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科院sci一区论文14篇

中科院sci一区论文14篇

发布时间:

中科院sci一区论文14篇

sci一区是国际顶级期刊,一区刊是指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百分之五,相当于体育界的国际冠军,代表发表者的科研水平达到了本专业中的最高水平。 sci是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它不仅是重要的检索工具书,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

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我会做!~

副研究员第一作者影响因子12分,一基金。研究员第一+通讯作者影响因子20分,带硕士毕业,200万基金

14篇sci论文

嘿,朋友,你找到合适的人!我的导师经常项目合作,于景华! 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简介我校学科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森林重点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宣布该组织在2002年12月,正式成立于2003年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目前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敞开了大门。分子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向是明显的特点,已经形成了一种植物分子生态学,植物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植物的新陈代谢,分子生物学,植物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对逆境的分子生物学的显着特点是相对稳定的五个研究主要反映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符合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草,食品,和国土安全是迫切需要的韧性基因的分离,培养新品种,其理论基础的学科特点深刻的提示逆境植物生态适应与生态进化机制,促进我们的困难生态建设和东北林区经济转型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日趋合理的学术梯队。本学科现有教学和科研人员10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高达68%。有10个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毕业。 研究平台,完成设置。对象依靠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的学术带头人,有一个字段的实验基地,总投资2000万元的大型进口精密仪器和设备,二维电泳和蛋白质为基础的蛋白纯化工作站平台基于核酸研究平台,普通和定量PCR,DNA测序仪,DNA合成仪,凝胶成像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系统,原子力显微镜为基础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平台,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LC-MS/MS和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生物发酵罐的代谢生物学研究平台的设备比较好。 行为的研究日益显着。本学科已发表在科学出版学术专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11个,超过6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 联系人:于京华博士82190259 药学学科简介药学承接东北林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 - 植物学的基础上,依靠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设立的第一个药学院主学科 - 药学实验室在2003年,医药学科空白的填补我的学校,并于2004年开始招收学生,为学校的建设成为一个多学科,多类别的综合性大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生药学科已经形成,包括GAP种植植物,其有效成分高效分离,结构修饰的植物活性成分,植物活性成分,高通量筛选的植物资源,有效地利用研究团队提出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并有机会获得中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2004年批准),林业,生物制剂,教育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批准),并于2006年荣获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并于2007年成为第二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药学学科的学术梯队合理,汇集到一起的三个组合,其中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其中包括博士生导师,教授6人,副教授,讲师,助教。文件45个,其中包括14篇SCI论文,EI收录6,已培训了15名研究生和研究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100%。 学科有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其中一个研究方向:药用植物资源,中药资源保护和再生的中国中药材及中药材质量评价研究的真实性。第二个研究方向:中草药的研究和开发,主要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国传统中药活性成分,中国的中药材,标准化和质量标准的研究质量评估。研究方向:一种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和结构转变,包括其活性,得到的化合物具有一个新的结构,或具有生物活性的单体,用于提取和分离条件的目的,结构鉴定,一般活性和获得高效低毒性的创新药物的目的,天然活性化合物,铅化合物,合成了一系列结构类似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创新相结合“的学科发展战略的建立,竞争有影响力的基地和人才培训中心的纪律联系人:傅教授宇杰82190535 药物MA 药物化学硕士点是我校新增加的医药行业的主要议题之一,依靠森林植物生态学重点学科简介实验室的教育和林业生物制剂部,财政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从200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12日,17个博士后经验,博士20人(3人)是国外的学位中,得到7博士学位,在美国,德国,英国和其他国家的研究学者收到政府补贴合理的学术梯队,有凝聚力的,最具有博士学位和经验的学术骨干的美德,为进一步研究,并的实质性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日本外交。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在过去五年的论文200余篇,申报专利10余项,专着出版了七收到了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市每个8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的。该学科目前承担中德国际合作项目,3个国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六省部级项目,7个水平问题,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工作和实践经验,及时向教学中的应用程序,从而使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彼此,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通过教学和科研工作。特点和应用前景的学科研究的发展:天然产物药物在中国传统医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着深刻的中医临床基础,正在寻找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和铅化合物的前体,活动跟踪和在体内的代谢活性物质的天然产品的物质基础澄清中国药品的来源,组合化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靶相互作用评估的计算平台,设计新的药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然后再发展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开展机理研究天然药物的小分子和他们的目标采取行动,为开发新的药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实验室的最新组合化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分子生物学平台的目标,大多数从事研究的人员方面一直从事的工作的经验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经验,长期的合作研究,研究,林业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服务社会,与国外著名研究机构。联系人:李医生轻拥82192336

1994年、1997年和2003年在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别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至2010年间,先后以博士后、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研究员等身份在日本京都大学医学研究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现主要承担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工作。现主要从事凝集素分子家族在肿瘤免疫耐受形成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抗体的体细胞超变(SHM)在自身免疫病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共发表科学研究论文22篇,其中SCI论文14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SCI论文8篇;出版教材1部。

应该是深职院学生门户网站

嘿,朋友,你找到合适的人!我的导师经常项目合作,于景华! 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简介我校学科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森林重点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宣布该组织在2002年12月,正式成立于2003年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目前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敞开了大门。分子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向是明显的特点,已经形成了一种植物分子生态学,植物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植物的新陈代谢,分子生物学,植物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对逆境的分子生物学的显着特点是相对稳定的五个研究主要反映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符合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草,食品,和国土安全是迫切需要的韧性基因的分离,培养新品种,其理论基础的学科特点深刻的提示逆境植物生态适应与生态进化机制,促进我们的困难生态建设和东北林区经济转型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日趋合理的学术梯队。本学科现有教学和科研人员10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高达68%。有10个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毕业。 研究平台,完成设置。对象依靠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的学术带头人,有一个字段的实验基地,总投资2000万元的大型进口精密仪器和设备,二维电泳和蛋白质为基础的蛋白纯化工作站平台基于核酸研究平台,普通和定量PCR,DNA测序仪,DNA合成仪,凝胶成像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系统,原子力显微镜为基础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平台,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LC-MS/MS和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生物发酵罐的代谢生物学研究平台的设备比较好。 行为的研究日益显着。本学科已发表在科学出版学术专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11个,超过6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 联系人:于京华博士82190259 药学学科简介药学承接东北林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 - 植物学的基础上,依靠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设立的第一个药学院主学科 - 药学实验室在2003年,医药学科空白的填补我的学校,并于2004年开始招收学生,为学校的建设成为一个多学科,多类别的综合性大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生药学科已经形成,包括GAP种植植物,其有效成分高效分离,结构修饰的植物活性成分,植物活性成分,高通量筛选的植物资源,有效地利用研究团队提出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并有机会获得中药重点实验室(2004年批准)和黑龙江省林业生物制剂教育部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6年批准),在2006年,荣获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并于2007年成为第二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药学学科的学术梯队合理,汇集到一起的三个组合,其中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其中包括博士生导师,教授6人,副教授,讲师,助教。文件45个,其中包括14篇SCI论文,EI收录6,已培训了15名研究生和研究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100%。 学科有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其中一个研究方向:药用植物资源,中药资源保护和再生的中国中药材及中药材质量评价研究的真实性。第二个研究方向:中草药的研究和开发,主要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国传统中药活性成分,中国的中药材,标准化和质量标准的研究质量评估。研究方向:一种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和结构转变,包括其活性,得到的化合物具有一个新的结构,或具有生物活性的单体,用于提取和分离条件的目的,结构鉴定,一般活性和获得高效低毒性的创新药物的目的,天然活性化合物,铅化合物,合成了一系列结构类似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创新相结合“的学科发展战略的建立,竞争有影响力的基地和人才培训中心的纪律联系人:傅教授宇杰82190535 药物MA 药物化学硕士点是我校新增加的医药行业的主要议题之一,依靠森林植物生态学重点学科简介实验室的教育和林业生物制剂部,财政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从200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12日,17个博士后经验,博士20人(3人)是国外的学位中,得到7博士学位,在美国,德国,英国和其他国家的研究学者收到政府补贴合理的学术梯队,有凝聚力的,最具有博士学位和经验的学术骨干的美德,为进一步研究,并的实质性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日本外交。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在过去五年的论文200余篇,申报专利10余项,专着出版了七收到了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市每个8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的。该学科目前承担中德国际合作项目,3个国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六省部级项目,7个水平问题,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工作和实践经验,及时向教学中的应用程序,从而使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彼此,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通过教学和科研工作。特点和应用前景的学科研究的发展:天然产物药物在中国传统医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着深刻的中医临床基础,正在寻找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和铅化合物的前体,活动跟踪和在体内的代谢活性物质的天然产品的物质基础澄清中国药品的来源,组合化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靶相互作用评估的计算平台,设计新的药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然后再发展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开展机理研究天然药物的小分子和他们的目标采取行动,为开发新的药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实验室的最新组合化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分子生物学平台的目标,大多数从事研究的人员方面一直从事的工作的经验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经验,长期的合作研究,研究,林业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服务社会,与国外著名研究机构。联系人:李医生轻拥82192336

中科院sci一区论文

你好,关于SCI分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科院分区,一个是汤森路透分区,他们都有四个区,你是的一区和二区,我分别给你说一下你就明白了。中科院分区:前5%为该类的1区,6%-20%为2区,21%-50%为3区,其余的为4区,该分区1-4区呈金字塔状分布,越往上杂志质量越高;汤森路透分区(简称ICR):前25%(含25%)为Q1区,前25%-50%(含50%)为Q2区,前50%-75%(含75%)为Q3区,75%之后为Q4区,JCR的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这四个区的。拓展资料:中科院分区和JCR分区图中科院分区汤森路透(JCR)分区图片来源:百度

无论是哪一类分区,sci期刊都是划分为四个区,都是按照影响因子高低进行的划分,影响因子由一区至四区递减,一区最高,四区最低,所以,sci期刊中一区期刊学术价值和影响力是最大的,四区期刊在sci期刊中就是综合实力最弱的期刊。  对于作者来说,期刊分区越高,期刊的发表难度越大,一区期刊必然比四区期刊难以发表,一般普通作者很难发表一区期刊,能发表二区期刊对于国内作者来说就已经实属不易了,三区四区相对容易一些,但也只是相对于一区二区期刊,即便是四区期刊,也比国内核心期刊的发表难度高出不少。

中科院一区期刊是很不错的层次。中国科学院(英文名称: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中科院)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这两种分区的影响因子标准有所不同,不论是哪一种分区,二区期刊都是属于影像影子比较高的期刊,分区一般有四个区,其中一区期刊影响因子最高,四区最低,二区属于比较靠前的期刊,无论是影响因子还是期刊的学术价值,都是比较高的期刊。简介发表二区期刊在发表sci论文要求中是很常见的,比如有些行业中副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中,发表二区期刊是基本要求,三区四区期刊的认可度和在晋升中的加分状况是不及二区期刊的,二区期刊发表作用明显,但不易发表,对文章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综上所述,二区期刊在sci期刊中属于级别较高的期刊,仅次于一区期刊,对作者的个人晋升作用明显,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具有很高的发表价值。

请查看《 JCR 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按照该期刊的影响因子,投稿难度和影响力,分为1~4区:一区一般是各领域的top期刊,二区是高水平期刊,三区次之,四区则更普通~~

sci一区和中科院一区

sci中科院一区有独作SCI分区有两种,_种是中科院的分区,另_种就是JCR分区,两种分区标准都有较_的认可度和应_范围,两种分区的标准是不同的,所以,中科院_区和JCR_区的最显著区别就是分区标准不同。

中科院自己划的。先是按学科,再按影响因子排列划分。反正不怎么好,水分略大。

将所有SCI期刊按影响因子排序,前5%是一区,前20%是二区,前50%是三区,剩下的是四区。或者这样子说:一般SCI论文分四个区,一区都是国际顶级期刊,二区次之,三区和四区是一般的SCI期刊。SCI有两个分区规则:JCR分区和中科院的分区。JCR分区根据影响因子(IF值),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然后平均4等分(各25%),分别是Q1,Q2,Q3,Q4。中科院分区的方法:一区刊: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5%,二区刊:前6% ~ 20%,三区刊:前21% ~ 50%,四区刊:后51%~100%。

sci中科院一区

sci分区和影响因子都是权衡科研质量的重要标准。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是sci期刊的分区,sci期刊的分区有两种,一种是jcr的分区,另一个是中科院的分区,这两类分区很类似,都是分为四个区,分区的标准也都是期刊的影响因子,至于不同区的期刊的区别,很显然的区别就是这四个区是按照影响因子由高到低排序的。一区期刊是影响因子最高,学术价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期刊,四区期刊就是四个区中影响因子最低的一类刊物。一般能发表一区的都是一些专家学者、知名大学教授、或者一些在本专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工作者。二区期刊仅次于一区期刊,二区期刊国内作者发表的就相对多一些了,目前国内一些标准中明确要求发表二区及以上期刊,所以二区是很多国内作者的首选,二区期刊发表难度略小,但也要看具体的学科和具体的期刊,一般的规律是二区期刊较一区期刊容易一些。三区四区期刊的发表难度就会更低一些,但三区四区期刊在国内有些许争议,就是因为上述我们提到的硬性要求,有些单位和高校是不认可二区以下的刊物的

无论是哪一类分区,sci期刊都是划分为四个区,都是按照影响因子高低进行的划分,影响因子由一区至四区递减,一区最高,四区最低,所以,sci期刊中一区期刊学术价值和影响力是最大的,四区期刊在sci期刊中就是综合实力最弱的期刊。  对于作者来说,期刊分区越高,期刊的发表难度越大,一区期刊必然比四区期刊难以发表,一般普通作者很难发表一区期刊,能发表二区期刊对于国内作者来说就已经实属不易了,三区四区相对容易一些,但也只是相对于一区二区期刊,即便是四区期刊,也比国内核心期刊的发表难度高出不少。

GoingPub 最新SCI期刊查询及分析系统(2018-2019年)整理了最新SCI收录的详细信息,分属领域,研究方向,中科院SCI期刊分区等。可在这查 /journal/

2021年是发布基础版的最后一年,2022年起将只发布升级版。所以2022年开始,大家不必再纠结是看基础版还是升级版,科研评价更加明确。什么是期刊分区?关于期刊分区影响较为广泛的有两种,一种是科睿唯安公司制定的分区(原来是汤森路透,后来易主科睿唯安),第二种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分区(简称中科院分区)。这两种分区方式均基于 SCI 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基础之上进行分区的。汤森路透分区:汤森路透每年出版一本《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JCR对86 000多种SCI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统计。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Q1区,前25%~50% (含50%)为Q2区,前50%~75% (含75% )为Q3区, 75%之后的为Q4区。汤森路透分区中期刊的数量是均匀分为四个部分。中科院分区:中科院首先将JCR中所有期刊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13 大类。然后,将13大类期刊分各自为4个等级,即4个区。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划分,前5%为该类1区、6% - 20%为2区、21% -50% 为3区,其余的为4 区。显然在中科院的分区中,1区和2区杂志很少,杂志质量相对也高,基本都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中科院分区中四个区的期刊数量是从1区到4区呈金字塔状分布。两者的区别:1、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常用1-4区,且分区前常用大类或者小类,常用说法为某本期刊在大类某学科为某区。而汤森路透期刊分区常用Q1-Q4(Q表示Quartile in Category),即4个等级中所处的位置,常用说法为某本期刊位于某学科的Q几。2、JCR的Journal Ranking没有设置大类学科,只分为176个具体学科,也就是中科院分区表中所指的小类学科。3、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分区方法。在中科院期刊分区表中,主要参考3年平均IF作为学术影响力,最终每个分区的期刊累积学术影响力是相同的,各区的期刊数量由高到底呈金字塔式分布;在JCR的Journal Ranking中,主要参考当年IF,最终每个分区的期刊数量是均分的。

  • 索引序列
  • 中科院sci一区论文14篇
  • 14篇sci论文
  • 中科院sci一区论文
  • sci一区和中科院一区
  • sci中科院一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