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影响因子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影响因子

是的

1] 王重鸣,陈民科 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J] 心理科学,2002,25 ⑸ _4 [2] 朱晓妹,王重鸣 中国背景下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结构研究 [J] 科学学研究,2005,23 ⑴ _5 [3] 刘小平,王重鸣 组织承诺及其形成过程研究 [J] 南开管理评论,2001,4 ⑹ _5 [4] 刘小平,王重鸣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组织承诺及其形成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 ⑴ _5 [5] 刘小平,王重鸣,Brigitte Charle-Pauvers等 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的模拟实验研究 [J] 中国管理科学,2002,10 ⑹ _4 [6] 王重鸣,郭维维,Michael Frese等 创业者差错取向的绩效作用及其跨文化比较 [J] 心理学报,2008,40 ⑾ _9 DOI:3724/SPJ[7] 曾照英,王重鸣 创业融资决策过程中的感知风险分析——展望理论在创业融资决策领域的应用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 ⒅ _3 [8] 王重鸣,唐宁玉 虚拟团队研究:回顾、分析和展望 [J] 科学学研究,2006,24 ⑴ _8 [9] 蒋勤峰,田晓明,王重鸣等 企业动态能力测量之实证研究——以270家孵化器入孵企业为例 [J] 科学学研究,2008,26 ⑶ _8 [10] 刘帮成,唐宁玉,朱晓妹等 基于社会文化差异的在华外资企业组织学习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 ⑺ _5 [11] 田晓明,蒋勤峰,王重鸣等 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创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以270家孵化企业为例分析 [J] 科学学研究,2008,26 ⑷ _8 [12] 张炜,王重鸣 高技术企业创业智力资本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 [J] 科学学研究,2007,25 ⑹ _5 [13] 朱晓妹,王重鸣 员工心理契约及其组织效果研究 [J] 管理工程学报,2006,20 ⑶ _3 [14] 颜士梅,王重鸣 战略联盟与并购:两种企业组织方式的比较分析 [J] 科学学研究,2002,20 ⑶ _4 [15] 王重鸣,邓靖松 团队中信任形成的映象决策机制 [J] 心理学报,2007,39 ⑵ _7 [16] 刘帮成,王重鸣 影响跨国知识转移效能的因素研究:以在华进行跨国创业企业为例 [J] 科研管理,2007,28 ⑹ _11 [17] 吴冰,王重鸣 小型创业企业生存分析 [J] 科研管理,2007,28 ⑸ _5 [18] 刘帮成,王重鸣 技术能力如何转化为竞争优势:组织动态能力观点 [J] 管理工程学报,2007,21 ⑴ _5 [19] 张炜,王重鸣 高技术企业智力资本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 [J] 科学学研究,2007,25 ⑷ _6 [20] 刘帮成,王重鸣 国际创业模式与组织绩效关系:一个基于知识的概念模型 [J] 科研管理,2005,26 ⑷ _8 [21] 颜士梅,王重鸣 并购式内创业维度及其特征的实证分析 [J] 科学学研究,2007,25 ⑶ _8 [22] 任旭林,王重鸣 基于认知观的创业机会评价研究 [J] 科研管理,2007,28 ⑵ _4 [23] 王重鸣,田茂利 技术创业企业知识创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J] 科研管理,2006,27 ⑹ _5 [24] 林士渊,王重鸣 国际创业高管团队结构因素及其有效组合研究 [J] 技术经济,2007,26 ⑾ _7 [25] 吴冰,王重鸣,唐宁玉等 软件企业创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J] 科学学研究,2007,25 (z2) _5 [26] 金杨华,王重鸣,杨正宇等 虚拟团队共享心理模型与团队效能的关系 [J] 心理学报,2006,38 ⑵ _9 [27] 苗青,王重鸣 基于企业竞争力的企业家胜任力模型 [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⑶ _4 [28] 马可一,王重鸣 HR捆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角 [J] 科研管理,2004,25 ⑴ _5 [29] 王重鸣,田茂利 战略性人力资源计分卡构建和实施框架研究 [J] 科研管理,2006,27 ⑷ _8 [30] 何志聪,王重鸣 企业成长与公司创业精神的培育 [J] 科研管理,2005,26 ⑶ _4 [1] 莫申江,王重鸣 国外商业伦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 ⑺ _8 [2] 金杨华,陈卫旗,王重鸣等 管理胜任特征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 [J] 心理科学,2004,27 ⑹ _3 [3] 韦雪艳,王重鸣 民营企业家创业压力源的结构及验证性因素分析 [J] 软科学,2009,23 ⑶ _3 [4] 韦雪艳,王重鸣,段锦云等 变革背景下民营企业家创业压力源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J] 软科学,2009,23 ⑾ _6 [5] 唐宁玉,王重鸣 虚拟团队学习效能研究:社会认知因素的影响 [J] 心理科学,2007,30 ⑴ _6 [6] 吴冰,王重鸣,唐宁玉等 高科技产业创业网络、绩效与环境研究:国家级软件园的分析 [J] 南开管理评论,2009,12 ⑶ _10 [7] 韦雪艳,王重鸣,段锦云等 民营企业二元社会网络模式及演化特征研究 [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 ⑵ [8] 莫申江,王重鸣 国外伦理型领导研究前沿探析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 ⑵ _6 [9] 曾照英,王重鸣 关于中国创业者创业动机的调查分析 [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 ⑼ _3 [10] 唐宁玉,王重鸣 虚拟团队学习和团队效能及组织效能问关系的实证研究 [J]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 (z1) _6 [11] 孟晓斌,王重鸣,杨建锋等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模型研究综述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 ⑽ _8 [12] 颜士梅,王重鸣 创业的机会观点:存在、结构和构造思路 [J] 软科学,2008,22 ⑵ _4 [13] 胡剑影,蒋勤峰,王重鸣等 女性企业家领导力模式实证研究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6 ⑹ _6 [14] 徐建平,王重鸣 创业精神的区域文化特征: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 ⑿ _5 [15] 王重鸣,刘帮成 技术能力与创业绩效:基于战略导向的解释 [J] 科学学研究,2005,23 ⑹ _7 [16] 袁登华,王重鸣 目标激励对创业行动效能影响的情景模拟实验 [J] 心理学报,2005,37 ⑹ _7 [17] 张炜,王重鸣 企业孵化器创业机制的理论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 ⑾ _3 [18] 段锦云,王重鸣 框架效应发生机制的辨优启发加工 [J] 心理学探新,2011,31 ⑴ _6 [19] 王重鸣,邓靖松 不同任务情境中虚拟团队绩效过程模式 [J] 心理学报,2005,37 ⑸ _6 [20] 倪宁,王重鸣 创业学习研究领域的反思 [J] 科研管理,2005,26 ⑹ _6 [21] 孟晓斌,王重鸣 创业精神模型的构思与测量研究进展 [J] 心理科学,2008,31 ⑴ _4 [22] 倪宁,王重鸣 从资源配置到知识创造 [J] 科学学研究,2005,23 ⑸ _6 [23] 马可一,王重鸣 组织压力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J] 心理科学,2003,26 ⑸ _3 [24] 杨建锋,孟晓斌,王重鸣等 家族企业特征对其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探讨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 ⑷ _8 [25] 邓今朝,王重鸣 团队多样性对知识共享的反向作用机制研究 [J] 科学管理研究,2008,26 ⑹ _4 [26] 颜士梅,王重鸣 知识型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一个基于SHRM观的分析 [J] 科研管理,2002,23 ⑹ _6 [27] 陈卫旗,王重鸣 人-职务匹配、人-组织匹配对员工工作态度的效应机制研究 [J] 心理科学,2007,30 ⑷ _3 [28] 孟晓斌,王重鸣,杨建锋等 企业组织变革中的动态能力多层适应性探析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 ⑵ _9 [29] 杨建锋,王重鸣 类内相关系数的原理及其应用 [J] 心理科学,2008,31 ⑵ _4 [30] 刘帮成,王重鸣 跨国知识转移过程中人力资源实践作用机制研究 [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 ⑸ _8 [1] 杨建锋,王重鸣 薪酬策略与公司竞争战略的匹配机制研究 [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 ⑸ _5 [2] 杨建锋,王重鸣 效度概化的理论研究述评 [J] 心理学探新,2008,28 ⑷ _5 [3] 庞涛,王重鸣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无边界职业生涯研究进展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 ⑶ _4 [4] 肖永松,王重鸣 人力资源系统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的测量误差: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 ⑶ _5 [5] 赵晓东,王重鸣 产业集群背景下创业者社会网络构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 ⑵ _8 DOI:3785/1008-942X[6] 严进,王重鸣 两难对策中价值取向对群体合作行为的影响 [J] 心理学报,2000,32 ⑶ _5 [7] 陶祁,王重鸣 管理培训背景下适应性绩效的结构分析 [J] 心理科学,2006,29 ⑶ _5 [8] 段锦云,王重鸣,钟建安等 大五和组织公平感对进谏行为的影响研究 [J] 心理科学,2007,30 ⑴ _4 [9] 梁建,王重鸣 中国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J] 心理学动态,2001,9 ⑵ _6 [10] 王重鸣,邓靖松 虚拟团队中的信任机制 [J] 心理科学,2004,27 ⑸ _2 [11] 严进,王重鸣 群体任务中合作行为的跨阶段演变 [J] 心理学报,2003,35 ⑷ _5 [12] 蒋勤峰,王重鸣,唐宁玉等 基于因子分析的创业策略之探索性研究 [J] 心理科学,2007,30 ⑸ _4 [13] 沈超红,王重鸣 创业绩效结构探索与合约解释 [J] 南京社会科学,2011,⑴ [14] 周劲波,王重鸣 论管理学在当代科学体系中的学科地位和意义 [J] 科学学研究,2004,22 ⑶ _4 [15] 倪宁,王重鸣 组织创业学习的焦点问题——以万向公司的创业历史为例 [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 ⑴ _8 [16] 龚志周,王重鸣 虚拟团队理论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J] 心理科学,2004,27 ⑵ _3 [17] 赵晓东,王重鸣 产业集群背景下创业者社会网络结构演变实证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 ⑶ _4 [18] 王重鸣,徐小军 中国公务员绩效评估公平性结构的实证研究 [J] 心理科学,2007,30 ⑵ _5 [19] 刘帮成,王重鸣 跨国创业导向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基于知识的视角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 ⑴ _7 [20] 颜士梅,王重鸣 并购式内创业中的人力资源整合水平和模式研究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 ⑴ _12 [21] 严进,王重鸣 两难情景下任务结构与价值取向的效用特征转换 [J] 心理学报,2002,34 ⑸ _5 [22] 范巍,王重鸣 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 [J] 心理科学,2004,27 ⑸ _4 [23] 韦雪艳,王重鸣 虚拟团队类型及其对领导效能的影响机制 [J] 软科学,2007,21 ⑴ _4 [24] 刘小平,王重鸣 不同文化下企业员工组织承诺概念的调查研究 [J]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 ⑶ _4 [25] 张炜,王重鸣 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者组合模式与胜任特征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 ⑶ _5 [26] 颜士梅,王重鸣 内创业的内涵及研究进展 [J] 软科学,2006,20 ⑴ _5 [27] 王重鸣,阳浙江 创业型领导理论研究及发展趋势 [J] 心理科学,2006,29 ⑷ _4 [28] 陈林芬,王重鸣 网络消费者行为与电子商务服务质量的关系 [J] 消费经济,2005,21 ⑶ _5 [29] 陈学军,王重鸣 绩效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 [J] 心理科学,2001,24 ⑹ _2 [30] 李国军,王重鸣 组织创新的研究进展 [J] 心理科学,2006,29 ⑸ _3 [1] 姜红玲,王重鸣,倪宁等 基于因子分析的创业特质探索研究 [J] 心理科学,2006,29 ⑷ _3 [2] 陈松林,王重鸣 基于知觉论和特质论的信用研究 [J] 心理科学,2006,29 ⑶ _2 [3] 符健春,黄逸群,潘陆山等 履历资料测评技术回顾与展望 [J] 人类工效学,2009,15 ⑶ _5 [4] 王重鸣,邓靖松 虚拟团队沟通模式对信任和绩效的作用 [J] 心理科学,2005,28 ⑸ _4 [5] 段锦云,王重鸣 创业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特征研究 [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08 ⑵ [6] 张中杰,王重鸣 认知决策中锚定效应的量子模型研究 [J] 应用心理学,2010,16 ⑴ [7] 莫申江,王重鸣 国外跨组织领导研究前沿探析 [J] 管理学报,2011,08 ⑵ [8] 曾照英,王重鸣 创业者的认知意焦点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J] 现代管理科学,2009,⑻ _3 [9] 周劲波,王重鸣 基于价值特征的决策模型研究 [J] 心理科学,2005,28 ⑹ _6 [10] 李效云,王重鸣 中小企业领导愿景的结构和内容 [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11 ⑵ _4 [11] 马可一,王重鸣 中国创业背景中的信任 [J] 南开管理评论,2004,7 ⑶ _6 [12] 苗青,王重鸣 企业家能力:理论、结构与实践 [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 ⑴ _3 [13] 刘帮成,王重鸣 影响FDI在中国的模式因素分析 [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⑴ _7 [14] 李效云,王重鸣 企业领导愿景的内容和结构研究 [J] 软科学,2005,19 ⑶ _3 [15] 马可一,王重鸣 创业合作中的信任-承诺-风险 [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⑷ _5 [16] 李效云,王重鸣 领导愿景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⑵ _4 [17] 李德忠,王重鸣 管理评价判断模型与策略获取 [J] 心理科学,2005,28 ⑴ _2 [18] 李效云,王重鸣 愿景式领导的关键特征研究 [J] 心理科学,2004,27 ⑶ _4 [19] 曾照英,王重鸣 创业融资决策领域与消费行为领域的感知风险对比分析 [J] 上海管理科学,2008,30 ⑷ _4 [20] 苗青,王重鸣 组织创新前沿: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 ⑵ _4 [21] 符健春,王重鸣,孟晓斌等 创业者领导行为与企业绩效:创业企业发展阶段的调节效应 [J] 应用心理学,2008,14 ⑵ _12 [22] 唐琳琳,王重鸣,孟晓斌等 多层次承诺影响技术员工离职意向的比较研究 [J] 人类工效学,2008,14 ⑴ _5 [23] 杜红,王重鸣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展望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 ⑹ _7 [24] 柯年满,王重鸣 现实工作预览研究综述 [J] 心理科学,2004,27 ⑸ _3 [25] 邓靖松,王重鸣 虚拟团队的两种新型薪酬方案 [J] 商业研究,2003,⑷ _3 [26] 苗青,王重鸣 内隐知识:战略决策的一个视角 [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 ⑹ _5 [27] 陈学军,王重鸣 内隐绩效模型对管理决策的影响作用研究 [J] 心理科学,2004,27 ⑵ _2 [28] 谢小云,王重鸣,忻柳春等 共享心理模型的前因变量研究:群体合成特征的视角 [J] 应用心理学,2007,13 ⑵ _8 [29] 严进,王重鸣 群体讨论过程中信息策略的变化 [J] 心理科学,2004,27 ⑴ _4 [30] 王重鸣,严进 团队问题解决的知识结构转换研究 [J] 心理科学,2001,24 ⑴ _4 [1] 金杨华,王重鸣 人与组织匹配研究进展及其意义 [J] 人类工效学,2001,7 ⑵ _4 [2] 韦雪艳,段锦云,王重鸣等 基于交互作用理论的民营企业家压力应对机制 [J] 上海管理科学,2010,32 ⑶ [3] 陈学军,王重鸣 内隐绩效模型对绩效评估一致性的效应分析 [J] 心理科学,2003,26 ⑵ _3 [4] 范巍,王重鸣 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J] 人类工效学,2006,12 ⑴ _3 [5] 刘燕,王重鸣 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人类工效学,2006,12 ⑴ _3 [6] 刘燕,王重鸣 内隐领导理论:影响因素、结构及其研究效度 [J] 人类工效学,2007,13 ⑴ _3 [7] 柯年满,王重鸣 多层次团队决策理论及其进展 [J] 心理科学,2003,26 ⑶ _2 [8] 王重鸣,徐小军 中国公务员绩效评估公平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J] 应用心理学,2007,13 ⑵ _5 [9] 袁登华,王重鸣 心理实验设计的程序化思路 [J] 心理科学,2002,25 ⑶ _3 [10] 邓靖松,王重鸣 经济全球化时代员工适应力的开发 [J] 商业研究,2003,⑽ _2 [11] 王重鸣,洪自强 差错管理气氛和组织效能关系研究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 ⑸ _1 [12] 杜红,王重鸣 经理人员成就动机与不确定性任务决策的实验研究 [J] 心理科学,2003,26 ⑴ _2 [13] 杜红,王重鸣 外资企业跨文化适应模式分析:结构方程建模 [J] 心理科学,2001,24 ⑷ _3 [14] 袁登华,王重鸣 品牌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障碍与出路 [J] 商业研究,2002,⒀ _2 [15] 范巍,王重鸣 个体创业倾向与个性特征及背景因素的关系研究 [J] 人类工效学,2005,11 ⑴ _3 [16] 王重鸣,陈学军 投资决策风险的周边组织因素和多阶段评估 [J] 心理科学,2002,25 ⑴ _3 [17] 任旭林,王重鸣 基于创业的承诺升级研究 [J] 人类工效学,2006,12 ⑵ _3 [18] 莫申江,王重鸣 转型时期民营企业组织伦理构思的案例研究 [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2 ⑹ _14 [19] 李国军,王重鸣 评价中心结构效度研究的进展 [J] 人类工效学,2006,12 ⑶ _3 [20] 林士渊,王重鸣 跨文化领导模式在跨国创业不同阶段的效能转化研究 [J] 应用心理学,2006,12 ⑶ _7 [21] 谢小云,王重鸣 评价中心测验构思效度研究进展 [J] 人类工效学,2006,12 ⑴ _3 [22] 苗青,王重鸣 20世纪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理论综述 [J] 人类工效学,2003,9 ⑴ _5 [23] 王重鸣,邓靖松 信任形成过程的映像理论观点 [J] 应用心理学,2005,11 ⑴ _6 [24] 梁立,王重鸣 启发式在警觉任务中的交叉复合作用 [J] 心理科学,2000,23 ⑴ _5 [25] 陈松林,王重鸣 薪酬战略: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 [J] 人类工效学,2005,11 ⑷ _3 [26] 王重鸣,成龙,张玮等 囚徒困境决策中分离效应验证性与机制研究 [J] 应用心理学,2010,16 ⑵ [27] 沈超红,王重鸣 敏捷性与创业绩效关系的边界条件研究 [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 ⑹ _9 [28] 李德忠,王重鸣 核心员工激励:战略性薪酬思路 [J] 人类工效学,2004,10 ⑵ _3 [29] 王重鸣,姜金栋 外派人员与组织的期望匹配模式对绩效的影响 [J] 应用心理学,2005,11 ⑷ _6 [30] 洪自强,王重鸣 工作情景中差错概念与差错取向因素分析 [J] 心理学报,2000,23 ⑸ _5(万方数据库搜索,先提供150篇,未完待续……)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浙江大学学报 计算机应用都是好投的非核心。

《地球科学》学报自1988~2009年以来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20多项。1992年入选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名列中国地学核心期刊第3名; 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连续多年居高校学报前列,2001、2005和2006年三次荣获科技部信息所“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1999—2005年连续三届荣获“国家期刊奖”; 2004年荣获教育部科技司“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2006年荣获“湖北十大名刊”和教育部科技司“首届中国高校精品期刊”;《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英文版)荣获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2005年《地球科学》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英文版)成功地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收录,2009年《地球科学》学报和主编王亨君个人同时荣获“首届湖北出版政府奖”。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直属设有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该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求真、务实、创新、服务为办刊宗旨;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根本办刊方针,以“广纳百川、兼容并蓄”为根本办刊理念,实施品牌战略;坚持匿名送审制度、坚持双审通过录用制度、坚持专家审读制度;目标是努力办成有鲜明特色、有理论水平、有借鉴意义、有可读价值的学术刊物。历史:公元2000年创刊定位:多学科研究资源环境问题的国内高端学术平台、广受学界尊敬的新锐文科学报使命:推动资源环境研究,打造绿色品牌学报方针:开放办刊,匿名双审排名: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排名第7位荣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教育部“名栏工程”入选期刊承诺:公平选稿,提供一流学术服务栏目:四大常设栏目——资源环境(下设“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环境资源法”子栏目)、管理与经济、新闻与传播、高等教育;不定期推出的重点栏目——生态美学、环境社会学、环境伦理学、环境政治学、玉文化、环境史等;团队:刘传红(主编)、冯伟莉、朱蓓、周振新、燕祥(按姓氏笔画为序)地址:430074中国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质学报中文版影响因子

《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以反映地质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地质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成果为主要任务,兼顾地质学方法和技术等,涉及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探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地质学的各个领域及其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地质学报》中文版,现为月刊;刊号:CN11-1951/P,ISSN0001-5717,多次荣获《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百种杰出期刊》等20多项荣誉称号,现被《CA》、《GeoRef》等国内外20多家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地学界最重要的核心期刊之一。查看更详细内容可上中国地学期刊网—无需注册,直接下载论文全文(OA刊物)。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奖期刊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2014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1117篇,同比增长6%,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371篇(同比增长89%)、EI检索论文114篇。出版专著25部。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属单位)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10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地质论评》、《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报》、《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2014年,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目前是国内地学界唯一的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的海外读者,网站统计显示海外访客来自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蒙古等十余个国家,网站海外显示度日益增加,突破了新语障。《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14年连续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0~2011年本刊继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2年荣获中国科协、财政部“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称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406,引文频次为2358次。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的论文水平接轨。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936页;收稿总数413篇,刊发论文总数132篇,NEWS12篇;刊发各类基金论文比92%,海外论文比31%。全年共发表国外论文41篇,这些论文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扩大了刊物的国际影响。本刊还登载一批在国际地学界处于前缘领域的我国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其中追踪学科热点组稿22篇。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顺利结题。2014年被北京市印刷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评为优等印刷品。这些是刊物长期以来重视科技期刊国际化建设的结果,也标志着刊物质量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网址:国内:国外:-5/issuetoc《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中文版)》现为月刊。该刊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06~2014年连续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14年发表论文160篇,共2600页,基金论文比达98%,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的成果,为展示国家科技成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出版两期专辑,为“深部探测专辑”与“陈毓川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纪念文集”,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3年核心影响因子为770,总被引频次为4430次,综合评价总分3,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第2位和第2位。《地质学报(中文版)》一直常年吸引着众多作者投稿,投稿量居高不下,退稿率颇高,表明本刊有良好的论文来源,吸引了广大的读者。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分析”中,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多年来均位居前列;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1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据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统计,2013年《地质论评》的影响因子为112,总被引频次2407,综合评价总分9,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学类期刊中排名第4。网址:《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起连续三年荣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地球学报》核心总被引频次1740次;核心影响因子263,在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87位。《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4年刊载“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全文10篇,同时刊载以“十大科技进展”为主线的封面照片和封面故事。全年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95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5篇,共782页。《地球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免费全文浏览下载。网址:《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ResearchDatabase》、《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2014年《矿床地质》刊出96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3年影响因子为551,位居地学类期刊第5名,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43位,总被引频次2423次。《矿床地质》再次荣获“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编辑部参与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项目,根据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单篇文章定量评估与同行评议或期刊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有2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13年的论文获得提名。2014年《矿床地质》编辑部网站点击率近六百万次。网址:《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国地质文摘》、《中国地质文摘》(英文版)、《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等收录。2014年共发表论文98篇,1170页。网站点击率已过253万次,在地学类学术期刊中受关注程度较高。2013年影响因子995,总被引频次1157,他引率达92,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再次入选“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并且各项指标较2013年均有所提升。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凡是正在进行的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调项目等均在发表之列。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论文的内容质量是提高刊物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主编和专家的支持是提升刊物学术质量的要素,编辑的专业能力是提高刊物内容质量的关键。2014年本刊文章选题有导向性和启发性,内容充满质感,富含思辨性、论述性、借鉴性。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国际SCI期刊导航”针对重点国际地学和化学SCI期刊的发展方向、学术标准,为青年作者提供了最新的、实用的投稿指导。针对我国作者的薄弱点和本刊报道的主题,2014年举办了两期作者培训班。调整办刊工作思路,聚焦现代各类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成果和重要创新,进一步凸显办刊定位,增长在文献领域的学术地位。2014年发表论文135篇,共908页。网站访问量超过42万次。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661,总被引频次为1215次。网址:/ykcs/ch/aspx《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2014年《中国岩溶》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4篇(514页),内容多为当前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所关注或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术性强,应用价值大。2013年的核心总被引频次671次,核心影响因子570。网址:《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4年发表论文46篇,共474页。《地质力学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全文浏览下载。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788,总被引频次为451次。网址:《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于2013年4月创刊,英文季刊。刊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下水资源、农业与地下水、地下水资源与生态、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地下水循环、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开发利用、水文地质标准方法、地下水信息科学、气候变化与地下水等学科领域的优质稿件。2014年发表论文48篇,共404页,并入选世界著名地学数据库《GeoRef数据库》,这标志着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的研究水平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网址:。(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SCI数据库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影响因子

2012年文章和著作 Shiying Wang, Yuxing Yang, Fault tolerance in bubble-sort graph networks,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2012, 421: 62-69(SCI特二区,EI) Shiying Wang, Kai Feng, Shurong Zhang, Jing Li, Embedding long cycles in faulty k-ary 2-cube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12, 218 (9): 5409-5413 (SCI EI) Shiying Wang,Lei Zhang,Shangwei Lin,A neighborhood condition for graphs to be maximally k-restricted edge connec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 2012, 112 (3): 95-97(SCI EI) Yuxing Yang, Shiying Wang, Conditional connectivity of star graph networks under embedding restriction,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2, 199 (15): 187–192 (SCI特一区,EI) Shiying Wang,Guozhen Zhang, Kai Feng, Fault tolerance in k-ary n-cube networks,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460 (2012) 34–41 (SCI特二区,EI) Shiying Wang, Shurong Zhang, Embeddings of hamiltonian paths in faulty k-ary 2-cubes, Discussiones Mathematicae Graph Theory, 2011, 32(1): 47- Yuxing Yang, Shiying Wang, Fault-free Hamiltonian cycles passing through a linear forest in ternary n-cubes with faulty edges,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DOI: 1016/048(SCI特二区 ,EI) 王世英,李晶,杨玉星, 互连网络的容错嵌入(专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文章 Shiying Wang, Ruixia Wang, Independent sets and non-augmentable paths in arc-locally in-semicomplete digraphs and quasi-arc- transitive digraphs, Discrete Mathematics, 2011, 311(4):282-288(SCI,EI) Shangwei Lin, Shiying Wang, Chunfang Li,Panconnectivity and edge-pancyclicity of k-ary n-cubes with faulty elements, Discrete Applied Mathematics, 2011,159 (4): 212-223(SCI特二级区,EI) Jing Li, Shiying Wang, Di Liu, Pancyclicity of ternary n-cube networks under the conditional fault model,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 2011, 111(8): 370-(SCI,EI)冯凯,王世英带有条件故障边的k元2方体的圈嵌入计算机工程与应用(二级主学报), Shiying Wang, Shurong Zhang, Embedding hamiltonian paths in k-ary n-cubes with conditional edge faults,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2011, 412(46): 6570-6584,(SCI特二区,EI) Jing Li, Shiying Wang, Di Liu, Shangwei Lin, Edge-bipancyclicity of the k-ary n-cubes with faulty nodes and edges,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1, 181 (11): 2260–2267(SCI特一区,EI) Shiying Wang, Jing Li, Ruixia Wang, Hamiltonian paths and cycles with prescribed edges in the 3-ary n-cube, Information Sciences 181(14) (2011) 3054-3065(SCI特一区,EI) 王世英,杨玉星,林上为,李晶 图的孤立断裂度 数学学报, 2011, 54(5) : 861-874(一级主学报)。 Shiying Wang, Yuxing Yang, Jing Li, Shangwei Lin, Hamiltonian cycles passing through linear forests in k-ary n-cubes, Discrete Applied Mathematics 2011, 159 (14): 1425-1435 (SCI特二区,EI)    Shiying Wang, Guozhen Zhang, Xiuli Wang,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maximally edge-connected graphs and arc-connected digraphs, The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Combinatorics, 50 (2011) 233- 杨玉星,王世英.泡形互连网络的条件连通性度量.计算机工程及其应用,2011, 47(22): 13-(二级主学报). 林上为, 李春芳,王世英 含有两个非临界点的强连通定向图的弧数 运筹学学报,2011,15(3): 57-61(二级主学报)2010年论文 Shiying Wang, Shangwei Lin,Path embeddings in faulty 3-ary n-cubes, Information Sciences 180(1)(2010)191-197(SCI特一级区IDS Number: 523XK, EI,影响因子291) Ruixia Wang, Aimin Yang, Shiying Wang, Kings in locally semicomplete digraphs, Journal of Graph Theory, 2010,63(4):279-287(SCI特二级区SCI IDS 号: 567HC )Shiying Wang, Jing Li, Lihong Wu, Shangwei Lin, Neighborhood conditions for graphs to be super restricted edge connected, Networks,2010,56(1):11-19(SCI特二级区, IDS 号: 632SH, EI) Shiying Wang, Jing Li, Wei Han, Shangwei Lin, The base sets of primitive zero-symmetric sign pattern matrices with zero trace,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0, 433(3): 595-605(SCI特二级区,IDS 号: 611GT) Shiying Wang, Ruixia Wang, Shangwei Lin, Jing Li, Matching preclusion for k-ary n-cubes, Discrete Applied Mathematics, 158(18) (2010): 2066-2070(SCI特二级区, EI) 李晶,王世英 求二部图的最大匹配图的一种算法电子学报(一级主学报), 2010,38(1):161- 张淑蓉,王世英有故障点的广义4元n方体中不同长度的路的嵌入。计算机工程与应用(二级主学报)2010,46(14):81-83, Shiying Wang,Jun Yuan,A degree condition for hamiltonian digraphs,Southeast Asian Bulletin of Mathematics,2010,34(3):523- 王世英,任云霞 网络边连通性的最优化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0,40(6):145- Jiangshan Wangmu , Jun Yuan, Shangwei Lin, Shiying Wang, Ordered and Ordered Hamilton Digraphs,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2010, 25 (3): 317-2009年论文和著作 王世英, 林上为 网络连通性的最优化(专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Shangwei Lin, Shiying Wang, Super p-Restricted Edge Connectivity of Line Graphs, Information Science, 179 (2009) 3122–3126 (SCI特一级区, IDS Number: 479HA EI), Shiying Wang, Shangwei Lin,The k-restricted edge connectivity of undirected Kautz graphs, Discrete Mathematics,2009,309(13):4649-4652(SCI, EI) Shiying Wang, Ruixia Wang, The structure of strong arc-locally in-semicomplete digraphs, Discrete Mathematics,(SCI, EI) 黄学臻, 林上为, 王世英 一类无向Kautz图的k限制边连通度的上界,应用数学学报(一级主学报),2009, 269- 王世英交叉学科研究生教学的探讨,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12(1):42-45 Guozhi Zhang, Shiying Wang, Matrix Multiplication Based on DNA Computing,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 and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EI, ISTP)2008年论文 Shiying Wang(王世英), Jun Yuan, Aixia Liu, k-Restricted edge connectivity for some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08,201(1-2):587- (SCI IDS Number:312HQ, EI) Shiying Wang(王世英), Shangwei Lin,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a graph to be super restricted edge-connected, Networks, 2008, 51(3):200-(SCI IDS Number: 300WF, EI: Accession number:) WANG Shiying(王世英), YUAN Jun LIN, Shangwei, DNA Labelled Graphs with DNA Computing,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 Mathematics, 2008,51(3):437-452( SCI: IDS Number: 258SK) Shiying Wang(王世英), Shangwei Lin, Chunfang Li,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super k-restricted edge connectivity in graphs of diameter 2, Discrete Mathematics, 2009,309(4):908-919(SCI,EI) 原军,王世英,刘爱霞 一些DNA图的标号 中北大学学报,2008,29(1): 4- Wang Shi-Ying(王世英), Lin Shang-Wei, Li Chun-Fang,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Optimal Graphs,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 2008, 4(1) : 23- 王世英, 郭继文, 一类(k+1)-色有向图的本原指数, 应用数学, 2008, 21(4):778- 林上为,王世英,李春芳 $/lambda_k$最优图的充分条件, 数学认识与实践, 2008,38(12):208- Shiying Wang(王世英),Shangwei Lin, $/lambda'$-optimal digraph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 2008,108 (6) 386-389(SCI IDS Number: 370IG, EI) Shiying Wang(王世英), Jun Yuan, Aixia Liu,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super-arc-strongly connected oriented graphs, Graphs and Combinatorics, 2008, 24(6):587-595(SCI IDS Number: 378RP) Jun Yuan, Aixia Liu, Shiying Wang(王世英),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Bipartite Graphs to Be Super k-Restricted Edge Connected, Discrete Mathematics, 2009,309(9):2886-2896(SCI,EI)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1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人、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山西省委联系高级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西省教学名师5人、校级教学名师1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 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选各2人、5人担任省级以上学会的常务理事、4人担任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及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学科下设3个研究所,11个研究室(平台),1个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和1个高性能计算工作站。在生物数学、组合数学、图像信息处理的数学理论、非线性泛函分析、现代优化方法及应用、动力系统理论与应用、统计学及其应用等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拥有数学建模创新教育基地和若干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保证学生课内外的实践教学。在科学研究方面,本学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共计40余项,合计科研经费600多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发表科研论文共计560余篇,其中被SCI、EI索引200篇。靳祯教授团队的1篇国际论文入选“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项6项,其中一等奖1项。 物理是一个一级学科,覆盖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等多个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我校的物理学科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和建设,逐步形成介观物理、功能材料物理、光电信息物理、计算凝聚态物理和微纳传感技术等5个研究方向;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合计300平米,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500平米,仪器设备值合计近2千万元,为学科发展提供重要实验支撑;并逐步形成加强基础、理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实行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开发相结合,以推动经济建设为目标,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物理学科现有教师和教辅人员4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高级实验师6人;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8人;留学归国人员有7人,特聘外籍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名师5人。主持完成教育部重大教改项目(世界银行贷款)一项,山西省教改项目5项;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来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学术刊物发表30多篇,国外学术刊物发表篇10篇。在学术会议发表9篇。SCI、EI、ISTP收录20多篇。并且主持国防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省部级项目19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 学科现有教师19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4人博士在读;有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校教学名师7人。近五年共出版教材5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基金和教改项目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集中建设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等多门课程,其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被评为2003、2004年的省级精品课程。学科现有一个校级工程力学专业实验室,下设流体力学实验室、振动力学实验室以及性能测试实验室,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教学手段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支撑;并为相关学科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支撑。2011年获批并正在建设一个山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数学动力学,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现任中国生物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主编,《生物数学学报》常务编委,国际SCI收录期刊《PLoS One》、《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编委,《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副主编,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 (MR)》评论员,德国《数学文摘》评论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6项。在自然子刊《Scientific Reports》,英国皇家学会会刊《J R S Interface》,以及《PLoS One》、《P R E》、《J T B》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被SCI收录140多篇(含通信作者),其中2区以上期刊发表论文60篇,SCI总引用1000多次,H-指数16。有一篇论文入选“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在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5部。在生物数学动力学与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北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留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现任化学系主任,《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中北大学学报》、《新技术新工艺》编委,国家自然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留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归国留学基金项目2项,山西省教育厅科技开发项目2项,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计划项目1项,横向项目2项。在绿色、高效阻燃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化学和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软化学制备及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50余篇被SCI、EI所收录,有5篇是在SCI影响因子3到4的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并被多次引用。在兵器工业出版社合作出版教材两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2项,获国际先进水平的省部级鉴定5项。2007年获第五届山西省青年科技奖,青年科研专家称号。负责的无机化学课程2005年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2008年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0年入选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培养硕士研究生18名,博士研究生5名,已毕业博、硕士25人。她指导的硕士毕业论文连续被评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荣获“山西省2008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导师”的荣誉。连续多年被中北大学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是中北大学化学学科的带头人。在中北大学实行的业绩岗位考核中,连续10年成绩突出。 中北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优秀教师,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理学院院长 。200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在美国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做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和1999年分别被山西省政府授予山西省优秀教师和模范青年知识分子称号,2003年分别荣获中北大学杰出教师、中北大学优秀主讲教授称号,2004年荣获山西省教学名师称号,是山西省精品课程《线性代数》负责人,主编出版高等学校教材4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级“十一五”教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教学研究项目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36篇、EI收录14篇。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组合数学、图论及其在相关学科中的应用。 中北大学副教授,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2005年在中北大学取得硕士学位。2000年获校第二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1998-2005间,在我校指导国际、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际二、三等奖各两项,国内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连年获院通报表扬。2004年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精品课程奖。2005年获第一届中北大学优秀教材一、三等奖各一项。曾主持完成2项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2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在研的有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2篇。编著教材2部。 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导。1997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数力系工程力学专业,在理学院力学系任教至今,主要承担《理论力学》、《振动力学》的主讲工作。所讲课程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2003年12月曾获山西省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003年4月获得华北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2004年被评为中北大学教学名师“优秀青年主讲教师”。2009年6月获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固体力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结构在磁弹性耦合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在教学上曾参与两项教改项目的研究,其中一项获得省级二等奖,并参与了《理论力学》教材的编写工作。科研上曾承担校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主持省青年基金一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基金两项,并参与了“军用发动机减振技术”及“柴油机金属支撑制造及实验”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十多篇,其中被EI检索四篇,ISTP检索三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影响因子

如果你需要发表这份稿子,也不打算在折腾,就发吧。《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山大学,综合影响因子为554,是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不过如果不是正刊而是增刊,就算了。如果是增刊,看都没人看,也不算科研成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以下荣誉:CSSCI、北大核心期刊、南大核心期刊

  • 索引序列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影响因子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 地质学报中文版影响因子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影响因子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影响因子
  • 返回顶部