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遥感杂志分区情况分析

遥感杂志分区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

遥感杂志分区情况分析

用目视解译就可以了,以你自己城市为基础,在谷歌地球上截几张图,瞎编一通就行。目视解译就是通过路段的形状,大小,排列来推算这个地区的应用范围。目视解译是功能分区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就这样吧

一般分区越高,杂志的层次越高,论文越不容易发表,一般一区的文章必须要有某一学科的创新,做的又非常好的才可能会收;当然有的学科最好的杂志都没到一区,比如说遥感最好的才在2区。

遥感杂志分区情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遥感室对卡拉麦里一带Mss数据磁带采用美国图像处理系统进行数字镶嵌和几何校正,消除由于不同成像时间,大气和地球表面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各景图像的灰度差异,同时对图像进行投影变换、图像增强处理,从而获得一张信息量十分丰富的假色镶嵌图。整幅镶嵌的图像4486(垂直方向)×4035(水平方向)个像元,覆盖地面面积约359km×323km,经对彩色镶嵌图进行详细解译,现分述如下。一、影像分区与构造轮廓根据卡拉麦里一带图像影纹、色调、饱和度、亮度等在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不同岩性和地质体中的差异,可将区域分为北塔山、帐篷沟-双井子、北天山三个不同影像区(图3-3)。北塔山影像区(Ⅰ1)位于卡拉麦里深断裂之北,遥感图像影纹较清晰,呈暗色、灰白色、灰黑色,色调相间。根据构造变形、影纹、色调、亮度、解译可靠程度等可一步划分出四个次一级影像分区。(1)Ⅰ1-1区位于库普断裂以北,小红山岩体以南。该区图像影纹总体比较清楚,韧性变形带状影纹和团块影纹相间排列,侵入岩、火山喷发区影像均可判译,显示该区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比较发育,地层以泥盆-石炭系为主,少量志留系地层。从影纹的暗灰色调、清晰程度来看,火山岩占主导地位。图3-3 卡拉麦里地区遥感地质解译图1—第四系覆盖区;2—中生界覆盖区;3—基岩出露区;4—花岗岩体;5—闪长岩体;6—基性超基性岩体;7—强应变构造带及编号;8—深断裂;9—推断深断裂;10—大断裂及编号;11—壳壳断裂;12—遥感解译推测断裂;13—布格重力异常推测的断裂;14—航磁异常推测的大断裂;15—地质界线;16—构造界线;17—遥感影纹区编号(2)Ⅰ1-2区位于小红山岩体以东,北塔山、小哈甫提克山一带。图像影纹清晰,呈暗色-灰黑色调相间,色彩鲜艳,饱和度大,并且地质体、地质构造现象可解译程度高,以脆性变形块体影纹为特征。经解译,脆性变形块体一般以泥盆系地层为主,并有环状、浑圆状花岗岩侵入。(3)Ⅰ1-3区位于考克塞尔盖山以北,北塔山南一带。呈暗色调,亮度低,图像图纹不太清楚,部分边界模糊。以第四系冲积洪积覆盖物为主,沟系多从南北两侧山脉向盆地中央汇集,总体反映盆地坳陷,地形平坦,具戈壁、丘陵地貌特点。(4)Ⅰ1-4区位于卡拉麦里深断裂之北,库普断裂以南。由于地形比较平坦,图像影纹特征、色调、饱和度、亮度等在不同岩性、地质体中有很大差别,除大面积出露块状花岗岩体为灰白色调、岩体轮廓边界清楚外,一般色调暗,饱和度低,而地质体形态、地质构造现象可解译程度相对较差。基岩出露区以线性影纹和花岗岩体块状影纹为主,越靠近卡拉麦里深断裂,韧性变形影纹特征越明显。具低山丘陵地貌景观。帐篷沟-双井子影像区(Ⅱ2)位于区域中部,大地构造分区与准噶尔地块相对应。该区图像影纹特征比较清楚(部分地质体界线模糊)。色调较紊乱,色暗,亮度低,以第四系冲积、洪积覆盖为主,古河床、冲沟等水系呈灰白色调,从卡拉麦里山南坡向准噶尔盆地汇集,反映具山前斜坡地貌特点。根据图像影纹特征不同,可进一步划分出两个次一级影像区。(1)Ⅱ2-1区位于卡拉麦里山南侧帐篷沟、老君庙、金山沟带。出露地层主要是志留系及泥盆系和石炭系,呈暗灰色调,亮度低,断裂线性影像以及团块状影像,火山喷发区影像均可判译,但以块状影纹为主,具脆性变形块体构造影纹特征。(2)Ⅱ2-2区位于芨芨湖北侧,北山煤窑一带,与破房子鼻状构造束、将军庙坳陷相对应。图像影纹较紊乱,以古河床、冲沟等水系发育为主要特征。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白垩系,并以暗灰色调、块状影纹特征而显示。但从总体影纹特征来看,覆盖严重,具戈壁、白碱滩、盐湖、第四系松散覆盖物、丘陵盆地地貌景观。北天山影像区(Ⅲ)位于红柳峡断裂以南,大地构造分区与北天山北缘褶皱带相对应。该区影像特点是影纹非常清楚,色彩鲜艳,饱和度大,亮度高,冲沟及树枝状水系,“V”字形沟谷发育,反映地形切割强烈,具中低山区地貌影像特征。出露地层主要是泥盆-石炭系,构造变形以脆性为主。二、遥感图像断裂及环形构造解译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根据遥感影像特征,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场异常特征,断裂切割深度等,可将该区断裂构造分为深断裂、大断裂和表壳断层,其确定的主要依据是宏观影纹特征、地球物理场异常、铁镁比值较高的超基性岩体等深部物质和大量中酸性岩浆沿断裂侵入等。近年来随着构造地质学科的发展,尤其是Sibson(1977)比较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深大断裂的双层结构模式,即断裂上的上部表现为脆性,而高深部延伸逐渐变为韧性断裂,并指出韧性断裂宏观表现为狭窄的具塑性流动构造变形的强应变带。经解译,区内存在有两条强应变构造带,并与区内金矿的形成密切相关。强应变构造带(1)库布苏强应变构造带西起卡姆斯特北侧三巴斯他乌,向东经库布苏至北塔山牧场后,被乌通苏依泉北北西向大断裂所截,出露长度约160km,宽2~5km,呈北北西向展布。在遥感影像图上,构造带西端(哈萨坟以西)强烈挤压片理化带、塑性变形影纹特征及浅色调异常带尤为清楚。中段北塔山南坡一带为岩石破碎块状影纹特征。东段在三个泉以西乌什喀特阔腊一带,相互平行或分支断裂非常发育,断裂带附近的岩石普遍片理化,显示出8km宽具脆性变形区线性影纹特征。野外在库布苏一带对强应变构造带进行了详细观察,志留系地层受强烈挤压,岩石普遍发生片理、劈理和千枚岩化。镜下观察,糜棱岩具有塑性流动构造、残余母岩碎斑系,以及S-C组构。剖面上从南向北,据结构构造特征可划分出韧性变形带,脆韧性变形带和脆性变形带。1992年7月发现的库布苏金矿化带主要产在脆韧性变形带中。在重力异常图上,该带为北西西向重力梯度带,航磁异常图上表现构造带南北两侧磁异常明显不同,北部为正磁场,南部为负磁场,以及沿构造带展布的金元素化探异常带,说明构造带切割具有一定深度,是预测区金矿重要的控矿构造之一,有利于剪切带金矿床形成。(2)卡拉麦里强应变构造带位于卡拉麦里深断裂北侧,西起卡姆斯特幅(L-45-X XVI)金斯格库木之南,向东经清水、南明水、大加山之北延伸至莫钦乌拉山南侧。横贯全区,出露长度300km,宽2~5km,呈NW300°方向展布,遥感影像中,在东经91°30′以西,构造带显示为一条强烈变形压带线性影纹。并且南北两侧宏观影纹特征明显不同,北侧为暗色调,菱块状体及大面积出露灰白色调的花岗岩团块状影纹,水系发育,以北西方向为主与构造带展布方向一致。南侧为浅色调,由山前冲扇、古河床及第四系盐碱地组成。东经91°30′以东,构造带线性影纹特征不明显,时隐时现,断续延长。野外观察,构造带由数条彼此平行、规模不等的断裂组成,带内岩石普遍发生强烈的片理、劈理及糜棱岩化,其走向与构造带基本一致,同时可见脆性断层的角砾岩,断层泥及碎裂岩、构造透镜体。向西延伸至平顶山形成复杂的构造带,韧性变形带与脆性变形带交织在一起。在布格重力异常图上,该带表现为北西西向重力梯度带,异常强度大,梯度陡,航磁异常呈北西西向狭长条状展布。根据区域资料分析推断,构造带可能形成于华力西中期,华力西中期为强烈活动期,中新生代可能复活。根据上述遥感影纹特征,结合重力梯度带、航磁异常带、强烈挤压变形带以及基性超基性岩带等展布情况,认为该构造带是一条长期活动、产状较陡、深切地幔,是区内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最为活跃、最集中的地带之一。深断裂(1)卡拉麦里深断裂西起卡拉麦里山,向东经黑山、二红山之南,到大加山北侧后断续延伸至莫钦乌拉山南侧,是新疆东准噶尔地区比较著名的深断裂构造之一。在遥感影像图上断裂带西段线性影纹特征清楚,东段延伸比较复杂。深断裂由多条与主断裂斜交的次级断裂组成,中间夹有构造透镜状块体,构造带忽宽忽窄,时隐时现,断续延伸。断裂带两侧地质特征迥然不同,包括沉积建造、古生物化石群、岩浆活动、地球物理场等。清水-南明水-金山一带诸多的金矿(化)点都集中于断裂带附近,表明该断裂是一条控矿而且结构比较复杂的深断裂构造之一。(2)库普深断裂西起卡姆斯特北侧,向东经库布苏、哈萨坟,延至北塔山南坡后被第四系覆盖,总体走向290°,延长百余千米。遥感图像上东段沿断裂带基岩裸露区与第四系界线分明,北侧为志留系地层基岩裸露区,南侧为大面积第四系出露区。断裂带西段线性影纹特别清楚,可辨认出明显的构造阶梯及构造谷地。大断裂(1)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位于清水以北,平顶山以南,向东延至苏吉泉一带,长百余千米。呈北西—南东向弯曲延伸,向东、西延伸均被第四系覆盖。遥感图像上线性影纹清楚,破碎带由两条大致平行的断裂所限制,走向300°,宽500~1000m不等。破碎带中岩石强烈破碎,并且有不同程度的片理化。断裂两侧宏观图像影纹特征明显不同,北侧为暗色调及大面积花岗岩岩块影纹,南侧为暗灰浅色调及比较均匀的小碎块影纹。两侧线性构造均为东西向与该断裂斜交,为一条结构比较复杂的控矿断裂构造。(2)红柳峡断裂位于红柳峡,西端向西延伸被第四系覆盖,东端向东经巴特巴柯布拉克北侧与卡拉麦里深断裂斜交。遥感影像图上断裂构造线性影纹特征明显,走向285°,破碎带宽500m,主要为片理化和破碎现象。据野外资料,该断裂主断层面向南倾斜,倾角50°左右,南盘上升,为逆冲断层性质。地壳断裂表壳断层主要为成岩期后,切穿沉积盖层的一般性断裂,一般规模较小。现按方向叙述如下。(1)北东向断层组该组断层在基岩出露区不甚发育,规模较小,多以高角度正断层或平推断层产出。在准噶尔盆地第四系覆盖区内,经遥感、布格重力、航磁异常解释和推测,北东向断裂构造比较发育,规模也较大(图3-4)。图3-4 卡拉麦里地区环形构造解译图(2)北西向断层组该组断层在内发育最普遍,走向在320°~330°之间。断层规模较大,一般长几十千米,斜切区内北西西向主构造线方向。形成时代较晚,为华力西晚期板内构造活动产物,以右行平推断层为主。(3)近东西向断层组该组断裂系褶皱造山期后产生,其规模一般较大,一般长10km以上,最长可达50km,斜切岩层走向,亦属平推断层性质,其形成时代为华力西中晚期产物。环形构造影像特征区内环形构造信息极为丰富,它们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规模大小悬殊,成因多种多样,形成时代不尽相同,但大多数环形构造都控制了环形水系的发育。由于环形构造中环中有环,大环套小环,或者几个环相互交切,相互拼叠,构成了复杂环状图像。但总体上分别沿卡拉麦里深断裂和库普深断裂南北两个带呈北西向分布,所不同的是北带的环形构造规模要比南带小。现将区内环形构造类型、特点影纹特征综述如下。(1)构造裂隙控制的环形构造环形构造由中心到边缘均由环形裂隙所组成,深色调,中部相对隆起,边缘为一系列低隆起的环形山所围绕。反映其成因似由深部岩浆热流柱向上运移隆升,引起沉积盖层呈环形状破裂而形成,如红柳峡南部发育的构造裂隙环形构造就属于这种类型。(2)环形水系分布的环形构造主要是由环形水系、冲沟、盆地、低洼处所显示的环形影纹特征,多与其他不同成因的环形构造相伴生,间接反映和暗示环形构造的存在。如红柳沟、白山包北部发育的水系环形构造均有这种特点。(3)侵入岩体环形构造主要由岩体侵入相带形成的环形构造,浅白色调,圆形或椭圆形,环形中部相对低洼,边缘相对隆起,并在岩体周边围岩中形成一个暗色调环形状褪色带或接触变质带,围绕岩体呈环状分布。如小红山、卡姆斯特等地发育的花岗岩体环形构造。(4)火山-沉积岩岩相环形构造主要由火山-沉积岩相带形成的环形构造,呈深色调,中部相对隆起,边缘大多数被环形水系所围绕。由于岩性差异较大而组成色调深浅相间的条带,呈同心环状展布。(5)火山机构环形构造主要由古火山口、火山群喷发形成的环形构造,规模一般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部分为火山机构或者小型侵入体。在影像图上中央部位较模糊,而边缘由于环形水系环绕影像则较清晰,自中心向外发育有放射状断裂影纹特征,如金山沟古火山机构均为这种环形构造。通过构造影像解译,可提供重要成矿预测信息:①带状构造与环形构造交切处为成矿有利部位,与区内的金矿形成密切相关;②强应变构造带的收敛端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③脆韧性变形带和脆性变形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对金矿成矿最为有利;④金矿脉大多数赋存于D、P、R剪裂隙中,并控制着金矿的形成,为金的富集及赋存创造了有利条件。

根据调查区的遥感地质解译程度、地质复杂程度、要解决的基础地质问题以及自然地理交通条件,我们将调查区划分成 4 类遥感地质解译工作区。详见遥感地质解译分区图 ( 图 6-10) 。图 6-10 调查区遥感地质解译分区图Ⅰ类工作区: 指遥感地质解译程度良好,地质情况复杂,通行情况较好,是解决地质问题的重点地区,投入较多的野外实际工作量,以期在基础地质问题上有所突破。Ⅰ类工作区采用野外实际调查为主,遥感地质解译为辅的工作原则。Ⅱ类工作区: 指遥感地质解译程度良好,地质情况较复杂,通行情况一般,在解决重大地质问题上起辅助作用。此类工作区采用野外实际调查与遥感地质解译相结合的工作原则。Ⅲ类工作区: 指遥感地质解译程度良好,地质情况简单,无须投入较大工作量地区。此类工作区采用遥感地质解译为主,野外实际调查为辅的工作原则。Ⅳ类工作区: 指遥感地质解译程度中等,地质情况简单,通行困难的大范围高山、冰雪覆盖、第四系沉积物覆盖及湖泊沼泽分布区。此类工作区基本采用遥感地质解译,辅以少量野外实际调查的工作原则。在Ⅰ类工作区以实测调查为主,遥感地质解译为辅,Ⅱ,Ⅲ类工作区以实测调查与遥感地质解译相结合的工作方法,Ⅳ类工作区以遥感地质解译为主,辅以少量实测工作量的方法。总之,我们在填图工作之前首先对调查区进行全面的遥感地质解译,对影像地质特征不同的地质单元的岩石、地层、岩浆岩、构造等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初步建立全区的遥感地质解译标志,填图过程中对这些在遥感地质解译过程中建立的岩石、地层、岩浆岩、构造等解译标志进行实地验证,并指导下一步的遥感地质解译工作,在不同工作区根据要解决的地质问题与工作区实际交通地理情况采用不同的遥感地质解译工作方法。

遥感杂志分区情况说明

一般分区越高,杂志的层次越高,论文越不容易发表,一般一区的文章必须要有某一学科的创新,做的又非常好的才可能会收;当然有的学科最好的杂志都没到一区,比如说遥感最好的才在2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遥感室对卡拉麦里一带Mss数据磁带采用美国图像处理系统进行数字镶嵌和几何校正,消除由于不同成像时间,大气和地球表面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各景图像的灰度差异,同时对图像进行投影变换、图像增强处理,从而获得一张信息量十分丰富的假色镶嵌图。整幅镶嵌的图像4486(垂直方向)×4035(水平方向)个像元,覆盖地面面积约359km×323km,经对彩色镶嵌图进行详细解译,现分述如下。一、影像分区与构造轮廓根据卡拉麦里一带图像影纹、色调、饱和度、亮度等在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不同岩性和地质体中的差异,可将区域分为北塔山、帐篷沟-双井子、北天山三个不同影像区(图3-3)。北塔山影像区(Ⅰ1)位于卡拉麦里深断裂之北,遥感图像影纹较清晰,呈暗色、灰白色、灰黑色,色调相间。根据构造变形、影纹、色调、亮度、解译可靠程度等可一步划分出四个次一级影像分区。(1)Ⅰ1-1区位于库普断裂以北,小红山岩体以南。该区图像影纹总体比较清楚,韧性变形带状影纹和团块影纹相间排列,侵入岩、火山喷发区影像均可判译,显示该区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比较发育,地层以泥盆-石炭系为主,少量志留系地层。从影纹的暗灰色调、清晰程度来看,火山岩占主导地位。图3-3 卡拉麦里地区遥感地质解译图1—第四系覆盖区;2—中生界覆盖区;3—基岩出露区;4—花岗岩体;5—闪长岩体;6—基性超基性岩体;7—强应变构造带及编号;8—深断裂;9—推断深断裂;10—大断裂及编号;11—壳壳断裂;12—遥感解译推测断裂;13—布格重力异常推测的断裂;14—航磁异常推测的大断裂;15—地质界线;16—构造界线;17—遥感影纹区编号(2)Ⅰ1-2区位于小红山岩体以东,北塔山、小哈甫提克山一带。图像影纹清晰,呈暗色-灰黑色调相间,色彩鲜艳,饱和度大,并且地质体、地质构造现象可解译程度高,以脆性变形块体影纹为特征。经解译,脆性变形块体一般以泥盆系地层为主,并有环状、浑圆状花岗岩侵入。(3)Ⅰ1-3区位于考克塞尔盖山以北,北塔山南一带。呈暗色调,亮度低,图像图纹不太清楚,部分边界模糊。以第四系冲积洪积覆盖物为主,沟系多从南北两侧山脉向盆地中央汇集,总体反映盆地坳陷,地形平坦,具戈壁、丘陵地貌特点。(4)Ⅰ1-4区位于卡拉麦里深断裂之北,库普断裂以南。由于地形比较平坦,图像影纹特征、色调、饱和度、亮度等在不同岩性、地质体中有很大差别,除大面积出露块状花岗岩体为灰白色调、岩体轮廓边界清楚外,一般色调暗,饱和度低,而地质体形态、地质构造现象可解译程度相对较差。基岩出露区以线性影纹和花岗岩体块状影纹为主,越靠近卡拉麦里深断裂,韧性变形影纹特征越明显。具低山丘陵地貌景观。帐篷沟-双井子影像区(Ⅱ2)位于区域中部,大地构造分区与准噶尔地块相对应。该区图像影纹特征比较清楚(部分地质体界线模糊)。色调较紊乱,色暗,亮度低,以第四系冲积、洪积覆盖为主,古河床、冲沟等水系呈灰白色调,从卡拉麦里山南坡向准噶尔盆地汇集,反映具山前斜坡地貌特点。根据图像影纹特征不同,可进一步划分出两个次一级影像区。(1)Ⅱ2-1区位于卡拉麦里山南侧帐篷沟、老君庙、金山沟带。出露地层主要是志留系及泥盆系和石炭系,呈暗灰色调,亮度低,断裂线性影像以及团块状影像,火山喷发区影像均可判译,但以块状影纹为主,具脆性变形块体构造影纹特征。(2)Ⅱ2-2区位于芨芨湖北侧,北山煤窑一带,与破房子鼻状构造束、将军庙坳陷相对应。图像影纹较紊乱,以古河床、冲沟等水系发育为主要特征。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白垩系,并以暗灰色调、块状影纹特征而显示。但从总体影纹特征来看,覆盖严重,具戈壁、白碱滩、盐湖、第四系松散覆盖物、丘陵盆地地貌景观。北天山影像区(Ⅲ)位于红柳峡断裂以南,大地构造分区与北天山北缘褶皱带相对应。该区影像特点是影纹非常清楚,色彩鲜艳,饱和度大,亮度高,冲沟及树枝状水系,“V”字形沟谷发育,反映地形切割强烈,具中低山区地貌影像特征。出露地层主要是泥盆-石炭系,构造变形以脆性为主。二、遥感图像断裂及环形构造解译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根据遥感影像特征,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场异常特征,断裂切割深度等,可将该区断裂构造分为深断裂、大断裂和表壳断层,其确定的主要依据是宏观影纹特征、地球物理场异常、铁镁比值较高的超基性岩体等深部物质和大量中酸性岩浆沿断裂侵入等。近年来随着构造地质学科的发展,尤其是Sibson(1977)比较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深大断裂的双层结构模式,即断裂上的上部表现为脆性,而高深部延伸逐渐变为韧性断裂,并指出韧性断裂宏观表现为狭窄的具塑性流动构造变形的强应变带。经解译,区内存在有两条强应变构造带,并与区内金矿的形成密切相关。强应变构造带(1)库布苏强应变构造带西起卡姆斯特北侧三巴斯他乌,向东经库布苏至北塔山牧场后,被乌通苏依泉北北西向大断裂所截,出露长度约160km,宽2~5km,呈北北西向展布。在遥感影像图上,构造带西端(哈萨坟以西)强烈挤压片理化带、塑性变形影纹特征及浅色调异常带尤为清楚。中段北塔山南坡一带为岩石破碎块状影纹特征。东段在三个泉以西乌什喀特阔腊一带,相互平行或分支断裂非常发育,断裂带附近的岩石普遍片理化,显示出8km宽具脆性变形区线性影纹特征。野外在库布苏一带对强应变构造带进行了详细观察,志留系地层受强烈挤压,岩石普遍发生片理、劈理和千枚岩化。镜下观察,糜棱岩具有塑性流动构造、残余母岩碎斑系,以及S-C组构。剖面上从南向北,据结构构造特征可划分出韧性变形带,脆韧性变形带和脆性变形带。1992年7月发现的库布苏金矿化带主要产在脆韧性变形带中。在重力异常图上,该带为北西西向重力梯度带,航磁异常图上表现构造带南北两侧磁异常明显不同,北部为正磁场,南部为负磁场,以及沿构造带展布的金元素化探异常带,说明构造带切割具有一定深度,是预测区金矿重要的控矿构造之一,有利于剪切带金矿床形成。(2)卡拉麦里强应变构造带位于卡拉麦里深断裂北侧,西起卡姆斯特幅(L-45-X XVI)金斯格库木之南,向东经清水、南明水、大加山之北延伸至莫钦乌拉山南侧。横贯全区,出露长度300km,宽2~5km,呈NW300°方向展布,遥感影像中,在东经91°30′以西,构造带显示为一条强烈变形压带线性影纹。并且南北两侧宏观影纹特征明显不同,北侧为暗色调,菱块状体及大面积出露灰白色调的花岗岩团块状影纹,水系发育,以北西方向为主与构造带展布方向一致。南侧为浅色调,由山前冲扇、古河床及第四系盐碱地组成。东经91°30′以东,构造带线性影纹特征不明显,时隐时现,断续延长。野外观察,构造带由数条彼此平行、规模不等的断裂组成,带内岩石普遍发生强烈的片理、劈理及糜棱岩化,其走向与构造带基本一致,同时可见脆性断层的角砾岩,断层泥及碎裂岩、构造透镜体。向西延伸至平顶山形成复杂的构造带,韧性变形带与脆性变形带交织在一起。在布格重力异常图上,该带表现为北西西向重力梯度带,异常强度大,梯度陡,航磁异常呈北西西向狭长条状展布。根据区域资料分析推断,构造带可能形成于华力西中期,华力西中期为强烈活动期,中新生代可能复活。根据上述遥感影纹特征,结合重力梯度带、航磁异常带、强烈挤压变形带以及基性超基性岩带等展布情况,认为该构造带是一条长期活动、产状较陡、深切地幔,是区内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最为活跃、最集中的地带之一。深断裂(1)卡拉麦里深断裂西起卡拉麦里山,向东经黑山、二红山之南,到大加山北侧后断续延伸至莫钦乌拉山南侧,是新疆东准噶尔地区比较著名的深断裂构造之一。在遥感影像图上断裂带西段线性影纹特征清楚,东段延伸比较复杂。深断裂由多条与主断裂斜交的次级断裂组成,中间夹有构造透镜状块体,构造带忽宽忽窄,时隐时现,断续延伸。断裂带两侧地质特征迥然不同,包括沉积建造、古生物化石群、岩浆活动、地球物理场等。清水-南明水-金山一带诸多的金矿(化)点都集中于断裂带附近,表明该断裂是一条控矿而且结构比较复杂的深断裂构造之一。(2)库普深断裂西起卡姆斯特北侧,向东经库布苏、哈萨坟,延至北塔山南坡后被第四系覆盖,总体走向290°,延长百余千米。遥感图像上东段沿断裂带基岩裸露区与第四系界线分明,北侧为志留系地层基岩裸露区,南侧为大面积第四系出露区。断裂带西段线性影纹特别清楚,可辨认出明显的构造阶梯及构造谷地。大断裂(1)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位于清水以北,平顶山以南,向东延至苏吉泉一带,长百余千米。呈北西—南东向弯曲延伸,向东、西延伸均被第四系覆盖。遥感图像上线性影纹清楚,破碎带由两条大致平行的断裂所限制,走向300°,宽500~1000m不等。破碎带中岩石强烈破碎,并且有不同程度的片理化。断裂两侧宏观图像影纹特征明显不同,北侧为暗色调及大面积花岗岩岩块影纹,南侧为暗灰浅色调及比较均匀的小碎块影纹。两侧线性构造均为东西向与该断裂斜交,为一条结构比较复杂的控矿断裂构造。(2)红柳峡断裂位于红柳峡,西端向西延伸被第四系覆盖,东端向东经巴特巴柯布拉克北侧与卡拉麦里深断裂斜交。遥感影像图上断裂构造线性影纹特征明显,走向285°,破碎带宽500m,主要为片理化和破碎现象。据野外资料,该断裂主断层面向南倾斜,倾角50°左右,南盘上升,为逆冲断层性质。地壳断裂表壳断层主要为成岩期后,切穿沉积盖层的一般性断裂,一般规模较小。现按方向叙述如下。(1)北东向断层组该组断层在基岩出露区不甚发育,规模较小,多以高角度正断层或平推断层产出。在准噶尔盆地第四系覆盖区内,经遥感、布格重力、航磁异常解释和推测,北东向断裂构造比较发育,规模也较大(图3-4)。图3-4 卡拉麦里地区环形构造解译图(2)北西向断层组该组断层在内发育最普遍,走向在320°~330°之间。断层规模较大,一般长几十千米,斜切区内北西西向主构造线方向。形成时代较晚,为华力西晚期板内构造活动产物,以右行平推断层为主。(3)近东西向断层组该组断裂系褶皱造山期后产生,其规模一般较大,一般长10km以上,最长可达50km,斜切岩层走向,亦属平推断层性质,其形成时代为华力西中晚期产物。环形构造影像特征区内环形构造信息极为丰富,它们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规模大小悬殊,成因多种多样,形成时代不尽相同,但大多数环形构造都控制了环形水系的发育。由于环形构造中环中有环,大环套小环,或者几个环相互交切,相互拼叠,构成了复杂环状图像。但总体上分别沿卡拉麦里深断裂和库普深断裂南北两个带呈北西向分布,所不同的是北带的环形构造规模要比南带小。现将区内环形构造类型、特点影纹特征综述如下。(1)构造裂隙控制的环形构造环形构造由中心到边缘均由环形裂隙所组成,深色调,中部相对隆起,边缘为一系列低隆起的环形山所围绕。反映其成因似由深部岩浆热流柱向上运移隆升,引起沉积盖层呈环形状破裂而形成,如红柳峡南部发育的构造裂隙环形构造就属于这种类型。(2)环形水系分布的环形构造主要是由环形水系、冲沟、盆地、低洼处所显示的环形影纹特征,多与其他不同成因的环形构造相伴生,间接反映和暗示环形构造的存在。如红柳沟、白山包北部发育的水系环形构造均有这种特点。(3)侵入岩体环形构造主要由岩体侵入相带形成的环形构造,浅白色调,圆形或椭圆形,环形中部相对低洼,边缘相对隆起,并在岩体周边围岩中形成一个暗色调环形状褪色带或接触变质带,围绕岩体呈环状分布。如小红山、卡姆斯特等地发育的花岗岩体环形构造。(4)火山-沉积岩岩相环形构造主要由火山-沉积岩相带形成的环形构造,呈深色调,中部相对隆起,边缘大多数被环形水系所围绕。由于岩性差异较大而组成色调深浅相间的条带,呈同心环状展布。(5)火山机构环形构造主要由古火山口、火山群喷发形成的环形构造,规模一般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部分为火山机构或者小型侵入体。在影像图上中央部位较模糊,而边缘由于环形水系环绕影像则较清晰,自中心向外发育有放射状断裂影纹特征,如金山沟古火山机构均为这种环形构造。通过构造影像解译,可提供重要成矿预测信息:①带状构造与环形构造交切处为成矿有利部位,与区内的金矿形成密切相关;②强应变构造带的收敛端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③脆韧性变形带和脆性变形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对金矿成矿最为有利;④金矿脉大多数赋存于D、P、R剪裂隙中,并控制着金矿的形成,为金的富集及赋存创造了有利条件。

遥感杂志分区情况调查

一般分区越高,杂志的层次越高,论文越不容易发表,一般一区的文章必须要有某一学科的创新,做的又非常好的才可能会收;当然有的学科最好的杂志都没到一区,比如说遥感最好的才在2区。

李学杰 万荣胜 林进清(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第一作者简介:李学杰(1964—),男,博士,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E-mail:xue-iieli@ 摘要 湿地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完备的生态系统,但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没有统一的定义和分类系统。本文突出滨海的特点,将滨海湿地分为:潮上带湿地、潮间带湿地和潮下带湿地三大类,并进一步细分为10种类型。通过对ALOS遥感影像的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与验证,北部湾滨海湿地主要包括:红树林7092hm2、水塘351 90hm2、盐田5371hm2、河流6680hm2、湖泊水库5054hm2。北部湾沿岸红树林分布较丰富,是我国红树林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从最西部北仑河口至最东部的安铺港均有分布,其中丹兜海-英罗港区最丰富,其次为北仑河口、铁山港、珍珠港等地区。养殖水塘以南流江口区最多,其次为大风江口区。盐田主要分布于西部的江平、企沙和犀牛角等地,以及东部的西村港至英罗港地区。关键词 遥感 滨海湿地 红树林 北部湾1 概述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1、2]。湿地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完备的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被誉为“地球之肾”[3]。然而,近年来由于城市化以及沿海经济开发的加快,导致对湿地的破坏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湿地大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功能和效益衰退,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因此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湿地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4~6]。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带,并兼有这两种系统的某些特征,正是由于这种缺乏明确界线的过渡性,使得对湿地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7、8]。其中经常被使用的是1971年《湿地公约》中对湿地的定义:“湿地是不论其为天然或者人工、长久或者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同时,还包括临近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范围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体”[8]。我国对滨海湿地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近年已做了不少工作,从鸭绿江口[8、9]、辽东[10~12]、环渤海[13~15]、杭州湾到珠江口[16、17]、海南等[18~20]均有研究,北部湾湿地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21~23]。此外海岸带遥感的应用以及海岸带环境变迁方面也有大量的研究[24~27]。2 滨海湿地及其分类对湿地的分类有多种方案,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对湿地进行不同的分类。一般可以把湿地分类方法分成成因分类法、特征分类法和综合分类等[28~31]。总之现在对湿地的分类,可谓五花八门,往往各自突出其研究区的特点。本文将突出滨海湿地的特色,并以遥感方法可识别为基础,提出以下的分类方案。首先将滨海湿地分为:潮上带湿地、潮间带湿地和潮下带湿地,之后在将各带湿地分为若干类型(表1),其中海草,据研究分布于北部湾的东部海域,但在遥感影像上未能识别。珊瑚礁在北部湾没有发现。表1 华南滨海湿地分类表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coastal wetlands in the South China3 数据与方法1 研究区调查区位于北部湾北部沿岸,108°00′~110°00′E,21°20′~22°20′N之间区域,遥感解译面积约25×104km2,海岸带区面积约6×104km2(图1)。2 数据我们采用ALOS卫星遥感数据进行解译与分析,全区需9景拼接而成(表2)。图1 研究区范围F1 Research Blue line area for statistics of wetlands此外采用1:5万地形图进行遥感影像校正。地形图为北京1954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1985国家高程基准。表2 遥感影像数据信息表 Table 2 Information of remote sensing 3 方法湿地遥感解译的方法包括:几何校正、影像拼接与剪裁、监督分类、分类后处理、目估交互解译与野外调查验证等(图2)。1 几何校正遥感影像由于多种因素会造成影像上的像元在影像坐标中的位置与其在地图坐标中位置有差异,从而形成几何畸变。应用前需要进行几何校正,尽量消除或减小这种几何畸变。本次影像几何校正以1:5万地形图为参考基准,采用二次多项式进行校正,要求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误差法小于<1个像元。2 影像的拼接与剪裁研究区的9景ALOS影像是由4个时间获取(表2)。由于不同时间获取的影像,受天气、季节及植被的影响,其DN值有明显差异,拼接后再分类,效果不佳。因此采用同一时间获取的影像,拼接后分类。不同时间的影像分别分类,之后再全部拼接。3 监督分类依据本文确定的湿地分类系统,利用ERDAS Imagine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相比,在分类之前,监督分类已明确各类的内容,而且可以通过调整训练集的采样,改善分类效果。4 分类影像的后处理本研究针对的是海岸带,包括海和陆两部分,一些类别仅采用分类是难以区分,如水体,包括海域与水塘、河流、湖泊等,需要进行一些分类后处理,或人工解译,以获取更准确的分类效果。主要利用人工解译提取的岸线,对监督分类结果进行重新校正,如红树林分布于海岸线之外,而林地、耕地等分布于岸线之内;河流、湖泊、水塘分布于岸线之内,海、滩涂分布于岸线之外等。5 人机交互解译利用遥感分类方法无法将水库(湖泊)、河流以及养殖水塘分开。因此在监督分类和系数法的基础上,只能采用适当的人工解译,划分出了这三类水体。同时部分盐田与养殖水塘在遥感影像上难以区分,主要结合1:5万地形图进行解译。6 野外调查确认对于遥感解译结果,进行野外湿地调查与验证。从最西部的北仑河口至东部安铺港,对全区海岸带进行了实地考察,共进行了526站位的观察,确认和验证分类结果。图2 技术思路图F2 Flowchart of research procedure4 结果分析根据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结合野外的调查验证,编制滨海湿地分布图(图3、4)。其中遥感影像解译的滩涂只是影像获取时刻露出水面部分,其分布范围受潮位影响,因此实际滩涂分布需要结合野外调查,这里不做分析,因此遥感解译的滨海湿地以陆地部分为主。1 滨海湿地的总体分布从结果来看,研究区内滨海湿地中,红树林面积为7092hm2,养殖水塘35190hm2,盐田5371hm2,湖泊水库5054hm2,河流6680hm2(图5)。此外耕地278409hm2,林地238181hm2,建筑用地、道路、裸露地等118929hm2。2 红树林的分布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特有的湿地类型[32、33],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和浙江南部的沿海地区。红树林不仅是地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最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34、35],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6],同时对海岸带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免受潮水的侵蚀,因而受到普遍的关注。北部湾是我国红树林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现有国家级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尽管对北部湾红树林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对全区的分布状况了解不足,本次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结合野外调查,可以完整了解北部湾红树林的分布现状,为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北部湾沿岸,从最西部北仑河口至最东部的安铺港均有红树林分布(图6),其中丹兜海-英罗港区最丰富,面积达1286hm2,本区也是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所在地。此外分布较多的还有北仑河口、铁山港、珍珠港的地区,分布面积在800hm2以上,北海地区相对较少。图3 北部湾西部滨海湿地与植被分布示意图F3 Distribution of coastal wetlands and vegetation in the western Beibu Bay图4 北部湾东部滨海湿地与植被分布示意图F4 Distribution of coastal wetlands and vegetation in the eastern Beibu Bay图5 研究区主要湿地面积F5 Area of main wetlands in the research area图6 北部湾各区红树林面积F6 Area of Mangrove in sub-areas in the Beibu B3 养殖水塘分布养殖水塘的面积是当地养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分区统计情况来看,南流江口区,水系发达,养殖水塘最多,面积达5619hm2,其次为大风江口区,在4111hm2,北仑河口区最少,为1523hm2(图7)。4 盐田的分布海盐是重要的海洋化学资源。将海水引入盐田经日晒蒸发形成海盐和卤水。我国是海盐的生产大国,2004年,我国海盐产量为2100多万吨,其中卤水晒盐占700多万吨,是世界上第一海盐生产国(% E7% 9B% 90% E5% 9C% BA)。北部湾地区有较多的盐田,但分布不均,大致以大风江为界可分为西部和东部两区。西区,包括防城港与钦州市,包括江平盐场、企沙盐场、犀牛角盐场等,总面积约2000hm2。东区盐田主要分布从北海东南的西村港至英罗港,包括竹林盐场、北暮盐场等,面积3155hm2,比西部面积大。图7 各区养殖水塘的面积F7 Area of cultured pools in sub-areas in the Beibu Bay5 结论在充分调研湿地分类的基础上,突出滨海的特点,以遥感可识别为基础,将滨海湿地分为:潮上带湿地、潮间带湿地和潮下带湿地三大类,并进一步细分为10种类型。采用ALO S遥感影像,通过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与验证,进行北部湾滨海湿地填图,对滨海湿地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北部湾滨海湿地主要包括:红树林7092hm2、水塘35190hm2、盐田5371hm2、河流6680hm2、湖泊水库5054hm2。北部湾沿岸红树林分布较丰富,是我国红树林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从最西部北仑河口至最东部的安铺港均有分布,其中丹兜海-英罗港区最丰富,面积达1286hm2,此外分布较多的还有北仑河口、铁山港、珍珠港等地区,分布面积均在800hm2以上。北部湾的养殖水塘的面积以南流江口区最多,面积达5619hm2,其次为大风江口区,在4111hm2,北仑河口区最少,为1523hm2。北部湾盐田,主要分布于西部的江平、企沙和犀牛角等地,以及东部的西村港至英罗港地区。参考文献[1]国家林业局,等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张晓龙,李培英,李萍,等中国滨海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海洋科学进展2005,23(1):87~95[3]湿地国际中国项目办事处湿地经济评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4]石月珍,李丽我国湿地现状及恢复研究水利发展研究2004(6):15~18[5]李长安中国湿地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中国水利2004(3):24~26[6]孙广友美国湿地研究进展地理科学1997,17(1):87~90[7]林福申关于湿地保护概况的综述现代渔业信息1998,13(8):6~12[8]曲向荣,李培军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环境保护及其资源持续利用对策环境保护科学2003,19(115):42~43[9]于砚民,董志刚,曹仁江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对策资源科学1999,21(1):57~62[10]肖笃宁,李晓文,王连平辽东湾滨海湿地资源景观演变与可持续利用资源科学2001,23(2):31~36[11]董厚德,全奎国,邵成辽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生态的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995,6(2):190~195[12]刘红玉,吕宪国,刘振乾,等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与区域持续发展地理科学2000,20(6):545~551[13]胡镜荣,鲁智礼,王月霄河北省滨海湿地的持续利用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3):54~57[14]刘红玉,吕宪国,刘振乾环渤海三角洲湿地资源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1,16(2):101~106[15]刘振乾,吕宪国,刘红玉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比较研究资源科学2000,22(3):60~65[16]吴明杭州湾滨海湿地现状与保护对策林业资源管理2004(6):44~47[17]崔伟中珠江河口滩涂湿地的问题及其保护研究湿地科学2004,2(1):26~30[18]陈怡海南省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23(2):26~28[19]李学谦海南岛湿地遥感编图研究热带林业1999,27(2):56~64[20]邹发生,宋晓军,江海声,等海南岛的湿地类型及其特点热带地理1999,19(3):204~207[21]范航清,彭胜,石雅君,等广西北部湾沿海海草资源与研究状况广西科学2007,14(3):289~295[22]韩秋影,黄小平,施平,等广西合浦海草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海洋通报2007,26(3):33~38[23]韩秋影,黄小平,施平,等人类活动对广西合浦海草床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生态学杂志2007,26(4):544~548[24]恽才兴等海岸带及近海卫星遥感综合应用技术[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148[25]Li Xuejie,Damen M C JCoastline change detection with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CJournal of Marine SJournal of Marine System,2010,82:S54~S61[26]李学杰应用遥感方法分析珠江口伶仃洋的海岸线变迁及其环境效应地质通报,2007,26(2):215~222[27]杨晓梅,周成虎,杜云艳,等海岸带遥感综合技术与实例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156[28]Victor RSMangroves in AWetland Science& M2007,3(1):56~57[29]刘厚田湿地的定义和类型划分生态学杂志1995,14(4):73~77[30]倪晋仁,殷康前,赵智杰湿地综合分类研究:I分类自然资源学报1998,13(3):214~221[31]唐小平,黄桂林中国湿地分类系统的研究林业科学研究2003,16(5):531~539[32]曹知勉,叶勇,卢昌义,等红树林恢复对海岸湿地土壤影响的初步研究生态科学2004,23(2):110~113[33]黄初龙,郑伟民我国红树林湿地研究进展湿地科学2004,2(4):303~308[34]符国瑗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J]关系植物,1995,15(4):340~346[35]符国瑗,黎军海南三亚市红树林植被调查初报[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8(3):287~292[36]林鹏,傅勤中国红树林环境生态及经济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Mapping of Coastal Wetland in Beibu Bay by Remote SensingLi Xuejie,Wan Rongsheng,Lin Jinqing(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Abstract:Wetland is one of the most biodiversity eco-systems in the There is not,hover,a classified system which can be widely accepted and It is classified in this paper to 3 types of subtidal,intertidal and supratidal wetland,and subdivided to 10 ALOS images were used for extracting wetlands in Beibu Bay,while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executed for conforming and correct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 Main coastal wetlands in Beibu Bay include 7092hm2of Mangrove,35190hm2of cultured pools,5371hm2salterns,6680hm2of rivers and 5054hm2of reservoirs and Plenty of mangroves distributed in coast of Beibu Bay,which is a main mangrove distribution area in CMangrove distributes for estuary of Beilun River in the west to Anpu Port in the east,with most abundant in coast in Dandou Sea to Yinluo PMost area of cultured pools locates in delta of Nanliu River,secondly in Dafeng River mouth Salterns mainly distribute in Jianping,Qisha and Xiniujiao in the west and area in Xicun Port to Yinluo Port in the Key words:Remote Sensing;Coastal Wetland;Mangrove;Beibu Bay

sci2021细粒度情感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可以得到下面哪些信息:,哪种情况更适合采用化学结构检索:,wastewater)研究方面的文献,A发表在WATERSCIENCEANDTECHNOLOGY上的文献最多,B发表在WATERRESEARCH上的文献最多,CCSIC发表的文献最多,DCHINESEACADSCI发表的文献最多,在WebofScience中查找题名为"Abinitioemulsio,B参考答案

没什么技巧可言,平时多积累,写作就是讲故事,怎么讲的引人入胜,让别人接着看你的文章,看了后觉得有道理,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意义和创新性。摘要很重要,很多人搜索文献时只看摘要。我平时审稿时也先看摘要,摘要写的可以就继续往下看,否则就印象不好,该文章的接收可能性就大为降低

如何利用SCI进行选题分析与投稿ppt在百度文库有下载,主要讲以下几个方面:1、创作论文时如何利用SCI选取研究主题2、 SCI、SSCI、A&HCI三大索引收录期刊会议学科范围3、SCI论文写作前的准备(如何选取研究主题 、选择合适的投稿期刊 、阅读“作者须知”或投稿指南、英文论文文体指南 )4、论文的结构安排与撰写(如何写好一篇SCI论文的题名 、怎样写好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的写作方法)5、致谢的写作、参考文献管理和论文发表工具6、投稿及与编辑的联系7、同行评议、发表论文的道德准则8、如何利用SCI成功申请国家基金

  • 索引序列
  • 遥感杂志分区情况分析
  • 遥感杂志分区情况
  • 遥感杂志分区情况说明
  • 遥感杂志分区情况调查
  • sci2021细粒度情感分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