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电子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电子版

发布时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电子版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山花》

我也打算考文学批评的研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编辑部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丛刊》创刊于1979年11月,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专门性学术刊物,代表着本学科领域的最新与最高研究水平。大量新的专业人才都是通过《丛刊》首次或屡次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丛刊》为培养这一学科的新生力量做出了贡献。注重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当代性,鼓励独创性见解,热情扶持新生力量是《丛刊》的一贯指导方针。《丛刊》创刊之始,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北京出版社合编,北京出版社出版。1985年,改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作家出版社出版。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王瑶先生担任《丛刊》首任主编,第二任是樊骏先生,第三任由吴福辉、钱理群共同担任,第四任由吴福辉、温儒敏共同担任。现任主编为吴义勤、温儒敏。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丛刊》已经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和读者队伍,已经成为专业性的交流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全国核心期刊,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为来源期刊,成为值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大学中文系师生长久保存的参考书,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一定的声望。《丛刊》从2005年改为双月刊,2011年起改为月刊。 刊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Studies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主办: 中国现代文学馆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32开ISSN: 1003-0263CN: 11-2589/I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创刊时间:197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12-2013)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一、来稿请直接寄至编辑部,勿寄个人,以免延误。二、来稿须未曾在其他刊物发表,并符合本刊稿例格式。非经同意,电子邮件、软盘、传真件等不能作为正式投稿方式。三、寄交打印稿需用A4纸单面打印;寄交手写稿,需用16开稿纸誊写清楚,一字(含标点符号)一格。欢迎附电子文本。请在文末标明来稿字数。四、来稿需有200字以下的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并务请用另页附上:作者姓名、任职机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或传真、电子信箱。五、引文及注释:A.作者应对照原著认真核对引文,请勿直接从网上下载引文。B.注释采用尾注。必须准确标明1.作者/编者/译者;2.书名/文章题目;3.出版社;4.卷期/出版年月;5.页码等资料用阿拉伯数字统一编码。C.引文注释范例:1.①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2.②王瑶著:《中国新文学史稿》,上海,开明书店,1951年1月,第20页。六、书评稿需寄一本样书。七、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样书。稿酬从2008年起上调为60元/千字。 为适应学术发展的需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从2011年第一期开始,由原来的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月一期,全年12期,容量大大扩展了。还有一个变动,就是打通“现代”与“当代”的界限,既发表现代文学也发表当代文学的研究成果。过去《丛刊》也发表过少量“当代”的文章,时限主要是“文革”之前的,更明确把“当代”的研究也纳入刊发的范围,但要求是偏重文学史的研究性论文,不发表一般的评论。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研究本来就是一个学科,没有必要再细分,“打通”才有利于视野展开,有利于研究深入。至于定位在发表研究性学术论文,是为了区别于其他评论性刊物,两者的功能及读者需求上都是有差异的。 为加强当代部分的编辑工作,《丛刊》编委会增聘了一些偏重当代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编辑部将得到充实,审稿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79年创刊,至今32年了。三十多年来,本刊始终致力于引领现代文学研究方向,呈现这个领域最优秀的成果,扶植现代文学新进的学者,支撑本学科的建设。本刊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一心靠学术品格与刊物质量,靠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跻身全国人文社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刊物行列,也是海外中国学研究最常用的刊物之一,在学界享有较高的地位。《丛刊》的风格是“持重”,这可以说是本刊的学术个性,也是办刊的传统。王瑶先生那一代奠定的刊物方向,三十多年来我们是一直坚守的,走过来真不容易。 改版后的《丛刊》还是以学术为本,要保持她“持重”的风格。在当今比较浮躁的风气中,这“持重”的刊物个性尤显可贵,要坚持的确很难,但我们会努力。同时,也会注意不断把握学界的脉动,办得更加活跃,更加大气,也更能适应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需求。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现代文学研究会的会刊,同时又是在中国作协领导下、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期刊,是文学馆的一个窗口。现代文学研究会实质性地参与了刊物的工作,与文学馆一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改版后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完善编辑管理制度,和读者作者密切联系,扩大与争取更多更好的稿源,使刊物的学术质量与编辑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我们恳切期望学界朋友和广大读者一如既往支持《丛刊》,因为《丛刊》过去是、今后仍然是我们大家切磋学问的平台,是交流成果、增进情感的美好园地。 吴义勤 温儒敏 2010年11月27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电子版官网

译著名 原著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古典主义 塞克里坦 昆仑出版社 1989年 表现主义 RS弗内斯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罗斯玛丽· 帕特南·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 (唐红梅、柯倩婷合译) 玛丽・塔尔博特2004年  激情的疏离: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导论(与宋素凤,冯芃芃合译) 休索海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女权主义理论读本佩吉·麦克拉肯主编;艾晓明,柯倩婷副主编 论文名期刊名发表时间论五四时期巴金的思想与活动《社会科学研究》 1981年02期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外延与内涵的思考《中州学刊》1985年05期《激流》三部曲创作过程初探《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二十年代苏俄文艺论战与中国“革命文学”论争(上)《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03期二十年代苏俄文艺论战与中国“革命文学”论争(下)1987年04期三十年代巴金的写作生活与对艺术问题的思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寻找与确立: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概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年02期人的重新发现:读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一书1987年03期胡风与卢卡契《文学评论》1988年05期后期创造社与日本福本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年03期没有人会笑 《当代外国文学》1990年04期贬值了的塞万提斯的遗产 《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1期三十年代苏联“拉普”的演变与中国“左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01期手记:嗜书的缘份与寂寞较劲 《中国青年研究》1993年06期都市人心的观察者:读林荫的短篇小说《文学自由谈》  1993年02期香港,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读刘以鬯新作《岛与半岛》 1993年04期照彻冬日的阳光1994年01期血性女人:读王璞的散文集《呢喃细语》1996年01期后殖民处境与香港身分辨析:香港文化研究书刊述评之一 《当代港澳》1996年01期后殖民处境与香港身分辨析——香港文化研究书刊述评之二1996年02期需要广阔的资讯视野:读香港评论家郑树森新著《艺文缀语》《出版广角》1996年03期惊喜与遗憾:读第一本《香港文学书目》1996年04期不为人知的杰作1996年05期性别:中国:性别叙事《书屋》 1996年04期阅读游戏1997年02期不虚此生:纪念王小波1997年05期失踪与幸存《中国青年研究》1996年04期关于《一个人的战争》及其争论1996年05期寻找独角兽:想象的误区说明什么?1996年06期反传奇:重读张爱玲《倾城之恋》《学术研究》1996年09期混杂之美:读张爱玲的香港传奇《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妇女的故事:有多少种可能?《广角》1997年01期香港“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述评《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01期当代中国女作家的创作关怀和自我想象:以“红罂粟丛书”中若干小说作品为例1997年02期香港作家西西的童话小说 《文学评论》1997年3月一季新书《出版广角》1997年03期“我梦想一个好奇的新世纪”1997年04期网上书与掌上书:香港新书漫笔1997年05期女性的洞察:论萧红的《马伯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04期纪念早逝的自由作家王小波《黄河》1997年05期女性主义文学角色的解构与重建 《国际学术动态》1997年07期你好,略萨:《叙事人》及其它《博览群书》1997年08期雨季轶事《北京文学》1997年09期“新虫类”记事《时代风采》1998年11期地久天长:关于王小波中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新东方》1998年01期关于《黑铁时代》及其它小说遗稿 《黄河》1998年01期翻书报告《出版广角》1998年01期新书过年1998年02期隐匿和重现:记有关前苏俄文学新书1998年04期书越来越多1998年05期求真意志:李银河和她的性社会学研究1998年06期飞出墓穴的大师 1998年06期落日时分《滇池》1998年09期“有女人无害”论《文学自由谈》1998年01期  北望大陆:五十年代香港小说里的大陆记忆《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年02期科学与怪人:重读一部女性小说经典《弗兰肯斯坦》《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1期寻梦者的疆土:《哈扎尔辞典》1998年04期记忆的春天《长江文艺》1998年07期挚爱《博览群书》1998年02期雌雄同体:性与类之想象:关于董启章的《双身》及其它小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孤寂的戏剧:聚斯金德的文学世界1999年05期叙事的奇观:论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外国文学研究》  1999年04期仲夏夜之梦 《作家》1999年06期复活 《北京文学》1999年05期欲望的故事《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年02期学习阅读《博览群书》1999年02期画家和作家的约会1999年07期勇者生存:一个知识女性的人生故事1999年08期香港戏迷《广东艺术》1999年03期今日萨德《出版广角》1999年03期中国人为什么好吃?《上海文学》2000年11期V日风潮:美国校园的性别文化观察《作家》 2000年第10期《中国青年研究》 2001年第1、2、3期连载宁静与芬芳 《黄河》  2000年6期戏弄古今:谈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三部小说《青蛇》、《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和《霸王别姬》收入《活泼纷繁的香港文学——一九九年香港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中国现代文学》(The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V 20)第20号,2001年6月混杂之美:读张爱玲的香港传奇见子通、亦清主编:《张爱玲评说六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交叉阅读的小径《作家》2001年第11期你的凝视击伤了我的脸 关于《作家》“美女”文章的争鸣2001年第8期那一盆泡了两千年的洗澡水:“苏珊娜与长老”或裸女沐浴的原型及演变《香港作家》2002年9月《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1期叙事的奇观:图说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作家》  2002年01期消失的杰夫 《广东第二课堂》2002年z4期  广告故事与性别:中外广告中的妇女形象 《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第3期戏剧性讽刺:论萧红小说文体的独特素质 《香港文学》2001年第12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第3期“真实的女人”:重新定义“女性美” 《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2期跨越性别:生死攸关的历程(讨论主持)《作家》2002年第9期美国故事之三 强尼的笑《广东第二课堂》 2002年08期一条大河《散文百家》2003年02期卫生巾絮语语言、性别与批判性的话语分析——对《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及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介绍《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6期用一生来学习阅读《教师博览》2004年10期每个人都可以战斗在汶川《中国企业家》2008年11期  30年代苏联“拉普”的演变与中国“左联”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2009年永远的父亲《社区》2005年24期美丽阅兵中的表演元素 《南风窗》2009年26期中国人为什么好吃? 《百花洲》2010年01期

应该是有人理的,可能是投稿未采用,所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也没给答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电子版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编辑部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丛刊》创刊于1979年11月,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专门性学术刊物,代表着本学科领域的最新与最高研究水平。大量新的专业人才都是通过《丛刊》首次或屡次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丛刊》为培养这一学科的新生力量做出了贡献。注重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当代性,鼓励独创性见解,热情扶持新生力量是《丛刊》的一贯指导方针。《丛刊》创刊之始,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北京出版社合编,北京出版社出版。1985年,改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作家出版社出版。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王瑶先生担任《丛刊》首任主编,第二任是樊骏先生,第三任由吴福辉、钱理群共同担任,第四任由吴福辉、温儒敏共同担任。现任主编为吴义勤、温儒敏。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丛刊》已经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和读者队伍,已经成为专业性的交流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全国核心期刊,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为来源期刊,成为值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大学中文系师生长久保存的参考书,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一定的声望。《丛刊》从2005年改为双月刊,2011年起改为月刊。 刊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Studies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主办: 中国现代文学馆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32开ISSN: 1003-0263CN: 11-2589/I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创刊时间:197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12-2013)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一、来稿请直接寄至编辑部,勿寄个人,以免延误。二、来稿须未曾在其他刊物发表,并符合本刊稿例格式。非经同意,电子邮件、软盘、传真件等不能作为正式投稿方式。三、寄交打印稿需用A4纸单面打印;寄交手写稿,需用16开稿纸誊写清楚,一字(含标点符号)一格。欢迎附电子文本。请在文末标明来稿字数。四、来稿需有200字以下的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并务请用另页附上:作者姓名、任职机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或传真、电子信箱。五、引文及注释:A.作者应对照原著认真核对引文,请勿直接从网上下载引文。B.注释采用尾注。必须准确标明1.作者/编者/译者;2.书名/文章题目;3.出版社;4.卷期/出版年月;5.页码等资料用阿拉伯数字统一编码。C.引文注释范例:1.①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2.②王瑶著:《中国新文学史稿》,上海,开明书店,1951年1月,第20页。六、书评稿需寄一本样书。七、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样书。稿酬从2008年起上调为60元/千字。 为适应学术发展的需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从2011年第一期开始,由原来的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月一期,全年12期,容量大大扩展了。还有一个变动,就是打通“现代”与“当代”的界限,既发表现代文学也发表当代文学的研究成果。过去《丛刊》也发表过少量“当代”的文章,时限主要是“文革”之前的,更明确把“当代”的研究也纳入刊发的范围,但要求是偏重文学史的研究性论文,不发表一般的评论。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研究本来就是一个学科,没有必要再细分,“打通”才有利于视野展开,有利于研究深入。至于定位在发表研究性学术论文,是为了区别于其他评论性刊物,两者的功能及读者需求上都是有差异的。 为加强当代部分的编辑工作,《丛刊》编委会增聘了一些偏重当代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编辑部将得到充实,审稿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79年创刊,至今32年了。三十多年来,本刊始终致力于引领现代文学研究方向,呈现这个领域最优秀的成果,扶植现代文学新进的学者,支撑本学科的建设。本刊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一心靠学术品格与刊物质量,靠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跻身全国人文社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刊物行列,也是海外中国学研究最常用的刊物之一,在学界享有较高的地位。《丛刊》的风格是“持重”,这可以说是本刊的学术个性,也是办刊的传统。王瑶先生那一代奠定的刊物方向,三十多年来我们是一直坚守的,走过来真不容易。 改版后的《丛刊》还是以学术为本,要保持她“持重”的风格。在当今比较浮躁的风气中,这“持重”的刊物个性尤显可贵,要坚持的确很难,但我们会努力。同时,也会注意不断把握学界的脉动,办得更加活跃,更加大气,也更能适应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需求。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现代文学研究会的会刊,同时又是在中国作协领导下、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期刊,是文学馆的一个窗口。现代文学研究会实质性地参与了刊物的工作,与文学馆一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改版后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完善编辑管理制度,和读者作者密切联系,扩大与争取更多更好的稿源,使刊物的学术质量与编辑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我们恳切期望学界朋友和广大读者一如既往支持《丛刊》,因为《丛刊》过去是、今后仍然是我们大家切磋学问的平台,是交流成果、增进情感的美好园地。 吴义勤 温儒敏 2010年11月27日

应该是有人理的,可能是投稿未采用,所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也没给答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编辑部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丛刊》创刊于1979年11月,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专门性学术刊物,代表着本学科领域的最新与最高研究水平。大量新的专业人才都是通过《丛刊》首次或屡次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丛刊》为培养这一学科的新生力量做出了贡献。注重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当代性,鼓励独创性见解,热情扶持新生力量是《丛刊》的一贯指导方针。《丛刊》创刊之始,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北京出版社合编,北京出版社出版。1985年,改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作家出版社出版。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王瑶先生担任《丛刊》首任主编,第二任是樊骏先生,第三任由吴福辉、钱理群共同担任,第四任由吴福辉、温儒敏共同担任。现任主编为吴义勤、温儒敏。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丛刊》已经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和读者队伍,已经成为专业性的交流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全国核心期刊,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为来源期刊,成为值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大学中文系师生长久保存的参考书,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一定的声望。《丛刊》从2005年改为双月刊,2011年起改为月刊。 刊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Studies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主办: 中国现代文学馆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32开ISSN: 1003-0263CN: 11-2589/I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创刊时间:197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12-2013)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一、来稿请直接寄至编辑部,勿寄个人,以免延误。二、来稿须未曾在其他刊物发表,并符合本刊稿例格式。非经同意,电子邮件、软盘、传真件等不能作为正式投稿方式。三、寄交打印稿需用A4纸单面打印;寄交手写稿,需用16开稿纸誊写清楚,一字(含标点符号)一格。欢迎附电子文本。请在文末标明来稿字数。四、来稿需有200字以下的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并务请用另页附上:作者姓名、任职机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或传真、电子信箱。五、引文及注释:A.作者应对照原著认真核对引文,请勿直接从网上下载引文。B.注释采用尾注。必须准确标明1.作者/编者/译者;2.书名/文章题目;3.出版社;4.卷期/出版年月;5.页码等资料用阿拉伯数字统一编码。C.引文注释范例:1.①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2.②王瑶著:《中国新文学史稿》,上海,开明书店,1951年1月,第20页。六、书评稿需寄一本样书。七、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样书。稿酬从2008年起上调为60元/千字。 为适应学术发展的需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从2011年第一期开始,由原来的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月一期,全年12期,容量大大扩展了。还有一个变动,就是打通“现代”与“当代”的界限,既发表现代文学也发表当代文学的研究成果。过去《丛刊》也发表过少量“当代”的文章,时限主要是“文革”之前的,更明确把“当代”的研究也纳入刊发的范围,但要求是偏重文学史的研究性论文,不发表一般的评论。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研究本来就是一个学科,没有必要再细分,“打通”才有利于视野展开,有利于研究深入。至于定位在发表研究性学术论文,是为了区别于其他评论性刊物,两者的功能及读者需求上都是有差异的。 为加强当代部分的编辑工作,《丛刊》编委会增聘了一些偏重当代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编辑部将得到充实,审稿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79年创刊,至今32年了。三十多年来,本刊始终致力于引领现代文学研究方向,呈现这个领域最优秀的成果,扶植现代文学新进的学者,支撑本学科的建设。本刊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一心靠学术品格与刊物质量,靠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跻身全国人文社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刊物行列,也是海外中国学研究最常用的刊物之一,在学界享有较高的地位。《丛刊》的风格是“持重”,这可以说是本刊的学术个性,也是办刊的传统。王瑶先生那一代奠定的刊物方向,三十多年来我们是一直坚守的,走过来真不容易。 改版后的《丛刊》还是以学术为本,要保持她“持重”的风格。在当今比较浮躁的风气中,这“持重”的刊物个性尤显可贵,要坚持的确很难,但我们会努力。同时,也会注意不断把握学界的脉动,办得更加活跃,更加大气,也更能适应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需求。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现代文学研究会的会刊,同时又是在中国作协领导下、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期刊,是文学馆的一个窗口。现代文学研究会实质性地参与了刊物的工作,与文学馆一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改版后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完善编辑管理制度,和读者作者密切联系,扩大与争取更多更好的稿源,使刊物的学术质量与编辑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我们恳切期望学界朋友和广大读者一如既往支持《丛刊》,因为《丛刊》过去是、今后仍然是我们大家切磋学问的平台,是交流成果、增进情感的美好园地。 吴义勤 温儒敏 2010年11月27日

each other through their favorite a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

《文学评论》是文艺学类综合期刊,学术等级最高,权威荟萃;问题是这样的刊物往往因为辐射面广和学术巨头间的利益平衡而几乎不可能在一个具体方向和具体专题上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源。所以,专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就不能冲着刊物的名头来。《文艺研究》就更加泛化,甚至不止文学,还包括其它艺术门类的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则局限于现代中国文学,与当代无关;并且向论文的史料价值倾斜,略感沉闷。推荐以《当代文坛》、《当代作家评论》、《诗探索》和《小说评论》为主要参照,深入中国现当代文学。本人是高校教师,且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从业者,不打诳语。

应该是有人理的,可能是投稿未采用,所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也没给答复

  • 索引序列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电子版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电子版官网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电子版下载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