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发布时间: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校徽 2001年4月,经河南省省委组织部任命,刘宪亮教授担任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主持学院工作、任学报编辑部主编,领导学报和院志工作、进行了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黄河水院”校徽标志由刘宪亮院长和相关领导安排,由学报编辑部主任杨道富绘草图,反复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最终设计定稿,在开封日报社印务中心制作电子稿。“黄河水院”校徽2001年首先在学报封面发表,其后不断扩大使用,在校旗、网站、出版物、大门口、会议室、科研项目资料封面上广泛使用,甚至学校的石板、地砖、开关和电器也使用,已经构成学院的文化标志。“黄河水院”校徽含义:校徽结构整体取自超音速飞行器外形,寓意学院通过横向合作联系,取得外界支持,进入平衡稳健的快速、跨越发展阶段。校徽由字、形、色联合组成,内部“HH”是“黄河”二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并列在一起(寓意团结就是力量),为金黄色,背景为蓝色,蓝色大海寓意“水”,金黄色外圆寓意“院”,合成为“黄河水院”(核心寓意:河孕育文明、水滋养万物)。红色字“1929”是建校时间,采用经典艺术构图法“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理念。校徽由红黄蓝3原色组成,可生成千万种颜色(寓意一生十、十生百、百生千万,万物生生不息)。 校名 校训 守诚 求新 创业 修能 校歌 水专、水专,济济腾欢。断金攻玉,敷土奠川。源开民生裕,流畅国用赡。障颓波,挽狂澜,大业一肩担。(附注:此歌为1939年3月10日河南省立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校长瞿文琳向国民政府教育部呈报的校歌。瞿文琳(1895—9),字茀章,湖北广济人,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曾任河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系主任。)歌词注解: 济济——众多貌,谓学子众多,济济一堂。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腾欢——欢腾跳跃,状学生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心情欢畅。断金攻玉——断金,《易·系辞 》(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疏》:“金是坚刚之物,能断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后以指同心协力,坚固不移。攻玉,本指玉的加工,后借喻为借人之长,治己之短,多指学术研究。《文苑英华九六二唐符·上襄阳樊大夫书》:“此乃小子夙夜孜孜不怠也。”此句意有两层:①金、玉乃坚刚之物,加工非常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就能断之,攻之。比喻学子要刻苦努力,孜孜不怠,才能克服困难,成就学业。②大家要谦逊互学,取长补短,才能进步更快。敷土奠川——敷,布,施。《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诗·小雅·小旻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 敷土即丈量、规划土地。此指安排整治大地、国土。奠,定也。《书·禹贡》:“奠高山大川。”此句意为,我们要像大禹那样,去治山治水,重新安排祖国河山。源开民生裕,流畅国用赡——源开、流畅。源,根源,源头。开,开启。河流顺畅,不泛滥,无水患。即从根本上治理江河,使之安澜。民生,人民的生计;国用,国家的用度、经费开支。裕,丰富充足。赡,富足,充裕。此句意为兴修水利乃富民强国之本。源开流畅才能使人民生活富足,国家繁荣强盛。障颓波,挽狂澜——障,阻挡,此指堤防。颓波,向下奔流的水波,也比喻衰败的风气。挽,扭转,阻遏。狂澜,汹涌的波涛,常喻社会潮流。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 ,廻狂澜于既倒。” 此句意有两层:①兴修水利,筑堤修坝,防洪除害,根治水患。②青年要做社会中坚,抵制衰败的社会风气,扭转倒退的社会潮流。联系歌词创作的年代,似乎还有拯救民族危难这层含义。大业一肩担——这样宏伟的事业,我们要勇敢去承担。

没有部长,只有主任或主编

社长和总编最牛

编辑部部长 官大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是想到发表这个学报么?原上草论文可供发表

1966—1976年在故乡完成初级学校教育。1976—1978年在家人安排下去山西大同十里店村下乡插队。1978—1980年考入大同市一所专门学校读书。1985年毕业于山西广播电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并留校任教。1991年毕业于(原山西省教育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1991年至1994年在山西大同大学(原大同高专)学报编辑部任编辑。1994年至1997年湖北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7年至2001年湖北大学文学院讲师2001年湖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2003年考取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西方美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师从美学家张玉能教授。2005”高校写作课教学改革与实践(与三峡大学合作)项目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2007年前往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美学艺术学研究室做客座研究员,师从美学家西村清和教授。2010年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2011年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文艺论文奖。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首先,你需要确认你说的核心期刊是哪一种?医学的核心期刊分科技核心和中文核心,也就是俗称的北大和统计源。另外,需要纠正核心期刊并没有所谓的好投难投的区分,这实际上是大家一种错误的理解。可能有些人觉得好中,有的人觉得难中。其实是自己文章本身的原因和选刊的原因。其次,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一本核心版面页数越多自然收录的概率就会越大。例如,旬刊,半月刊肯定要比月刊双月刊收录的多一些。如果你能说明您的研究方向或者科室,可以为你推荐一些不错的期刊。

山西名医,虽然话不多但医术相当高明,医德高尚,我和我一家人都收益良多,特别感谢高大夫

找到了高建忠的博客,高大夫应该还可以,可以去打探打探,

你暂时不要找中医,试试我的方法。每天白糖二两,熬到成焦黏糖。有点发焦的样子。。一天用来冲服。。连服七天。。有些效果就继续喝一段时间。。然后按摩双侧心经,肾经,肝经的痛点,每个点3分钟。下个灸大夫。。同时每天听舒缓的音乐。。。不要盲目求医,治不好,还花大钱。你可以先试试我的方法。。很简单。有效果再联系我。我给下一步方法。。。条件好,多花点钱,放生点动物。有很好的助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主要栏目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辟有述评、专论、论著、临床病理(例)讨论、技术方法、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短篇报道、消息、书评等栏目。收录情况已被国内外多家文献检索系统和文摘杂志收录,如《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中国药学文摘》、《中国科学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期刊库》等均收录该刊论文。获奖情况该刊多次获得奖励。1993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优秀学报二等奖,1997年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期刊”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1999年获教育部学报评优三等奖。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1 所有来稿均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请勿一稿多投。2 作者对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负责。若该研究工作已获得课题基金资助或获得奖励,请注明课题(奖励)名称及编号;若文稿已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请注明会议名称及时间。3 该刊采用网上投稿系统,作者登陆该刊网站后,按系统要求逐步进行。为便于编辑修改,来稿请用word文档格式。4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凡符合规定的即编号登记并送相关专家评审。来稿是否刊用,编辑部在收到稿件3个月内通知作者。若稿件寄出3个月后编辑部未与作者联系,作者可另投他刊。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来稿退回修改时,作者应针对审稿意见逐条修改或作相应说明,修回稿应在规定日期内全部发送回编辑部。若超过2个月未修回者作自动退稿处理。作者如要求刊登则作为重新投稿处理。稿件排印的初校样由作者校对时,除发现内容有不当之处需修改外不得任意增删,并请在指定日期内发送回编辑部。编辑部对决定刊用的稿件将收取一定发表费,文稿刊出后赠送样刊5本以致酬谢。5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凡在学报上刊出的稿件,均视为作者同意收入CAJ-AD。若作者不同意时,请在来稿时说明。6 地址:250061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山东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医学编辑室。

山东大学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其前身是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在济南创办的官立山东大学堂。建校以来,山东大学随着社会的变革,由晚清王朝、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个历史阶段。期间曾几度更名,有过停办、重建、合校、搬迁的多次变革,曾在不同时期汇纳过各类大学,也曾分出过十多所高等院校。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同时调蓬莱知县李于锴进行筹备。是年10月《折稿》获准,在济南泺源书院正式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校长)。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分专斋、正斋、备斋、分斋督课。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后增至110多人,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制初为三年,后改为四年。1903年师范馆从山东大学堂分出成立,成为独立的师范院校,亦是今山东师范大学的前身。 1904年,学校迁入济南杆石桥新址,改为山东高等学堂。1911年又改称山东高等学校。方燕年、陈恩焘、萧应椿、陈庆和、周学渊、魏业锐、陈恩畲、李豫同、李联璧、范之杰、黄国恩、丁维椽等先后出任校长。1911年4月17日,齐鲁大学医学院正式成立。1912年国民政府实行全国设立大学区,各区中心城市设大学,各省设专门学校的体制,山东隶属中心城市北京,按章大学堂应予裁撤,因为等候正科两班结业,至1914年停办。师生分别转入法政、工业、农业、商业、矿业、医学六个专门学校,校长丁维椽继任商业专门学校校长,校舍由法政专门学校使用。山东大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去欧美和日本留学的59人。其中徐镜心、张伯言等人在日本参加同盟会,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山东同盟会负责人。山东大学堂是山东省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校,也是山东大学历史的起点。1906年在济南皇华馆设立法政学堂,翌年再设法律学堂,时称第一、第二法政学堂。1913年合并为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07年,山东巡抚杨士骧、吴廷斌又在济南东关全福庄设立山东高等农业学堂,以南郊千佛山、马鞍山北麓五千亩土地作为学堂的林场,1913年易名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2年,留日学生叶春墀请准在济南南关设立商业学校,随后定名山东公立商业专门学校。1912年,青州府高密中等工业学堂和济南工业学堂合并,后又并入山东第一中学,于第二年在一中尚志堂校舍成立山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15年,山东省设医学讲习所,1916年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学校,校址在济南北园白鹤庄,1920年正式命名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20年,又将矿业传习所扩建为山东公立矿业专门学校,校址设在济南东关。上述六个专门学校课程均为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教师多为欧美和日本留学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医学四年,十余年共毕业学生4000余人。在山东大学的发展历史上,这六所专门学校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1923年,齐鲁大学医科开始招收男生。1924年8月私立青岛大学正式创立,高恩洪自任校长。设工科和商科,学制四年,学生修业期满考试及格者授予学士学位。学生除中国外还有南洋华侨和朝鲜学生。革命活动家罗荣桓、彭明晶等系该校学生。校董事会聘请学界名流梁启超、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等人为名誉董事。选用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俾斯麦兵营作校址。1925年直奉战争再起,直系军阀失败,高恩洪下野,学校濒于倒闭,校董会公推山东省议长宋传典接任校长,勉强维持。1928年北伐军进抵山东后,奉系败逃,学校经费逐渐断绝停办,学生按大学结业处理。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报告,下令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并由何思源、魏宗晋、陈雪南、赵畸、王近信、彭百川、杨亮功、杨振声、杜光埙、傅斯年、孙学悟等11人组成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着手筹备工作。在筹备过程中,蔡元培先生力主将国立山东大学设在青岛,取得教育部长蒋梦麟的同意。1929年6月, 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奉令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收用,筹备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4月,国民党政府任命杨振声为校长,9月21日,举行开学典礼,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学校初设文、理、教育三个学院,分为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学系、教育行政系和乡村教育系八个系。1932年9月,教育学院停办,学生大部分转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同时增设工、农两学院。工学院设土木工程学系和机械工程学系。农学院设于济南,设研究、推广两部。不久,又将文、理两学院合并为文理学院。学校设校务会议,由校长、教务长、秘书长、各学院院长、各学系主任和教授代表组成,负责议决一切重大事项。校长杨振声思想进步,富有远见,效法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办学方针,广聘专家学者,如闻一多、黄敬思、黄际遇、任之恭、傅鹰、沈从文、梁实秋、闻宥、游国恩、曾省、汤腾汉等著名学者均在校任教。 1932年行政院议决,将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任命赵太侔(赵畸)接任校长。赵太侔原为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赞同杨振声的办学方针。接任后增聘老舍、洪深、张煦、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专家学者,师资阵营更为整齐,同时撙节行政费用,添购图书、仪器,先后建成科学馆、工学馆、体育馆、化学馆、水力实验室及实习工厂等,改善了办学条件。此时期由于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校内人才荟萃,名流云集,师生勤奋教学、成就蜚然,成为学界仰重的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国立山东大学实行“学年学分制”,学制四年,学生毕业授学士学位。学校先后创办有学术刊物《科学丛刊》、《文史丛刊》、《励学》、《刁斗》等。1932年8月,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正式成立。校址设在济南市趵突泉前街,占地84公亩,房舍564间,学制5年(后改为4年),课程设置按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修正专科学校规程》开设课程。在学校侧壁设附属医院。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11月国立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再迁四川万县。图书、仪器、案卷分批运出,损失严重。1938年春学校在万县复课,不久教育部下令“暂行停办”。师生分别转入国立中央大学,图书、仪器、机械分别暂交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保管使用。1944年中共华中局决定,在华中党校基础上,创办华中建设大学。校址设于苏皖边区的旰眙县新埔,由华中局宣传部长彭康兼任校长。设民政、财政、文艺三系和一个高干班。1944年10月16日,经军部批准建立新四军军医学校,江上峰(炳炎)任校长,宫乃泉(新四军卫生部副部长)兼任副校长。1945年5月4日,华中建设大学正式开学。8月份,首届学生结业,学校迁清江市。1946年初,校长彭康率领部分干部教师和学员北上并入临沂山东大学,华中建设大学校长由李亚农继任,解放区知名人士贺希明、张劲夫、张茜、夏征农、戴白韬、阿英、孙冶方、范长江、车载、朱维基、黎冰鸿、黄源、陶官云等在校工作和执教。学校拟办成一所正规大学,设工、农、文、医、师范、社会科学等六个学院和预科。 1945年8月,山东抗日人民政府在解放区首府临沂,创办了山东大学(为了区别国立山东大学,称临沂山东大学),由李澄之、田佩之任正副校长。设预科部,招收知识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946年初,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彭康,率领该校师生400余人北上,并入临沂山东大学。师资力量得到充实,学校规模有所扩大,设立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四系,转入以专业为主的学习,解放区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何封、薛暮桥、李仲融、王淑明、孙克定、刘力行、胡考、宋日昌、尚钺、宋之的等在校执教。1946年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复校后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计有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水产水15个系,医学院不设系,并附设一个大学先修班和高级护士学校。各学院学生修业年限为四年,其中工学院五年,医学院六年,实行分学制和必修制、选修制。1946年10月25日举行开学典礼。知名学者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黄孝纾、丁山、赵纪彬、杨向奎、萧涤非、丁西林、杨肇、童第周、曾呈奎、王普、郭贻诚、王恒守、李先正、刘遵宪、朱树屏、严效复、杨宗翰、郑成坤、李士伟、沈福彭等应聘来校执教。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王哲、罗竹风、高剑秋率领军管小组进校,对学校进行接管整顿。1948年夏,中共华东局决定,以原临沂山东大学渤海地区的部分留守人员为基础,并集中原来的一些教师,会同华中建设大学的部分干部教师,在潍县组建成立华东大学,同年9月4日开学。韦悫任校长,张勃川、李宇超任副校长。济南解放后,于11月迁入济南。迁济后成立文学、社会科学、教育三个学院和一个研究部。另设附属中学。1949年5月,韦悫调任上海市副市长,彭康接任校长,学校向正规化大学过渡。11月,教育学院划出,后成为山东师范大学。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田佩之、华东大学教务长余修分别担任第一、二任院长附属中学交济南市领导,改为实验中学。1948年8月18日,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院长由省立医院院长王宝楹担任。济南解放后由军管会接管,11月与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定名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1949年7月到10月,由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华东交专徐州分校、华东高级工业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生产部工业学校、生产部青岛高级工业学校、华东财办工矿部济南工业学校全部系科师资设备等经过调整集中,组建成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山东省第一所工科高等院校——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1947年1月,根据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的指示,为纪念白求恩同志,军医学校改名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由宫乃泉副部长兼任院长。随部队在山东各地战斗,1948年9月,学校迁入济南,驻经五路纬九路处,11月与山东省立医学院合并。195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学校调整为政治、文学、史地、艺术、俄文五系,转入正规化的业务学习。1950年冬奉命迁青岛,1951年在青岛与山东大学合校。华中建设大学、临沂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都是短期训练班式的政治大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国家培养了近一万名干部,为革命战争和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1年03月,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仍命名为山东大学。华岗任校长兼校党委书记,童第周、陆侃如为副校长、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分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水产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病虫害学、政治学、艺术学18个系。其中政治和艺术为两个直属系。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科学研究。1951年创办《文史哲》杂志和《山东大学学报》,开辟了科学园地,促进了学术争鸣。从此山东大学又进入了学术繁荣的新阶段。1951年6月13日,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山东工学院。1952年夏,进行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山东大学根据中央教委部关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方案,调整的院系有:(一)政治系,迁至济南,组成山东政治学校(今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二)艺术系戏剧组,迁至上海,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今上海戏剧学院)。(三)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组,迁至无锡,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今南京艺术学院)。(四)工学院和土木系,和原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系合并,组建成青岛工学院,后又迁至武汉与有关系科合并,成立武汉测绘学院(今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五)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迁至济南,调入原山东工学院,组建成新的山东工学院。(六)农学院的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学三系,迁至济南,与原山东农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农学院(今山东农业大学)。(七)医学院1956年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八)理学院的地矿系迁至长春,与有关院校系科合并,组建成长春地质学院。(九)1954年教育部拟改变高等学校的布局,指令由山东大学负责,在郑州筹建一所新的大学,由山东大学支援师资,即现今的郑州大学。(十)在迁校济南时,留在青岛的系科,独立建立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1952年9月,经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决定,撤销齐鲁大学,其医学院与原山东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医学院,校址设在原齐鲁大学校址。山东大学在院系调整中,分出的系科和其他院校组建了十所高等院校,取消了院一级组织,留有中文、历史、外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水产八个系,增设海洋学系,建立文学历史和海洋物理两个研究所,成为教育部直属的以文、理为主的综合大学。中文、历史两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还接收朝鲜、越南、苏联等国的留学生,学校的影响扩及国外。1955年华岗受诬陷去职,稍后童第周调中国科学院工作。1956年7月山东省副省长晁哲甫出任校长兼党委书记。1957年外文系师生进入上海外国语学院,外文系撤销。1958年夏晁哲甫奉调回省,国务院任命成仿吾为校长兼校党委书记。1958年7月,山东大学归由山东省领导,同年10月奉命迁校济南。文科的中文、历史两系和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系搬迁济南,海洋、水产和正筹建的地矿三系留在青岛。这期间根据科学发展和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于1959年秋恢复了外文系,1960年重设政治系,建成原子能系和电子系,学校由迁济时的6个系10个专业,增至政治、中文、历史、外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原子能(后学生并入复旦大学,该系撤销)、电子10个系。建立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美国文学、中国古代史、微分方程(控制论)、磁学、晶体、微生物九个校属研究室。有八个专业接受培养研究生。设有三个专业业余大学,六个专业函授班,并招收函授研究生,在校业余和函授生达到4000人。同时,恢复了外国留学生培养工作。学校迁济后,从1959年开始兴建新校舍,到1966年“文革”前七年,共建成文史、化学两栋教学校,6栋学生宿舍楼,三个食堂,13栋教工宿舍楼和部分辅助用房,总面积五万平方米。全校九个系分住两地,校部机关和外文、物理、电子、生物四系仍住原处,称老校;政治、中文、历史、数学、化学五系迁新校舍,称新校。1961年学校复归教育部领导,学校在文史见长的优势中,向社会科学领域开拓;在理科的扬长避短中,突出数学、磁学、晶体、微生物的六十年代新特色,为学校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6月殃及山东大学校园,全校机构随之瘫痪。1967年后,校内山头林立,学校的一派组织夺权后,把校名改为“鲁迅大学”,直到1970年才又恢复了山东大学校名。1970年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将山东大学一分为三:政治、中文、外文、历史四系南迁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合并,时称为山东大学;生物学系迁奉泰安,并入山东农学院;校部机关和数学、物理、电子、化学、光学(新建)五系留在济南,成立山东科学技术大学。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病中得悉这一情况,立即签署恢复山东大学原建制的指示,1974年初山东大学恢复原建制,山东科学技术大学即行撤销。1978年底,国务院决定对山东医学院实行由卫生部和山东省双重领导,并以卫生部为主的新的领导体制。1983年9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山东工学院改名为山东工业大学。1985年5月,卫生部决定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1997年,山东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序列。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大学。2001年2月,进入“985工程”序列。 2015年10月,山东大学被确定为第一批“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与烟台大学、山东政法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接受了授牌仪式。

编辑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一、学报编辑部主任、副主任主 任: 杨军昌(教授、博士、省管专家)副主任:闵 军(编 辑) 童国萍(副编审) 周感芬(副编审、副研究馆员)二、学报综合办公室人员主 任:毛元学(副教授、硕士)副主任:钟昭会(副编审、硕士)工作人员:吴 平(馆员) 庄 琳(助理馆员) 黄效白(助理馆员)三、《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 编:封孝伦(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副主编:闵 军(编 辑) 童国萍(副编审) 罗晓明(编 审) 赵广示(副编审、硕士)四、《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 编:宋宝安(教授、博士、博导、省核心专家)副主编: 王先桃(副编审) 曾 晶(副教授、副编审)五、《山地农业生物学报》主 编:金道超(教授、博士、博导、省核心专家)副主编:赵德刚(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赵 致(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编 辑:杨 华(讲 师) 钟昭会(副编审、硕士)六、《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主 编:封孝伦(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执行主编:项锡黔(教授)副 主 编:罗晓明(编审)(兼) 张应华(教授)七、《教育文化论坛》主 编:封孝伦(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常务副主编:杨军昌(教授、博士、省管专家)副 主 编:周感芬(副编审、副研究馆员)李琼英(副编审、副教授)编 辑:毛元学(副教授、硕士)

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团体的最高负责人,如××出版社社长。

校徽 2001年4月,经河南省省委组织部任命,刘宪亮教授担任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主持学院工作、任学报编辑部主编,领导学报和院志工作、进行了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黄河水院”校徽标志由刘宪亮院长和相关领导安排,由学报编辑部主任杨道富绘草图,反复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最终设计定稿,在开封日报社印务中心制作电子稿。“黄河水院”校徽2001年首先在学报封面发表,其后不断扩大使用,在校旗、网站、出版物、大门口、会议室、科研项目资料封面上广泛使用,甚至学校的石板、地砖、开关和电器也使用,已经构成学院的文化标志。“黄河水院”校徽含义:校徽结构整体取自超音速飞行器外形,寓意学院通过横向合作联系,取得外界支持,进入平衡稳健的快速、跨越发展阶段。校徽由字、形、色联合组成,内部“HH”是“黄河”二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并列在一起(寓意团结就是力量),为金黄色,背景为蓝色,蓝色大海寓意“水”,金黄色外圆寓意“院”,合成为“黄河水院”(核心寓意:河孕育文明、水滋养万物)。红色字“1929”是建校时间,采用经典艺术构图法“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理念。校徽由红黄蓝3原色组成,可生成千万种颜色(寓意一生十、十生百、百生千万,万物生生不息)。 校名 校训 守诚 求新 创业 修能 校歌 水专、水专,济济腾欢。断金攻玉,敷土奠川。源开民生裕,流畅国用赡。障颓波,挽狂澜,大业一肩担。(附注:此歌为1939年3月10日河南省立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校长瞿文琳向国民政府教育部呈报的校歌。瞿文琳(1895—9),字茀章,湖北广济人,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曾任河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系主任。)歌词注解: 济济——众多貌,谓学子众多,济济一堂。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腾欢——欢腾跳跃,状学生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心情欢畅。断金攻玉——断金,《易·系辞 》(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疏》:“金是坚刚之物,能断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后以指同心协力,坚固不移。攻玉,本指玉的加工,后借喻为借人之长,治己之短,多指学术研究。《文苑英华九六二唐符·上襄阳樊大夫书》:“此乃小子夙夜孜孜不怠也。”此句意有两层:①金、玉乃坚刚之物,加工非常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就能断之,攻之。比喻学子要刻苦努力,孜孜不怠,才能克服困难,成就学业。②大家要谦逊互学,取长补短,才能进步更快。敷土奠川——敷,布,施。《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诗·小雅·小旻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 敷土即丈量、规划土地。此指安排整治大地、国土。奠,定也。《书·禹贡》:“奠高山大川。”此句意为,我们要像大禹那样,去治山治水,重新安排祖国河山。源开民生裕,流畅国用赡——源开、流畅。源,根源,源头。开,开启。河流顺畅,不泛滥,无水患。即从根本上治理江河,使之安澜。民生,人民的生计;国用,国家的用度、经费开支。裕,丰富充足。赡,富足,充裕。此句意为兴修水利乃富民强国之本。源开流畅才能使人民生活富足,国家繁荣强盛。障颓波,挽狂澜——障,阻挡,此指堤防。颓波,向下奔流的水波,也比喻衰败的风气。挽,扭转,阻遏。狂澜,汹涌的波涛,常喻社会潮流。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 ,廻狂澜于既倒。” 此句意有两层:①兴修水利,筑堤修坝,防洪除害,根治水患。②青年要做社会中坚,抵制衰败的社会风气,扭转倒退的社会潮流。联系歌词创作的年代,似乎还有拯救民族危难这层含义。大业一肩担——这样宏伟的事业,我们要勇敢去承担。

  • 索引序列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 编辑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