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生态环境问题核心是什么

生态环境问题核心是什么

发布时间:

生态环境问题核心是什么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核心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扩展资料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为在生产力水平很低或比较低的情况下,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总是占第一位的,所谓“物质中心 的观念也是很自然的。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精神生活;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坏生态;人类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文明

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侧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换言之, 只是把“生态文明”中的“文明” 理解为生态环境状况的“好”或“不好”,而不理解为社会进步的程度。这样理解的道理是,在“五位一体”中已经有了“社会”领域,如果把“生态文明”再拓展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难免存在重叠和交叉。总体上看,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了一条受国际理念影响、政府主导、运用激励与约束的市场化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中国特色之路。二、生态文明的核心1、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恩格斯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只有人才能办得到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迁移动植物,而且也改变了他们的居住地的面貌、气候,甚至还改变了动植物本身。以致他们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灭亡一起消灭。”因此,他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2、人与自然是主观客观的统一体。与自然既是相互对立斗争的,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恩格斯认为这两者的统一性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其二,人们还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扩展资料: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避免的误区误区一:生态好等于生态文明了。文明是社会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人是生态文明的主体,人类社会文明决定环境状况。生态文明,不仅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精神文明对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世界银行的相关研究发现,世界上一些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很好,但由于物质十分贫乏,人们不得不“砍柴烧”,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贫困,形成“贫困—生态退化— 贫困”的恶性循环。简单地说,环境好了,精神文明也要相应跟上, 才是生态文明的本义。误区二:生态文明必然与经济发展对立。一些人“只谈绿水青山,不谈金山银山”。换言之,只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忽视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低消耗、高效益、高质量的发展。发展也不仅指经济发展,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GDP增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等,都是发展的内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个完整表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强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们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一地的发展,也不能只讲环境保护,守着“绿水青山” 放弃发展。生活富裕但生态退化不是生态文明,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也不是生态文明。要实事求是地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把握好“度”。误区三:“有了金山银山,也买不来绿水青山”。误以为“有了金山银山,也买不来绿水青山”, 将此等同于“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强调,破坏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宁可不要;以人体健康为代价的一时发展,宁可不要;损害国家长远利益的发展, 宁可不要。但与“有了金山银山也买不来绿水青山”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其一,“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有个前提条件。在“两山论”诞生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 经济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其二,对联合国评价认为“不适宜人生存的地方”,花“金山银山”买“绿水青山”是得不偿失的。其三,塞罕坝、库布其的治沙实践证明:只要人们付出劳动,“荒漠变绿洲”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在强调“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时,也不应该否认,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也可以用来建设绿水青山。误区四:生态文明建设等同于环保工作。生态文明建设有广义和狭义理解。广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狭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国土空间优化、整治与可持续安全,资源节约、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与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保育、修复与可持续承载等方面。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狭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无疑,在环境形势较为严峻的当下, 环境保护应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但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仅仅看成是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提升。否则,生态文明建设就可能与生态文明体系中的其他脱节。与之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仅是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责,而需要所有政府部门均担负起相应职责。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社会转型。科技创新、生态文化、绿色消费、绿色财税、绿色金融等, 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201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部门联动, 创造了有利条件。误区五:生态优先就是环保优先。资源、环境、生态是一体的, 是从不同角度界定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界。资源侧重于利用的目的,如经济资源、战略资源等;环境侧重于生存的目的,如宜居环境、优美环境等;生态侧重于生物与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人是生物物种之一。生态优先,是生物优先、环境优先,还是生物与环境关系优先,存在多解性,认识上的模糊性必然会带来行动上的多样性。例如,一些地方以生态建设之名行开发破坏之实;一些地方花巨资在河流和湿地上建起“三面光”的人工水泥堤坝,破坏了动植物与水的联系。一些地方违背自然规律,用“大跃进”方式建设生态城市,大搞大树进城,指望“今天栽树、马上乘凉”;一些地方“一刀切”关停企业,不仅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更增加了就业压力和社会稳定的隐患。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改革开放40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生态文明:社会主义必须高扬的核心价值

核心内容应该是:1)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其实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于自然环境的索取必然越来越大,我们能做的是应该将我们的阶段索取控制在自然环境的可容纳总量内;2)环境污染技术的治理必然是双面剑:任何处理技术都有有利和不利的两个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技术在某一阶段的优势必然会转化为劣势。要辩证地理解目前的科技进步和环境治理技术,控制自己的欲望,做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太泛泛了,如果有具体需要,站短联系吧。

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自然以它的过程、力量影响社会,直接、间接地由它自身或在人的参与下对社会发生作用。人的生存资料不是从自然界现成得到的,而是通过改造自然对象的活动来获得。人由于受自身的认识能力和社会条件的限制,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人类应该调节自身行为,积极寻找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和途径,使自然界能长久、充分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服务。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目的及意义: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巩固经济发展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坚持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开发洁净煤、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碳捕捉等技术,加快建筑节能步伐,培育以能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不竭动力。

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

据报道,目前我国已有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更具国家代表性和典型性,面积更大,生态系统更完整,保护更严格,管理层级更高。报道称,国家公园是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一个新的类型,设立国家公园不是孤立地进行,也不是完全取代或替代原有的自然保护地类型,而是要以此为契机,制定中国国家公园和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的标准,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框架对中国现有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梳理,建立中国自然保护地管理分类体系。专家表示,“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这3大理念,正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核心,中国的国家公园与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不同,与生态保护兼容的环境教育、生态体验和一些社区的传统生活方式,则是可以保留的。国家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公园建设中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是所有国家都会遇到的问题。要兼顾保护和利用的平衡,这样才不会让保护区内外成为对立的关系。

核心内容应该是:1)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其实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于自然环境的索取必然越来越大,我们能做的是应该将我们的阶段索取控制在自然环境的可容纳总量内;2)环境污染技术的治理必然是双面剑:任何处理技术都有有利和不利的两个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技术在某一阶段的优势必然会转化为劣势。要辩证地理解目前的科技进步和环境治理技术,控制自己的欲望,做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太泛泛了,如果有具体需要,站短联系吧。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基本内容是强调人类的发展权利、环境权利与保护环境义务的统一,当代人及后代人发展机会相平等。具体实施:第一,在污染控制战略上,由以往的“末端控制”向“源头控制”转移,推行清洁生产;第二,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作为环境保护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坚持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并重的原则,改变以往重污染防治轻自然保护的做法;第三,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协调人类同环境的关系,改变以往片面追求经济优先或环境优先的做法。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来看,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扩展资料: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什么是环境的核心问题

国际战略环境的核心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它从本质上反映了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治集团建立在一定军事、经济实力基础上的政治关系的基本状况和总体趋势,其核心是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国际战略环境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时代的特征对它的基本面貌有决定性的影响。影响主要因素国际间战略利益的矛盾及其发展;政治、军事、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与配置;主要国家之间的战略关系及其斗争、制约、合作的态势;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以及战争威胁的性质和程度等。国际战略环境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国际条件,对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有重大的影响,并决定或制约着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斗争的对象和敌友关系以及采取的方针、政策和策略。任何一种战略,都是依据一定的环境条件而提出来的,在实施过程中都要受到这种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对国际战略环境的分析和判断,是制定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特别加以重视的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各主要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战略利益关系入手,较系统地考察一个较时期内国际战略格局的状况和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趋势,综合分析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各种国际化条件,判明本国遭受威慑的可能、方向、性质和程度,才能提出正确的战略对策。

错我国国际战略环境的核心问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让我们团结起来“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共赢绿色未来

环境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土壤污染,和固体废物

又称环境权的核心,是法律基于社会成员生存、生活、工作和其他活动的需要具备的基本生存质量的环境核心。核心环境权与环境权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致的,也是派生环境权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在无害于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基本环境权、享受具有特殊美学价值和卫生条件的优美环境权以及在优美舒适环境中生活工作的舒适环境权。

核心内容应该是:1)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其实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于自然环境的索取必然越来越大,我们能做的是应该将我们的阶段索取控制在自然环境的可容纳总量内;2)环境污染技术的治理必然是双面剑:任何处理技术都有有利和不利的两个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技术在某一阶段的优势必然会转化为劣势。要辩证地理解目前的科技进步和环境治理技术,控制自己的欲望,做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太泛泛了,如果有具体需要,站短联系吧。

生态环境的核心是什么

环境保护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侧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换言之, 只是把“生态文明”中的“文明” 理解为生态环境状况的“好”或“不好”,而不理解为社会进步的程度。这样理解的道理是,在“五位一体”中已经有了“社会”领域,如果把“生态文明”再拓展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难免存在重叠和交叉。总体上看,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了一条受国际理念影响、政府主导、运用激励与约束的市场化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中国特色之路。二、生态文明的核心1、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恩格斯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只有人才能办得到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迁移动植物,而且也改变了他们的居住地的面貌、气候,甚至还改变了动植物本身。以致他们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灭亡一起消灭。”因此,他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2、人与自然是主观客观的统一体。与自然既是相互对立斗争的,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恩格斯认为这两者的统一性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其二,人们还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扩展资料: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避免的误区误区一:生态好等于生态文明了。文明是社会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人是生态文明的主体,人类社会文明决定环境状况。生态文明,不仅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精神文明对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世界银行的相关研究发现,世界上一些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很好,但由于物质十分贫乏,人们不得不“砍柴烧”,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贫困,形成“贫困—生态退化— 贫困”的恶性循环。简单地说,环境好了,精神文明也要相应跟上, 才是生态文明的本义。误区二:生态文明必然与经济发展对立。一些人“只谈绿水青山,不谈金山银山”。换言之,只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忽视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低消耗、高效益、高质量的发展。发展也不仅指经济发展,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GDP增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等,都是发展的内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个完整表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强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们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一地的发展,也不能只讲环境保护,守着“绿水青山” 放弃发展。生活富裕但生态退化不是生态文明,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也不是生态文明。要实事求是地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把握好“度”。误区三:“有了金山银山,也买不来绿水青山”。误以为“有了金山银山,也买不来绿水青山”, 将此等同于“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强调,破坏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宁可不要;以人体健康为代价的一时发展,宁可不要;损害国家长远利益的发展, 宁可不要。但与“有了金山银山也买不来绿水青山”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其一,“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有个前提条件。在“两山论”诞生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 经济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其二,对联合国评价认为“不适宜人生存的地方”,花“金山银山”买“绿水青山”是得不偿失的。其三,塞罕坝、库布其的治沙实践证明:只要人们付出劳动,“荒漠变绿洲”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在强调“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时,也不应该否认,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也可以用来建设绿水青山。误区四:生态文明建设等同于环保工作。生态文明建设有广义和狭义理解。广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狭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国土空间优化、整治与可持续安全,资源节约、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与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保育、修复与可持续承载等方面。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狭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无疑,在环境形势较为严峻的当下, 环境保护应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但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仅仅看成是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提升。否则,生态文明建设就可能与生态文明体系中的其他脱节。与之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仅是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责,而需要所有政府部门均担负起相应职责。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社会转型。科技创新、生态文化、绿色消费、绿色财税、绿色金融等, 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201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部门联动, 创造了有利条件。误区五:生态优先就是环保优先。资源、环境、生态是一体的, 是从不同角度界定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界。资源侧重于利用的目的,如经济资源、战略资源等;环境侧重于生存的目的,如宜居环境、优美环境等;生态侧重于生物与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人是生物物种之一。生态优先,是生物优先、环境优先,还是生物与环境关系优先,存在多解性,认识上的模糊性必然会带来行动上的多样性。例如,一些地方以生态建设之名行开发破坏之实;一些地方花巨资在河流和湿地上建起“三面光”的人工水泥堤坝,破坏了动植物与水的联系。一些地方违背自然规律,用“大跃进”方式建设生态城市,大搞大树进城,指望“今天栽树、马上乘凉”;一些地方“一刀切”关停企业,不仅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更增加了就业压力和社会稳定的隐患。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改革开放40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生态文明:社会主义必须高扬的核心价值

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侧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换言之, 只是把“生态文明”中的“文明” 理解为生态环境状况的“好”或“不好”,而不理解为社会进步的程度。这样理解的道理是,在“五位一体”中已经有了“社会”领域,如果把“生态文明”再拓展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难免存在重叠和交叉。总体上看,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了一条受国际理念影响、政府主导、运用激励与约束的市场化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中国特色之路。二、生态文明的核心1、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恩格斯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只有人才能办得到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迁移动植物,而且也改变了他们的居住地的面貌、气候,甚至还改变了动植物本身。以致他们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灭亡一起消灭。”因此,他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2、人与自然是主观客观的统一体。与自然既是相互对立斗争的,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恩格斯认为这两者的统一性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其二,人们还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扩展资料: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避免的误区误区一:生态好等于生态文明了。文明是社会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人是生态文明的主体,人类社会文明决定环境状况。生态文明,不仅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精神文明对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世界银行的相关研究发现,世界上一些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很好,但由于物质十分贫乏,人们不得不“砍柴烧”,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贫困,形成“贫困—生态退化— 贫困”的恶性循环。简单地说,环境好了,精神文明也要相应跟上, 才是生态文明的本义。误区二:生态文明必然与经济发展对立。一些人“只谈绿水青山,不谈金山银山”。换言之,只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忽视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低消耗、高效益、高质量的发展。发展也不仅指经济发展,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GDP增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等,都是发展的内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个完整表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强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们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一地的发展,也不能只讲环境保护,守着“绿水青山” 放弃发展。生活富裕但生态退化不是生态文明,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也不是生态文明。要实事求是地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把握好“度”。误区三:“有了金山银山,也买不来绿水青山”。误以为“有了金山银山,也买不来绿水青山”, 将此等同于“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强调,破坏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宁可不要;以人体健康为代价的一时发展,宁可不要;损害国家长远利益的发展, 宁可不要。但与“有了金山银山也买不来绿水青山”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其一,“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有个前提条件。在“两山论”诞生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 经济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其二,对联合国评价认为“不适宜人生存的地方”,花“金山银山”买“绿水青山”是得不偿失的。其三,塞罕坝、库布其的治沙实践证明:只要人们付出劳动,“荒漠变绿洲”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在强调“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时,也不应该否认,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也可以用来建设绿水青山。误区四:生态文明建设等同于环保工作。生态文明建设有广义和狭义理解。广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狭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国土空间优化、整治与可持续安全,资源节约、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与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保育、修复与可持续承载等方面。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狭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无疑,在环境形势较为严峻的当下, 环境保护应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但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仅仅看成是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提升。否则,生态文明建设就可能与生态文明体系中的其他脱节。与之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仅是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责,而需要所有政府部门均担负起相应职责。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社会转型。科技创新、生态文化、绿色消费、绿色财税、绿色金融等, 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201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部门联动, 创造了有利条件。误区五:生态优先就是环保优先。资源、环境、生态是一体的, 是从不同角度界定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界。资源侧重于利用的目的,如经济资源、战略资源等;环境侧重于生存的目的,如宜居环境、优美环境等;生态侧重于生物与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人是生物物种之一。生态优先,是生物优先、环境优先,还是生物与环境关系优先,存在多解性,认识上的模糊性必然会带来行动上的多样性。例如,一些地方以生态建设之名行开发破坏之实;一些地方花巨资在河流和湿地上建起“三面光”的人工水泥堤坝,破坏了动植物与水的联系。一些地方违背自然规律,用“大跃进”方式建设生态城市,大搞大树进城,指望“今天栽树、马上乘凉”;一些地方“一刀切”关停企业,不仅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更增加了就业压力和社会稳定的隐患。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改革开放40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生态文明:社会主义必须高扬的核心价值

  • 索引序列
  • 生态环境问题核心是什么
  • 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
  • 什么是环境的核心问题
  • 环境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 生态环境的核心是什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