗存炭化黍粒考古队还在山顶发掘区发现了蓄水池遗迹。专家表示,这说明先民们已掌握相对先进的农耕技术,不仅会种田,而且懂得灌溉。而通常人们认为穴居人群是以狩猎为生的。作为典型的洞穴遗址,这里却出土了异常丰富的农作物遗存以及相关的农田杂草遗存,说明这些农作物并非通过交换得来,而是自己种植的。这一现象给古代穴居人群的生业形态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吉林安图县宝马城金代遗址——皇家修建的山神庙此处遗址的性质,有过不少说法。此次,根据出土的玉册,可以确证其为金代皇家修建的长白山庙故址。吉林安图县宝马城金代遗址出土的陶兽头其整体布局与以中岳庙(嵩山)、西岳庙(华山)等为代表的宋金时期皇家山岳祠庙非常相似,凸显了其规格之高。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金世宗效仿中原皇帝封禅五岳之举,始封长白山神为“兴国灵应王”,并在长白山北侧建庙奉安,春秋之际派遣官员前往祭祀。金明昌四年(1193 年),金章宗为了表达对长白山的崇敬,又册封长白山为“开天宏圣帝”。宝马城选址经过精心考量,占有区域内最为高敞的地利,城内建筑轴线的南向延长线正对长白山主峰。天气晴好时,从宝马城南眺,长白山主峰尽收眼底,优越的视廊无与伦比,体现了其超然的地位。宝马城遗址是近年来发掘的保存状况最好、揭露面积最大、最为重要的金代建筑遗址之一,也是东北地区辽金时期乃至全国历史时期考古工作中少见的高等级遗址。该遗址的发掘,是中原地区以外首次通过考古发掘的国家山祭遗存。

  • 索引序列
  • 考古发现的文献有哪些类型
  • 考古发现的文献有哪些种类
  • 考古发现的文献有哪些
  • 考古发现的文献资料有哪些
  • 考古发现的文献有哪些特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