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论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论文

论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

论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论文

这个我在中国期刊库的网站上又看到过类似的文章,你可以去找找

简单的说,衣食住行(包括阿里巴巴,美团,途牛,滴滴等),基本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工作上,很多白领的工作都是离不开互联网,现在银行金融,投资理财等,几乎可以说互联网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次革命,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从方方面面几乎影响到我们的正常行为的每一个角落!

网络对生活的影响,主要是让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不是吃穿住用,而是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过去写一篇文章,最多找到几本参考书,现在每篇都有10万字的参考资料。在生活中你也许一辈子找不到一个聊得来的人,但在网上,你个性再强,兴趣再偏,都能找到跟你一样的人。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始于1969年(己酉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这种大众传媒比以往的任何一种通讯媒体都要快。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World Wide Web),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单独提起互联网,一般都是互联网或接入其中的某网络,有时将其简称为网或网络(the Net)可以通讯,社交,网上贸易。

无所不在,无法回避……影响巨大。

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议论文

一条欢快的小溪,溪水流过,土地滋润,枯木逢春;快乐是一缕温暖的春风,春风吹过,繁花盛开,绿草如茵;快乐是一段悠扬的旋律,乐声飘过,人心振奋,群情激昂;快乐是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话语传开后,每个人心中洋溢着一种快乐与欣慰,让人们心中感到无比的快乐。记得那是去年六月的一天,烈日当头,小狗趴在树下伸出长长的舌头仿佛在说:“这鬼天气热死人了,哎,照这样下去我都快要成为'狗肉串'了。”就在这时,我突然蹦出一句话说:“我们去游泳吧。游泳既可以帮我们锻炼身体,又能够使我们感到不是很热。”伙伴们听了以后,一蹦三尺高,连声叫好。就在我们即将出发的时候,妈妈迎面而来笑着对我们说:“'小机灵'们去哪?”我们去游泳。”妈妈听了以后,用奇异的眼光看着我笑眯眯地说:“建杰,你也会吗?”我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我不会,但是我可以学呀!”妈妈听后高兴地对我说:“妈妈在家里等着你凯旋呢。”我们高高兴兴地来到河边。哥哥抢先说:“这次我们不光是来这里玩的,还要帮助建杰学会游泳。”说完,他们兴高采烈地下河去了。这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心想如果一失足会不会淹死呀!心里越想越恐怖实在是不敢再想了。伙伴叫着说:“快点。”我应和着忐忑不安地下河去了。哥哥首先对我说:“学习游泳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从而才能使得内心没有恐惧,这样才能学得更快更好。第二,学习游泳要把两手当做划船的木板努力而又使劲地往上面划,两只脚一定要动,这样那个才能保持手力和脚力都用上,从而使自己游得更快更好。”我听完了他的话半信半疑地练了起来,首先双手还会用力往上划,到最后越来越害怕,手也不听使唤,竟然不再划了。说时迟,那时快,我立刻就没入水里了,我使劲把头向上探,连忙喊:“救命啊,救命啊。”伙伴们听到后,火速赶来营救我。正是因为这样,我信心大大减弱。这时,哥哥说:“不用怕!你一定会成功的。”听了他的话我又试了一次,竟然成功了!我感到莫大的开心与自豪。伙伴们见了连声叫好。我学会了游泳,以最快地速度跑进家中告诉妈妈,妈妈欣慰地笑了。经过了这件事,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我克服了心中的恐惧,我成长我快乐。

《互联网使我们失去“自由”》写法思路如下: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到底影响有多大?不能细想——因为,其实我们早已“中毒”太深。我不厌世、我不孤僻,我喜欢并热爱我的家人朋友和生活圈子,但仍不能幸免的成了网络的俘虏。现实生活里,我们顶着压力工作,忍着耐性去面对所有喜欢或不喜欢的人和事。正因为这样,我们也许是想在网络里“逃避”有形无形的各种压力,想从网络里得到释放。但实际上,我们并不能从网络里获得什么,我们只不过是通过网络花掉了些时光罢了。因为我们在现实里的各种生活困难和压力,最后还是只能从现实里得到解决,网络象个美丽的肥皂泡,片刻的靓丽可能在瞬间就会绽裂,然后消失的无影踪。我喜欢上网打小游戏,喜欢上网看新闻、看电影,每天忙完工作和家务,我一定就在电脑面前了,家里电脑多数时候是被我“霸占”着,老公对此颇为不满。随着网龄的增加,我越来越没有网络朋友。4年网龄的我,如今qq上的网络朋友多数只是同事或现实里的亲人朋友了。网络和现实一样,对味对脾性的朋友其实是很难相识相知的,甚至于,其实网络比现实里更“飘”,里面塌实生活的人并不多——因为你想呀,每天只沉浸于泡网的人,能有多大的生活追求,能有多少让人欣赏的“亮点”?也许现实里塌实朴素去生活的每个人都更值得我们去认识和发现。说到底,其实也不能说网络就是“病毒”——网络不过是我们的生活工具罢了,它给我们的一切,不管好与不好都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通过网络我们其实也获得了不少益处,网络已经是生活里不可缺少的部分。

互联网对生活的利弊论文

相对论

互联网就是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它的便捷迅速,多维化,海量性,全球性 虚拟性,交互性 自由平等性,内容丰富, 动态性„„改变了信息生产、传播方式,进而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朋友联系,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主要的便利是我们可以轻松地进行交流,可以网络购物,可以用手机进行支付。不好的地方就是互联网,可能会使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另外就是伤害我们的眼睛和皮肤。

没写过,不过知道是相对的!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论文

网络既不是文化的升华也不是文化的毁灭,网络是一面镜子。  你在网络里面看到的就是今天的中国,今天的社会。  所以,网络文化在每一个国家是不一样的,因为它反射了那个国家的现状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级大的方便,传播信息的速度快,但是一些不良信息也危害着新一代青少年的健康,网络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影响,辐射也危害着我们等

信息是财富,信息流动快,财富增加就快,互联网让信息流动变快了!大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本身也是一个经济体,自身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问题太大,无从回答,随便几句,搞定收工!

互联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传统的经济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伴随着传统经济的日益成熟,发展潜力相对不足。新生的互联网产业为全球的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不断贡献力量!怎么理解这个道理,比如传统的农业受制于土地资源的约束,总的规模是有制约因素的,工业品市场,受制于矿产资源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但是第三产业我们通常说的服务业,却衍生出来很多新的经济模式。总的来说互联网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互联网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引擎,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互联网对传统的经济模式和产业,起到了革新改造的作用。先说第一个方面互联网创造了信息的经济运行模式。创造了新的经济形态——虚拟经济。经济活动的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交易。交易发生过程中,需要交易场所,存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互联网则打破了传统的交易模式,比如在2003年的“非典”肆虐时期,人们为了防止被感染都在家里出门了,但是正好当时有处于萌芽阶段的电子商务,人们随之将交易尝试转移到互联网上,足不出户便可完成商品买卖,或者和客户的商业谈判,既节约了出行的交通、场地等消费费用,又提高了交易的效率。由此打开了网络在线电子商务新时代!到现在,互联网经济已经红红火火,势不可挡,形成了比如信息服务类(百度,谷歌)网络游戏产业(盛大、巨人网络、九城、网易等)、娱乐产业(开心网、土豆网)、在线电子商务(淘宝、阿里巴巴、当当网、惊动商城……)、生活信息服务产业(携程网、口碑网、大众点评网)、新兴传媒产业(新浪、雅虎、搜狐、腾讯等)……,诸如此类,这些都属于技术型创意型产业,轻资产重知识,有着无穷的发展潜力。这些公司你可以查查他们的年营业收入,基本都都相当于一个大中型的传统国有企业的收入水平。这些都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正式互联网为经济的发展打开一扇全新大大门! 第二方面,互联网对传统的经济模式和产业,起到了革新改造的作用。比如传统的金融服务行业、出版教育、专卖店等,通过注入互联网的元素,是的传统的业务得到的全新的服务方式,网上银行——让人们免去了寻找营业厅,还要排队等候的不便。远程教育——通过互联网,可以使深处偏远地区的人们也可以接受先进水平的教育。传统的中介服务,通过互联网的发展为更为专业的顾问服务,比如携程网、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等。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更形象的、低成本、适时的向自己的客户展示企业的最新产品、新业务、新服务。因为有了互联网,传统的邮递服务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网络购物也盘活了传统的个人快递市场业务。除了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外,互联网其实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只要有一台联网的电脑,如果你愿意,它完全可以解决你的娱乐、社交、学习、购物甚至是自我炫耀。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是革命性的改变。由于互联网,现在每年正在解决数亿人的就业问题。互联网在改变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方面,改变平困落后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互联网诞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互联网将继续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以及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主要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金融与消费的革命,人们出门不拿现金,扫码支付是新时尚了吧。新的交友方式和低廉的沟通成本。更多更方便的展示空间。随身的助手带来生活效率的提升。互联网对社会影响的同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浏览新闻,知晓世界发生的一切。在家听音乐,看大片不花一分钱费用。与亲人、朋友、聊天、视频,既开心又快乐,把远在天涯的人变成了近在咫尺。如果你想享受国际名校的教育,可以进入公开课。通过网络学历史、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医疗养生知识、方便至极。在家逛商场,购物既方便又实惠。主题交流群形形色色,交友群,育儿群,旅游群,炒股群,养生群,教学群······数不胜数。人们在家中可以看新闻、娱乐、游戏、学习、交友、购物、叫外卖、搞营销,甚至把办公室搬到了家里。足以可见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有多么巨大。

互联网对传媒业的影响论文

传统媒体持续衰落,互联网新兴媒体迅速崛起传媒产业是指传播各类信息、知识的传媒实体部分所构成的产业群,它是生产、传播各种以文字、图形、艺术、语言、影像、声音、数码、符号等形式存在的信息产品以及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的特殊产业。总体来看,中国传媒业由广播电视、平面媒体、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四大传媒形态构成。而除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传媒形式外,近年来,以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电子报刊、数字电影/电视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兴传媒形式正在不断涌现,并日渐成为主流。普华永道最新数据表明,未来五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由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传媒业的发展速度将会放缓。而中国稳定的政治经济态势为传媒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预计将以两倍于全球的速度增长。2017年中国传媒核心产业总规模达9万亿,同比增长了6%。“互联网+新媒体”人才需求旺盛,新媒体运营人才热度激增从传媒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来看,数字/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促使传媒业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激增。从行业用人需求词频来看,新媒体、互联网频率领先,表明目前传统媒体正积极借助互联网思维向新媒体迈进,“互联网+新媒体”人才需求趋于旺盛。此外,在新媒体行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对于运营人才的需求量最大。对新媒体运营人才的需求主要工作集中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带有社交属性平台的运营;与此同时,新媒体策划和营销人才的需求也相对较大。——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媒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相互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当新世纪的曙光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同时,新兴的第四媒体——Internet也正在异军崛起,这已成为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 4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杨正泉在“第三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会议主题是‘网络与媒体革命’)”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由于因特网的高速发展,新闻媒体面临一场革命。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一登上舞台,就显示了它的巨大的信息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也显示了它自身的激烈竞争性。 因特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到2000年底,全世界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上了因特网,上网用户大约2�59亿,其中我国网上用户近3000万。因特网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正以指数增长的方式迅猛发展。有专家预测,到2002年底,网上用户将达5亿。现在每隔半个小时就有一个新网络与因特网相联,每过一个月就有100万新的使用者加盟。网络媒体以惊人的速度膨胀,无疑是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强大的挑战,加快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各大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继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十余家电台、电视台或社会团体开展了网上音视频业务之后,许多省、市级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也纷纷效仿,一批批广播电视网站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么,这么多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如何面对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才能使自己在新世纪媒体革命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健康发展?这是非常值得广播电视部门领导和广电网站从业者们认真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广播电视与广电网站的各自特性进行客观分析,从而探寻它们实现相互融合的发展前景及其方式、方法。 1 从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的特性及发展态势看融合的必要 报纸、刊物具有价格便宜和携带方便的优点,而且几乎不受场所、环境等条件限制,即使在将来高度文明的社会里,人们还需要报纸杂志,所以它仍有其生存的空间。 广播的特点是迅速、及时、传播范围广泛,声情并茂,而且受众不受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等条件的制约,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边干活边听广播。广播的不足之处是:稍纵即逝,这耳进、那耳出,不便于保存和仔细琢磨或深入研究。网络媒体和广播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竞争,恰恰相反的倒是广播可以在网上播出。上网后的音频广播,不但扩大了传播范围、增加了听众,而且还弥补了广播致命的弱点——看不到文字、不便于保存的严重缺陷。 电视是20世纪的一大发明,是当今社会拥有受众最多、最现代化的新闻宣传、信息服务和文化娱乐工具,它除了具有与广播相同的优缺点之外,形象直观、老少皆宜是它的最显著的特点。 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性、实时性、交互性、大容量和易检性,多媒体化及个性化特征,无疑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电视媒体受网络媒体的冲击最强烈,因为,任何一个新兴媒体的横空出世,受到冲击最大的应当是与它传播方式最接近的媒体——如同当年受电视冲击最大的广播一样,今天受网络媒体冲击最大的当是年轻的电视媒体。据上海有关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上网,上海青年对传统媒体的消费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减少,35%的青年表示他们在听广播上的消费减少了, 4%的青年看电视的消费减少了。而且,这些年轻人大多为35岁以下、高中以上的“知识青年”。电视观众每天关注新闻信息的时间大多又集中在晚上的黄金时段,所以,先天注定了电视和网络媒体两者之间存在着冲突性矛盾。随着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们已逐渐习惯适时从网上获取最新新闻信息。电视作为首选新闻宣传工具的地位将日益受到影响。但是,目前网络媒体普遍存在带宽窄、访问速度慢、系统支持能力有限等因素,电视作为文化娱乐工具的魅力犹存。 在各种媒体网站中,广播电视网站有其特殊性。因为,网络的特性可以弥补广播电视稍纵即逝、不易保存、线性传播等劣势,使之易保存、可点播。这相对于报刊、通讯社建立的网站,更有其拓展的空间,也能发挥其特长。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需要经过一个“起步——发展——成熟”的过程,它虽然兼备报刊、广播电视的诸多特长,却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专家认为,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体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媒体之间能够和平共处,互为补充。笔者认为,尤其是广播电视与广电网站更应该抓住机遇迅速地联起手来,加快媒体之间的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奋力开创网上音视频广播的一片新天地。 2 加速融合、努力将“网上广播”、“网上电视”办成前景广阔的新型传播媒体 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加快与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已成为末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特网音视频广播(以下简称网上广播)作为网络与广播电视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正受到国内外广播电视机构的普遍关注。资料表明,到2000年底世界上已有94个国家的3000余家电台、电视台开展了网上广播业务。国内网上广播业务也有了快速发展: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十余家电视台或社会团体开展了网上视频广播业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重庆广播电台等多家电台开展了网上音频广播业务;建立文字网站的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则更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底已达数百家。 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给广播电视事业提供了一个新天地。利用因特网所具有的信息丰富、传播迅捷、声像俱全、交换传播等特点,广播电视与其融合形成“网上广播”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在网广播”众多的栏目可为受众提供众多的选择;广播电视可以利用因特网的互动性特点加强与受众的双向交流及沟通,并加强国内外新闻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同时,可利用网站庞大的信息源,调阅新闻资料、传送新闻稿件等。可见,“网上广播”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广播电视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也有利于扩大广播电视的受众群体。 目前,全球广播电视机构已纷纷上“网”,并日益显示出两者融合传播的新态势。广播电视媒体与广电网站的相互融合——形成的“网上广播”、“网上电视”将迅速崛起,不远的将来可望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体。 3 广电网站和广播电视实现相互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初探 我国广电媒体的建站速度和网站规模远不及纸质媒体。而且由于体制、技术、人力、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原因,国内广电媒体网站总体质量不高,特别是既有网络特点,又有广播电视特色的网站屈指可数。 2000年,在许多商业网站被淘汰出局的同时,广电部门出于外部压力和内部改革、重组、整合等动力因素的影响,建站数量明显增多。据笔者考察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广电网站得知,广电部门建立的网站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分别由电台、电视台与社会力量联办的网站;二是由电台、电视台内部开办的网站,附属于原媒体的母体;三是由省、市厅(局)或广电集团牵头创办的网站,它们与同级广播、电视媒体以兄弟相称。 纵观这些网站,特别是第一、二类网站,要么混同于一般社会网站;要么只是简单的栏目导游导视、局台概况、广电动态、主持人简介等名片式介绍;有的网站本来就是电台、电视台的附庸,由于人员大多来源于原媒体,故所办的网站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束缚,始终跳不出母体的框框,网络媒体的特征难以体现;办得稍好一些的网站,也只不过是广播电视新闻和主要栏目的翻版(网络版)。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空站、死站,真正具有广播电视特色的网站为数甚少。网络技术具有将信息的各种元素——声音、图像(照片)、数据、文本融为一体的特征。广电部门之所以要办网站,就是看好这一特性,才纷纷行动起来,目的是希望通过和网络的逐步融合,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传播阵地、社会影响和相应的经济效益。笔者思考认为,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融合的方式方法及其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要加快融合的步伐,做到互为补充。广播电视可以从网络中下载有关信息、图像(照片)、资料,充实自己的节目内容,然后播出;网站可以将广播电视的视听节目转成文字和图片,上网传播。这样,既增强了网页的视觉冲击力,又增加视听节目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可以将音视频信息压缩上网,但是鉴于目前网上普遍存在带宽窄、访问速度慢、系统支持能力有限等因素,可以多采用一些音频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音频节目的内容,让网民点击,供热心受众了解、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既弥补了广播电视的不可保留性,又使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区域更加广阔。 (2)争取广播、电视、广电报、网站多媒体联动,促进相互融合。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要尽可能多搞一些同步直播节目,也可以异步传播一些重点节目和重要信息。这样,对于网民来说,你今天没有听广播、没有看电视,却能从网上清楚地知道广播里说了些什么,电视里正在播出什么节目;对于广播电视受众来说,你可以不上网,却知道“网民”们的见解,甚至还可以通过主持人和他们进行交流。广电系统内部四种媒体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不断促进融合,信息传播的范围越广,影响力越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得到相应的提高。 (3)增强互动性,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广播电视与受众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我播你听(看)的点对面的单向的信息传播模式和被动的接受方式;而互联网则不同,网民与网站、网民与网民之间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在互联网上,视听受众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论坛等参与视听节目,突破电话热线交流的时空局限,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变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媒体和受众的良性互动,可以增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亲和力。 (4)广播电视媒体可借助广电网站来包装自己,树立视听媒体的新形象。例如在网上开设导听导视、精典节目简介、新片预告等栏目,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形象策划宣传,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论坛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网友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和广电媒体的知名度。 (5)在广播电视网站内建立广播电视信息资料库。将较为重要的播出节目制作成网页,并定期更新整理,以便受众查找、调阅、点播、复制、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广播电视媒体稍纵即逝、不易保存的弱点。 由此可见,广播电视媒体如能充分认识广电网站信息量大、传播快捷、互动性强等特点,并加以合理利用,一定会争取到网络化生存、发展的空间。而广电网站更应充分利用广电媒体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不断强化网站的互动性功能,让名记者、名主持人在网上与网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并在广播电视媒体上及时予以报道,必然会大大提升广电网站的品味及其号召力和影响力。所以,只要我们广电部门的领导和广电网站的从业人员共同探索、并遵循网络媒体的规律和特点,着重在丰富内容、加大信息量、提高网络宣传质量和时效上下功夫,在发挥广电特色上做文章,广电网站的吸引力、网民的点击率定能与日俱增,一批具有广电特色和权威的名牌网站就会脱颖而出。到那时,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必将珠联壁合、相得益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新闻借助新的媒体形态,以其独具的传播优势,改变了传媒产业格局,加速"网络新闻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不仅推动了传统媒体资源的转型发展,整合与创新,同时也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冲击。网络媒体的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多媒体性和新媒体特性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新闻已经抢去了公众的眼球,进而开始削弱传统新闻媒体的用户群和剥夺传统新闻媒体的饭碗,互联网凭借着搜索引擎对海量信息方便快捷的搜寻检索,凭借着新闻可以即时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的优势,凭借着当今社会人们的办公和生活都越来越依赖电脑的信息化趋势,网络媒体在赢得了公众之后,开始反过蚕食传统媒体的阵地。网络新闻媒体是以公众为核心的新型媒体,在这种媒体中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和公众的关系,公众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逐渐成为信息的参与者和创造者,由于互联网络空间具有无限扩大和方便快捷的特点,它又使公众对所产生的信息摆脱了纸张等的物质条件的限制。当互联网将广大的人民群众都网络在一起的时候,人民群众也将通过网络联合在一起并成为网络的一部分,用人们群众的思想和精神反过来管理这个网络世界。可以说网络新闻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与公众的关系,让公众也参与到了媒体的传播环节中。举个自身的例子,由于我自己也做自媒体,当写完一篇文章发布到网络后,会有一些读者比较认同这个观点,所以他会转发这条新闻,这就参与到了新闻传播当中来。所以,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不仅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也让广大受众参与到了媒体传播中来,可以说是让“全民媒体”成为了现实。

  • 索引序列
  • 论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论文
  • 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议论文
  • 互联网对生活的利弊论文
  •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论文
  • 互联网对传媒业的影响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