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防观念的核心

国防观念的核心

发布时间:

国防观念的核心

战争先进产力力

如果说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那么国防意识就是民族生存之魂。强烈的国防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是制止战争、威慑敌人的重要因素。公民国防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先驱者在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国防巩固与否不应只以“山溪之险,兵革之利”来衡量,还应看其国民的国防意识和精神状态如何。

国防观念是保卫国家安全、履行国防义务的思想意识;又是人们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所采取防务措施的思想观点的统称,是维护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的重要精神因素。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居安思危、爱军习武的观念。保卫祖国,勇敢奋战的观念。时代在呼唤民族之魂。国防意识、国防精神是民族之魂的核心。振奋和培养民族精神,首先要培养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我国现阶段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尤其需要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要创造和保持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除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强大的国防力量和强有力的国防措施外,还迫切要求全国人民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筑起一道国防精神的万里长城。进行国防教育,既能为保卫祖国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事业打好思想基础,又可振奋民族精神,激发人民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在军事上可以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的教育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它既需要造成一定的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制度,更需要进行系统的知识、观念、思想的灌输。胡锦涛:《〈呼唤民族之魂—国防教育概论〉序》(1988年8月)

所谓国防,简单地说,就是为适应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需要,保卫国家领土主权,防备外敌武装侵略而采取的以军事为主体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的一切措施的总和。国防意识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抵御外侮,捍卫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主观认识。它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和尚武精神。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国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现代国防观念是一种什么核心技术的新观念

战争是先进生产力的动力

现代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动。它具有不同于传统国防的基本特征。  1. 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现代国防,已成为综合国力的对抗。综合国力主要由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和国防力等组成。其中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经济实力是基础,国防实力是支柱,民族凝聚力是灵魂。现代国防与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和国防力量的总规模。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国防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  2.战争潜力能否转化为战争实力是现代国防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国防虽然是以军事力量为主体,但它还要靠国家潜力转化为作战的实力。国家潜力包含: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地形气候、生产能力、科技和文化水平、交通运输、通信状况、社会制度、国家政策、管理能力、国际关系和国际地位等诸多方面。如:南联盟战争的中后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打击军事目标到向民用基础设施开火,以主要力量轰炸南联盟的制造工厂、炼油厂、发电厂、道路和桥梁等,其目的就是摧毁南联盟的战争潜力。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讲,就是彻底打垮南联盟的国防,"将其倒退到原始状态",最后是剥夺南联盟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  2. 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现代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利益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日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已成为整个人类的共同奋斗目标。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不仅与其本国利益相关,而且与国际的安全、发展和稳定息息相联。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安全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政治、经济的有序发展也有赖于各国国防的巩固。现代国防已不再仅仅是国家行为,而且日益成为一种国际行为。  3. 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政治、经济对现代国防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使现代国防呈现出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从范围上,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从内涵上,也可分为不同的层次目标:在国家面临严重威胁时,国防目标要首先解决存亡问题;在和平与发展的情况下,要致力于保障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同时还应努力营造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现代国防观念是一种什么核心技术的新型理念

战争是先进生产力的动力

国防现代化,是以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国家的防御体系,使国防力量在总体上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核心是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现代国防观念是一种立体的、开放的、全领域、全民的、现代化的新型观念。 牢固的国防观念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全国人民必备的素质。它不仅是保卫国家利益的思想基础,而且是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军事上能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能转化为生产力;在总体上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潜力,捍卫和发展国家、民族的利益。因此,增强国防观念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筑牢新时代的现代国防意识环视全球,世界新军事革命风起云涌,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演变,中国面临的威胁和风险挑战更加严峻,各种矛盾异常尖锐复杂。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全社会都应当自觉参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树立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的国防意识。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努力建设与国家利益发展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同时,要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完善和落实军人荣誉制度体系,加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佛教的核心观念

佛家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佛,成就一切正等正觉!无因缘不起,无缘因不灭。不仅要觉悟,还需要行动。菩萨,就是菩提萨唾,觉有情,让一切有情觉悟。人处六道,有贪,嗔,痴,慢,疑。无尽烦恼。需在红尘中翻滚,而后有缘接触佛法,进而信,解,行,证。螺旋上升。

主要思想主张是: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

佛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不可说”,因为一切众生最终都要成佛!真佛无相!这个不可说!不能说!不可说,是没法说,不能说是说了就会有很多人要诽谤!造这个下地狱的因,断这个佛种!又因为这个核心不可说,没办法就方便的说了许多假设的法!因为许多假设的法的缘故,最终你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个“不可说”!

佛教的核心是信仰。佛教虽有“哲学的宗教”之称,但它毕竟是宗教,信仰无疑是其最核心的内容,对人能够觉悟成佛的信仰构成了佛教的本质特征。但佛教与一般宗教的重要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解脱是“慧解脱”,佛教是围绕着如何通过信奉佛法而修行从而获得智慧实现解脱这一根本目标展开。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都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扩展资料从思想文化的角度,中国佛教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1、形成了以融会般若性空论为特色的心性学说,彰显了印度佛教中将人的内在心性作为解脱之道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理论表达因与印度佛教的根本教义“无我”说不合而在印度佛教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它与中国传统的灵魂不死观念和儒家的心性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受到了中土人士的欢迎,从而在中国佛教思想中占据了主流地位。2、肯定人人皆有佛性,人人能成佛,鼓励每个人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解脱,这与儒家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都强调“人皆可以为尧舜”,都将主体自身的为善去恶作为道德完善和人的本质实现的基本条件是一致的。儒家的人性论思想及其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和追求,对中国佛教这一特点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重“顿悟”的直观思维方式,这与中国道家所倡的重直观、重体悟的思维方式不谋而合,因而在中国佛教中成为主流。4、崇尚简易性。佛教传入中国后,其理论和实践虽然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但在中国得到最广泛流传的却是印度佛教中所没有的禅宗和净土宗,而这两个宗派都以理论的简要和修行方式的简易为特色,这特别适合了中国普通民众的需要。5、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调和性。佛教传入中土,以“随机”“方便”为理论依据,努力调和与儒、道等思想的矛盾冲突,不断援儒、道等传统思想入佛,从而形成了它显明的调和性的特点。6、佛教内部的融合性。印度佛教有大小乘、空有宗等的区别,传入中土后,又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学风或学派宗派,但中国佛教通过各种“判教”而对佛教内部各种理论学说进行了调和与融合。7、禅的精神和修行方法深深地浸淫到中国佛教的方方面面,影响到教、净、律各派的发展。8、中国佛教与社会政治和伦理有密切的关系,这显然与中国王权政治力量强大和宗法伦理影响深远密切相关。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佛教文化的独特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中国核心价值观念

中国人民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s)是指企业必须拥有的终极信念,是企业哲学中起主导性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或态度,它影响与表明企业如何生存的立场。扩展资料核心价值观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它是判断善恶的标准;2、核心价值观是这个群体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尤其是认同企业的追求和愿景;3、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对目标的追求;4、形成一种共同的境界。个人核心价值观就是指个人在工作,生活过程中让自己信奉的信条和理念。个人核心价值观是个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个人在生活,工作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表明个人如何生存的主张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个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人内在和持久的一整套”原则。 个人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个人内心。它们是没有时限地引领个人进行一切工作,生活的指导性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它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越个人的长远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核心价值观

  • 索引序列
  • 国防观念的核心
  • 现代国防观念是一种什么核心技术的新观念
  • 现代国防观念是一种什么核心技术的新型理念
  • 佛教的核心观念
  • 中国核心价值观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