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人文学科杂志官网

人文学科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人文学科杂志官网

挺多的啊,我推荐几本给你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危机”成了媒体上高频率出现的时尚词。然而,人们或许不知,在英美大学中早就存在着所谓“人文学科的危机”一说。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一书结尾一章《挽歌般的结语》中,竟如此悲观地预言:“文学是否会从其当下的疾患中幸存下去,我对此信心不足。”普林斯顿大学1997年出版了论文集《人文学科怎么了?》,以社会学的数据调查方法探讨人文的沉疴。爱德华·赛义德在1999年春哀叹“文学本身从大学课程中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支离破碎、行话连篇”的一些所谓新兴学科。同年11月,美国《纽约书评》杂志刊登了德尔班科的文章《文学的衰亡》,其标题化用了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书名。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希利斯·米勒在《论文学》开篇第一句话就耸人听闻地宣布:“文学的终结即将来临”,虽然他随后又立即补充了一句自相矛盾的话:“尽管它的末日不远,但文学却是永恒的、普世的。”  在英美大学中,日益陷于困境的学系就是英语系,它面临行政拨款减少、生源锐减、毕业生就业率降低等致命伤。这一切都使得曾经是“阳春白雪”的英语系成了大学校园里被边缘化而遭人耻笑的惟一学系了。一位最近来访的英国大学教授告诉笔者,英国政府竟然要根据人文学科的实际社会效益来拨款,从而使得文科院系财政捉襟见肘,不得不把大学学费提高三倍,引发了学生的强烈抗议。  人文学科的危机是否就是最近十多年的现象,还是早已有之?其产生的原因何在?  其实,人文学科的危机古已有之。早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就主张把诗人逐出他构想中的理想国,惟恐他们在城邦卫士心中唤起卑贱的邪欲。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声称:“我们将不能接受他进入一个期望有优良的礼法而治绩井然的城邦,因为,他唤醒并抚育这个灵魂里的卑劣的部分,使它壮大起来,并且扼杀那个理性的部分……我们可以说,那以模拟为事的诗人也是把一种恶劣的政体塞进到每一个个人的自身的灵魂里去,去取悦灵魂那不智的部分……”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谴责自己曾沉迷于观戏而忽视了灵性的修养。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西德尼在《诗辩》中为诗歌所受到清教徒的种种攻讦而辩护,雪莱在同名的长文中也要不遗余力地为功利和实用主义时代的诗歌找到存在的理由……自19世纪自然科学等“硬性”学科在大学中设立以来,“软性的”人文学科就节节败退,而在当今更为时髦的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围城下,人文学科似乎毫无退路,要进行一番深刻的反省,以找出自己的存在理由和未来的走向。  这一切都说明人文学科时刻都处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之中,或至少人们认为它们是可有可无的少许文化点缀而已。用伊格尔顿的话来说,就是资本主义对文化轻触帽檐,略表敬意而已。  对人文学科的指控主要有两派:其一为道德的指控,如柏拉图以及随后的基督教卫道士们(托尔斯泰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其二为功利主义的指控,其代表为英国19世纪的皮考克所写的《诗歌的四个时代》。在现代,由于世俗化的世界性趋势和道德准则的相对化,对文学的道德攻讦让位于对文学的冷漠态度,因为在无情的实用主义就业市场上,莎士比亚不敌亚当·斯密。  作为大学里的独立学科,英语只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在英国,一直到19世纪末,大学里的人文教育都是以古希腊、罗马等古典语言文献的传习为正宗。时至19世纪、20世纪之交,英国那几所守旧的老牌大学才对本土语言文学网开一面,开设了英语系。据伊格尔顿之见,英语学科的设立有几重目的:一是为劳工阶级受教育找到一种更省时省力的途径,二是为新近挤进大学的妇女提供更易理解的科目,三是为英国的臣民塑造一种民族意识和输出帝国文化身份。牛津大学第一任诗歌教授马修·阿诺德的就职演说竟然不是用传统的拉丁文而是英文,个中奥妙读者自可意会。  英语学科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本身定位不明。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加拿大批评家弗莱就在其名著《批评之剖析》中指出了文学批评的窘境:批评在一侧倚仗历史, 在另一侧倚仗哲学。批评家从历史借用事件, 从哲学借用思想。批评的这种窘境同样也是对文学的真实写照。因为在大学英语系里,解读某个文学文本肯定要借重某家批评理论的框架,并不能单凭个人的鉴赏趣味和主观印象(这正是19世纪末批评家典型的特征)去处理一部作品。由于自19世纪末以来自然科学的长足进展,人文学科相比之下还是徘徊在古老的观念阴影下,只要想想英美的批评家们多少年以来仍在谈论柏拉图的模仿说和亚里士多德的宣泄说即可见一斑。有鉴于此,现代派大师艾略特在他的《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中就倡导艺术的“非个性化”,提出了反浪漫主义的口号:“一个艺术家的进步就是一种持续的自我牺牲,一种不断的消灭个性”。他认为只有在这种非个性化中艺术才能接近科学的地位。从俄国形式主义、艾略特到弗莱以及随后的“新批评”,文学研究者们都一直梦想着建立一门人文科学,能与自然科学那精准的研究方法相媲美。但自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来,这种建立人文科学的梦想已经被形形色色的政治、女权和少数族裔批评的围攻击得粉碎,人文研究处于一种“巴别塔”的混乱状况中。  导致英语学科衰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美资本主义体制下那冷酷的实用主义态度。罗素曾在《悠闲颂》一书中专论“无用的知识”。他写道:“在最近150年中,人们越来越激烈地争论着‘无用的’知识的价值,而且日益相信,惟一值得具有的知识就是能够应用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个领域的知识。”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影响下,人文学科与市场营销等这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学科比起来显得大而无当,求学者的纯学术兴趣被就业这根指挥棒所左右,只能选择那些更有就业前景的学科了。在市场经济时代,恩主演变成了无形的消费者大众,而根据文化精英们的见解,大众就是“集体平庸”。  近几十年里,英美大学的文学教育经历了打破“正典”的争论。在以往教育者心中,什么是正典是毫无疑问的。艾略特认为正典就是古希腊-拉丁文学,在他看来,以欧洲语言写成的文学作品中,衡量卓越与否的共同标准就是古典文学。叔本华醉心于古典作品,他这样写道:“没有什么比阅读古老的经典作品更能使我们神清气爽的了……读上哪怕是半个小时……精神也得到了纯净、升华和加强,感觉就犹如畅饮了山涧岩泉。”布鲁姆在《西方正典》里毫不留情地批驳形形色色的当代时尚批评流派开放正典的企图,并肯定了莎士比亚与但丁在正典里的中心地位。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在过去二三十年里,英美大学英语系科却取悦时尚,开设了多种与正典文本无关的课程,甚至呼吁用“文化研究”来取代传统的文学研究。另一方面,“政治正确性”和女权主义的倡导者们攻击正典是WASP (即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意识形态的产物,反映了统治阶级维持其地位的阴暗动机。正典中的作家几乎清一色是死了的白人男性,排斥了女性的文学表现。不难想象,一门学科连自己的核心经典都被质疑,它还能不经历生存危机吗?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欧洲大陆刮来的理论之风给了英语学科致命的一击。这些理论晦涩难懂,其结果就是大学生把时间花在啃理论上,无暇顾及阅读核心文学作品。这种情况在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大卫·杰弗里的《后理论语境中的文学研究》中得到深刻的阐述:“这些批评家中许多人……为他们曾帮助促成的文学学科的衰退而担忧,为逃离文学作品、转向文学理论信条而忧虑……这些信条分帮结派,从而使文学学科在大学里被边缘化了。”  要言之,人文(英语)学科的困境是内外两重因素合力造成的。若要挽救垂危的人文学科,必须正视这些因素,并努力找出摆脱困境、振兴人文的途径。

哎,你问的好些问题我也一直在想啊~ 溯源的话,要溯到《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程颐也说过,“人文,人之道也。”“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当然这是程朱理学的套路,不能尽信。但是人文原指人的传统属性,这不假。 广义的讲人文就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辞海》:“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想,与通常说的“文化”文化相比,它更强调一个“人性”的作用,强调“人”作为主体的介入。 从文艺复兴的历史概念上说,那个“人文主义”强调个人意识的解放。而人文学科的意思不是说人文的东西用一种科学的理论来解释,而是说对于人的各面的一种求知、对于人的知识的一种探讨。比如说,人的本性、人的本源、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人和神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它把人作为类来思考,所以我们说它的思考是超越具体人伦事功,超越有限的。 这话说得有点玄乎,呵呵~ 大学的人文性是一个大学的气质问题,我想,应该表现在人文传统、文化氛围、思想自由度等方面吧 北大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得比较好。人文传统自不必说,但是比清华还是要差点。文化氛围浓,说白了就是都酸到一块儿去了,至于思想自由方面,也确实是在国内比较好的,北大不太强调政治因素,所以就不太存在一个马克思主义先占据思想高地这么一个问题,而且还比较提倡有自己的看法,学校对所谓“大方向”的引导稍微少一些,所以就不太限制学生思维 我就说这些了

我国的教育,由于专业分得太细,太早;急于培养有用之材,忽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加之传授为主,内化不足,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或艺术,但往往知识狭窄,能力畸形,缺乏较深厚的素养,特别是作为现代人的综合素养。其中,尤其是人文素养。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科学强调客观规律,艺术更注重主观情感;科学讲的是理性,艺术更富于情感;“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处理事物的特殊性。艺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当我们谈到教育的时候,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非教育工作者,都有一个同感,我们的教育太缺乏人文了。甚至我们谈到今天的社会的时候,也觉得我们今天的社会太缺乏人文。 是的,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需要知识,需要技术,需要艺术,但是尤其更需要人文。 那末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社会科学是不是人文?文学艺术是不是人文?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到,不仅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有知识,缺人文,社会学科的,甚至学文学艺术的学生也往往有知识、有艺术,缺人文!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比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各种”文化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态的。 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或人文精神,或人文思想,重视人文教育,这里的人文,显然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对于社会而言,尤其是先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尤其是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对于青少年来说,首先体现在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从文艺复兴的历史看,人文应该是重视人的文化。 平时,我们习惯地把理科和工科以外的学科称为人文学科。其实并不准确。 知识大体可以分为科学和技术,文学和艺术,哲学和宗教等三个大的部分。科学包括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是讲客观,讲规律,讲理性的。文学和艺术则主要是讲主观,讲情感,讲感性的。哲学和宗教,应该说主要就是讲人文。而且,这种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大量的渗透在文学和艺术之中,甚至大量的产生于文学和艺术之中,也渗透在社会科学之中。所以,人们往往把文学和艺术,甚至社会科学,看成是人文学科。其实人文精神也渗透在自然科学和技术之中。这里的关键是,渗透还是不渗透,渗透多少,这就同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不渗透,这样的社会科学,甚至这样的文学和艺术,也是没有人文的,至少是缺乏人文的。事实上,文学和艺术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形式和内容。这里的内容,应该是人文的。但是,在有的社会、有的时期,它也可能是缺人文,不人文,甚至是反人文的。哲学总该是人文的了。但是如果哲学只讲方法论,甚至只讲“斗争的哲学”,那它也是不人文,甚至反人文的。又比如,医学,以人为对象,本来就始于人文,充满着人文。但是,当人们把它看成一种治疗“技术”的时候,往往反而缺乏人文了。所以,我们常常说,有的人有知识无文化,或者说,有艺术无文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的文化指的就是文化中的先进部分、核心部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 又回到这个问题上了:说得具体点,什么是人文? 从概念上讲,可以这样认为,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在人世间的各种权利,只有人权是天赋的,生来具有的,不可剥夺,也不可代替的。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 人文,首先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制度,一种法律。人文思想是人文制度的理论基础,而人文制度又是人文思想的实现,人文思想的制度化,法律化。 人权观念的诞生以及人权的法制化、人权法的国际化、全球化,是人文真正确立的标志,是人文思想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 作为现代人文思想,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人本观念”,即“人本位”。人是社会的中心,人是衡量社会的尺度,“本位”者,标准也,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从君王为标准,到人为标准,或者说,从“君本位”到“人本位”是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价值观的一次伟大转变,是约翰•洛克寻求社会规律的第一个伟大的发现。改变标准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约翰•洛克用了《政府论》的整个上篇,差不多100页的笔墨,以详尽的事实,犀利的逻辑,打破了桎梏人类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君权神授”。正如哥白尼、牛顿把颠倒了的“地心说”颠倒过来,建立了“日心说”一样,洛克则把颠倒的“君本位”颠倒过来,建立了“人本位”的伟大学说。从此,确立现代人文思想的核心内容。 顺便说一句,洛克打破“君本位”,建立“人本位”,即人权思想的锐利武器,就是理性。洛克比牛顿大十来岁,但是他是牛顿的好朋友,莫逆之交。他深受牛顿的思想影响。牛顿是近代科学的集大成者,近代科学的诞生,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观念:规律意思和理性思维。洛克想,自然界如此有规律,有秩序,人类社会是不是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呢?“人本位”就是他研究人类社会规律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由此可见,洛克在科学和人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科学为人文提供了理性的武器,而人文又为科学提供了发展的方向:科学始终造福于人类,而不要给人类造成伤害。 第二,“个人观念”,即承认和尊重个人的哲学观念,是针对“君王主义”或“君本位”而言的。君王们,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君王们,总是打着“国家”“天下”“组织”“集体”之名,行专制主义之实。所以,“个人观念”也是针对专制主义而言的。是保护个人,反对专制的,特别是反对专制主义利用“国家”、“集体”、“组织”的名义侵犯个人的权利。在这里,对于专制主义而言,个人是神圣的,是伟大的,是不容侵犯的。在约翰•洛克们眼里,“人权”包括三个相关联的基本思想:第一,人权就是指个人的权利。第二是人权是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三者不可分离的权利,“不可分离”,也就是三种权利一个也不能少,只讲生存权,不讲自由权,岂不成为动物保护法了,第三,人权是不可代替的,也是不可代表的,属于个人自己的权利,而且是天赋的权利,生而有之的权利。 人权是天赋的,是原生的,是生而有之的。而政府的权利,是人们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人权,自愿联合起来,授予的,是后天的,而且人民如果认为必要,比如人权得不到这个政府的保护的时候,可以随时收回政府的权力。“个人观念”,就是个人是根本,个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及其这种权利能否得到保护,是衡量一切,包括组织、社会、尤其是政府的根本。孰轻孰重,孰本孰末,在一些国家,把它搞颠倒了。所以,个人的权利,常常并且是轻易的被剥夺了,还误认为是“顾全大局”,“牺牲小我”,是讲“道德”。结果,代表“大局”、“大我”的政府,政府官员,就可以堂而皇之、肆无忌惮的去“代表”他人的利益。结果,腐败成风,民无宁时。 “个人观念”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个人重于政府,人权大于主权。“个人观念”是约翰•洛克的第二个伟大发现。我们需要来一次启蒙教育。 尊重个人,首先指的是国家,政府,那些有权力的机构,要尊重个人。有权力的机构尊重无权力的个人,这是人文思想的基点,也是民主政治的基点,同时,尊重个人,是尊重“每一个人”。作为个人,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也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正因为要尊重个人,所以任何人决不能损害他人的个人利益。“个人观念”,是一个神圣的、伟大的哲学观念。“个人观念”是同专制主义作斗争的伟大武器,所以为专制主义所不容。同时,“个人观念”也是道德的源泉。所以,提倡个人观念的国家,反而道德状况比提倡集体主义的国家更好些。因为“个人观念”告诉人们,自己有个人利益,要理直气壮的保护自己的个人利益,不容别人侵犯;同样,别人——和自己一样——也有自己的个人利益,所以,任何时候,决不损害他人的个人利益。于是,“保护自己,不损害他人”就形成了社会的力量,社会的道德基础。 第三,“自由观念”,即“政府的唯一宗旨是保护个人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也是,或者说,首先是针对政府而言的,是针对有权力的机构而言的。人权是唯一天赋的、根本的权利。政府的权力是选民赋予的,其唯一宗旨,就是保护人的自由。当人民的自由得不到保护的时候,政府的权力就应当被取消,所以叫“人本位”,人,人的自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人的权利中,自由是最宝贵的,也是头等重要的。“自由观念”,首先也是针对政府而言的,规定了政府的唯一宗旨,就是保护人的自由。什么样的政府才能保护人自由呢?约翰•洛克及其后来的继承者们进一步指出,只有人民选举的政府,只有三权分立的政府,只有实行轮换制的政府,只有实行新闻自由的政府,也就是由“选举制”、“分权制衡制”、“轮换制”、“新闻自由制”构成的民主政府,才能成为保护人的自由的政府。 约翰•洛克们的伟大在于,不仅提出了伟大的观念,而且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这种观念的制度保证,他们的伟大还在于,开创了治理社会的新理念:不是靠口号,不是靠提法,而是靠制度,靠一种相互制约的制度,靠一种人民能真正制约政府的制度。 “自由观念”,同时是指“每个人”的自由,只有尊重他人的自由,才能有自己的自由,争取自己的自由,决不损害他人的自由。怎样识别、判断是否损害了他人的自由呢?人类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法:制定规则。制定以保护人的自由为宗旨的规则。这就是现代法制的基本观念,规则是保护人的自由的。于是,作为个人,违背规则也就是损害了他人的自由,就需要付出代价,受到惩罚。作为个人,遵守规则就是尊重他人的自由,也是尊重自己的自由。于是,规则意识,就成为自由国家国民的基本素养。所以,自由主义,决不像有些人歪曲的那样,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可见,“自由观念”既是反对专制主义的有力武器,也同样是社会良好道德的哲学基础。 科学与人文--现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象征。

科学与人文杂志官网

科学杂志包含着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最新新闻、发现和创新。它是由不同的科学界技术专家撰写的科学期刊。那么世界上好的科学杂志有哪些呢?这里我们列出了世界上十大科学杂志,大家也可以评论区留言

科研出版社出版的期刊有200多本,涵盖不同领域,如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物理与数学,医学与医疗保健,工程,地球与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化学与材料科学,商业与经济学以及生物医学与生命科学等。期刊都是开源的,被多个权威数据库检索,在行业内也是有很不错的口碑的。而且期刊阅读都是免费的。

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提供科学话题和谈资的杂志。她用精准、精彩、精练的图文语言讲述社会热点、难点、疑点话题背后的地理科学故事。一百多年来,贡嘎山一直保持着登顶之难,杀伤率之大的“恶名”。在长期冰川作用下,主峰发育为锥状大角峰,周围绕以60°-70°的峭壁,让人难以征服,又欲罢不能,其登顶难度甚至远远大于珠峰。二、《读者》杂志:推荐: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三、《婴儿画报》杂志:推荐:发行量稳居同类期刊第一位。《婴儿画报》杂志以其生动的故事、丰富的内容、绘制精美的大幅画面,深受广大专家、家长和小读者的欢迎。四、《幼儿画报》杂志:推荐:为亲子阅读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幼儿画报》杂志近三十年各期中最受孩子喜欢的故事,整套书中的故事涉及“红袋鼠自我保护故事”“好习惯故事”“生活智慧故事”“睡前温馨童话”等多方面,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好的生活习惯。五、《博物》杂志:推荐:以年轻人的视角诠释自然、诠释科学与时事,放眼世界。《博物》以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为强大的后盾、力求科学性、权威性,关注科学人文界最新进展与国际大事;它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科学类、时事类话题。

美国科研出版社这家出版社还是不错的。整个流程很正规,对于审稿过程也是公开透明。编辑也很负责,会告诉你现在在做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处理问题的速度也很快,给来的反馈也很及时。

科学与人文杂志官网网址

我通过在网上搜了这么久的经历来告诉你,国内根本就没有正宗的卖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杂志的。简单来说三种方法1:通过海外代购,或者你海外的亲朋好友给你邮过来,但这样的花费很大。2:在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杂志中国官网上进行订阅,同时你还可以在中国官网上进行投稿。注册成为通信会员等。 3: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等,可以在你学校里看到《自然》和《科学》或者是去省,国家图书馆去看。以上两点可以说是经验之谈了,除了以上三点外,你没有别的办法看到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杂志。

美国科学研究出版社(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SPR)主要从事学术会议和出版物方面,开源电子期刊,内容涵盖面挺广的,包括物理、化学、医学、生物、数学、通信、计算机、电力、能源、工程等领域,已出版文章超过10000篇,多个期刊已被CAS, EBSCO, CAB Abstracts, ProQuest, IndexCopernicus, Library of Congress, Gale, CSP等数据库全文或摘要收录。

推个公众号,memory inn

首当其冲的就 科学 自然。

人文学科杂志官网订购网

掌桥科研,百度学术这些吧

中文名称:人文社科论坛 英文名称: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Forum 主管单位:北京人文社科研究院 主办单位:人文社科论坛杂志社 协办单位:人文社科论坛编辑部 主 编: 谷岳峰投稿信箱: 国际刊号:ISSN 1290-2598 国内刊号:CN43-1519/N 邮发代号:8-519 印 刷:中国计量出版社 发 行:中国报刊发行局

一般比较大型的报纸上会有英文版的内容

首先在搜狗浏览器中输入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并点击回车键然后点击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官网,如下图所示。接着点击报刊图书然后输入你想要的报刊名并点击回车接着选择你想要的报刊然后点击购买最后点击去结算,完成支付动作就可以了。

科技人文杂志官网

新东方英语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科技论文可以在下面两个期刊上发表: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报刊出版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创新与应用》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文献和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新成果、新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论述文章,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科技致富向导》1993年创刊,是经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为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科技致富向导》突出前沿性、创新性,集实践性、学术性为一体,以“引领科教新潮流,展现科技新成果”为宗旨,关注广大科教工作者的创新实践活动,汇集科研院所的最新研究成果,打造学术交流的平台,提供成果展示的园地。

书籍:Lewis Tomas的《细胞生命的礼赞》(可惜这书翻译质量不是很好,但是内容很赞),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这本书是大学教材,但是很有趣,高中生也能看得懂大部分),还有几本比较搞怪的《稀奇古怪人体问题:男人为什么有乳头?》,《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自体实验者奇闻录》。杂志:《环球科学》

已发 查收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 索引序列
  • 人文学科杂志官网
  • 科学与人文杂志官网
  • 科学与人文杂志官网网址
  • 人文学科杂志官网订购网
  • 科技人文杂志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