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石油实验地质杂志投稿邮箱

石油实验地质杂志投稿邮箱

发布时间:

石油实验地质杂志投稿邮箱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油气成藏过程定量评价系统研制”,2009-2011。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三维空间数据管理系统与分析组件研发”,2009-2011。国家重大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设计信息系统研制”,2009-2010。 2005年9月-2006年5月,《紫金山矿区点源数据库及三维可视化系统》,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2005年5月-2006年12月,《水电工程地质三维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项目。2005年2月-2006年3月,《泉州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泉州市城乡规划局项目。 2004-2005年,主持了国家攻关项目:“南方海相构造、原型盆地演化及其与油气藏保存关系”,编号:2004B616A-06-01。 2004-2005年,主持了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勘探项目管理部“胶莱盆地原型恢复与构造地热演化分析”项目。 2004-2006年,主持了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中国南方区域构造与海相盆地原型演化”。 2004-2006年,主持了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中国南方海相下组合成藏条件及造区评价”,编号:2004-26。 2004-2006年,主持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中国南方东部构造与海相原型盆地演化”,编号:P04002。2003-2005,《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查》,中石化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项目经费为280万。2003-2004,《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体三维可视化分析系统》,三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项目。2002-2003,《长江水文泥沙信息分析管理系统》,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重点科技项目。2002-2003,《遥感地质信息提取与处理软件》,国家863高科技项目。1996-2000,《计算机辅助1∶5万区域地质填图系统》,地矿部九·五重大攻关项目。1998-2001,《南海北部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与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攻关项目二级课题。1996-1999,《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评价系统研制》,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总公司九·五重点攻关项目。1989-1997,《地质矿产点源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地矿部项目。1996-1998,《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坝区工程地质信息系统》,水利部长江委员会重点项目。1996-1998,《中小型陆相断陷盆地超厚煤层聚集的动力学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5-1996,《华南钨矿资源信息系统》,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福州公司项目。1994-1996,《全国煤炭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软件》,中国煤田地质总局项目。1994-1995,《中国煤变质作用的热动力学分析》,地矿部重点基础项目子课题。1994-1995,《煤矿地质数据库系统》,中国华能精煤公司神木分公司项目。1991-1994,《典型盆地(或凹陷)天然气运移、聚集的数学模式》国家八·五重大攻关项目二级专题。1991-1994,《典型含气(油)盆地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国家八·五重大攻关项目二级专题。1992-199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质信息系统》,水利部长江委员会八五重点项目。1991-1992,《浙、闽、粤东部火山岩基底沉积岩系的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中国石油总公司项目。1989-1993,《桐柏银洞坡金矿形成条件研究》,地矿部八·五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1987-1992,《煤炭资源勘探区点源数据库系统》,煤炭工业部一类项目。1987-1991,《中国东部优质液化用煤形成的构造与沉积条件》,中日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1986-1990,《盆地地质信息计算机处理及成图研究》,地矿部七·五攻关项目二级课题。1986-1990,《松辽深部断陷的构造演化》,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四级专题。1986-1987,《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国家标准)的应用研究及煤田地质术语代码》,地矿部和国家标准 1985-1986,《PC-1500袖珍计算机地质常用程序》,地矿部项目。1981-1985,《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盆地的构造演化》,地矿部项目子课题。1976-1977,《用于地震预测预报的土地电干扰因素识别与排除》四川省地震局项目。 Wu Chong-long,Li Shao-hu,Wang Gen-fa,Liu Gang,Kong Chun- Allochthonous Genesis Model About The Extra-Thick and High Quality Coalbed in Xianfeng Basin,YunnanProvince of C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2007,1⑴:97-Gang Liu,Chonglong Wu,Junqi Liu,Weizhong Li,Xialin Zhang,Yiping Tian,Zhenwen He and Zhengping W Computer-Aided Parametric Design of Dividable Borehole Histogram,Proceedings of IAMG’06: Quantitative Geology from Multiple Sources,2006,S14- Gang Liu,Li Yu,Chonglong Wu,Keqiang Cui,Ka Sun,Shengwei Li,Yong Wu and Xinsheng N A New Type of Field Geological Sketch System Based on GIS and Electronic Ink Techniques,Proceedings of IAMG’06: Quantitative Geology from Multiple Sources,2006,S11- 李伟忠、吴冲龙、谭照华面向勘察与管理的三峡库区地灾勘察点源信息系统《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5。 WU CHONG-LONG,LIU GANG,WENG ZHENGPING,ET AL,Discussion on geological information proceeding of iamg2006 conference,proceeding of iamg2006 conference,2006,liege,belgium,2006,s11-WU CHONG-LONG,LI WEI-ZHONG,CHENG WEN-MING,ET AL,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geohazard: a geological hazard explor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proceeding of iamg2006 conference,2006,liege,belgium,2006,s09- 吴冲龙,谭照华,李伟忠等,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勘察点源信息系统的研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⑵: 123-128。 吴冲龙,张善文,毛小平等,苏鲁造山带北侧构造演化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地球科学,2006,31⑹: 817-822。 吴冲龙,李绍虎,王根发,刘刚,孔春芳先锋盆地超厚优质煤层的异地成因模式沉积学报,2006,24⑴:1-9(EI)。 吴冲龙,杜远生,梅廉夫,周江羽,孔春芳 中国南方印支—燕山期复合盆山体系与盆地原型改造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⑶:305-315 (EI)。 Xu kai,Kong chunfang,Wu chonglong,Liu gang,L Identification and Extraction of the Faults Base on Object Driven in Image U Geoinformatics 孔春芳,吴冲龙,徐凯,李绍虎土地信息系统教学实习课程研究 测绘通报,2006⑷:74-76。 KONG Chunfang,WU Chonglong,XU K Classification and Extraction of Urban Land-Use Information from High-Resolution Image Based on Object Multi- Journal of China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6,17⑵:151- KONG Chunfang,WU Chonglong,XU K The Study on Automatic Extracting the Urban-use Information from High Resolution Image Based on the Multi-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 O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al Geology(IAMG2005) (ISTP) KONG Chunfang,WU Chonglong,XU K Classification and Extraction of the Urban Vegetation Information from High Resolution Imag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age O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spectral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MIPPR05)(EI) 吴冲龙、孔春芳、李绍虎等,浅谈资源勘查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建设,大学教学思想与教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年。 XU Kai,WU Chonglong,KONG Chun- Extraction of the fault information in recognizing and partition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basin group in the south of north of CMIPPR05(EI) XU Kai,WU Chonglong,KONG Chun- The Study on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Fault Information in Recognizing and Partition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Basin Group in the South of North of C Map Asia 吴冲龙、李绍虎、王根发,罗映娟,陆相断陷盆地超厚煤层异地堆积的新模式,2003⑶,地球科学。吴冲龙,牛瑞卿,刘刚,孔春芳,雷世泰,刘丕德,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与解决方案,2003⑴,地质科技情报。吴冲龙、刘刚,中国数字国土工程的方法论研究,2002,Vol27⑸,地球科学。吴冲龙、汪新庆、刘刚,Study on dynamics of tectonic evolution in the Fushun Basin,2001,Vol44⑿,Science in China。吴冲龙、王燮培、毛小平,三维油气成藏动力学建模与软件开发,2001,Vol23⑶,石油实验地质。吴冲龙、李星,多热源叠加的岩层有机质成熟度动态模拟方法,2001,Vol22⑵,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吴冲龙、汪新庆、刘刚,抚顺盆地构造演化动力学研究,2001,Vol31⑹,中国科学。吴冲龙、何光玉、刘海滨、王燮培,油气运移、聚集模拟的系统动力学方法,2001,《中国含油气系统的应用与进展》第二集。吴冲龙、李星、李绍虎,抚顺盆地下断上拗结构形成的动力学机制,2001,中国石油学会《油气盆地研究新进展》。吴冲龙、刘海滨、毛小平,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人工神经网络模拟,2001,Vol23⑵,石油实验地质,。吴冲龙、王燮培、何光玉、李绍虎、毛小平、杨甲明、吴景富,2000⑹,论油气系统与油气系统动力学,地球科学。李绍虎、吴冲龙、吴景富、何大伟,2000⑵,一种新的压实校正法,石油实验地质。吴冲龙、杨起、刘刚、李星,2000,Thermodynamic Analasis and Simulation of Coal Metamorphism In Fushun Bas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吴冲龙、李星、刘刚、田宜平,盆地地热场模拟的若干问题探讨,石油实验地质,1999,21 ⑴:1~7。吴冲龙、王燮培、毛小平等,1998,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概念模型与方法原理,石油实验地质,20 ⑷:319~327。吴冲龙,1998,地质矿产点源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3 ⑵:193~198。吴冲龙、李绍虎、黄凤鸣等,1997,抚顺盆地超厚煤层的沉积条件分析,煤田地质与勘探,25 ⑵: 1~6。吴冲龙、王燮培、周江羽、吴景富,油气系统概念与研究方法,地质科技情报,1997,16 ⑵:43~50。吴冲龙、杨起、刘刚、汪新庆、韩志军、梁雄兵,1997,煤变质作用热动力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探讨,煤炭学报,22⑶:225~229。吴冲龙、周辉、周江羽、李绍虎,1997,鄂尔多斯盆地古构造应力场、应变场及其与中部大气田的成因联系,石油天然气地质,18⑷, 267~275。Wu Chonglong,1995,Genetic model for slump coalbad and extrathick coalbed from Fushun Basin,Northeast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40⑶,236~Wu Chonglong,Zhou Jiangyu,Wang Genfa,Liu Pide and Li S,1995,Tectono-Sdimentary History of Southeastern Coast Region,China: a S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6 ⑵:154~吴冲龙、汪新庆、周江羽、刘刚、李绍虎、韩志军,1995,大陆构造系统动力学与构造应力叠加场探讨,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⑴,P1~9。吴冲龙,1994,抚顺盆地超厚煤层中的滑积相及成因模式,科学通报,39 (23):2175~2177。吴冲龙,张洪年,周江羽,1993,盆地模拟的系统观与方法论,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6期。Wu Chonglong,Li Sitian and Cheng Shoutian,1992,Humid-type alluvial-fan deposits and associated coal seams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Haizhou Formation,Fuxin Basin of Northeastern China,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 267:269~Wu Chonglong,Li Sitian and Cheng Shoutian,1991,The statistical prediction of the vitrinite reflectance and study of the ancient geothermal field in Songliao Basin,China,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⑴ : 91~吴冲龙,1984,阜新盆地古构造应力场研究,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0 ⑵:43~52。代表性专著《地质矿产点源信息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吴冲龙》汪新庆、刘刚等,1996,,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PC-1500袖珍计算机地质常用程序集》,吴冲龙、刘天佑等1987,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聚煤盆地地质信息计算机处理的途径与方法》,吴冲龙、金友渔、王仁铎、陈建国、汪新庆1992,地质出版社。杨起、吴冲龙、汤达祯等,《中国煤变质作用》,1996,煤炭工业出版社。《地热场和有机质演化动态模拟原理、方法与实践》 李星,吴冲龙,姚书振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9-11出版)《盆地原型与盆地动力学分析》 吴冲龙、张善文、毛小平、 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9-11出版)《地质信息技术导论》 吴冲龙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07出版)《南方下古生界油气地质异常分析与评价》 赵鹏大、吴冲龙、郭彤楼、 等 科学出版社 (2010-05出版)《信息系统教程》 吴冲龙、汪新应、刘刚 地质出版社 (2004-07出版)获奖情况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序第一。2005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序第一。2005年,获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序第一。2005年长江水利泥沙信息分析管理系统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入选湖北科技精英。2000年地质矿产点源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论文抚顺盆地的滑积煤及超厚煤层的成因模式被评为湖北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1998年银洞坡金矿床的成矿条件研究获国家地质矿产部地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典型盆地(凹陷)天然气运移、聚集的数学模式获国家地质矿产部地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中国煤变质作用获国家地矿部地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浙、粤、闽东部火山岩基地沉积岩油气地质条件研究获国家地质矿产部地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1994年聚煤盆地地质信息计算机处理的途径与方法获国家地质矿产部地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高岭土矿地质特征形成条件及初步评价获国家地质矿产部地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断陷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和能源预测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地矿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国家标准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地矿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PC-1500袖珍计算机地质常用程序获国家地质矿产部地质科技进步三等奖。

CSCD里面好投的西南石油、成都理工、地质科技情报、现代地质、新疆石油地质……吉大属于中等的。还要看你文章的主旨内容,偏地化、还是偏沉积等祝好!

石油实验地质杂志投稿邮箱地址

我也想知道野谢谢楼主罗

网易邮箱:

石油实验地质杂志投稿邮箱格式

还没有经验,望提供具体格式。邮件的主题应当怎样写?文章是直接写在正文里还是上传附件,附件的话用什么格式?联系方式是直接写在文章后面吗?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够给一个例子。谢谢。

首先,在邮件的正题内里一般要标明:投稿(有的人是提建议啊什么的,这样便于编辑区分!)、投稿的栏目(如果你很熟悉那本杂志,或者那本杂志的征稿讯息很详细,肯定是要标明栏目,这一点是加印象分的关键!)还有就是作品名称(便于日后编辑找到你的稿子)。以上是最基本的三要素。然后就是正文了,一般可以加一些问候之类的言语,但不要太多。粘贴文章(注:一般都把自己的文章直接粘贴在正文中,没有特殊要求,不要以附件形式发送。还有,要以简朴为主,不要搞什么信纸啊,插图啊)最后,在末尾留下你的联系方式,一般采用这个格局:真名: 笔名:地址:邮编:邮箱:QQ:(越详细越好)这样,编辑就可以很方便的在人山人海中找到联系你的方式了!

这个不是很难的,一般的格式都是差不多的。也可以直接让品优刊帮你投也是可以的。这样是会比较方便的。

一般都是按照编辑要求来的,标题注明栏目名+文章名+作者笔名+字数,正文开始和编辑问个好,然后贴稿子,末尾是作者联系方式。

石油实验地质杂志官网邮箱

这是国内中文核心一些石油相关期刊,供您参考一下: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学报 天然气工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石油化工 石油实验地质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石油钻采工艺 油田化学 新疆石油地质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改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石油机械 钻采工艺 石油炼制与化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油气储运 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海上油气 石油钻探技术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石油物探 油气田地面工程天然气地球科学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测井技术断块油气田 其中石油学报是EI部分收录。 国外SCI收录期刊主要有: AAPG BULLETIN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通报》美国 BULLETIN OF CANADIAN PETROLEUM GEOLOGY 《加拿大石油地质学通报》加拿大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FUELS AND OILS 《燃料与石油化学和工艺学》美国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中国炼油与石油化工》中国 GEOARABIA 《中东石油地球科学杂志》巴林 HYDROCARBON PROCESSING 《烃加工》美国 INTERNATIONAL GA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国际天然气工程与管理》英国 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加拿大石油技术杂志》加拿大 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 《地球物理学与工程学》英国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石油地质学杂志》英国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石油科学和石油工程杂志》荷兰 JOURNAL OF THE JAPAN PETROLEUM INSTITUTE 《日本石油学会志》日本 OIL & GAS JOURNAL 《石油与天然气杂志》美国 OIL & G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UE DE L INSTITUT FRANCAIS DU PETROLE 《石油、天然气的科学与技术;法国石油研究所杂志》法国 OIL GAS-EUROPEAN MAGAZINE 《欧洲石油气杂志》德国 OIL SHALE 《油页岩》爱沙尼亚 PETROLEUM CHEMISTRY 《石油化学》美国 PETROLEUM GEOSCIENCE 《石油地质科学》英国 PETROLEUM SCIENCE 《石油科学》德国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石油科学与技术》美国 PETROPHYSICS 《岩石物理学》美国 SPE DRILLING & COMPLETION 《石油工程师协会钻井与完井》美国 SPE JOURNAL 《石油工程师协会杂志》美国 SPE PRODUCTION & OPERATIONS 《石油工程师协会生产和操作》美国 SPE RESERVOIR EVALUATION & ENGINEERING 《石油工程师协会油藏评估与工程》美国 VISION TECNOLOGICA 《技术视野》委内瑞拉 SPE相对容易一些

新疆开办地质类和石油类矿业类的高校很少的,水平不高,建议你考疆外的吧

CSCD里面好投的西南石油、成都理工、地质科技情报、现代地质、新疆石油地质……吉大属于中等的。还要看你文章的主旨内容,偏地化、还是偏沉积等祝好!

石油实验地质杂志投稿邮箱怎么填

关于投稿:现在一般就是用打印稿,甚至可以用电子稿。关于邮寄:用不了信封就用包裹,或是快件,反正到了邮局总能找到办法。邮费肯定不一样了,主要看重量还有邮寄速度。关于回复:最长的也许要3个月。关于出版社:本人不清楚,看看哪些出版社出过这样的书。关于稿费:主要靠双方协商,或多或少。祝你成功

投稿分两种情况,1、直接过去投,2、网投。1、直接过去投对于本校的或者本地的杂志,记得一定要直接过去投。因为这样方便登记,可以减少编辑从网上下载下来慢慢登记的过程。呵呵,有些粗心的编辑说不定会把你的文章给漏掉。去登记的时候,带上三份稿件和电子版。一份便于编辑送出去审稿,一份给编辑保留,一份问编辑哪些需要修改以此表示你投稿的诚意。电子版最好用U盘拷来,邮箱有一份,防止出现意外。记得带上审稿费啊。(论文的格式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后给大家再讲)。现在的杂志一般审稿至少都三个月,因为送给那些教授专家审稿,那些人都是一些大忙人,就算编辑催上几十次,也要三个月,如果不催一年也有可能。2、网投如果是网投,记得不要仅仅发一篇文章给编辑,什么都不说。这样他们会觉得你搞学术都忘了礼貌了。因为每天编辑都会收到几十封甚至几百封投稿邮件。:)发这样的笑脸蛮有用的,他们会觉得你亲切,说不定很快把你的论文下载下来跟你联系。编辑如果不把你的文章下载下来,你的文章就会石沉大海。这次由于我们学校邮箱系统出现问题,也导致我们各个编辑部的几百封投稿都弄丢了。记得一定要留你的联系方式,手机,座机,QQ,地址,邮编等一切可能的联系方式。当编辑跟你联系后,记得要记下他的联系方式,按照编辑的方式汇款,记得经常打电话询问你需要做什么样的修改。增刊一般学校都不承认。核心期刊的增刊一般都算是非核心期刊处理,具体的还要询问导师。研究生答辩前,如果是核心期刊,需要录用通知就行了;如果是非核心的,需要见刊。一般情况下,核心期刊每期的杂志安排都很超前,如果你需要投稿的话,记得要提前半年的时间,因为审稿还有三个月。除非你有关系或者你导师有关系,这个属于例外。投非核心的就找一个名声好一点都杂志投,这样不给导师丢脸,发表起来容易很多,审稿时候一般比较短,因为他们的稿源不多。一个月左右差不多都可以发表了。

邮件开头称谓要使用敬称,基本的邮件礼仪。正文部分简单介绍自己及希望投稿至什么栏目。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以附件形式上传。邮件结尾留下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底款

给杂志投稿,最好是给责任编辑直接发电子邮件(现在报刊栏目的责任编辑名字后都会有其E-mail),因为这样不会担误你稿件的审阅,也就是说可以尽快地责任编辑看到你的稿件。若不知责任编辑的电子邮件,就给报刊的电子邮件投稿。联系方式应写在文章末尾,联系方式包括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及E-mail;这样便于编辑能及时与你联系“修改”等事宜。

  • 索引序列
  • 石油实验地质杂志投稿邮箱
  • 石油实验地质杂志投稿邮箱地址
  • 石油实验地质杂志投稿邮箱格式
  • 石油实验地质杂志官网邮箱
  • 石油实验地质杂志投稿邮箱怎么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