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宋代文献学研究pdf

宋代文献学研究pdf

发布时间:

宋代文献学研究pdf

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 宋代史学文献编纂主要有欧阳修、宋祁之《新唐书》、欧阳修《新五代史》、司马光主编之《资治通鉴》尤为突出。 宋代集部文献的编辑整理也较普遍。金石考据有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宋目录学著述成就突出,官著有王尧臣等于仁宗景祐元年(1034)编写之《崇文总目》(后亡佚,部分保存)。私著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高似孙《子略》、《史略》等。 宋代杰出文献学家有郑樵、洪迈、朱熹、王应麟等。郑樵《通志》200卷,为继唐杜佑《通典》之后又一部系统的典章制度史,其有关文献学内容集中于二十略中(称“通志二十略”)。洪迈《容斋随笔》对图书辨伪、文献考证、文本校勘、文字训诂等均有论述。朱熹广泛编选、注释旧籍,其后学整理的《朱子语类》也保留丰富的文献学资料。王应麟为宋代后期著名文献大家,其著《汉书艺文志考证》10卷、《困学纪闻》20卷等为文献考据学之重要著作。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转轨与近代天文学/中国天文学史大系作者:杜?云,崔振华,苗永宽,肖耐园 主编出版:中国科技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后收回,成了中国现代天文台的一部分。 中国完全凭借自己力量兴建的第一座现代天文台是1934年建成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研究院。至此,中国天文学走上现代天文学发展之路。 这本书所写的,是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缓慢地、逐步地向近代天文学过渡,并在摆脱殖民地危险的斗争过程中,完成了近代天文学向现代天文学的过渡。回顾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天文学。要看到它的辉煌,也要看清它固有的缺陷。既讴歌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建立,又清醒地看到它薄弱的基础。我国今日之天文学,是一代又一代天文学家奋斗的产物。老一辈中国天文学家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永久的财富。这种精神终将激励我们不懈努力,以跨入世界天文学的先进行列。

汝企和, 男,1949年10月出生,江苏苏州人。汉族。汝企和为翻译家汝龙和文颖之子。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本科毕业,1985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后留于该系任教至今,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文献教研室主任。学术兼职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长期从事历史文献学史研究,在宋代文献学领域发表论文20余篇。整理的《续编两朝纲目备要》由中华书局出版,获北师大优秀著作奖,并获宋史学界一致好评。其另一研究领域是教学研究,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已成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并获全国教材一等奖。发表教学研究的论文10余篇,于2006年获北师大钱瑗教育基金优秀教学奖;2008年6月获宝钢教育奖。近年来又开辟了第三领域——中华数术文化研究,并已撰写论文数篇。其学风一向严谨扎实,论文及专著均颇见功力。

宋代文献学研究

王智勇(1960—),男,四川省古蔺县人,现为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宋代文献学硕士生导师,为古籍所研究生开设专业必修课“中国历史文献学”与“版本目录学”。主要从事宋代文献的整理与宋代文化的研究1。曾参与《全宋文》、《历代学案》等课题,现从事《儒藏》、《巴蜀全书》等课题的编纂整理2。

这么牛逼的问题连分都没有?

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 宋代史学文献编纂主要有欧阳修、宋祁之《新唐书》、欧阳修《新五代史》、司马光主编之《资治通鉴》尤为突出。 宋代集部文献的编辑整理也较普遍。金石考据有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宋目录学著述成就突出,官著有王尧臣等于仁宗景祐元年(1034)编写之《崇文总目》(后亡佚,部分保存)。私著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高似孙《子略》、《史略》等。 宋代杰出文献学家有郑樵、洪迈、朱熹、王应麟等。郑樵《通志》200卷,为继唐杜佑《通典》之后又一部系统的典章制度史,其有关文献学内容集中于二十略中(称“通志二十略”)。洪迈《容斋随笔》对图书辨伪、文献考证、文本校勘、文字训诂等均有论述。朱熹广泛编选、注释旧籍,其后学整理的《朱子语类》也保留丰富的文献学资料。王应麟为宋代后期著名文献大家,其著《汉书艺文志考证》10卷、《困学纪闻》20卷等为文献考据学之重要著作。

宋史研究论文集pdf

《宋史十讲》(邓广铭)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_ltUdjC5OIzq4g?pwd=j397 提取码: j397书名:宋史十讲作者:邓广铭豆瓣评分:8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2008-12-1页数:239内容简介:《宋史十讲》为邓先生宋史论文的选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按专题课的形式编排。 作者不仅对宋代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如赵匡胤、太宗即位之谜、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岳飞、辛弃疾等进行了考查与评价,而且对北宋的开国和皇位继承、北宋的家法和政治改革运动、北宋的募兵制度与当时积贫积弱和农业生产的关系、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南宋初年对金斗争中的问题等作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作者不但从宏观上对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和文化政策的关系以及宋学予以论述,并对宋学和理学加以辨析,纠正了自己以前的提法,而且对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周敦颐的师承与传授以及朱熹和陈亮关于王霸义利的争论等具体问题详加阐释。另外,作者还对北宋中叶一群失意官僚的聚会餐以及王安石与蔡京的饮食进行描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日常生活状态,也是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影。作者简介:邓广铭(1907年-1998年),字恭三,中国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曾任复旦大学教授。“文革”后历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并先后任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一、二、三届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代表性著作有《王安石》、《岳飞传》、《辛弃疾传》、《陈龙川传》、《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宋史职官志考正》、《宋史刑法志考正》、《中国史纲要·宋辽金史纲要》等。

《四部精华·史部》文白对译(李华瑞、郭东旭、姜锡东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版。《中国经济发展史·宋辽夏金元卷》(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1月版。《中国改革通史》(十卷本)(漆侠主编、姜锡东副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1月版。《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改革通史·综合卷(副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内外交困中的艰难抉择》中国改革通史·两宋卷(副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政府与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政府职能与作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7月版。《宋史研究论文集》(朱瑞熙、王曾瑜、姜锡东、戴建国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版。 2010年《宋辽夏金元史电子馆》(主编之一)。《“中华文明的历史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姜锡东、丁建军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宋元时代的高丽史资料》(1-2辑)(参与主编),韩国新书院出版社2010年11月版。《辽宋西夏金代通史》(课题负责人、编委之一),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华北文献丛书·史地卷》(姜锡东、梁松涛主编),学苑出版社2012年4月版。《保定商会档案》(姜锡东、许平洲、梁松涛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漆侠与历史学》(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宋史研究论丛》(第五辑至第九辑由姜锡东、李华瑞主编,第十辑至十三辑由姜锡东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2012年版。

宋朝那些事儿

《宋史研究论文集》(邓广铭主编/郦家驹主编)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4) 《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邓广铭主编/程应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两宋政治经济问题》(邓广铭著/漆侠著) (知识出版社 1988)

宋代文献学研究对象

王智勇(1960—),男,四川省古蔺县人,现为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宋代文献学硕士生导师,为古籍所研究生开设专业必修课“中国历史文献学”与“版本目录学”。主要从事宋代文献的整理与宋代文化的研究1。曾参与《全宋文》、《历代学案》等课题,现从事《儒藏》、《巴蜀全书》等课题的编纂整理2。

这么牛逼的问题连分都没有?

宋代语言文字之学对古代文献的影响,体现在文字、音韵、训诂三方面。欧阳修:北宋代古文献学重要学者,著有《易童子问》《诗本义》《集古录》等,参与编纂《崇文总目》,撰其类序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古文献学家,著有《三经新义》《字说》等,重义理,轻训诂,开宋学之先河。郑樵:南宋考据学家,著有《通志》,其古文献成果体现在《通志·二十略》,目录学方面继向、刘歆父子的目录学传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主张把小学从经学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洪迈:南宋考据学家,著有《容斋随笔》,义理考据并重。朱熹在古文献学上的成就与不足:朱熹(南宋)不仅是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宋代古文献学集大成者,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韩文考异》及后人所编《文集》与《朱子语类》。其古文献学特点:主张分析义理与训诂考证相结合,即集理学之成,又畅考据之流;考辩群书,指伪摘谬,在辨伪原则方法上成就显著;重视校勘,得失相兼;力求说解文字简要明晰。王应麟:南宋古文献学方面考据见长,著有《困学纪闻》王若虚:金朝著名古文献学家,著有《五经辨惑》《论语辨惑》《史记辨惑》,考辩以史实为中心

宋代文献学研究方法

文献学层面,文艺学层面,文化学层面,人本学层面,哲学层面。详参:尚永亮《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五个层面》

文献学是在文献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了收集、整理、交流和利用文献,就必须对文献的特点、生产方式和整理方法进行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从而逐渐形成了文献学。 文献学应该算是历史类的。考据学、目录学、版本学都是历史文献学的传统分支学科。由这些分支学科组成了历史文献学,使它指出从文献中收集史料的门径,鉴别史料、确定其来源、性质、可靠程度与实际价值的方法。所以,虽都是文献,差别还是很大的。 中国文献学是以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为主的学科,它包括已经出土的文献和一些散存的历史资料主要包括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主要是研究中国文学发展脉络,传承体系,文学名著和主要文人,旨在理顺文学发展的模式,为研究古代文学做保障。 后人对宋人词集的编纂情况:明末毛晋刻《六十名家词》后,清侯文灿即续刻《十名家词集》 后来秦恩复又续刻《词学丛书》 到了晚清,刻词的风气更盛,规模也更大。王鹏运刻有《四印斋所刻词》《宋元三十一家词》,江标刻有《宋元名家词》,吴重熹刻有《山左人词》,吴昌绶又有《双照楼景刊宋元本词》,朱祖谋有《彊村丛书》,陶湘有《续刊景宋金元明本词》。1931年赵万里编成《校辑宋金元人词》,嗣后周泳先继起,辑成《唐宋金元词钩沉》,补诸家丛刻之遗。唐圭璋先生在他们的基础上广为搜罗,辑成《全宋词》。在初编此书的时候,就承精于目录版本之学的王仲闻帮助搜集资料,校订真伪,商讨善本、足本问题。因此当中华书局提议修订此书的时候,先生就推荐王先生负责校订。经过王先生全力以赴的修订,这部重新修订后的《全宋词》终于在1965 年6月重印出版。修订本与旧本相比,面目大不相同,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所采用的词集以善本、足本为主。比如,毛晋刻本卢祖皋《蒲江词》只20余首,《全宋词》根据《彊村丛书》本《蒲江词稿》多出70余首;又如,毛晋刻本程珌《洺水词》40首,《全宋词》根据明嘉靖刻本《洺水集》增补3首;毛晋刻本李之仪《姑溪词》86首,而《全宋词》则据《姑溪集》本增补8首;毛晋刻本刘过《龙洲词》45首,而 《全宋词》根据明沈愚刻本《龙洲词》校毛本,多出34首。又,王鹏运刻本何梦桂《潜斋词》40首,《全宋词》则据明成化刻本《潜斋先生文集》增补7首;江标《宋元名家词》刻本吴儆《竹斋词》 21首,《全宋词》据明刊《吴文肃公文集》增补9首。此外,倘原刻文字有脱讹,是编又据其他善本校订。由于选择底本采用善本、足本,做到择善而从,同时严于考订,因此在好多地方改正了前人沿讹袭谬之处。此外,尚有《宋词纪事》《唐宋词简释》及《元人小令格律》《词苑丛谈校注》《词学论丛》《全宋词简编》《词话丛编》等书出版。

  • 索引序列
  • 宋代文献学研究pdf
  • 宋代文献学研究
  • 宋史研究论文集pdf
  • 宋代文献学研究对象
  • 宋代文献学研究方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