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发布时间: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不是,是统计源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核心吗

贵州大学学报属于省级以上期刊,《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这个也太多太多了吧,很明显范围太广。

不是,是统计源

贵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是 中文 核心 期刊(北大版), 也是 CSSCI 期刊 (南大版),比较好的

贵州大学学报属于省级以上期刊,《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贵州有游记投稿的刊物吗?

是否核心期刊直接知网查询,如果有核心期刊的标志就是核心期刊。如果没有核心期刊的标志就不是核心期刊。但是对于有的单位来说有的普刊也划分到核心期刊里面的。您讲的这本期刊并非核心期刊。查询网址附上知网期刊查询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民族大学宿舍还可以。在校生实行公寓一体化管理,学生公寓与教学区联成一体。8人间上下铺,没有放衣服柜子,有课桌和椅子,每个宿舍后面有两个大柜子,每人一个小格子,可以放下课本、被子等,无单独的浴室;6人间有2个上下铺,还有2个上铺(这下面是个大书桌,每人都有一个小的组柜,还不错),有单独的浴室和水龙头;四人间有4个上铺,下铺是单独的书桌,有衣柜,有浴室和水龙头。科研工作: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截至2021年,学校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26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28项,出版学术专著122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0项。《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和2014年版、2020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以上内容参考:湖北民族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简介:学校概况:湖北民族学院是1998 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学校。学校地处神奇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世界硒都”的美誉。中国首条贯通东西的客运大通道——沪汉蓉高速铁路以及G50沪渝高速公路(上海至重庆)横贯境内。校园依山傍水,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幽雅,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校园面积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4万余册,建有完备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电子图书超过15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4亿元。 历史沿革:湖北民族学院的历史溯源于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后改为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78 年成立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1984年4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鄂西大学题写校名。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验收,定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并于1977年开办医学本科教育。 学科专业: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学园艺学院、中医药学院、预科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民族研究院、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8个学院、一所按民营机制组建的独立学院——科技学院和一所按三级医院管理的附属医院。共55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有23个专业可以选修双学士学位。有民族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学、中医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文艺学等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程硕士(电气工程)、临床医学、新闻与传播3个领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民族学、法学、林学、中医学,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教学实践: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秉承“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民院精神和“博学 博爱 立人 达人”的校训,引领民院人不断奋发图强。改革开放特别是近20年以来,学校办学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1999、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计划项目5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个。有“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3个(民族学、林学、中医学),“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中国语言文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有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民族学一级学科被纳入湖北省协同创新计划。中国语言文学获批为一级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应用数学获批为二级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另有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5个。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基地)6个。 师资队伍:学校经过多年来的科学发展,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88人,兼职教师237人(含外籍教师12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61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99人,其中教授110人。教师队伍中,博士、硕士生导师一百余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省级各类专家27人,聘有“楚天学者”7人。 科学研究: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48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30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出版专著103部,在国内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683篇。《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办学规模:学校坚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19000多人,另有科技学院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00余人。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十万余人,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地,为国家特别是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办学思想:学校长期坚持把合格人才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着眼于素质教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适应当代大学生特别是民族院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展成有特点、有特长的多面手,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近年来,依托学校实践创新平台,以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为抓手,狠抓学生创新教育工作,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显著提升。 获奖成果:应届毕业生考取全国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均居同类高校的前列;在校生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过级率、省级优秀学士论文获奖率均高于省属院校的平均水平;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达300余项,公开出版个人作品(著作)56部,相关成果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近50项。2007年、2011年在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学校运动员共取得5金、3银、3铜的好成绩。由学校师生组成的“土苗兄妹组合”参加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原生态唱法金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2010年4月30日,“土苗兄妹组合”唱响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好评。2009年,由学校21名学生参演的湖北民俗歌舞《山乡春来早》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1年到2014年,学校四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承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参演学生充分展示了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学校赢得了良好赞誉。2011年,学校组织学生首次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就荣获全国二等奖;“‘多彩民族和谐民院’民族文化节”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2012年,学校380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66项,其中,全国大学生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获全国三等奖,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特等奖同时,学校还涌现出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全国模范教师肖忠友、扎根神农架林区的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滕仕琼、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宣传报道的基层支医优秀学子平慧强、身患尿毒症仍在山区支教的教师程靖、为捐髓救人而主动推迟婚期的“最美新娘”向雪敏、极地科考队医赵克昌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合作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芬兰和加拿大等国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每年派出教师和学生赴国外友好大学学习深造。学校还十分重视教育国际化,在旅游管理、传媒、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专业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并招收临床医学、电器工程和汉语等专业外国留学生180余名。 社会声誉:学校的办学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多次受到国务院、国家民委及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部、国家民委等国家部委、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多次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发展目标:“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有着70多年辉煌办学历史的湖北民族学院,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校教职员工正积极落实中国共产党湖北民族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抢抓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之机遇,切实走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内核的内涵发展道路,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努力把湖北民族学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民族大学! 学校地址: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 邮编:445000 联系电话:(0718)8438945 8437905 传真:8437832

科技核心都还好,文章满足杂志社要求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相对来说,电子设计工程更快点。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法学期刊,肯定要提它的影响因子,这是sci最重要的部分,影响因子越大,说明该期刊越强。刊名 影响因子 1 中国法学【CLSCI来源期刊】 911 2 法学研究【CLSCI来源期刊】 086 3 中外法学【CLSCI来源期刊】 491 4 清华法学【CLSCI来源期刊】 875 5 法商研究【CLSCI来源期刊】 357 6 法学家【CLSCI来源期刊】 248 7 法学【CLSCI来源期刊】 068 8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CLSCI来源期刊】 915 9 当代法学 873 10 政法论坛【CLSCI来源期刊】 755

刊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主办: 中央民族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1005-8575CN: 11-3530/C邮发代号:2-56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74学术性期刊。 宣传、阐述党的民族政策,开展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研究。创刊于1974年的我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办刊质量和良好的学术影响,其刊载的文章中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成果的比例逐年增加,被《新华文摘》等国家权威刊物转载的比例不断提高,国家重要数据库的录用率已达80%以上,文章转载率也一直排在全国民族地区高校学报的前列。 基础理论科学和教育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交叉学科研究教材教法研究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主编:冯金朝ISSN:1005-8036CN:11-3499/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邮政编码:100081

定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 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Community Tourism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旅游人类学与社会学/Tourism Anthropology and Sociology旅游与族群关系/Tourism and Ethnic Relations主要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Research Projects[1]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研究”[2] 主持:中山大学文科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粤港澳旅游合作背景下的广州城市旅游成长机制研究”[3] 主持:中山大学“博学工程”——“《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4] 主持:国家民委“海南三亚民族关系研究”[5]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岛型区域文化的形成及发展研究――以海南岛为例”[6]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西南族群生物遗传多样性与区域文化研究”[7] 参与:美国LUCE基金“宗族、乡镇企业与乡村权力结构的变化”[8]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中国藏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9] 参与:福特基金“中国农村人口流动与培训”[10] 参与:台湾CCK基金“‘汉’的重新思考:广东的族群关系和地缘认同研究”[11]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人类学与华南田野调查”[12] 参与:澳门文化司署“澳门族群与省澳文化关系” 主要论著目录/Publications[1] 孙九霞 赋权理论与旅游发展中的社区能力建设 旅游学刊,2008(9):22-/Sun J Empowerment Theo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apabi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 Tourism Tribune, 2008(9):22-[2] 保继刚,孙九霞雨崩村社区旅游:社区参与方式及其增权意义 旅游论坛,2008(1):58-/ Bao Jigang, Sun J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of Yubeng Village:Means of Particip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E Tourism Forum, 2008(1):58-[3] 孙九霞,陈浩粤港澳合作背景下的广州城市旅游成长机制研究 思想战线,2008(3):129-/ Sun Jiuxia, Chen H Guangzhou Urban Tourism Growth Mechan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urism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 Thinking, 2008(3):129-[4] Sun Jiuxia, Bao J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in China: The Case Studies Across R Tourism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ian Practices World Tourism O pp23-[5] 孙九霞旅游人类学在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3:144-/ Sun J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in C China Social Sciences Digest, 2008,3:144-[6] 孙九霞新农村法制建设: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视角 广西民族研究,2007,4:179-/Sun J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View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 Study of Ethnics in Guangxi, 2007,4:179-[7] 孙九霞旅游人类学在中国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2-/ Sun J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in C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8,3:144-[8] BAO JIGANG AND SUN JIUXIA Differences i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Chinese Sociology and A SPRING 2007/VOL39,NO[9] Sun Jiuxia, Bao J Anthropological Tourism Analysis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 Case Study of Dai Village in X Chinese Sociology and A SPRING 2007/VOL39,NO[10] Sun Jiuxia, Bao J Anthropological Tourism Analysis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 Case Study of Yulong River in Y Chinese Sociology and A SPRING 2007/VOL39,NO[11] Sun Jiuxia, Bao J Anthropological Tourism Analysis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 Case Study of Arcadia in Y Chinese Sociology and A SPRING 2007/VOL39,NO[12] 陈志钢,孙九霞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化动力机制分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3):206-/Chen Zhigang, Sun J Analysis of Countryside Tourist Motive Mechanism in the Suburb of a C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2007(3):206-[13] Sun Jiuxia, Bao J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Model of Tourism: an Empirical Study of Yunnan and G China Tourism Research, 2006,2(1-2):137-[14] Bao Jigang, Sun J The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Minority Culture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ltural Tourism and Local Communities, [15] 孙九霞,保继刚 从缺失到凸显: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脉络 旅游学刊,2006,7:63-/ Sun Jiuxia, Bao J From Absence to Distinction: the Research Context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 Tourism Tribune, 2006,7:63-[16] 孙九霞 守土与乡村社区旅游参与――农民在社区旅游中的参与状态及成因思想战线, 2006,5:59-/ Sun J Land-watch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Village Tourism: A Study of the Farmer s Participation in Communal Tourism and its C Thinking, 2006,5:59-[17] 保继刚,孙九霞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 地理学报,2006,4:401-/ Bao Jigang, Sun J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i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between China and the W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6,4:401-[18] 孙九霞 旅游发展与傣族园社区的乡村都市化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2:40-/ Sun J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ural Urbanization of Daizuyuan C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6,2:40-[19] 孙九霞 藏区城镇、农业、牧业社区文化比较研究――以甘南夏河县为例 青海民族研究, 2006,3:33-/ Sun J Comparative Study on Community Culture among Town, Farm Belt and Pasturing Area of Tibetan——Case Study of Xiahe County G Nationalities Research in Qinghai, 2006,3:33-[20] 孙九霞,保继刚 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阳朔世外桃源案例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82-/ Sun Jiuxia, Bao J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Anthropology ——A Case Study of the Peach Resort in Y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6,1:82-[21] 孙九霞,保继刚 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阳朔遇龙河案例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6-/ Sun Jiuxia, Bao J On Tourism Anthropology Involving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Yulong River in Yangshuo,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5,1:86-[22] 孙九霞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的理论透视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5:89-/ Sun J Theory Analysis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 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2005,5:89-[23] 孙九霞 社区参与旅游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正效应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4:35-/ Sun J Positive Effect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upon the Protection of Ethnic Traditional C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5,4:35-[24] 孙九霞 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关系――以海南三亚凤凰镇回族为例 民族研究, 2004,3:61-/ Sun J The Ethnic Identity and Ethnic Relationship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Modernization: with an Example of the Hui People in Fenghuang Town of Sanya, H Ethno-national Studies, 2004,3:61-[25] 孙九霞,保继刚 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29-/ Sun Jiuxia, Bao J Tourist Anthropology Analysis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A Case Study of Dai Village in X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4,6:129-[26] 孙九霞 节日符号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及运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 134-137/ Sun J Applying Festival Symbols to the Exploitation of Ethnic T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2003,6: 134-137[27] 保继刚 孙九霞 旅游规划的社区参与研究――以阳朔遇龙河风景旅游区为例 规划师, 2003,6:132-/Bao Jigang, Sun J On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P Planners, 2003,6:132-[28] 孙九霞港澳旅游业比较研究余振主编双城记――回归后港澳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澳门:澳门社会科学学会,/Sun J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ourism Industry between Hong Kong and M In Yu Zhen(Ed) A Tale of Two Cities: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of Hong Kong and M Macao: Maocao Social Science Institute, 2003[29] 孙九霞 澳门土生葡人认同解析 广西民族研究,2003,3:104-/ Sun J The Identify Analysis to the Portuguese Born in M Study of Ethnics in Guangxi, 2003,3:104-[30] 孙九霞 珠江三角洲企业中的族群与族群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5:72- / Sun J The Ethnic Groups and their Relations in the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of Pearl River D China Social Sciences Digest, 2001,5:72-[31] 孙九霞 澳门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开发 思想战线,2002,5:51-/ Sun J The Value of Macao’s Cultural Resources in Tourism and Their D The Ideological Front, 2002,5:51-[32] 孙九霞 珠江三角洲外来企业中的族群与族群关系——以深圳中成文具厂为例(上)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0- / Sun J Racial Groups and Racial Group Relationship in the Enterprises from Outside in the Perl River D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1,3:10-[33] 孙九霞 珠江三角洲外来企业中的族群与族群关系——以深圳中成文具厂为例(下)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39-/ Sun J The Ethnic Group Components of Foreign Enterprises in the Pearl River D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1,4:39-[34] 孙九霞 民族服饰文化与宗教文化关系 民族问题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2001,/Sun 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nic Dress and Religion C Ethnic Issues Research(Duplicated Materials by People's University), 2001,[35] 孙九霞 外来人口对粤文化的吸纳与整合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49-/ Sun J Nonnatives Assimilation of and Conformity with the Guangdong C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2001,5:49-[36] 孙九霞 澳门族群与族群文化研究 开放时代,2000,3:74-/ Sun J Research on Macao Ethnic Groups and Ethnic C Open Times, 2000,3:74-[37] 孙九霞 论影响澳门族群关系的三个主要因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4:7-12/The Three Major Factors Impacting the Ethnic Group Relations of M 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1999,4:7-12[38] 孙九霞 试论族群与族群认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23-/ Sun J Ethnic Groups and Ethnic Group I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1998,2:23-[39] 周大鸣,孙九霞 史前人类的文化与生态南方文物,1997, 3:48-/ Zhou Daming, Sun J Prehistoric Human Culture and E Relics Form South, 1998,2:23-[40] 周大鸣,孙九霞 澳门人口与族群南方人口,1996,3:45-/ Zhou Daming, Sun J The Population and Ethnic Groups in M South China Population, 1996,3:45- 主要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s[1] 参与: “桂林市旅游发展规划(修编)(2008-2009)”[2] 参与:“林芝地区四县旅游发展规划(2008-2009)”[3] 副组长:“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4] 副组长:“新疆哈巴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5] 副组长:“阳朔可持续旅游发展指标监测(2006-2009)”[6] 参与:“新疆喀纳斯禾木村文化景观保护规划(2007-2008)”[7] 参与:“山东日照涛雒镇雒园文化旅游区控制性及修建性详细规划(2008)”[8] 副组长:“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2006-2008)”[9] 副组长:“莱芜市莱城区旅游发展整合提升规划(2007-2008)”[10] 参与:“新疆喀斯湖旅游发展规划(2005-2006)”[11] 参与:“武陵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07)[12] 参与:“蒙山旅游区整合提升规划(2005-2006)”[13] 参与:“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05)”[14] 参与:“桂林阳朔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05)”[15] 参与:“西双版纳在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中的战略研究(2003-2004)”[16] 参与::“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片)(2002-2003)”[17] 参与:“海南五指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2002)”[18] 参与:“贵州省赤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十丈洞景区、四洞沟景区、竹海桫椤景区总体规划(2002)” 参加主要学术会议/ Academic Conferences[1] “2008’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学主办,2008,南京。[2] “异文化与多元媒体”学术研讨会,台湾世新大学主办,2008,台北。[3] “第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 国际学术会议,贵州民族学院主办,2008,贵阳。[4] “自然环境与民俗地理学”国际会议,北京师范大学、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主办,2007,北京。[5] “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主办,2007,南京。[6] “遗产与旅游”国际研讨会,中山大学、国际地理联合会旅游游憩运动专业委员会等主办,2007,广州。[7] “当代中国的旅游、认同与全球化”研讨会,香港大学社会学系主办,2006,香港。[8] “纪念费孝通教授江村调查70周年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上海大学主办,2006,吴江。[9] “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等主办,2006,广州。[10] “人类学第三届高级论坛” 国际学术会议,中南民族大学主办,2005,武汉。[11] “边境旅游与社区旅游”国际研讨会,中山大学、国际地理联合会旅游游憩运动专业委员会等主办,西双版纳景洪,2005。[12] “第二届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旅游论坛暨第三届中国旅游学术论坛年会国际学术会议”,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主办,2005,广州。[13] “人类学第二届高级论坛” 国际学术会议,宁夏大学主办,2004,银川。[14] “第15届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国际大会”, 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办,2003意大利佛罗仑萨。[15] “事件旅游与目的地组织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国际地理联合会旅游游憩运动专业委员会等主办,2003,宜昌。[16] “第十四次粤澳关系研讨会”,澳门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2002,澳门。[17] “人类学高级论坛”国际学术会议,广西民族学院主办,2002,南宁。[18] “族群理论与族际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南民族学院主办,2001,武汉。[19]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中国人类学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中国都市人类学会主办,2001,广州)。[20]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中期会议”,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国家民委等主办,2000,北京 主要学术奖励/ Academic Awards[1] SUN JIUXIA AND BAO JIGANG Anthropological Tourism Analysis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 Case Study of Dai Village in X Chinese Sociology and A SPRING 2007/VOL39,NO3一文获得“陈传康优秀旅游地理学术论文奖”,中国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2008年7月。[2] 《社区参与旅游的中西差异》(第二作者,地理学报,4:401-413,2006)2008年获得“吴传钧优秀人文地理论文奖”一等奖。[3] 《珠江三角洲外来企业中的族群与族群关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3、4期)一文获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组织的“中国都市人类学研究十年优秀论著评奖”的一等奖(200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05-8575]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民族学 - 第5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民族学类 - 第6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2011年版)提示: 排序:民族学 - 第3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2-2013年版)提示: 排序:民族学 - 第6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年版)主题分类:C95:民族学: C95:民族学Social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民族学与文化学: 民族学与文化学

  • 索引序列
  •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核心吗
  • 贵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